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日本经济长期萧条原因分析

2018-01-10 17页 doc 53KB 22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1575

暂无简介

举报
日本经济长期萧条原因分析日本经济长期萧条原因分析 作 者 摘 要 摘 要 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几十年中,日本经济显示出强大的竞争力;但在进入90年代后情况急转直下,由繁荣走向停滞。这不禁让人困惑: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日本经济长期不振,研究日本经济的变化又能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本文概述了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的表现,简述了由此开始的长期萧条的具体表现,重点分析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原因。 对于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原因,海内外众多学者提出了诸多观点。其中包括罗伯特?布伦纳强调的“整个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资本积累和利润率”论; 理查德?卡茨的发展阶段论;...
日本经济长期萧条原因分析
日本经济长期萧条原因 作 者 摘 要 摘 要 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几十年中,日本经济显示出强大的竞争力;但在进入90年代后情况急转直下,由繁荣走向停滞。这不禁让人困惑: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日本经济长期不振,研究日本经济的变化又能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本文概述了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的表现,简述了由此开始的长期萧条的具体表现,重点分析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原因。 对于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原因,海内外众多学者提出了诸多观点。其中包括罗伯特?布伦纳强调的“整个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资本积累和利润率”论; 理查德?卡茨的发展阶段论;潘培尔则从政治方面进行解释,即“体制转变”论;而高柏从角度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变动作出解释,这种解释强调的是战后国际经济秩序中一个内在的矛盾。 本文在总结归纳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日本现行经济体制的诸多弊端。从国际方面看,日本封闭的经济体制已经不适应世界经济潮流;从日本国内方面看,日本现行经济体制已经不适应成为第二经济大国之后的日本的经济发展。 分析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原因最重要的目的是以此为鉴。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亦面临诸多问题。虽然两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在很多方面不同,但亦有许多相通之处。所以,本文同时阐述了对日本经济前景的预测以及在新经济形势下日本经济对中国的启示。 本文共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 第二部分:简述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与后遗症 第三部分: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表现 第四部分: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原因综述 第五部分:日本经济前景预测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关键词:泡沫经济 长期萧条 制度 产业 1 ABSTRACT ABSTRACT In the 20th century, decades before the 90's, the Japanese economy is showing strong competitiveness; but after entering the 90's the situation worsened, and by the prosperity to stagnation. This can not help but puzzle: what causes long-term economic slump in Japan? Changes of the Japanese economy can bring us enlightenment? This article outlines the Japanese after the collapse of the bubble economy's performance, which outlined the beginning of the long-term depression of specific performance,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Japan's economic slump. The reasons for Japan's economic slump, many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made a lot of views. Including Robert • Brenner emphasized "the entire economic system of capitalism and the profit rate of capital accumulation"theory; Richard • Katz on the development stage; Pan Peier from the political aspects of the explanation that "institutional change " Theory; Park from the high point of the capitalist system of economic change the country an explanation, this interpretation emphasizes the post-wa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der is an inherent contradiction.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basis of our predecessors put forward his view that Japan's economic slump of the most fundamental reason is that Japan's current economic system's many problems. From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Japan's closed economic system has not suited to the trend of the world economy; from the Japan side, Japan's current economic system is not suited to become the second largest economy after Japan'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Japan's economic slump the most important purpose is to draw a lesson. China's cur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will also face many problems. Although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n many ways different, but there are many things in common. Therefore, this article also elaborated on Japan's economic outlook and the economic situation of Japan in the new economy to China. This paper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ections: Part I: Introduction Part II: Description of Japan and the aftermath of the collapse of bubble economy Part III: performance of Japan's economic slump Part IV: Japan's long-term economic Cause of Depression Part V: Japan economic outlook forecasts and Implications for China bubble economy; long-term depression; system; industry: Key s 2 目 录 目 录 一、引言 ....................................................................................................................................... 1 二、简述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与后遗症 ..................................................................................... 1 三、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表现 .................................................................................................... 2 ,一,长期萧条时期日本经济呈现的特点分析 ......................................................................... 2 ,二,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阶段分析 ......................................................................................... 3 四、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原因综述 ............................................................................................. 4 ,一,前人研究成果综述 ............................................................................................................ 4 ,二,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原因分析 ......................................................................................... 5 五、日本经济前景预测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 7 ,一,对日本经济前景的看法 .................................................................................................... 7 ,二,日本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 8 主要参考文献 ............................................................................................................................. 10 1 日本经济长期萧条原因分析 日本经济长期萧条原因分析 一、引言 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几十年里,日本经济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进入90年代后情况急转直下,由繁荣走向停滞。 历史上,一国经济的兴起与衰落本为常事,但在没有大规模战争的情况下,像日本经济这样在短时间内波动如此之大,实属罕见。 观察日本经济,对其增长和衰落的原因给出合理解释,能够更加完善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同时,对于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期的中国来说,犹能以此为鉴,对比反思,在自身的发展道路上走得更稳、更好。 二、简述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与后遗症 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异常火爆。日经平均股指由1985年12月的12977点上涨到1989年12月的38140点。1986—1990年,日本全国商业用地平均地价累计涨幅近1.2倍(参见表1)。东京更是由于人们对其即将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预测,不动产价格飙升。股票、土地等资产价格过快上升,已经脱离实体经济并超出其实际价值。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崩溃,整个经济陷入战后最严重的大萧条。股票、土地等资产价格大幅度下跌,严重抑制个人消费和企业设备投资,结果导致内需不足,经济开始萎缩。同时在泡沫经济时期金融机构放出的大量贷款无法回收,成为不良贷款。对不良贷款的处理不力导致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又反作用于实体经济,金融危机、失业、需求消费不足和通货紧缩四种恶性循环交织一起,最终使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萧条。 1 表1 1985年以来的股市、地价等变化情况表 注:股市为日经平均股指;地价为东京、阪神、名古屋三大城市圈平均。 来源:内阁府《国民经济白书》2003年度版。 三、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表现 (一)长期萧条时期日本经济呈现的特点分析 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在泡沫经济之前,虽然也出现过若干次不景气,但除1974年因石油危机的外部影响出现过一次0.5%的负增长外,其他年份并没有出现负增长。但泡沫经济崩溃后的日本经济却有以下四个特点: 1(出现1997和1998连续两年的负增长(以当时统计基准为准)。 2(平均增长率显著下降。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曾达两位数的增长率,80年代的增长率也达4.6%左右,但在1992—2000年间,日本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仅为1.2%。即使与同时期的美国4%、欧洲2.6%相比也逊色很多。 3(萧条特征明显。97年秋季日本金融危机爆发后迅速波及实体经济,需求不足和物价下降使日本经济陷入通货紧缩的恶性循环中,成为战后最严重的萧条。 4(萧条持续时间长。从1992年到2002年,萧条长达十年之久,是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萧条。 2 日本经济长期萧条原因分析 (二)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阶段分析 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有“失去的十年”之称,这一时期的日本经济可以划分为四个具有不同特点的阶段。 第一阶段(1991—1994)为泡沫经济崩溃期。这一时期主要是处理因土地、股票等资产价格下跌而造成的损失。泡沫经济的崩溃使日本全国有1200万亿日元的资产瞬时化为乌有。1991年至1993年间资产价格变动平均使GDP下降了2个百分点。许多企业蒙受巨大损失,善后处理困难重重。在泡沫经济时期的过热设备投资造成生产过剩和库存积压,迫使企业大量减产。政府虽然在1991年重新下调利率,但仍未能阻挡股市和地价下跌,经济继续滑坡(参见表2)。 第二阶段(1995—1996)为暂短景气期。这一期间的企业尤其是大企业的经营状况稍有好转。总体经济形势向恢复方向发展,呈现短暂景气。但泡沫经济崩溃后遗留的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问题爆发。一些小规模的金融机构纷纷破产,继续经营的大小金融机构为了生存而收缩信用、慎重放贷。由此导致众多企业,尤其是以制造业为中心的中小企业因短期资金不足而倒闭,大企业也为了提高竞争力,积极改革,大量裁员,失业问题开始显露。 第三阶段(1997—1999)为经济萧条深化期。这一时期金融危机、消费疲软、失业等矛盾同时爆发,是经济陷入战后以来最坏状态。1997年4月因消费税的提高使得个人消费疲软;同年11月日本大型银行和证券公司接连倒闭(参见表2)。企业倒闭数量增加使失业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带来人们对未来生活的不安心理增强,需求更加不足。企业存在的过剩设备、过剩债务和过剩人员的“三剩”包袱沉重,加之需求不足和价格下降,大多数企业陷入经营困境。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使日本出口减少,经济情况变得更糟。 第四阶段(2000—2002)为景气起伏期。政府采取的稳定金融秩序、救助小企业、扩大就业等一系列政策取得了效果,急剧恶化的经济得到控制,到2000年出现复苏迹象,该年度经济增长率达到3.0%。但是好景不长,2000年秋季以后,随着美国经济的减速,日本经济也开始滑坡。2001年4月小泉纯一郎的上台并没有使日本经济的颓势得到扭转,该年度GDP实际增长率为-1.1%。居民消费持续低迷,物价下降,通缩萧条仍在继续。 表2 泡沫经济以来的日本主要经济指标变化表 GDP实际工矿业生产指消费支出失业率失业人数设备投资增企业倒闭数年度 增长率(%) 数增减率(%) (%) (%) (万人) 减率(%) (家) 1987 4.8 5.9 4.1 2.8 170 7.9 12655 1988 6.0 8.9 5.6 2.4 150 16.5 10122 1989 4.4 4.3 4.2 2.2 139 12.3 7234 1990 5.5 5.0 4.2 2.1 134 11.3 6468 3 1991 2.9 -0.7 2.8 2.1 137 2.7 10723 1992 0.4 -6.3 1.2 2.2 146 -7.2 14069 1993 0.5 -4.0 1.7 2.6 175 -10.4 14564 1994 0.6 3.2 1.5 2.9 194 -2.5 14061 1995 3.0 2.1 3.2 3.2 216 7.8 15108 1996 4.4 3.4 2.7 3.3 225 12.1 14834 1997 -0.1 1.2 -1.4 3.5 236 4.7 16464 1998 -1.9 7.1 0.6 4.3 294 -9.5 18988 1999 0.5 3.4 1.2 4.7 320 -2.5 15325 2000 3.0 4.3 -0.4 4.7 320 8.6 18787 2001 -1.1 -9.1 -1.3 5.2 340 -5.8 20052 2002 1.1 2.8 -0.6 5.4 359 -5.9 18587 2003 2.3 3.5 -0.2 5.1 350 5.4 15466 2004 1.7 4.1 -0.2 4.6 310 5.4 13186 注:2000年以后消费指标改为“家庭消费支出” 资料来源:经济企划厅《平成12年版经济白书》、《日本经济研究会报》。 四、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原因综述 (一)前人研究成果综述 本节主要从前人的研究成果中综述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理论: 1(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资本积累和利润率论 罗伯特?布伦纳强调“整个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资本积累和利润率”。他对美国、日本和德国的经济进行分析,认为不仅这三个国家,全球资本主义在20世纪后半期都经历着一个长期性的衰退。在20世纪50、60年代,由于有一套政府、银行和制造业相互间关系的制度,日本和德国享有很大的优势,发展中受到的阻碍甚微,因此它们能够通过大量的固定资本投资进行现代化。但是到后来,当日、德两国产品大规模进入美国市场时,这两国的工厂与美国的工厂发生直接的对抗性竞争,这种对抗逐渐渗入到其他产品的生产领域,结果导致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利润都大幅度下滑,历时二十年之久尚未恢复。由于不断有生产成本低的国家进入全球竞争,发达国家那些较老的资本主义企业的利润率被进一步压低。而且由于生产能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之间发生更为激烈的横向竞争,使得总体利润下滑,结果便是资本主义长期性的衰退。 2(发展阶段论 4 日本经济长期萧条原因分析 理查德?卡茨用发展阶段来解释日本经济的逆转。他认为,在20世纪50、60年代,日本的许多产业属于幼稚产业,政府对这些产业进行保护和促进出口的政策得到了很好的结果:规模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转向生产率较高的产业,大量进口技术,农业生产率也得到提高。同时,政府的补贴保护了国内市场,使日本制造业发展迅速,从而使工业产值能够持续增长。但是,随着日本经济逐渐进入成熟期,单纯依靠出口已不能维持经济的增长。为了防止大量失业带来社会动荡,政府的政策日益偏向保护资本密集型产业,保存现有产业成为其政策的首要目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日本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活力。 3(体制转变论 潘培尔提出了一个宽泛的政治解释,即“体制转变”。潘培尔认为,一个体制由若干社会经济联盟、政治经济制度和一套公共政策组成。他们日本经济的变化归结为:社会经济联盟、政治选举的模式以及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国际环境变化。 4(制度变化论 高柏从制度角度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变动作出解释,这种解释强调的是战后国际经济秩序中一个内在的矛盾。“内在矛盾”指的是制度逻辑中固有的矛盾。在一种制度的生命周期内,它面对的环境常常会发生变化。当变化发生时,在处理新问题时任何薄弱点都可能导致制度逻辑出现故障。而且,由于制度总倾向于用已建立的制度逻辑来处理新问题,这种内在矛盾往往随着时间推移进一步恶化。对于日本经济来说,日本的企业治理模式有一个内在矛盾,同时,日本经济在稳定和结构升级之间也有一个矛盾。这两方面的矛盾使日本经济在经历了高速发展后陷入停滞。 对于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原因,国内外众多学者看法不一。本文认为造成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原因固然众多,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日本现行经济体制的诸多弊端。从国际方面看,日本封闭的经济体制已经不适应世界经济潮流;从日本国内方面看,日本现行经济体制已经不适应成为第二经济大国之后的日本的经济发展。 (二)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原因分析 本文认为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日本封闭的经济体制已经不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日本于1955年9月正式加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但是于1960年6月才颁布《贸易汇兑自由化大纲》。其推行的“贸易自由化”政策,既是同保护贸易政策相对立而出台的新政策,又是同原来的保护贸易政策同时并存、相辅相成的政策,实际上是从过去那种全面的贸易保护主义转向有选择的保护主义。日本实行进口自由化,是坚持按照原料、燃料——传统工业品——高技术产品这样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逐步进行的。这种顺序符合日本国内市 5 场的需要,有利于本国产业成长、国内企业竞争力提高。 日本的平均关税率在1979年12月已处于主要发达国家最低水平,1980年12月颁布的《新外汇管理法》,将吸引外资政策由“原则禁止”转换成“原则自由、例外禁止”,但是无论从进口渗透度(商品进口额/名义GDP×100%)的国际比较(参见表3),还是海外对日直接投资的水准(参见表4)来看,日本均处于主要发达国家最低的水平上。日本的资本收支长期以来一直是支出(即对外投资)严重大于收入(即引进外资)。 表3 进口渗透度的国际比较:商品进口额/名义GDP 单位:% 日本 美国 加拿大 西德 法国 英国 意大利 1975 2.4 3.4 15.5 10.3 9.0 12.2 8.0 1980 3.0 4.8 17.1 13.3 11.7 15.0 10.9 1985 3.0 6.4 19.1 15.6 12.8 16.6 11.0 1989 3.7 7.2 18.6 17.1 16.2 18.9 12.2 资料来源:《日本的商品进口动向(1990年1-6月)》,日本贸易振兴会,1990年9月。 表4 外资企业占国内制造业产值的比例 单位:% 国名 年次 比例 国名 年次 比例 新加坡 1992 70.2 德国 1990 13.2 爱尔兰 1988 55.1 美国 1993 12.8 加拿大 1987 49.0 韩国 1986 12.0 马来西亚 1991 43.1 挪威 1990 11.2 法国 1990 28.4 中国 1993 10.2 英国 1991 21.7 台湾 1991 10.0 印度尼西亚 1990 19.0 土耳其 1990 8.7 香港 1992 17.1 印度 1987 6.3 瑞典 1990 17.0 芬兰 1990 4.3 泰国 1990 14.8 日本 1992 2.7 资料来源:,日,浅子和美监修《日本经济——最新数据和关键词》,集英社,1999年5月第一版,第217页。 从这些资料可以看出,尽管日本已经实现了贸易和资本的自由化,关税税率也很低,但日本国内封闭的交易惯例、企业系列承包制、相互持股、政府规制等,这一切构成了日本官民一体的协调对外经济体制。它一方面大力向外输出商品和资本,另一方面极力利用各种非关税壁垒和其他政府规制阻止外国商品和资本进入。可以说,日本虽然最大限度的利用了贸易和资本自由化促成的世界经济全球化给其带来的机遇和好处,但其国内的市场体系却是封 6 日本经济长期萧条原因分析 闭和排外的,在某种程度上外在于世界统一市场。 随着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种封闭性的市场经济体制,越来越招致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强烈不满。美国指责日本的经济体制具有封闭性,多次要求日本改革现行经济体制,如果不改革的话,美国将对其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2000年7月,驻日美国商工会议所和驻日欧洲商业协会发表联合声明,要求日本政府强有力地推进规制缓和。 由此可见,日本现行的经济体制已经不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潮流,其必须进一步放开政策,将自己纳入统一的世界大市场来。 (现行经济体制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2 从日本国内来看,随着日本成为第二经济大国,现行的经济体制已经不适应日本经济发展的要求。现行的经济体制是在战后恢复特别是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最终确立的,不适应经济低速增长和负增长时期。从企业之间的关系来看,承包制、企业系列、长期持续的交易关系三者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可以运行得很好,但在经济下滑时,大企业自身难保,严重依赖大企业的大批中小企业所受打击更大,结果众多企业破产倒闭。从企业的雇佣关系来看,日本的终身雇佣关系不是正式规则,没用明确写在用工合同上,所以当经济衰退时,大企业纷纷裁员。由企业倒闭和解雇造成的失业人数急剧增加,失业率居高不下。在金融体制方面,在泡沫经济时期银行和企业相互持股,同呼吸,共命运,丧失了有效监督企业的职能。泡沫经济崩溃后,企业之间、银行之间为自保相互拆台,银行不愿意继续给企业贷款,同时千方百计想将过去的贷款收回,使经济复苏更加艰难。 同时,日本政府对经济的行政干预范围极广,形式也多种多样。其中,仅称作“规制”的干预范围1990年大约占所有产业附加价值的42%,制造业受规制程度为14.1%,非制造业受到100%或接近100%的规制。在战后初期,政府庞大的“规制”具有正面作用,但是,在政府事无巨细的规制之下,市场经济规则常常让位于官僚机构的意志,妨碍市场经济规律发挥作用。政府的规制削弱了企业、银行等各类经济主体自负其责的意识和承担风险的能力,使得企业和银行不能独立自主。 五、日本经济前景预测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一)对日本经济前景的看法 日本经济虽然经历了十年萧条,但是元气尚在,经济实力犹存。推动经济增长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三大基本要素并没有削弱,有些甚至在增强。从2003年的数据来看,GDP居世界第一位的美国为11.00万亿美元,第二位的日本为4.30万亿美元,第三位的德国为2.4亿美元,第四位的英国为1.80亿美元。日本的GDP约为美国的39%,第二位德国的1.8倍。从 7 人均GDP来看,日本虽然名列世界第9位,但如果除去一些人口及经济规模较小的北欧福利国家外,仅次于美国。2004年,日本国民总资产为8144万亿日元,其中国内个人金融资产高达1400万亿日元,外汇储备达8445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国外纯资产185.8万亿日元,连续14年保持世界最大债权国的地位。 在技术方面,日本专利取得率排第一位;研究开发投资和高技术出口均排第二位。制造业企业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日本在20世纪末提出要加强生命科学、IT、环境科学和纳米材料等四大领域基础研究。现在上述领域的研究成果已经初步转化为生产力。这些技术优势具有强大的生产力,发展潜力不可低估。 在人才领域,各种人才和劳动力的素质也没有降低。目前日本每万人口和每万人劳动力平均科学家人数分别为58.3人和95.2人,都居世界首位。近年来日本诺贝尔奖获得主接连出现。日本对教育的投入一直占GDP的4.7%左右,发展后劲很足。 尽管如此,日本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近年来凸显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和社会保障负担不断加重,区域性经济差距、贫富差距重新拉大,政府的财政负担过重以致用财政手段调控经济几近失灵等等。 这些是日本经济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难题,也是政府日后改革的方向。 (二)日本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分析日本经济发展模式对中国的意义是多方面的,既包括两国经济体制和企业治理方面的异同点,也包括两国经济体制与国际经济秩序之间的互动异同。 中国的企业治理与日本的企业治理相似,都是强于协调而若于监控。同时中国金融市场体制也不健全。这都为中国经济的良好运行埋下隐患。 中国和日本在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不同。日本在银行放贷和企业投资中的过度竞争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极大促进了日本企业独立研发能力和自主品牌的培养。而中国企业侧重于以廉价劳动力为比较优势参与全球生产链的分工。这种世界工厂模式提高了本国GDP的贸易依存率,大大增加了中国经济来自国际市场的风险。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几大压力。其一,内地房地产业能否保持稳定发展,将对中国经济产生直接的影响,而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恰恰是从股市、楼市开始,尽管两国房地产市场过热的原因不尽相同,中国仍需以日本为鉴,引以为戒。其二,目前中国消费需求增速下降。2009年中国消费增长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2010年政府刺激消费的一系列政策的经济效益逐步减弱。有效需求不足将延缓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其三,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美元贬值,增大人民币升值压力。人民币升值,增大外贸出口压力,同时将吸引热钱进入中国,造成金融市场不稳定。日本曾因抵挡不住外部压力而使日元升值,结果严重创伤国内出口企业, 8 日本经济长期萧条原因分析 给经济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中国更应该谨慎对待人民币升值这一问题。 在未来的几年里,中国将面临愈加严峻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在国际资本流动日益发展的大趋势下,中国现行的经济体制如何调整以适应世界经济潮流以及如何谋求自身的平稳发展,是关系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我们应该抓住经济回升而且比较稳定的时机,更多地关注“抓改革,调结构,促转型”。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正在发生深刻而重大的调整,经济复苏后的绿色发展、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备受关注。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着突破。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从应对危机开始,就已经做出跨越危机的先导性战略安排,力图在新能源和低碳经济等领航产业、先进技术、国际竞争和道德评判中占领制高点,形成后危机时代的竞争新优势。这些势必给我们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势必带来严峻挑战。我们应该坚决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这才能在经济发展道路上取得更大的优势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我们有着很多优势,在国际形势不断变化的今天,我们应该认清形势,抓住经济形势好转的机遇,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坚定不移地发展开放性经济,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这是一个全新的舞台,这是一个我们冲向世界的机遇。 9 主要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 1.内阁府~《国名经济白书》~2003年度版。 2.经济企划厅~《平成12年版经济白书》~2001年7月。 3.刘昌黎~《现代日本经济概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 4(张季风~《挣脱萧条:1990-2006年的日本经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4版。 5.,美,高柏~刘耳译~《日本经济的悖论—繁荣与停滞的制度性根源》~商务印书馆~2004年。 6.田中景~《日本经济》~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第1版。 7.冯昭奎~《日本经济》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1版。 10 11
/
本文档为【日本经济长期萧条原因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