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床形结构对气固流化床流化质量和气体返混特性的影响

2017-12-22 21页 doc 46KB 40阅读

用户头像

is_624976

暂无简介

举报
床形结构对气固流化床流化质量和气体返混特性的影响床形结构对气固流化床流化质量和气体返混特性的影响 床形结构对气固流化床流化质量和气体返 混特性的影响 第61卷第9期 2010年9月 化工 CIESC Journal Vol'61No.9 September2010 床形结构对气固流化床流化质量和气体返混 特性的影响 张永民,卢春喜 (中国石油大学(JL京)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 摘要:用实验方法比较了一个二维床和一个大型三维床内FCC颗粒流化床在鼓泡域和湍动域内的流化质量和气 体返混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床形对A类颗粒气固流化床具有...
床形结构对气固流化床流化质量和气体返混特性的影响
床形结构对气固流化床流化质量和气体返混特性的影响 床形结构对气固流化床流化质量和气体返 混特性的影响 第61卷第9期 2010年9月 化工 CIESC Journal Vol'61No.9 September2010 床形结构对气固流化床流化质量和气体返混 特性的影响 张永民,卢春喜 (中国石油大学(JL京)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 摘要:用实验方法比较了一个二维床和一个大型三维床内FCC颗粒流化床在鼓泡域和湍动域内的流化质量和气 体返混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床形对A类颗粒气固流化床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二维床和三维床的流动和气固混 合行为既具有相似性,如床膨胀随气速的变化趋势;也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既包括三维床流化质量差,轴向气 体扩散系数大等量上的不同,又包括压力脉动,轴向气体扩散系数的变化趋势以及湾流模式等质上的不同.总 之,在本研究中,二维床体现的是一种具有强烈壁效应的小型流化床的特征,而三维床则体现的是静床高度具 有很大影响的大型流化床的特征. 关键词:床形;流化床;二维;三维;流化质量;返混 中图分类号:O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81157(2010)09—2296—09 Fluidizationqualityand fluidizedbeds gasback_.mixingingas..solids ofdifferentshapes ZHANGYongmin,LUChunxi (StateKeyLaboratoryoJHeavyOilProcessing,ChinaUniversityofPetroleum,Beijing102249,China) Abstract:Thefluidizationqualityandgasbackmixingpropertyinatwo— dimensionalandalarge—scale threedimensionalgassolidsfluidizedbedsofFCCparticleswerecomparedintherangecontainingboth bubblingandturbulentflowregimes.Theexperimentalresultsindicatedbedshape'Ssoundeffectson fluidizedbedsofGeldartAparticles.Thehydrodynamicsandgas— solidsmixingdemonstratedbothsimilar anddifferentpropertiesinthetwo— dimensionalandthreedimensionalbeds.Thebedexpansionwith increasingsuperficialgasvelocityshowedsimilartrendsinbothbeds.However,thefluidizationqualityand axialgasdispersioncoefficientweremuchlowerinthethree— dimensionalbeds.Moreover,therewere differenttrendsofpressurefluctuationandaxialgasdispersioncoefficientwithincreasingsuperficialgas velocityandevendifferentgulfstreamingpatternsinthetwobeds.Ingeneral,itcanbeconcludedthatthe two—dimensionalbedinthisstudyrepresentedasmall— scalebedwithstrongwalleffect,whilethethree— dimensionalbedrepresentedalarge—scalebedwithstrongeffectfromstaticbedheight. Keywords:bedshape;fluidizedbed;two—dimensional;three— dimensional;fluidizationquality;back— mixing 2O1O—O421收到初稿,2010—0528收到修改稿. 联系人:卢春喜.第一作者:张永民(1978),男,博士研 究生,助理研究员.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9061O1,20976190, 20776155). Receiveddate:201004—21. Correspondingauthor:Prof.I.UChunxi,lcxlab@cup.edu.cn Foundationitem:supportedbytheNationalNaturalScience FoundationofChina(20906101,20976l90,20776155). 第9期张永民等:床形结构对气固流化床流化质量和气体返混特性的影响?2297? 引言 作为一种重要的两相接触方式,气固流态化已 经广泛应用于石化,能源,化工等众多国民经济支 柱产业中.另一方面,气固流态化系统又是高度复 杂的两相流动体系,目前还没有形成能够准确预测 其流动规律的理论体系,绝大多数工程应用还依赖 于基于实验研究的经验总结. 冷模实验是研究气固流态化行为最常用的手段 之一,一般采用透明有机玻璃材料制成的气固流化 床,以便观察床内气固两相流动.除了常规的三维 圆筒形流化床外,冷模实验中还经常采用二维床和 半圆床,以便清楚地观察床内的流动现象.二维床 指的是截面为矩形,宽度远大于厚度的一种床形, 这种床厚度很薄,能非常直观地看到气泡及颗粒流 动的特征.半圆床是介于二维床和三维床之间的一 种实验床形,有人称之为"二维半"床,目的是在 尽可能保持三维床流动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其平面外 壁观察床内的流动现象. 众所周知,气固流化床具有非常显着的放大效 应,这增加了流态化技术工程应用的难度.从原理 上讲,流化床的放大效应源于装置规模产生的不同 壁面效应以及由此引起流动,传热,传质以及混合 特性的改变.从这一层面上讲,不同的实验床形实 际上也具有不同的壁面效应,因此也必将对床内流 动行为产生影响.正确认识不同床形中气固流动, 传热,传质以及混合特性的差异性和相关性有助于 进一步深入认识气固流化床的壁面效应和放大效 应,也有助于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工业实践. GeldartL1]较早研究了床形对气固流化床流动 特性的影响,他对比了二维和三维流化床料面气泡 的大小,频率和浓度.Briongos等基于混沌理 论,通过对二维和三维流化床实验数据的相似分 ,发展了一种可利用二维流化床实验数据进行对 析 GeldartB类和D类流化床进行放大的方法.此外, 其他研究人员也进行过相关的研究,如Rowe等.. 用X射线摄像法对矩形截面床内的气泡特性进行 了研究,发现存在一个临界床层厚度,当小于这一 厚度时,床壁面对气泡运动具有明显的影响,而大 于这一厚度后,就基本观察不出明显的影响了.在 喷动床研究中,Rowe等l4发现,和普通三维流化 床相比,半圆床的平面外壁影响了喷动床中的气体 射流,因此他们怀疑半圆床的实用价值. 上述研究表明,床形对气固流化床的流动行为 具有显着的影响,这势必会进一步影响床内的传 质,传热以及混合特性.从另一方面看,相关研究 的文献很少,表明目前对这方面研究还比较缺乏.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实验比较和分析二维和三维 GeldartA类气固流化床内流化质量和气体返混特 性的差异性和相关性,进一步深入探讨床形或壁面 效应对床内传质和气固混合特性影响的本质和规 律,为今后本领域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l实验 1.1实验装置 实验使用两套流化床冷模装置,一套为二维床 装置;另一套为大型的三维床装置.其中二维床装 置如图1(a)所示,其横床截面为500mm(宽)× 30mm(厚)的矩形截面,床高6m.底部采用多 孑L板式分布器,开孔率1.44.实验中保持静床 高度不变,始终维持在1.29m.三维床装置为一 直径声8()(]mm的圆筒形流化床,如图1(b)所示, 床有效高度l1rn,底部采用树枝状气体分布器, 开孔率1.95,顶部设一高效旋风分离器,用以 并经过料腿将其返回至密相床 回收夹带的颗粒, 层,以维持床层颗粒藏量不变.三维床实验中同样 保持静床高度不变,始终维持在1.9rn. 二维床实验气速范围为0.2,1.1rll?s,三 维床实验气速范围为0.2,1.0rn?s,均覆盖了 鼓泡流化域和湍动流化域.两套装置采用的颗粒均 是FCC平衡剂,其基本物性参数如表1所示.其 中,FCC一工是二维床中使用的颗粒,FCC一1I是三 维床中使用的颗粒.从表1可以看出,两者各物性 参数之间相差很小. 1.2实验内容和方法 实验主要研究床内流化质量和气体返混特性两 方面的内容.这里,流化质量是用来评价流化床中 表1两种颗粒的基本物性数据 Table1Majorpropertiesoftwotypesofparticles ?2298?第61卷 (a)2-Dcolumn(b)3-Dcolumn 图1二维床和三维床冷模实验装置简图 Fig.ISchematicof2Dand3-Dcoldmodelcolumns 气泡相和乳化相之间接触效果的一个指标,而不是 判别物料是否容易流化的特征,关于这一概念在文 献Es-I中有详细的阐述.流化质量的高低和床内 气泡直径直接相关,小气泡具有更大传质界面且上 升速度较慢,在密相区停留时间长,床层膨胀量 大;而大气泡传质界面积较大,上升速度快,在密 相区停留时间短,因此床膨胀量较小. 考虑到A类颗粒流化床的颗粒团聚效应,通 过比较实际工况下和理想均相流化状态下床层的净 膨胀量,Zhang等]提出了一个评价床层质量的均 一 性指数及其计算方法,该指数的数学表达式为 . 一 ? 式中e为床层空隙率,e为对应理想均相流化条 件下的空隙率,s为初始流化条件下的空隙率. 气泡直径大小或流化质量好坏的另一个宏观表 现是床内压力脉动的强弱.但是,流化床内压力脉 动是多种压力波叠加产生的复杂压力波动_6J,其 中,气泡上升诱发的压力波(bubblepassage— inducedwaves)以及气泡生成(formation),聚并 (coalescence),分裂(spliting),料面进裂 (eruption)产生的压力波的幅值随气泡直径增大 单调增加,而密相床层振动,流量波动,测量系统 噪声引起的压力波的幅值和气泡直径无直接关联 性J.为了更多地保留和气泡直径直接关联的压力 波,去除和气泡直径无关的压力波,采用如下两项 措施对原始动态压力信号进行处理:(1)利用差压 脉动,且传感器测量端间距均在0.3m以下,如 此设置可滤掉相当大一部分由密相床层振动引起的 压力波;(2)对上述差压信号进行0.2,40Hz 的段通滤波,尽可能地滤掉系统噪声和流量波动引 起的压力波.将经过上述处理的压力信号的标准偏 差定义为不均匀指数作为另一个衡量床内 流化质量的因数.越大,说明床内平均气泡 直径越大,流化质量则越差,反之亦然. 流化质量的测量涉及到床膨胀和压力脉动的测 量.实验中采用高精度动态差压传感器进行差压测 ,其中密相区差压传感器测量的间距均在0.3m 量 以下,传感器采样频率200Hz,采样时间60s, 这样可以同时得到床层平均差压和动态差压信号. 进一步,再利用差压法得到床层颗粒浓度和空隙 率,利用上述信号处理方法得到不均匀指数.设置 较高的采样频率和较长的采样时间,用以保证实验 数据的重复性和准确性. 气体混合特性是气固流化床反应器设计的一项 重要基础数据,它决定着气体的停留时间分布,进 而影响气体产物的选择性.流化床内气体混合源于 两种机理,一种源于微观上的湍流扩散和径向气体 第9期张永民等:床形结构对气固流化床流化质量和气体返混特性的影响?2299? 图2三维床稳态气体示踪 实验测点布置图 Fig.2Steadystatetracerexperimentalsetup in3一Dcolumn(mm) 速度梯度产生的旋涡,另一种源于宏观上颗粒"湾 流"(gulfsteaming)夹带部分气体向下流动.对 于A类颗粒流化床,第二种机理是控制性机理, 因此气体示踪也可以用来间接反映颗粒的混合特 性.Zhang等l_8利用乳相扩散气体混合模型,根据 气体示踪实验数据得到了乳相的轴向扩散系数,并 以此作为颗粒相的轴向扩散系数. 气体混合特性的测量采用稳态气体示踪法.二 维床中采用氦气作为示踪气体,具体测试方法已在 文献[9]中详细介绍,这里不再冗述.三维床中 采用氢气作为示踪气体,实验方法和二维床中一 样.测点布置如图2所示,氢气从1.36m高的密 相位置向下注入,从下方4个轴向位置进行气体采 样,每个轴向位置设置7个径向采样点.为了能够 从28个采样点同时采样,设计如图3所示的采样 管,它由1根一端封闭的粗钢管和7根采样细软管 构成,采样软管一端和钢管上7个采样口相连,采 样口端塞有过滤纤维材料,以防止颗粒流出,另一 端合并从钢管的敞口引出,实验中和采样气袋相 连.另外,粗钢管和器壁连接处设有密封装置,以 避免床内气体和颗粒外泄. 采用一维稳态扩散方程式(2)对气体示踪实验 数据进行分析,以得到气体的轴向扩散系数D,. 篆一Da-,a,a一 式中c是同一截面上床层示踪气体浓度的平均 值.对于二维床实验,是5个径向采样点示踪气体 浓度的算术平均,对于三维床实验,则需要根据面 积对7个径向采样点示踪气体浓度进行加权平均. D的具体求解方法也在文献I-9]中详细给出. 2实验结果与讨论 图4比较了二维床和三维床的平均密相空隙率 变化.可以看出,两者均随表观气速的增大而增 大,但增加的幅度不同,二维床空隙率随表观气速 增加较快,而三维床空隙率随表观气速增加较慢, 且在同一气速下,三维床空隙率始终低于二维床. 三维床如此低的床膨胀是本文研究之前未曾预料到 的,但是经过多次系统检查和重新测试,均得到同 样的结果. 在FCC颗粒流化床中,其初始流化速度只有 几mm?s,初始鼓泡速度是初始流化速度的2, 3倍,和本研究中采用的表观气速相比,均可以忽 略不计.如果忽略初始鼓泡状态和初始流化状态的 branch sampling 图3三维床气体采样管示意图 Fig.3Gassamplingtubeusedin3-Dcolumn(mm) ? 2300?化工第61卷 皇 0 > 警 矗 未 4二维床和三维床密相空隙军的对比 Fig.4Comparisonofaveragedensebed voidagein2-Dand3-Dcolumns 差别,床内气泡分率可由式(3)表示 一一 ? 式(3)提供了一种由床层空隙率估算床内气泡平均 上升速度的方法.该平均速度是体积加权平均 速度,这和很多气泡上升速度测量研究中采用的算 术平均速度不同.三维床较小的空隙率源于其远大 于二维床的Ub.如图5所示,二维床中只有1, 2m?s,而三维床中却为4,6m?s. Geldartl1..曾指出,对于乳相黏度较小的FCC颗粒 流化床,其最大稳定气泡直径可以用式(4)估算 db…一2(")./g(4) 其中,"是对应2.7.颗粒的终端速度,在本研 究中,FCC,I颗粒的是1】7mm,FCC一?颗 粒的db,…是126mm.利用常用的Davidson等n 气泡上升速度公式 b一".一+0.711(5) 可以计算出两种颗粒流化床中不同表观气速下的最 大气泡上升速度….图5中也给出这两条… 曲线,可以看出,三维床内远大于…;而且 即使在二维床中,当".<0.9m?s时,也大 于‰….上述互相矛盾的结果一方面说明了传统 流态化理论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气固流态 化系统的复杂性. 传统流化床关于气泡上升速度的研究往往针对 单个气泡的行为,而没有考虑实际流化床中多气泡 共存的情形.本文作者认为气泡沿床截面的分布对 气泡速度具有显着的影响,局部过大的气泡分率容 易造成整体气泡上升速度的提高.在乳相黏度较大 superficialgasvelocity/m?S 图5二维床和三维床平均气泡上升速度的对比 Fig.5Comparisonofaveragebubblerisevelocities in2Dand3Dcolumns 的B类颗粒流化床中,这体现为气泡的聚并和大 气泡的生成;在乳相黏度较小的A类颗粒流化床 中,气泡的稳定性较差,在乳相颗粒的流动剪切作 用下,虽然很难形成大气泡,但气泡的上升速度依 然会增加.上述解释可以用Werther的研究证 实,他曾对比了床径为200,500和1000mm泡相 流率的径向分布,发现大床中的泡相流率的均匀性 要远差于小床,且即使直径相同的气泡,在大床中 的上升速度也远大于小床中的上升速度.另一方 面,在本研究中,尤其是在三维床实验中,由于较 高的床层高度和较小的细粉含量(F)容易造成 气体压缩,造成床层局部失流化,气体会选择从贴 近壁面的位置快速喷涌上升.这种现象在 WellsL",Reddy等"和Issangya等的研究中 称为"JetStreaming",这实际上是气体走短路的 一 种现象,结果造成床层空隙率和流化质量的 下降. 图6比较了不同气速下二维床和三维床中的均 一 性指数,可以看出,三维床的流化质量较二维床 相差很大.对于二维床,在鼓泡域(.<0.5 m?s)内,.基本保持不变,这是因为在这 一 操作域,气速增大同时也对应着气泡直径的增加 和气泡上升速度的提高,虽然气泡数量增大,但由 于气泡上升速度提高导致气泡停留时间缩短,因此 床层净膨胀量和Jr.变化不大.当进入湍动域后, 由于气流湍动强度增大,造成气泡的破裂效应远大 于其聚并效应,气泡平均直径下降的同时气泡数量 也急剧增加,因此床层净膨胀量和n..均快速增 大.在三维床中,由于气泡分布不均匀度增大,气 第9期张永民等:床形结构对气固流化床流化质量和气体返混特性的影响?2301? superficialgasvelocity/m?S 图6二维床和三维床密相均一性指数的对比 Fig.6Comparisonofdensebedhomogeneity indicesin2一Dand3Dcolumns 泡的上升速度较大,另一方面,由于床层高度和细 粉含量的影响,发生"JetStreaming",造成气体 走短路的可能性将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大而增大,因 此,床内气泡平均上升速度远高于二维床,这也是 造成其/homo始终维持较低水平的原因. 另一方面,本研究中二维床的床膨胀量要高于 其他一些研究者在FCC颗粒流化床中得到的结 果口.,这主要因为这些结果都是在三维床中测 得的,而本研究二维床中由于较大的壁效应可以显 着降低气泡的上升速度,因此导致较大的床膨胀. 但是,本研究中三维床的床膨胀量却都小于上述研 究结果,根据前文的分析,应主要归因于三维床较 大的床直径,较高的静床高度以及较低的细粉 含量. 图7比较了不同气速下二维床和三维床中的不 均匀指数,这从另一侧面反映了两者床层流化质量 的不同.可以看出,在多数情况下,三维床内 I.均大于二维床,尤其是进入湍动域后,说明 其流化质量较二维床差.如前文所述,…总体 上和床内气泡平均直径单调关联.在二维床中,鼓 泡域内.随气速增大而增大,当进入湍动域后, J随气速增大而减小,这和通常认为气泡直径 随表观气速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相同.但是,在三 维床中却没有类似的规律,.随表观气速的增 大而单调增加.通常认为当压力脉动达到最大值 后,床层就进入到湍动域了,从这一点讲,甚至可 以认为本研究中三维床根本没有进入到湍动流态化 操作域. 图8比较了示踪气体注入点上游区域不同气速 量 三, C 2 0 矗 高 superficialgasvelocity/m?S 图7二维床和三维床密相不均匀指数的对比 Fig.7Comparisonofaveragedensebedheterogeneity indicesin2——Dand3——Dcolumns 下二维床和三维床示踪气体浓度的径向分布.在鼓 泡域,湍动域和临近湍动点附近选取了3个相近的 操作条件,其中图8(a),(c),(e)代表二维床的 3个条件,图8(b),(d),(f)代表三维床的3个 条件. 在二维床中,如图8(a),(c),(e)所示,3 个不同气速下示踪气体浓度沿径向均呈现边壁高, 中间低的分布,且随着离示踪气体注入点距离的增 加,示踪气体浓度逐渐降低.这和阳永荣等19203 在小型实验室流化床装置中测得的结果一致. Zhang等l_8]认为影响注入点上游区域示踪气体浓 度的最主要因素是乳相返混流率,乳相返混流率越 大,夹带进入上游区域的示踪气体量越大,示踪气 体浓度越高.二维床中示踪气体径向分布形式说明 其中存在如图9(a)所示的"湾流"模式. 而在三维床中,如图8(b),(d),(f)所示, 3个不同气速下示踪气体浓度径向分布存在3个不 同的模式.在鼓泡域,示踪气体浓度呈现中心区域 最高,边壁区域较低,中间区域最低的分布模式, 这说明床内存在如图9(b)所示的湾流模式,且中 在临近湍 心区域颗粒的返混流率远大于边壁区域.动点处,示踪气体浓度和鼓泡域相近,但边壁区域 示踪气体的浓度已经和中心区域相当了,说明随着 表观气速的增大,中心区域颗粒的返混流率逐渐减 小,而边壁区域颗粒的返混流率则逐渐增大.当气 速增加到0.912"1?S后,示踪气体浓度径向分布 和二维床相同,说明床内颗粒"湾流"又变成了图 9(a)所示的模式.上述颗粒"湾流"模式的转变 过程表明:在大型流化床中,较低气速条件下气流 ? 2302?化工第61卷 r,R (a)U0—0.371m?s1 r/Rc (c)"n一0.556m?s1 rfR (b)"o一0.349m?s1 r/Rc (d)"0—0.523m?s一 r/Rcr/Rc (e)go0.921m?s(f)"n一0.979m?s1 图8二维床和三维床示踪气体径向分布的对比 Fig.8Comparisonofradialprofilesoftracergasconcentrationin2-Dand3Dcolumns 优先从接近边壁的区域上升,并随着表观气速的增 大逐渐向中心区域扩展,并最终占领整个中心 区域. 相近气速下,二维床和三维床径向示踪气体浓 度分布的对比可以发现,三维床中示踪气体的浓度 总体上远大于二维床,说明三维床中具有更大的颗 粒返混流率,即更高的颗粒混合强度.图10对比 了根据一维稳态扩散模型[式(2)]关联出的二维 床和三维床中的轴向气体扩散系数D…可以看 出,在任何气速条件下,三维床的D,都大于二维 床的,且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大,此差距有逐渐增大 的趋势.三维床中强烈的气体返混源于其中更强的 第9期张永民等:床形结构对气固流化床流化质量和气体返混特性的影响.2303' (b) 图9两种"湾流"模式 Fig.9Twogulfstreamingpatterns 颗粒返混,这是三维床内气体分布均匀度差的结 果,也是和三维床中较差的流化质量相关联的.在 二维床中,D,随表观气速增大而逐渐增大,但在 ".一0.7m?s存在一个峰值点,这和其他研究 者_2.在小型实验室装置中的实验结果一致.但是, 在三维床中D,却随表观气速增大单调增加,并没 有出现峰值的趋势,这可能是因为随着表观气速的 增大,颗粒的返混强度增大很快,而另一方面由于 气体分布不均,其相际传质效率又不能相应地提高. 总之,通过上述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由于不同 的床形和壁效应,二维流化床和三维流化床虽然在 一 些特性上具有相似性,但也存在非常多的差异 性.这种差异性不仅是量的不同,如床膨胀和气体 轴向扩散系数等,而且也表现在气固流动模式及其 superficialgasvelocity/m?s 图10二维床和三维床密相气体轴向 扩散系数的对比 Fig.10Comparisonofaxialgasdispersioncoefficientsin densebedsof2-Dand3-Dcolumns 变化规律等质的不同,如流化质量,压力脉动,轴 向气体扩散系数随表观气速的变化规律以及颗粒的 "湾流"模式等.总之,气固流态化系统具有高度 复杂的非线性两相流动现象,现有流态化理论,包 括许多广为接受的经典理论和公式也仅仅能在一定 范围内预测流化床内的规律,一旦超出其适用范 围,预测结果很可能产生很大的偏差,甚至得到完 全错误的结论.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研究者都是在 小型实验室装置上进行实验研究的,由于忽略了与 大型工业规模装置可能存在的巨大差异,这类研究 成果的应用价值十分有限.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 内,实用的流态化研究还应基于实验,应以深入理 解流化床内的流动行为,获得定性的变化趋势和放 大规律为目的,而获得普适性的放大方法和理论在 现阶段是不现实的. 3结论 通过上述研究,发现床形对A类颗粒气固流 化床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在本研究中,二维床和三 维床的流动特性和气固混合行为既具有相似性,又 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总体上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在整个鼓泡域和湍动域,二维床和三维床 的床膨胀均随表观气速增大而增大,在鼓泡域内, 二维床和三维床的压力脉动和气体轴向扩散系数均 随表观气速增大而增大; (2)在整个鼓泡域和湍动域,三维床的流化质 量均差于二维床,二维床的轴向气体扩散系数均小 于三维床,两者在湍动域的差别更大; ? 2304?化工第61卷 (3)三维床中压力脉动,轴向气体扩散系数随 表观气速的变化趋势和二维床不同,另外,在低气 速下,其颗粒"湾流"模式也和二维床不同; (4)在本研究中,二维床体现的是一种具有强 烈壁效应的小型流化床的特征,而三维床体现的则 是静床高度具有很大影响的大型流化床的特征. 符号说明 C,C——分别为示踪气体浓度,稀相示踪气体 浓度, [9] [1O] [11] [12] D,——气体轴向扩散系数,m?s[.] d,d,…——分别为气泡直径,最大稳定气泡直径,m dp F45 g ?^ 工h.m.,ht. Ub'Ub… ". U0'mf 颗粒平均粒径,m 小于45"m细粉的含量 重力加速度,i'11?s." 距离气体注入点的距离,111 分别为均一性指数,不均匀指数 分别为气泡上升速度和最大气泡上升速 度,m?s 2.7d.颗粒的终端速度,m?s_1 分别为表观气速,初始流化速度,m?s —— 高度,m ,'eI,,mf References 分别为空隙率,理想状态空隙率,初始 流化状态空隙率 [1]GeldartD.Thesizeandfrequencyofbubblesintwoand three,dimensionalgas,fluidisedbeds.PowderTechno1., 1970,4:41 [2] [3] [4] Es] [6] [7] C81 BriongosJV,GuardiolaJ.Newmethodologyforscaling hydrodynamicdatafroma2D-fiuidizedbed.Chem.Eng. Sci.,2005,60:5151 RowePN,EverettDJ.FluidizedbedbubblesviewedbyX ray.Trans.Inst.Chem.Eng.,1972,50:42 RowePN,MaeGillivrayHJ,CheesmanDJ.Gas dischargefromanorificeintoagasfluidizedbed.Trans. Inst.Chem.Eng.,1979,57:194 ZhangYM,LuCX,ShiMX.Anewhomogeneityindex tocharacterizethefluidizationqualityfornonslugging [14] [15] [16] [17] [I8] [19] [2o3 fluidizedbedsofGeldartAparticles.PowderTechno1., 2OO9,19l(1/2):182[21] BiHT.Acriticalreviewofthecomplexpressurefluctuation phenomenoningas—solidsfluidizedbeds.Chem.Eng.Sci.. 2007,62:3473 vanderSchaafJ.Dynamicsofgassolidsfluidizedbeds[D]. Netherlands:DelftUniversityofTechnology,1998 ZhangYM,LuCX.ShiMX.Evaluatingsolidsdispersion [222 [23] influidizedbedsoffineparticlesbygasbaekmixing experiments.Chem.Eng.Res.Des.,2009,87:1400 ZhangYM,LuCX,GraceJR,BiHT,ShiMX.Gas back—-mixinginatwo..dimensionalbaffledturbulentfluidized bed.Ind.Eng.Chem.RPs.,2008,47:8484 GeldartD.GasFluidizationTechnology.NewYork:John WileyandSonsLtd.,1986 DavidsonJF,HarrisonnFluidizedParticles.London: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63 WertherJ.Influenceofbeddiameteronthehydrodynamics ofgasfluidizedbeds.AIChESymp.Ser.,1974,70(141): 53 WellsJW.Streamingflowinlargescalefluidization// ProceedingofAIChE2001AnnualMeeting:Particle TechnologyForum.Reno,Nevada,USA,2001 ReddyKarriSB,IssangyaAS,KnowhonTM.Gas bypassingindeepfluidizedbeds//ArenaU,ChironeR, MiccioM.SalatinoP.FluidizationXI—PresentandFuture forFluidizationEngineering.Ischia,Italy,2004 IssangyaAS,KnowhonTM,ReddyKarriSB.Detection ofgasbypassingduetojetstreamingindeepfluidizedbeds ofGroupAparticles//BiHT,PugsleyT.Fluidization?. Vancouver,Canada,2007 CaiPing(蔡平),ChenShapeng(陈沙鹏),YuZhiqing(俞 芷青),JinYong(金涌).Effectofoperatingtemperature, pressureandinternalbafflesontheaveragevoidageofgas— solidfluidizedbed.PetrochemicalTechnology(石油化 工),1989,18(9):61O一615 AvidanAA,YerushalmiJ.Bedexpansioninhighvelocity fluidization.PowderTechno1.,1982,32(2):223 LeeGS.KimSD.Bedexpansioncharacteristicsand transitionvelocityinturbulentfluidizedbeds.Powder Techno1..1990.62:207 YangYongrong(阳永荣),RongShunxi(戎顺熙),Chen Gantang(陈甘棠).Theoreticalanalysisexperimentalstudy ofturbulentfluidizedbeds:analysisofdense-phase circulationandmasstransferprocess//Proceedingofthe5th NationalFluidizationConference.1990:14—17 ZhangXiaoping(张小平),GuoSiyuan(郭祀远),LiLin (李琳),ZhangYunbi(张蕴璧).Hydrodynamicsand mixingbehaviorsoffineparticlesinaturbulentfluidized bed.JournalofSouth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 NaturalScience(华南理工大学:自然科学版), 1995,23(7):7784 DuB,FanLS.WeiF,WarsitoW.Gasandsolidsmixing inaturbulentfluidizedbed.AIEJ.,2002,48:1896 FokaM,ChaoukiJ,GuyC,KlvanaD.Gasphase hydrodynamicsofagas-solidturbulentfluidizedbed reactor,Chem.Eng.Sci.,l996,51(5):713 LeeGS,KimSD.Axialmixingofsolidsinturbulent fluidizedbeds.Chem.Eng.J.,1990,44:1
/
本文档为【床形结构对气固流化床流化质量和气体返混特性的影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