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历史名城第4期南京 六朝古都 承载近代的耻辱与创伤

2017-09-06 8页 doc 155KB 17阅读

用户头像

is_348501

暂无简介

举报
历史名城第4期南京 六朝古都 承载近代的耻辱与创伤历史名城第4期:南京 六朝古都 承载近代的耻辱与创伤 开栏语: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文化,五千年的风雨,铸就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城市,有的曾被各朝帝王选作都城;有的曾是当时的政治、经济重镇;有的曾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有的因拥有珍贵的文物遗迹而享有盛名;有的则因出产精美的工艺品而著称于世。华声历史频道将从一处断墙、一处废墟、一座宫殿、一座园林去探寻历史文化名城曾经的生存与死亡、悲壮与辉煌、婉约与豪迈的故事。这些看似过去又象是今天的故事让人激动,让人惋惜,让人沉思„„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有着6000多年文明...
历史名城第4期南京 六朝古都 承载近代的耻辱与创伤
历史名城第4期:南京 六朝古都 承载近代的耻辱与创伤 开栏语: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文化,五千年的风雨,铸就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城市,有的曾被各朝帝王选作都城;有的曾是当时的政治、经济重镇;有的曾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有的因拥有珍贵的文物遗迹而享有盛名;有的则因出产精美的工艺品而著称于世。华声历史频道将从一处断墙、一处废墟、一座宫殿、一座园林去探寻历史文化名城曾经的生存与死亡、悲壮与辉煌、婉约与豪迈的故事。这些看似过去又象是今天的故事让人激动,让人惋惜,让人沉思„„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和2500多年建城史的南京,与西安、洛阳、北京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自公元229年东吴孙权迁都南京以来,历史上先后有10个朝代在此建都,故有"十朝都会"之称。在中原被异族所占领,汉民族即将遭受灭顶之灾时,通常汉民族都会选择南京休养生息,立志北伐,恢复华夏。南京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维系华夏文明的复兴之地,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故朱偰先生在比较了长安、洛 阳、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后,言“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历史沿革 楚秦王气 春秋战国时期,南京地处“吴头楚尾”,为吴国置冶城于此。 公元前472年,越王句践灭吴后,令越相范蠡修筑越城于秦淮河畔,为南京最早古城。 六朝古都 195年,孙策渡江占据丹阳、江乘、胡孰、秣陵等县。208年前后,诸葛亮出使江东,观察南京山川形胜,作出了“钟阜龙蟠,石头虎踞”的著名评语。211年,孙权听从谋士张纮之言,自京口迁秣陵,改名建业。229年,孙权称帝,是为吴大帝,自武昌还都建业,是为南京为国都之始。吴石头城遗址在今南京城西草场门至清凉门之间。 280年,西晋灭吴,改建业为建邺。后因避晋愍帝司马邺之讳,改名建康。琅玡王司马睿南渡,以建康为根基。317年,司马睿即位,是为晋元帝,东晋正式建立,定都建康。 420年,刘裕代晋称帝,是为宋武帝,宋立国,都建康。479年,萧道成代宋称帝,是为齐高帝,齐立国,都建康。502年,萧衍代齐称帝,是为梁武帝,梁立国,都建康。557年,陈霸先代梁称帝,是为陈武帝,陈立国,都建康。 吴、东晋、宋、齐、梁、陈合称六朝,故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今南京图馆保留有六朝建康城遗址。六朝建康城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达百万,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其经济发达,文化繁盛,在江南保存了华夏文化之正朔。以建康为代的南朝文化,六朝时期的南京城和古罗马城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心”,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六朝,上承秦汉,下启隋唐。 金陵情怀 589年,隋灭陈。隋文帝下令荡平建康城,以石头城为蒋州治所,隋炀帝时改为丹阳郡。 五代杨吴立国,修缮金陵,以为西都。937年,徐知诰(李昪)代吴,南唐立国,定都金陵,改金陵府为江宁府。 陪都建康 975年,北宋灭南唐,以江宁府为升州。1018年,宋真宗以赵受益(后改名赵祯)为升王,不久立为皇太子,改升州为江宁府。赵祯即位,是为宋仁宗。以江宁为其龙兴之地,常以亲信之臣(如包拯)为江宁府尹。宋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以江宁府尹出任宰相,主持变法。1120年,方腊起兵反宋,终未能北取江宁而不能控制江南,导致最终失败。 1127年,宋高宗即位,接受主战派人士李纲的建议,改江宁府为建康府,作为东都。不久金兵南下,高宗南逃,以杭州为行在。1137年,在主战派岳飞等人的坚持下,宋高宗再次返回行都建康。1138年,宋高宗以建都当“修德行而不在于择险要之地”为名,再次南逃杭州,正式建都,改杭州为临安府。建康府为陪都。 1275年,元兵南下,以建康府为建康路。1329年,改建康路为集庆路。 开明之城 1356年,朱元璋攻克集庆,改集庆路为应天府,作为根据地,朱元璋自称吴国公。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国号明,是为明太祖。以应天府为南京,以为首都,以开封为北京,以为陪都。1378年,罢北京,改南京为京师。1386年,京师城垣完工。南京是在元代集庆路旧城的基础上扩建的。城市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旧城区、皇宫区、驻军区。后两者是明初的 扩展。环绕这三区修筑了长达33.68公里的砖石城墙,即今南京明城墙。是为世界第一大城垣(其次巴黎;在中国,其次北京)。1403年,明成祖升北平为北京,以为陪都。1420年底,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南京为陪都。1644年,崇祯帝吊死煤山,北京陷。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 天国风云 1645年,清兵克南京。改南直隶为江南省,应天府为江宁府。1649年,清设两江总督于江宁。1853年,太平军攻克江宁,改江宁为天京,以为都城。在今总统府一带修太平天国天王府。1864年,清兵克天京,太平天国亡。 博爱之都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南京为首都。不久袁世凯窃据大总统之位。1927年,北伐军克南京。不久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南京大屠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两年,侵华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中华民国首都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及其郊区犯下的大规模屠杀、强奸以及纵火抢掠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调查,日军攻占南京后6个星期之内杀害的平民和战俘在30万人以上,日军攻占南京后一个月内强奸妇女约2万起,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 故都重生 南京市的政区建制,随南京解放初期和新中国成立后行政区划体制的发展变化,而迭有更动。先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京成为中央直辖市,江苏省人民政府成立后,南京成为省辖市。 旅游类型 六朝怀古游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京历来就有“六朝古都”的美誉,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定都给南京带来了一度的繁华,成为东南物产丰饶的胜地。六代豪华春犹在,如今在南京城内散落的六朝遗迹可考、可赏、可叹„ 大明胜迹游 1368年,平民皇帝朱元璋定都南京,开创了明王朝,再一次将南京提升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明代的南京始终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漫步这座古城,随处可见大明胜迹„ 郑和遗踪游 郑和,明代伟大的航海家,用28年的时间谱写了壮丽的七下西洋航海之歌,友睦了邻邦,交流了文化。郑和的船队在南京组建,首次航海在南京下水,晚年的郑和也定居在南京,如今,郑和的遗迹依然可寻„ 民国建筑游 南京现存的民国文化遗迹有1000多处,因此,南京可算是民国文化的典型代表。中西合璧的建筑群、巍峨壮观的伟人陵、秀丽苍翠的林荫道„数不尽的风情。 宗教文化游 南京地处中国南北交界之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人口迁移,南来北往的迁徙让不同的民俗和宗教信仰在此交汇,历史、地理上的重要地位造就了它的宗教香火旺盛,地方风俗独特。 秦淮风情游 秦淮河,南京的母亲河,造就了南京的文化积淀,自古南京历史上就不乏对秦淮河的记载,无论是叹咏,抑或是传说,这条穿城而过的河流给南京留下了无数美妙的话卷。数十年前,朱自清和俞平伯的两篇同名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更是传为佳话。如今,画舫依旧,秦淮两岸的风景却更加迷人了。 现状:网传中国十大没落城市,南京居第二 南京之所以称为南京,是因为它能够与北京相呼应,明代南北二京是中国最繁华的城市,民国时期南京又作了中国的首都。可是自那场东洋人的大屠杀后,南京就久久难以恢复元气了,导致了今天南京的尴尬局面。 其实,当朱棣的马鞭指向北方时,南方再学富五车的员外,再腰缠万贯的豪商也必须背井离乡去往陌生的北京。权力永远是各个时代的核心。“苏湖熟,天下足”,苏杭天堂的美誉本是附近的南京定都的天然理由。可在“强权即是公理”的年代,南京把握不了也是必然的。因此,一条大运河支撑起淮扬的繁荣只是表象,南京的GDP总量逐步被省内的苏州、无锡超过,与北京也难以形成呼应了。 小编想说:南京是知名的城市,六朝古都之誉,《南京条约》之痛,南京国民政府首都,孙中山之中山陵,南京大屠杀之悲,紫荆山之天文台,人尽皆知!当日军的铁蹄踏破石头城,夜以继日的屠城仍不能让南京人低下他们的头。南京,原本繁荣昌盛的南京,坚强地承受着中国千百年的耻辱与创伤,在如今新兴的城市面前,终究显得没落。然而,南京,永远巍峨地屹立在历史长河之中,它的地位无可取代。
/
本文档为【历史名城第4期南京 六朝古都 承载近代的耻辱与创伤】,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