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跟王菲飙歌

2017-09-02 14页 doc 137KB 22阅读

用户头像

is_882336

暂无简介

举报
跟王菲飙歌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东厦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质检试题本试卷分两部分,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位号、试室号、考生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考生号填涂在答题卡上。2.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卷前必须先填好答题纸的密封线内各项...
跟王菲飙歌
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东厦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质检试题本试卷分两部分,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位号、试室号、考生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考生号填涂在答题卡上。2.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卷前必须先填好答题纸的密封线内各项内容。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1.下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西周的疆域极为广阔         B.天子对地方控制严密C.西周的分封等级分明         D.西周的诸侯势力强大2.《国语·周语》记载,周宣王喜爱鲁武公少子并强立他为嗣君,鲁人不从王命,周宣王起兵伐鲁,废嫡而立庶。这一事件表明(  )A.周宣王带头破坏分封       B.维护周政治的宗法制瓦解C.天子有权干涉诸侯王废立       D.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频繁3.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对于宗庙依然恭敬有加,“聚散民,立社稷主,置宗庙”。这说明战国时期(  )A.周天子处于天下共主地位       B.各国君主仍然维护分封制度C.传统的宗法影响依然存在       D.出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趋势4.秦初,丞相王绾献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秦王请群臣议。李斯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则安宁之术也。”秦始皇纳其言。下列表述最准确的是(  )A.秦统一之后始行郡县制        B.秦统一后全境推行郡县制C.战国时各国采用分封制        D.战国时各国已实行郡县制5.秦始皇始置,权重而秩尊。西汉沿置,以监察、执法为主要执掌,位上卿。此官职应该是(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6.秦汉时期的“九卿”作为国家机关,其职能既包括了国家事务,也包括了皇家事务。唐代完成了国家事务和皇家事务的分离,行政和事务的处理也进入了一个更加有序的时代。这反映了(  )A.官僚政治逐渐发展完善B.“家国同构”形态的终结C.政务处理的高度程式化D.君主权力不断得以强化7.《史记•武安侯列传》记载:汉武帝时,丞相田蚡到宫中奏事,他所讲的意见,皇上没有不听的;他所推荐的人,有的从闲居之人一下子提拔到年俸二千石的高位。下列选项与之相符的是(  )A.汉武帝设立刺史牵制丞相B.相权膨胀,威胁皇权C.丞相权力大大超过了皇帝D.郡国并行制带来的弊端8.魏晋时期,人口不过汉代的几分之一,州、郡、县数却不断增殖,远过东汉。此举主要是为了(  )A.开发江南地区B.加强控制地方C.强化君主权威D.顺应民族融合9.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拨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这两种制度”材料中的后者指的是(  )A.三公九卿制   B.中外朝制度C.三省六部制   D.议政王大臣会议10.唐御史中丞薛存诚查获僧人鉴虚犯法,当处死刑。权臣要官轮番在皇帝面前保护并解救鉴虚,皇帝宣旨将其释放,但薛存诚不执行旨意,依法予以处决。这事件说明当时(  )A.中央机构运行不畅B.君权受到监察制约C.朝野普遍信仰佛教D.宽仁为法慎行刑狱11.687年,有人告发宰相刘祎之受贿,武则天(690年一705年在位)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审查此事。“本立宣敕(皇帝的诏令)示祎之”。祎之辩驳道:“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据此推断(  )A.古代负责监察的官员位高权重     B.敕书出台有悖于规制C.唐代建立一套独特的法律体系     D.女皇武则天独断专行12.北宋时期的官制有一些重要特点,如重复设官(三司使、通判等)、官职分离(官员实际担任的职务与官名不符)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提高行政效率C.分散官员权力    D.加强君主专制13.有学者统计:唐开元以前的官民比例约为1:2460,宋朝皇祐前则约为1:929。唐宋官民比例的变化(  )A.说明官员定额渐趋正常        B.表明宋代官僚机构庞大C.推动科举制度不断完善        D.反映唐代政府效率低下14.表1 学校名称 朝代 入学资格 国子学 唐朝 三品以上官员子孙 宋朝 京朝七品官以上子孙 太学 唐朝 五品以上官员子孙 宋朝 八品以下官员子弟及庶人之俊秀者 四门学 唐朝 七品以上官員子弟及庶人之俊秀者 宋制 八品以下官员至庶人子弟表1为唐宋时期中央各级官办学校的入学资格。据此可知,宋代(  )A.考试规模增加    B.教育水平下降C.招生范围扩大    D.官员人数提高15.“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世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这反映了元代行省(  )A.主要职责是征收赋税      B.与都省相互制衡C.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D.受到都省的节制16.明朝洪武三十年(1397年)颁布的《御制大明律》规定: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不得装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令装扮者同罪。这说明(  )A.乐人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       B.政府实行严格的文化控制C.戏剧的表现形式受到限制       D.法律已覆盖社会各个层面17.明清政府要求各地土司(指边疆官职)子弟进入国子监读书,学习儒家文化和礼仪;强制要求土司应袭子弟就近入官学(或司学、儒学)读书,否则就不准承袭土司之职。这些做法(  )A.促进了土司阶层对国家的认同感    B.导致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加剧C.提高了边疆少数民族的文化素质    D.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基础18.皇太极死后,在其弟多尔衮与其子豪格的皇位继承大战中,皇子派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持。他们在议政王大臣会议上表示皇位必由皇子继承,甚至严厉提出“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这反映出(  )A.血缘关系是影响皇位继承的唯一因素B.清初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的强化C.议政王大臣会议妨碍了皇权的集中D.满族统治者受到宗法思想的影响19.据记载,汉代的郡县长官不必征求朝廷同意就可以处死罪犯。宋代死刑案件必须由州和朝廷审理核定。到明清两代,知州、知府、知县的刑罚权仅剩行使鞭笞。这种变化反映了(  )A.司法机构逐渐独立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专制皇权趋于顶峰      D.地方政府职能转变20.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本质上反映了(  )A.皇权至高无上         B.君主权力受到挑战C.中央集权体制破坏          D.君主专制被推翻21.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凡居此官者,大率皆以督察藩国为事”;“夫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此小大相制,内外相维之意也。……为百代不易之良法”。顾炎武所说的这一“良法”指的是(  )A.先秦的分封制    B.汉代的刺史制C.隋唐的科举制    D.元朝的行省制22.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令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C.有利于建立民主政府D.是清统治延长的根源23.民间信仰中城隍是由死去的名人或者有功劳者担任的,并必须是公正无私者。宋代,祭祀城隍列入国家祀典,城隍庙普及各府、州和县。明太祖朱元璋对城隍特别崇敬,更册封京师、府、州、县四级城隍,各地最高官员需定期主祭。这反映出(  )A.朝廷利用神道为政治服务B.中国古代信仰的多样性C.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D.宋明两代多任用正直大臣24.2017年4月1日,中央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其“副首都”的城市定位使京津冀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追溯历史,元明清三代都对京津冀实行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元代河北为腹里之地,明清此地区为北直隶辖地,承担了首都的部分政治和社会管理职能。该历史现象表明(  )A.历史发展具有区域差异B.城市发展受制于行政因素C.地方行政区划一脉相承D.地理环境决定城市的发展二、综合题(第25题24分,第26题28分,共52分)25.(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秦至汉,丞相职责无所不统,无所不包,上至天时,下至人事,都是其职权范围。其具体职责包括:选用官吏、劾案百官、执行诛罚……这一切大体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用人,二是决策,这就把国家政务中两个最重要的方面包揽了。材料二封驳就是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而不下行,驳正臣下有误的奏章而不呈递,其中包含了对公文权力运行的审查与监督,驳正违失指对中央及地方官员的权力监察。北宋前期通过银台封驳司主管公文的传递、审查、新闻发布和档案的整理留存等,是公文传递审查权和封驳权的合一,机密公文必须要经过此机构的审查才能发送,皇帝的诏命、宰相和枢密的公文都要经过此机构的审查,才能发放有关部门执行。——孟宪玉《宋代封驳制度权力制约的精神的当代价值》材料三元代的丞相很跋扈,这给朱元璋深刻的印象,使他对整个丞相制度都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加上出生于元末中国社会底层,曾经饱受磨难的朱元璋内心深处始终克服不了的自卑,变成对能力不凡的开国元勋们的猜忌防范,终于使他决定借胡惟庸之狱废除丞相制度。朱元璋死后,没有丞相留下的巨大权力真空给他的后代们带来巨大的麻烦。——摘编自谭平《论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对明朝治官的影响》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丞相制度的设立对皇权的影响,为了限制丞相权力,秦朝是如何设置中央官制的?(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封驳制度的内容和作用。(12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6分)26.(28分)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蕴含了许多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举后直接授官,充分适应了君子贤人任官以“轨德立化”的思想。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顺帝阳嘉元年考试经术笺奏,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二唐代科举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允许自由报考,当时的取士原则兼顾着士子的平日才学和科场表现,若仅就规则而言,尚不周严。为杜绝舞弊,自宋真宗朝始,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誊录”,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也实行初考、复考、详定三级评定制度。在宋代,科举入仕者逐渐增多,成为文职官僚队伍中的核心力量。赵宋统治者鼓励敞开言路,士大夫们在处理各类国家事务之际亦敢于负责而直抒己见。——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材料三唐代朝廷经常派遣监察官员或特使巡行各地,在视察地方政治的同时,监督校核官员课绩。宋代地方监司既管监察,又掌考课。宋代中央监察部门以整肃吏治为己任,也时常过问官员的善恶、能否。宋廷考察地方官吏时并不专一倚重地方监司,而经常是通过监司、御史台各自系统独立检举、相互核查。——摘编自邓小南《课绩·资格·考察——唐宋文官考核制度侧谈》回答下列问题:(1)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察举制的选官原则,简述东汉察举制的发展表现。(6分)(2)据材料二,归纳唐宋时期科举制的发展趋势,分析科举制的进步性。(12分)(3)据材料三,概括唐宋时期官员考察制度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选官用官制度所蕴含的政治智慧。(10分)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1考试高一级历史科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C C B C A B B C B B D 题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B C D B A D B A B B A B二、综合题25.(24分)【答案】(1)特点: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选官由士族垄断到考试选拔。(6分)(2)内容:纠正皇帝不恰当的诏令;驳回臣下有错误的奏章;对各部门重要公文进行审查。(6分)作用:有利于制约皇权滥用;提高决策的正确性;有利于公文权力运行的程序化。(6分)(3)原因:元朝丞相跋扈的教训;出生社会底层的自卑;胡惟庸之狱。(6分)26.(28分)【答案】(1)选官原则:以德取人;(2分)发展表现:注重官员的吏治能力;举荐与考试相结合。(4分)(2)趋势:开放性;严密化。(4分)进步性:扩大官吏来源;追求公平公正;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官员素质。(8分)(3)特点:将课绩与监察紧密结合;考察方式多途并进。(4分)政治智慧:选贤任能注重德才兼备;鼓励官员积极治国理政;构建完善官员考察机制。(6分)
/
本文档为【跟王菲飙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