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谈《周易》中有关‘生活’的古歌

谈《周易》中有关‘生活’的古歌

2017-12-10 27页 doc 67KB 12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808

暂无简介

举报
谈《周易》中有关‘生活’的古歌谈《周易》中有关‘生活’的古歌 第八章 談《周易》中有關「生活」 的古歌 壹、前言 《周易》,「六經」之首,為我國古代一部偉大創作,是中國聖賢們的心血結晶。繫辭傳下:「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周易》非但概括觀照天地的道理,亦為初民的長期觀察與經驗累績的成果,與先民生活息息相關。 繫辭傳上:「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繫辭焉以盡其言。」說明聖人首先選取物象以盡其意,亦寄己意於物象中,再根據物象來設計六爻之卦,以仧份說明物情與己意,以卦爻辭表達其中微言大義。故《周易》是以簡易的象來象徵萬物,...
谈《周易》中有关‘生活’的古歌
谈《周易》中有关‘生活’的古歌 第八章 談《周易》中有關「生活」 的古歌 壹、前言 《周易》,「六經」之首,為我國古代一部偉大創作,是中國聖賢們的心血結晶。繫辭傳下:「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周易》非但概括觀照天地的道理,亦為初民的長期觀察與經驗累績的成果,與先民生活息息相關。 繫辭傳上:「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繫辭焉以盡其言。」說明聖人首先選取物象以盡其意,亦寄己意於物象中,再根據物象來設計六爻之卦,以仧份說明物情與己意,以卦爻辭表達其中微言大義。故《周易》是以簡易的象來象徵萬物,即《易》象為意象,可表達先民的思想與當時的生活面貌。 1本文根據前人研究的成果,將卦爻辭定位為詩歌,從其所透露出的意象,去瞭解先民的生活與種種活動。故選取頤卦、井卦、革卦、艮卦、歸妹卦、旅卦、巽卦、小過卦、既濟卦數卦,就韻腳現象、句義考釋、古歌語譯與詩情評析四項加以分析,來討論先民生活的原貌。 貳、《周易》古歌「生活」主題析評 一、頤(艮上震下)(大嚼之歌) :一:古歌 觀頤!舍爾靈龜,觀我朵頤。 顛頤,拂經,于丘頤。 拂頤,顛 1 根據顧頡剛:〈周易卦爻辭的故事〉,《古史辨》第三冊(台北:明倫出版社,1970年3月),頁1-23。李鏡池:〈周易筮辭考〉,《古史辨》第三冊(台北:明倫出版社,1970年3月),頁211-225。與黃玉順:《易經古歌考釋》,(成都:巴蜀書社,1995年)等看法,將卦爻辭設定為詩歌,並且參考《易經古歌考釋》此書籌所列的古詩。 99 2。 頤。 虎視眈眈,其欲逐逐。 拂經,由頤 :二:韻腳 「頤」廣韻之部,古韻之部。「龜」廣韻尤部(與脂部),古韻之部。「逐」廣韻屋部,古韻覺部。本詩「頤」、「龜」用之部,並與「逐」覺 3部諧韻。 :三:考釋 ◎ 頤:此為一首以「頤」為詩題的大飽口福之歌。頤代表嘴,,為 口腔、下,及面頰等之通稱。《說文.頤》:「篆文」;《說文?》: 「,也」,段注:「者古文頤也,……鄭易注曰:『頤中,口、 車、輔之名也。震動於下,艮止於上,口車動而上,因輔嚼物 4以養人,故謂之頤。』」,《釋名.釋形體》:「頤,養也。動於 下,止於上,上下咀物,以養人也。或曰輔車,言其骨強,所 以輔持口也。或曰牙車,牙所截也。或曰頜車,頷,含也,口 含物之車也,或曰頰車,所以截物也…」 朱熹《周易本義》: 「頤,口旁也,口食物以自養,故為養義。為卦,上下兩陽, 5內含四陰,外實內虛,上止下動,為頤之象,養之義。」頤卦, 初上兩爻像唇,中間耦爻像牙齒,形如口腔(人在取食時,上不 動下動),取飲食之象,故頤象徵吃東西的嘴,,代表取食之意 象。所以本詩寫大吃大喝之態。 ◎ 觀頤:看看我吃東西的樣子。程頤《易程傳》:「觀頤,…觀人之 6所頤。」要人觀看其取食之態。程子此處解說「觀頤」,是站 在道德的立場,說觀看一個人取食之態,即能瞭解此人。 詩 2 黃玉順:《易經古歌考釋》,(成都:巴蜀書社,1995年),頁132,(以下引此書簡稱《易經古歌考釋》,用此版本,不另作註解)。 3 韻腳找尋,根據王力先生的「先秦古韻十一類二十九部」作為判斷依據。參考書籍如下: 陳彭年等:《校正宋本廣韻 附索引》,(台北:藝文印書館,1991年3月七版)、黃玉順:《易經古歌考釋》,(成都:巴蜀書社,1995年)、王力:《漢語史稿》,(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1996年10月三版)及王力:《漢語語音史》(北京:中國主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4月)。 4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民國.魯實先正補(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出版有限公司,1991年4月七版),頁599。(以下引此書簡稱《說文》,用此版本,不另作註解)。 5 朱熹:《周易本義》,(台北:商務印書館,1986年,四庫全書本),冊12,頁647。(以下引此書簡稱《周易本義》,均用此版本,不另作註解)。 6 程頤:《易程傳》,(北京:中華書局,1985,叢書集成初編),頁131 (以下凡引此書簡稱,《易程傳》用此版本,不另行註解)。 100 中主人公要人觀看他取食之樣,代表他吃得很歡欣。 ◎ 捨爾靈龜,觀我朵頤:《周易古歌考釋》(131頁):「舍,通捨, 7捨棄,放下。」《禮記.禮運》:「麟鳳龜龍謂之四靈。」《爾雅. 8釋魚》釋「靈龜」:「龜俯者靈」《周易正義》:「靈龜謂神靈明 9鑒之龜兆。」意為靈驗的龜卜。「舍爾靈龜」,放下你的龜殼吧。 《周易正義》(69頁):「朵頤者,嚼也。」;疏:「朵頤謂朵動之 頤以嚼物。」周易本義(647頁):「朵頤,欲食之貌。」「觀我朵 頤」來看我大嚼的樣子。 ◎ 顛頤,拂經,于丘頤:周易古歌考釋(131頁):「顛,通填,填塞。」 《說文》(694頁):「填,塞也。」「顛頤」,填滿嘴,。把食物填 於口裡,使頤鼓起。 《周易古歌考釋》(131頁):「拂,拂拭, 撫摩。這是飽足的情態。」《說文》(650頁):「經,織從絲也。」 經這裡當本義,指絲織品。「拂經」,用絲帕拭抹。 《說文》 (390頁):「丘,土之高也」意為山丘。「丘頤」,形容嘴,塞滿食 物,腮幫鼓起象如小山。 ◎ 拂頤:拭抹嘴,。即上文「拂經于丘頤」的意思。 ◎ 顛頤:(再次)往嘴,裡填塞食物。 ◎ 虎視眈眈,其欲逐逐:《周易集解》引虞翻曰:「眈眈,下視貌」 10「虎視眈眈」,詩中主人公盯著食物,如虎盯住獵物一樣。 《周 易集解》(145頁)引虞翻曰:「逐逐,心煩貌」《周易本義》(647 頁):「其欲逐逐,求而繼也」「其欲逐逐」,詩中主人公的食欲, 就如餓虎一般。 ◎ 拂經:(再次)拭抹嘴,。 ◎ 由頤:《周易古歌考釋》(132頁):「在嘴,上。與上文于丘頤同 義。」 :四:語譯 看看我吃東西的嘴,!放下你的龜甲,瞧瞧我大嚼的樣子。 美味 7 漢鄭元注,唐孔穎達正義:《禮記》,(板橋:藝文印書館,1993年9月12版,十三經注疏本),436頁。(以下引此書簡稱《禮記》,均用此版本,不另作註解)。 8 晉郭璞注,宋邢昺疏:《爾雅》,(板橋:藝文印書館,1993年9月12版,十三經注疏本),166頁。(以下引此書簡稱《爾雅》,均用此版本,不另作註解)。 9 王弼.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等正義:《周易正義》,(板橋:藝文印書館,1993年9月12版,十三經注疏本),69頁。(以下引此書簡稱《周易本義》,均用此版本,不另作註解)。 10 李鼎祚:《周易集解》,(北京:中華書局,叢書集成初編本,1983年8月1版),頁145。(以下引此書簡稱《周易集解》,均用此版本,不另作註解)。 101 佳肴填塞嘴,,拿手帕拭抹,嘴,塞滿食物鼓如一座小山。 一面拭抹著嘴,,一面堵塞著嘴,。 像隻餓虎盯住獵物,仧滿無盡的食欲。 拿起手帕,抹著嘴,。 :五:釋評 這是一首大飽口福之歌。詩中的主人公正大快朵頤,其認為與其祈神致福,不如自求口腹之欲。民以食為天,食為民生大事,此於人是重要的,甚至連占卜的靈龜,也比不上食指大動的愉快,這是一個很生動的比較,由神聖的龜卜,去襯托食的重要,亦代表詩中主人公大嚼之樂。 作者用「賦」的手法,生動地描寫種種吃相,張口吃喝,抹嘴,吃喝,又抹嘴又繼續吃喝,令人也想食指大動。亦善用「比」的手法,用丘比喻填滿食物的腮幫;用餓虎比喻對食物的貪慾,使用的誇張手法,讓整個形象鮮明,表現出對食物的渴求。另外,詩句不斷反複吟詠(顛頤,拂經,于丘頤。拂經,顛頤。…拂經,由頤。)音韻鏗鏹,仧滿詩味。 二、井(坎上巽下)(修井之歌) :一:古歌 改邑不改井,往來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 井泥不食, 舊井無禽。井谷射鮒,甕敝漏。井渫不食,為我心惻。 王明, 並受其福。井甃,井收。井冽,寒泉食。 :二:韻腳 「井」廣韻靜部,古韻耕部。「瓶」廣韻青部,古韻耕部。「食」廣韻志部(職部),古韻職部。「禽」廣韻侵部,古韻侵部。「鮒」廣韻遇部(虞部),古韻侯部。「漏」廣部侯部,古韻侯部。「惻」廣韻職部,古韻職部。「甃」廣韻宥部,古韻耕部。「福」廣韻屋部,古韻職部。「收」廣韻尤部,古韻幽部。其中「井」與「瓶」押古韻耕部,與侵部「禽」諧韻;屋部「谷」與侯部「鮒」、「漏」陽入對轉諧韻;「食」、「惻」、「福」用古韻職部,與幽部「甃」、「收」諧韻。 :三:考釋 ◎ 井:此為一首以「井」為詩題的修井之歌。《說文》(218頁):「八 102 家為一井,像構韓形也…古者伯益初作井也。」段注曰:「二十 畝為一井,因為市交易,故稱市井,皆謂八家共一井也…孟子曰 方里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此古井田之制。」《周易正 義》(109頁):「井者,物象之名也,古者穿地取水,以瓶汲引, 謂之為井。」《周易本義》(655頁):「井者,穴地出水之處,以 巽入乎坎水之下,而上出其水,故為井。」知井有兩意:一為井 田之制;一是水井之意,就本詩的詩情畫意來討論,當解為水 井較佳。 ◎ 改邑不改井:雖然城邑常變化遷移,可是井卻不改。《周禮.地官. 小司徒》:「乃經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為井,四井為邑, 11」可知邑為行政四邑為丘,四丘為甸,四甸為縣,四縣為都。 管理單位。《周易正義》疏曰(109頁):「此明井體有常,邑雖遷 移而井體無改,故云改邑不改井。」 ◎ 往來井井:人們來往汲水,井仍潔淨供人使用。《周易正義》疏 曰(110頁):「井井,絜淨之貌。往者來者皆使潔淨,不以人有往 來改其洗濯之性,故曰:往來井井。」 ◎ 汔至,亦未繘井,贏其瓶:井已乾涸,未裝上汲水繩,而汲水的 瓶子亦壞了。汔即汽,《說文》(564頁):「汽,水涸也。來知德 12《周易集註》:「汔,涸也。巽下有陰坼,涸之象也。」「汔至」 意為井乾涸。 《說文》(頁665):「繘,綆也」「綆,汲井綆也」 《周易正義》疏曰(頁110):「繘,綆也」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 疏云:「鄭氏云:繘,綆也。揚子《方言》:關東謂之綆,關西謂 13之繘。郭璞注云:汲水索也。」「亦未繘井」,未裝上汲水繩。 「贏」,《周易本義》(655頁):「贏,敗也」《易程傳》(230頁): 「贏,毀敗也」 瓶,《說文》(227頁):「瓶,缾或從瓦」「缾, 甕也」「甕,汲瓶也」段注:「按缾,甕之本義,為汲器」「贏其 瓶」,汲水的瓶子毀壞。 ◎ 井泥不食,舊井無禽:井底水混著泥沙不能食用,舊井無法汲出 水。《周易正義》(頁110)注曰:「最在井底,上又無應,沈滯滓 穢,故曰井泥不食也」 「無禽」,《周易集解纂疏》(286頁): 「禽,古擒字,禽猶獲」表示無法從井獲得水。 11 漢鄭元注,唐買公彥疏:《周禮》,(板橋:藝文印書館,1993年9月12版,十三經注疏本),170頁。(以下引此書簡稱《周禮》,均用此版本,不另作註解)。 12 來知德:新校慈恩本《周易集註》,(台北:夏學社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6年2版),頁970,(以下引此書簡稱《周易集註》,用此版本,不另作註解)。 13 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北京:中華書局,叢書集成初編本,1983年8月1版),頁284。(以下引此書簡稱《周易集解纂疏》,均用此版本,不另作註解)。 103 ◎ 井谷射鮒,甕敝漏:井壁崩塌猶若谿谷,井水只可供養小魚而 已,就如水在破甕中,沒有什麼用處。 「井谷」,《周易古歌 考釋》(222頁):「釋為井壁崩塌而水瀉若谷」《周易集解纂疏》 曰(287頁):「是若谷水不注,唯及于魚,故曰:井谷射鮒」周易 集註曰(977頁):「以井言,有旁水下注,僅射其鮒之象;以汲水 言,有破甕漏水之象」 「鮒」,《說文》(583頁):「鮒,鮒魚也。」 段注:「鄭注《易》曰:鮒魚,微小。虞翻曰:鮒,小鮮也。王逸 注〈大招〉及《廣雅》皆云:脊,鮒也。」 ◎ 井渫不食,為我心惻:井水潔淨,卻無法被食用,實在令人心痛。 《說文》(569頁):「渫,除去也」段注:「井九三曰:井渫不食。 荀爽曰:渫,去穢濁,清潔之意也。」井渫不食之渫字,為去穢 之意。 ◎ 王明,並受其福:君主聖明,下令修井,人民都可享受其所造的 福。《周易本義》(655頁):「王明,汲井以及物,而施者受者皆 受其福。」 ◎ 井甃:用磚修治井壁。《說文》(645頁):「甃,井壁也」段注:「井 壁者,用磚為井垣者。」《周易正義》疏曰(110頁):「案子夏傳 曰:甃亦治也,以塼壘井,修井之壞謂之為甃。」《周易集解》(239 頁)引虞翻曰:「脩,治也,以瓦甓壘井稱甃。」 ◎ 井洌,寒泉食:井水已潔,有甘美的寒涼泉水可飲用。《周易正 義》注曰(111頁):「冽,絜也」疏曰:「清而冷者,水之本性, 遇物然後濁而溫,故言寒泉以表絜。」 《易程傳》(233頁):「洌 謂甘絜也,井泉以寒為美,甘絜之寒泉可為人食也。」 ◎ 井收:井已修治完成。《周易集註》(983頁):「收者,成也。物成 於秋,故曰秋收。井收者,井已成矣。」 :四:語譯 雖然城邑常變化遷移,可是井卻不改變,人們往來汲水,井仍潔淨供人使用。現在井已乾涸,汲水的繩子未裝,而汲水的瓶子亦壞。 井壁崩塌猶若谿谷,井水只可供養小魚而已,就如水在破甕中,沒有什麼用處。井水潔淨,卻無法被食用,實在令人心痛。 君主聖明,下令修井,人民都享受其所造的福。已用磚修治井壁,使井水潔淨,人民有甘美的寒涼泉水可飲用。井已修治完成,真是百姓之福啊。 :五:釋評 這是一首修治舊井之歌。詩人贊頌君主聖明,下令修治破敗的舊 104 井,為民謀福。水之於人,猶若空氣之於生物,滋潤大地,供養萬民,古民族的發源,多來自水的恩澤;而水權之爭,有時能引發一場戰役。 泉水是自然之物;井則是由人工所鑿成,供人民取食,供百姓使用,本詩之井具有民生相養的意象。井為先民生活的重心,生活處處離不了它,當井舊敗無法使用,是一件令人痛苦之事,生活處處不便,如今有英明的君主下令修井,生活得以改善,心中當然發出歡呼與感恩。 本詩一開始便使用賦的,極力鋪寫修治前舊井的糟糕。城邑隨著人口的變遷產生變化,井仍不改,沒有隨著變化而修治,井厎己乾涸淤塞,也沒有更換汲繩,汲水的瓶子亦壞了。這口井年代久遠,卻無人去修治,真是糟糕! 除此之外,作者更加敘說井壁坍塌,而泉水只足夠養養小魚,水的不足,造成飲用不便,這真是莫大的痛苦,令人心中仧滿悲傷。作者又增加這一段說明井的不堪使用,強烈表現出井的破敗,突顯出修井的重要。其善用一幕一幕的景象,讓讀者去感同身受,深刻體會出人民的痛苦。 作者除了極力描寫舊井的破敗,造成人民生活上的困擾,亦運用生動的譬喻,以破損滲漏水滴的汲瓶,來比喻井的破舊,人民難以再用,非常生動的述寫。 所幸君主聖明,下令修井,修好井壁,又讓井水清涼爽口,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實為幸福,點出本詩歌頌的主題,圓滿的作結。作者運用全篇三分之二的篇幅,去描寫舊井未治的糟糕,反襯出修繕之後的井,泉水如何清涼,給人一股重生的歡欣,成功的贊頌君主修井的聖明。 三、革(兌上離下)(皮革之歌) :一:古歌 鞏用黃牛之革,巳日乃革之,革言三就。 大人虎變,小人豹變, 小人革面。 :二:韻腳 「革」廣韻麥部(即耕部),古韻耕部。「之」廣韻之部,古韻之部。 「就」廣韻宥部(即尤部),古韻幽部。「變」廣韻線部(即,部),古韻 寒部。「面」,廣韻線部(即,部),古韻寒部。古韻職部、之部與幽部 諧韻,變與面用寒部。 :三:考釋 105 ◎ 革:去掉獸皮的毛來製做衣服。《說文》(108頁):「獸皮治去其毛 曰革,革,更也,象古文革之形。」革有兩義:由古文看,像獸 皮被攤開的樣子,故為去掉獸皮之毛,製做服飾之意;另一為 變更之意(為引申意)。前人舊注多以此卦為變革之卦,乃是後世 儒家「湯武革命」的附會。本文以革的原始初意解釋此詩,此 詩為描寫服飾之詩。 ◎ 鞏用黃牛之革:捆東西要用黃牛皮繩才牢固。《說文》(108頁): 「鞏,以韋束也,《易》曰:鞏用黃牛之皮。」段注:「革,初九 辭,王弼曰:鞏,固也。」《周易正義》注曰(111頁):「鞏,固也。 黃,中也。牛之革堅仦不可變也。」疏曰:「而名皮為革者,以 禽獸之皮皆可從革,故以喻焉。」「黃牛之皮」,用黃牛皮製的 繩。 ◎ 巳日乃革之:祭祀之日才能制革。《周易古歌考釋》云(226頁): 「"巳日",祀之日。」古時以巵支記日,巳日(第六日)為去不潔 之日,而祭祀前需要自潔,故巳日為祭祀之日。 ◎ 革言三就:胸纓經三重三匝才製成。《周易古歌考釋》(226頁): 「"言 "通"靳",當胸的革纓。…以"言"通纓。」《周禮.巴車》(413 頁):「樊纓十有再就」注曰:「鄭司農云:纓謂當胸,士喪禮下篇 曰:"馬纓三就",禮家說曰:纓當胸,以削革為之,三就,三重三 匝。」《儀禮.既夕》(451頁):「纓三就」注:「就,成也。」本詩 之纓為祭祀時配戴。 ◎ 大人虎變:天子服飾虎皮。 《周易本義》(656頁):「虎,大人 之象。」大人,《周易古歌考釋》(227頁):「"大人"聖人,天子。」 此處為天子。變,《周易古歌考釋》:「"變",通"斑",獸毛斑文。」 故「虎變」意為虎皮,即言服飾虎皮。 ◎ 君子豹變,小人革面:諸侯服飾豹皮,平民百姓服飾普通毛革。 周易本義《周易集解》引陸績(244頁):「豹,類虎而小者,君子 小於大人。」《周易古歌考釋》(227頁):「"君子",諸侯,貴族。…" 小人",平民百姓。」 ◎ 「豹變」(變同上),豹皮。 「革面」,革為皮革,故此處指普 通皮革。 :四:語譯 捆東西要用黃牛皮繩才牢固,祭祀之日才能制革,胸纓經三重三匝 才製成。 天子服飾虎皮。諸侯服飾豹皮,平民百姓服飾普通毛革。 :五:釋評 106 這是一首講究服飾之歌。詩一開頭說「捆束要用黃牛皮繩」,將重點帶到皮革,引入主題。第二句談及要到祭祀時才能制革,而在祭祀時在胸前配帶的胸纓,是需要經過三道工序才能完成,表示對祭典的尊敬與慎重。根據《周禮》(413頁):「樊纓十有再就」,與《儀禮》(451頁):「公纓九就,侯伯纓七就,子男纓五就…士同三就」可知,古時製做胸纓,最費工夫的製做是經過「十就」,工序的多寡,視地位的尊卑而定,有一定的禮節。這一段說明一件事:古時的服飾與禮有關,是要符合等級名份,此處的說明,技巧性地帶到下一段。 在古時只有天子才能披飾虎皮,諸侯們則穿飾豹皮,豹類似虎比虎小,代表諸侯的地位次於天子,至於平民百姓,只能穿戴普通獸皮製成的衣飾。由古代制革的可知,古時是個重禮的社會,一切都依循禮法,在服飾方面亦有配合等級名份的規定。 由此詩可以更清楚知道在封建制度下,古代人民的服飾與穿著,及對禮的重視。 四、艮(艮上艮下)(怨恨之歌) :一:古歌 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 艮其趾,艮其腓,不 拯其隨,其心不快。 艮其限,列其夤;薰心,艮其身。 艮其 輔,言有序。 :二:韻腳 「身」廣韻真部,古韻真部。「人」廣韻部,古韻真部。「腓」廣韻微部,古韻微部。「快」廣韻夬部,古韻月部。「限」廣韻產部,古韻元部。「夤」廣韻真部,古韻真部。「心」廣韻侵部,古韻侵部。「輔」廣韻虞部,古韻魚部。「序」廣韻魚部,古韻魚部;其中古韻真部與微部、月部韻,真部亦與元部、侵部諧韻;輔與序則同用古韻魚部。 :三:考釋 ◎ 艮:這是一首以「艮」為詩題的怨恨之歌。《說文》(389頁):「艮, 很也。從匕目,匕目猶匕相目,不相下也…」段注:「很者,不 聽從也……《易傳》曰:艮,止也。」段玉裁又注:「目相匕即目 相比,謂若怒目相視。」《彖傳》云:「上下敵應,不相與也」(周 107 易正義116頁)可知艮解為「止」或「恨」,本文解艮為恨(亦怒 目相視),來談談本詩的詩情畫意。綜觀而言,全詩在寫某人懷 恨在心而形於面目,卻又不敢正視其人,當其面表現出來。 ◎ 艮其背,不獲其身:怒視他的後背,不正面看他。《說文》(480 頁):「獵所獲也」段注:「故從犬,引申為凡得之稱。」故「獲」 意為得。《周易古歌考釋》(239頁):「身,這裡指身體的正面。」 「不獲其身」,不能得到他的身體正面,也就是說不正面看他。 ◎ 行其庭,不見其人:從他的庭院走過,沒有看見他的人影。朱駿 聲《六十四卦經解》:「《禮》,天子外屏,諸侯內屏,大夫帷, 士廉,所以隔絕門庭,使內外不相見,故曰:行其庭,不見其人。」 ◎ 艮其趾:怒視其足。《周易正義》疏曰(116頁):「趾,足也」 ◎ 艮其腓:怒視其腳肚。由此亦可證明是從背後怒視。 腓,《周易 正義》疏曰(116頁):「腓,腸也,在足之上。」周易集註(1038 頁):「腓者,足肚也。」 ◎ 不拯其隨,其心不快: 不抓他的雙足將之舉起,心裡無法痛快。 《周易正義》疏曰(116頁):「腓體,或曲或伸,躁動之物,腓動 則足隨之,故謂足為隨。拯,舉也。」《說文》(507頁):「快, 喜也。」 ◎ 艮其限,列其夤:怒視其腰胯,想從背上砍他一刀。此亦可證明 詩主人公是由背面怒視。 「限」,《周易集解》(256頁):「限, 要帶處」《周易本義》曰(657頁):「限,身上下之際,即腰胯也」 「列」,《說文》(182頁):「列,分解也。」李鼎祚《周易集解》 亦將「列其夤」記作「裂其夤」 夤,《周易正義》注曰(116頁): 「夤當中脊之肉也」《周易本義》曰(657頁):「夤,膂也」 「列 其脊」,割開他脊肉,也就是拿刀砍他的背部。 ◎ 薰心:怒火在心中燃燒。《周易正義》疏曰(116頁):「薰,燒灼也… 薰灼其心矣」即指怒火中燒。 ◎ 艮其身:他的全身都令人討厭。總括上文。 「身」,《說文》(392 頁):「身,也」段注:「謂身之傴」指身體。 ◎ 艮其輔,言有序:痛恨他那一副可惡的嘴臉,有牆隔著。 輔, 《周易正義》疏曰:「輔,頰車也」《周易集解》引虞翻曰(257 頁):「輔,面頰骨上,頰車也」 序,《說文》(448頁):「序, 東西牆也」《爾雅.釋宮》(72頁):「東西牆謂之序」 :四:語譯 怒視他的後背,不正面看他,從他的庭院走過,沒有看見他的人影。 怒視他的足,怒視他的腳肚,不抓他的雙足將之舉起,心裡無法痛快。 108 怒視他的腰胯,想從背上砍他一刀。怒火在心中燃燒,他的全身都令人討厭,最痛恨的是他那可惡的嘴臉,所幸有牆隔著無法看見。 :五:釋評 這是一首發洩怨恨之歌。人具有七情六慾,作者以具體的方式,將詩中主人公怒目而視的形象,栩栩如生的呈現至讀者面前。從詩內容來看,詩主人公所怨恨的人,其身份似非平民百姓,因此詩主人公只能偷偷在其背後怨恨,而不敢正面表現出。 詩主人公將心中怨恨表現於外,就是怒眼以對,這是一個很生動的形象,當人生氣,除臉色變紅、暴露青筋外,眼睛亦能表達其憤怒的情緒。作者通篇以艮字(怒目而視)貫通全文,將怨怒的情緒表達極。 詩一開始便描寫主人公怒視其怨恨對象的背後,痛恨他卻不敢正面表現,其所怨恨的人,應該位高於主人公,因此,從他家庭院走過,無法看見他的人影,這亦表示詩主人公似乎隨時窺視其怨恨的人。 至下一段,作者以更具體的方式來描述詩主人公的不滿,先是怒視所怨恨者的雙足,繼而怒視他的小腿肚,而且恨不得提起他的雙腳摔他,但無法如此,心裡很不痛快。不但如此,還想在他的背上砍一刀,怨恨之情溢於言表。以上的述寫,有真實,亦有主人公想像,透過作者描述和內心念頭的呈現,將主人公的怨恨生動的表現出。虛實交替,卻更真實的顯出怨之情。 被討厭者全身上下,詩主人公沒有一處看順眼,特別是想到所恨者的嘴臉就生氣,所幸有牆阻擋,不用看到那令人倒胃的臉孔,連路過仇恨者家門口,主人公仍止不住心中的憤怒。通篇鋪寫所恨之人身體各部位,由上而下,漸漸讓怨恨的情緒帶上至極。作者不但將主人公的情緒呈現出,亦表現其複雜的心態:一面欲置之死地而後快,另一方面又不敢正視其人,只在背地中怨恨。形式類似《咸》,情感卻大異其趣。 五、歸妹(震上兌下)(舞蹈之歌) :一:古歌 女承筐,無實;士刲羊,無血。 :二:韻腳 「筐」廣韻陽部,古韻陽部。「實」廣韻質部,古韻質部。「羊」廣 109 韻陽部,古韻質部。「血」廣韻屑部,古韻質部。古韻陽部與質部次旁對轉,諧韻。 :三:考釋 ◎ 歸妹:本詩只錄《歸妹》卦後半段詩文,將之列為一首獨立的歌 謠,為伴舞之歌。 歸妹,《序卦》:「歸妹者,女之歸也」《周 易正義》注(118頁):「妹者,少女之稱也。」疏:「婦人謂嫁曰 歸,歸妹猶言嫁妹也,然《易》論歸妹,得名不同。……此卦 云歸妹,以妹從娣而嫁謂之歸。」《周易本義》引虞翻(263頁): 14「歸,嫁也」歸妹為一首婚嫁之詩。本詩雖與此卦前半詩文看 似無關,實為相關,在描述婚嫁時的舞蹈。 ◎ 女承筐,無實:大姑娘捧著竹筐,筐裡沒有東西。 「女」,《周 易古歌考釋》(249頁):「"女"、"士"對稱,均指未婚男女。《易經》 通例,未婚者稱"女"、"士",已婚者稱"婦"、"夫"。」 「承」, 奉,捧著。《詩經.鹿鳴》(315頁):「承筐是將」箋:「承猶奉也」, 《詩經.宓宮》(778頁):「承祀」疏:「承者,奉持之意。」 「無 實」,《周易正義》(119頁):「象曰:上六,無實,承虛筐也。」 ◎ 士刲羊,無血:小伙子刺殺山羊,羊身上沒有血。 「刲」,刺 殺。周易集解引虞翻(267頁):「刲,也」《儀禮.少牢饋食禮》 (560頁):「司馬刲羊」注:「刲謂殺之」 :四:語譯 大姑娘捧著竹筐,筐裡沒有東西。小伙子刺殺山羊,羊身上沒有血。 :五:釋評 這是一首伴舞之歌。詩中的表現為虛擬的動作,所以女子捧的竹筐中未裝有蘋蘩的祭菜,男子並非真的宰殺祭羊,舞蹈內容是從模仿平日生活而來,非常生動自然。 舞蹈與民族是密不可分,世界各民族都有一種屬於自己的舞蹈,而且將民族文化融入其中,觀察本詩,跳舞的男女都是未婚者,而歸妹又與婚嫁有關,故可能為婚禮上的舞蹈。 全詩使用「賦」的手法,在簡練的語言,呈現出上古社會的生活面貌。 14 請參看「《周易》古歌之詩情畫意--「婚姻」與「卜筮」」一文裡的歸妹卦。 110 六、旅(離上艮下)(商旅之歌) :一:古歌 旅瑣瑣,斯其所。旅即次,懷其資,得童僕。 旅焚其次,喪其 童僕,旅于處,得其資斧,我心不快。 鳥焚其巢,旅人先笑, 後號咷。 :二:韻腳 「瑣」廣韻果(戈)部,古韻歌部。「所」廣韻語(魚)部,古韻魚部。「處」廣韻語(魚)部,古韻魚部。「斧」廣韻虞部,古韻侯部。「次」廣韻至(脂)部,古韻脂部。「質」廣韻至(脂)部,古韻脂部。「僕」 廣韻屋部,古韻屋部。「快」廣韻夬部,古韻月部。「巢」廣韻肴部,古韻宵部。「笑」廣韻笑(宵)部,古韻宵部。「咷」廣韻肴部,古韻宵部。其中魚部與歌部、侯部諧韻;脂部與月部諧韻;侯部與屋部陽入對轉諧韻,巢、笑、咷同用宵部。 :三:考釋 ◎ 旅:這是一首以「旅」為詩題的商旅之歌。旅,旅行,出門在外。 《說文》(315頁):「旅,軍之五百人。」段注:「……又凡言羈旅」 15《左傳》莊公二十二年:「羈旅之臣」注:「旅客也」;又《左傳》 襄公二十八年(653頁):「而旅于明年之次」注:「旅,客處也」《周 易正義》疏曰(127頁):「旅者,寄客之名,羈旅之稱。失去本居 而寄他方,謂之為旅。」本詩寫一個旅行者的遭遇感受,像是一 則旅行日記。補仧說明:「射雉,一矢亡」與「喪牛於易」為史 記,而非古歌,故不列入詩中。 ◎ 旅瑣瑣,斯其所:行旅中疲憊不堪,這裡是他投宿的地方。 「瑣 瑣」,《周易本義》(275頁)引虞翻注「瑣瑣,最蔽之貌。」: 「斯」, 《周易古歌考釋》(258頁):「"斯",此,這裡。《帛書》即做"此 "。」 「所」,處所。《禮記.檀公下》(195頁):「無所不用斯言 16也」疏:「所,謂處所」《詩.殷武》:「有截其所」箋:「所,猶 15 杜預注,唐孔穎達疏:《左傳》,(板橋:藝文印書館,1993年9月12版,十三經注疏本),162頁。(以下引此書簡稱《左傳》,均用此版本,不另作註解)。 16 漢毛公傳,鄭元箋,唐孔穎達正義:《詩經》,(板橋:藝文印書館,1993年9月12版,十三經注疏本),804頁。(以下引此書簡稱《詩經》,均用此版本,不另作註解)。 111 17皇疏:「所,猶地也」,與下文處所」《論語.為政》:「居其所」 「旅于次」相同。這裡當指旅人投宿的地方。 ◎ 旅即次,懷其資,得童僕:旅行者來到旅店,懷裡藏著他的錢財, 買到一個奴僕。 「即」,就,來到。《周易集解》引虞翻(275 頁):「即,就」 「次」,旅社。《儀禮.士冠禮》「賓就次」,疏: 18「次者,舍之名」《周易正義》注(128頁):「次者,可以安行旅 之地也。」《周易集解》引虞翻(275頁):「次,舍也」 「懷」, 《周易古歌考釋》(258頁):「懷,藏在懷裡。」 「資」,資財。 《說文》(282頁):「資,貨也。」《周易集解》引虞翻(275頁): 「資,財也。」 「童僕」,奴僕。《說文》(103頁):「男有罪曰 奴,奴曰童」 ◎ 旅焚其次,喪其童僕:旅人的客舍失火,買來的僮僕也不見。《易 程傳》(269頁):「而焚其次,失所安也,離為焚象…」喪,失去。 ◎ 旅于處,得其資斧,我心不快:借宿到一間處所,懷裡的錢財仍 在,可是心裡卻不快活。(雖然錢財仍在,但因奴僕不見,心中 不痛快)「處」,處所,居處。《詩經.殷其雷》(59頁):「莫或遑 處」傳:「處,居也」;又《詩經.采薇》(332頁):「不遑啟處」箋: 「處猶居也」「處」與「次」有區別,「次」指旅社;「處」泛指 居處、人家。 「斧」,《周易古歌考釋》(259頁):「"斧"一種斧 形幣……《易》之"資斧",猶今云"錢財"耳」 「快」,參見《艮》 卦古歌「不拯其隨,其心不快」的考釋。 ◎ 鳥焚其巢,旅人先笑,後號咷:鳥巢被火燒掉,旅行者初先歡笑, 最後卻痛哭嚎咷。 「鳥焚其巢」與「旅焚其次」相似,指鳥 兒的鳥巢被火燒掉。 「號咷」,《漢書.王莽傳下》集注:「號咷, 19哭也」可參看同人卦。 :四:語譯 旅行者疲憊不堪,這裡是他投宿的地方。來到旅店,懷裡藏著他的錢財,買到一個奴僕。 旅行者的客舍失火,買來的僮僕也不見。借宿到一間處所,懷裡的錢財仍在,可是心裡卻不快活。 看到鳥巢被火燒掉,旅行者初先歡笑,最後卻痛哭嚎咷。 17 魏何晏等注,宋邢昺疏:《論語》,(板橋:藝文印書館,1993年9月12版,十三經注疏本),16頁。(以下引此書簡稱《論語》,均用此版本,不另作註解)。 18 漢鄭元注,唐賈公彥疏:《儀禮》,(板橋:藝文印書館,1993年9月12版,十三經注疏本),21頁。(以下引此書簡稱《儀禮》,均用此版本,不另作註解)。 19 王先謙:《漢書補注》(台北:藝文印書館,1996年8月初版),1757頁。 112 :五:釋評 這是一首行旅之歌,主人公可是一個行商者,常常在外奔波旅居,類似「風」的體裁,主要記敘旅者的遭遇,令人同情,同時產生得失無常之慨。 整首詩的表現如同一場電影,一開始便將鏡頭帶至旅者因長途跋涉,深感疲憊,而投宿在旅店裡。之後,鏡頭便帶至旅店,雖然旅者舟車勞頓,卻賺到許多錢財,還買了一位奴僕。 可是那知道旅店竟然失火,奴僕又不見了,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只好借宿在民家,雖然錢還在,但心裡卻不快活,因為不見奴僕令他覺得心疼。遇到火災,能死裡逃生,已為萬幸,可是主人公卻看不開,得失心過重。 在難過之餘,看到鳥巢被火燒毀,起初幸災樂禍地笑著,但想到自身的遭遇,不就像無巢可歸的鳥兒一樣,不禁悲從中來,嚎咷痛哭。電影拍攝至此,令人亦感染主人公的難過。「鳥焚其巢」與「旅焚其次」這是個生動對比,主人公先笑後哭,讓結束的氣氛淒涼悲苦。 馬致遠〈天淨沙〉,以景色來表現傷心的情緒,以「斷腸人在天涯」一句做結;而本詩以鳥失其巢比喻自己的遭遇,最後以旅者一會笑,一會哭複雜情緒做結,兩者均將難過的氣氛提至極至。表現方式不同,卻異曲同工。 七、巽(巽上巽下)(跪伏之歌) :一:古歌 進退,巽在床下。頻巽,巽在床下。 :二:韻腳 「退」廣韻隊(灰)部,古韻微部。「下」廣韻馬(麻)部,古韻歌部。「巽」廣韻慁(魂)部,古韻文部。古韻微部與歌部旁轉諧韻,微部與文部陰陽對轉諧韻。 :三:考釋 ◎ 巽:這是一首以「巽」為詩題的詩歌。 「巽」,吾師劉瀚平老 113 師《話解易經》:「巽字,在甲骨文的初形是 ,象兩人跪膝相 從之形,金文寫作 。它的本義是伏,伏則卑順,所以引申為 20順。所以《易經.雜卦》說:巽,伏也。」《周易正義》(128頁): 「巽者,卑順之名。」為其引申義。考察詩意,似寫二人遭遇 盜寇,躲入床下的情形。補仧說明一點,「喪其資斧」應屬《旅》 古歌的詩句,故不列入詩句裡。 ◎ 進退:想出來又趕緊躲進去。《周易正義》(129頁):「象曰:進退, 志疑也。」意為二人躲在床下,想出來又害怕地躲進去,表明 二人心中疑懼。 ◎ 巽在床下:二人跪伏在床下。 《周易正義》疏(128頁):「巽者, 卑順之名。《說卦》云:巽,入也。蓋以巽象風之卦,風行無所 不入,故以入為訓。」巽有「入」的意思,指二人躲入床下的 情景。 ◎ 頻巽:緊皺眉頭跪伏在地。《周易正義》注(129頁):「頻,頻蹙, 不樂而窮不得已之謂也。」疏曰:「頻者,頻蹙,憂戚之容也。」 ◎ 巽在床下: 二人跪伏在床下。此「巽在床下」為上文「巽在床 下」的重出。 :四:語譯 想出來又趕緊躲進去,二人跪伏地躲入在床下。緊皺著眉頭跪伏在地上。無技可施,二人只能跪伏在床下。 :五:釋評 這是一首描寫跪伏躲藏的歌謠。人物的身份不明,可能是記敘二人遭遇盜寇,躲入床下,跪伏害怕的情況。詩一開頭以「進退」二字,描寫二人想爬出去,但又害怕的躲回去的情形,非常生動地表達出當時危險的處境及二人恐懼不安的心情。因為擔心家人及自己的安危,又心疼錢財,不知覺地皺起眉頭,但內心仍忐忑不知所措,只好繼續躲在床下。 作者用賦的方法,只寥寥幾句就將二人狼狽不堪的模樣呈現,而「巽在床下」的重複,更顯出二人的無奈,不禁令人同情。 八、小過(震上艮下)(求見之歌) 20 劉瀚平:《話解易經》(台北:五南書局),頁277。 114 :一:古歌 過其祖,遇其父。不及其君,遇其臣。 :二:韻腳 「祖」廣韻姥(模)部,古韻魚部。「父」廣韻虞部,古韻魚部。「君」廣韻文部,古韻文部。「臣」廣韻真部,古韻真部。祖與父同為古韻魚部,古韻文部與真部諧韻。 :三:考釋 ◎ 小過:這是一首以「小過」為詩題的求見之歌。「小過」是與「大 21過」相對。本卦所引的古歌似有兩首,各不相巵,本詩屬前首。 「過」在此卦有兩義,本詩指的是「求見」的意思。《戰國策. 秦策》:「臣不得複過矣」注:「過,見也」,然與「遇」有區別。 22「遇」,指不期而遇。《穀梁傳.隱公八年》:「不期而會曰遇」。 《論語.微子》(166頁):「遇丈人」疏:「遇者,不期而會之也」 ◎ 過其祖,遇其父:見到他的祖父,遇見他的父親。 「祖」,祖父。 《說文》(4頁):「祖,始廟也」段注:「…《釋詁》曰:"祖,始也 "…皆引申之義」始為祖先之義,可視為祖父。《爾雅.釋親》(61 頁):「祖,王父也」王父即祖父。 「妣」,《周易古歌考釋》(279 頁):「"妣"當作"父",否則失韻,《今注》:"余疑此妣字當作父, 蓋"父"字轉寫脫去,後人以臆增"妣"字耳。祖、父為韻,君、臣 為韻,即其證。古代"父"、"妣"雙聲,也亦混訛。」 ◎ 不及其君,遇其臣:沒見到主人,只遇見他的臣子。 「及」,趕 上,此為見得,《說文》(116頁):「及,逮也」 「君」,《儀禮. 喪服》(347頁):「君,至尊也。」注:「天子、諸侯及卿、大夫, 有地者,皆曰君」 「臣」,《說文》(119頁):「臣,牽也,事君 者。」 :四:語譯 見到他的祖父,遇見他的父親。沒見到主人,只遇見他的臣子。 21 請參看「《周易》古歌「畋獵」主題析論」一文裡的小過卦。 22 晉范甯注,唐楊士勛疏:《穀梁傳》,(板橋:藝文印書館,1993年9月12版,十三經注疏本),23頁。(以下引此書簡稱《穀梁傳》,均用此版本,不另作註解)。 115 :五:釋評 這是一首寫「求見」的詩歌。其所載或為片斷,並未完全。內容在描述主人公想求見主人,但主人身份為尊貴的貴族,難以見得,去他家拜訪,只見到主人的祖父及父親;到他上班的地方,也只見到他的臣僕,無論主人公如何用心,就是無法見到主人。 主人公去求見的原因,可能是去拜見,亦或是洽公,或為送禮…;而主人或忙於公務,亦或不想見主人公…,不論什麼原因,就是見不到主人。 全詩用賦的寫法,只記見到誰,沒見到誰,給予讀者無限的想像空間。 九、既濟(坎上離下)(祭禮之歌) :一:古歌 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實受其福。 :二:韻腳 牛」廣韻尤部,古韻之部。「禴」廣韻藥部,古韻藥部。「福」廣韻部,古韻職部。古韻之部與職部陽入對轉諧韻,又與藥部諧韻。 :三:考釋 ◎ 既濟:這是一首以既濟為詩題的祭禮之歌。《周易正義》疏曰(136 頁):「濟者,濟渡之名;既者,皆盡之稱,萬事皆濟,故以既濟」 《易程傳》(291頁):「既濟也,為卦水在火上,水火相交則為用 矣,各當其用,故為既濟,天下萬事已濟之時」因此,既濟是 渡過、歷經艱難後,取得成功,事事亨通,圓滿達成的意思。《周 易古歌考釋》(283頁):「既濟不是本卦古歌"東鄰殺牛…"的詩題,…. 而是作《易》者所擬,以與未濟相對立。」然《周易正義》注 曰:136頁::「居既濟之時而處尊位,物皆盛矣,將何為焉, 其所務者,祭祀而已。」當萬事皆濟,舉行祭祀,以求進德修 業,做為戒慎,故此處以既濟做為詩題,亦恰當。因此《周易 正義》疏曰(137頁):「但人皆不能居安思危,慎終如始,故戒以 今日既濟之初」 116 ◎ 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東邊商王豐富的祭祀,不如西方周國 儉樸的祭祀。《周易正義》注曰(137頁):「牛,祭之盛者也;禴, 祭之薄者也…祭祀之盛,莫盛於脩德,故沼沚之毛,蘋蘩之菜, 可羞於鬼神,故黍稷非馨,明德唯馨,是以東鄰殺牛,不如西 鄰之禴祭,實受其福。」《禮記.坊記》(868頁):「《易》曰:東鄰 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寔受其福」鄭玄注:「東鄰謂紂國中也, 西鄰謂文王國中也。」《周易本義》(662頁):「又當文王與紂之 事」故東鄰、西鄰,指東、西兩個鄰國,可能指商與周。「不如 西鄰之禴」此句,其他版本均寫為「不如西鄰之禴祭」,周易古 歌考釋(284頁)疑「祭」為衍文,刪去,本文從之。 ◎ 實受其福:(以誠敬祭享鬼神),能實實在在受到上天的福祉。 《周易正義》疏曰(137頁):「東鄰不能脩德,雖復殺牛至盛,不 為鬼神歆饗,不如我西鄰之禴祭,雖薄能脩其德,故神明降福」 :四:語譯 東邊商王豐富的祭祀,不如西方周國儉樸的祭祀。以誠敬祭享鬼神,而能蒙受上天的福祉。 :五:釋評 這是一首討論祭禮的詩歌。全詩只有短短三句,卻含意深遠。既濟為詩題,當萬事既濟,內雖盈實仍應虛心戒慎,一杯滿水,是無法接納外物,故藉祭禮豐厚與否,誠信脩德與否,來訴說此道理。詩前兩句以商王豐厚的祭禮,與周國帶誠意的祭禮做對比,說明奢侈的祭禮,不如儉樸具誠意的祭禮,同時說明脩德重要,此即商紂亡國之因。 自古以來,祭祀為生民大事,上自天子下至百姓,無不重視,朝中的祭典,亦慎重非常,唯有德者,才能享受上天的賜福。透過商、周兩國祭禮的比較,說明周易時代已產生人文思想,福禍是由人自己招致,而非上天降禍賜福,福祉是賜予有德之人。 總言之,本詩用賦的手法,通過正反的對比,說明商紂奢侈務虛而導致滅國,周王節儉務實因此國家興盛,揭示脩德進業的重要。 參、結論 117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開始創造與運用簡單的石、木工具,同自然界抗衡,謀求自身的生存和發展,一步一步地創造滋衍文化。由於鮮少文字的記錄,今日已難了解當時生活的全貌,對於上古人民生活情況的認識,目前僅可根據少數典藉所保留的資料,進行上古生活面貌的還原。《周易》為中國思想哲理之書,亦保存不少上古時期有關人們生活、生產的記錄,本文所討論的九卦,可為一窺上古生活的基本資料。 本文討論的九卦,大致將上古人民的生活分為三方面來敘述: 一、個人生活方面:〈頤〉:大嚼之歌;〈艮〉:怨恨之歌;〈旅〉: 商旅之歌;〈巽〉:跪伏之歌。 23。 二、家庭生活方面:〈歸妹〉:婚嫁舞蹈之歌;〈小過〉:求見之歌 三、社會國家方面:〈井〉:修井之歌;〈革〉:服飾之歌;〈既濟〉: 祭禮之歌。 從九首詩歌中,可對先民生活有一基本瞭解,同時認識了一群真摯熱情的人們:快樂就盡情歡樂;怨恨就豪不保留的咒罵;難過時就賭物傷感;害怕時就畏懼擔憂,一點都不矯揉造作。 至於寫婚嫁舞蹈、求見長官,明白先民是集體群居,重視家庭組織;修井則表現出君主與人民生活的關聯,及井在先民生活裡所占的重要位置;服飾代表上古濃厚的階級觀念;國家的祭禮則顯示出周朝進步的人文思想。這些上古生活的面貌與所代表的意義,都忠實地呈現在詩歌裡。 此外,這九首詩歌多以賦的手法,將上古先民的生活做生動的呈現,譬喻的靈活運用亦是詩歌成功的地方,經由意像而產生「虎視眈眈」、「井渫不食」等膾炙人口成語,更增加其不可忽視的文學性。 《周易》古歌中所保存的記錄,讓後人超越時空接近古人,是無窮的寶藏。 23 中國自古以來,個人與家庭即密不可分,此詩雖寫個人求見,但卻提及被求見者的祖父與父親,將個人與家庭做聯係,提及個人同時提及家人,顯示出當時的家庭觀,故本文將〈小過〉卦列為家庭生活類。 118
/
本文档为【谈《周易》中有关‘生活’的古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