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有报天天读

2017-09-01 13页 doc 30KB 47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2655

暂无简介

举报
有报天天读有报天天读 《有报天天读》是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在2003年3月推出的一档新型的新闻时事栏目,该栏目播出仅仅半年时间,就迅速飙升到凤凰卫视收视率三甲行列之中。这档节目还成为由《新周刊》等媒体发起的第三届“2003中国年度新锐榜”中的年度电视节目。它打破了传媒类型壁垒,在把电视和平面媒体资源优势的融合、互补和衔接上进行大胆尝试,开创了个性化电视读报的先河,并引领了这种电视节目新潮流。 报纸主要是以文字为媒介来传播信息的文字传播形式,而电视是一种视听双通道的电子媒介,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媒介形态。从传播史上看,报纸是先于广播电视出...
有报天天读
有报天天读 《有报天天读》是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在2003年3月推出的一档新型的新闻时事栏目,该栏目播出仅仅半年时间,就迅速飙升到凤凰卫视收视率三甲行列之中。这档节目还成为由《新周刊》等媒体发起的第三届“2003中国年度新锐榜”中的年度电视节目。它打破了传媒类型壁垒,在把电视和平面媒体资源优势的融合、互补和衔接上进行大胆尝试,开创了个性化电视读报的先河,并引领了这种电视节目新潮流。 报纸主要是以文字为媒介来传播信息的文字传播形式,而电视是一种视听双通道的电子媒介,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媒介形态。从传播史上看,报纸是先于广播电视出现的,但是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这两种不同的媒介形态相互借鉴、相互利用。广播电视读报节目在我国新闻传播史上最早可以追溯到1950年4月10日开办的《首都报纸摘要》节目(即现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的最初原型)。那时候广播利用报纸的主要是因为新闻媒介发展不够,可供利用的信息资源非常少,整个社会处于一个信息匮乏的时代,而人们又迫切需要新闻信息。而《有报天天读》也是一个电子媒介“读报”的节目,只是和早期的报纸摘要类节目有着诸多的不同。 节目内容充实,信息丰富,节奏明快,充满动感和创意。既有个性,也有独到见解。杨锦麟先生声情并茂,言简意赅。节目内容除电视平台外, 有报天天读与其它信息节目不同的地方是,内容充实,信息丰富,节奏明快,充 节目分为六个环节,分满动感和创意,是个既有个性,也有独到见解的节目。 别是:天天头条、天天两岸行、天天浮世绘、天天焦点、天天有话儿以及天天点题。《有报天天读》冲破了以往新闻节目以内容和事实为核心,追求主持人客观、公平形象,无显明个性风格,“千孔一面”的传统模式,而是以常识型的成熟男性代替“城府不深”的“俊俏小生”,凸起了主持人的知性气质。节目的重点放在了主持人对新闻事件的理解和解读上,发明出一种十分个性化的新闻评论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主持人对新闻的评价和分析成了吸引观众收看的要害因素,甚至连杨锦麟富有个性化的看法和不尺度的一般话以及唐装形象,也成为这个节目的卖点。 节目资讯丰富,满足受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信息需求。信息量大,这或许是这一档节目的最大特色。限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普通受众读报时有这样几种情形:没有时间读报;很多报纸读不到;读报不仔细,漏掉重要的信息;读了不理解,尤其是评论和分析员的文章。这些情形就是潜在的市场需求,电视新闻人通过专业的人士帮助大家读报,便可填补这一市场空白点。 《有报天天读》正是帮助大家读报填补这一市场空白点。它读报的范围十分广泛,大约每天涉及的有四五十种。香港本地的《大公报》、《文汇报》等;大陆的《南方周末》、《新民晚报》、《三联生活周刊》等;台湾的《联合报》、《中国时报》等;东南亚的报纸如《读卖新闻》、《南洋商报》、《东亚日报》等;西方报纸如《英国卫报》、《纽约时报》、《金融时报》等。可见,在这个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有报天天读》的触角伸向全球,帮助普通受众解决时间少和信息量多这一矛盾。 《有报天天读》不但为受众提供大量新闻信息,还帮助受众梳理这些信息。它每天都有一个或几个新闻主题,把与主题相关的不同报纸的新闻一一读来。由于不同的报纸对同一新闻事件的解读可能不同,把这些新闻集中在一起播出,就相当于把一个新闻事件的全景图呈现在受众面前,最大限度的还原事件的真相,帮助 受众判断事件的意义,能充分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并且主持人会对一些新闻作简短点评,让受众更好的理解新闻的价值;或者主持人来一小段新闻补白,提供新闻的背景,让受众在比较中体会新闻的内蕴。例如,读到《大公报》上一条新闻关于全国公安去年一年查处的违规金165亿,主持人在读完之后,加了一句“青藏铁路的造价也是165亿”,一句话就把数字的意义说的更透彻。 第三、编排合理,符合受众的收视习惯。《有报天天读》作为一个长为半个小时的电视栏目,分为六个小节。首先是“天天头条”,这一小节是把今天各报的头条集中起来。1月26日“天天头条”是 泰国出动军队应对禽流感;1月27日“天天头条”是禽流感威胁全亚洲;1月28日“天天头条”是胡锦涛巴黎记者会成焦点;可以看出在这一节中突出强调新闻的重要性,把一天中最重要的新闻大餐端给受众。该节所读到的报纸很多,有20条到30条头条新闻,信息量大。第二小节是“天天有话”,这一节很短,取的是某一重要新闻人物说过的一句有着较高新闻价值的话,并把这句话的重点词汇挑出来,打在屏幕上,慢读一次,让受众记住。第三小节是“两岸天天行”,主持人挑选大陆、香港、台湾的一些重要报纸的重要新闻,这些新闻旨在提供两岸三地信息沟通的平台,让两岸三地人对对方有更多了解,这也是凤凰台利用自己独特优势在沟通两岸关系上的体现。第四节是“天天浮世绘”,把《人文地理》、《中国摄影》等杂志的一些反映中国大 有声有色”,充分发挥电地上风俗民情的照片呈现给观众,并配一首歌,可谓“ 视传播的特长。受众在上一节紧张地接受新闻之后,过渡到这一节,有些放松。第五小节是“天天焦点”,关注当日的新闻焦点。最后是一个小节“天天点题”, 用一个字来评点当日新闻,这一个字往往点出重要新闻的意义或价值。 可以看出,《有报天天读》利用“峰谷技巧”进行节目的编排,突破传统的“倒金字塔”新闻编排法的局限,使节目有着较强的整体感和层次感。制造“峰谷”的目的就是使观众在收视时注意力得以集中、放松,再集中、再放松„„《有报天天读》的六个小节正好一张一弛,不断形成新的兴奋点,却又不致于使受众产生收视疲劳,符合受众的收视心理,从而增强观众的频道忠诚度。 第四、主持人的特殊魅力也使节目增色不少。电视媒体品牌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主持人既是电视产品的制造者,又是电视产品的传播者,同时其形象还是电视产品的一部分。因此,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是频道品牌经营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增强频道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甚至有时候一个主持人就是一档节目的灵魂,好节目和好主持人应该相得益彰。 《有报天天读》的主持人杨锦麟,不是当下流行的“以貌取胜”的类型,而且如果用学院派的观点和严格的电视从业看杨先生的“读报”,会发现他根本不合格:浓重闽南味的普通话不够字正腔圆,有时候不免会说错话、读错字。但是,观众就是喜欢他的另类风格。杨读起报来铿锵有力,不时摇头挥手画一个圈,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强化有声语言的现力、增强节目的感染力。杨锦麟对此也有自己的解释:“有人说新闻记者要客观、冷静,但我想‘读报’的节目要有个性,没有个性就形同阉割,成了太监一个,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我觉得观众喜欢我,除了‘真’以外,还有一个‘朴’,不虚伪,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在电视里表现真性情。”杨锦麟有时候在读完一则报道后,会做一个点评,非常短,却是透着智慧,一针见血,亦庄亦谐,正是一句或几句的点评,使观众能更好的理解新闻的内涵。那种即兴的点评,与杨的深厚的知识背景不无关系。杨在进入凤凰卫视之前曾当过记者、编辑、高级编辑、编辑部主任和报社主笔,写过社论,办过杂志。从报刊的专栏作家过渡到电视节目主持人,杨锦麟以一以贯之的精深学识、 独立见解和批判性的研究,把报刊专栏评论搬到了屏幕上,为电视传播贡献了一个全新的范例。 归纳起来,《有报天天读》的红火的原因在于它有着其他节目所没有的“核心竞争力”:凤凰卫视为其提供的良好的话语平台;节目制作者打破传媒类型壁垒的先进制作理念;一位资深的并且个性鲜明的节目主持人。在克隆成风的中国电视界,《有报天天读》的成功也催生了一些模仿者,只是这些后来跟进者不能忽视自己的特色、要想想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一)节目包装应该更加新颖,形式多样 电视读报节目实质上是报纸的信息资源到电视的“嫁接”,而非简单的“替换”。因此,为了避免节目单调的弊病,则应该在节目编排上下功夫。《有报天天读》之所以看起来不呆扳,最重要的因素就在于其多层次的编排形式。二十五分钟的节目被分成了六个板块,这些板块的有机组合,避免了主持人从开始一口气“读”到结束,在紧张的节奏中创造出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特别是“天天有话”、“天天浮世绘”结合音乐、书法、电脑动画等诸多手段,给沉闷的节目吹入了一缕清新的空气,给人以直观、生动的感觉。 有报天天读搜罗全球主流的媒体和重要报纸、杂志的最新信息和精华焦点,其中包括美国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英国《泰晤士报》、《金融时报》、《卫报》、《国际先锋论坛报》以及《华尔街日报》和《亚洲华尔街日报》等,以及来自台湾、香港、东南亚、日本、韩国、中东地区的主流传媒。不少观众网民来邮表示:「节目主持人杨锦麟的评论声情并茂」,「言简意赅,切中要害」,「语带讽刺」, 「有令人意犹未尽之感。」 是一颗正直善良之心的真情流露。”。杨锦麟更像一个说书者,虽在大众媒体前指点时事,但内心仍然以读书人、知识分子的准则行事,比较好地将信息传播平台与传统的读书人身份结合在一起。与杨锦麟的专业、精深不同,陈扬在节目中则像是一个邻家老头。他精研粤语表达,在每条新闻告一段落时发出“咔咔”的语气词,“新闻日日睇,日日倾下计(即聊天)”的贴心话随时挂嘴边。陈扬就是市民身边的一位老街坊,他以平民立场,以本土化的表达、态度、观点来做节目,来评新闻。难怪有媒体评价陈扬是一个温情的老男人。陈扬十分敢言,他虽然甚少声色俱厉,但点评多切中时弊。陈扬在节目中处处流露出对广州普通市民生活的关注,以一种欣喜和赞赏的眼光注视着广州市民身上每一个细微的变化,体现的是一种悲天悯人、俯仰天地的人文关怀。对于二者读报风格的差异,陈扬自己的解释比较有说服力:他(杨锦麟)就像一个富翁,一会儿拿出一串珍珠来展示,一会儿又拿出一个戒指来展示,内地的观众看了会很兴奋;而我是“穷人”,我的财富就这么多,你的重点就只能不展示——而在点评。陈扬认为,自己的读报方式带有强烈的即兴色彩,因为接近人与人甚至家庭成员间的交流,所以赢得了观众的喜欢。这个节目的主持人杨锦麟以其独特的主持风格和电视形象,迅速聚集了大家的注意力。这个节目连同这个别具一格的老头以其新颖的形式和别致的内容迅速走红,短短半年时间收视率飙升凤凰卫视节目前三名。随后2003年7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推出早间读报节目“媒体广场”,每天早上滚动播出两遍。湖南经视综合频道的“T2区”也创造了另类的读报模式。此外,插播在各栏目间的读报板块,更是不胜枚举,比如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第一时间》的“马斌读报”,上海卫视《看 东方》的“早报早知道”和“读家新闻”等等,均是栏目收视率最高的板块。从此电视读报节目“遍地开花”。 开风气之先的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将电视读报节目的特点和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主持人杨锦麟一身布衣,一袭马褂,并不标准的普通话,使得这个节目有着杨锦麟鲜明的个人印记。杨锦麟言词犀利、幽默风趣、嬉笑怒骂、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播音方式,将原本平淡的读报资讯节目做得十分出彩,深受观众喜爱,被称为电视版的“参考消息”。 1,在诸多电视节目中市场竞争力强。当前媒介的市场化趋势加剧,开办任何节目都要考虑投入和产出,媒介收益也是媒介正常运转的关键因素。读报类节目无需太多的投入, 一期长达15—30分钟的节目就完成了。“论市场竞争力,读报类节目当属首选。”? 《有报天天读》就充分展示了这一优势。这个节目基本上是不用投资的,一个主持人,定量的报纸,一两个摄像和编导,即可作成节目。就连杨锦麟读的报纸也不是专为《有报天天读》订的,而是凤凰卫视资料室的报纸,再把《凤凰早班车》读剩的报纸拿来过一过,最后上电脑补充。外文的《国际先驱论坛报》、《亚洲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是为管理层订的,杨锦麟趁他们还没上班,赶紧把这些报纸拿来,从中筛选,看完之后再还回去。凤凰卫视内部有一个流行的说法:把骨头嚼碎了做节目。意思是指凤凰卫视由于资源稀缺, 零资源”开办起来经常对资源进行多次开发和利用。《有报天天读》就属此例“ 的节目。虽是“零资源”可是“高获利”。这个节目的高收视率使得其广告费颇高,市场竞争力非常强。 2主持人的主观色彩浓重,对受众存在误导的可能。电视读报是报刊信息的第二次传播,经过主持人的表达,必然存在着自己的理解、取舍甚至发挥,难免煽情,甚至夸大事实、歪曲原意。因此读报节目主持人表达的“度”至关重要。这里的“度”是指读报时一则不要轻率地点评;二是即使点评也要恰当、有根据,过多地引申夸张个性是不妥的。评论应从新闻事实出发,用事实说话,要忠于原意,不能随意添油加醋,更不能歪曲。主持人本身也要有深厚的知识积累、明细透彻的洞察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有报天天读》的杨锦麟就是一位合格的主持人,他毕业于厦门大学,上世纪80年代末来到香港,先后担任过报社编辑、高级编辑、编辑主任、主笔、杂志主编等职务,是台海局势的资深评论员,有数百万字的作品发表于港台报纸和杂志。杨锦麟有大陆和香港不同的生活经历,而且他先后在报社和电视台供职,深谙两种新闻媒体的运作规律,再加上他深厚的文学素养,这才成就了“有报天天读”的一鸣惊人。试看当今各电视台读报节目的当家主持人又有几个能够抵得上杨锦麟的学识和阅历,在现在的读报节目里,对新闻人物张冠李戴的有,对新闻背景模糊混淆的有,对新闻事件叙述不清的有。更加严重的是一些主持人在节目里歪曲报纸新闻报道角度,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电视观众,导致新闻严重失真。 3高度重视内容的选择 《有报天天读》能让大陆观众耳目一新呢,在新闻选择上,它所选择的报刊涵盖港台、东南亚华文报刊以及西方主要媒体,这些报纸在大陆并不容易看到。例如2007年9月6日的节目《天天头条》版块的相关报道,同样是台湾和北京新光案,《中国时报》:中共才是“新光天地”事件的大输家;《自由时报》:中国大陆自己不知道检讨;《大公报》:京抨台当局炒作新光事件;《东京新闻报》:北京新光事件两岸共同市场成为两岸共同坟场;《联合报》:连新光也被坑 台商还不小心。《有报天天读》选择大陆观众感兴趣的内容,以“说”的方式介绍给大陆观 众。刘长乐也曾说:“我们有一个底线:在中国,不是什么话都能说的,这是肯定的。但是我们绝不能说谎。也可能这个道德标准低了一点,但是这是凤凰的一种真实的生存状态,也是凤凰的新闻诚信所在。” 4独特的报道风格:评说结合 新颖的报道角度或风格,体现了一个传媒的价值观,对市场的理解度,能在众多的传媒中脱颖而出,形成自己的市场优势。 现在报摘类电视新闻节目实际上是对某种现成的新闻信息的“二次放大”,从大量新闻中选取对百姓、对社会最有意义的信息,通过评、说达到“二次放大”的效果。报摘类电视新闻节目大多带有新闻评论性栏目的物质。通过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对当前的新闻热点和广大观众所关注的重大事件、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评论,更侧重解读和评论,充分利用话语空间,发挥多元视角的角色优势和多渠道信息的资源优势,改变播音腔,说出一番情趣,讲出另一方天地,让百姓解气,疏导舆论,力争做到雅俗共赏。 5以人为本,加强主持人的内功修养 电视媒体品牌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主持人既是电视产品的制造者,又是电视产品的传播者。因此,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是频道品牌经营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增强频道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甚至有时候一个主持人就是一档节目的灵魂,好节目和好的主持人应该是相得益彰。 中央经济频道《第一时间》栏目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叫《读报》。该节目与《有报天天读》相比,有着自己的特色,它创办的理念是:“新闻天天都会发生,说法当然各自不同。“马斌主持的《第一时间?读报》节目,轻松随意,风趣幽默。该节目最大的不足就是主持人自身的知识和经验限制,使得该节目陷入了套式,主持人的点评不能深入骨髓。对此,马斌也深知自己的劣势:一是杨锦麟可以纵论天地风云,可对新闻“拔炎罐”,这一点由于环境的限制,他做不到。一是杨锦麟作为老报人的资历,他更没有。“我只能‘点穴’,不直拳去打。”他说,只能用一根细细的针,在读报时才能以一针见血。 6、个性点评,突出自己的声音 “观点立台”,一个电视台要保持活力,除提供大量的信息外,必须要有自己的声音。“随着网络对社会影响的加剧,提供信息已经成为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原来靠住处取胜的媒体,或多或少会减弱其在业界的竞争力。如何将受众在海量信息中引导到一定的方向,提供‘观点’便成为其着力点之一。”报摘类电视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在追求个性化点评的同时,必须使自己的点评客观公正。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不论是给受众解惑、解闷还是替受众解气,在评论时都要做到有理有据,让人心服口服。 7、树立“小”新闻观,关注民生内容 在我国,传统的电视新闻难以摆脱以国内新闻为主的局限,国际新闻受采编量的限制,难于获得第一手的现场画面,多以编译外车媒体机构提供的新闻为主,中央电视台尚且如此,地方电视台新闻信息覆盖面小、报道视角狭窄、难以满足受众了解世界的“新闻欲”。《有报天天读》延续了凤凰卫视一贯的兼顾“两岸三地”的大中华视角,同时囊括每天全球重要报刊的头条、焦点,努力做到“一个事件,多种声音。”这种国际化宽广的视野给内地观众带来了一股新风。 但是,应该指出,由于内地与香港在政治、经济、文化及传媒环境上的差异,《有报天天读》的成功经验不能简单地照搬到内地,而就结合内地媒体自身的特点加以创新的发展,照搬照抄就不是改革。内地媒体应采取反向策略,将所报道 的内容紧贴百姓的需要,满足老百姓的求知欲,用平民的视角做新闻,关注民生内容。 一个有生命力的读报节目,绝对不是全盘照搬,人云亦云。它并不是单纯的照本宣科,它更应该融入自己的观点。主持人风格各异的点评则是电视读报节目的点睛之笔。 《有报天天读》突破了以往新闻节目以内容和事实为核心,追求主持人客观、公正形象,无明显个性风格,“千孔一面”的传统模式,而以知识型的成熟男性取代“城府不深”的“俊俏小生”,突出了主持人的知性气质。节目的重点放在了主持人对新闻事件的理解和解读上,创造出一种非常个性化的新闻评论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主持人对新闻的评价和分析成了吸引观众收看的关键因素,甚至连杨锦麟富有个性化的见解和不标准的普通话以及唐装形象,也成为这个节目的卖点。 8(节目内容平民化 平等的视角、平民的语言、平民的态度,是读报类节目有别于其他新闻评论节目的突出个性。在凤凰卫视的《有报天天读》主持人中,杨锦麟的平民主持风格别具一格。例如,在网络上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个调查,在100名白领中调查最喜欢的新闻类节目中,很多白领会说是《有报天天读》节目,并且喜欢这个节目的大多是白领女性;又例如在2003年时,节目开播四个月之际,《有报天天读》获得了第一笔赞助广告。近千万元的赞助费使这位深谙凤凰卫视商业属性的老报人,在节目一开头,他就说《有报天天读》从今天起有广告了,真实、直爽,毫不造作。 9(资源丰富,博采众长 信息技术高速发达的时代,任何一家媒体都无法单凭一家之力穷尽天下新闻,传媒资讯是以"共享"的方式存在和传播的。随着新媒体加速发展和传播分众化趋势日益明显以及国际媒体竞争的加剧,媒体联动是传媒市场激烈竞争形式下不可避免的趋势。跨联动是现代媒体发展的必然途径和趋势之一,是优势互补,实现多赢的有效途径。跨媒体联动主要有报纸与电视、报纸与广播、广播电视与网络之间的联动甚至是报纸、电视、广播和网络同时进行等形式。 资源取之不尽也是电视读报类节目的另一大优势之。报纸仍是当今的主流媒体之一,据统计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多达2000多种,再加上"两岸三地"乃至外文报纸,这真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传媒信息库,它为电视读报节目提供了坚实的后盾。所以说多家媒体为节目本身提供了良好的资源,而多家观点有能让节目本身博采众长 读报节目的 这个节目的信息量真的是很大,大量、多元、敏感,资讯的管道也是很多元的。这种信息量多,敏感度也比较高,意味着必须承担风险,只能依靠自己个人的经验、触觉,以及对这个新闻事件的拿捏和判断,来做节目的编排、信息整理、整合,观点的传播。、 这个节目不单纯是一个读,而是解读,关键不在于读而在于评。很多不经意的几句话,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我们的观众都是水平比较高的。这个节目人们喜欢它,这个节目我跟人家分享的,其实就是一个境界。但是如果不挠到好处也不过瘾,所以我也是每天都要“费尽心思,绞尽脑汁”。 这个节目的设置,书房、茶几,还有话语表达的方式,肢体辅助语言,其实都是假的,就是一张凳子一张茶几。一讲完,就好像练过一次气功,浑身通泰。由于节目收视率高了,需要对节目进行改版。今年荣登我们唯一比较大的摄影棚, 前面有一个屏风等等,实际上那都是“假”的,是电脑的背景,所以我要装模作样地拐弯等等之类的。从一个读书人,变成一个电视媒体的从业人员,这个转变其实也是跨度很大的。 劣势 1(主观太重,造成信息变形 2(新闻原创性降低,缺乏独家特色 电视读报节目的定位决定了它只能是个出色的新闻“二传手”,没有自采节目、原创节目独有的内涵,它只能筛选、过滤报纸上的信息,浓缩以后以简单的方式传给受众。受众只能“概览”天下大事,却无法深入了解其中某一件。如果电视媒体过多地从别家媒体拣取信息来兜售,其结果是新闻的原创性将大大降低。3(新闻信息丰富,但缺少深度 电视读报节目客观条件的制约决定了它必须把新闻浓缩。《有报天天读》在25分钟的节目里平均每期要传送四五十条信息,加上点评平均几十秒钟就要播报一条。 4(形式单调,内容选取不够精良 现阶段我国不少的电视读报节目,在编排手段上还流于“报纸版面+配音” 的简单模式,这就难免给受众以单调乏味的感觉。要吸引受众,除节目内容之外,精心的编排,别致的包装也必不可少。《马斌读报》和《有报天天读》就技高一筹,结合书法、音乐、电脑动画等诸多手段,在编排中加入一些合适的音、画效果,主持人也常常运用些肢体语言,辅助传递信息。 电视读报节目不能一味地“读”,要在节目中充分利用生动的电视手段,在结构编排中加入一些合适的音、画因素,让这些音画素材更好地诠释节目内容。 5节目创新,内容为王 现阶段我国的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存在着一股跟风热,常常是一个节目火了,许多同类节目就泛滥荧屏。电视台迫于竞争压力,害怕承担风险,往往惧怕开发新颖独特的栏目,而是模仿近期荧屏大红大紫的栏目或是直接从港台、国外引进收视率较高的栏目,换汤不换药地包装一番。其编排方式、节目设计也大同小异,毫无创新可言。而电视读报节目的吸引力则主要是看它所选择的内容。《有报天天读》之所以能让大陆地区的观众耳目一新,是因为它所选择的报纸在大陆并不容易看到。从台海局势到中日关系,《有报天天读》更像一个电视版的《参考消息》。观众看多了千篇一律的评论和报道以后,则更希望听到不同的声音。反观我国的某些读报节目,报道的消息没有新意,全盘照搬,主持人的评论也是人云亦云,拾人牙慧,离一个优秀的电视读报节目的标准还相差甚远。 6 读报类节目的产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的了广大受众的欢迎,但是这种节目还处在成长阶段,在内容、形式、主持人定位上面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只有通过不断的更新与变化,才能把读报类节目做精、做巧、做好。通过这骗,我们不难发现,读报类节目的核心问题其实就是以人为本,以受众对新闻、知识、文化的强烈需求为出发点进行探讨和研究的,所以我相信读报类节目想要生存下来并取得成功的话,必须在满足受众的前提下,取其精华,祛其糟粕~ 第二、
/
本文档为【有报天天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