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九品芝麻官王凤歧

九品芝麻官王凤歧

2017-12-29 15页 doc 31KB 68阅读

用户头像

is_482581

暂无简介

举报
九品芝麻官王凤歧九品芝麻官王凤歧 ◎ 王国光 明人王凤歧,字文明,岁贡生,归善人,世居惠州府博罗邑罗溪水北荔浦(今惠城区水北村)。明正统四年已未年冬(1439)生于惠州名门世家水北王氏家族中。从明成化至弘治年间,王凤歧先在南京刑部历事,后在弘治九年赴任浙江象山县主簿多年,是一位德厚贤孝,既受百姓拥戴,又重沐皇恩的九品芝麻官。 一、刻苦攻读,不负父望 王凤歧高祖礼可仕福建汀州府知府,曾祖原敬为惠州知府乡饮大宾,祖父溥为乡德孝处士,父琏为郡、邑崇善处士。从叔祖王度为建文皇帝忠臣、靖难烈士,官至山东道监察御史(今惠州名人馆有雕像记传)。凤歧...
九品芝麻官王凤歧
九品芝麻官王凤歧 ◎ 王国光 明人王凤歧,字文明,岁贡生,归善人,世居惠州府博罗邑罗溪水北荔浦(今惠城区水北村)。明正统四年已未年冬(1439)生于惠州名门世家水北王氏家族中。从明成化至弘治年间,王凤歧先在南京刑部历事,后在弘治九年赴任浙江象山县主簿多年,是一位德厚贤孝,既受百姓拥戴,又重沐皇恩的九品芝麻官。 一、刻苦攻读,不负父望 王凤歧高祖礼可仕福建汀州府知府,曾祖原敬为惠州知府乡饮大宾,祖父溥为乡德孝处士,父琏为郡、邑崇善处士。从叔祖王度为建文皇帝忠臣、靖难烈士,官至山东道监察御史(今惠州名人馆有雕像记传)。凤歧生母谭氏东平人,三十二岁时早卒(正统十二年)。凤歧时为八岁,被父亲王琏送入府学泮宫读,“期望以科第绳继乃祖事功”。凤歧“性纯厚,治诗经”,并承先祖书宗妙法,刻苦攻读,终不负父望,于年届四十二岁时,由郡廪生应成化十七年辛丑(即公元1481年)岁贡拣选浙江宁波府象山县主簿,敕授登仕郎。娶孺人石氏一院,德从俱备,相夫效官。生四子:臣、辅、相、栋。族谱记: “是年(成化十七年)四月初六到京朝见,礼部投文。二十日引说金水桥考试,谢恩。送南京国子监读书。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闰四月初一,王凤歧被选送南京刑部历事。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二月初一日,上选照例省亲。弘治九年(1496年)二月二十三日,到京赴鸿胪寺报名。二十五日早,朝见。吏部投文。七月十八日堂考,优而受命。 八月初七日,皇帝敕谕天下朝觐官员曰:‘朕祗承天命嗣守鸿图,夙夜孜孜,喜与天下之贤能共治天职,以安民。尔几旬藩服大小之臣,皆朕所简受。其间奉法循理,以为国为民者固多。而怠政废事瘝官旷职者,亦不少矣。兹述职之期,已命所司更详加访察,罢黜其尤以示惩戒。俾尔等各还旧任,用图新功。其各励志省愆,殚心竭力勉所未至,求尽职务之所为。毋妄科尅以伤民财;毋轻动作以困民力;毋峻刑罚以残民命;毋纵奸究以贻民患。必使境内之民各安其田里,遂其生业,复其常性,无愁苦怨。咨之声 惇睦信让之俗,以称朕怀保辅翼之志。尔等其钦承之毋忽’”。 二、牢记明皇重托,忠心辅佐县政励治 象山县居浙江省中部沿海,位于象山港与三门湾之间,由象山半岛东部及沿海608个岛礁组成,海域535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800公里,占浙江省海岸线的六分之一;三面临海,许多岛屿都被大海包围着。象山陆域面积为1175平方千米,以“七山一水二分田”基本格局组成。象山历史悠久。据塔山史前文化遗址出土文物考证,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于此生息繁衍,创造了塔山古文化,是长江流域史前文化的有力补充。春秋时,象山为越国鄞地。汉为鄞县、回浦(后改章安)两县地。唐初分属宁海及鄮县。唐神龙二年(706年),象山立县,治彭姥村,因村北有山,“形似伏象”,故名象山,县以山名,属台州。广德二年(764年),改隶明州。至明代,明州改称为宁波,象山县即隶属宁波府辖。 王凤歧到福建宁波府象山县赴任后,作为主簿(县令辅佐、官九品,位列县丞之后,为古县排行第三的长官,相当今副县长兼秘书长),分管县的财政税收、文化教育、司法宣传及案审判决、民生经济等工作。他牢记明皇重托,严格遵行朝庭法度,借鉴高祖王礼可府治经验(见《惠城文史》第二十五辑《水北才俊王礼可》一文),积极发挥已之所学,体恤民情,亲民爱民,为民办实事;又重师兴教、公平决案、平反冤案等,忠心辅佐县令郑三山施政和治理县事。 1、关注民生,因势利导,让治民得温饱,安居乐业。 前面说过,象山县的地理基本格局是“七山一水二分田”。本来,海运、商贸、渔业这三方面是象山县民生经济的优势。但由于明代自明太祖朱元璋起,实行“海禁”,如洪武四年 (1371年)诏令“濒海民不得私自出海”(《明太祖实录卷70》)。明成祖朱棣虽有官方的“下西洋”之举而传颂古今海内外,但仍下“禁民间海船”严令:“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 ,所在有司 ,防其出入”(《明成祖实录:卷27》)。嘉靖年间,明世宗下令:“不许制造双桅以上大船,并将一切违禁大船,尽数毁之。”沿海各省地方政府也纷纷下达指令:“私造双桅大船下海者,务必要一切捕获治之,”“查海船但双桅者,即捕之。”“沿海军民,私与贼市,新邻舍不举者连坐”(《明世祖实录》)。“海禁”的结果,使此处比较发达的航海业及渔业停顿,农业长期荒弃,以至百业凋零,沿海经济一蹶不振。明代王士性《广志绎》云:“宁台滨海,皆有大岛,大姓聚居。国初汤信国奉敕行海,惧引倭,徙其民市居之,约午前迁者为民,午后迁者为军。”南田十余岙皆空,约迁6000余人,当时来不及带走的鸡犬后来皆为野物。 因是“奉旨徙发”,官兵还“穷搜山谷,封禁其地”。从此,南田一直“孤悬海上”,南田临门诗人顾田有《怀临门故乡》诗云:“桑田尽变鱼虾池,火宅浑为麋鹿场。”所有这 一切,最终还是苦了象山县治内的百姓生活。 王凤歧“以法祖为行”,并仔细研判明代开朝相关的“海禁”法律,以为朝廷“海禁”的底线是“不与外海商贸、货运”、“不与贼市”、“ 不得私自出海”、“ 不私造双桅大船”;为使治县经济走出困境,让治民生活温饱得到改善,必须在严格遵守朝廷法律前提下,采取合乎本县实际的应策和举措。因此他向县令郑三山提议:由县衙组织不违船制的渔民船队,近海捕渔;鼓励和组织县内治民“拓荒复耕,广种桑麻”。 郑三山也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贤县令。他及时采纳了王凤歧的建议,并将其以政施行。这年,适逢风调雨顺,渔、农收成双丰。象山县上完成朝廷各种赋税,下安各地民生。县内治民一片欢欣,为天朝开朝以来象山县历朝所罕遇。下引赞颂王凤歧的诗文为证:(笔者注:下面诗赋均转引《水北王氏族谱》) (1)明象山县治民李晟颂诗并引: 恭惟 判府王侯父母大人阁下: 窃谓旱秋得雨贵如珠玉。诚实我侯上合天心,下洽民意,连沛甘雨。民感喜而不胜咸称颂。我沾之雨而转兆稔岁,乃先民际遇庆幸也。于是铭佩于心,聊赋野语一绝、一律(暂略,笔者注),以申谢忱。代祈电瞩,幸幸。 侯心精恳格天心,甘雨随来值万金。 枯槁复萌成稔岁,生民感德百年深。 (2)明人南轩臧元魁诗颂诗一首: 罗浮胜境毓才英,灵德兼全辅圣明。 恬视宦途双眼大,乐居邑佐一心清。 四时士庶絃歌沸,百里桑麻雨露荣。 怀惠众民皆乐业,年登大有际升平。 (3)象山县侍生周廷颂诗一首: 股肱元首世良明,选用贤才实称名。 圣主恩推乾五位,贤侯德播制东城。 四方絃管音调雅,百里桑麻绿种成。 黎庶熙熙咸仰颂,惟贤匡赞著能声。 2、重视风化教育,亲爱士民,淳民风,维护地方安宁。 教育,可以培养统治阶层维持统治的各样人才,可以传承传统文化,可以振兴经济,可以兴邦安民。孔子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明代的教育,主要体现在科举与风化教育这两方面:科举,在各地学校教育培养学生,通过参加科举,选拔举人、进士等人才,为朝廷统治服务;风化教育,在地方推行歌谣吟咏(相当现代的诗歌朗颂比赛)、尊老等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如每年一度,由县长官宴请县、乡、村中各德高望重的老人聚集于某日某处一同饮酒(即明代的“乡宾制”,相当现代的“敬老节”)等,用以清淳民风,维护地方的统治和安宁。 明代,浙江是全国科举强省,其下属各府县,均以重视教育为传统。相对而言,象山县属宁波府海隅一县,与其它强县相比,科举成绩要稍为迟后些,但这并不能否定县治的主观努力。王风歧在分管象山县的文化教育的工作中,尊师兴教,使得象山县科举有所进足。据清《雍正志》记,明弘治年间,象山县曾出举人二名。在风化教育方面,王凤歧发挥自已诗赋、文辞、书法等专长(族谱记王凤歧为东晋书圣王羲之三十四世孙),与县内外多位进士、举人、贡生、秀才以及民间艺人等,广交朋友,通过诗书唱和及其它尊老形式的文娱、交谊等教育活动,促进象山县文化的发展及民风的淳朴和地方的祥和。 3、政简公堂、公平决狱讼、平反冤案。 明朝对地方的律治,从官制、胥吏、差役、赋税数额等,本有明文规定。但正如俗语所形容的:“上有政策,下有曲尺。”一些地方贪官污吏,为谋一已之私或小数人(小集团)的私利,往往会歪曲朝廷律令,巧立名目,或虚增公差人数,巧取奉禄;或加派赋税科目,榨取民膏。其结果就是造成官库虚空、百姓贫苦。 王凤歧任职期内,严格遵行朝廷律令,廉政奉公,不泛用闲职,不加赋税。同时通过县令郑三山,出台一系列有利县内治民安养生息的政策举措,从而使象山县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 值得一书的是,王凤歧任职期内能公平决狱讼、平反冤案。以象山县内当时“海禁案”为例。自明代“海禁”以来,凡私自出海行船者,不论海运贸易,或出海打鱼谋生等,概以“贼市”(与“倭寇、海盗做生意”)论罪而拘押入监狱,不但自身犯者受刑罚之苦,还会诛连其亲属故友。王凤歧接任后,以法度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明断是非,惩恶扬善,平反冤案:对违规制双桅大海船及私出远海货运与“贼”( 倭寇、海盗)贸易的,一经查实,按律刑治;对使用合规的平头小海船近海打鱼谋生的,给以准许,而已拘判入狱的,经查核其与倭寇、海盗等确无瓜葛的,一律从轻发落或给以无罪释放。 《易?豫》曰:“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民间俗语又云:“为官不与主作主,不如回家种红薯”。王凤歧刑罚公正清明及为民敢作敢为的践行,不但得到上司、同僚的赞赏和尊敬,更是得到了士人和民众的赞扬和爱戴。时奉议大夫同知兴化府事制进士应元徵在《送象邑判簿王公朝觐之京诗序》赞评曰:“卿领今职听象政。下车之余, 推厥所蕴。若赋税,若钱谷豚,不敛之,有度定之法。至狱于讼之断尤多平。及居越寒 暑?,泽润吾民者甚优且渥也。” 有象山县民李晟颂诗并引: 恭惟 判府王侯父母大人阁下: 窃谓旱秋得雨贵如珠玉。诚实我侯上合天心,下洽民意,连沛甘雨。民感喜而不胜 咸称颂。我沾之雨而转兆稔岁,乃先民际遇庆幸也。于是铭佩于心,聊赋野语一绝(上 已书用,此略。笔者注)、一律,以申谢忱。代祈电瞩,幸幸。 承恩万里治丹山,政简公堂尽日闲。 里巷歌谣风教裹,闾闇絃诵太平间。 慈祥已致三乡教,恺悌恒忧百姓难。 窃恐他年丹诏至,穷民无计强留板。 有象山县乡学教读何珎颂诗: 九重图治任贤明,第一叱传矮屋名。 行色未离燕北路,政声先到制东城。 四围黎庶斯温饱,百里哦松属老成。 月照寒江澄彻底,象山谣诵太平声。 又象山县民李颐颂诗二首 (一) 家世衣冠地有灵,挺生英俊赞文明。 一轮霁月当空皎,万丈寒潭彻底清。 政治琴堂宣德化,忠勤丹陛有荣恩。 自从于变时雍后,一邑苍生颂太平。 (二) 平生积学展长才,荣捧除书度制来。 佐政华封清誉著,推恩黎庶喜颜开。 春风生笑莲花幕,夜月沉酣竹叶杯。 会看庙堂咨上策,星軩早晚出金台。 三、荣沐皇恩,两度进京朝圣 弘治十一年(1498年)戊午孟冬,按朝庭惯例,郡、县长官任职期满三年,应入觐天子述所授之职业。然而,当时象山县县令郑三山患大病不能赴京。于是他召集一班县官同僚商议,并提名由主簿王凤歧担负此任。郑县令的提议,很快得到与会者的一致认同,以为凤歧践行德高望重,功业彰显象县城野内外,惟其可担负此重任。初时,王凤歧以自已德行浅薄,业绩平凡而推卸。后来在众官一再劝说,凤歧“以王公世感君恩,故激而忠义之发此行,自不容已”。 王凤歧朝觐之时,“邑民俞镒不忍王公之去,又义不可留。于是绘画制图,歌咏其业之盛;或组织其离别之情,词雅鄙野蔼然,家人父子之情愫也”。下引时任的一班仕官送赞王凤歧赴京面圣的诗文为证:(笔者注,下面诗文中?为原古书籍残缺) 1、奉议大夫、同知兴化府进士应元徵《送象邑判簿王公朝觐之京诗序》 臣之于君,犹子之亲孝。子有故,去乡党以远,其亲则朝思暮望,惶惶然以求得一见为幸也。今君之于臣,其禄以养之,隆其宠以荣之,拟诸所生恩相等类,则夫凡承一命官于王畿之外者,又孰不存孝子远亲之心期得一覩天颜,少快前日思慕之?哉。 吾邑判簿王公,广东名系也。高祖仕闽之汀州郡牧,曾祖齿德于乡邑大夫,每遇乡饮,则以大宾之礼延之。夫渥洼之中,必多良马;邓林之内,必多美材。王公世家如此,则其德器之伟有自来矣。弘治九年以所学售于天官,卿领今职听象政。下车之余,推厥所蕴。若赋税,若钱谷豚,不敛之,有度定之法。至狱于讼之断尤多平。及居越寒暑?,泽润吾民者甚优且渥也。 邑侯三山郑公每多其襄赞?。皇明天下臣子大而藩臬小,而郡县例,当长官入觐天子述所授之职业。吾邑郑侯适以病弗起,议之者皆以朝觐推公,王公必难之。公乃欣然曰:吾何幸也~吾将随鹭序行有巽风,授之职业亦可少,效涓挨之投矣,吾何幸也~遂促装清风。 邑民俞镒不忍王公之去,又义不可留。于是绘画??,歌咏其业之盛;或组织其离别之情,词雅鄙野蔼然,家人父子之情愫也。夫以王公世感君恩,故激而忠义之发此行,自不容已。则以耆民之别送,情意缱绻如是者,岂非王公感应耶。吾一以喜民俗之易淳,一以嘉王公之忠爱故,乐为之序以并郡玉之首。若夫王公以无负之职业,试于明?天子而受褒之赏?????????????朝廷自有大公之论,吾何复嚽。 弘治十一年戊午孟冬之吉 奉议大夫同知兴化府事制进士应元徵撰 2、钱后赠诗 秋天风月正双清,喜送捿鸞出考城。 高士轩前开宴罢,大贤路上趣装行。 奔趋绛阙随仙伏,拜舞彤廷识圣明。 惟愿褒迁来旧路,春风花里远相迎。 3、俞受赠诗 四海欣逄大比年,仇香领职去朝天。 行观未到金门外,梦想先趋玉陛前。 秋鶚横空当远举,春莺出谷必乔迁。 山石在上如悬镜,百里终非屈大贤。 4、张弘赠诗二首 (一) 三年述职去朝天,一曲鹂驹祖道边。 只恐贤侯应别擢,离延狼籍又扳鞭。 (二) 贤侯佐政古仇香,有脚阳春到海邦。 三载勤劳酧素志,一团忠赤答明王。 巫山已播廉明誉,玉陛应承宠渥光。 竹马儿童多只候,惯期休看麦秋黄。 5、湖广罗田县儒学教谕至政冶生钱休撰调并引 恭谂 象邑判簿王大人阁下: 存心忠恕,莅政公平数年。佐理于琴堂,百里霑恩于黎庶。兹当述职,正逄金风玉露之秋也。日朝君,更喜近龙姿凤凖之。耆民钱富统欠,蒙厚德耶。献鄙词,深愧不上。伏祈,电览。 梧桐飘兮,正值秋光好。君献绩登篷岛。回首丹枫,极目青山小。邮亭畔卧,辙板辕喧父老。数年仁洽,百里熙暭。知此去承恩早。天颜应咫尺,山呼三舞蹈。那时候,恐晋常侍金銮晓。右调千秋岁。 传记王凤歧入觐天子述职之时,明皇弘治所听甚为意满颜欢,因为此前明皇曾派密使到浙江象山县明察暗访,报与他的结论是“县治清明,民殷气祥”。明皇既喜王凤歧忠君爱民、熟习民情和敢作敢为的胆识,又喜其得先祖诗礼、书法文雅家风,遂赐宴于宫,并于当晚,君臣无拘欢谈至夜深。明皇弘治知凤歧忠贤,其官却为九品,有意擢升 他的官品。凤歧却以年届临六旬,且象县民事须多料理而推谢之。 弘治十二年(1499)已未正月,王凤歧奉谕承宣帝德。到任一以法祖为行。故政声日播,不久再次受到弘治皇帝的专诏接见,又有宴抄之赐,宠渥频颁。此所谓“皇恩浩荡,千秋颂扬”。 四、撰数赞孝颂先人功德,辑族谱传承启沃后进 王凤歧于朝于民,是一位好官;于祖于先,是一个孝子贤孙;于族于氏,更是一位功播千秋的俊彦。 早在凤歧“游大学”(即在南京国子监读书)时,知其祖考妣墓无文字记载,恐先人功德不为后人颂传,以为已之不孝也,故曾“泣告”其友承德郎广西梧州府通判罗浮人钟奇。府通判钟奇为凤歧孝悌所感,遂为其祖老先生考妣作墓铭志共二篇。(原铭均记于族谱内)。凤歧还亲自写赞数篇,赞颂先人功德与后人瞻怀之情。有王凤歧亲撰赞诗文为证: 1、显高祖考中顺大夫福建汀州府知府王(礼可)公一位府君遗像赞 穷居独处, 善达兼行。 荣膺德洽于黄堂, 竭忠化雨于黔首。 诚昭代文明之股肱, 是乃卓古循良之郡守。 清心寡欲, 彻万丈之心潭; 发政施仁, 洒一天之惠雨。 朱幡皂盖蔼阳春, 紫绶金章沾宠渥。 声名大播于千秋, 官爵增辉于万代。 后人颂德, 岂胜也耶~ 孝裔元(玄)孙凤岐稽首顿首百拜谨赞 2、显考曾祖元明正宾四位府君遗像赞 衣冠济楚, 容仪俊伟。 蚤闻诗礼于庭阶, 遂播声誉于闾里。 志弥高而心益下, 家既丰而用不侈。 真可谓江乡之巨擘, 且为后进之楷模。 故上苍之不惭, 俾闻者徙增乎仰止也耶~ 孝嫡曾孙凤岐稽首顿首百拜谨赞 3、显考曾祖妣慈懿安人徐氏一院遗像赞 容仪雅素, 窈窕幽闲。 早整闺门而肃穆, 遂著美誉而温良。 克勤克俭以成家, 教子教孙而睦族。 频繁之荐致于岁时, 井臼之操每存于旦夕。 母仪是尽妇道俱优, 享福寿考而终命。 遽从王母于瑶台也耶~ 孝嫡曾孙凤岐稽首顿首百拜谨赞 4、显考祖贞常处士公府君一位遗像赞 容仪俊杰, 体貌俨然。 曾闻诗礼于家庭, 早著声誉于闾里。 遵依名贤法贴之精楷, 至蒙郡守恩情之眷爱。 真可谓人中之表表, 抑可为士类之矜矜。 奈何厌世之太早, 徒俾闻景仰也耶~ 嫡孝孙凤岐稽首顿首百拜谨赞 5、显考祖妣贞静淑人任氏一院遗像赞 温温其恭, 肃肃其表。 惟三从之是备, 抑四德之是依。 闺门之训不违, 频繁之祀致洁守。 节义而助未以成孙, 全大孝而事亲以爱弟。 何上苍之惭, 遂从王母于瑶台也耶~ 嫡孝孙凤岐稽首顿首百拜谨赞 追述和缅怀王凤歧生平事迹,不能不提他对族人的特别贡献——修辑《水北王氏族谱》。 “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史以载国事之常变,谱以叙族人之根本,率皆以信示之。观国史而知时世之升降洞然,观族谱而明祖宗之血脉昭然也。”这是引自《水北王氏族谱》中的原文句,其既明示族谱于族人的意义,也表王凤歧对修辑族谱的真知灼见。 水北王氏现存族谱版本有四:1、清光绪五年(1879)水北王氏族谱(老谱,残本);2、清光绪十三年(1887)惠阳淡水壆下王氏族谱(手抄水北原谱);3、二十七世祖维聚公及二十九世孙石奎各修新谱一。 据族谱记载:最早修简族谱的是八世祖元代仕公(原版本已无存)。至明代弘治年间,凤歧采先祖之长,广集先祖人文史迹及族人活动踪迹,终著成《水北王氏族谱》,并使其定型后传,为后世续谱奠不朽之基。其谱按“序、源考、世系歌、世系简表、族训、六十流年花甲便览、宋元明(后人补加清代)历传国号花甲年数便览、历代世祖生卒事迹录(按代顺序)”八大部分编写。结构严谨,语言精准,简繁得当。最为可贵的是,王凤歧在政其间,利用职能之便,广阅皇家档案,将世祖之有影响者有关特定的诗文史料,如明初惠州名人王度、周歧后、吴高、翟彦荣、杨政、马升、张日新等诗文或事迹录记于中,部分内容弥补了史书、府、邑志书记载的不足。有明人邵辇、陈善赠诗 题其修谱功成各一,引下为证: 1、鄞生邵辇题王氏族谱诗 乔木参天老故家, 枝枝叶叶继荣华。 先翁德泽来头远, 后裔声名到底夸。 宗法久循家礼辙, 谱规堪驾史书?。 试看积善多祥庆, 血脉绵绵雨露加。 2、新化人闽建阳县丞进士陈善题族谱诗 先人为政笑黄堂, 嗣后绳绳衍庆长。 久羡博罗世代盛, 今夸归善出循良。 词才诗赋南金重, 艺苑文章翰墨香。 我亦如时为援写, 子孙无替贵珍藏。 族谱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历史大厦三大支柱,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传承中国历史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惠州是历史人文淀积非常深厚的历史名城。《水北王氏族谱》(老版)保存了大量的人物、经济、移民、文化、民俗、教育、人口等资料,这对挖掘惠州当地的历史、经济、教育、民俗、人口、遗传学等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历史资源和研究,具有不可或缺的历史研究价值。难怪现惠州不少文史专家、学者将它视为惠州古藉珍宝。本文追述和缅怀明人惠郡岁贡象邑主簿王凤歧生平事迹及诗文,亦有感于凤歧有此贡献而不朽焉。 作者简介 王国光,男,惠州文化研究会理事、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现任惠城区政协《惠城文史》研究员。
/
本文档为【九品芝麻官王凤歧】,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