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交界性逸搏心律伴折返—夺获及逆传双径路1例

2017-12-19 3页 doc 14KB 38阅读

用户头像

is_281650

暂无简介

举报
交界性逸搏心律伴折返—夺获及逆传双径路1例交界性逸搏心律伴折返—夺获及逆传双径路1例 交界性逸搏心律伴折返—夺获及逆传双径 路1例 JournalofOccupafionMHealthandDamage2002.Vo1.17NO.2 2.5病原学检查在113例患者中,作痰培养检查者89例,76例培养阳性,具体情况见 表2. 表2老年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情况 2.6治疗效果临床上根据经验,痰培养及药敏结 果选用抗生素,同时予以吸氧,改善心肺功能,祛痰, 补充白蛋白及血浆等综合治疗.治愈好转90例占 79.65%,死亡23例占20.35%,死亡原因以呼吸衰竭 最多见...
交界性逸搏心律伴折返—夺获及逆传双径路1例
交界性逸搏心律伴折返—夺获及逆传双径路1例 交界性逸搏心律伴折返—夺获及逆传双径 路1例 JournalofOccupafionMHealthandDamage2002.Vo1.17NO.2 2.5病原学检查在113例患者中,作痰培养检查者89例,76例培养阳性,具体情况见 2. 表2老年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情况 2.6治疗效果临床上根据经验,痰培养及药敏结 果选用抗生素,同时予以吸氧,改善心肺功能,祛痰, 补充白蛋白及血浆等综合治疗.治愈好转90例占 79.65%,死亡23例占20.35%,死亡原因以呼吸衰竭 最多见,其次为多器官功能衰竭. 3讨论 3.1NP在医院相关感染中占第2位,国内NP的发病 率在3%,16%…,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死亡率在 20%,60%不等L2J.老年人随年龄的增长,器官功能 逐渐衰退,膈肌萎缩,肺泡弹性及支气管上皮纤毛运 动减弱,使呼吸道清除功能障碍.免疫功能低下,呼 吸系统防御功能下降,加之细菌的粘附素与上皮细胞 受体的亲和力增高L3J等,则更易发生感染. 2.3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该组NP中,均有基础疾 病,其发病与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基础疾病 越严重,NP的表现越易被掩盖而不典型,易被忽视, 失去最佳时机. 3.3住院时间在10,20d为老年人NP发病的高峰, 这与患者卧床时间渐长,户外活动少,室内空气流通 差,老年人缺乏分泌性免疫球蛋白,粘液纤毛运动,巨 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咳嗽反射降低等因素有关,加之 院内病区管理不严,隔离不健全,探视,陪护过多 等因素,容易发生院内交叉感染. 3.4本组病例中使用广谱抗生素的比例高达 92.92%,使用2种抗生素以上的占84.O8%,提示抗生 素使用不当是导致老年人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主要原 因.但近年来新抗生素抗菌谱广,品种多,疗程长,多 联用药,使正常菌群失调,干扰了维生素的代谢,降低 了抵抗力,使NP治疗困难.在老年人慢性疾病消耗 的基础上皮质激素的使用加重了免疫力的降低. 3.5本组病例中,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占77.613%,与 文献相符L4J,老年人口咽分泌物中革兰氏阴性菌带菌 率比一般人高,特别有意识障碍,胃肠张力降低和吞 咽异常者更容易发生误吸J,一旦抵抗力降低,寄殖 于口咽部的细菌即可通过自身吸入至下呼吸道而致 病. 参考文献 l邓伟君.加强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防治研究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4,17(1):4,5 2崔新乐,朱元珏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治疗.实用肺科杂志1995,2 (4):6—8 3陈文彬.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病因素及其防治l临床内科杂志 1995,12(5):2,5 4佟振月,孙叶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一肺感染主要致病菌群及其耐 药性研究.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5,15(10):593,595 交界性逸搏心律伴折返一夺获及逆传双径路1例 罕幼玲成都市成华区中医院IN'川610051 1临床资料及心室夺获. 患者男性,78岁.健康体检时发现心动过缓及不齐心电2讨论 图.既往无自觉不适.否认有器质性心脏病史.心电图除v 导联一R波起始部有一窦性P波外余导联均无P波,oRs为逸搏一折返一夺获合并存在并不少见,但同时合并逆传双 上性,时间0.10s,R—Rl4os.匀齐,心室率为43次/n,为交界径路少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t,可出现窦缓,不同程度 性逸搏心律.T间期O.48s,肢体导联低电压,除V-导联的窦房组滞窦性静止,并继发房室交界性逸搏及缓慢的逸搏心 外,余导联均无逆行P波.从V-导联连续中可见,R波后律 .本例交界区逸搏一部分纤维呈l:l逆传,一部分纤维在房 在缓慢逆传激动心房的途中折返再次激动心室,形成R2(伴有室结内折返,多数在折返途中中断,仅个别再度下传心室,形成 室内差异传导),其P—R为0.15s,其后一窦性P波下传夺获反复心搏.逸搏缓慢逆传心房形成P波,其R—P间期互差 心室(R3),P.-Po?18s.除下行rq--l~NO?20s,其余R—P均为0 . 2ls,为逆传以径路所致,慢径路明显有传导延缓.本例尽管 止,偶见窦性搏动;交界性逸搏心律伴逆传双径路;折返心搏心无自觉症状,根据心电图改变,sss是成立的. ? 96?
/
本文档为【交界性逸搏心律伴折返—夺获及逆传双径路1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