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小小“告密者”

2017-08-31 6页 doc 19KB 14阅读

用户头像

is_105949

暂无简介

举报
小小“告密者”小小“告密者” 小小“告密者” 陈燕 【专题名称】幼儿教育导读 【专 题 号】G511 【复印期号】2012年03期 【原文出处】《教育与管理》2011年11期第146,148页 【作者简介】陈燕,江苏省张家港市杨舍镇中心幼儿园 “老师,XX打我。”“老师,XX不吃青菜。”“老师,XX把XX的书撕坏了。”“老师„„” 在幼儿园中,每天都有无数的这种声音响起,如果孩子动不动就拿一些芝麻绿豆大的事情向你告状,这是不是让你有一些不知所措——对他的告状太关心,担心孩子会养成动不动就告状的习惯;不去理会他吧,又怕孩子真...
小小“告密者”
小小“告密者” 小小“告密者” 陈燕 【专题名称】幼儿教育导读 【专 题 号】G511 【复印期号】2012年03期 【原文出处】《教育与管理》2011年11期第146,148页 【作者简介】陈燕,江苏省张家港市杨舍镇中心幼儿园 “老师,XX打我。”“老师,XX不吃青菜。”“老师,XX把XX的书撕坏了。”“老师„„” 在幼儿园中,每天都有无数的这种声音响起,如果孩子动不动就拿一些芝麻绿豆大的事情向你告状,这是不是让你有一些不知所措——对他的告状太关心,担心孩子会养成动不动就告状的习惯;不去理会他吧,又怕孩子真的遇到了问题,受了委曲。 告状行为是指儿童处于同伴侵犯或发现同伴某种行为不符合集体规则等原因而发起的指向教师的言语行为。事实上,告状行为是儿童特有的一种比较典型的社会行为,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常见的行为之一,是儿童与教师之间的一种互动。从客观角度来说,告状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积极表现之一,表明幼儿不再只关注自己,而是积极地投入到了交往之中。但是,过多过密的“告状”有负面影响,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妥善处理。 在幼儿园中,尤其是中大班里,告状行为在一天当中往往会发生很多次,也许老师已经见怪不怪了,但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虽然它对幼儿的学习和生活没有带来多大的影响,不过,长期下去幼儿将会养成经常告状的不良习惯,对他们成年后的生活和为人处事方面都可能造成不好的影响。 那么,为什么处于中大班的孩子爱告状,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下文将对此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告状行为的原因分析 1.寻求老师帮助。在日常活动中幼儿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得幼儿有很多机会和其他小朋友互相接触,在各种各样的接触中,由于幼儿的年龄小,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在发生争执时不能很好地解决,这时就很有可能发生一些攻击性行为。比如,两个小朋友因为争夺一件玩具你不让我、我也不让你,最后其中一个小朋友就把另一个打哭了。此时,往往被打的幼儿会主动向老师告状,以寻求帮助。 2.获得老师关注。在班级中有些小朋友不太爱说话,也不怎么认真听讲,主动举手发言的更是少之又少,这样的小朋友特别容易被老师忽略,对他们的关心自然也就比较少了,其实这些小朋友也很想得到老师的关注,但由于胆小或不善于表达,就显得有点内向,当那些小朋友在看到别人告状后老师会去关注,为了也能得到老师的关注,他们就开始学别人找各种各样的小事向老师告状,希望老师能注意到他。 3.得到老师表扬。在班级当中有些小朋友的观察能力特别强,能注意到很多发生的事情,其中一些小朋友很有正义感,在看到别的小朋友在与别人发生争执或违反纪律时,他往往就会站出来,向老师揭发这些小朋友的行为。这类告状只是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宣扬正义,显示自己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4.家庭的影响。现如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在家中,所有的人都围着他转,使得这些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意识非常强,什么事都要顺着自己,但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并不像家中那样,往往会有不顺其意的时候,孩子认为这就是受欺负,回家便向父母讲述在幼儿园遇到的不如意,甚至夸大事实添枝加叶,此时,父母因为爱子心切常常会愤愤不平,然后告诉孩子:“他这样对你,你就去告诉老师,他以后就不敢了。”渐渐地,孩子会认为凡是遇到了问题就告诉老师,老师会帮我解决。 二、告状行为的处理方式 在面对幼儿不同原因的告状时,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那么,面对孩子的种种告状行为,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1.针对求助类告状。幼儿为了求得成人公正解决纠纷或请求成人保护自己而产生的告状行为,这在幼儿的告状行为中占很大比例。当幼儿间的冲突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一方或双方就会向老师告状,这并不一定是希望老师惩罚“被告”,而是在寻求帮助。对于这类问题老师可以不直接插手,启发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比如老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来思考问题,学习换位思考,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又如对于争抢玩具的幼儿,可以建议他们轮流或者交换玩玩具。 2.针对询问类告状。中午进餐前,老师组织大家进行安静活动,听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开始,大家还能倾听,等饭菜送到后,老师开始分饭菜时,个别小朋友开始“谈天说地”了,姚姚就来告状:“老师,瑞瑞在说话~”老师因为要分菜比较忙没有理会她,但过了一会儿后,讲话的孩子多起来了,说话的声音也越来越响,连姚姚也按捺不住,加入了聊天的行列。 在听故事时,姚姚告诉老师:“老师,瑞瑞在说话。”这时候幼儿的“告状”实际上就是一种询问,她希望教师能对“被告”的行为做出解释,在发现老师“毫无反应”之后,讲话的孩子逐渐多起来,最后连告状的孩子也耐不住了。遇到这样的告状,教师要及时肯定孩子的积极方面,以强化孩子的积极行为。我们可以表扬孩子说:“姚姚认真听故事,不讲话,真是个好孩子~”这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判断力和克制力,同时也通过榜样的作用,让好的行为得到张扬,遏止一些不良行为。 3.针对求赏型告状。求赏心理是幼儿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尤其是当同伴出现“违规行为”时,大多数幼儿一旦发现就会迫不及待地向成人告状。这往往是幼儿为了让成人关注自己的表现而产生的告状行为,表面看起来是在维护规则,其实并不是为了要制止同伴的行为或者是为了惩罚对方,而是为了向成人邀功,获得成人的赏识。面对这类告状,教师要客观肯定告状幼儿对规则的正确判断,但不能过度表扬,致使形成强化。另外,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看是否有忽视该幼儿的情况,致使其以告状的方式获得关注与表扬。 4.针对辩解类告状。如“是XX让我这样做的”,这类告状都是孩子在做错事情以后,寻找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试图推卸责任或者逃避惩罚。这时老师要分清责任,该批评的就批评。同时要让本以为告了别人的状自己就没事的孩子认识到,“把责任推给别人是不对的”。 5.针对检举类告状。与求赏性告状不同,检举类告状指孩子为赢得老师的关注而乱告状,如,画画时小杰说:“老师,天天把颜色涂到外面了。”这种行为不宜鼓励,更不能当着“告状”孩子的面批评另一个孩子。要防止幼儿因为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或 怀有嫉妒心理而乱告状,这会使孩子的心理畸形发展。并且老师要对这种告状行为及时纠正,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6.针对挑剔类告状。如“老师,你说吃完点心只能有5个小朋友玩陀螺,现在有6个小朋友在玩陀螺了”。这时,不要马上去责罚“被告”,哪怕他的确不对,要让告状的孩子意识到,责罚他人与自己无关,让他学会专注于自己的事,而不去挑别人的错。 日常生活中,幼儿因纠纷而产生各种告状行为,我们老师要认真听取孩子的告状,全面而细致地调查孩子们争吵控告的原因,弄清争吵的原委。因为如果对孩子的告状不予理睬,不但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而且会使孩子产生压抑感。但如果我们总是一味地袒护孩子,久而久之他们会把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告到老师那里,会逐渐形成遇事爱找茬、心胸狭窄等不良心态。所以教师在了解纠纷的原因后,要认真调解加以解决,对那些持强凌弱的幼儿加以批评,对被欺负者给以安慰和保护。 三、如何减少告状行为 作为幼儿园的老师,妥善地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是非常重要的,但最终我们要从根本上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这如何做到呢, 首先,规范幼儿的行为,减少错误行为的出现,减少诱因。比如老师可组织幼儿观察影视动画、听故事等,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评价其中人物的行为,丰富幼儿对是非的感性经验,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从而减少幼儿的不良行为,减少幼儿告状的诱因。 其次,还可以组织幼儿通过谈话、讨论等形式,讲一些幼儿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幼儿来想办法解决,从而提高幼儿独立处理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同时还要教给幼儿一些解决矛盾、处理问题的策略,如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学会谦让,学会共同协商等。 总之,老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对幼儿进行有目的的训练,逐步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提高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幼儿对是非的判断能力和评价能力提高了,幼儿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也就提高了,幼儿的独立性增强了,违纪行为也就减少了。而且,各种不适宜的告状行为(如检举类告状)也会随着幼儿独立性的增强而逐渐减少,这样,告状行为自然而然也就减少了。也就是说,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增加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幼儿的自我意识,是减少幼儿告状行为的根本策略。 幼儿的告状看来事小,却跟幼儿的心理发展关系很大。作为幼儿教育的启蒙者,我们在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时,切莫等闲视之。事实上,只要我们教育引导得当,它还能帮助我们提高教育效果,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活动情况和心理需要,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有的放矢,成效显著。相信通过教师的努力,孩子会顺利度过这一时期的~ 原标题为《潜伏在身边的“小告密者”》^NU1DA20120517
/
本文档为【小小“告密者”】,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