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职校师生冲突的原因及对策

2017-11-14 8页 doc 22KB 14阅读

用户头像

is_496339

暂无简介

举报
职校师生冲突的原因及对策职校师生冲突的原因及对策 芦静 北京市机械工业学校 [摘要]:日益上升的职校师生冲突极大地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管理。造成师生冲突的原因与师生双方的观念冲突、个性特点、心理素质、交往方式等有直接的关系。本文以现代教育师生观理论为指导,提出解决师生冲突的对策:提高师生的心理素质,学会有效的沟通方式,建立现代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倾注情感教育。 [关键词]:师生冲突;师生观;沟通技巧;平等民主;情感教育 随着 “普高热”的升温和高中的扩招,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在逐年下降,一些中考失意的学生来到职业学校,他们受到升学打击而...
职校师生冲突的原因及对策
职校师生冲突的原因及对策 芦静 北京市机械工业学校 [摘要]:日益上升的职校师生冲突极大地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管理。造成师生冲突的原因与师生双方的观念冲突、个性特点、心理素质、交往方式等有直接的关系。本文以现代教育师生观理论为指导,提出解决师生冲突的对策:提高师生的心理素质,学会有效的沟通方式,建立现代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倾注情感教育。 [关键词]:师生冲突;师生观;沟通技巧;平等民主;情感教育 随着 “普高热”的升温和高中的扩招,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在逐年下降,一些中考失意的学生来到职业学校,他们受到升学打击而学习情绪低落,不思进取,自暴自弃,思想松懈,对自己行为不加以约束,违反校规校纪的现象时有发生,由此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引发的师生冲突呈现上升趋势。面对日益增多的师生冲突,如果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加以解决,势必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管理秩序。笔者拟在分析目前职校师生冲突原因的基础上,以现代教育新理念为理论根据,提出解决师生冲突的对策。 师生冲突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紧张状态。师生冲突的表现形式很多,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类为显性冲突,表现为师生因认识、情感、思想等方面发生严重分歧和矛盾激化,采取直接的语言和行为上的对抗或攻击等。如师生之间发生激烈的争论、争吵,以致采用暴力攻击对方躯体等。另一类为隐性冲突,表现为师生双方对待分歧和矛盾,采用间接的心理上和思想上的对抗,表面上没有公开的行为冲突。如教师故意疏远冷落与之冲突的学生,或借机惩罚学生;学生在受到批评后找理由不来上课或课堂上不听讲,不交作业等。 国内有研究证明:师生关系紧张,甚至互不信任、彼此戒备、相互冲突,将会干扰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一、师生冲突的原因分析 俗话说得好,一个巴掌拍不响。既然是师生冲突,必然涉及到教师与学生双方,所以笔者认为,造成师生冲突的原因应该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去寻找。 1( 学生方面的原因 ,1,现代社会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生产力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人的思想意识也在发生变化,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价值和尊严、人的创造性和自由意志越来越受到关注、尊重和提倡。反映到教育上,教师的“权威”地位开始“松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提升。当今的学生追求平等、民主、自由,自我意识和权利意识日益强烈。他们容易在教师以传统的压制方式进行管理时与之发生冲突。 ,2,自卑焦虑的心理困惑 目前很多职校生往往是因没有考上高中而不得已来到职业学校的,他们是竞争中的失意者,他们中很多人又来自于农村及城市的一般工人家庭,文化基础较差,因而有强烈的失落感和自卑感,缺乏自信心,对未来很迷茫,焦虑不安,郁郁寡欢,悲观失望,破罐子破摔。这些非常容易引发心理疾病,并因为一点小事而发泄出来,成为师生冲突的诱因。 ,3,不善于交流和沟通 现在很多职校生在家里是独生子女,受父母的溺爱,在他们身上往往存在着任性、自私、心胸狭隘、依赖性强、娇气、骄横、不合群、不善于交际等问题。在与教师交往中,不懂得尊敬老师,缺乏文明礼貌,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受到教师的批评时,往往“横眉冷对”、“出言不逊”,从而将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激化成为冲突。 ,4,职校生好冲动易逆反 职校生年龄一般在15——18岁,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尚不完全成熟的成长阶段,他们喜欢争强好胜,但不愿意接受与约束,自我意识高涨但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因而情绪不稳定,遇事好冲动,不计后果;在思维上他们已经逐渐具备了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不愿意盲从,喜欢追求新生事物。如果教育者不能从心理上对他们的想法、行为认同或沟通,对他们的思想偏激、脱离实际不能进行积极的引导,而是以陈旧的观念及其生硬的说教来进行教育,则容易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从而引发师生冲突。 2( 教师方面的原因 ,1,传统“师道尊严”观念影响 提到教师,人们可能就会想到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尽教育学生的责任时,必须庄重、威严,“教不严,师之惰也。”长期受到这些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和学生就被分别设定为训导者和听话者,一方是教育权力的控制者,一方是权力控制的受动者。有些教师在对待学生时,往往“居高临下”,命令多于商议,威严多于亲切,指责多于帮助,惩罚多于鼓励,使学生对教师存有戒心和敌意,产生对立情绪,即使对教师的正确教育,也常常会以沉默、怀疑的方式来对待。 ,2,部分教师自身素质差,缺乏人格魅力和素养 面对社会激烈的竞争及越来越高的岗位要求,教师普遍感到工作压力大,时常处于紧张焦虑之中,这些情绪如果不能正常排遣和抒发出来,就很容易转嫁并发泄在学生身上。有些教师自我修养欠缺,不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自我控制能力差,情绪复杂多变,一不顺心,就表现出不满和愤怒,这些容易伤害学生,引起学生的对抗。 ,3,教学枯燥,管理生硬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曾说过:“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但你绝对不能按着马头让马饮水。”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象磁铁一样地吸引住学生,课堂秩序必然松散混乱,纪律不能保证,教师依靠强制手段的最终结果只能是师生冲突。在班级管理上,对学生不能平等民主,不能客观公正、一视同仁,不讲求方式方法,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师生冲突。美国心理学家利比特与怀特研究师生关系的实验表明,采取专横型管理方式的教师,对学生实行严格管理,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单纯接受者,学生对教师是敬而远之,对教师的的压制管理是口服心不服,师生关系会非常紧张;采取放任型管理方式的教师,对学生放任自流,不闻不问,撒手不管。班集体犹如一盘散沙,形成不了集体的统一意志。由此学生对教师产生不满和怨恨,师生关系会非常冷漠。可见,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无论是专横型还是放任型管理方式都很容易引发师生冲突。 二、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解决师生冲突要求我们必须摒弃传统旧观念,倡导现代教育新理念。因此我们在寻求解决师生冲突的对策时,应该以现代教育的师生观做理论指导和根据,以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避免师生冲突。 现代教育理论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具有主体意识的、处于发展中的人。这里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学生是具有主体意识的人。这是指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他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塑造,而是能动地参与教育活动,与教师共同完成教育的过程。同时学生又是有思想感情的个体,他有自己的需要、愿望和尊严,这些应当得到尊重和满足,教育者不能对学生随意地控制和压服。第二,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这是指青少年学生作为未成年人,有其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要看到他们的特殊性,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和需要,不能提出与他们的年龄不相适应的要求和行为。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在他们身上所展现的各种特征都处于变化消长、日趋成熟过程中,因此难免不犯错误,难免没有缺点,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但他们的缺点、错误,较成年人来说,一般也有较大的矫正可能性。教育者必须从思想 1 上接受这一事实,处理问题才能理智和冷静。 现代教育理论的教师观认为,在现代社会教师的角色是多样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心灵的培养者、教学活动的者、管理者,还应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朋友。所谓学生学习的榜样,是指教师作为一个整体,作为成人世界的代表,其言行、态度、个性等,无不对学生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榜样作用具有双重性质。好的教师榜样,给学生留下公正、正义、理智、热情、坚强、果断的印象;而差的教师“榜样”作用会给学生留下心理上的暗影,甚至导致行为缺陷,触发师生冲突。所谓学生的朋友是指,虽然教师与学生有一定的年龄、地位、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但并不妨碍师生之间友情的建立。教师把学生当作朋友,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往,既可以使学生更亲近教师,又可以使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著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强调,最好的教师是在与学生的精神交往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学生视为志同道合的朋友的那种教师。这样的师生关系是融洽的。 三、师生冲突的解决对策 根据上述师生冲突原因的分析,在现代教育师生观理论指导下,我们可以有的放矢地采取一些具体对策来预防和解决师生冲突。 1(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 ,1,开展心理咨询 师生关系既是教学的关系,同时又是心理关系、人际交往关系,因此对师生冲突可以考虑用心理咨询的方法来解决。通过心理教师的耐心倾听,帮助学生抒发他们的郁闷,分析焦虑的原因,寻找排除焦虑的方法,解除心理症结;教会学生交往的技巧,使学生懂得自尊、自信、自强。 ,2,大力发展校园文化 职校生与同龄的高中生比较起来,没有的紧张压力,学习也相对轻松一些,课余时间相对富裕。学校应该注意占有和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吸引学生参加,将他们充沛的精力释放到活动中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文明素养,舒缓紧张焦虑的心情。 ,3,开设学生投诉通道 随着国家的法制化进程的发展,人们的法制观念愈来愈强。学生在成长中,其权利意识也在逐步提高,遇到一些冲突和矛盾时,他们也知道寻求法律帮助。学校可以设立一些学生的申诉、投诉机构,使之在遇到教师处理不公不当的问题或其他问题时,不仅可以通过心理辅导的方式得到疏导,还可以借助申诉等方式反映问题,通过学校的正常渠道使问题得到公正的解决,使双方达成和解,将师生关系问题消灭在萌芽中而不致于冲突激烈化。 2( 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1,掌握沟通技巧,提高心理素质。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的确,师生冲突固然与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容易逆反,好冲动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但与教师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言辞不当、过激也是有关系的。因此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接受一定的心理学培训,掌握一些师生交往知识和技巧,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与学生交往。一位善于化解师生矛盾和冲突的教师应该掌握这样一些有效的沟通技巧:一要积极聆听。在教师的真诚聆听中,学生通常愿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从而解除不必要的误会;二是就事论事。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千万不要揭老底,翻旧帐,不要对学生定性定论,避免伤及学生的自尊,导致冲突升级。三是控制情绪。当教师面对师生冲突时,愤怒情绪在升腾,一定在心里告诫自己:“我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或让自己暂时离开现场,让自己激动的心情逐渐舒缓下来,然后再考虑如何解决冲突;四是多鼓励赞美,少批评斥责。所有的人都喜欢被称赞和鼓励,而不喜欢被批评和责骂。正如人们所说的:“赞美和鼓励孩子良好的行为,一次 2 可以长进,十次可以发光。”相反,教师一句不当的苛责,可能会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伤害,而引来他们的怨恨。 ,2,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人格魅力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的模范。教育学生不能依靠灌输、说教,而应当以身作则,靠教师的身教、潜移默化。只有高尚人格的教师,才能培育出有健康个性的学生。正象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人只能由人来建树。”教师的人格水平越高,其榜样作用也就越强。一位与学生关系十分融洽的教师总是具备人格上的某种魅力:富有爱心和同情心、信任尊重他人、和蔼可亲、风趣幽默、处事公正、知识渊博。相反,冷漠、偏心、不负责任、才疏学浅的教师容易与学生发生冲突。 ,3,在课堂教学中变硬性灌输而为平等民主 恪守传统的“师道尊严”是搞不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现代师生关系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调整好自己的角色,摒弃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教学方法和居高临下的态度,变 “师道尊严”为“良师益友”,变课堂中的“独奏者”为“协奏者”。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尽量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启发式教学、专题讨论、案例分析、演讲等,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对所学的内容自由发表一己之见,不强迫他们接受教师的观点。由此以平等民主的教学方法,以切合社会实际的、学生关心的热点等问题作为教学内容,再配之以录象、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来吸引那些不想学、不愿学、不爱学的学生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消除他们对硬性灌输的逆反心理。这样的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师生心情轻松愉快,心理相容,情感相通,课堂纪律问题会大大减少,自然而然师生冲突也就降低到最低点。 ,4,在班级管理中变冷淡强硬而为情感教育 前面我们谈到,一些职校生有强烈的自卑心理,情绪低落,对教师的歧视、冷漠、言语刺激、负面评价等非常敏感,很容易由此与教师发生冲突。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对学生投入更多的情感教育,注意培育他们的自信心。要处处留心,时时观察,与学生进行很好的沟通,要善于利用罗森塔尔效应,以积极的期待去关注每一个学生,让学生经常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尊重他们的个性,及时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和“闪光点”,并加以引导和鼓励,促使学生在关心的氛围中激发出学习的动力,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同时,班主任要正确对待学生的过错,随时提醒自己要学会宽容,以同龄人的心态理解和尊重学生,设身处地地体察学生的心理、处境,遇到问题切忌方法简单,态度粗暴,动辄教训、讽刺和挖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消除师生冲突的诱因。 总之,师生冲突涉及到师生双方,必须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未雨绸缪,预防师生冲突的发生,或者将师生冲突降低到最小化。 参考文献: 1( 钦建华:《师生关系的时代内涵》,《淮海文汇》,1996年第10期 2(王极盛:《青年心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3(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3 4
/
本文档为【职校师生冲突的原因及对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