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汤显祖“临川四梦”新探

2017-11-28 7页 doc 21KB 38阅读

用户头像

is_435706

暂无简介

举报
汤显祖“临川四梦”新探汤显祖“临川四梦”新探 汤显祖“临川四梦”新探 id=“artibody”> 摘 要: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是《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和《邯郸记》的合称,这四部剧作是作者毕生观照现实人生与生命意义的结晶。晚明时期,社会政治混乱,再加上程朱理学甚嚣尘上,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汤显祖的“四梦”,以虚幻的梦境来折射现实,表达自己的爱情理想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体现了浓厚的文人情怀。 关键词:汤显祖;“临川四梦”;至情;文人情怀...
汤显祖“临川四梦”新探
汤显祖“临川四梦”新探 汤显祖“临川四梦”新探 id=“artibody”> 摘 要: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是《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和《邯郸记》的合称,这四部剧作是作者毕生观照现实人生与生命意义的结晶。晚明时期,社会政治混乱,再加上程朱理学甚嚣尘上,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汤显祖的“四梦”,以虚幻的梦境来折射现实,达自己的爱情理想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体现了浓厚的文人情怀。 关键词:汤显祖;“临川四梦”;至情;文人情怀 汤显祖是我国十六世纪一位伟大的戏剧家,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他创作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为“临川四梦”)不仅在艺术上获得很高成就,而且在思想上产生了重大的社会意义。当下,虽然学术界对汤显祖及其作品的研究一直处于炙热的状态,但是对其作品体现的文人意识的研究仍比较薄弱。笔者试图重新解读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希望能给当下汤显祖的研究工作注入一股新鲜的活力。 一、汤显祖的思想渊源 汤显祖的思想主要源于泰州学派,同时也渗透着佛道的因缘。对其影响较深的主要有三个人,正如汤显祖在《答管东溟》中所言:“如明德先生者,时在吾心眼中矣。见以可上人之雄,听以李百泉之杰,寻其吐属,如获美剑。”[1]这里的明德先生指汤的老师罗汝芳,可上人指达观禅师,而李百泉即著名思想家李贽。 罗汝芳,号近溪,是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的三传弟子,也是汤显祖自幼就跟随的师傅。泰州学派标榜自然,讲求真趣,罗汝芳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赤子之心”和“生生之仁”的学说,提倡要顺应本心,符合自然天理,同时在《近溪子集》等书中提出“制欲非体仁”的观点,肯定人的多重欲求,要求摆脱束缚,解放人性,汤显祖作为他的学生,自然是耳濡目染,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汤显祖不仅师事罗汝芳,也敬仰另一位“异端”思想家李贽[1]。汤李二人交往不多,汤显祖是通过李贽的《焚书》,与其达到了思想上的共鸣。同为泰州学派的代表人物,李贽大力倡导自己的“童心说”,他认为作家要是有“真心”的“真人”(“真心”即他所谓的“童心”),要写“吾心之言”,不盲从“圣人之言”,文学创作一定要表现真实,反对虚假。这些文学主张都受到了汤显祖的极力推崇,为他的至情理论奠定了基础。 另一位对汤显祖影响颇深的就是达观禅师了,达观与汤氏一见如故,僧俗互为至交,二人于临川会谈,竟“几夜交芦话不眠”。汤氏在《答邹宾川》信中曾说:“幼得于明德师,壮得于可上人”。达观虽然身在佛门,却常常为情所系,他以禅宗反对朱熹理学,影响着汤显祖的文学创作和人生选择:一方面给予他反对传统思想的武器,使他的作品呈现出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另一方面使他在遭遇仕途挫折,爱子夭亡的残酷现实 面前,产生了出世入道的思想,这在他的《邯郸记》和《南柯记》中就有所体现。 此外,不慕世情、爱好幽静的家风遗训,也是汤显祖构建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因素。汤的祖父懋昭早年多次参加秋试未中,40岁后便归隐山林,研习道术,他还时常劝慰孙儿放弃功名;其祖母则昼夜诵读经文,钟情于佛家;启蒙老师徐良傅,作为理学名臣之后,亦不讳言对蓬莱仙境的无限向往;还有与其交往甚密的达观禅师等等。汤显祖徘徊于儒释道的堂庑之间,权衡感悟,汲取各方精华,这就使得他对世态人情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从而有效地帮助了他的戏剧创作。 二、文人对社会、人生和命运的思考 有人说汤显祖的《牡丹亭》和《紫钗记》是爱情美梦,而《南柯记》和《邯郸记》是世情噩梦,我认为这种观点不无道理。汤显祖是在万历二十六年弃官归隐后创作的《南柯记》和《邯郸记》,它们分别以“南柯梦”和“黄粱梦”为创作题材,故又合称为“二梦”。“二梦”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颇为相似,都以主人公的梦事件为中心,以虚幻的梦境来折射不堪的现实,从而反映剧作者的社会理想和对仕途人生的感悟,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南柯记》共四十四出,它取材于唐代李公佐的传奇《南柯太守传》,写了淳于棼梦入槐安国做南柯太守的故事。 此剧对官场的黑暗,统治者的无能,以及宫闱的淫乱都给予了无情的揭露。首先淳于棼的飞黄腾达系于公主,在公主的打点下被封太守,后来又升至宰相,权盛一时。然而,随着公主逝世,淳于棼即轰然倒台。瑶芳公主作为他的政治后台,是淳于棼官运亨通的势力保障,讽刺意味显见笔端。第二十一出《录摄》,南柯郡的官吏听说新太守即将到任,便想趁机浑水摸鱼,大捞一把,且看其唱词:“为官只是赌身强,板障。文书批点不成行,混账。权官掌印坐黄堂,旺相。勾他纸赎与钱粮,一抢~”朝廷官吏不以才德为民办事,而是惟利是图,蝇营狗苟。其次,第十四出《东巡》写皇帝在欣赏“水天一色”时,忽闻边关报急,立即没了主张,乱了阵脚,“急忙间扈驾的难差调,酸溜溜的文官班里,谁通过兵书战讨,”字里行间都是对封建统治者无能和昏聩的辛辣讽刺。再看第三十七出《粲诱》和第三十八出《生姿》,琼英郡主、灵芝夫人、上真仙姑三人在淳于棼丧妻之后,设宴引诱,日夜与其交欢,表现了明王朝糜烂病态的宫廷生活。 然而,汤显祖在对统治阶级的失望和愤慨之余,仍怀着对政治清明,百姓和乐的美好愿想,如《风徭》出描绘了淳于棼治理下的南柯郡: id=“artibody”> “才入这南柯郡境,则见青山浓翠,绿水渊环。草树光辉,鸟兽肥润。但有人家所在,园地整洁,檐宇森齐。何止苟美苟完,且是兴仁兴让。街衢平直,男女分行。但是 田野相逢,老少交头一揖。”[8] 而后又通过众父老之口写到: “征徭薄,米谷多,官民易亲风景和。” “行公约,制雅歌,家尊五伦人四科。” “平课税,不起科,商人离家来安乐窝。”[9] 这些描写是汤显祖在腐朽的明朝统治下所构想的政治蓝图,但事实上,一切都是无法实现的幻想。就征徭、课税而言,明王朝是年年加码,甚至在万历年间将宦官充任矿监、税使,横征暴敛,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严肃的科场也成了徇私舞弊之所。梦想与现实两相对比,不难看出其中的讥诮之意。 汤显祖对于淳于棼这个形象的设定是富有深意的。淳于棼原是一名颇有英雄气概的豪侠之士,因喝酒误事,从而弃官,终“成落魄之像”。他本身是有理想,有政治抱负的,梦入南柯郡干出一番大事业,便是他潜意识的投影。瑶芳公主病逝,他表示的巨大悲痛亦出于真心。然而,在明朝的大染缸里行走,想要洁身自好必定不易。随着淳于棼还朝,拜为左相,上有君王的宠爱,下有权门贵戚的奉承趋附,还有郡主之流的风情引诱,淳于棼开始忘乎所以,他的人格发生了变化,政治理想渐被丢弃,权势欲望逐渐膨胀。他过起了“出入无度,宾从交游,威福日盛”的腐朽生活。淳于棼是一个被环境异化了的典型,汤显祖通过这个人物的塑造,揭露了整个明朝统治集团的腐朽和官场环境的污浊:即使是才华横溢的有志之士,也终将被明王朝的大浪所淹没。 《南柯记》的《情尽》一出,写淳于棼被契玄法师斩断尘缘后,幡然醒悟:“我淳于棼这才是醒了。人间君臣眷属,蝼蚁何殊,一切苦乐兴衰,南柯无二。”并借众生之口云:“要你众生们看见了普世间因缘如是”,“不须看尽鱼龙戏,浮世纷纷蚁子群”,最后得出了“万事无常,一佛圆满”的结论。作者有意让淳于棼在达到人生高潮时,突然跌落谷底,在追求幻灭的时候,立地成佛,其用心是明显的,即规劝世人不要轻易介入政治,而要绝情断欲,安享余生。诚然,诸色皆空、人生如梦的出世思想带有消极的成分,但这也是作者在黑暗的现实中摸索前行,找不到出路时的无奈之举。晚明一些进步的文学家、思想家,在与传统观念和封建势力作斗争时,从佛教经典中汲取某些与民主意识相通的思想养分,以暂时缓解心灵的苦闷,是可以理解的。 《邯郸记》全剧共三十折,源于唐朝沈既济的传奇《枕中记》,写了吕洞宾为度卢生成仙而使他经荣辱达梦幻的故事。卢生靠夫人崔氏的裙带关系考试及第,获取功名,在宦海上几经沉浮,官至丞相,后因纵欲过度,得病归西。 通过这个故事,汤显祖尖锐地讽刺了官场的黑暗,生动描绘了封建官僚在政治上倾轧,生活上荒淫,人格上堕落的丑恶嘴脸。卢生是官场丑恶世象的见证人和参与者:他得志便猖狂,刚上任就暗写了封自己夫人的制诰,凿石开河刚成便奏请皇帝东游观赏,升任宰相纵欲无度,最后死到临头了还担心自己的功绩在国史中编载不全,在他身上表现了封建官僚腐败堕落的本性。崔氏是卢生政治生涯的背后推手,助他考取功名,又有午门喊冤,回文锦面圣, 屡次救他于水深火热。而宇文融则是官居高位却心比小人的大奸臣:他因卢生没有贿赂自己就怀恨在心,眼见卢生开河有功,害怕其势力盖过自己,便趁机荐他征讨边关,卢生打败土蕃胜利回朝后,他又诬陷卢生与蕃将私通,意图不轨。对卢生的倾轧排挤最终导致了自身的灭亡,被皇帝下令处斩。 与《南柯记》相比,《邯郸记》对官场丑恶现象的揭露更为纯粹,这时的汤显祖已经耗尽了改良社会的激情,转而对政治采取抨击性的虚无主义态度。主人公卢生不像《南柯记》中的淳于棼有着匡时济世之才,淳于棼治理南柯政绩显著,而且对当地百姓是有真感情的,而卢生的所作所为都是从个人利益出发,他一心追求功名利禄,地位越高就越是腐败,这是汤显祖失意于政治,精疲力竭后对现实的无声控诉。 据专家考证,该剧写于万历二十九年,汤显祖五十二岁之时,这是他被吏部以“负才而轻佻”的浮躁之名罢职闲居的一年。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问黄粱其未熟,写卢生于正眠。盖唯贫病交连,故亦啸歌难续。”[10] 因此,《邯郸记》是汤显祖对自己官场生涯的深刻,他抒发官场失意、理想破灭的怨愤之情,感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无奈苦闷,也夹杂了出世入道的消极思想。《邯郸记》结尾处,卢生得到吕洞宾的点化,从而顿悟,升至仙界,一方面,说明他看破了世情,宁愿到天上打扫落花,也不愿再涉足官场,经历尔虞我诈的黑暗生活;另一方面表达了汤显祖希望统治阶级能够“梦醒时心自付”的主观愿望,但这愿望显得空洞而苍白。 三、结语 “临川四梦”作为一个整体,是汤显祖人生观、世界观的完美体现。《牡丹亭》和《紫钗记》主要表现的是青年男女之间可以超越生死的至诚爱情,汤显祖倡导的人性自由和婚姻自主是对当时封建程朱理学的控诉和有利反击;而《邯郸记》和《南柯记》是其描绘的政治丑剧,作者在批判不合理的社会秩序的同时,寄寓了自己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满腔抱负。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以其散发出的文人情怀和蕴涵的时代意义,在历史的画卷中永垂不朽。 id=“artibody”> 注释: [1]李贽,字宏甫,号卓吾,又号温陵居士,晋江(今属福建)人。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等。 参考文献: [1]汤显祖.答管东溟[M].徐朔方笺校《汤显祖诗文集》(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229. [2]汤显祖.汤显祖诗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3]汤显祖.耳伯麻姑游诗序[M].徐朔方笺校《汤显祖全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 [4]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M].徐朔方笺校《汤显祖全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 [5][8][9]汤显祖.汤显祖戏曲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51,588,598-599. [6]沈德浮.《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五《词曲》.中华书局,1959. [7]汤显祖.牡丹亭题词[M].徐朔方、杨笑梅校注《牡丹亭》.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1153. [10]汤显祖.答张梦泽[M].徐朔方笺校《汤显祖全集》第1册.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
/
本文档为【汤显祖“临川四梦”新探】,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