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1猪牛寄生虫病

1猪牛寄生虫病

2017-11-15 30页 doc 54KB 38阅读

用户头像

is_562397

暂无简介

举报
1猪牛寄生虫病1猪牛寄生虫病 第七章 猪的主要寄生虫病 一、猪囊虫病 本病又称猪囊尾蚴病,是由带科、带属的猪带绦虫的幼虫?ª猪囊尾蚴寄生于猪的横纹肌肉(亦寄生于人)中所引起的疾病。当严重感染时,全身肌肉、脂肪组织、脑、眼中均有寄生。猪带绦虫(又称链状带绦虫、有钩绦虫)寄生于人的小肠内。猪带绦虫病很早就有记载,而人体囊虫病也远在1558年由Rumler所发现。 形态 幼虫(猪囊尾蚴):椭圆形,囊泡状,大小为6,10 mm×5mm,囊内充满液体。囊壁上有一个粟 粒大的乳白色头节,头节上有4个吸盘,顶突上有两圈小钩。(外形很像石榴籽,...
1猪牛寄生虫病
1猪牛寄生虫病 第七章 猪的主要寄生虫病 一、猪囊虫病 本病又称猪囊尾蚴病,是由带科、带属的猪带绦虫的幼虫?ª猪囊尾蚴寄生于猪的横纹肌肉(亦寄生于人)中所引起的疾病。当严重感染时,全身肌肉、脂肪组织、脑、眼中均有寄生。猪带绦虫(又称链状带绦虫、有钩绦虫)寄生于人的小肠内。猪带绦虫病很早就有记载,而人体囊虫病也远在1558年由Rumler所发现。 形态 幼虫(猪囊尾蚴):椭圆形,囊泡状,大小为6,10 mm×5mm,囊内充满液体。囊壁上有一个粟 粒大的乳白色头节,头节上有4个吸盘,顶突上有两圈小钩。(外形很像石榴籽,乳白色,半透 明,约黄豆大小,故有的地方称为 “豆猪肉”、“米猪肉”、“米心肉” 等)。 成虫(猪带绦虫):外观呈乳白色,扁带状,长2,7m。孕节子宫内有7,12对侧枝。 虫卵 呈圆形,浅褐色,直径为31,43μm,卵壳有两层,内层较厚,有辐射的纹理,称胚膜; 外壳薄,易脱落,也叫真壳。卵内含有六钩蚴。 发育史 中间宿主——猪(人) 成虫(人小肠内)——孕节(卵)—— 被猪吞食,六钩蚴—— 肠壁血管 —— 横纹肌——猪囊尾蚴(约2个月) 人误食生的或半生的含猪囊尾蚴的病猪肉而感染,在小肠内(约2,3个月)。 人感染猪囊尾蚴的途径有三条: 1.自体内重复感染 2.自体外重复感染 3.异体感染 流行病学 1.猪囊尾蚴病的发生和流行与人的粪便管理和猪的饲养管理方式密切相关。 2.猪带绦虫病的发生和流行与人的饮食、卫生习惯和烹调与食肉有关。 致病作用和症状 脑部: 神经症状 眼部: 失明或视力障碍 喉头: 呼吸困难,可听见呼噜声 肌肉: 运动障碍 重症病猪:两肩显著外展,臀部不正常、肥胖宽阔,呈狮 子体型 诊断 一听:有否呼噜声(嘶哑) 二看:有否狮子型 三检:舌下、眼结膜有否囊虫包囊 以猪囊尾蚴的囊液为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间接血凝试验(IHA)进行检测。 治疗 对重度感染的猪应进行对症治疗后再用驱虫药,否则可加剧神经症状而死亡。治疗原则应小剂量长时间给药。对猪囊尾蚴病的治疗: 1.吡喹酮 口服 2.丙硫咪唑 口服 预防 1.查 在疫区,应定期普查,以发现病人、病猪。 2.驱 对病猪、病人应及时驱虫治疗。因为猪带绦虫病人是猪囊尾蚴病感染的唯一来源,驱虫治疗是切断感染来源的重要措施。 3.管 加强人粪管理和改善猪的饲养管理方法,严防猪吃人粪。厕所与猪圈应分开设立。 4.检 加强肉品卫生检验,严禁囊虫猪肉进入市场。不仅城镇要加强肉检工作,而且在广大农村,特别在年节期间农民自己屠宰的猪,也应经过肉检方得食用。 二、棘球蚴病(包虫病) 本病是由带科、棘球属四种棘球绦虫(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少节棘球绦虫和福氏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寄生于猪、牛、羊、人及其它动物的肝、肺及其他器官中所引起的疾病。 成虫寄生于犬科动物的小肠内。 棘球蚴体积大,生长力强,并可寄生于人畜体内任何部位,不仅压迫周围组织,还易造成 继发感染。如果蚴囊破裂,可引起过敏反应,甚至死亡,是一类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单房型棘球蚴:人型棘球蚴(人、牛)、兽型棘球蚴(绵 羊)、无头型棘球蚴(牛)多房型棘 球蚴:(牛、羊) 发育史 中间宿主:猪、牛、羊、人 终末宿主:犬、狼、狐狸 致病作用与症状 棘球蚴对脏器的机械性压迫作用和毒素作用,导致脏器萎缩、机能障碍。 肝有棘球蚴寄生时,浊音区扩大,触诊有痛感,消化障碍,营养失调,消瘦。肺有棘球蚴寄生时,可见长期慢性呼吸困难,微弱连续咳嗽,剧烈运动后咳嗽加剧,听诊时肺泡呼吸音减弱或完全消失。 宿主产生过敏反应(休克),突然死亡。 诊断 可采用皮内变态反应进行诊断,也可用间接血凝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动物和人进行诊断。还可用X—光机,超声波(B)等定位、摘除。 治疗1. 吡喹酮 口服2. 丙硫咪唑 口服 预防 1. 对犬进行定期驱虫。病畜的脏器不得生喂犬。 2. 避免料、草、水被犬粪污染。 3. 人与犬接触时,应注意个人卫生。 三、细颈囊尾蚴病 本病是由带科带属的水泡带绦虫的幼虫—细颈囊尾蚴(水铃铛)寄生在绵羊、山羊、猪,偶见于牛及其它野生反刍动物的肝脏浆膜、大网膜、肠系膜及其它器官中所引起的疾病。本病分布极其广泛,在我国各省、市、区均有报道。对幼年动物有一定的危害。 成虫寄生于犬、狼和狐狸等动物的小肠内,长1.5,2m。 细颈囊尾蚴呈乳白色,囊泡状,囊内充满透明液体,俗称水铃铛。 四、姜片吸虫病 本病是由布氏姜片吸虫寄生于猪和人的小肠内所引起的疾病。因为姜片虫病仅流行于亚洲,故又称姜片虫为亚洲大型肠吸虫。 人感染本病主要是由于吃了生的菱角,荸荠等水生食物,多见于 学龄儿童。由于本病是影响幼猪生长发育和儿童健康的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在人畜之间相互传播,所以在公共卫生上极为重要。 诊断 1.临床症状 2.流行病学资料 3.粪便检查(沉淀法) 治疗 1.硫双二氯酚 口服 2.吡喹酮 口服 预防 1. 严格粪便管理 2. 消灭中间宿主 3. 发酵处理水生饲料 4. 定期预防性驱虫 五、猪蛔虫病 猪蛔虫病是由蛔科的猪蛔虫寄生于猪小肠内而引起的疾病。本病是仔猪常见多发的重要疾病之一,也是造成养猪业损失最大的寄生虫病之一。临床上主要现为消瘦、生长发育不良,增重情况往往比同样饲养管理条件下的健康猪降低30%以上。严重者发育停滞,甚至造成死亡。 形态 大小:大型线虫。雄虫:长14,28cm,尾端向腹面弯曲,形似钓鱼钩。雌虫长20,40cm,虫体较直。 颜色:淡红色或淡黄色。 形状:圆柱形。 头部 三片唇,排列为品字型,唇上有乳突。 尾部 雄虫弯曲,无交合伞,有1对等长的交合刺及尾乳突。 雌虫尾部尖而直,雌虫为双管型,阴门开口于虫体前1/3与 中1/3交界处。 虫卵特征 受精卵:椭圆形,卵壳厚,有四层膜,外层为 凹凸不平的蛋白质膜, 第二层为受精膜,第三层为卵黄膜,第四层为内膜。新鲜虫卵含有未分裂的卵细胞,卵细胞与卵壳之间形成新月形空隙。 未受精卵:长椭圆形,外面蛋白质膜不明显,虫卵内含油 滴状卵黄颗粒及空泡,卵壳薄。 发育史 雌虫?虫卵?含?幼虫的虫卵??幼虫的虫卵?猪吞食?卵壳破裂,释出幼虫: 1.多数幼虫钻入肠壁血管随血流到门静脉?肝?肝静脉?后腔静脉?右心?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泡?支气管?气管?咽喉?小肠发育为成虫。 2.少数随淋巴液进入乳糜管?肠系膜淋巴结 a.腹腔?肝?肝静脉?后腔静脉?右心?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泡?支气管?气管?咽喉? 小肠发育为成虫。 b.胸导管?前腔静脉?右心?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泡?支气管?气管?咽喉?小肠发育为 成虫。 在以上生活史中,在肝蜕皮一次为?幼虫,在肺蜕皮一次为?幼虫,在小肠蜕皮一次为?幼虫。 流行病学 1.生活史简单(不需中间宿主): 2.蛔虫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每条雌虫每天可产虫卵10,20万个。 3.虫卵对各种环境因素的抵抗力强:虫卵有四层膜,猪蛔虫卵在湿土中可存活2,5年。 致病作用 幼虫阶段: 幼虫对猪的危害源于体内移行,对肝、肺的危害较大。 肝:小点出血和肝细胞混浊肿胀、脂肪变性或坏死。 肺:小点出血和水肿;严重者伴发蛔虫性肺炎、引起咳喘,加剧其它疾病症状,可引起死亡。 致病作用——续 蛔虫异路游走,进入胆管和胆囊内。 症状 仔猪感染早期有轻度咳嗽,体温升高。较为严重的病猪出现精神沉郁, 呼吸、心跳加快,食欲不振,异嗜,消瘦,贫血,被毛粗乱无光,黄疸,成为僵猪。感染严重者呼吸困难,呕吐,拉稀。 蛔虫进入胆管,腹部剧痛,引起死亡。 蛔虫过多阻塞肠道,甚至引起肠阻塞、穿孔。 诊断 1. 直接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查虫卵。 2. 剖检时查虫体及相应的病变。 3. 二月龄以内的仔猪体内无性成熟的蛔虫,剖检时看病变,可将肺组织撕碎,用幼虫分离法检查幼虫。 治疗 1.伊维菌素 口服或皮下注射 2.左旋咪唑 口服 3.丙硫咪唑 口服 4.驱蛔灵 口服 预防 1. 定期预防性驱虫 2.加强饲养和卫生管理 3.猪粪的无害化处理 六、仔猪类圆线虫病 本病是由小杆科、类圆属的线虫寄生于幼畜的小肠粘膜内所引起的疾病。 韦氏类圆线虫:马属动物 乳突类圆线虫:牛、羊 兰氏类圆线虫:猪 粪类圆虫:人、灵长类、犬、猫 形态 兰氏类圆线虫:虫体小,乳白色,体长3.1,4.6mm,虫卵大小为42,53×24,32µm。 孤雌生殖,兼性寄生。 流行病学 , 主要在仔猪中流行,生后即可感染。常常是从猪舍的土壤中经皮肤感染,和从母猪被污染的奶头经口感染。在夏季和雨季,猪舍的清洁卫生不良并且潮湿时,流行特别普遍。 , 未孵化的虫卵能在适宜的环境中保持其发育能力达6个月以上,感染 性幼虫在潮湿的环境下可生存两个月。生后5,8d的乳猪粪便中,即可见有虫卵,主要危害3 , 4周龄仔猪,2,3月龄后逐渐减少。春产仔猪较秋产的感染严重。 , 幼猪可从母乳中获得感染。 致病作用 , 幼虫穿过皮肤移行到肺时,常引起湿疹(仔猪)、支气管炎、肺炎和胸膜炎。 症状 , 幼虫:皮肤?皮肤湿疹、皮炎。 , 肺?支气管炎、肺炎、体温升高。 , 成虫:小肠粘膜,肠炎、呕吐、下痢、腹痛,最后多因极度衰弱而死亡。死亡率高达50%。 诊断 1.参考症状 2. 剖检 病变主要限于小肠,肠粘膜充血,有斑点 状出血,有时可见有深陷的溃疡。肠粘膜中可见到大量雌虫。 3.粪便检查在新鲜粪便中可见到含幼虫的虫卵。 防治 可用左旋咪唑和噻苯咪唑等进行治疗。预防主要是对怀孕母猪在产前4,6d进行驱虫,保持猪舍和运动场地面干燥。 七、猪肺线虫病 本病是由后圆属的线虫寄生于猪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内所引起的疾病。寄生于猪体内的后圆线虫有三种: 1.长刺(野猪)后圆线虫 2.短阴(复阴)后圆线虫 3.萨氏后圆线虫 共同特点:虫体细长,乳白色,口囊小,口缘有一对唇,每唇又分三叶,雄虫交合伞不发达,侧肋大,背肋小,雌虫阴门和肛门靠近,有阴门盖。 发育史 中间宿主——蚯蚓 卵到外界被蚯蚓吞食经两次蜕皮成为感染性幼虫—— 猪吞食了含有感染性幼虫的蚯蚓而遭受感染—— 钻入盲肠壁、大肠前段肠壁和肠淋巴结中——第三、第四次蜕皮——第五期幼虫—— 肠壁淋巴系统 ——静脉、肺—— 出毛细血管—— 肺泡,入细支气管和支气管——成虫。 流行病学 1.虫卵的存活时间长 2.一期幼虫的存活力强 3.感染性幼虫保持感染性的时间和蚯蚓的寿命一样长 4.蚯蚓的感染率高,在夏天高达71.9% 致病作用 1.成虫寄生 对细支气管和支气管的机械性刺激,大量虫卵进入肺泡、以及虫体代谢产物的吸收等,导致支气管肺炎。 2.幼虫移行 对肺部造成损伤,带入病原体 常并发猪病毒性肺炎和猪流感。多见于严重感染的仔猪,死亡率甚高。 猪流感病毒可感染肺线虫卵,这种虫卵在蚯蚓体内发育为幼虫时,即同时感染猪流感病毒。 此外,肺线虫幼虫还可以传播猪瘟病毒。猪肺线虫感染还 可加剧猪气喘病(猪支原体性肺炎)的症状。 症状 轻度感染时症状不明显,但影响仔猪生长和发育。严重感染时,有强力阵咳,早、晚、驱赶以后咳更加厉害,呼吸困难、喘,甚至可变成僵猪。有时因虫体堵塞呼吸道而引起窒息死亡。 病理变化 在膈叶上有正方形乳白色肺气肿区,突出于肺表面或膨胀不全,支气管壁增厚、扩张,小支气管周围淋巴样组织增生,肌纤维肥大。 诊断 1.粪便检查 用饱和硫酸镁漂浮法检查虫卵。 2.痰液检查 用开口器打开口腔,吸取痰液涂片检查虫卵。 3.症状 强力阵咳、呼吸困难、喘等。 4.剖检 在支气管、细支气管内找虫体。 治疗 1.左旋咪唑 肌注 2.丙硫咪唑 口服 3.伊维菌素 皮下 预防 1.加强饲养卫生管理 2.消灭中间宿主(蚯蚓) 3.定期驱虫 八、猪鞭虫病(猪毛首线虫病) 本病是由毛首科毛首线虫属的猪毛首线虫寄生于猪大肠(主要是盲肠)所引起的线虫病。虫体前部细长,后部粗短,形似鞭状,故有毛首线虫或鞭虫之称。 主要危害仔猪,严重感染时,可引起仔猪死亡。也寄生于 人、野猪和猴等动物。 形态 虫体乳白色,呈鞭状。 雄虫长20,52mm,雌虫长39,53mm。前细后短粗,内有肠和生殖器官。雄虫后部弯曲,泄殖腔在尾端,有一根交合刺,交合刺鞘上覆有小刺。 雌虫后端钝圆,阴门位于粗细部交界处。 卵呈棕黄色,腰鼓形,卵壳厚,两端有卵塞。大小为(52,61)µm x(2,30)µm。 发育史:雌虫在盲肠内产卵,每天约可产5000个,卵随粪便排出。约经 3周发育为感染性虫卵(内含?幼)。猪吞食感染性虫卵 ,?幼在小肠内孵出,幼虫移行到盲肠内发育,经1个月左右发育为成虫。 症状:轻度感染时,轻度贫血,影响猪的生长发育。严重感染时,食欲减退,消瘦,贫血,腹泻;死前数日,排水样血色便,并有粘液。 诊断 漂浮法检查虫卵,粪检发现大量虫卵或剖检时发现相应的病变,并检出多量的虫体即可确诊。 防治 同猪蛔虫病。 九、猪肾虫病 , 本病是由有齿冠尾线虫寄生于猪肾盂、肾周围脂肪和输尿管壁所引起的疾病。 , 形态 虫体较粗大,形似火柴杆,口囊呈杯状,浅灰褐色。雄虫长21,33mm,雌虫长24,52mm。 发育史 成虫?卵?随尿排出?第三期幼虫?口、皮肤?肝(蜕皮)?第五期幼虫(猪肾内)?成虫 , 此外,猪吞食含感染性幼虫的蚯蚓亦能感染。 诊断 1.症状 幼虫损害肝脏,肝硬化、脓肿、腹水、消瘦。幼虫误入腰肌或脊髓时,损害腰部神经,出现腰背部软弱无力、跛行、后躯麻痹、甚至瘫痪。 2.尿液检查 清晨第一次尿的最后部分,沉淀法检查卵。 治疗 可用丙硫苯咪唑、左咪唑等药物。 预防 加强检疫、卫生、消毒、及时隔离、治疗病猪等方面 着手。种猪场要注意净化猪群。 十、旋毛虫病 猪旋毛虫病是毛尾目、毛尾科的旋毛形线虫寄生于猪、犬、猫、鼠类和人等体内所引起的疾病。目前已知旋毛虫可寄生于150多种动物。由于此虫宿主范围广,一旦造成流行,很难控制。 成虫寄生于小肠,称之为肠旋毛虫;幼虫寄生于横纹肌内,称之为肌旋毛虫。 同一动物既是终末宿主,又是中间宿主。 形态 , 成虫:成虫细小。前细后粗,前为食道,后为肠管和生殖器官。雄虫长1.4,1.6mm,尾端外侧为1对耳状交配叶,缺交合刺。雌虫长3,4mm,阴门位于食道部的中央。 , 典型幼虫包囊:肉眼观察,呈针尖大小,灰白色,稍突出于肌肉表面。显微镜下观察:包囊呈梭形,其长轴 与肌纤维平行,有两层壁,其中一般含1条幼虫,但有的可达6,7条。 幼虫:刚产出的幼虫呈圆柱状,大小约80,120×56µm,到感染后30d,幼虫长大到1mm,宽35µm,幼虫前端尖细,向后逐渐变宽,后端稍窄,后部体内包含着肠管、肠细胞、睾丸或卵巢,尾端钝。 致病作用 旋毛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主要是幼虫,幼虫寄生于肌肉,形成包囊,使肌肉变性,周围结缔组织增生,淋巴结发炎。如大量幼虫寄生于横隔膜等处时,宿主出现呼吸困难,甚至麻痹死亡。幼虫还分泌毒素,如用病猪血液注入易感动物,可引起头脸水肿,痉挛等毒性反应。 症状 猪:体温升高,腹泻,疝痛,发痒,运动僵硬,肌肉疼痛类似风湿。严重的则卧地不起,呼吸浅快,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牙关紧闭,眼及四肢水肿。 人:腹痛,下痢,呕吐,发热,肌肉疼痛。 病理变化:肌旋毛虫包囊呈梭形,囊壁分内外两层,囊内基质呈淡蓝 色,囊腔内含旋毛虫幼虫。 诊断 1.压片法 从猪的左右膈肌取样,切小块,撕去肌膜与脂肪,先肉眼观察,细看有无可疑的旋毛虫病灶?ª?ª针尖大小、乳白色露滴状、半透明。然后从肉样不同部位切取24小块(麦粒大小)放在旋毛虫检验板内压片检查,24小块中包囊不超过5个,必须经高温处理方可食用。超过5个,销毁或作工业原料。 2.消化法 取肉样、搅碎、加消化酶、镜检。 3.免疫学诊断 常用ELISA法。 4.鉴别诊断 (1)与菌痢区别:用粪便培养细菌 (2)与风湿性肌痛区别:症状 (3)与猪囊虫、肉孢子虫区别:压片法检查包囊 治疗 可用丙硫苯咪唑、噻苯咪唑、甲苯咪唑和伊维菌素等药物。 预防 1. 加强肉品卫生检验 2. 对猪进行科学管理,不用生的废肉屑喂猪 3. 灭鼠 十一、猪食道口线虫病 猪食道口线虫病是由食道口线虫(结节虫)寄生在猪的结 肠内所引起的疾病。 病原体 1.有齿食道口线虫:雄虫长8,9mm,雌虫长8,11mm。 2.长尾食道口线虫:雄虫长6.5,8.5mm,雌虫长8.2,9.4mm。 发育史、症状、诊断和防治 参照牛羊食道口线虫病。 十二、猪胃虫病 本病是由红色猪圆线虫、圆形蛔状线虫和六翼泡首线虫寄 生在猪胃内所引起的疾病。 圆形蛔状线虫:雄虫长10,15mm,雌虫长16,22mm。 诊断和防治 可参照猪蛔虫病。 十三、棘头虫病 猪棘头虫病是由巨吻棘头虫寄生于猪的小肠内所引起的疾病。主要发 生于散养猪。有时人、灵长类和犬也可以感染。 形态 虫体呈灰白色或淡红色,圆柱形,前部较粗,后端较细。体表有环状皱纹。有吻突,吻突上有小钩。雌虫长30,80cm,雄虫长7,15cm。 猪蛔虫和猪棘头虫鉴别要点 猪棘头虫 猪蛔虫 1. 前端 有吻突 有三片唇 2. 体表 有横皱纹 无皱纹 3. 体腔 软、易变形 硬、不易变形 诊断 虫体寄生数量少时,不显症状。重度感染时,可见消化障碍、腹痛、食欲减退、下痢和粪中带血等症状。猪只生长发育停滞,消瘦和贫血。当患猪由于肠穿孔而继发腹膜炎时,体温上升,不食,可卧地抽搐而死。 生前可用沉淀法或硫代硫酸钠饱和溶液漂浮法进行粪检,找到虫卵即可确诊。 死后诊断可在小肠壁上找到虫体。要注意与猪蛔虫鉴别。 治疗 1.左咪唑 8mg/kg,一次口服。 2.四氯化碳 1mg/kg,一次胃管投服。 预防 1. 加强粪便管理 2. 定期驱虫 3. 不让猪生食金龟子、蛴螬 十四、猪弓形虫病 弓形虫发现于1908年。弓形虫病呈世界性分布 ,是人畜共患病 。宿主范围很广,寄生于不同动物的弓形虫均属同一个种。猪暴发弓形虫病时,可使整个猪场发病,死亡率高达60,以上。 , 弓形虫不但可以使家畜大量死亡或发育停滞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而且可以感染人,尤其严重的是孕妇感染弓形虫病后,还可经胎盘使婴儿出现先天性畸形,智力发育不全、流产、死胎、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已公认弓形虫是人畜的一种重要致畸病原体。 病原体 根据其发育阶段的不同分为5型。 , 滋养体(速殖子) 弓形、月牙形、香蕉形,大小为4~8×2~4µm。 , 包囊体 卵圆形,直径约10~50µm(囊内含慢殖子)。 滋养体主要见于急性病例的腹水、肝、脾和淋巴结中,包囊体主要见于慢性病例的脑、骨骼肌、心肌和视网膜等处。滋养体和包囊体见于人和各种动物体内。 , 裂殖体(裂殖子) 裂殖体呈圆形,内含许多香蕉状的裂殖子。 , 配子体(配子) 配子体呈圆形,形成大、小配子。 , 卵囊 椭圆形,孢子化卵囊内含2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含4个子孢子。 , 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在猫肠上皮细胞内。 滋养体:新月形、香蕉形或弓形,一端稍尖,一端钝圆,中央有核靠钝端,用姬氏或瑞氏染色法染色后,胞浆呈浅蓝色,有颗粒,核呈深蓝紫色。 , 假包囊:见于急性病例,以宿主细胞膜作包囊膜,滋养体进入宿主细胞内,滋养体繁殖速度快,称速殖子。 , 真包囊:见于慢性病例。主要是脑、骨骼肌和视网膜,以及心、肝、肺、肾等处。有固有的囊膜,真包囊内滋养体繁殖速度慢,所以称慢殖子。包囊圆形,大小差异很大,10,50µm 。 , 卵囊:在猫科动物肠道中,呈卵圆形,有双层囊壁,大小为11,14×9,11µm ,高倍镜可见。 发育史 , 中间宿主:哺乳动物、人、鸟类;终末宿主为猫。 , 在终末宿主(猫)体内: , ?猫吞食了含包囊的肉类或孢子化卵囊?滋养体或子孢子?侵入肠上皮细胞内进行裂殖生殖(2-3代)?在肠上皮细胞内进行配子生殖?大配子体和小配子体?大、小配子?结合为合子?卵囊。?另一途径,被猫吞食的滋养体、子孢子也可进入淋巴、血液循环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侵入有核细胞内,以内出芽生殖法繁殖,经一定时间繁殖后,由于宿主产生免疫力,一部分滋养体被消灭,一部分在脑和骨骼肌内形成包囊体。 在中间宿主(哺乳动物、人、鸟类)体内: 中间宿主吞食包囊体、滋养体或孢子化卵囊?滋养体或子孢子?到有核细胞内寄生,在胞浆内以内出芽生殖法繁殖。当虫株毒力强,宿主未产生免疫力时为急性发作;当虫株毒力弱,宿主易产生免疫力,在 组织脏器中形成真包囊。在机体抵抗力差的情况下可再次复发。 流行病学 , 易感动物:人、家畜、禽类及许多野生动物。 , 感染途径:经皮肤、口、胎盘、呼吸道、吸血昆虫、输血等途径感染。 , 发病季节:没有严格的季节特异性。 , 畜群的年龄分布:各种年龄均可感染,但以仔猪、架子猪发病率高。发病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 , 地区分布:没有严格的地区特异性。 , 抵抗力:包囊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常用消毒药对卵囊无作用。 , 实验动物感染:静脉注射、腹腔注射、脑内注射、口服均可人工发病,但皮下注射不能发病。 症状 , 急性期:体温升高到41-42?,稽留热;病初食欲减少,常出现异嗜,精神萎顿;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90%以上病畜有鼻黏膜肿胀,流浆液性鼻液,咳嗽;眼结膜充血,有眼屎;便秘和下痢交替出现,有时有呕吐;后期在耳、鼻端、下肢、股内侧、下腹部等处出现紫斑或密布出血点,此时食欲废绝;怀孕母畜如发病,表现为高热、废食、萎顿,持续数天后,出现流产或死胎或产畸形胎。 , 慢性期:当增殖型滋养体消失后以包囊形式在中枢神经系统潜伏下来,病猪成为僵猪,但不表现特殊的症状,仅发生轻度咳嗽,食欲不正,精神不佳,或有下痢。 症状 , 体表出血点:在耳、鼻端、下肢、股内侧、下腹部等处出现紫斑或密布出血点。 病理变化 , 胸水、腹水增多,淡黄色透明,有的略混浊,心肌松弛。 , 肺水肿,间质增宽,切面流出多量泡沫状液体。 , 肝表面有灰白色或灰黄色坏死点及针尖大出血点。 , 肝肿大,切面外翻,表面有灰黄色坏死点,有针尖大小出血点,硬度增加,混浊肿胀。 , 脾肿大、出血、坏死。 诊断 , 脏器触片:肺、肝、脾、淋巴结作抹片,瑞氏染色,镜检。 , 集虫法:肺、肺门淋巴结碾碎,取沉渣涂片,甲醇固定,瑞氏染色, 镜检。 , 动物接种试验 , 血清学诊断: 治疗 , 磺胺类药物对本病有特效。发病初期及时用药效果较好。 磺胺类 (磺胺六甲氧嘧啶,磺胺嘧啶等)单用。 磺胺类+抗菌增菌剂。 , 人弓形虫病 用磺胺嘧啶与乙胺嘧啶合并治疗,同时给予叶酸,可减少其副作用。 预防 , 防猫粪中的卵囊污染草料及饮水。 , 禁止用屠宰废弃物作饲料。 , 严格处理流产胎儿及其排出物。 , 养殖场严禁养猫。 十五、猪住肉孢子虫病 由米氏住肉孢子虫寄生在猪的肌肉内形成??米休尔囊??所致的疾病。米休尔囊长0.5,4?,为灰白色或乳白色。 诊断 在肉品卫生检验时,在膈肌纤维中发现虫体或钙化结节即可确诊。检验方法与旋毛虫相同。 十六、猪小袋虫病 形态 各种动物结肠小袋虫形态基本相似。从新鲜粪便中可见两种形态: 1. 活动期虫体(滋养体) 呈卵圆形,椭圆形或梨形,大小约为30~150×25~120µm;前有胞口,后有胞肛(肛孔);内有大核、小核、胞浆中有空泡和食物泡等结构;全身覆有纤毛。 2. 非活动期虫体(包囊) 呈球形或卵圆形,直径约40~60µm,有两层囊膜。囊内包藏着一个虫体。 发育史:人和猪吞食了小袋虫的包囊而感染,在结肠黏膜内以横二分裂法进行繁殖。有接合生殖现象。 致病作用和症状:寄生于猪的结肠小袋虫对仔猪危害较严重,可引起溃疡性肠炎。本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型:多突然发病,粪便先为半稀,后水泻,可于2~3天内死亡。慢性型:腹泻,持续数周至数月。 猪的感染率为20~100%。人常引起顽固性下痢,病灶与阿米巴痢疾所引起 的相似,结肠和直肠壁的深层发生溃疡。 诊断 1. 参考症状 2. 病原检查 新鲜粪便+热生理盐水 ,查滋养体。 3. 剖检 结肠、直肠有溃疡性肠炎;肠粘膜涂片可见虫体。 治疗 可用吐根素,灭滴灵,呋喃唑酮等药物。 预防 主要是加强猪场环境卫生和消毒,猪场饲养管理人员应注 意卫生和消毒。 十七、猪疥癣病 , 本病是由疥螨科的猪疥螨寄生于猪表皮内所引起的慢性皮肤病。 , 本病特征:剧痒,湿疹性皮炎,脱毛,患部向周围扩展,具有高度传 染性。 形态 虫体很小,呈龟形,背面,隆起,腹面扁平;微黄白色。 0.2,0.45?。 发育史 疥螨是不完全变态的节肢动物,其发育包括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 个阶段。 疥螨在皮下挖凿隧道,雌雄虫在隧道内交配产卵,卵孵化出幼虫。幼 虫离开原有隧道,另开新道,并在新隧道中蜕皮变为若虫。若虫也挖 隧道,并在其中蜕皮变为成虫。 症状 1. 剧痒 2. 结痂、脱毛、皮肤肥厚 3. 消瘦 诊断 1. 参考症状 2. 病原检查 (1)病料的采集:刮病健交界处皮屑,至微出血 (2)检查方法: 直接检查法 镜检法 虫体浓集法 治疗 1. 敌百虫 0.5~1%水溶液,涂搽(要<体表面积1/3,防中毒)。 2. 溴氰菊酯 50~100mg/kg,喷淋。体表喷雾治疗后,应隔12小时后才能进行体表消毒。 3. 伊维菌素 300µg/kg,皮下注射 。大型养殖场,常使用药浴疗法。 预防 1. 畜舍及用具应保持干净,并定期消毒。 2. 加强检疫,引入家畜应检疫,隔离观察,确定无螨后再合群。经常检查畜群,发现病畜及时隔离治疗。 3. 定期进行药浴(大型养殖场)。 十八、猪虱病 本病是由猪血虱寄生于猪体表所引起的疾病。 猪血虱雌虫长,?,雄虫长, ?。头部较胸部为窄,呈圆锥形。口器刺吸式。 发育史 不完全变态(卵、幼虫、若虫、成虫)。 危害 被毛脱落,皮肤损伤,猪体消瘦。 诊断和防治 ,在畜体表面发现虱或虱卵即可确诊。 ,可用杀疥螨药喷洒畜体。伊维菌素皮下注射。 ,在药物除虱的同时应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畜舍清洁、通风良好。垫草要勤换,对管理用具要定期消毒。 十九、猪蠕形螨病 蠕形螨病又称毛囊虫病或脂螨病,是由蠕形螨科中的猪蠕形螨寄生于猪的毛囊或皮脂腺内而引起的皮肤病。 形态 虫体细长如蠕虫样,淡灰色,半透明,雄虫长0.22mm,雌虫长0.26mm。 发育史 不完全变态。 诊断 头面部有小包囊或脓疱,切开包囊或脓疱涂片,镜检可见 虫体。 防治 可参照疥螨病。 第八章 反刍兽寄生虫病 一、肝片(片形)吸虫病 本病是由片形科、片形属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寄生于牛、羊、鹿和骆驼等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内所引起的疾病。猪、马属动物及一些野生动物也可寄生,人也有被感染的报道。 形态 ,背腹扁平,树叶状,大小为20,35×5, 13mm。 ,前方为锥状突,基部为肩,有口、腹吸盘。 ,消化系统:口—咽—食道—肠管(外侧枝多而发达)。 ,生殖系统:睾丸分枝,卵巢分枝。 虫卵 ,大小133,157×74 , 91µm。 ,长椭圆形,黄褐色。 ,内含一个胚细胞和多个卵黄细胞。 ,一端有一不明显的卵盖。 生活史 ,中间宿主:椎实螺(小土窝螺、斯氏萝卜螺、椭圆萝卜螺等)。 ,成虫?虫卵?毛蚴?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囊蚴。 ,牛羊吞食含囊蚴的水草而感染,在小肠内囊壁破裂,童虫经以下三条途径进入肝脏: ,穿过肠壁进入腹腔:再由肝包膜进入肝脏,再到肝胆管内寄生。这是一条主要的移行途径。 ,童虫钻入肠壁血管: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再到达肝胆管内寄生。 ,从十二指肠胆管口进入胆管: 致病作用和病理变化 ,幼虫:穿过肠壁到腹腔,不断破坏组织和摄取组织为食,之后以肝细胞为食,形成虫道,引起出血性肝炎,导致动物死亡。 ,成虫:引起慢性胆管炎、慢性肝炎。胆管像绳索状突出于肝表面,刀切有沙沙声。 ,毒素作用:包括代谢毒和分泌毒,引起全身性中毒。 症状 急性型(主要见于羊):因大量囊蚴感染,引起急性内出血死亡。体温升高、腹胀、黏膜苍白。 慢性型(主要见于牛):逐渐消瘦、反刍不正常。贫血、黄疸。 周期性瘤胃鼓气或前胃弛缓。后期下垂性水肿。母畜不孕或流产,公畜生 殖能力下降。 诊断 1.临床症状 2.流行病学 3.剖检 4.粪便检查:直接涂片法、沉淀法。 5.血清学诊断: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治疗 1.三氯苯唑:口服 2.硫双二氯酚:口服 3.丙硫苯咪唑:口服 预防 1.定期驱虫 2.消灭中间宿主 3.加强饲养、卫生管理(防止牛羊吃到囊蚴、杀灭虫卵等) 二、前后盘吸虫病 由前后盘科多种前后盘吸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瘤胃内所引起 的疾病。童虫寄生于真胃、小肠、胆管、胆囊,可引起严重的疾病, 甚至导致死亡。 形态 ,前后盘科 长数mm~20 余mm,多呈梨形、圆柱 状或圆锥形,后吸盘大于 口吸盘,红色或乳白色。 ,其代表种:鹿前后盘吸 虫——虫体梨形或圆锥 形或纺锤形,乳白色,8.8~9.6x4.0~4.4mm。 口、后吸盘大小之比为1:2。 生活史 中间宿主:椎实螺、扁卷螺 成虫?虫卵?毛蚴?[毛蚴?胞蚴?母雷蚴?仔雷蚴?尾 蚴]?尾蚴?附着于水生植物上形成囊蚴 ,牛羊吞食含囊 蚴的水草而感染。 诊断 沉淀法检查虫卵 童虫阶段,要结合症状和流行病学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剖检在瘤胃壁上找虫体 治疗和预防 参照肝片吸虫病。 三、阔盘吸虫病 双腔科阔盘属,包括三个种: 胰阔盘吸虫、腔阔盘吸虫和枝睾阔盘吸虫寄生于牛、羊、 猪、骆驼、人的胰管内,该病呈世界 性流行,我国的东北、西北及南方各省市都有本病流行。 胰阔盘吸虫: 形态:长卵圆形。 口腹吸盘大小:口吸盘大于腹吸盘。 卵巢:分叶、3,6瓣,位于睾丸之后,虫体中心线附近 。 睾丸:左右排列于腹吸盘水平稍后方,边缘缺刻或略分叶。 大小:8,16×5,5.8mm。 腔阔盘吸虫: 形态:卵圆形、具明显尾突。 口腹吸盘大小相等。 卵巢:多数圆形,边缘完整,少数缺刻或分叶。 睾丸:圆形或边缘缺刻。 虫体大小:7.48,8.05mm×2.73,4.7mm。 枝睾阔盘吸虫: 形态:前尖后钝瓜子形 。 口腹吸盘大小:口吸盘小于腹吸盘。 卵巢:分叶、5,6瓣。 睾丸:大而分枝。 虫体大小:4.49,7.9×2.17,3.07mm。 发育史 第一中间宿主:陆地螺 第二中间宿主 :草螽 虫卵—毛蚴—被蜗牛吞食—母胞蚴—子胞蚴—尾蚴—从 蜗牛呼吸孔排出—被草螽吞食—囊蚴—牛羊等吃到含囊 蚴草螽而感染—由胰管进入胰腺,在细胰管内发育,大约 3个月发育为成虫。 症状 胰腺炎,营养不良、下痢、贫血、消瘦、水肿、严重时 引起死亡。 治疗 1.六氯对二甲苯 口服 2.吡喹酮 口服 预防 参照肝片形吸虫病。 四、血吸虫病 本病是由分体科、分体属的日本分体吸虫寄生于人和牛、羊、猪、犬、啮齿类及一些野生哺乳动物的门静脉系统的小血管内所引起的疾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 本病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3个省、市、自治区,是WHO确定的六大热带病之一。 日本分体吸虫的主要特点: ,成虫雌雄异体,线状。常雌雄合抱。 ,成虫在血管内(门脉系统)寄生,虫卵随粪排出。 ,生活史中无雷蚴和囊蚴阶段。 ,尾蚴为感染期,经皮肤感染。 ,仅有一个中间宿主:钉螺。 ,虫卵无卵盖,虫卵是主要致病因素。 形态 成虫:线状,雌雄异体。消化系统有口、食道、肠管。肠管在腹吸盘前背侧分为两支,向后延伸到虫体后端汇合成盲管。 ,雄虫乳白色,长10,20?,前端有口、腹吸盘,吸盘发达,腹吸盘后方,虫体向两侧延展,并略向腹面卷曲,形成抱雌沟,外观呈圆筒状。 雌虫前细后粗,长15,26 ? 。由于肠管充满消化或半消化的血液,故雌虫呈暗褐色,常居 于抱雌沟内,与雄虫合抱。 雌虫生殖系统:卵巢—输卵管—卵模—子宫—雌性生殖孔 虫卵: ,大小为70,100×50 , 65µm。 ,椭圆形 ,淡黄色 ,卵壳较薄,无盖,在其侧方有一小刺,表面常附有宿主组织残留物 ; ,卵内含毛蚴。 电镜下成熟虫卵: ,卵壳表面呈网状,可见囊样微孔,贯通内外,毛蚴分泌的可溶性虫卵抗原可经微孔释出卵外。 毛蚴: ,呈梨形,左右对称,平均大小为90×35µm,周身被有纤毛,是其运动器官。 ,体内前部中央有一个顶腺,两个侧腺,均开口于顶突。 尾蚴: ,由体部及尾部组成,尾部又分尾干和尾叉。尾叉不及尾干的一半 ,是日本血吸虫尾蚴的特征之一。 发育史 ,中间宿主 ——钉螺 顺血流 —— 虫卵(肝) , 成虫 — 虫卵 逆血流 —— 虫卵(肠壁) (人和动物的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内 ) ——— 卵随粪便排出——在水中——毛蚴——钉螺——母胞蚴——子胞蚴——尾蚴 ——在水中(离开钉螺)——主动钻入人和动物健康皮肤—— 童虫 ——血液、淋巴循环 ——肠系膜静脉内——成虫。 流行病学 中间宿主:钉螺的存在。 感染途径:与疫水接触(经皮肤、口腔黏膜、胎 盘)。 感染季节:春末夏初。 易感动物:多宿主,水牛可能起主要传播作用。 本病流行特点:感染率与钉螺阳性率;病人、阳性 钉螺与病牛;病人、畜的分布与钉螺的分布; 病人、畜的分布与水系的分布。 致病作用 —— 免疫性疾病 ,童虫的致病作用:皮炎(免疫病理反应) ,虫卵的致病作用:形成肉芽肿(肝、肠壁) ,成虫的致病作用:吸血、毒素 症状 水牛:急性:体温升高,粪带血、粘液。 慢性:贫血、消瘦,粪含粘液、血液、腥臭,里急后重、脱肛。耕地 无力、拉稀、但无腹水、无巨脾。 人:脸黄象南瓜、四肢象丝瓜、头颈象黄瓜、肚子象冬瓜 腹水、巨脾 病理变化 ,肝脏表面或切面有肉眼可见的粟粒到高粱粒大小的灰白色的小点 即虫卵结节,初期肝肿大, 后期肝萎缩硬化。 ,肠道各段有虫卵沉积 ,以直肠病变最严重。 ,肠系膜和大网膜有虫卵结节。 ,肠系膜静脉中有成虫。 ,心、肾、胰、肺等处也有虫卵结节。 诊断 1.根据临床症状 2.流行病学 3.病原学检查(毛蚴孵化法) 4.血清学诊断:环卵沉淀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尾蚴膜反应、酶联免 疫吸附试验等。 5.剖检:观察病变,在血未凝时找虫体。 治疗 1.吡喹酮:30mg/Kg,一次口服 2.硝硫氰胺:60mg/Kg,一次口服 3.敌百虫:水牛75 mg/Kg,5日分服, 1次/日 预防 人畜同步化疗,易感地带灭螺 1.定期普查2.粪便管理3.消灭中间宿主 4.用水管理5.安全放牧
/
本文档为【1猪牛寄生虫病】,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