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自然景观的概念

自然景观的概念

2017-12-20 50页 doc 127KB 38阅读

用户头像

is_871676

暂无简介

举报
自然景观的概念自然景观的概念 广义的自然景观是指只受到人类间接、轻微或偶尔影响,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天然景观,如高山、极地、热带雨林及某些自然保护区等。 狭义的自然景观是指由自然要素,如山川、水域、动、植物构成的景观 自然景观资源分类:山岳风景、水域景观、 海滨风景、森林风景、草原风景、地质风景、气候风景。 1、山岳景观 山岳是构成大地景观的骨架,名川大山各具特色,构成雄、险、奇、秀、幽、旷、奥、深等形象特征。其景观因素如下: 山峰 包括峰、峦、岭、崖、岩、峭壁等不同的自然景象。 洞府 地下的神奇世界,著名的有喀斯特地形石灰...
自然景观的概念
自然景观的概念 广义的自然景观是指只受到人类间接、轻微或偶尔影响,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天然景观,如高山、极地、热带雨林及某些自然保护区等。 狭义的自然景观是指由自然要素,如山川、水域、动、植物构成的景观 自然景观资源分类:山岳风景、水域景观、 海滨风景、森林风景、草原风景、地质风景、气候风景。 1、山岳景观 山岳是构成大地景观的骨架,名川大山各具特色,构成雄、险、奇、秀、幽、旷、奥、深等形象特征。其景观因素如下: 山峰 包括峰、峦、岭、崖、岩、峭壁等不同的自然景象。 洞府 地下的神奇世界,著名的有喀斯特地形石灰岩溶洞以及地下泉水。 溪涧与峡谷 火山口景观 高山 冰雪世界、冰川 古化石及地质奇观 2、水域景观 水是大地景观的血脉,是生物繁衍的条件。人类对水有天然的亲近感。 广义的水景包括:江河、湖泊、池沼、泉水、瀑布、溪涧滨海等风景资源。 3、天文、气象景观 由天文、气象所构成的自然形象、光彩都属于这类景观。 如:日出、晚霞、云雾、海市蜃楼等。 4、生物景观 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是景观重要要素是保持生态平衡的主体。 植物景观:森林、草原、花卉 动物景观:鱼类、昆虫类、两栖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动物等 文化景观概念: 文化景观是地球表面文化现象的复合体,它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文化景观也称人文景观,如园林建筑、地名、书画题记、寺庙、纪念碑、音乐风格、校园、农田、道路、城市、村落、工厂等。 文化景观分类: (1)物质景观: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如建筑景观、聚落景观、农业景观等。 (2)非物质景观:以与自然因素、强烈的宗教、艺术或文化相联系为特征,而不是以文化物证为特征,如宗教景观、传统民间习俗、节庆活动等。 1、名胜古迹 古代建设遗迹 古建筑 古代名人逸事 古、古战场 2、文物艺术 石窟、壁画、碑刻、摩崖石刻、石雕、雕塑、文物、名人字画、品、古人类文化遗迹、化石等。 3、民间习俗与节庆活动 民俗风情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一种精神和物质现象,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民居村寨、民族歌舞、地方节庆、宗教活动、封禅礼仪、生活习俗、民间技艺、特色服饰、神话传说、庙会、集市、逸闻等等。 4、传统建筑及聚落景观(城市和乡村景观 杭州西湖 基诺族住房 傣族竹楼)白族民居(白族民居的形象比较多样化,但其中以合院式民居较多。合院式民居又称 “汉式”民居,是中原汉文化与大理本土文化结合、演化和再创造的产物。 “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的布局形式最为典型 ,最富于表现民族文化特质的是其室内外的装饰 。) 哈尼族蘑菇房(哈尼族蘑菇房状如蘑菇,形式独特。楼房分上、中、下三层,下层关牲畜,中屋住人并存粮食,上层堆放杂物。 分布在云南红河、元阳、绿春等地多为土墙草顶楼房,以石垫基,以木为柱,土基砌墙,屋顶铺茅草,少数用瓦覆盖。蘑菇房玲珑美观, 独具一袼。采用本土材料,冬暖夏凉) 昆明一颗印住房( 摩梭族民居 ——木楞房 5、生产性景观-农业景观 6、生产性景观-工业景观\交通景观(青藏铁路 安楚公路) 地理学科的景观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象的综合体,可以分成两大类,即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和人以及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研究自然和人工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景观生态学由地理学的景观和生物学的生态学两者组合而成,是表示支配一个地域不同单元的自然生物综合体的相互关系。 通俗的讲,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内容是和人居环境密切相关的地形条件、土壤、水文、植被、气候、光照等因素索性成的生物生存环境,在不破坏全球生态的前提下,优化和改良我们的聚居环境 景观结构和格局 现代景观规划理论强调水平生态过程与景观格局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多个生态系统之间的空间格局及相互之间的生态系统,并用“斑块——廊道——基质”来分析和改变景观。 斑块:依赖于尺度的,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基质)的非线性地表 区域,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实体,从起源上讲有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进斑块。 廊道:又称走廊,指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线性或带状结构。环境资源廊道、干扰廊道、残存廊道、种植廊道 基质:景观中分布最广、连续性最大的景观要素类型,通常占景观面积的50%以上,如森林基质、草原基质、农田基质 二、 景观生态要素——水 地形 植被 气候 水环境:大自然中水有自身的循环系统,人类过度利用带来一些危害,如地表下沉、地表水污染、水生动植物减少等。 景观设计中对水资源利用时,美国景观设计学家西蒙兹提出了十个水资源管理原则 : 1. 保护流域、湿地和所有河流水体的堤岸; 2. 将任何形式的污染减至最小,创建一个净化的计划; 3. 土地利用分配和发展容量应与合理的水分供应相适应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 4. 返回地下含水层的水质和量与水利用保持平衡; 5. 限制用水以保持当地淡水存量; 6. 通过自然排水通道引导地表径流,而不是通过人工修建的暴雨排水系统; 7. 利用生态方法设计湿地进行废水处理、消毒和补充地下水; 8. 地下水供应和分配的双重系统,使饮用水和灌溉及工业用水有不 同税率; 9. 开拓、恢复和更新被滥用的土地和水域,达到自然、健康状态; 10. 致力于推动水的供给、利用、处理、循环和在补充技术的改进。 地形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地球表面营造了各种各样的地貌形态,平原、丘陵、山地,江河湖海。人们在经过长久的摸索、进化,选择了适合生存居住的盆地、平原、临河高地。 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人们对地形的态度经过了顺应——改造——协调的变化。 尽量可以减少对原有地貌的改变,维护其原有的生态系统。 植被 植被是维持生态平衡的主体,能够改善整个城市、乡村甚至整个国土的生态环境。 绿色植物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绿色生命系统,是光、气、水、热、土等生态因子呈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植物能够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保障人类生产、生活、安全的功能是其他设施不可替代的。 维持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据统计地球上60%痒是由森林绿地供 给 调节温度,缓解热岛效应 植物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可以消耗热量。 调节湿度 蒸腾作用 净化空气 许多植物的叶片可以吸收有害物质,叶表面可以吸附灰尘,是“空气过滤器” 杀死病菌 吸附和杀死病菌 净化水体、土壤 树木可以吸收水中溶解物质,减少和吸收细菌的数量,植物根系能吸收、转化、降解和合成土壤中的有害物质。 通风、防风 城市绿带,夏季通风,冬季防风 减低噪音 绿色植物对声波有散射、吸收作用,是“绿色消音器” 城镇绿地指标 绿地率 绿地率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总用地的比率(% ) 人均公共绿地(公园)指标 人均绿地(所有绿地)指标 绿化覆盖率 植物枝叶覆盖的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率 城市绿化覆盖率到2000年应不少于30,,到2010年应不少于35,。 城市绿地率 是指城市各类绿地(含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等六类)总面积占城市面积 的比率。 计算公式:城市绿地率(,)=(城市六类绿地面积之和?城市总面积)X100,。 城市绿地率到2000年应不少于25,,到2010年应不少于30,。 为保证城市绿地率指标的实现,各类绿地单项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 新建居住区绿地占居住区总用地比率不低于30,。 (二) 城市道路均应根据实际情况搞好绿化。其中主干道绿带面积占道路总用地比率不于20,,次干道绿带面积所占比率不低于15,。 (三) 城市内河、海、湖等水体及铁路旁的防护林带宽度应不少于30米。 (四) 单位附属绿地面积占单位总用地面积比率不低于30,,其中工业企业;交通枢纽,仓储、商业中心等绿地率不低于20,;产生有害气体及污染工厂的绿地率不低于30,,并根据国家设立不少于50米的防护林带;学校、医院、休疗养院所、机关团体、公共文化设施、部队等单位的绿地率不低于35,。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根据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而定: (一) 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不足75平方米的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到2000年应不少于5平方米;到2000年应不少于6平方米。 (二) 入均建设用地指标75-105平方米的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到2000年不少于6平方米;到2010年应不少于7平方米。 (三)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超过105平方米的城市,人均公共绿地而积列2000年应不少于7平方米;到2010年应不少于8平方米。 气候 一个地区的气候是由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的,纬度愈高,温度愈低,反之则相反。但是,一个地区的气候往往是受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 果,如地形地貌,森林植被、水面、大气环流等。因此,城市就有“城市热岛”的现象,而郊区的气温就凉爽宜人。 小气候改进的办法: 1. 对建筑形式、布局方式进行设计、安排; 2. 引进水体; 3. 保护和扩大绿地和植被面积; 4. 根据季节进行设计 一、空间与环境 几个重要概念 ——气泡、领域、场所 1、气泡 由爱德华、霍尔提出的,只个人空间,人体有一个与外界环境分开的物质界限。 密切距离:0-0.45米 个人距离:0.45-1.2米 社交距离:1.2-3.6米 公共距离:7-8米 2、领域 最早出现在生物学中,指自然界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的位置。气泡是领域空间的最小单位。 人类的领域行为有四点作用:安全、相互刺激、自我认同、和管辖范 围。 领域行为的四个层次:公共领域 、家(私秘领域)、交往空间、个人 身体 人对空间的认知:滞留性、随意消遣性、流通性 3、场所 舒尔茨提出:场所是有明显特征的空间 场所的构成要素:中心、边界,定位、行为图示、向心性、闭合性等 同时作用形成了场所的概念。 二、人的行为 1、行为的层次 强目的性行为 伴随主目的的行为 下意识行为 2、行为的集合:达到一个主目的而产生的一系列行为的集合。 3、行为的控制 设计的预测性,设计对人行为的作用 三、人类对聚居地的基本需要 安全 选择与多样性 需要的满足 景区空间的划分与组合 划分空间的手段有:屋宇、廊、墙、山、石、树木、桥梁、石雕等; 景区规模分为主景区、次景区; 景区空间布局讲求形式、大小、开合、高低、明暗等变化。 景区空间的系列与景深 景区空间随着观赏路线而展开,不能平铺直叙的进行。自然地安排起景、高潮、尾景。 观赏点与观赏路线 点与线的结合。 二、空间观赏特性 动态观赏与静态观赏 景的观赏有动静之分,动态观赏就是游,静态观赏主要是息,游而不息容易疲倦,息而不游又失去游览意义,在园林中往往是动静结合,在动的游览路线下,分别而有系统地布置各种景观,设立一些停息之地,使游人可对四周景物细致观赏。小园宜静,大园宜动。 景观界面与空间感 景观界面是由天、地、周围景物构成。 以平地、水面和天空构成的空间有旷达感,所谓心旷神怡; 景观与地面高宽比6:1——8:1有夹景感或峡谷感; 景观与地面高宽比大于1:3有明亮亲切感。 三、静态空间空间 封闭与开敞静态空间的视觉规律 正常人清晰视距为25-30米。 最佳视点与视角 垂直视角小于30? ,水平视角小于45?。一般认为最佳视点宜布置在垂直视角的18 ? ,27 ? ,45 ?处,即景物高度的一倍、两倍、三倍的距离。 远视观感 仰视高远:视景仰角分别大于45 ? 、60?、 90?时,可以分别产生高大感、宏伟感和崇高感、威严感和危机感。 俯视深远:一般俯视角度分别小于45?、 30?、 10? 时,则竟分别产生深远、深渊、凌空感。 中视平远:视线水平线为中心的夹角30?平视,产生广阔宁静、坦荡开朗的感受。 动态空间布局 1 一般系列(两段式 起景——高潮三段式起景——高潮——尾景) 2 循环系列(循环系列 复循环系列) 3 专列系列 空间系列的变化 起结开合 断续起伏 五、组景手法 1(主景与配景 主景是全园的重点、核心,它是空间构图中心,往往体现园林的功能与主题,是全园视线的控制焦点,在艺术上富有感染力。 配景,这些配景又可能是某一局部园区的主景。主景是配景烘托的对象,突出主景的方法主要有:主体升高、运用轴线和风景视线的焦点安排主景、利用对比与调和突出主景、运用动势的向心、渐层手法、空间构图的重心、抑扬等。 2(景的层次 就距离远近,空间层次而言,有 前景(近景) 中景 背景(远景) 一般前景、背景是为了突出中景而设置的。这样的景,富有层次的感染力,给人以丰富而不单调的感觉。 有时因不同的造景要求,前景、中景、背景不一定全部具备,如在纪念性园林中,需要主景气势宏伟,空间广阔豪放,以低矮的前景烘托 即可,而背景则借助于蓝天白云。 第四章 景观构成要素与设计 第一节 地形与山石 第二节 水景 第三节 园林建筑 第四节 园路 第五节 风景桥梁工程 第六节 环境小品与设施 第七节 屋顶花园 地形与山石 一 地形造景 构成景园实体的四大要素为:地形、水体、植物、建筑。地形是诸要素的基底和依托,是构成景观的骨架。 常见的地形地貌及特点: 1、平坦地貌 用于城市广场、建筑用地、草坪等 2、凸起地貌 形成视觉中心,具有动感和变化,一般地形超过人视线1.5-2.5米就可以起到组合空间的作用,做到峰回路转。 3、山脊地貌 连续的线形凸起地形,有明显的方向性和流线. 4、凹型地貌 限定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给人心理带来稳定和安全感,早期做为人类的居住地。 5、谷地 自然汇水和江河之地。 地形地貌 地形的起伏不仅丰富了园林景观,而且还创造了不同的视线条件 ,形成了不同性格的空间。 地形造景的特点 1、凸地形和凹地形 凸地形视线开阔,具有延伸性,空间呈发散状,可做观景和造景之地,高处的景物能够产生一种控制感。 凹地形聚集视线,宜精心布置景物。 2、地形的挡与引 地形可用来阻挡冬季寒风和噪音,也可用来引导人的行为等。 3、利用地形的高差来控制视线 4、利用地形分隔空间 划分景区,获得不同的视线效果。 地形与其他组景要素之间的关系 1、植物种植 山上种植高大的乔木,而山下则种植灌木或草坪等,用以衬托地形。 2、山水关系 利用港湾、溪涧、瀑布引水入山,使水有源;利用石矶,汀步、小岛、洞壑引山入水,使山水环绕。 3、道路的布置 道路随着地形峰回路转,曲折盘桓,坡度超过6%时,应顺等高线盘旋上升,坡度超过10%的人行道宜设台阶。(p218 图4-2-2) 4、建筑的布置 建筑要依山傍水,在绿丛之中,勿喧宾夺主,破坏山形。 二 山石景观 景园山石是景观常用的造景手法 山石可成为主景 与景园漏窗、植物、花坛、水体的结合 组织空间与吸引视线 山石组景的基本手 按照地方山石石性、皱纹、形态进行分类,用不同的形态、数量的山石与植物的配合,可布置各种构图完美的各种组景。 水景 一 中国传统园林理水 二 水景形态 三 水面的形态及其空间界面的处理 四 人工泉 一 中国传统园林理水 中国传统园林的理水 中国传统园林的理水艺术是指对自然山水及其特征的概括、提炼和再现。对水的自然形态的提炼不在于规模的大小,而在于其特征表演的艺术真实。 中国传统理水艺术图解 1、 藏引:藏源、引流、诱寻。 2、渗透:贯通、穿插、融合、延伸 3、层次: 4、对比:动静、刚柔、大小、抑扬 5、限定: 6、旷奥:聚分、敛散、密疏、凹凸 7、声色: 8、光影:镜面和反射 二 水景的形态 水的四种基本形态 流水:溪、涧、河,环境赋予个性和动感; 落水:瀑布、多级跌落、云雨雾落等; 静水:池、湖、沼,欣赏其色、波、影; 压力水:喷泉、溢水,具有动态的美和渲染欢乐的气氛。 三 水景界面的处理 丰富水景的造景层次和景深。有静水界面和动水界面之分。 静水界面的处理 桥:建于水面狭窄处。有曲桥和拱桥。 岛:大水面可考虑设置,要注意岛与水面的尺度比例 堤岸:一般有土堤、池岸、驳岸、岩壁、石矶、散礁等。 建筑物:建造在水面或水边,有水榭、廊、阁、石舫等。 汀石:设置于小水面或大水面收缩或弯头落差处,可在水中置石,散点成线,籍以代桥,通向对岸。 水养植物:如睡莲、荷等。 雕塑或假山:一般建在小池中,类似于盆景的造型。 动水界面的处理:溪流、喷泉、瀑布等构成有声、有色、有势的动水空间。 四 人工泉 由古代西方园林中的喷泉而来,有喷泉、瀑布、涌泉、溢泉之分。 喷泉 造型 (p480) 音乐 灯光 溢泉与涌泉 叠泉与多级跌水 (p475) 水幕与瀑布 第三节 园林建筑 一、 亭 二、廊 三、 花架与棚架 四、 园墙与景园围篱 五、 园门与园窗 一、亭设计 亭是景园的重要建筑,其功能是休憩、停歇、纳凉、避雨和观景,同时,外观形态又是景观的重要点缀。 亭造型造型特征:一般开敞通透,由柱支撑屋顶,不设门窗,通常柱间下部设半墙或平栏。 亭形态:传统亭、现代亭;半亭、独亭、组亭 亭的选址:半山、林中、水际。 亭的类型与形式 按平面分: 1、正多边形:三角亭、四角亭、五角亭、六角亭、八角亭等。两个正多边形可组成菱形。图p76 2、长方形:平面长阔比为1:1.6左右。 3、半亭:倚墙或山而建。 p79图2-1-6a。 4、仿生形亭:睡莲形、扇形、十字形、圆形、梅花形等。 5、组合式亭:平面为单一形状的组合。p79图2-1-9,2-1-8a。 传统亭的类型与形式(2 按风格分:南方亭与北方亭 传统亭的类型与形式 (3) 按亭顶形式分:p75 1、攒尖顶:圆攒、角攒 2、歇山顶: 3、卷棚顶 4、盔顶 5、单檐与重檐的组合 亭的类型与形式 (4) 按亭材料分: 竹、木、石、茅草亭等; 钢筋混凝土亭——仿传统木亭、仿竹、树皮、茅草等; 新型材料(结构)亭——塑料、玻璃钢、充气结构、折板、网架结构 等。 亭的类型与形式 (5)_按照功能分 休憩遮阳避雨: 观景点: 纪念、文物古迹:纪念亭、杯亭; 交通、集散组织人流:站亭、路亭; 骑水:廊亭、桥亭; 倚水:水亭; 综合:现代多功能亭。 廊的形式(1、空廊:有柱无墙,开敞通透。适用于景色层次丰富的环境,廊的两面皆有景可赏。 2、半廊(单面空廊):一面开敞,一面靠墙,墙上设有式漏窗或画作。 3、复廊:两半廊并列而成,中间设墙,墙上设漏窗。宜用于廊的两边。 4、双层廊:又称复道阁廊,两层便于联系不同高程上的建筑和景物,增加廊的景观层次。 5、爬山廊:有跌落爬山廊、曲线爬山廊。 6、曲廊:平面曲折。水廊多为曲廊,小苑的廊亦常为曲廊。 7、廊亭:廊的某处平面扩大为亭,是亭与廊的结合。) 廊的设计 廊是景观的导游线,是建筑之间相互联系的脉络在景观组合方面还取划分空间,增加景深的作用。 廊的造型特征:宜曲宜长,随形而弯,依势而曲,或盘山腰,或穷水际。 廊的平面分:直廊、曲廊、波形廊、复廊等。 廊按位置分:沿墙廊、爬山廊、水廊、回廊。 廊构造 1、 廊的开间:约3米,,横向净宽约1.2-1.5米。 2、檐口底皮高度2.4-2.8米。 3、廊顶:平顶、坡顶、卷棚顶。 4、廊柱:一般柱径d=150mm,柱高2.5-2.8m。柱距约3米左 右,方形截面150x150-250x250。长方形长边不大于300mm。 5、挑檐: 6、挂落: 7、座椅,美人靠:p150,图2-2-18 2、 四、园墙与景园围篱 园墙与围篱的功能: 隔断、划分和组织空间的作用; 围合、标识和衬景; 装饰、制造气氛并获得亲切感。 传统园墙与围篱 1、 种类 根据材料有:土墙、石墙、砖墙、轻钢围篱、植物围篱等; 外观形态有:直墙、云墙、有檐(压顶)和无檐以及围墙与围 篱的组合。 2、传统围墙及其构造 传统围墙主要以砖、石、土墙加瓦压顶,形态主要是直墙与云 墙。P182 图2-4-1, P183 图2-4-2。 3、围篱及其构造 人工材料 自然材料 石墙与仿石墙 材料:天然石材、混凝土仿石等。 设计手法: 线条的对比 P198 图2-4-25; 质感和纹理 P198 图2-4-26; 体量 色彩 光影 空间层次的组织 花饰 五、园门与园窗 入口园门功能 标志园林的出入口、等级和特点; 划分景区; 控制引导人流的出入 园门以本身的造型构成景观。 景门和园窗功能: 空间的分隔、穿插、渗透、陪衬来增加景深; 扩大空间感; 作为景框。 景区入口大门设计 传统门的形式:《建筑设计资料集3》 p56 门屋、牌楼、牌坊、乌头门、棂星门等 随墙门、墙洞 垂花门 现代大门的设计: 反应建筑的性质和特色; 入口与环境相协调; 运用地方特色和建筑符号,大门可以表达多种涵义。 《建筑设计资料集3》 p74 景门设计 1、 形式 几何型 仿生型 2、构造 过梁 边框:挑出的线脚或不同材料、颜色形成线脚。 《建筑设计资料集3》 p75 窗设计 园窗除了采光通风外,是庭院组景、借景的常用手法。 1、空窗:装有窗扇。 2、花窗:洞中装有花纹图案。主要是装饰墙面,无独立的框景效果。 3、景窗:空窗洞,予留的景框。点缀墙面的框景、造景手段。 《建筑设计资料集3》 p76 第四节 园路 二、园路布局形式 规则路网 西方园林多为规则式布局,园路笔直宽大,轴线对称,成几何形。 自然式路网 符合空间系列展示的要求。 中国园林多以山水为中心,园林也多采用自然式布局,园路讲究含蓄;但在庭园、寺庙园林或在纪念性园林中,多采用规则式布局。 二、 园路线形特点 1、回环性。园林中的路多为四通八达的环行路,游人从任何一点出发都能遍游全园,不走回头路。 2、疏密适度。园路的疏密度同园林的规模、性质有关,在公园内道路大体占总面积10-12,,在动物园、植物园或小游园内,道路网的密度可以稍大,但不宜超过25,。 3、因景筑路。园路与景相通,所以在园林中是因景得路。 4、曲折性。园路随地形和景物而曲折起伏,若隐若现,“路因景曲,境因曲深”,造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趣,以丰富景观,延长游览路线,增加层次景深,活跃空间气氛。 5、多样性。园林中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人流集聚的地方或在庭院内,路可以转化为场地;在林间或草坪中,路可以转化为步石或休息岛;遇到建筑,路可以转化为“廊”;遇山地,路可以转化为盘山道、磴道、石级、岩洞;遇水,路可以转化为桥、堤、汀步等。路又以它丰富的体态和情趣来装点园林,使园林又因路而引人入胜。 四、园路交叉节点的处理 园路交叉点可设计成:小广场、水池、花坛、绿岛、假山、雕塑等。 五、园路路面与硬质铺地铺装设计 中国园林在园路面层设计上形成了特有的风格,有下述要求: 1,寓意性。中国园林强调“寓情于景”,在面层设计时,有意识地根据不同主题的环境,采用不同的纹样、材料来加强意境。 2,装饰性。园路既是园景的一部分,应根据景的需要作出设计,路面或朴素、粗犷;或舒展、自然、古拙、端庄;或明快、活泼、生动。园路以不同的纹样、质感、尺度、色彩,以不同的风格和时代要求来装饰园林。 铺地材料类型 整体类:用普通混凝土、砂浆、沥青混凝土等铺装而成,多用于公园广场及主路路面。 块料类:砖、石、预制混凝土块等,多用于一般活动场地、庭院,可通行轻型车辆。 山海世纪公园 大面积的地面铺装,会带来地表温度的升高,造成土壤排水、通风不良,对花草树木的生长不利。目前除采用嵌草铺地外,在国外正从事各种透水、透气性铺地材料的研究工作,并重视各种彩色路面的使用。 第五节 风景园桥 功能: 道路交通 建筑物,本身即风景 分隔水面 风景园桥的分类 按材料分:石桥、竹桥、木桥、钢筋混凝土桥、索道桥等, 按结构分:简支桥、伸臂桥、、桁架桥、拱桥、刚架桥、斜拉桥、吊桥、栈桥、浮桥、连续梁桥等。 按用途分:人行桥、车行桥、立交桥、风景园桥等。 风景园桥的造型 古代拱桥造型 桥亭造型 汀步造型 索桥 第六节 环境小品与设施 一、 休息设施:桌、椅、凳 一般置于环境空间的边缘,有点景、组景的作用,要结合环 境合理设置。 材料为木、石、玻璃钢、塑料、不锈钢、混凝土等。 二、观景造景设施:花坛、花池 花坛、花池是环境绿化中重要的组景手段之一。 花池随地形、景位、环境有多种形式:花带、花柱、花兜、 花篮、花穴、花台、花盆等 。可以和栏杆、座椅结合考 二、 服务设施:标识、厕所、路标、垃圾箱等。 四、体育锻炼和游戏设施:健身器材、健身场地、秋千、迷 宫、沙场、滑梯等儿童娱乐设施。 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 分成人游戏和儿童游戏、亲子游戏场。 五、园灯 (《建筑设计资料集3》 p85) 灯具既可美化环境,又可为人们夜间活动提供安全保证。 设计要素:灯具造型、设置位置、灯光颜色、灯光照射方向 和角度。 灯光还可用来强调特定景观如雕塑、喷泉、绘画等。 灯具通常有:高杆灯、矮杆灯、庭院灯、墙头灯等。 六、雕塑 第七节 屋顶花园 古代的巴比伦空中花园就已经开始了在屋顶上种植的历史。城市的平屋顶作为空中绿化场地,可作为公共活动和交往空间。 屋顶绿化的意义: 扩充建筑空间,并向自然延伸; 补充由于建筑所占用的绿地面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改善建筑的隔热和保温性能。 屋顶花园设计的技术要素:减轻屋顶荷载、选择合适的种植土、 植物和种植方式、屋顶的排水和防水措施。 屋顶花园的设计--------建筑“第五立面”的设计 1)高视点设计:为了避免从高层建筑等高视点处 向下看时,平屋顶景观的单调乏味, 除改坡屋顶设计外,可尽量设计屋 顶花园。 2)屋顶花园的设计,应尽量采取图案化、大色块的 设计手法,植物种植成组、成丛,考虑屋顶条件, 尽量少种大树。 第五章 种植设计 景园植物种植又称植物造景,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植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 植物是构成景观在重要视觉成分,具有自然性、复杂性、生态性和美学价值。 种植设计是进行自然景观的营造,按照植物的生态习性,生态学原理、景园空间与艺术构图原理、环境保护的要求,进行合理的配置,创造优美、实用的景园空间环境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质量。 生态设计的思想 麦克哈格, 生态规划倡导者,生态规划师。 “从北京人学会使用火的时候起,在地球的面貌过程中人经常起 破坏作用;现代技术由于轻率和不加思考地应用科学知识或技术设施,已经损坏了环境和降低了它的可居住性。杀虫剂、除草剂、洗涤剂和其它化学污染、放射性废弃物等这条阴暗的洪流,正在无形中不仅直接破坏人的生命、而且破坏所有和人合作的物种,这些物种的健康是与人类自己的生存相关的”。 雷切尔.卡森的<<沉寂的春天>>(Rachel Carson's Silent Spring) <<北美未来的环境>>(Future Environments of North America) 生态景观与种植设计 早在20世纪20年代,西方就出现了一保护原野自然景观为目的的风景园,主要运用种植设计,模仿自然界的生物群落和植物生境,以丰富植物为主体,以水、土壤为主要自然环境,能够自然演替和平衡发展,创造少有人工痕迹的自然野景园。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生态园林观点,探索植物造景与生态保护等问题,利用植物和生态系统来解决所面临的生存环境恶化的问题。 国外生态设计主要倾向 西方生态设计思想的基本内容: 自然式设计 推崇自然式景观,以起伏地形和丰富植物群落景观为主要设计内容 乡土化设计 主张运用乡土植物群落来展现地方特色,创造稳定、持久、和谐的景观环境。 保护性设计 强调景观规划必须与生态学相联系,首先对环境问题提出生态学分析与对策,在保护自然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获得科学合理的方案。 恢复性设计 对因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而遭污染和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并以此引起人们对环境与生态问题的关注。 植物美学功能 植物作为大自然的天然产物,可以消除人造物的 粗糙及冷硬感觉,是美化环境的最佳工具。 视觉上的因素:以植物本身为主体的美,如运用本身的 色彩、质感、树形,或作辅助特性以隔离,引导或柔化建筑物,或用植物形成优美天际线的变化。 触觉、嗅觉、听觉美:植物触觉质感的光滑粗糙或是有刺,花果的香味,风吹时发出的声音,这些都是美学上的影响因素。 变化与生命美:植物具有生命的不断生长,四季不同的开花植物,金秋落叶和色叶植物的美,让人感受季节环境的变化。 情趣及意境美:中国传统庭园中植物人格化,如竹、莲、梅等,具有更深的文化内涵。 二、植物种植设计原则 植物选择原则(教材P215) 1、尊重自然,保护和利用相结合 2、因地制宜,以乡土树种为主 3、种类多样,季相变化 树型、颜色、花、果的观赏性 4、特色树种。 种植规划的确定 基调树种:使用面广,数量大,形成统一基调的树种; 骨干树种:指在城市的道路、广场、公园、边界地等种植的孤株 树、庭荫树及观赏花木,形成特色。 搭配树种:视觉景观上考虑高矮、梳密的搭配。 三、种植设计基本形式 种植设计的基本形式有: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 1、规则式 又称几何式、图案式,具有整齐、严谨、庄重和人工美的艺术特色 2、自然式 又称风景式、不规则式。以自然界植物生态群落为蓝本,创造生动活泼、清幽典雅的自然植被景观。 3、混合式 是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形式,既具有自然美,又具有人工美 按植物生境分类 陆地植物设计 陆地生境地形有山地、坡地、和平地三种,山地宜用乔木造景,坡地多种植灌木丛、地被植物和草坡等;平地宜做花坛、草坪、花镜、树丛、树林等植物造景。 水体植物设计 针对水体进行,水生植物造景可以打破水面的平静和 单调,增添水面情趣。 按植物应用空间环境分类 户外绿地种植设计 注重运用自然条件和规律创造稳定、持久的自然生态群落景观。 室内庭院种植设计 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空间、阳光、土壤、空气等环境因子对于植物景观的限制,同时也注意植物对室内人们生活环境的影响。 屋顶种植设计 生态因子是指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作用的因子,包含以下方面: 气候因子:包括光、温度、湿度、空气、水、雷电、风、雨、雪和霜等 土壤因子:土质、土壤结构、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 生物因子:动物、植物、微生物 地形因子:地形类型、坡度、坡向、和海拔等 土壤与景园植物的生长发育 土壤是植物栽培的基础,植物的生长发育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营养元素,以保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对植物影响的土壤因素有: 土壤孔隙 土壤水分 土层厚度 土壤化学性状。 水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 水是植物生存的重要因子,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植物体内含水约占50%。 树种按照对水的需求不同分为: 耐旱树种:马尾松、侧柏、圆柏、桂皮栗、怪柳; 湿生树种:池杉、枫杨、赤扬; 中生树种:多数树种属于中生树种 其他环境因子与植物的生长发育 地势:海拔、坡向、坡度大小 风:风有利于风媒传粉、促进气体交换、增进蒸腾、改善光照和光合作用,但大风对植物有不利影响; 大气污染:对污染反应敏感的植物可用作环境监测,在有污染的环境中栽培抗性植物,可起到净化环境的作用; 生物因子:动物、微生物等 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种群的个体都占据着特定的空间,并呈现特定的个体分布形式或状态,称为种群分布或分布格局。 生态位是指生物在种群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生态位是既是群落种群种间关系的结果,又是群落特性发生与发展、种系进化、种间竞争和协同的动力和原因。 植物个体组成种群,种群构成群落,完整功能的群落即构成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在涵养水、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 行道树设计(教材P 272 273 275 276) 列植于道路两侧或分车绿带上的乔木景观,应考虑道路环境、设计形式、树种选择和树干高度等。设计形式一般有树池式和绿带式。 绿带式:道路两侧设置带状绿地,种植行道树。宽度不小于1.5米。为了增加景观构造层次、丰富景观内容,提高环境绿化效果,可由地被植物、花灌木、常绿灌木、落叶乔木、常绿乔木搭配布置。 树池式:指在人行道上设置排列几何形状的种植池。树池占地面积小,宜留出较多的铺装以满足交通和人员活动需要。尺寸1.5X1.5米左右。 另外行道树的设计应考虑安全视距,即道路转弯和交叉口处应留出30-35米的安全距离,在此范围内避免布置树、建筑物等。 二、孤景树与对植树设计 乔灌木适合作为孤景树和对植树。 1、孤植树木 景园在植物配置中,适量选用观赏乔木,作为主景的构图中心,表现自然生长的树木的形态美或色彩美,为人们视觉的中心。功能上以观赏为主,同时具有良好的遮阳效果。选用的观赏乔木或灌木要有良好 的观赏性和优美的姿态。 设计环境:开阔的空间环境,保证树木的生长空间,适宜的观赏视距和观赏空间。可设置在:草坪、广场、桥头、岛屿上以及建筑旁、水边等。例如景园绿地中的大草坪、广场及开朗的湖畔等,有天空、水面、草地等色彩单纯的环境作为背景加以衬托,取得较好的观赏效果 树种选择: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大树或古木,此外,香樟、榕树、朴树、雪松、银杏、七叶树、广玉兰、金钱松、油松、薄壳山核桃、麻栎、云杉、桧柏、白皮松、枫香、宝瓶树等。 2、对植树木 对植是按照一定轴线关系对称或均衡对应种植的两株或两组树木景观。主要作为配景或夹景,以烘托主景,或增强景观透视的前后层次和纵深感。用于景园路端、建筑物入口、园路两侧、桥头、石级两侧等。 对植树设计形式: 对称种植:在规则式构图中,具有端庄工整的构图美。 不对称均衡式:用于自然式或混合式园林中,用形态相似的不同树种或同种树种不同大小,活泼动感、顾盼生情的效果。 树种选择和应用:雪松、龙柏、龙爪槐、南洋杉、云杉、柳树、苏铁、棕竹、桧柏、棕榈、碧桃、紫玉兰、罗汉松、桂花等。 三、树丛设计 树丛是指有多株树木做不规则近距离种植,具有整体效果的景园树木群体景观。适用于大多数树种,应用广泛,可用于草坪、水边、河畔、岛屿、山坡、道旁、花镜、花坛、树坛及庭院角隅,建筑一侧,园路转折处。 两株树丛 一般采用同种树木或形态相近的两种树木。大小形态要达到“一俯一仰、一欹一直、一左一右、露根藏根、平头锐头、一高一矮、一大一小、分枝相异、小枝联系”等效果。(景园规划与设计P190图9-1) 三株树丛 宜采用相同或两种树种。不同树木大小姿态要有变化,平面宜布置成不等边三角。 四株树丛 宜采用一种或两种树种。要求在形态、大小、距离上求变化,以3+1式分组。(景园规划与设计P191图9-2 9-3) 五株树丛 以 3+2或4+1式组合配置(景园规划与设计P191图9-4 9-5) 四 树群设计 树群表现的是树木较大规模的群体形象美(包括色彩、花卉、形象等),通常作为景园艺术构图的主景或配景,树群可以为一个种群,也可是一个群落。作观赏和生态功能。 树群设计形式: 单一树群 形态单一,形成阵列。 混交树群 植被群落,层次丰富,易形成持久稳定的生态群落。 树群结构 通常树群结构为四层,即乔木层、亚乔木层、灌木层层和草本地被植物。 树群树种选择 考虑群落生态,选择适生树种。 混交树群要求树冠优美,冠际线富于变化。亚乔木层最好开花或具有艳丽的叶色。灌木以花灌木为主,适当点缀常绿灌木。 五、树林设计 树林是指成块成片种植的大面积树木景观。如风景林、防护林、防风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等。在设计上分为密林和疏林。 树林设计的形式与结构(P164 6-9) 1、密林 郁闭度较高的树林景观。设计时可按树群设计方法。 2、疏林 多为乔木和灌木配植,舒适明朗,适合游憩,公共景园中较常见。 疏林草地 地面铺种草坪,供人活动或休息。 疏林花地 以观赏为主配合设置步游道、椅、凳等设施,花灌木选用山茶、杜鹃、八角金盘等,花草本以多年生宿根、球根花卉为主。 疏林广场 林下做硬地铺装,树木植于树池中。 六、林带设计 在景园绿地中,林带多用于周边环境、路边、河滨等。一般具有遮阳、降噪、防风、阻隔等功能 树种选择:水杉、杨树、栾树、山核桃、刺槐、白桦、银杏柳杉、池杉、落羽杉、女贞等。 林带设计的形式(P165) 七、植篱设计 绿篱的功能:划分景区;组织空间、防灰、减噪;屏障、背景墙。 绿篱造型 植篱造型设计 几何型 建筑型 自然型 1、植篱设计形式 矮篱:高度在50厘米以下。树种有:黄杨、九里香匍地龙柏、日本花柏等。 中篱:高度在50-120厘米。树种同上。 高篱:高度在120-150厘米。分隔空间和障景或组织游线。常用女贞、龙柏、油茶等。 树墙:高度在150厘米以上。常用树种:竹、云杉、罗汉松、海桐、女贞等。 花篱:观花价值。常用六月雪、金丝桃、迎春、金钟花、杜鹃、海棠等。 果篱:观果。常用南天竹、枸杞、山茱萸、忍冬、火棘等。 刺篱:防范。玫瑰、蔷薇、黄刺玫、刺叶冬青等。 蔓篱:常用绿萝、常春藤、蔷薇、凌宵、金银花、牵牛花等。 编篱:木槿、紫穗槐、紫薇等柔软枝条编成。 花坛设计 外型轮廓一般为规则几何型,如圆形、椭圆型、半圆型、三角形、方形、其他多边形等。 组合花坛 花坛群按一定的关系形成的不可分割的花卉群体景观。 带状花坛 长宽比大于3的长条形花坛。 连续花坛 由多种花坛形成。 沉床花坛 下沉花坛,植床低于地面的花坛。 浮水花坛 水上花坛 花台设计 花台是在较高的(40-100cm)空心台座式植床中填土和人工种植基质,主要种植花草而形成的景观。 自然型花台 规则型花台 花镜设计 花镜是以多年生花草为主,结合观叶植物和一两年生草花,沿花园边界或路缘设计布置而成的一种植物景观。植床与周围第坪基本相平, 中央可稍微突起5%左右的坡度,利于排水。 应用环境花镜是界于规则式与自然式之间的一种带状花卉景观,是花草与木本结合设计的景观,广泛用于绿地、道路、建筑物旁、挡土墙边、坡地、水畔等 。 花草选用植株低矮、生长整齐、花期集中、株丛紧密而花色艳丽的品种。如如五色苋、三色堇、雏菊、金盏菊、石竹类、百日草、一串红、万寿菊、孔雀草、翠菊、郁金香、风信子等。上述花卉设计也适宜配置山石小草。 九、草坪设计 1、 草坪的设计类型 草坪按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观赏草坪、游憩草坪、体育草坪、护 坡草坪、飞机场草坪和放牧草坪等; 按草坪的组成成分不同有单一草坪、混合草坪、和缀花草坪; 按草坪的季相特征与草的生活习性不同分为夏绿型草坪、冬绿 型草坪和常绿型草坪; 按草坪与树木组合的方式不同又分为空旷草坪、闭锁草坪、开 朗草坪、稀树草坪、疏林草坪和林下草坪。 按照规划的方式不同分为规则式草坪和自然式草坪。 2、草坪应用环境 景园的空地几乎都设置草坪,目的是进行地面覆盖、防止水土流失和扬尘、创造自然气息的绿色空间。 草坪、地被可与乔、灌、花卉形成多层次的绿色布置,犹如花园的底色,对树木、花卉起衬托作用。 3、草坪植物选择 游憩活动和体育活动草坪选择狗芽草、结缕草、马尼拉、早熟禾等。 观赏草坪选用天鹅绒、早熟禾、马尼拉、紫羊茅、三叶草等; 护坡草坪选用结缕草、白三叶、百喜草、假俭草等; 湖畔或荫湿地面选用剪股颖、细叶苔草、假俭草、两耳草等; 树下或建筑阴影处选用两耳草、细叶苔草、羊胡子草等。 3、 草坪坡度设计 主要考虑排水和功能需要。一般游憩和观赏草坪自然排水坡度为0.2%-5%。 十、水生种植设计 1、水生植物设计原则 水生植物占据水面的比例要恰当 选择合适的植物,大面积水面可选择莲藕、芦苇;小面积庭院可选观赏性强的花卉如荷花、睡莲、玉莲、香蒲、水葱等。 控制水生植物的生长范围。 2、水体岸边的种植设计 岸边常用树种有柳树、木芙蓉、池杉、迎春、水杉、水松等以丰富水体景观。 另外也可配置灌木以遮挡河池驳岸,可使池岸含蓄、自然、多变, 配置亭、榭、廊、桥、架等建筑可增加水体空间景观和游憩功能。 十一、攀缘植物种植设计 设计形式 附壁式 如地锦(爬墙虎)、五叶地锦(美国地锦)、凌宵、扶芳藤等。 廊架式 如蔷薇、木香、藤本月季、金银花、牵牛等; 篱垣式 如金银花、蔷薇、牵牛、常春藤等; 立柱式 攀缘植物依附柱体生长的垂直绿化形式; 垂挂式 设计种植槽、花台、花箱或盆载等。 中、外园林概述 中国的古典园林又称自然山水式园林,是世界园林史上的一株奇葩,是自然、情感、理念相融合的人化的自然美、人文美的和谐统一。 一、中国园林的类型 1、按园林的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分为: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 2、按园林的布局形式分为:自然式、规则式 3、按园林的隶属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 4、按地域分:南园、北园。具体又有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巴蜀园林、西域园林 5、按使用的性质分:宫廷园林、府园、陵墓园、公共园林 二、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简史 生成期 殷、周朴素的囿 秦汉建筑宫苑和“一池三山” 西汉山水建筑园 转折期 南北朝自然山水园和佛寺游览胜地 全盛期 唐宋写意山水园 成熟期及成熟后期 元明清 转折期 苏州名园 拙政园 狮子林 南北朝自然山水园 南北朝时期园林是山水、植物和建筑相互结合组成山水园。这时期的 园林可称作自然(主义)山水园或写实山水园。 园林形式由粗略地模仿真山真水转到用写实手法再现山水; 园林植物由欣赏奇花异木转到种草栽树,追求野致; 园林建筑不再徘徊连属,而是结合山水,列于上下,点缀 佛寺丛林和游览胜地 自然风景中就渗入了人文景观,逐步发展成为今天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名胜区。 金明池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四年(957),原供演习水军之用。宋太平兴国七年(881),宋太宗幸其池,阅习水战。 每年三月初一至四月初八开放,允许百姓进入游览。沿岸“垂杨蘸水,烟草铺堤”,东岸临时搭盖彩棚,百姓在此看水戏。 宋画《金明池夺标图》是描述当时在此赛船夺标的生动写照,描绘了宋汴梁皇家园林内赛船场景。北宋诗人梅尧臣、王安石和司马光等均有咏赞金明池的诗篇。金明池园林风光明媚,建筑瑰丽,到明代还是“开封八景”之一,称为“金池过雨”。 三、中国传统园林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儒、道和佛,中国园林却受道家思想影响最大,其文化意蕴正体现着道家的境界。道的中心思想是“无为”,所谓“无为”就是任其自然之意,“人法天、天法地、地法道、道法自然”。道 的思想在园林中尤其是文人私家的园林中,表现为崇尚自然、追求虚静、逃避现实和向往一种原始自然状态的生活方式,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 中国的园林取意于自然山水,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崇尚自然山水的同时,以求天(自然)人合一(协通)。其造园“有法无式”,且由于造园多由文人、画家代庖,因此园林具有浓郁的文人色彩,其意境深受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以及诗词的影响。 四、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手法 立意构思——总体规划 掇山理水 亭台楼阁 莳花植木 提名点景 诗情画意 掇山理水 传统山水式园林中,山与水为造园的第一大要素,园林之有山,如人之有骨骼,园林之有水,如人之有血脉。 园林自然地貌是指园林用地范围内的峰、峦、坡、谷、湖、潭、溪、瀑等山水地形外貌。它是园林的骨架,是整个园林赖以存在的基础。 园林中的假山石是对自然山石的艺术摹写,因此称其为“假山”,山 按质地分土山、石山、土多石少、土少石多以及土石相间。山石作为景观的主题,同时对园林的空间组织起者及其重要的作用。 园林中的水按静的形态可为湖、池、沼、泉,按动的形态可为河、涧、溪、瀑。水最能体现平淡朴素的文人意境,水要顺乎自然的引导,使之大小、主次、分聚、动静互有联系与呼应,水面的最忌方、圆等规整形状。 亭台楼阁 亭台楼阁这里泛指单体建筑物,造园时,山水为主,建筑为宾。其实园林建筑的类型很多,有厅、堂、馆、榭、轩、廊、楼、台、阁、亭等。 建筑的造型多淡雅、空间开放流通,合乎道家宣扬的淡泊宁静(这里,笔者认为,许多建筑并不比赖特、密斯的作品逊色,但在世界建筑史上的位置却远未及,这与我国的建筑教育和研究很有关系)。 在某种意义上,园路具有建筑的涵义。园路的作用很重要,园路既是游赏路线,同时又是组景的路线。园路的设置可以是凭池岸、穿洞、登攀或平地,可以因景设路,亦可因路设景,以使游人领略曲径通幽、抑扬顿挫的艺术效果。 莳花植木 花木可以起到陪衬建筑物,丰富园林空间层次,加大景深、和谐色彩的作用,同时花木的形、香、色及其寓意往往使其成为园景的主题。植物被赋予文化意义,松、竹、兰、梅被文人誉为花中四君子,更是文人园林中不可或缺的,所谓“无竹不能成园”可见一斑(竹有“未曾出土先有节,凭临高处仍虚心”,同时竹的常绿不落叶等生物特性也用来象征本色不改,韧、硬、宁弯勿折的文人气节)。 花木在园林中被赋予了浓重的文化色彩,中国的园林不仅是一种视觉艺术,而且还涉及听觉、嗅觉,所以在园林的提名点景中时常出现诸如“万鹤松风”“曲水荷香”等。 园林中的花木可以有两种种植形式:单株与丛植,单株定要树形美观,配置合宜;丛植要高矮、色彩、疏密的搭配,并且考虑因季节的不同,园景的不同变化。 提名点景 “一局之意境往往赖此而被点醒”,因此,提名点景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提名也可增加文化意韵,使情景得以交融,自然景观的意境得以提升。 一般园名为全园的主题,也可针对某景区而点景。 提名点景的形式表达为“匾、额、楹联”,其本身亦可成装饰,提名必以清淡高雅为宗旨,与诗文、书画相媲美。 诗情画意 神韵派的空灵幽雅之诗和南宗派平淡天真的画皆为造园家追求的最高境界,造园一开始按诗和画的创作原则行事,并刻意追求诗情画意一般的艺术境界。 中国画的最大特点就是写意,山水园林不仅要模仿自然之貌,更要注入个人的主观感受,要传自然之神,因而更具感染力。 园林的提名点景更加彰显诗与意境的关系,如网师园的待月亭,其横匾“月到风来”就是取自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诗句“晚年秋将至,长风送月来”,在这里对景品味匾联,自然萌生一种盎然的诗意。 五、中国古典园林的地方特色 江南园林 北方园林 岭南园林 巴蜀园林 西域园林 第二节 外国园林概述 园林有东方、西亚、欧洲园林三大系统 东方园林是中国为代表,影响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 西亚园林以阿拉伯地区的叙利亚、伊拉克、波斯为代表,主要特色是花园与教堂园 欧洲园林体系主要以意大利、法国等为代表,特色以规则式构图为主,以自然景物配置为辅。 日本园林特色概要 枯山水 茶庭 石组 飞石、延段 潭和流水 灯笼石 石塔 手水钵 竹篱、庭门和庭桥 种植 茶庭也叫露地是源自茶道文化的一种园林形式,至今茶庭的景观作用己大于实用功能。茶庭式园林一般是在进入茶室的一段空间里,按一定路线布置景观,以拙朴的步石象征崎岖的山间石径,以地上的矮松寓指茂盛的森林,以蹲踞式的洗手钵联想到清冽的山泉,以沧桑厚重的石灯笼来营造和、寂、清、幽的茶道氛围。有很强的禅宗意境。 植物一般选择本土的,常绿植物(当然还有水和石头)构成花园不变的美丽,不同的花卉则使花园增加了每一个季节的观赏性。许多花卉还有特别的意思,如鸢尾代表纯洁,松树代表长寿,樱花代表完美等。 二、西方园林 16世纪末,创造出了具有法国民族独特风格的精致开朗的规则式宫 苑园林。 其代表作为路易十四建造的“凡尔赛宫苑”,它在西方造园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法国宫苑园林的水景多为整形的河道、水池、喷泉等,在水面周围种植植物,布置建筑、雕塑,取得倒影效果。植物配置广泛采用整形修剪的常绿植物,花坛、树坛图案精美、色彩多样,路旁和建筑旁多用整形修剪的绿篱、绿墙。 1、法国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是欧洲最宏伟、最辉煌、最美丽的皇家宫殿花园,是17世纪专权王朝的象征;是法国古典主义最杰出的典范。今天它已列入联合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单。 凡尔赛王宫原为法国国王路易十三于1624年在凡尔赛森林中建造的狩猎行宫,后经路易十四于1661年开始改建扩建,历经三十年,终成堪称西方宫廷建筑艺术代表的豪华宫殿。 2、英国风景园 英国风景园的特点是以发挥和表现自然美出发,园林中有自然的水池,略有起伏的大片草地,在大草地中种植孤植树或树丛、树群成为一景。道路、湖岸、林缘线均采用自然圆滑曲线。小路多不铺装,任由行人漫步或作运动场。对人工痕迹和园林界墙均以自然景物作隐蔽处理,从建筑到自然风景采用过渡手法。植物采用自然式种植,种类 多以花卉为主题,并注重园林建筑小品的点缀和装饰。 3、纽约中央公园 号称纽约「后花园」的中央公园,面积广达843英亩,是一块完全人造的自然景观,每天有数以千计的市民与游客在此从事各项活动,1857年纽约市的决策者即将这座城市预留了公众使用的绿地,为忙碌紧张的生活提供一个悠闲的场所 4、 拉维莱特公园 建筑师屈米的解构主义作品 主要采用点、线、面三个分离体系相重叠的办法,形成了一个 充满矛盾却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一,园林 园林的定义 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园林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随着园林学科的发展,还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以及休养胜地。 造园手法 一类是利用原有自然风致,去芜理乱,修整开发,开辟路径,布置园林建筑,不费人事之工就可形成的自然园林,如鸡足山、黄山等。 人工园林,即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为改善生态、美化环境、满足游憩和文化生活需要而创造的环境,如小游园、花园、公园等。 中国具有最为优秀和独特的风景园林艺术传统 _人文的唯美的景观 二、景观 景观建筑学旨在解决人与地的关系,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用生态的观点与方法,当然,景观首先也是美的。 景观建筑学是人们真的用生态、生物多样性或环保的科学标准或科技的先进性来衡量景观,而不是它的唯美形式。 景观的含义 Landscape Architecture 概念(俞孔坚) 是国际通用的学科代名词,但是,从一些英汉词典、城规和建筑与园林等专业期刊和译著、国家发布的科技名词等出版物中出现的Landscape Architecture一词来看,对该名词术语的理解与翻译却存在较大差异与分歧,译名就有造园学、景观建筑学、风景建筑学、景园建筑学、园林建筑学、风景园林学、园林学等。 这一目前新兴的从国外引进的学科在国内正逐步得到认同。 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景观是多种功能(过程)的载 体。 风景:视觉审美过程的对象; 栖居地:人类生活其中的空间和环境 生态系统: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具有内在和外在联系的有机系统; 含义之一:景观的视觉美含义:美的景象 作为审美对象,而表达人们的审美态度,因此景观的含义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的改变而发生变迁 景观作为城市的景象:庄园及封建领主时期神圣而壮丽的建筑及城市,如宅院、宫苑、城市; 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和附属:人为营造的自然,如中国的山水园林、西方几何化的风景和园林; 景观作为城市的逃避和对抗:由于工业化带来的城市环境的恶化,人们向往自然原野与田园,作为审美对象的景观从城市转向了乡村,形成了将自然引入城市或城市引入田园。如丽江、美国纽约中央公园1857)。 含义之二:景观的栖居地含义:人类生活其中的空间和环境,内在人的生活体验。 景观作为视觉美的感知对象,其中寄托了个人或群体的社会和环境理想,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园。 景观所表达的是一种场所——人在特定环境(自然的、或社会的)下的一种生活体验。 含义之三:景观作为生态系统的含义:景观应是客观和科学的意义, 应用生态学的原理来解决问题。 景观注重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景观设计学专业的历史责任是协调人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 含义之四:景观作为符号的含义:景观是一种记载人类过去、表达希望与理想,赖以认同和寄托的语言和精神空间。 如中甸藏文化的马尼堆、白水台风景 园林与景观的区别 产生的背景不同:园林产生于农耕社会 而景观产生于工业社会 服务的对象不同:园林是为少数人(私人)服务 景观是为大众服务 范围不同:园林有“园” 景观没有边界 俞孔坚的土人景观及其重要作品 1、 沈阳建筑大学校园景观 特点: (1)大量使用水稻和当地农作物作,和乡土野生植物(如蓼, 杨树)为景观的基底,显现场地特色。不但投资少,易于管理, 而且形成独特的、经济而高产的校园田园景观。收获的稻米— —“建大金米”目前以被作为学校的礼品,赠送给到访者。 (2)便捷的路网体系。遵从两点一线的最近距离法则,用直线 道路,连接宿舍、食堂、教室和实验室,形成穿越于稻田和绿 地及庭院中的便捷的路网。 2、绿荫里的红飘带——秦皇岛汤河公园 设计最大限度地保留场地原有的乡土植被和生境,在此绿色基 地上设计了一条绵延500多米的红色飘带,整合了多种城市功 能:它与木栈道结合,可以作为座椅;与灯光结合,而成为照 明设施;与种植台结合,而成为植物标本展示廊;与解说系统 结合,而成为科普展示廊;与标识系统相结合,而成为一条指 示线。 它由玻璃钢构成,曲折蜿蜒,因地形和树木的存在而发生宽度 和线型的变化;中国红的色彩,点亮幽暗的河谷林地。沿红飘 带, 专业理论发展及重要事件 1857年被称为美国景观设计之父的老奥姆斯特德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 1900年老奥姆斯特德之子在哈佛大学创立了景观设计学科。 麦克哈格,生态规划的倡导者,1969年出版了著名的《设计结合自 然》(Design with Nature),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上开创了生态设计的原则; 2004年12月,建设部联合18所高校确定中国景观学科的发展(包括云南大学),教育部也已经开始增设景观设计专业与学科的工作 。 景观规划设计目标 休憩娱乐 环境生态 绿化美化 1、我国人居环境面临的问题: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居民的基本生存环境受到威胁 户外体育休闲极度缺乏,广大劳动者的身心再生过程不能满足 土地资源极度紧张,人地矛盾突出 自然资源有限,生态系统破坏严重 欧美文化冲击乡土文化 财力有限 、2我国景观设计的从业范围 景观规划设计在改善人类生态系统过程中的任务 ——维护自然生态过程,协调人与自然关系 居住社区景观设计 城市开放空间设计 城乡及区域生态规划 自然与文化保护地规划 旅游地规划设计 中国的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史上的一株奇葩,是在模仿自然山水中,创造一种诗情画境的艺术境界,是当时社会特殊阶层居住环境的理想。 但是现在全球环境恶化,人类快节奏生活的条件下,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成为人居环境的核心。 景观建筑学的理论需要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设计理论,并符合现代景观规划与设计的需要——创造大地景观而非某个局部层面的环境。 目前,在我国景观建筑设计理论仍处于萌芽状态,我们的学习更多的是借鉴传统造园理论、国外景观建筑设计的做法。 浅析规则式植物造景和自然式植物造景 苏旺 指导老师:汪小飞 ,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 摘 要:本文分析了规则式植物造景和自然式植物造景,和他们各自的造景特色和主要适 用在什么场合。探讨了规则式植物造景和自然式植物造景二者包括的造景形式以及他们在造 园体系、表现手法上的不同点。介绍了它们在各个国家、地域的各有特色。最后我们应该适 宜运用各种造景形式。 关键字:规则式植物造景,自然式植物造景 Analysis of rule-plant landscaping and nature plant landscape Su Wang Director:Wang Xiaofei (College of Life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Huangshan University, Huangshan245041, 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rules scene building with plants and nature plant landscape, and their landscape and mainly used on occasion.Discusses rules for scene building with plants and nature plant landscape landscape including the two forms as well as their gardening system, on the presentation of different points.Describes them in the various countries, geographical features.Finally we should be appropriate to use various landscape forms. Keyword:Rules-plant landscaping, nature plant landscape 1.树木配置的形式 按照树木的生态习性,运用美学原理,依其姿态、色彩、干形进行平面和立面的构图, 使其具有不同形态的有机组合,构成千姿百态的美景,创造出各种引人入胜的树木景观。树 木配置的形式多种多样、千变万化,但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即规则式配置和自然式配置。 2.规则式植物造景 规则式又称整形式、几何式、图案式等,是把树木按照一定的几何图形栽植,具有一定的株行距或角度,整齐、严谨、庄重,常给人以雄伟的气魄感,体现一种严整大气的人工艺术美,视觉冲击力较强,但有时也显得压抑和呆板。 2.1规则式植物造景适用的场合 规则式植物造景常用于规则式园林和需要庄重的场合,如寺庙、陵墓、广场、道路、入口以及大型建筑周围等。法国、意大利、荷兰等国的古典园林中,植物景观主要是规则式的,植物被整形修剪成各种几何形体以及鸟兽形态,与规则式建筑的线条、外形,乃至体量协调统一。古埃及园林、古希腊园林、古罗马园林、文艺复兴时法国园林等植物景观都是规则式的。西方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受到唯理思想的影响,采用完全规则式的配置方式,整齐一律,均衡对称。植物采用中轴线左右对称,均衡布置,植物在种类、株数、体量、大小、高矮选择上都与中轴线呈对称布置;草坪和花圃,被分割成各种几何形状的板块,甚至树木本身也被修剪成规则式的,如凡尔赛宫成排树木沿中轴线规则排布,密植的树木修剪成的树墙,给人以有序整齐视觉感受。 古罗马园林很重视植物造型的运用, 有专门的园丁从事这项工作。造型初期只是将一些萌芽力强、枝叶繁茂的常绿植物修剪成篱, 以后日益发展, 将植物修剪成各种几何图形、文字、图案, 甚至一些复杂的牧人或动物的形象。常用的植物为黄杨、紫杉和柏树。又如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及法国18 世纪园林中都有大量的规整式植物造型。规则式的园林景观给人以雄伟气魄之感。西方古典园林植物造景中兴盛迷园的建造。例如, 罗马园林中的迷园内有图案复杂的小径,有的用大理石铺路, 有的用草皮铺路, 以修剪的绿篱围在道路两侧, 形成图案复杂的通道, 成为园中娱乐的一个地方。 2.2对植和列植的理解 规则式包括对植和列植。在规则式种植中,利用同一树种、同一规格的树木依主体景物的中轴线作对称布置,两树的连线与轴线垂直并被轴线等分,无论在道路两旁、公园或建筑入口都是经常运用的。这种规则对称种植的树种,树冠比较整齐,种植的位置既不要妨碍交通,又要保证树木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对植常采用树形整齐优美、生长较慢的树种,以常绿树为主。常用的有松柏类、南洋杉、云杉、冷杉、大王椰子、苏铁、桂花、玉兰、碧桃、银杏、腊梅、龙爪槐等,或者整形的大叶黄杨、石楠、海桐等。例如,公园门口对植两棵体量相当的树木,可以对园门及其周围的景物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桥头两旁的对植则能桥梁构图上的稳定感。对植也常用于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或景点两边,这时选用的对植树种在姿态、体量、色彩上要与景点的思想主题相吻合,既要发挥其衬托作用,又不能喧宾夺主。列植是将乔木、灌木按一定的株行距成排成行地栽种,形成整齐、单一、气势大的景观。它在规则式园林中运用较多,如道路、广场、工矿区、居住区、建筑物前的基础栽植等,常以行道树、绿篱、林带或水边列植形式出现在绿地中。列植树木要保持两侧的对称性,平面上要求株距相等,立面上树木的冠径、胸径、高矮则要大体一致。当然这种对称并不一定是绝对的对称,如株行距不一定绝对相等,可以有规律的变化。列植树木形成片林,可作背景或起 到分割空间的作用,通往景点的园路可用列植的方式引导游人视线。 3. 自然式植物造景 自然式又称风景式、不规则式,植物景观呈现出自然形态,无明显的轴线关系,各种植物的配置自由变化,没有一定的模式。树木种植无固定的株行距和排列方式,形态大小不一,自然、灵活,富于变化,体现柔和、舒适、亲近的空间艺术效果。适用于自然式园林、风景区和普通的庭院,如大型公园和风景区常见的疏林草地就属于自然式配置。中国式庭院、日本式茶庭以及富有田园风趣的英国式庭院亦多采用自然式配置。 3.1孤植、丛植、群植的理解 自然式包括孤植、丛植、群植等。树木的单位栽植称为孤植,孤植树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与园林艺术构图相结合的庇荫树。这类树要求冠大荫浓,寿命长,第二种的孤植树是单纯作艺术构图中的孤赏树应用。要求体型端庄或姿态优美。开花繁茂,色泽鲜艳。丛植是指一株以上至十余株的树木,组合成一个整体结构。丛植可以形成极为自然的植物景观,它是利用植物进行园林造景的重要手段。一般丛植最多可由15株大小不等的几种乔木和灌木。在自然式园林中,丛植是最常用的配置方法之一,可用于桥、亭、台、榭的点缀和陪衬,也可专设于路旁、水边、挺远、草坪活广场的一侧,一丰富景观色彩和景观层次,活跃园林气氛。运用写意手法,几株树木丛植,姿态各异、相互趋承,便可形成一个景点或构成一个特定空间。 3.2孤植 孤植是中国古典园林采用较多的一种形式, 它能充分发挥单株花木色、香、姿的特点, 并常作为庭院观赏的主题。如苏州拙政园“玉兰堂”的白玉兰, 网师园“小山丛桂轩”西侧的槭树等。西方古典园林的孤植,最典型的要数英国自然风景园林, 它追求的是一种简单而真实的美。在西方, 孤植多为高大的乔木, 常有一木成林的气势。例如英国斯陀园中孤植的大橡树。丛植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有两种情况: 一是用一种观赏价值较高的树植之成林,发挥和强调某种花木的自然特性, 以体现群体美, 常作为主景;二是用数种花木成丛栽植, 常作为观赏的主题。如怡园听松涛处植松, 苍翠挺拔;留园西部植鸡爪械, 秋日红叶斑斓;沧浪亭山边的箬竹满坡, 苍翠欲滴;远香堂南的广玉兰, 浓萌匝地等。西方古典园林的丛植多用于乔木、灌木的结合。丛植的林地边缘也呈不规则的形式。 3.3丛植 丛植除用于近景和中景外, 还常常起隔景、障景的作用, 以增加景色的层次与变化。同时也常常将不宜入画的地面或建筑用灌木丛遮掩起来。例如英国邱园中片植的乔木和互相搭配的姿态、颜色各异的灌木丛等。 自然式植物造景运用的比较好的是中国和日本。他们讲究的都是本于自然,诗画的情趣,意境的蕴含。只有这样,自然式植物造景才能不仅仅是形态上的自然,连神态都显的自然。日本式,植物在这类庭园里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常青灌木和树木可以构成设计的主骨架。不要选用大叶灌木。相反,应选用小叶植物和不对称的树木。在大多数日式庭园里,经常要 修剪树木和灌木,使它们大小相宜,并留下足够的空地(在较大的园里需要修剪的通常只是那些郁郁葱葱的松树)。中国的自然式植物造景,如在个园中春梅翠竹,配以笋石,寓意春景,夏种槐树、广玉兰,配以太湖石构成夏景,秋栽枫树,配以黄石构成秋景,冬植腊梅、南天竹配以雪石构成冬景。从而在咫尺庭院中创造了四季变化的景观序列。 4.总结 自然式植物造景和规则式植物造景各有特色,自然式的,灵动、优雅、自然、亲近;规则式的,雄伟、严谨、庄重。运用得当,可以形成,各种特色的景观。 参考文献 [ 1] 陈志华. 外国造园艺术[M].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 2] 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M].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 [ 3] 卢圣.植物造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 [ 4] 秦 颂. 浅析中西方绿化文化之异同[ J] . 国外建材科技, 2006( 27) : 5 [ 5] 区伟耕.园林景观设计资料集[M].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2002 6] 邵 君. 浅议中西古典园林的起源及差异[ J] . 甘肃水利水电科技, 2003(39) : 2 [ [ 7]苏雪痕. 植物造景[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 8]杨 闯.植物造景的应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 9] 余树勋.园林美与园林艺术[M]. 科学出版社. 1987 [10] 周武忠. 园林植物配置[M].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11] 朱钧珍.中国园林植物景观艺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
本文档为【自然景观的概念】,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