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预防接种工作制度

2017-09-28 6页 doc 18K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731942

暂无简介

举报
预防接种工作制度预防接种工作制度 一、为保证这项工作经常性开展,乡(镇)卫生院设立以院长为科长,乡(镇)兼职防疫人员及接种员人员为骨干的乡(镇)卫生院防保科,负责制订本乡(镇)生物制品计划,领发生物制品,实施预防接种,调查处理异常反应,“冷链”管理,以及对基层卫生人员计划免疫工作的业务培训、督促、检查等项工作。 二、乡(镇)计划免疫工作实行一卡(儿童免疫接种卡)、一证(儿童预防接 、2类疫苗接种登记册、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登记册)、两簿(疫种证)、两册(1 苗出入库登记簿、冷链设备接种器材使用登记簿)。卡、簿、表由防疫人员专柜保管,7岁后,...
预防接种工作制度
预防接种工作 一、为保证这项工作经常性开展,乡(镇)卫生院设立以院长为科长,乡(镇)兼职防疫人员及接种员人员为骨干的乡(镇)卫生院防保科,负责制订本乡(镇)生物制品计划,领发生物制品,实施预防接种,调查处理异常反应,“冷链”管理,以及对基层卫生人员计划免疫工作的业务培训、督促、检查等项工作。 二、乡(镇)计划免疫工作实行一卡(儿童免疫接种卡)、一证(儿童预防接 、2类疫苗接种登记册、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登记册)、两簿(疫种证)、两册(1 苗出入库登记簿、冷链设备接种器材使用登记簿)。卡、簿、由防疫人员专柜保管,7岁后,接种卡片由乡镇卫生院保管15年,儿童预防接种证交儿童家长保管。 三、建、管、用好0—7岁儿童免疫接种卡、证,建卡率、建证率不得低于100%,卡证必须相符。 四、接种人员应以高度责任心,严格的科学态度,掌握免疫程序,生物制品性质,接种方法、接种途径及接种前的询问和告知,禁忌症,以及接种后副反应的观察处理。为确保工作质量,接种前要仔细检查发现禁忌症,严禁使用过期、冻接和变质的疫(菌)苗,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严格无菌操作。 五、做好接种前的调查摸底工作,接种中的组织实施;填写好接种卡证和接种登记册;接种后的统计汇总工作,按时向县疾控中心报出生物制品使用双月报表或#工作总结#。 六、积极处理预防接种中出现的异常反应,并及时向县卫生局、 县食品、药品监督局,必要时,提请县异常反应诊断小组会诊,任何医疗单位或个人不得单方面出具诊断证明,所出证明一律无效。 安全注射制度 一、预防接种要使用合格的注射器(包括注射器要无菌包装,在有效期内使用;接种前才能打开包装,使用后放入指定的安全盒或防剌容器中,不允许再次使用);凡使用过的注射器,必须毁形后浸泡在含氯的消毒液中,消毒液随时更换。做好消毒毁形记录。 二、实施预防接种的人员要上岗证上岗。 三、预防接种必须掌握各种疫(菌)苗的禁忌症。 四、预防接种的操作要化。 五、预防接种的环境要符合工作要求。 六、接种后的接种器材及其废弃物品安全的回收、销毁。 、 免疫接种副反应的报告、调查、处理制度 一、报告 1、发生一般反应给予及时处理,做好对儿童家长的理解说服工作,不必进行报告。 2、发生接种异常反应接种事故应及时处理并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督局、卫生局报告。 3、接种后发生原因不明的死亡病例,应立即报请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必要时进行尸体解剖,查明死亡 原因,予以处理。 4、在进行接种反应调查处理的同时,应积极组织抢救治疗。 冷链及生物制品 1、严格执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计划免疫技 术管理规程》,加强冷链设备及生物制品管理工作。 2、存放和流转疫苗应用专用的冷链冰箱和冷藏包,确保疫苗效 价。 3、做好冷链设备的保养、调试、维修,每天进行2次测温记录, 冰箱每年调试两次。 4、设立疫苗专用帐本,做好预防用生物制品进帐、出帐的登记工作,包括疫苗名称、数量、批号、生产厂家、有效期、进出时间、 领发人员签名等,做到苗帐相符。 5、对过期失效疫苗应随时清理,按规定程序报批和销毁。 防疫专干职责 1、收集掌握本地与计划免疫有关的基本资料; 2、及时准确地掌握本地常住、暂住和流动人口中的接种对象; 3、负责组织实施本辖区疾病预防和控制、计划免疫工作; 4、负责乡村计划免疫冷链设备管理,正确使用、保养冷链设备和接种器材; 5、做好疫苗的计划、接收、贮存、分发工作; 6、负责收集、整理、上报接种和疫苗使用情况; 7、定期培训村级卫生防疫人员、召开村级卫生防疫人员例会; 8、监督、管理、指导村级卫生防疫人员各项工作; 9、结合农 时和疾病流行规律,开展农民防病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 10、及时准确收集、整理、上报辖区疾病控制工作信息; 11、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及管理工作; 12、及时报告、处理或协助上报、处理异常接种反应、疫情及突发卫生事件; 13、完成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业务单位交办的工作任务。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一、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为传染病责任报告人。 二、门诊医生诊治病人,必须登记门诊日志,要求登记项目准确、完整、字体清楚。 三、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种染性非典肺炎以及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的病人、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时,城镇6小时内、农村于1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防疫站报告,并同时报出传染 病报告卡。发现乙类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城镇12小时内 农村 于24小时内、丙类传染病24小时内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四、责任报告人发观麻疹、白喉、百日咳、脊灰、流脑、乙脑、伤寒及副伤寒、钩体、疟疾、出血热等我市重点管理的传染病及疑似病人,以最快方式报告防疫站并配合检诊。 五、责任报告人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应准确、完整、字体清楚,在规定时间内及时交医院指定的疫情管理人员。 六、诊治传染病病人时,要按规定作好消毒、隔离措施。 七、疫情管理人员要按规定作好疫情的收集报告工作,每月一次传染病漏报自查,做好门诊日志、疫情旬报、传染病花名册、自查统计、奖惩情况等资料并存档。 八、责任报告人、疫情管理人、医院负责人不履行职责,违反以上规定,按《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1、报告内容: (1)传染病暴发疫情:某种传染病就诊数突然增多,有可能发 生暴发、流行时; (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数天内就诊多例同一病症的不明原 因的疾病,或就诊同一症状病例有相对地区聚集性; (3)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事件; (4)历史上未曾出现过或本地罕见的传染病; (5)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报告时限:卫生院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在2小时内 报告县卫生局。 3、报告方式:以电话报告为主。 4、对法定传染病疫情,除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外,还需进行 网络个案报告。 5、配合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同时开展灾后防病工作报告,如灾后居民伤情报告、灾后就诊变化等报 告。 慢性病管理制度 1、根据辖区内慢性病发病情况及死因谱,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监测和干预。 2、掌握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基本情况,建立健康档案册,两年一次定期检查,筛选重点人群另册管理。 3、建立慢性病(高血压每3个月一次,糖尿病每半年一次,结核病根据县疾病控制中心要求进行督导)规范化档案,定期诊断、治疗,为健康促进和干预提供良好基础。 4、开展咨询服务,指导如何合理用药,及时排除心理障碍。 5、建立慢性病管理手册,定期进行家庭访视。 6、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健康教育工作制度 1、专人负责健康教育工作,对本院医护人员、乡村医生和妇幼 保健员定期进行健康教育理论与技术培训。 2、建立院内固定宣传阵地,如宣传橱窗、宣传栏等,宣传内容应每月更新一次。每个村卫生室应设立固定的宣传栏,至少每2月宣 传一次。 3、结合各类卫生宣传日,在本乡镇所辖村开展卫生宣传和健康咨询活动,重点做好计划免疫日、结核病日、碘缺乏病日、艾滋病日、世界无烟日、爱眼日、爱耳日、爱牙日、高血压日、糖尿病日、精神卫生日等宣传日活动
/
本文档为【预防接种工作制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