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一枚兰州出土的元至正型青花大碗残片.doc

2017-10-08 5页 doc 63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954223

暂无简介

举报
一枚兰州出土的元至正型青花大碗残片.doc一枚兰州出土的元至正型青花大碗残片.doc 本文发表于2008年《中国文物报》12月30日 一枚兰州出土的元至正型青花大碗残片 朱亦梅 笔者一友人,在2006年夏兰州市城关区张掖路步行街改造工程中,收藏了一枚元代青花莲池鸳鸯纹大碗残片,2007年5月经恩师叶佩兰先生鉴定,此残片为标准的元至正型青花,填补了兰州无元青花的历史空白,令人惊喜。故作文介绍给陶瓷研究者和爱好者。 至正型元青花以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至正十一年铭(1351年)龙纹象耳瓶一对为标准典型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美国波普博士以此瓶为依据,对照伊朗国...
一枚兰州出土的元至正型青花大碗残片.doc
一枚兰州出土的元至正型青花大碗残片.doc 本文发于2008年《中国文物报》12月30日 一枚兰州出土的元至正型青花大碗残片 朱亦梅 笔者一友人,在2006年夏兰州市城关区张掖路步行街改造工程中,收藏了一枚元代青花莲池鸳鸯纹大碗残片,2007年5月经恩师叶佩兰先生鉴定,此残片为的元至正型青花,填补了兰州无元青花的历史空白,令人惊喜。故作文介绍给陶瓷研究者和爱好者。 至正型元青花以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至正十一年铭(1351年)龙纹象耳瓶一对为标准典型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美国波普博士以此瓶为依据,对照伊朗国家博物馆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物馆所藏元代青花瓷器进行对比研究,以“至正十一年”铭青花瓶为标准器,把凡是与之相似的景德镇在十四世纪生产的成熟青花器,称作“至正型”。 至正型元青花一般采用进口低锰高铁的钴料即“苏麻离青” 为青料,青花发色浓艳,靛青泛紫,有透入胎骨的铁锈斑,图案装饰繁缛多层次等。 1 苏麻离青即苏泥渤青、苏渤泥青、苏泥麻青之类,一说这种钴料的产地在波斯卡山夸姆萨村,当地村民们以“苏来曼” 命名此料。许明先生在《元青花考查亲历记》(2008年4月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写到:用伊斯兰圣人之名“苏来麻尼”(soleimani)命名的钴矿,在德黑兰以南大约400公里的卡尚山区的格哈默沙“ghamsar”发现。“苏来麻尼”也许就是苏麻离青。 作为青花主色调的蓝色,也许与伊斯兰教所追求的“清肃”境界相符,因此伊斯兰文化的基本色调是浅蓝色、深蓝色和金色成为伊斯兰建筑装饰的主流色彩,这也许是伊朗和土耳其存有大量元青花的原因。 元代青花瓷的艺术魅力,主要表现在色调之美,元青花独特的呈色可作为判断这时期青花瓷的鉴定标准。元青花的呈色,不是三原色能调制出来的,而是苏麻离青本身的颜色。元青花呈色以靛青色含紫为主。元青花呈色淡处为蓝色表现为天蓝—纯蓝—蓝中发紫;浓处颜色为靛青色并略含程度不同的紫色,呈现紫罗兰色;料积聚处呈蓝褐色、蓝黑色或黑褐色,铁锈斑边缘的地方呈咖啡色,铁锈斑透入胎骨的地方是浅淡的锡光色。元青花有浓淡色阶之分,勾勒线条较深,填色青料较浅,笔力叠加处色阶更是明显,整个画面颜色浓淡不一,深浅相映。元青花在表现深浅关系上是用笔拓出来的,不是运用后来的康熙青花采用的分水法。如图:元代青花色调变化图。 永宣青花也采用低锰高铁“苏麻离青” 为青花钴料,但标准呈色极少带紫色,呈色大多为蓝色和蓝黑色,色阶不显著,颜色沉稳均匀与清亮浓艳明快的元青花呈色有明显的区别。 元青花的呈色是根据钴料的纯净度和它在釉中的凝聚情况,如果钴料去掉了杂质,特别是去掉了铁和锰,又不很凝聚,就会得到纯正的蓝色;假如钴料非常凝聚的话,发色就会显黑;钴料更凝聚的话,发色呈黑褐色。纹饰上带有锈斑表明了含有铁的过度富集,铁锈斑偶尔在各代的器物上都有发现,特别是元代装饰繁缛花纹图案的青花瓷上表现明显。 此枚元代青花莲池鸳鸯纹大碗碗底残片,残高:2厘米 残径:7厘米 底径:5.5厘米 足高:0.6厘米 足脊宽:0.55厘米 胎厚:1厘米。此残片圈足完整,碗心绘有一把莲,左右各一只鸳鸯,下浮水草,纹饰自然洒脱。从残器造型看,属于元青花大碗,口径可达30厘米。青白釉面,呈青白色,白中泛点青,釉薄莹润,有透明的玻璃质感,釉面有不明显的黄斑,整个釉面呈哑光。釉和胎体结合紧密,胎质疏松不紧密并有细小气孔,胎色不够洁白,呈灰黄似饼干色。圈足外撇,足内无釉、有旋纹,底足中心有轻微隆起,削足外脊略有火石红。残片手感沉重。此残片在绘画上不是填满而是在一边处留存空白,形成浅蓝色、深蓝色色阶,笔法上基本上采取单线平涂,骨法用笔,平涂时用笔熟练有序、有力、把握自如有章法。属于元代至正型青花。 此残片采用的是苏麻离青料,呈色浓艳,青花发色呈蓝偏紫色,青花料浓处,色彩浓艳呈靛青色,并有铁的结晶凝聚而成的黑褐色斑点,有晕散现象。青花料浓积聚处,釉面有下陷的状况,在料浓的地方有黑咖啡色的铁锈斑,锡光以及一些黄色斑点,黄色斑点也许是气泡爆裂后露出的胎色。用显微镜来看,铁锈斑和锡光周边有如呈云母样结晶片状,层层叠叠。气泡不很密集大小分布疏朗。纹饰轮廓勾勒线料浓凹下地方常常出现黑斑点,线条边缘稍有晕散化,我们观察到线条在勾勒的过程中,有青花颗粒点状不规则散落,在釉面上形成多处细小的青花颗粒点点,在颗粒点点集中的地方形成咖啡色铁锈斑,咖啡色有深浅不一的变化。这也许是青花钴料磨制的不够精细,故而偶尔得之的青花颗粒点点自然天成,趣味独特。土耳其托普卡博物馆藏有一件直径45厘米元青地白花莲池牡丹纹菱口大盘釉面也布满青花颗粒点状。此残片是元代至正型青花的标准器。 2 元青花大碗, 一般有敞口和敛口等形状,深腹、圈足较小,口径一般为30—40厘米,大的达58厘米。这类大碗是中东地区的常用器皿,特别自九世纪以后,口径30厘米以上的彩绘陶碗在波斯地区流行,1582年土耳其绘画中盛咖啡的大碗口径达70-80厘米,小的也要30—40厘米,这种大碗在中亚地区普遍使用。国内仅见江苏南京市博物馆收藏的1958年南京郎宅山宋晟叶氏墓出土的元青花鸳鸯莲纹碗口径30.2厘米。这可能与当地人的生活饮食习惯有关,兰州本土伊斯 —50厘米的大碗盛装。 兰小吃牛肉面和酿皮的调料碗,依然用的是口径30 古兰州城自宋朝以后就一直是丝路重镇和“茶马互市”市场,元朝时行政上施行行省,兰州领阿干县,属陕西中省巩昌府。洪武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相继封诸子为藩王,其庶十四子朱瑛封为肃王,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肃王府由张掖迁至兰州并兴修城廓。兰州遂成为王城。肃王府建成后,将午门以西的地段称西大街即就是今日的张掖路。 3
/
本文档为【一枚兰州出土的元至正型青花大碗残片.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