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

“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

2018-08-02 5页 doc 16KB 115阅读

用户头像

is_447713

暂无简介

举报
“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 “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 ——浅析“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内容摘要]:老教育家陈鹤琴曾经提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时下被不少教育者广泛引用,而且引起了强烈的争论。赞成者大多认为这是对教师理想状态的要求,是一句真理。反对者则认为这是衡量教师优劣的标准,过于牵强。综合各种观点,结合工作实际,笔者很赞同当今教育名家李镇西老师对这句话的诠释,他认为这句话“只是教育者的严于律己,而非一种教育评价标准”。 也就是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
“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 “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 ——浅析“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内容摘要]:老教育家陈鹤琴曾经提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时下被不少教育者广泛引用,而且引起了强烈的争论。赞成者大多认为这是对教师理想状态的要求,是一句真理。反对者则认为这是衡量教师优劣的,过于牵强。综合各种观点,结合工作实际,笔者很赞同当今教育名家李镇西老师对这句话的诠释,他认为这句话“只是教育者的严于律己,而非一种教育评价标准”。 也就是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提倡的是不断要求提高自我追求的一种精神,而不能作为简单的事实或逻辑判断,教师应将它作为自己的教育信念,领导者应将它作为自己工作的目标,只有这样,所有教育工作者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最终实现教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成材。 [关键词]: 教育 信念 学生 成材 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理念可理解为有三层含义:一是每个学生都能教好。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教好,这是每位教师和学生必须树立的坚定的教育信念。学生,特别是所谓的差生,一旦确立了这样的信念,面对困难,他就会默默的想:“没有学不好的学生,我一定能学好,我一定能行~”他就会克服各种困难,把学习成绩搞上去;教师如果确立了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教好的教育信念,就会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相信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学生都会被教好。二是每个教师都有责任把学生教好。教好每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教师只有明确了自己的责任,才能想方设法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把每一个学生教好。三是只要教学方法适当就能把每一个学生教好。坚信一个教育理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只要下功夫,每一个学生都能教好”。在这样的信念支配下,不放弃每一个基础差的学生,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 美国著名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的教育名著——《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谈到:事实上根本不存在天生就学习有问题或不能学习的孩子。所谓学习不行的孩子只不过是我们教师戴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 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是非常正确的观点。如今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搞教育,许多教师的教育观,还存在着一个误区,学生来到学校学习,聪明与否,判别的标准就是能否学好系统完整的书本文化知识,考试答题如能与标准答案相对应则聪明,反之则是差生。对学生的所思所想置之不顾,不加思索,不深入研究探索,轻率的给这部份学生扣上“差生”的帽子。笔者在网上曾看过一个案例:在成都有一个曾让所有老师和家长头痛的“差 生”,上初中时,由于经常忘记带作业、迟到、上课捣乱等问题被老师批评,发展到后来索性不做作业、不听话。高中时厌学情绪达到极点,只喜欢足球、摇滚,还学着打架子鼓,成绩一落千丈,成为班上倒数一二名。后来经过一个新班主任的耐心教导,却被全英排名第四的谢菲尔德大学航空航天专业“本硕连读班”录取。这样的案例在我自己的工作实践中也遇见过,2004年,我校七年级有一个学生特别顽皮,经过打听才知道,该生在小学三年级时由于父母都意外死亡,无人管理,从此就成了教师办公室的“常住人口”,是所有教师心中的“差生”。针对这一特殊情况,我校领导安排专门的教师作为他的代理家长,照顾他的学习生活,常常对他进行说服教育,引导他做一个合格中学生,通过教师们一个学期的教育,该生终于被感动,终于被“教好”,逐渐转变成教师心中的优秀学生。 笔者从《“洋思现象”解读》一文中得知,江苏省泰兴市天星镇洋思村洋思中学,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作为校训,深入到每一个洋思人心中,洋思教育从常人认为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出发,实践着“家长就是上帝,学生就是天使”的信念。例如:一位学生初来校时,因担心被蚊虫叮咬,上厕所拉不出大便,班主任马上陪他上厕所,为他用扇子驱赶蚊虫,一连几次,直到这位学生习惯为止。因此这位学生十分感动,学习更加努力,这位老师也因此在学生心中树立了高尚的形象,得到了学生的信任。像这样从生活到学习给予学生无微不至关怀的小事比比皆是。洋思人就是这样把从全国30多个省(除台湾)来洋思中学求学且大多数是被定性为差生的学生摘掉了“差生”二字,使其戴上了“优秀”二字,被小学教师视为智力有障碍的学生,通过在洋思的学习,考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有的甚至到国外留学。据此,我们有理由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做为教育工作者首先是不歧视学生。 还以洋思中学为例,每年暑期,许多学校(包括一些名校、重点校),早早地拉开了架势,全力以赴大打“生源”战,种种形式的广告宣传铺天盖地,而洋思中学却没有只言片语,只在七月上旬眼见人满为患时,才在媒体上登出“招生已满,概不接受”的字样,以免远道涌来的家长们白跑一趟。多年来,凡到洋思来求学的学生,不管多调皮,不管成绩多差,学校都收下。 洋思中学的不歧视,主要现在不选择、不挑剔学生,这在同行们看来是那样不可思议,但是,洋思人真的这样做了。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蔡林森是这样说的,好学生是“宝”,差生也是“宝”。在蔡林森看来,“差生”就像一块璞玉,和好学生一样,存在着成“器”的可能,对于教育者来说,不是看“差生”目前的状态,而是要着力研究如何去“打磨”,最终使他们成为一块块熠熠闪光的美“玉”。 不选择、不挑剔学生,对于教育者来说,意味着更多的付出,同时,还承担着奉献。洋思人为什么敢于这样做,这是因为他们自信。几年前,有些人曾经这样议论:好学生留在城里,差生送到洋思去。洋思好像是“工读学校”。洋思的老师们听了很不舒服,蔡林森听后笑道:大家不要生气,应当感到自豪才对。这就像给人看病一样,小毛病卫生室就能处理,大一点的要送医院, 疑难杂症就要看专家门诊。家长之所以把通常认为“教不好”的学生送到洋思,就是因为相信我们能把他们的孩子教好。 其次,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只有丰厚的文化功底,还要具备航标的功能,在学生学习的道路上,更重要的是作领航人,作为今天的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时代已过失,今天的教师不但自己要有一桶水,还要具备引领学生寻找水源的技能。在桶碗无水时,学生不至于无水可喝,这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 第三,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要因材施教。我身边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灵活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只是一味的拿着那张“旧船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一竿子到底,对任何学生都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那能教好学生吗,教学中应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学生优势,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为学生树立信心,这样才能教好每一个学生。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只要不断学习进步,走进学生,认识学生,了解学生,今天没把学生教好,总结反思,明天、后天再努力,永不放弃,学生总会被“教好”起来,那么没教好的学生就会逐渐减少,甚至发展到完全消失。“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相信能爬上山顶的人,一定比只相信能爬上半山腰的人爬得更高,或者说爬上山顶的可能性更高。同样,相信自己能教好所有学生的教师,一定比只相信能教好部分学生的教师,更有可能教好全体学生。坚信“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个教育信念,并为之奋斗,让这句话深入灵魂,就能教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成材。 参考文献: [一] 陈鹤琴《陈鹤琴全集》第四卷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87年出版; [二] 陈鹤琴《陈鹤琴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年出版; [三] 托马斯?阿姆斯特朗(美国)《每个孩子都能成功》新华出版社 2002年1月出版; [四]《中国教育报》文章《换个角度看“教不好的学生”》2005年3月1日出版; [五]《中国教育报》文章《“洋思现象”解读》2005年5月11日出版。 (作者:贵州省余庆县大乌江中学 杨毅)
/
本文档为【“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