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word格式] 论卢咏椿歌词的特点与意义

2017-10-12 23页 doc 54KB 77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6065

暂无简介

举报
[word格式] 论卢咏椿歌词的特点与意义[word格式] 论卢咏椿歌词的特点与意义 论卢咏椿歌词的特点与意义 文史哲 论卢咏椿歌词的特点与意义 于慧(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10000) 摘要:作为江苏歌词创作领域的重要人物,卢咏椿在四十多年的 创作历程中写下了近千首歌词作品,在歌词形式,意境营造以及风格 创造方面都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并以”江南系列”歌词开创了新 古典主义美学的先河.卢咏椿及其歌词作品在江苏歌词史上的意义不 容忽视.. 关键词:卢咏椿;歌词;艺术特色;意义 卢咏椿是江苏歌词创作领域中的一位大家,作为江苏歌词界 代表人物之...
[word格式] 论卢咏椿歌词的特点与意义
[word格式] 论卢咏椿歌词的特点与意义 论卢咏椿歌词的特点与意义 文史哲 论卢咏椿歌词的特点与意义 于慧(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10000) 摘要:作为江苏歌词创作领域的重要人物,卢咏椿在四十多年的 创作历程中写下了近千首歌词作品,在歌词形式,意境营造以及风格 创造方面都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并以”江南系列”歌词开创了新 古典主义美学的先河.卢咏椿及其歌词作品在江苏歌词史上的意义不 容忽视.. 关键词:卢咏椿;歌词;艺术特色;意义 卢咏椿是江苏歌词创作领域中的一位大家,作为江苏歌词界 代表人物之一,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卢咏椿从事歌词创作四十余 年,发表了近千首歌词,并且曾出版了歌词专集《烟雨江南》. 其中的《踏着烈士的脚印前进》,《雷锋叔叔望着我们笑》, 《这就是我的祖国》,《江南雨》等歌曲在全国广为流传,伴随 了几代人的成长.歌唱家彭丽媛,毛阿敏,戴玉强,阎维文,田 震,沈晓岑,有德乡等人都曾演唱由他作词的歌曲.同时,他还 主持过《音乐文学》,《词泊秦淮》等词刊的编辑出版工作,主 编过《中国当代歌词选》,对歌词的编辑出版有所贡献.江苏人 民广播电台曾以《多彩的土地,多情的歌》为专题对卢咏椿进行 了专访,并被中国广播电台转播,在江苏乃至全国范围内产生了 较大的影响. 卢咏椿的歌词在语言上追求古典韵味,讲求用字精炼;在体 裁上灵活多变,不拘一格;在情趣上雅俗共赏,自然清新,不做 艰涩之态.但是就当前来看,歌词研究仅局限于一些特别着名的 歌词作家,如乔羽,阎肃等人,个案研究存在着较多的空白点. 为此,本文以卢咏椿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分析其歌词作品和创 作经历,来展现这位词人的歌词创作历程以及歌词美学意义,挖 掘歌词背后蕴含的丰富美学思想.同时,希望本文能够弥补对歌 词作家个案研究的不足,起到探骊寻珠的作用. 一 ,卢咏椿生平考述以及创作历程 卢咏椿,江苏南京人,1942年生于古城金陵的名门望族,祖 辈曾是清末翰林院的编修,着名的词学家卢前(冀野)先生是他 的伯父.卢咏椿的父母也非常注重培养他的国学修养,家庭浓厚 的文化氛围培养了他对文学的热爱.1958年,正读高中的卢咏椿 发表了他的第一首诗歌,这一年他才十六岁.这次诗歌的发表激 发了卢咏椿的创作热情,也被看做他创作生涯开始的标志.1961 年,高中毕业的卢咏椿当起了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在教书的同 时他一直坚持诗歌创作.1963年清明节,作为教师的卢咏椿带着 他的学生来到南京雨花台,与学生们一起进行缅怀先烈的活动. 期间,学生们朗诵了一首题为《踏着烈士的脚印前进》的诗,此 诗词句简单却琅琅上口,文字浅近却意义深远.这首诗很快被中 央乐团作曲家刘庄谱曲,并迅速传唱全国.与此同时,他的另一 首作品《城里姑娘下乡来》被当时着名的歌词作家,歌词理论家 石林先生所赏识,将它推荐给着名作曲家陈鹏年谱曲之后,由着 名民歌歌唱家雪飞演唱.这首歌曾作为江苏代表队的重点节目, 参加了当年第五届”上海之春”音乐会.这些经历让卢咏椿认识 到,歌词流传面广,接受人群甚众,且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较大 范围的传播,这是诗歌远远比不上的.他此时已决心从诗歌创作 转向歌词创作,歌词从此成了他一生的事业.根据卢咏椿歌词所 选的体裁,表现的内容,思想情感以及明显的时间界限,他的歌 词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赞歌时期(1963年——l966 年,创作初期);二,沉默与无奈时期(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 —— l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三,多姿多彩的创作高峰期(20 世纪70年代末——2O世纪80年代末);四,与创新的新时期 (20世纪9O年代末至今).这四个阶段在内容与情感等诸多方面 都有着较明显的区别和不同的特征,下文将详阐述之. 第一阶段从1963年创作第一首歌词开始——l966年文化大革 命开始,我们将其称之为赞歌阶段.这是卢咏椿歌词创作的初期 阶段,刚从诗歌创作领域转向歌词的他,对歌词创作还处在一个 学习,探索,发现与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再者,当时的文化环境 也相对紧张,对文艺创作的题材,主题,思想等方面有着诸多的 限制.但是,卢咏椿正是在这一时期创作了《踏着烈士的脚印前 进》,《在队旗下前进》等较有影响的歌词.这一阶段卢咏椿的 歌词的题材主要是歌颂新中国,歌颂共产党和人民领袖,赞美在 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等,其风格质朴,格调明 朗,情感真挚而热烈,体现了当时青年人普遍的爱国主义情怀. 但是,这一阶段卢咏椿的很多歌词犯了当时通行的”艺术未动, 主题先行”的形式主义错误,在艺术水准上有一定的缺失.晨枫 在《中国当代歌词史》中指出:”从五十年代的中后期起,受到 政治斗争风云变幻莫测的影响,使歌词产生了一些用政治口号取 代艺术创造的概念化,空洞化的作品.”卢咏椿的作品中不可避免 的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这一方面是当时形势所致,另一方面这也 是初涉词坛的卢咏椿稚嫩的表现.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否认掉他这 一 阶段的创作,年轻的卢咏椿在一些作品中仍然展现出了不可遏止 的创作才华,比如他的成名作《踏着烈士的脚印前进》: 翻过小山岗/走过青草坪/烈士墓前来了红领巾/举手行队*L/ 献上花圈表表心/想起当年风雨夜/til岗铁镣响~TnT/不是你们洒热 血/哪有今天好光景!/ 桃林像红云/松柏青又青/少先队员心里不平静/举手来宣誓/ 拳头握得紧又紧/先烈的理想永不忘/革命精神记在心/要做红色的 后一代/高举红旗干革命/ 我们是红色的接班人/不怕山高路不平/我们要踏着烈士的脚 Ep/永远奋勇向前进!/ 这是一首优秀的少儿歌词,生动地描写了一群少年儿童祭扫 烈士墓的情景,展示了他们缅怀革命烈士以及要继承烈士遗愿, 建设美好祖国的决心.歌词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融情于景,在景 色的衬托与情感的充分渲染之后自然而然地引出”我们要踏着烈 士的脚印,永远奋勇向前进”的决心,这与口号式,说教式的歌 词是有着根本的区别的.卢咏椿从生活出发,从少年儿童的角度 出发,写下了这首清新自然的”红色歌曲”.可见,只有真正从 真实生活出发,不带有目的性的创作才能产生好的作品.二十岁 的卢咏椿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实属难能可贵,也足以证明他的创 作天赋. 但是,时代并没有给卢咏椿足够多的成长时间,很快,一场 疾风暴雨式政治大动乱的到来,让卢咏椿的创作还未成熟便陷入 了僵局. 第二阶段为”沉默与无奈时期”,是指从1966年文化大革命 开始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这一时期.1966年5月至1976年lO月 进行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给中华民族造成了难以估量的 损失,同样也使文艺事业遭到空前的劫难.文艺成为无条件为现 实政治服务的工具.有人将这一时期的文艺理论体系表述为:从 “塑造无产阶级的英雄典型”的”根本任务”出发——全力凸现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主题——坚持”以革命的现实主义和 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为创作原则——力求把”三突出”创作 手法贯穿于作品的结构和人物塑造过程之中——努力达到”革命 的政治内容与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的效果——最终实 现”开创人类新纪元的,最光辉灿烂的新文艺”的理想.当时包 括歌词在内的文学性活动都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展开的, “好得很”和”对着干”的歌词满天飞,其艺术水准可想而知. 这一阶段的卢咏椿也经历了他最灰暗的一段创作历程.文革开始 后,教育领域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身为教师而无书可教的卢咏椿 感到非常的无助与彷徨,手中的笔也写不出任何作品了.但命运之 神毕竟舍不得抛弃卢咏椿,1973年,他被当时秦淮区文化馆馆长朱 平亲自调入文化馆工作.这位同样爱好文艺的馆长给予了卢咏椿相 对宽松的创作环境,使得他能够在这一个动乱的年代继续学习, 继续创作,《雷锋叔叔望着我们笑》便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我们班/出墙报/来稿同雪花飘/学习雷锋好事多/班长一看心 欢笑/一篇篇/表扬稿/表扬谁/不知道/找了半天没找着/你看这事 妙不妙!/ 是谁一声也不响/把咱们课桌来修好/修好课桌学文化/认真读 书志气高/是谁帮助小同学/雨中打伞背书包/团结友爱亲又亲/革 命路上向前跑/是谁最爱小树苗/放假也不忘把水浇/盼着小树快快 长/建设祖国立功劳/ 这些好事是谁做?/问谁谁都把头摇/班长班长别着急/请你往 上瞧一瞧/班长回头看墙报/雷锋画像挂得高/班长一看全明白—— /雷锋叔叔望着我们笑/ 143 文史哲 那时纪念雷锋同志的歌曲数不胜数,但大多是叫喊式,口 号式的歌词赝品,苍白的喊叫之下却找不出一丝真感情.反观这 首歌词,没有一句”向雷锋同志学习”式的口号,而是用班 级出墙报这一很小的事件来引出孩子们做好事,再用”雷锋叔 叔望着我们笑”点出这些孩子全足受了雷锋叔叔的影响,这一 “笑”,写活了雷锋同志的亲切,高尚,富有爱心,也写出了卢 咏椿对孩子们的爱.卢咏椿在接受笔者访问时坦诚地说道:”文 革期间,我也写了一些口号式作品,现在我都羞于谈及.但是, 我一直保持着我的原则和底线,就是不说假话,不说伤害人的 话,尤其是对着孩子们,绝不能向他们传授错误的思想.”要知 道,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能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原则是多 么不容易的事情.卢咏椿还谈到一件事情让笔者印象颇深:1976 年周恩来总理逝世之后,人民自发地在天安门组织纪念剧总理的 活动,这些活动却遭到”四人帮”反革命集刚的镇压.为了给镇 压活动”正名”,某文化机关领导钦点卢咏椿创作一首歌唱首都 民兵”革命行动”的歌词作品,卢咏椿秉持着艺术的良心坚决同 绝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这种行为是非常可贵的. 总之,由于外界客观原因,这一时期卢咏椿的创作在艺术 上没有多少建树,但是他对社会和人生有了更加丰富而深刻的理 解,对歌词这一艺术形式也有了更加准确的把握,这为他后来的 创作高峰奠定了基础. 第三阶段是指从2O世纪7O年代末N2o世纪9O年代之间的创 作,这是卢咏椿多姿多彩的创作高峰朗.随着”四人帮”被粉 碎,十一届三中全会顺利召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 领域开始恢复生机.1979年召开的第四次全文艺工作者代表大 会重申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表示对文艺的”行政 命令必须废止”,这对文艺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卢咏椿 此时也迎来了他的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创作了《口月潭边谁吹 箫》,《江南雨》,《卖蜜桃》,《青春曲》,《这就是我的祖 国》,《我们是光荣的预备队》等一大批优秀的歌曲.这是卢咏 椿的创作成熟期,这一时期他所作的歌词大多在音乐性和文学性 有着较好的融合,产生了无谱可诵,有谱可丑吕的艺术效果 这些作品的内容主要有歌颂祖国,赞美汀南,儿歌等.这一 阶段歌颂祖国的作品与”文革”时的应制之作不同,这是词作家 真正的喜悦的体现,是对重焕生机的祖国无比热爱的真情抒发, 也是卢咏椿艺术上厚积薄发的结果.比如这首在八十年代影响较 大的《这就是我的祖国》: 这里的土地多彩又辽阔/春有绿叶/秋有金果/冬有遍地春色/ 这里的风儿多情又柔和/飘着花香/飘着笑语/飘着不落的欢歌/要 问这是什么地方/这就是我的祖国/ 这里的太阳辉煌又温暖/照耀蓝天/照耀大地/照进人们的心窝 /这里的人民勤劳又快乐/相亲相爱/团结一心/建设美好的生活/要 问这是什么地方/这就是我的祖国/ 这首歌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乔羽的名作《我的祖国》,不同 于乔羽的磅礴大气,卢咏椿的这首歌词显现出一种精致小巧,如 果说《我的祖国》是一道大餐,那么《这就是我的祖国》更像是 一 道风味小吃.卢咏椿选取了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景物,抒发了 人人心中都有的喜悦,自豪的心情,因此能够在广大人民的心中 激起强烈的共鸣. 这一时期的创作还不得不提到《卖蜜桃》这首歌词,它曾经引 发了歌词界的轩然大波,在各大词刊上竞持续有长达半年的争论: 一 根扁担两头翘/两箩蜜桃肩上挑/姑娘桃甜人也美/脸儿好像 五月桃/”卖桃子睐”一声水灵灵的叫/一个甜蜜蜜的笑/惹得小 镇也醉了/ 一 根扁担两头翘/两箩百货肩上挑/卖完蜜桃回家去/留个背影 给小伙子瞧/”桃子甜睐”小伙子甜得高声?q/姑娘装作没听N/ 只撒串歌儿轻轻飘/ 《卖蜜桃》作于1985年,虽然改革开放已经开始有六七年 了,但人们的思想毕竟还多少受着些许束缚.词中”姑娘装着没 听见,留个背影给小伙子瞧”一句,很多保守的人认为这是”卖俏 而不是卖桃”,继而斥责这首诗思想性不够端正.抛开当时的思想 局限不谈,这句词还真是”俏”!水灵灵的叫声配上美丽的背影, 十足江南水乡里一树柔媚的桃花.词有尽而意无穷,姑娘撒下的那 串歌儿也同样深深地打动了听众的心.1986年中国音协《歌曲》杂 志重发了这首《卖蜜桃》,给这场争论作了公正的答复.如果说 《卖蜜桃》提高了卢咏椿的名气,那么古典韵味浓郁的”江南系 列”则奠定了卢咏椿在词坛上的地位,先看这首《江南秋》: 蓝天高/碧水秀/风光最美江南秋/田野飞着歌/4’河流着酒/棉 花堆成银的山/稻垛搭成金的楼/风悠悠/云悠悠/片片白帆逐江鸥/ 蓝天高/碧水秀/风光最美江南秋/丹桂飘清香/金桔垂枝头/鲤 鱼正肥船边跳/跳进渔家青竹篓/船悠悠/情悠悠/秋色更比春色稠/ 卢咏椿创作的一系列描写江南美景的歌词都带有中国古典 诗词的烙印.清新秀丽的江南秋色,经卢咏椿轻快明丽的笔出 之,仿佛一幅色彩鲜明,精致绝伦的风景画:蓝天下绿水绕着 田野流动,风儿吹过洁白的棉花和金灿灿的稻垛,丹桂的香, 金桔的艳,鲤鱼的肥,竹楼的青,落落生趣,构图典雅古秀,布 局款洽悦目,透出作者一派潇洒飘逸的韵力,不加雕琢而意境跃 然在日,够读者微微地痴醉了.而最后一句”秋色更比春色稠” 更是点睛之笔,,个”稠”字被用得恰到好处,读来有齿颊留香 之感.这首《江南秋》以及《江南雨》,《我爱江南春》,《江 南蜜橘红》,《采笋小唱》等”江南系列”歌词为卢咏椿博得了 “江南才子”的美名,奠定了他在词坛上的地位. 第四阶段是总结与创新的新时期,时间从20世纪末至今. 在经历了青涩与成熟之后,年逾六旬的卢咏椿仍然活跃在词坛 上.这一时期他的创作内容主要集中在儿童歌曲,赞美城市建设 或社会新气象的歌曲等.早年有过在小学教书经历的卢咏椿,对 孩子们总抱有很深的感情,他总说这些儿歌是他送给孩子们的小 礼物,这些儿歌大多很有童趣,tP.flP.触及到孩子们纯洁的心灵, 让他们在欢乐歌唱的同时也有所获益.但是,这一时期他的一些 赞颂社会新气象的歌曲,在艺术性上已有些许褪色,如2002年的 《建诚信城市,做诚信市民》,2004年的《明天的南京会更美》 等歌曲,都存在着”目的大于艺术’,的问题,刻板的化的语 言比较多,这不禁让人感到惋惜.我们希望卢咏椿能够创作出更 多更好的作品,重新焕发艺术的活力. 在人生路上走过六十多年风雨沧桑的卢咏椿,在歌词创作 的领域里也奋斗了四十余年.他经历了赞歌时期,沉默与无奈时 期,多姿多彩的创作高峰期以及总结与创新的新时期四个创作阶 段,通过对这些创作历程的顾,我们对他不同时期的作品的特 点,创作心态以及创作目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更准确的把握, 使得我们对卢咏椿艺术生命的了解更加立体,更加深刻. 二,卢咏椿歌词的艺术特点 通过对卢咏椿歌词创作的发展历程及其分期特征的回顾和梳 理,笔者发现卢咏椿歌词在形式,意境营造以及风格创造等方面 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 首先,在形式上,卢咏椿的歌词形式比较单一,传统的双段 和单曲占了其作品的绝大部分,以并列,对比的结构为主.这种 现象主要由两个原因导致:第一,传统的诗词对卢咏椿的创作产 生了重要的影响.无论格律诗还是宋词的样式都是双段,尤其是 宋词上下的形式更是对现代流行歌词产生了重要的启发作用, 从小在传统文化氛围里成长起来的卢咏椿更是深受其影响.第 二,歌词样式受到风格的限制.卢咏椿歌词绝大多数都是抒情性 的,以温婉优雅的抒情风格为主,而双段歌词能够通过对比的形 式从不同的角度抒发情感,或通过递进的形式深化情感,从而歌 词样式与歌词风格能够达到较好的统一. 其次,卢咏椿歌词极富古典韵味,总能在词中营造出富有 江南韵味的意境.意境足华夏抒情文学和抒情理论高度发达的产 物,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 统及其诱发的审美想象空间.接下来,我们就从情景交融的表现 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三方面来品读 卢咏椿歌词的意境之美. 第一,就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来看,卢咏椿歌词景中藏情, 情中含景,有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融合之妙.王国维说:”文学中 有_元质焉:日景,日情.”意境的创造,就是如何将情与景融 合起来.这直接关系着意境的生成,因此文学家和艺术家们在这 方面非常注.卢咏椿在创造意境上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是景 中藏情.在这一类型的歌词中,他往往藏情于景,一切都通过画 面的描述来表达,如此就能达到虽不直接抒情,反而更显情深的 效果.如这首《江南雨》: 江南雨,雨纷纷/千丝万缕情最深/红了桃花水/绿了柳树林/ 洒在牛背上/牧笛换新韵/更有紫燕像飞梭/雨丝织出江南春/ 江南雨,亮品晶/点点滴滴甜在心/闪在麦苗上/春色添几分/ 挂在新楼前/农家喜盈门/漫天春雨撒珍珠/富了江南新农村/ 此词以描写江南雨景为主,作者没有直接的情感抒发,也未 从字面上显露出他的态度,但从那江南细雨,桃红柳绿的美好景 文史哲 色中,就可以看出作者对江南美景的喜爱;再者作者也没有直接 对江南新农村建设发出赞颂,而是通过江南细雨润麦苗的描写以 及”春雨撒珍珠”这一比喻,表达得情深意挚.表面上这首歌词 句句写景,实际也是在处处抒情. 晨枫在《中国当代歌词史》中对《江南雨》这首词也十分称 颂,其中这样赞道:”这样纤丽娟秀的巧手妙笔,这样丝丝入扣 的缜密编织,付出的无疑是诗人那涌动在胸中的一腔真情,全部 爱意……擅长寓情于景的卢咏椿,就这样将写景的纤秀明丽与抒 情的细腻浓郁,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这一可谓相当之 高,歌词界对卢咏椿的认可与推崇从中也可见一斑. 情景交融还有另一种创作方法,即情中见景,直抒胸臆.由 于歌词这种特殊题材的限制,这种方法在卢咏椿的歌词中较少出 现.他更为常用的是”情景并茂式”,将抒情和写景进行高度融 合,达到浑然一体的程度.看他笔下的《我爱江南春》: 我爱江南春/江南春意浓/春雨甜津津/春风暖融融/片片春水 铺明镜/座座春山架彩屏/何处黄鹂几声唱/又绿春草两三丛/江南 春浓如酒/甜醉我心胸/ 我爱江南春/江南春最深/渔歌随网飞/群鸭逐浪涌/责任田里 跑铁牛/乡间小路走牧童/姑娘采茶过桃坞/笑脸桃花相映红/江南 春/美如画/我在图画中/ 这首歌词开头就以”我爱江南春”这句表白式的话语起头, 直接亮出作者的情感态度,接着用饱含感情的笔触引领读者见识 了春雨,春风,春水以及渔歌,乡间小路等景物的曼妙之处,不刻 意雕琢而图景跃然在目,让读者好似在婉约娴秀的江南美景中游历 了一番.这首词情景并茂,互藏其宅,自然天成,妙合无垠. 第二,从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来看,卢咏椿的歌词虚实相 生,富有内在神韵.虚与实是中国艺术追求的重要范畴之一,宋 人梅尧臣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 言外,然后为至矣.”其中”不尽之意”指在实境描写的基础上 延伸出来的审美想象空间,即”虚境”,它是具体画面在联想中 的延伸与感悟,是作者对实境的体味与感悟,也是对作品内在神 韵上的追求.熟悉古典文学的卢咏椿深知构建实境与虚境的重要 性,试看这首《绿叶和红叶》: 绿叶,春天的绿叶/铺满田野/盖满山岳/妆点艳阳天/笑迎风 雨夜/不与红花争春光/孕育金果枝头结/啊,春天的绿叶/你多像 我的青春/那么蓬勃/那么纯洁/ 红叶,秋天的红叶/铺满田野/盖满山岳/霜染色更浓/风吹舞 彩蝶/长在枝头映秋光/飘落成泥肥山野啊,秋天的红叶/你多像我 的爱情/N么坚贞/那么热烈/ 此词描写的是春天的绿叶和秋天的红叶:绿叶生机勃勃,而 且不与红花争妍媚,一心孕育果实;红叶历经风霜,飘落还能肥 沃山野,有着”化作’秋’泥更护花”的精神.二者既有对比, 又相互映照,凸现了春华秋实的季节主题,这是具体描写之景, 即为实境.作者没有简单地停留在实境描写上,而是由绿叶联想 到蓬勃向上的青春,由红叶联想到热烈坚贞的爱情,这则是由实 境引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即为虚境.这首词实境描写惟妙 惟肖,准确地展现了绿叶和红叶的外形特点:虚境展现体现了实 境创造的意图和目的,提升了整首词的境界,体现了歌词的艺术 品位和审美效果. 第三,从意境的审美特征上来看,卢咏椿歌词讲求韵味,追 求韵外之致.卢咏椿在他的”江南系列”中时常让人感觉有一种 咀嚼不尽的美,有情之美,理之美,趣之美,韵之美等,一言以 蔽之:有韵味.正如明人陆时雍所说:”有韵则生,无韵则死; 有韵则雅,无韵则俗;有韵则响,无韵则沉;有韵则远,无韵则 局.”可见韵味是艺术创作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更是卢咏椿尽力 追求的,正如他的名作《日月潭边谁吹箫》: 风飒飒/夜悄悄/日月潭边谁吹箫/一声儿低/一声儿高/如咽如 诉江南调/箫音如轻风/吹过柳树梢/箫音似流水/悠扬过小桥/声声 乡音分外亲/那是母亲——门边把孩LN/ 大雁归/落叶飘/日月潭边谁吹箫/离别情/相思意/如痴如醉谁 知晓/声声问长天/愁云几时消/声声问大海t何日搭金桥/曲中跳着 儿女13,1故乡的母亲——你可听得到?/ 这首词风格典雅清丽,气度古秀入骨,意境苍凉沉郁.母亲 想儿的悲痛和孩子离别的孤愤几乎交织出零叶翻江的苍茫长卷, 在箫声与呼唤声的对比中抒发了渴望亲人团圆,祖国统一的强烈 情感.那一声声箫音,那一声声呼唤,没有一声不呼唤出悲凉清 绝的韵致,看着大雁归去,伴以飒飒冷风,让人回味无穷.其中 多少情韵,感动了多少渴望祖国团圆的中华儿女! 总之,卢咏椿歌词在表现特征上情景交融,在结构特征上虚 实相生,在审美特征上韵味无穷,集中地体现了古典主义美学的 审美理想,且在传统的矜持中融会了现代的通达,形成了卢咏椿 独特的”新古典主义”美学. 最后,在从艺术风格这个角度看卢咏椿歌词的艺术特征. 艺术风格是作家独特的艺术创造力稳定的标志,又是其语言和文 体成熟的体现,被称为作家的徽记和指纹.正如明人谢榛所说: “作诗譬如江南诸郡造酒,皆以曲米为料,酿成则醇味如一. 善饮者历历尝之曰:此南京酒也,此苏州酒也,此镇江酒也, 词金华酒也.’其美虽同,尝之各有甄别,何哉?做手不同故 尔.”不光是品酒,文学,艺术乃至一切创作也是如此,风格是 读者辨认创作者的一个格调.现代文艺理论认为风格的形成主要 与两个因素有关:一,创作个性;二,文体和语言组织.我们就 从这两个角度入手,分析卢咏椿歌词的独特风格. 一 方面在创作个性上,卢咏椿内在的文人气质赋予他的作品 温柔雅致的风格.西汉杨雄曾提出”心画心声”之说:”言,心 声也;书,心话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他认为,从说话 和文章中就可看出人的人格,进而强调人格品性或气质个性对创 作风格的支配性作用.卢咏椿的人格与艺术的和谐统一正应证了这 个观点,他”在词坛已硕果累累光彩照人,但言谈举止绝不像一个 名人,温文尔雅,谦和普通……颇有’润物细无声’的魅力……他 认为要作出高品味的词,必须做高品位的人!”正是这样的气质 禀赋,卢咏椿才赢得了”江南才子”的美名,这从他在创作高峰 期最成功的”江南系列”(上文已涉及其中多首作品)来看,是 非常恰如其分的. 另一方面在独特的言语形式上,卢咏椿歌词形成了古典精 致的风格.亚里士多德认为”语言的准确性,是优良的风格的基 础”,强调体现风格要注意修辞,如用词妥帖恰当,讲究节奏, 隐喻等.卢咏椿歌词在语言方面是公认的准确熨帖,这离不开他 十多年语文教师经历中积累起来的遣词用字的深厚功底,往往能 用寥寥数笔便描绘出传神的图景.同时,典雅秀丽也是卢咏椿歌 词在语言上的另一大特色.词人若是光靠技术难免会有点匠气, 心中供养些学问才飘得起雅气,古典文学涵养深厚的卢咏椿学问 自是扎实,笔底流露的竞有江南烟雨中淡淡的几波烟水气,在当 代词坛上可谓难得.更可贵的是,卢咏椿并不刻意雕琢,他充分 顾及到了歌词需有可唱性的特点,作词总是有丽语而无险语,有 时口语也可入词,读来亲切有味. 总之,从创作个性和言语形式两方面来看,卢咏椿歌词展现 出温柔雅致,古典精致,晓畅平易的风格,这已经作为卢咏椿歌 词的审美标志为读者所认识,所喜爱,更能让读者获得持久的美 的愉悦.这独特的风格是卢咏椿长期匠心独运的结晶,是他创作 成熟的体现. 三,卢咏椿及其歌词的意义 在对卢咏椿的生平,不同时期的创作以及他的作品的艺术特 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过后,卢咏椿及其歌词创作对江苏歌词的意 义就显现了出来.综合来说,意义体现在两方面:在当代歌词作 家创作整体中的意义,在江苏歌词史上的意义. 首先,卢咏椿是当代歌词作家中富有特色的一位,其歌词体 现了浓厚的地域色彩和个人风格.当代歌词文化日益繁荣,并且 受到全球化经济浪潮的冲击,其创作的地域风格有所淡化,歌词 创作有着”趋同”的倾向.卢咏椿的歌词则不然,他的歌词充分 体现了江苏(尤其是江南地区)的地方特色,充满江南丝竹特有 的韵味;同时,他个人的谦和的气质也赋予了歌词温柔舒缓的个 人风格,这在当代歌词作家的创作中是极为难得的.正如”民族 的才是世界的”这一文化理论,卢咏椿在歌词中体现地域特色和 个人特色是他创作成熟的一个表征. 其次,我们认为卢咏椿在江苏歌词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关 键性作用.文化事业发达的江苏曾出现过许多歌词大家,譬如民 国时期的刘半农,陈蝶衣,建国后的石林,向彤,任红举,袁飞 等,他们对江苏现当代歌词甚至中国现当代歌词都有着开创性的 作用.进入新时期后,晨枫在《中国当代歌词史》中认为,江苏 的歌词队伍大致是由从6O年代走来的个别作家与8O年代以来出现 的大多数青年作家组成.由此可见,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是江苏 歌词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在江苏歌词发展历程中起着承上启下 的关键性作用.在这一时期里,卢咏椿吸收了前人的经验,在歌 词创作理论,创作方法上多有继承,这就体现了他(下转85页) 145 艺术与人文 公共艺术与2008:1匕京奥运会的关系 王嘉逸(河北省廊坊师范学院美术学院065OO0) 摘要:北京奥运会于2008年在北京举办,奥运会是全世界一次 体育的盛会,同时也是艺术应用的一个平台.公共艺术与在北京举办 的奥运会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的关系,它们共处于我国的首都 —— 北京的城市视觉文化之中. 关键词:北京;奥运会;公共艺术 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奥林匹克运动起源于希腊,它已经不 再是一种单纯的体育运动,而是一种体育竞技运动和艺术紧密结 合的人类重要的共同活动.在这项活动从产生到现在的发展历程 中,人们不断地从竞技水平和艺术品位等方面对其进行打造和提 高,公共艺术也越来越和奥运文化融合在一起,它是奥运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更好的研究北京奥 林匹克公园公共艺术的应用,首先要把众说纷纭的公共艺术的概 念进行明确. 1.公共艺术的概念 中国由于公共艺术起步比较晚,公共艺术还是一个新名词, 什么是公共艺术?现在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各个国家以及不同的 文化背景的民族对其概念的解释存在很大的不同.其概念主要有 两种解释,一是广义的公共艺术概念;另一种是狭义的公共艺术 概念.”公共艺术是指置于公共空间,为公众所欣赏,由公权所 主导的艺术形式.由于公共艺术的显着特征是公字,所以说公共 艺术也可说成公字艺术.这里说的公共空间就是开放空间,公共 场所,而且应该具备比较好的通达性,能够让公众很方便的到 达.公共欣赏,是指艺术作品的公开展示性,并非个人独自欣 赏,或者个人私自收藏,是要让公众在不受任何限制的情况下欣 赏这些艺术品.公权主导,是指公共艺术主要应该由公共的财政 投资筹建,是政府行为的公共艺术作品.由政府相应机关对其实 行管理,是政府行为,其中包括编制公共艺术的规划,制定建设 的计划,审定其,日常维护等.当然,政府主导并不是政府 全权包办,具有相当经济实力的大中型企业也可以根据政府相应 机关时规划,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供或制作公共艺术作品.公 共艺术既然是艺术,当然应该具有艺术的相应特点和属性,而非 具有特定使用功能的使用性的产品.建筑虽然具有明确的使用功 能,但是它又具有艺术的特定和属性,也可看做是公共艺术.因 此,广义的公共艺术应该是指设置于公共空间的艺术品.是一个 公共空间内视线所能看到的相当庞大的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包括 绘画,书法,建筑,雕塑,壁画,宣传画以及园林绿化,广告, 视频,牌匾,标识,城市小品等门类.狭义上的公共艺术是指存 在于公共空间的静态的造型硬体艺术.如:公共空间的艺术性构 筑,装置,雕塑,绘画等.”本文赞同从狭义上理解公共艺术, 也是本文讨论的主要范围. 2.公共艺术与北京奥运会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发展 关系 公共艺术与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发 展的关系,它们共处于我国的首都…一北京的城市视觉文化之 中.其定义是”城市视觉文化是指在城市空间形态上以可视性的 方式表现城市文化的视觉图像和视觉形式,并在空间形式上以视 觉的方式影响和作用于人们感知,情感和思想的文化形式.城市 当中丰富多彩的视觉形态,情感,思想构成了城市视觉,公众通 过这样的视觉形象体验城市中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影响城市形象 的视觉文化存在于各式各样的城市公共空间之中.如:城市中的 建筑,雕塑,景观艺术等等.公众身处在一个城市之中,先以感 知的方式来认识一个城市.所以城市中的建筑,雕塑,景观艺术 等等就构成了城市视觉形象,它以最直观的方式向公众传达了城 市的文化意义.”北京的城市视觉文化包含了北京奥林匹克公 园内公共艺术在内的奥运文化,这种公共艺术和奥运文化的融合 体是利用奥林匹克公园这一媒介向公众乃至世界展现出来的.当 把这样高水平的公共艺术结合在一起的一个奥林匹克公园无论是 永久性的建筑群还是短暂性的公共艺术形式展示在公众面前时, 一 定会成为北京视觉文化的标志性代表.向世界不同的国家和民 族展现了北京以及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奥林 匹克公园的国家主体育馆——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 都充分展现了北京当代视觉文化的发展进程.这些公共艺术建筑 成为了首都重要的视觉文化遗产.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优秀的公 共艺术作品的产生提供了平台,体现在建筑,公共设施,雕塑, 环境设施等各方面,记录着奥运文化发展的历史.公共艺术是奥 运文化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艺术的加入改变了奥运会 原始的竞技状态,使之从单纯的体育活动变成了人类生活和发展 进程中的综合活动.增强了奥运文化的文化艺术品位,丰富了奥 运文化的内容,拓宽了奥运文化的层面,总的来讲公共艺术的参 与促进了奥运文化的发展.换一个角度来讲,奥运文化的发展为 公共艺术的展现和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和平台.奥运文化 在奥运会得举办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随着人们对 精神生活要求的提高,人们已经不能仅仅满足单一的竞技奥运会 了,对于奥运文化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了.奥运文化的发展需要公 共艺术这些奥运文化的组成元素要相应的发展.从而也就带动了 公共艺术的发展,所以说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的关系. 作者简介 王嘉逸,出生年1975年,男,民族:汉族,学位:硕士,职务: 艺术设计教研室主任.职称:讲师单位:廊坊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主要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上接145页)的”承前”.卢咏椿深感他的发展离不开前辈的 提携与帮助,同样,他对后辈青年作家的发展也起到了相当大的 影响,这就体现了他的”启后”.在歌词创作方面,他既能够用 诗人的笔法写歌词,创建了自己的”新古典主义美学”,同时也 能够适应时代需求,用歌词的形式写社会新气象,并不排斥白 话,流行语,这对青年作家的创作有着非常好的启发作用;另一 方面,他还培养,引导了许多后来者.当今江苏最为活跃的歌词 作家李朝润,朱小松均出自他的门下,熊初保,张鸿声也经常得 到他的指导;再一方面,卢咏椿曾主持了《音乐文学》,《词泊 秦淮》等词刊以及《中国当代歌词选》的编辑出版工作,给广大 歌词创作者和歌词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展示与欣赏的平台,对歌词 文化的传播作出了贡献.由此可见,卢咏椿在江苏歌词作家中承 前启后的关键性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四,结语 正如本文开篇时所说,目前对歌词的研究力度相当之薄弱, 在歌词家个案研究,歌词创作理论等诸多方面存在着空白点.而 歌词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文学样式,不管在生活领域还是文化领 域都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不应该将歌词研究排 除在”正统文学”之外.一方面,我们应重视歌词的理论研究, 仿照文学理论指导文艺创作的模式,用歌词理论促进歌词创作的 繁荣;另一方面,歌词创作者的实践创作也是不容忽视的,要注 意在实践中摸索规律,提高技巧:总之,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相 互补益,共同促进歌词的发展. 本文就卢咏椿个案,一方面整理归纳了他不同时期的创作, 起到了一个文献考据的作用:另一方面,本文尝试从理论的角度 来分析其歌词的艺术特点,在卢咏椿的实践创作的基础上提取, 总结出一些艺术规律.这弥补了歌词研究中个案研究的不足,同 时在歌词理论研究上也有所探索,希望能对江苏歌词的发展以及 歌词研究的开展上起到抛砖引玉,探骊寻珠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晨枫.《中国当代歌词史》埔江出版社,2002年版. 2.朱栋林,朱晓进,龙泉明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7年版. 3.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4.王国雏.《文学小言》.《静庵文集续编》. 5.晨枫.《中国当代歌词史》璃江出版社,2002年版. 6.欧阳修.《六一诗话》. 7.明?谢榛.《四溟诗话》. 8.文君.《烟雨江南?序——秋色更比春色稠》.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 年版. 9.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第3卷,转引自伍蠡甫主编的《西方文论 选》上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 指导老师:曹辛华
/
本文档为【[word格式] 论卢咏椿歌词的特点与意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