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政治论文

2017-09-19 6页 doc 36KB 8阅读

用户头像

is_654168

暂无简介

举报
政治论文罗尔斯的正义论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摘要:本文主要从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中国的教育制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三个方面来探讨罗尔斯的的正义论对中国建设的启示。现在中国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罗尔斯的正义论不仅对西方国家的社会现实做出了反思,而且也对中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罗尔斯  启示  公平  正义     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政治哲学家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1971年), 从公平正义入手,全面系统深刻地论证了自由与公平、个人与国家、机会与结果等广泛的社会政治问题,力图为现代西方社会重建“公平正义”的...
政治论文
罗尔斯的正义论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摘要:本文主要从中国的社会福利、中国的教育制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三个方面来探讨罗尔斯的的正义论对中国建设的启示。现在中国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罗尔斯的正义论不仅对西方国家的社会现实做出了反思,而且也对中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罗尔斯  启示  公平  正义     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政治哲学家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1971年), 从公平正义入手,全面系统深刻地论证了自由与公平、个人与国家、机会与结果等广泛的社会政治问题,力图为现代西方社会重建“公平正义”的道德基础。他的学说,对西方政治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引发了西方学界对“公共理性”与社会行为、个人权利与社会共同体要求、个人价值与社会正义、社会多元与社会统一、自由与平等、民主与秩序等重大理论问题的广泛讨论,从而形成了当今西方社会政治哲学的大繁荣局面,以致人们将《正义论》的出版视为“罗尔斯时代”或“罗尔斯轴心时代”开始的标志。 (一) 对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为世人所瞩目,但与此同时,我们这个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根深蒂固的国家也遇到了收入分配制度方面的问题。中国目前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拉大,包括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东部与中西部,各省市区间) 、高收入者与低收入者之间的差距,中国居民收入差距超过国际预警线。社会主义坚持的价值原则是实质平等,公有制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追求的目标。。社会福利是指“一种由社会福利计划、社会福利津贴和社会服务构成的,帮助人们满足对维持社会运转必不可少的社会需要、教育需要和健康需要的国民制度。”(Barker, 1991) [ 1 ]诚然,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社会基本制度下对社会福利的性质和目的存在不同的解释。至于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应如何构建,罗尔斯的思考从某种意义上回应了中国的内在困境,提供了某些启示。[ 2 ] 1.罗尔斯的正义论暗示政府应在社会福利。制度中发挥更大作用。他认为政府可以发挥四个方面的功能,矫正社会分配不公:一是配给,保持价格体系的有效竞争性以防止垄断市场权力的形成,并通过税收和补贴作为效率调整的杠杆。 2.稳定就业,创造有效的社会需求为职业的自由选择提供保证。 3.社会资源转让,保证社会的基本福利,对处于不利地位人群的需求保持敏感和反应的能力。 4.分配,社会资源通过税收流向政府,使政府有能力 罗尔斯代表社会正义论,集中于社会分配制度的正义问题,强调社会合作和较强的社会 福利政策,偏重于经济平等以对最小受惠者的关怀。“最初的不平等”是正义原则的最初应用对象。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和影响,“最初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个人无法自我选择的,罗尔斯本人也认为财富和收入的分配无法做到平等,所以他在承认平等原则的前提下,更加重视和强调差别原则,正义原则要通过调节主要的社会制度,来从全社会的角度处理这种出发点方面的不平等,尽量排除偶然任意因素对于人们生活前景的影响,以便使每个人都获益。[ 3 ] 未来中国的福利制度框架如何构建,是值得思索的问题。罗尔斯的正义论并不是一个无懈可击的体系,也不是超越一切社会制度的理论,他实际分析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下需要改进的地方。发展社会主义的社会福利,可以借鉴其合理内核,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福利制度中,正如著名的社会学家艾斯平. 安德森所说,“欧洲福利国家发展历程的另一个教训也可以作为中国政策指制定的一个参考”。而中国的社会福利“第一步已经将社会政策的强制性 义务从企业中剥离出来。在考虑中国下一步社会改革的时候如果也能够从中国经济增长的运行与适应性的‘生产性投资’的角度来考虑问题,那将是一件十分迷人的工作。”[ 4 ] (二) 对中国教育制度的启示 从罗尔斯的平等自由原则和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出发,可以推演出教育制度的正义原则。然而从经费政策、教师政策、课程政策和高考制度四个方面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教育制度既存在正义性,也存在着非正义现象。分析教育制度的非正义性,是为了更好的建设或完善,使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的正面功能。罗尔斯的正义原则主要是为了解决社会不公问题,从其正义原则来看,我国的教育制度既存在正义性,同时也存在诸多非正义成分。为了使教育制度更好地发挥其正义功能,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有必要对其非正义性进行分析。[ 5 ] 1.经费政策     从建国初到现在,我国教育管理体制始终没有跳出“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原则。《教育法》第14条“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第7条也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教育管理政策的规定,实质是对教育投人主体的确认。“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较以前的管理体制,最重要的就是撤销了乡镇教育机构,乡镇承担的教育经费责任转移到了县级财政。但是,由于近年来分税制改革、“费改税”和取消农业税的三重影响,县级财政收人大幅下降,使县成为我国最弱的一级财政,而且我国县级财政极不平衡,60%左右的县级财政无力保证义务教育支出。因此,“以县为主”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6 ]尽管近几年中央对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力度在不断加大,中央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中的比例逐渐提高,特别是西部农村教师工资80%来自于中央转移支付,农村教育状况明显改善。但从总的格局来说,政府负担城市义务教育、农民支撑农村义务教育的制度未能发生根本改变。相对于由省级、市级财政资助的城市学校,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教师工资只能是最低限度的维持,根本谈不上发展。 2.教师政策     教师政策是指对教师编制、教师工资、教师培训等方面做出的法律、条例等规定。本文主要从教师编制、教师工资制度、教师培训制度三方面分析教师政策的非正义性。 (1)教师编制标准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编制是依据2001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编制标准的意见》,按照在校学生数量确定的。从我国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来看,我国教师政策也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城乡二元特征,也可以说是一种为城市教育服务的标准。实际情况 是,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学校数量多,规模小,农村教师配置标准应高于城市才更符合需要。按照上述编制标准,农村学校教师必须跨学科、甚.至跨年级教学,还可能因缺少教师而导致无法开课。加上农村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农村教师素质客观上就比较偏低,较低的师生比更加影响了农村教育质量。[ 7 ]因此,农村学生实质上并没有享受到和城市学生质量相等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权。 (2)教师工资、待遇政策     对于教师工资,虽然(教师法》第25条做出了明确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建立正常晋级增薪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教师法》第28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城市教师住房的建设、租赁、出售实行优先、优惠。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解决住房提供方便。”从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对城乡教师采取的是相距甚远或者说完全不同的待遇政策,城市教师享受的是由拥有强权力的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保障的住房优惠、优先待遇,而农村教师享受的仅仅是由权力不大、财政不力的县、乡级人民政府负责的为住房“提供方便”而已。 (3).教师培训及教师队伍建设政策     为了全面推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创新能力,教育部1998年出台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并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跨世纪园丁工程”提出对全国教师进行培训,并“重点加强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旨在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但事实是,能够参加“园丁工程”的都是省、市或至少是县城的骨干教师,农村普通教师是根本没机会参加的。[ 8 ]为了促进东西部学校、城乡学校的交流,使东西部和城乡教师能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教育部200.年印发了《关于东西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工作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意见》鼓励东部地区教师到西部地区支教,城市教师到农村支教。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教师政策不但没有采取罗尔斯的差别原则对教师群体中“最少受惠者”—农村教师和西部地区教师,实施政策倾斜或物质资助予以一定的补偿,以保证他们在教育领域中的平等权利和利益,而是反其道行之。 3.课程政策     课程政策是教育政策的具体化,它集中反映并支持着教育政策。课程政策通过具体的、制度化了的载体来体现,如课程计划(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傲学大纲)以及教科书,都是承载课程政策信息的有形文件,课程政策的主要精神和实施手段主要通过这些载体得以传达和实现。纵观建国后我国的课程政策,先后经历了“国家”模式阶段、“国家+地方”模式阶段和“国家+地方+学校”模式阶段。就新课程改革以来实施的“国家+地方+学校”模式,虽然较以前的课程政策模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分级课程管理体制和课程的多样化,给课程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但是,究其实质,主要还是国家统一课程的模式,是以城市为主导的课程文化。 4.高考制度     目前,在我国高教资源相对稀缺的情况下,我国高校人学实行的仍是高考选拔制度,这相原来的推荐人学制度,无疑提供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一种程序正义的可能性。然而,实践过程中这种“程序正义”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相反却表现出招生指标分配的地域歧视和录取结果的地域差异及城乡差异。 (三)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公平、正义”原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学习和借鉴国外相关政治理论时于我国和谐社会建设是十分必要的,罗尔斯的“公平、正义”理论将给我们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 1.制定公平正义的政治、经济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公平正义”的思想。《决议》指出:“坚持最广泛地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能力的社会基础,实现 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要适应我们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在市场经济条件 2维护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是国家的应有职能。社会上各利益主体之间存在矛盾,各利益主体的冲突就在所难免,于是为了实现健康有序的社会生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和谐有序的生活,我们的社会在客观上就需要一个公平、正义的仲裁角色,而真正能够担当起这一,行使这一职能的只能是国家、政府。为此,国家、政府应担当起以下职责:第一,保 证社会成员基本权利的职责。只有对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给予切实的保证,才能从底线上体现个人对社会的基本贡献和对个人的种属尊严的肯定,才能够从最本质意义上实现社会发展的基本宗旨即“以人为本”的发展,也才能够从最实效的意义上为社会的运转确定其必要的条件。第二,保证社会成员人人机会均等的职责。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应该 是属于该国家全体社会成员的。每个社会成员都有拥有这些资源的以及这些资源所带来的财富的同等权利,也就是说每个社会成员都有平等的生存和发展机会。第三,保证社会按照贡献进行公平分配的职责。其含义是指在社会的初级分配中要坚持以效率为主的原则进行分配。这一分配原则有利于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激发社会的活力。这已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得到证明。在初级分配中也应保证社会公平的问题,尤其是要注意通过完善制度来保证对机会均等、公正公平和合法权益的保护。第四,保证通过再次的分配实现社会公正的职责。虽说再次分配要注意效率问题,注重效率和成本的核算,但再次分配不应该造成市场的扭曲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因为再次分配的主污是缩小初次分配造成的过大的收人和财富的差距,防止两极分化,保证人们获得均等的发展机会和共孚经济增长的成果,为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体系提供从础的物质支撑。 3加强政治文明建设,提高政府、国家的调控能力。国家首先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但同时也具有社会管理的职能。国家在履行自己的管理职能时,必须在形式上表现出超出于社会各个阶级、阶层之上,表现出“公平、正义”性,维持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政治秩序、法律秩序,使整个社会系统能有序地运转和工作。一方面,国家不能偏袒任何个人和任何利益集团而成为部分人的代言人;另一方面,社会上各种矛盾和各个利益集团的冲突有赖于国家的干预来谋取平衡和和谐。资本主义国家也经历了一个只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到既注重市场机制又注重国家干预作用的过程。在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阶段,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资产阶级拼命获取绝对剩余价值,无视公平、正义,以至社会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社会矛盾 日益激化。 总之,罗尔斯的“公平、正义”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很重要的启发意义,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 在罗尔斯的正义理论论证中,我们不难看出,罗尔斯的社会正义理论不仅是对西方国家社会现实做出的反思,对我国社会正义社会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就当代中国而言,公平正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处于十分关键的基础地位.没有公平正义,社会 的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等等也都无法实现。因此,高扬公平正义的旗帜,从我国社会各个层面体现和推进公平正义的治国理念.应该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注释: [ 1 ] 约翰·罗尔斯著. 何怀宏等译. 正义论[M ]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 [ 2 ] 翁华建. 艰难的妥协:社会主义公平与效率的抉择[ J ] 1学术月刊, 1992. 4. [ 3 ] 陈东琪.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M ] 1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 [ 4 ] 秦晖. 转轨经济学中的公正问题[ J ]1战略与管理, 2001. 2. [ 5 ]苟人民.从城乡入学机会肴高等教育公平闭.教育发展研究,2006,(5). [ 6 ]玉林.分级办学制度下的教育资深分比闭.中国农村观察.2003,(1). [ 7 ]新三座大山之f:大河文摘报M.2005-10-20,(3). [ 8]房欲飞.从罗尔斯的正义原则肴我国高等教育侧度的正义性闭.商教探索,2006,(5).
/
本文档为【政治论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