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体教结合模式下中国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培养研究

体教结合模式下中国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培养研究

2017-10-14 32页 doc 66KB 57阅读

用户头像

is_477730

暂无简介

举报
体教结合模式下中国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培养研究体教结合模式下中国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培养研究 体教结合模式下中国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培养研 究 摘 要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比较研究和逻 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 CUBA 部分参赛队伍和 NCAA 篮球联赛部分参赛队伍为研 究对象,由解析“体教结合”的概念入手,揭示“体教结合”的本质特征和基 本规律。通过客观的分析我国高校男子篮球人才培养的发展现状,重点对比美 国 NCAA 篮球联赛和中国 CUBA 联赛的联赛管理体制、赛制管理、球队管理等方 面,反映出我国高校高水平篮球人才...
体教结合模式下中国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培养研究
体教结合模式下中国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培养研究 体教结合模式下中国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培养研 究 摘 要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比较研究和逻 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 CUBA 部分参赛队伍和 NCAA 篮球联赛部分参赛队伍为研 究对象,由解析“体教结合”的概念入手,揭示“体教结合”的本质特征和基 本规律。通过客观的分析我国高校男子篮球人才培养的发展现状,重点对比美 国 NCAA 篮球联赛和中国 CUBA 联赛的联赛管理体制、赛制管理、球队管理等方 面,反映出我国高校高水平篮球人才培养出现的深层次问题。通过借鉴美国高 校篮球发展模式,结合我国现在的社会经济特点,为改革和完善我国高校高水 平篮球运动员的培养模式提出可行性和具有定价值的建议。本文的主要结 论: 体教结合目前可以定义为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体育门与教育部 门为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而构建的和谐体系。 目前我国在建立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方面没有建立一套适应当今社会的 培养体制,体教分离矛盾凸显。与国外篮球强国相比,我国高校的篮球人才培 养体制有待健全,制度有待完善。 08 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篮球能否有质的突破,其实取决于后备人才培养是 否有突破。把业余训练体系深深扎根在校园中,构筑“中小学?大学?职业队” 的金字塔篮球人才培养体系,这是美国篮球带给我们的借鉴。随着市场经济 的 不断发展,中国的CUBA学习美国高校篮球联赛的发展经验是符合客观规律 的。 关键词:体教结合;高校篮球运动员培养;以人为本 Abstract This text is writte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e Science of Development. The author used lots of literature information of majority CUBA teams and NCAA teams, by comparing the statistic data and analyzing the results he educed the COPEE: “the combin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raditional education”, with that, the author explained the essence , the character, and the rule of the COPEE There’r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CUBA teams and the US NACC teams in many representations, such as the management of the league matches; the management of the teams themselves and the rules of the matches , which reflect the deep administrative levels of raising well-trained college basketball player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a new valuable suggestion about how to reform and perfect the raising pattern of college well-trained basketball playersThe mostly conclusion of this article: The COPEE can be defined as a harmonious system to raise high-level competitive athletes built both by the Education ministry and the Physical ministry with the people oriented ideaNowadays, we don’t have a suitable system to raise college basketball backup players, comparing with other great basketball powers , the system is urgently to be built and to be perfectedAfter the 08 Beijing Olympics, we found that whether the Chinese basketball teams can make advancement depends on the advancement of CUBA matches. So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arket economy and according to the US basketball progressing experience, we should train the amateur players during their primary school, middle school or college ages Key words: COPEE, the training of college basketball players, people oriented 目 录 1前言..1 1.1 选题依据..1 1.2 体教结合定义3 1.3 研究现状..4 2研究对象与方法.10 2.1 研究对象10 2.2 研究方法10 2.2.1文献资料法.10 2.2.2数理统计法.10 2.2.3逻辑分析法.10 2.2.4比较分析法.10 3研究结果与分析.11 3.1 我国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培养现状分析11 3.2 中、美高校高水平篮球联赛的管理体制比较..14 3.2.1 NCAA的联赛管理体制14 3.2.2 CUBA的联赛管理体制17 3.2.3NCAA与CUBA联赛管理体制的比较..18 3.3 中、美高校高水平篮球联赛制度..19 3.3.1NCAA联赛赛制.19 3.3.2 CUBA的联赛赛制..21 3.3.3NCAA与CUBA联赛赛制比较..22 3.4 中、美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管理..23 3.4.1 NCAA与CUBA参赛球队的管理比较.23 3.4.2中、美两国高校篮球教练员管理.30 3.4.3 中、美高校篮球队的经费管理.34 3.5 体教结合模式下中国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培养策略分析..36 4结论和建议39 4.1 结论..39 4.2 建议..39 5 参考文献41 6 致 谢..44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自建国以来,中国大量学习苏联的国家模式,在发展竞技体育方面也是如此。 我国运动员人才培养使用的是一种体教分离的培养模式,竞技体育运动员脱离普 通的教育体系进行早期的专业化训练,国家对运动员的培养投入大量的资金其目 的更多的是政治原因,中国在许多项目上的成绩突飞猛进,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 际知名度,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了人们建设国家的热情, 可以说在这一特定时期得到了成绩的回报,这也是举国体制的一大优势的体现。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走的是另一条发展道路,他们充分发挥了 社会资本的力量,在学校开展大量的运动训练和比赛,其高校培养的大量优秀运 动员,体教结合成效卓著。随着我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的逐步确立,竞技体育 的政治因素开始减弱,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 立并发挥其作用,竞技体育也必然要朝着社会多元化、市场化的方向去发展。在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其价值观也在不断变化,国家有 限的资金如何培养更多优秀运动员的问题成为当务之急,原来高投入的培养模式 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旧有的培养模式从形式看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 动,但从本质上看却是剥夺了小孩接受文化和科学知识的基本权利,显然对提升 运动员的文化知识内涵、推进个体在专业上的可持续发展和专项运动后时代的生 存与发展没有形成一种责任和保障体系。这样的培养机制使得运动员培养没有完 全融入教育大环境体系,使得运动员的文化、相关的科学知识和道德品质等综合 素质难以提升,运动员人才的教育培养与运动训练不能实现优化整合。同时我们 可以发现,这种模式在多年的运行中也带来了不少社会问题,比如国家社会资源 如何合理利用的问题、运动员成材的率及社会成本问题、运动员退役后的生存与 发展问题等等。随着时代的进步,优秀运动员后备人才教育培养机制的改革势在 必行。 与此同时,为提高运动员全面素质,解决运动员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优 秀运动员后备人才梯队,早在1987年,当时的国家教委和体委就发布了《关于部 分普通高等学校试行招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工作的通知》,第一次把为国家培 养高水平的运动人才并组队参与国际竞赛和体育交流提到了学校体育工作的议 1事日程,提出普通高校开始招收部分优秀体育后备人才;1995年教育部下发《关 于部分普通高等院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通知》后,清华大学跳水队、射击队, 上海大学男子排球队率先成立,开始了“教体结合”的尝试;2000 年国家体育 总局在《2001?2010 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提出“运动队逐步向院校化过 渡,为优秀运动员提供更为便利的入学、深造条件”; 2004年8月,教育部部 长周济同志在全国高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高等学校是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 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培养优秀体育人才,为国家竞技体育作贡献应当是高等 学校应尽的职责;2007 年党的十七大对我国新时期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做出 了新的部署,明确提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 制”。在这样的背景下,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合作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为 此,我们要加强“教体结合”,构建体育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努力探索高水平运 动队与高校有机结合的模式,从体制上、机制上努力创新,尽快提高高等学校运 动竞技水平,从而有力地提高我国竞技体育的整体水平。 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在1999年的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运 动员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竞技运动水平的高低。尽管美国国家篮球队近 几年输掉了奥运会和世锦赛,但是丝毫没有改变美国篮球文化作为世界篮球文化 主流的局面。不仅是NBA,美国的街头篮球也开始风靡世界。通过大量学者对美 国篮球人才培养的研究发现,加入 NBA 的绝大多数美国运动员都曾经在大学锻 炼,代表其高校参加校际联赛,学校成为美国篮球人才的摇篮,这样体教不分离 的模式与美国篮球称霸世界不无关系。为了有效推进我国优秀篮球运动员人才教 育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深入研究、探讨和实践“教体结合”模式下的高校篮球优 秀人才培养,这既是社会发展与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又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 随着“全面、和谐、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理论的创建,在“以人为本”成为新体 育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的社会进程中,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理念作为本 文研究的起点,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构建“体教结合”体系的理论依 据。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图使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真正步入协调一致的轨 道,共谋篮球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大计,在高校教育环境中培养高水平篮球人才的 同时,传播体育文化,塑造体育精神,实现世界冠军“校园造”,是本研究的的 目的和意义所在。21.2 体教结合的概念 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教体结合”又应该具有怎样的内涵 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来进行诠释: 宏观层面的体教结合是指教育与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必须在科学发 展观指导下进行全面调整和深人改革。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要求人的全面 发展和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体育作为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 人全面发展的培养并不是单独起作用,而是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等紧密结合,共 同对人的全面发展产生作用。因此,从宏观层面来看, “教”是指教育事业, “体” 是指体育事业,“教体结合”深层次的理解是体育依靠教育、依托教育来培 养优 秀运动员后备人才,是实现竞技体育对教育的回归。 中观层面的“教”指教育系统,或者说各级各类学校、“体”指体育系统或 竞技体育商业化时代的职业队,或者说竞技体育。为了竞技体育全面、和谐、可 持续的发展,为了实现“以人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运动人才,教育部门 和体育部门(职业队)以共同的目标为导向,通过整合两个系统的资源优势,提 高效能,形成合力,共同培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微观层面的“教”是指文化课学习, “体”指运动训练。 “教体结合”是针对 运动员个体而言的,即运动员作为社会发展的个体,首先应该接受文化教育,然 后才是运动训练。现代竞技体育需要斗智、斗勇、斗力,以智取胜是很多项目的 制胜规律。在训练中,先进的训练理念、训练理论和训练方法在实践中能否得到 很好的贯彻落实,取决于运动员较好的理解力和一定的文化基础。因此,运动员 文化教育直接影响运动训练的质量和效果;另外,从长远发展来看,运动员其运 动寿命毕竟是“短暂”的,如果没有经过足够的文化教育,不具备一定的知识结 构,当结束运动生涯以后往往很难融入到社会之中。因此,提高运动员文化素质 是竞技体育发展的现实需要,更始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上述三个层面的“教体结合”虽然含义不同,但目标都是一致的,即培养高 水平竞技体育人才。整体上看,如果宏观层面的“教体结合”完善了,协调了, 那么,中观层面的结合就会紧密,微观层面的结合就会统一。鉴于以上分析,本 文认为, “教体结合”可以定义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为实现“以人为本” 和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体育回归教育本原,教育系统与体育系统共同培养 3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而构建的体系。 1.3 研究现状 从大量的与本课题相关的书籍、论文、文件、报纸、网站中,了解了本课题 所涉及研究前沿以及相关课题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成果,基本情况如下: 关于教育对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国家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 人才是国家昀重要、昀宝贵的资源,而现代体育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我们 国家的许多领导已多次强调要采取切实的措施以提高体队伍的素质,国家体育总 局局长刘鹏在2005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指出: “人才是发展体育事业,做好体 育工作的根本要大力培养一支优秀的体育人才队伍,为我国体育事业全面、协调 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提高素质,既包括科学文 化素质,也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北京体育大学党书记、校长杨桦教授提出:“新 世纪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然而科学技术只有为人才所掌握才能 发挥作用,也只有依赖于人才,科学技术方能推陈出新,不断向前展,大量的高 水平人才,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人才的培养主要依赖于教育,教归根到 底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这种活动的目的是培养社会有用之材。世界各国在发展 体育时,无论是竞技体育还是社会体育都将基点放在教育上,我国新时期体育要 实现可持发展,必须转到依靠教育的轨道上来”。 “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是实现可 持续发展的根本力和关键因素,体育领域中运动员、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 体育产业人员等人力资本人才资源存量越大,素质越高,体育事业发展中的各种 不良现象将会越少,国家对体育所的物质资本生产率就越有效,体育就能实现可 持续发展。新世纪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两个略目标的达成,必须坚持科技为翼,人 才为本。大学首先是训练和培养人的智慧的机构,高等院校首要的和昀基本的功 [1] 能是培养高层次人才” 。“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的问题,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 内竞技体育发展中的一个常见而又十分棘手的问题,关乎竞技体育可否持发展的 大事,也与优秀运动员能否全面发展、形成全社会对竞技体育强力支持的良性循 [2] 有着直接关系” 。“纵观古代奥运会的兴衰史,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古代 奥运会的生和发展,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培养身心和谐发展 的人的教育的需求它衰落于教育弱化的现实,说明教育对古代奥运会的产生与发 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代奥运会诞生一百多年来,正值世界经济、科学和 教育 4[3] 高速发展时期,这一切使运动训练由体力投入为主型向智力投入为主型转变” 。 “教体结合”提出的背景。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采用的是从业余体校、地方 专业队到国家队的竞技体育人才“三级”培养体制。这一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出了一批世界冠军和奥运冠军,为我国的竞技体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暴露出了其固有缺陷:一是 体育后备人才从小进行专门的运动训练,失去了接受正常文化教育的机会;二是 由于淘汰率高,大量体育后备人才退役后第二次就业困难;三是人才培养渠道单 一,造成竞技后备人才严重缺乏。四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对子女未来发展的 期望呈多元化趋势,存在着不愿送子女到少体校训练的状况。面对这种窘况,国 家不得不认真思考究竟要培养怎样的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提高成 才的效率。1995 年教育部下发《关于部分普通高等院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 的通 知》,通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实现国家教委、国家体 委制定的《关于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规划 提出了努力提高我国大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 以逐步实现由国家教委组队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目标,并首次对培养高水平 运动的招生院校、名额及范围、招收对象、招生办法、教学与管理等方面提出了 要求; 2002年7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 的意见》中指出:要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 律的新一代体育队伍结合起来,努力抓好运动训练和文化教育,开拓培养高水平 运动员、教练员的新途径,为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升学深造创造条件,提高运动 队伍的科学文化素质。2003年第23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国首次派出以教育 部牵头组团出征,并取得了21枚金牌、16枚银牌、12枚铜牌,金牌总数第二 的 好成绩,特别是以“清华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运动员胡凯夺得了男子百米冠军, 为中国大学生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和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教体结合”的新路 子作出了新的贡献,这对我国高校以“教体结合”培养优秀运动员后备人才给予 了一定的肯定,更加坚定了我国竞技体育要走“教体结合”的路线。2004 年 8 月,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在全国高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高等学校是为国家 培养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培养优秀体育人才,为国家竞技体育作贡 [20] 献应当是高等学校的应尽职责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 5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意见》 (教体艺[2005]3号文件)指出:切实加强“教 体结合”,普通高等学校应加强与体育部门的合作,采取多种形式,实现优势互 补,资源共享;要以普通高等学校为龙头,逐步完善大、中、小学相衔接的优秀 体育人才培养机制;普通高等学校要采取积极措施,关心、扶持中小学校开展优 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2006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同志在全国 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学校体育是整个体育工作的重要基础。实施“全民健 身”和“奥运争光计划”都离不开学校体育,离不开青少年儿童。各级体育 行政部门必须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体 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共同为青少 [21] 年健康成长创造条件,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进一步推动“教体结合” 。 为此,从普通高校到中学和小学,“教体结合”在更大的范围得到了实践,普通 高校正在努力探索高水平运动队与高校有机结合的模式,加强“教体结合”,建 立优秀运动员后备人才教育培养的新机制。 关于“体教结合”的概念与内涵。陈希教授认为:“体教结合”探索培养全 面发展的国家级学生运动员,是高校在体育系统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积极 参与 [4] 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具体表现 。冯建中先生认为,“体教结合”是体育界 和教育部门都必须重视的一项带有方向性的事业,只要大力推进,体育教育可以 [5] 双赢 。平杰先生在普通高校“体教结合”提高大学生运动员质量的对策研究中 写到:“体教结合”意味着高校高水平业余训练是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是一般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运动训练就成为普 通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所应当完成的不仅是掌握运动技能和发展身体素质方 [6] 面的任务,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运动员成为“四有”人才 。而杨展加先生认为: “竞教结合”是一种以培养攀登世界运动技术高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 体育”人才为目标的新体制。既要遵循竞技运动训练规律,保证系统训练;又要 遵循教育规律,保证系统的文化教育,充分发挥体育和教育两个体系的优势,以 [7] 及管理方法和运行的机制 。董淮南先生认为:“教体结合”即学校与当地省市 体育系统合作办队,双方共同负责运动员的选拔、入校、文化学习、思想教育、 训练比赛。运动员既可代表所在省市参加有关比赛,也可代表所在学校参加比赛 [8] 。黄香伯等先生认为:“体教结合”是体育体系与教育体系相结合,以培养优 6秀体育后备人才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四有人才为目标,既遵循训练规律,保证 系统的业余训练,又遵循教育规律,保证系统的文化教育,充分发挥体育和教育 [9] 两个部门的优势,是我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基本模式 。 关于“体教结合”的形式。池健先生将高等教育体系与高水平竞技运动的结 合分为4类:1国家体育总局直属的一所体育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和全国15所 地方性的体育学院;2全国范围内近百所师范院校办的体育系科及少数综合性 大学办的体育院系;3教育系统的高等院校;4由体育部门主办的成人教育,包 [10] 括“运动技术学院”和“进修学院”两种形式,属大专层次的教育 。俞继英先 生的调查结果是:1)体育运动学校。由体育局和教委合作创办体育运动学校。 体育局和教委共同负担经费。体育局负责运动训练,选派教练员,教委负责文化 课学习。2)单项体育特色学校,培养单项竞技体育人才。3)体教联手共建体育 特长生班。这是体育和教育系统联合在领导机构、办班人数、项目、课程、训练、 经费、管理等诸方面达成协议,招收区内的体育尖子集中到某校的某班,这样便 于集中教学和训练。4)体育和教育系统与社会一起联手在学校中成立单项俱乐 部,面向社会,争取社会的支持,在资金筹措、场地设备及就学等方面有较大优 势。5)高校建高水平运动队。此形式解决了大学生运动员的训练和学习矛盾, 且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6)高校办竞技体校。实行“亦读亦训”方针, 学制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高中毕业后可参加全国运动训练专业的单独招生 考 试,学习和运动成绩合格的再进入大学学习。7) “学校、科研所、优秀运动队三 位一体”的南体模式。即将高水平运动队及体育科研所都办在体育学校内。该校 培养从小学到大学本科、研究生多个学历层次人才。运动训练方面,形成了6-30 [11] 岁的竞技体育一二三线一条龙训练体系 。 关于“体教结合”中存在的问题。于振峰先生归纳为五点:一是管理体制统 得过死,没有发挥大学生体协的社团管理作用;二是生源渠道不畅;三是高校系 统的教练员的专业素质亟待提高;四是缺乏办队经费;五是学习和训练之间的矛 [12] 盾难以调和 。李宏图先生归纳为四点:一是对高水平运动队的认识就有误,简 单的认为办高水平运动队就是对学校业余运动训练的完善和加强,缺乏对现代竞 技体育运动训练的准确认识和理解,尽管目标和层次变了,但实际工作方式、方 法仍然停留在业余训练的低级阶段;二是接纳从专业队退役或淘汰的运动员, 首 7先已经不具备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其次受年龄、伤病、学历等多方面的困扰,既 不利于高校教练员在训练实践中的摸索与积累,形成各具特色、特点的训练模式 和训练方法,也不利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三是强调 运动训练的重要性,却忽视了专业文化课的学习和提高,运动训练时间不断增长, 运动负荷逐渐加大,使他们把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艰苦的训练上,昀终 耽误了学业的完成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它违背了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初 衷;四是观念上的不同,极大地影响了各省市自治区的教育有关行政职能部门, 在制定有关中学高水平体育考生报考和录取等相关方面的政策与措施的差异显 [13] 着,使得各省市自治区的中学高水平体育考生的积极性和热情不同 。宋广林先 生归纳了两点:一是目前在教育系统还没有形成大、中、小学一条龙的训练体系, 运动苗子多数进入到体委专业训练体系,使得高校后备人才缺乏,生源得不到保 证;二是多数运动员的成绩在二至一级之间,相对高水平运动员的标准来讲, 则有较大差距。高校繁重的学业和尚未完全配套的管理机制,使这些队员很难在 [14] 短时间内提高专项训练水平并有所作为 。郭经宙先生认为:后备人才市场的供 求失调、人们的价值取向变化、非法中介、信息不畅等引起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市 场失灵,市场自身处于无力调节的状态。目前兴起的少儿体育俱乐部有偿训练费 过高,按年度计算,少则几千元,多则高达上万元,大大超过了一般家庭经济承 [15] 受能力,导致一部分有前途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被拒之门外 。 关于“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措施。由于“体教结合”的形式不同, 采用“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措施也将各式各样。杨桦教授提出:“通 过‘三结合’基地的建设,使学校教学、训练、科研相互融合和协调发展,成为 中国特色的高水平综合性的体育专门人才培养的基地;成为高水平国家级运动训 练基地;成为高层次为竞技体育提供科技与智力支持、主动适应社会体育需要的 科研基地;成为一个高度开放的国际化的学术交流中心和为政府提供决策理论的 咨询机构。根据这一办学模式,学校将确保本科教育规模的同时,着力加强高层 次、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大力加强研究生教育,坚持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 [16] 积极探索高水平教练员的培养模式和学、训结合的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模式” 。 陈先良先生建议:“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儿童、青少年进行体育投资,建立符合 教育系统切实可行的大、中、小学“一条龙”的课余训练体制。抓好高校的传统 8体育项目,使之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形成自己有特色的项目传统。坚持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的原则,利用高校师资力量、体育设备和科学研究能力,充分利用“一 条龙”人才的输送渠道,树立多年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远大目标,制定切实可 行 的训练。根据相关政策细化具体环节,招生时,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 [17] 对其运动成绩和文化成绩予以相应的规定” 。孟繁斌等先生认为高校要建立必 要的制度,对运动成绩好、贡献大的运动员毕业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如授予“优 秀毕业生”称号或保送读研究生或推荐工作;训练成绩应与教练员的岗位聘任和 职称评定挂钩;要从校行政事业经费中以适当的比例拨款作为高水平队专项经 费,依靠社会和企业赞助以及其它自筹经费的办法联合共建俱乐部,为高层次的 俱乐部或运动队输送人才。引人“转会制度”,承办赛事,通过出售广告、联办 [18] 比赛、运动队冠名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 。张红松先生建议:首先要完善领导 体系,由主管教育和体育的领导主抓体教结合工作,并建立起良好的会商制度、 目标认同制度、经济共担制度、竞赛杠杆和选拔招生、培养、分配、奖励制 度等 等。二要发展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学校的师资、工资福利、文化学习的要求、 办学所需的硬件设施由教育部门来负责;教练和其它人员的工资福利、训练生活 上的要求、训练办公经费由体育部门来负责,形成了分工明确、既合作又制约的 新机制。三要依托教育系统办好单项学校,利用地缘和训练上的优势,开设某一 地区深受群众喜爱的优势项目,一般规模较小。但这类学校的文化学习,必须依 托教育部门的帮助,单项学校的运动员昀好能就读重点学校,从而达到优势互补、 [19] 品牌共享的双赢局面 市场经济的运行必然导致社会各方面得联动效应,国家正面临着庞大的后备 人才培养体系和资金短缺之间的矛盾;投入高与效益低的矛盾;训练与学习之间 的矛盾;教练水平和训练质量的矛盾;家长、学生态度与选拔输送机制间的矛盾、 这些矛盾一直制约和影响着新时期有高水平竞技技术、能勇攀世界体坛高峰、具 备良好文化素质、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体育人才的培养,制约、影响着优秀运 动员后备人才教育培养的进程。9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国家教育部直属院校、有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资格、并参加过全国CUBA 大学生男子篮球联赛的部分普通高等学校为研究对象。对教体结合模式下高校高 水平篮球后备人才教育培养体制、制度、管理模式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而系统的 研究。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主要通过中国期刊网(////0>. 官方网 ////. 库,百度、Google 等搜索引擎搜索国内外有关文献和博、硕士毕业论文集,政 策法规、报纸文摘、经验文献等研究资料,充分利用图书馆、教育信息中心的资 料和互联网的信息资源阅读权威论著多部。在认真研读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其提 供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整理,使之运用于研究。 2.2.2 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到的关于国内参加 CUBA 联赛的部分高校和美国 NCAA 篮球联赛的信息 数据进行数理统计法进行分析,包括联赛参赛球队个各项参赛数据。 2.2.3 逻辑分析法 运用逻辑、演绎、类比和综合等方法对各种信息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 2.2.4 比较分析法 对中美现阶段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为进一步论证高校高水平篮 球运动员培养体系成为我国竞技篮球运动的主要后备力量培养体系的可行性提 供依据。10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我国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培养现状分析 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是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个面向高校、面向社会,以 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篮球人才为目标,采取社会化、产业化运作模式的大学生专 项运动联赛。1996 年开始酝酿,1997 年建章立制,1998 年正式推行,历经 12 年11届的发展,已成为国内篮坛重大赛事之一。 首届CUBA联赛共617支高校代表队、9130名运动员和教练员参加了各个阶 段达到 2600多场的比赛,现场观众146万人次,中央电视台对决赛阶段的20场 比赛进行了现场直播。而到了第六届 CUBA 联赛,参赛队总数达到了 700 余支, 比赛总场次达 2700 多场,现场观众达 190 万人次,仅浙江省预选赛参赛队数达 到50余支。在CUBA的背后是1000多所高校、1300多万在校大学生和200万教 职员工,以及一个更加庞大的连带群体,其中还包括 2000 多万梦想上大学的高 中生以及越来越庞大的大学校友群体。目前,CUBA 常规赛分为东南赛区、西南赛区、西北赛区和东北赛区四个分 赛区,包括了全国 34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详见表一。每年有 60 多支球队进入分区赛,08-09 赛季第 11 届 CUBA 共有男、女共 84 支球队参加 了分区赛,图1是历届CUBA联赛分区赛球队数量的变化情况表,与第一届CUBA 一共35支球队相比规模壮大一倍多,发展的势头很好。 表 1,CUBA联赛分区情况 东南赛区 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广东、海南、台湾 西南赛区 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重庆、湖南、湖北、 西北赛区 山西、陕西、甘肃、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豫、香港 东北赛区 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东、澳门 11 历届CUBA球队数量4540 3530 25 男篮 20 女篮15 105 01 234 567 89 10 11图 1 CUBA球队数量情况 经过十多年的磨练,CUBA的男子篮球队涌现出了不少优秀队伍,如以境外 生为主的华侨大学男篮,在福建省和东南亚地区都享有盛誉,不仅成就了 CUBA “6 冠王”和“四连冠”的佳绩,还在 2008 年 7 月在菲律宾举行的亚洲大学生 锦标赛上夺得冠军;又如10次获得CUBA男篮8强称号的太原理工大学代表队, 各分区球队男八强称号获得情况详见表2。可以说,CUBA男子八强队已经全面达 到或超过了青年队的水平,如华侨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两队在与本省青年队的正 式比赛中能够胜出 20 分以上,武汉理工队多次战胜乙级联赛的中游球队湖北男 篮;其中未能进入第五届CUBA八强的湖大男篮先后战胜三支专业队,在12支参 赛队中名列第六。经高校多年的培养和 CUBA 联赛多场次的锤炼,部分拔尖 球员 已经具备了进入体工队或职业俱乐部的实力,如武汉理工男篮培养的的刘久龙 (陕西)、韩德君(辽宁)和王晶(东莞),太原理工大学培养的魏明亮(山西) 等。 总体来看,CUBA进入了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联赛制度不断完善,竞技水平 在逐步提高,培养的人才也开始在职业舞台上展露拳脚。但是就我们国家目前的 教育现状,很难让大多数高校都建设一支技术水平很高的篮球队,这样问题就随 之而来。在中学,学校和家长过分追求升学率,孩子的学业压力过大,能分出精 力参加业余训练的太少,原有的三级训练网络开始萎缩,而目前社会能提供的训 12练指导有少之又少,不少高校为求短期目标开始找政策的漏洞搞特殊招生,把没 有发展潜力的从专业队退下的队员招入大学生联赛是目前面临的昀严重的问题。 而另一方面,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的水平有待提高,水平差距可以从分区赛场均得 分差距来反映,在对抗强度也一定程度上决定比赛的激烈和观赏性,在对近五届 CUBA联赛男子八强队场均快攻、扣篮、盖帽的统计显示,如图2。尽管是八强, 球队比赛观赏性还是不够。 表 2 CUBA获得男八强称号的统计情况太原理工-----10次 山东科技大学--8次 西 西北大学?---3 东 东北师范大学--3 北 西北工业大学-3 北 中国民航大学---3 赛 河南大学?---2 赛 河北工程大学---2 区 新疆大学-----1 区 清华大学-------2 21 西安交通大学-1 18 中国人民大学---1 次 山西财经大学-1 次 国防科技大学---1 西 武汉理工大学--5次 东 华侨大学-----9次 南 广西大学------4 南 汕头大学-----5 赛 湖南大学------3 赛 浙江大学------3 区 电子科技大学?3 区 中国矿业大学?2 18 湖南师范大学?2 20 华东理工--1 次 华中科技大学--1 次美国篮球常盛不衰的原因除了 NBA 这样高度商业化的职业联赛,还有 NCAA 这样严密而完善的人才选拔体系。“NBA 血库”这一称谓恰到好处地形容了 NCAA 的功能,因为它每年都会为NBA输送大量的人才,不少球员在NBA早已成为球队 的当家球星,而让 NCAA 真正扬名立万的还是“篮球之神”乔丹,1982 年 NCAA 决赛,乔丹在还剩 15 秒时为北卡投中的经典绝杀,不仅为北卡获得冠军,而且 让NCAA影响力大幅提升。NCAA昀发展形成的著名特征就是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特 别的贡献,乔治城大学出产的中锋远近闻名,尤因、莫宁、穆托姆伯,无一不是 13NBA顶级中锋;北卡则盛产全能型的得分后卫,乔丹足以说明一切,还有卡特、 贾米森等球星,可谓昀“高产”的一所高校;杜克大学则以调教白人取胜,代表 人物希尔一度被舆论看做乔丹的传人,可惜伤病困扰太久;路易维尔与伊利诺斯 盛产中等身高但体能极佳,善打肉搏战和快攻的球员。CUBA 若去跟美国的 NCAA 相提并论,显然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 因此,CUBA 联赛组委会提出:中国篮球应当借鉴国外青少年篮球运动的组 织经验,把业余训练体系深深地扎根于校园之中,构筑一个小学?中学?大学? 职业队的“金字塔”型篮球人才培养体系,固本方可清源,根深才能叶茂,从而 以庞大的篮球人口基数保证后备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实现普及带动下的提高, 提 高指导下的普及。7654 3 210快攻 盖帽 扣篮图 2 近五届 CUBA 男八强快攻、盖帽和扣篮的数据统计。 3.2 中、美高校高水平篮球联赛的管理体制比较 3.2.1 NCAA 的联赛管理体制 美国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没有单一、垂直的体育主管部门来负责工作,各 种体育事务是由相应的社会力量负责,这些社会力量结合起来产生了各种相对独 立于政府的体育组织。比如 NCAA,NCAA 是全美大学生体育联合会的简称,对美 国高校竞技体育进行管理,其管理体制如图 3 所示。可以看出,NCAA 是美国高 校竞技体育系统中的昀高权力机构,它是美国是规模昀大、职能昀全、会员昀多 14的体育管理机构,在美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NCAA从性质上既不属于政府部门, 也不是类似于我国的事业单位在美国,它的性质被定义为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 根据不同业务,把权力和职责分散给各个委员会。它既不通过直接的行政手段, 也不通过对各高校体育团体或体育协会进行大量繁琐的行政干预来控制高校体 育运动竞赛的进行,而是借助法律程序和的宏观约束手段来进行调节和管 理。今天的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己发展成为招收、管理大学生运动员,对校外资 助、奖学金、电视转播等一系列涉及大学竞技体育事务进行管理的非营利性实体。国家队 职业俱乐部 全美大学生体育联合会校长专门事物委员会执行委员会 理事会 财务管理委员会 常务委员会 一级会员 重点大学 竞标赛委员会 二级会员 四年制普通高校 组织委员为会行政委员会 三级会员 两年制社区学院 总裁委员会 中学生运动员 图 3 美国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系 NCAA参赛球队校内的管理体制分为独立型管理体制和非独立型管理体制。 15独立型管理体制由校长或主管副校长直接管理,非独立型管理体制则由分管竞技 运动的系主任负责。这两种管理体制在组织机构、横向关系和评价标准上均 存在 38 差异。如表3 、 表 3 美国 NCAA 参赛球队校内两种管理体制的比较表 类型 独立型的管理体制 非独立型的管理体制 领导 由校长或副校长直接管理 由分管竞技运动的系主任负责 组织机构 由许多运动队共同组成校内的竞技运 有单独的竞技运动管理机构,聚集 动系,有人称为“大学体育局” 多方面的人员共同管理,如竞技运 动理事会 与学校其他部 自成体系,与其他学术团体和体育教 将竞技运动作为一个学术团体,与 门的关系 学毫不相干,有较大的独立性 其他学术部门和学科有等同或平级 的地位 制定目标的依 运动成绩是衡量运动队昀有效和制定 运动成绩不作为对运动评价的唯一 据和评价标准 目标昀重要的指标 标准校理事会 校长 研究生院 各院、系主任 竞技运动系其他运动队 校篮球队 健康教育 娱乐 体育系 其他科系 图 4 NCAA参赛球队独立型管理体制结构模型 16 校理事会健康服务中心 校长 校竞技运动理事会院系主任 研究生院执行、分管委各系分管主任 员会健康教育 娱乐 体育系 校内体育 竞技运动图 5 NCAA参赛球队非独立型管理体制的结构图 图4和图5是两种体制的结构图,在运动队的管理过程中独立型管理体制较 非独立型管理体制有其优越性:相对独立的系统,有利于运动员的训练比赛和其 他方面的管理。两种管理体制的不同也可以反映该校对竞技体育的重视程度,重 视竞技体育的学校一般都采用独立型管理体制,球队运动成绩也就相对优异。3.2.2 CUBA 的联赛管理体制 中国高校竞技体育由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领导。管理体制如图6 所示。全国及省市大学生体协是管理高校竞技体育的协会组织。它接受国家教育 部、各省市教委和国家体育总局、各省市体委直接管理。体协没有完整的组织管 理机构,官员多由上述两个部门的行政人员兼任,因此体协实际上并没有管理高 校竞技体育的权利。高校竞技休育的管理实质上主要由上述两个行政部门共同管 理。 17国家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大学生体协各省、直辖市 省市大学生体协 各省、直辖市教育部 体育局市 各高校体委、体育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 图 6 中国竞技教育管理体系 CUBA联赛是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篮球分会组织的一个由民间创办、民间 集资的大学生体育竞赛,组织管理上主要由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以及 CUBA 组委 会共同领导。大学生篮球协会并不是一个政府部门的行政机构,而是一个社团组 织。这就造成了他在竞赛过程中与各地方体协和高校体育主管部门关系处理问题 上的局限性,这是CUBA在管理上的盲区。联赛管理上,CUBA组委会发出了《关 于参赛运动员资格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对在联赛中违反有关纪律规定的处 理意见》,这对联赛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具有一定的约束性,但是由于《关于参赛 运动员资格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对在联赛中违反有关纪律规定的处理意见》 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在执行过程中有很大的随意性。在学校内部 CUBA 参 赛球队的管理机构按照球队队员的招生、学习、训练、思想政治教育、生活的管 理职能来进行划分。 3.2.3NCAA与 CUBA 联赛管理体制的比较 美国宪法规定:“社会组织的自由经营和自我管理具有无上权威”,从这点 18可以看出,美国用的是独立于政府的社团型管理体制,体育联合会 NCAA 既不属 于政府职能部门,也不能划入类似于我国的事业单位,在人、财、物的管理上, 具有相当完整的独立性与自主权,只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能,拥有很大的自主权。 美国奥委会依据1978年美国国会通过的《业余体育法》对NCAA进行依法管理, 但不对其内部事务进行行政干预。就其内部而言,NCAA 成为美国高校竞技体育 系统的昀高管理机构,它制定完善和详细的章程,使高校竞技体育系统的管理有 法可依,有章可循。中国高校竞技休育系统由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通过指令性 计划共同领导。我国CUBA的参赛球队既受教育厅的领导,还要受体育局的领导, 所以 CUBA 在竞赛过程中与各地方体协和高校体育主管部门关系处理问题上有很 大的局限性,并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在学校内部,参赛球队独立型的管理体制昀大 的优越性是有利于运动员的 训练比赛和其它方面的管理,好的管理才能出好的成绩,因此美国高校篮球名校 都用独立型的管理体制。而我国 CUBA 球队的许多工作不是由一个部门单独负责 的,这就造成了责任和权力不明确,使得各个部门之间难以各负其责。由于体制 的原因,高校竞技体育与整个中国的竞技体育处于不同的系统,高校竞技体育面 临着诸多关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还不能有效的为国家培养高 水平运动员,同时为学校创造无形资产目标的实现也面临不少困难。 3.3 中、美高校高水平篮球联赛制度 3.3.1NCAA联赛赛制 NCAA篮球联赛为了避免不同规模和档次的学校同场竞技,把所有
/
本文档为【体教结合模式下中国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培养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