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水稻立枯病的症状

2017-09-20 2页 doc 12KB 24阅读

用户头像

is_314871

暂无简介

举报
水稻立枯病的症状水稻立枯病的症状 水稻立枯病的症状与防治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旱育苗的主要病害,主要因低温多湿、温差大、土壤偏碱、光照不足、播种量过大、秧苗细弱等多种因素所致。近些年来旱育苗发生较重,轻者成团发生,重者幼苗全部死亡。个别严重的苗床全床枯死,严重影响了水稻秧苗素质和水稻的产量。所以必须采取以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水稻立枯病的发生和蔓延,提高秧苗素质,达到育壮苗的目的,以促进水稻的产量提高。 一、病因分析 水稻立枯病从病因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真菌性立枯病,二是生理性立枯病(也称青枯病)。 (1)真菌性立枯病是由真菌危害...
水稻立枯病的症状
水稻立枯病的症状 水稻立枯病的症状与防治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旱育苗的主要病害,主要因低温多湿、温差大、土壤偏碱、光照不足、播种量过大、秧苗细弱等多种因素所致。近些年来旱育苗发生较重,轻者成团发生,重者幼苗全部死亡。个别严重的苗床全床枯死,严重影响了水稻秧苗素质和水稻的产量。所以必须采取以防为主的综合防治,预防水稻立枯病的发生和蔓延,提高秧苗素质,达到育壮苗的目的,以促进水稻的产量提高。 一、病因分析 水稻立枯病从病因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真菌性立枯病,二是生理性立枯病(也称青枯病)。 (1)真菌性立枯病是由真菌危害引起的侵染性病害。由于种子或床土消毒不彻底,使种子或床土带菌,加之幼苗生长不健壮,抗病力减弱,病菌乘虚而入,导致发病。 (2)生理性立枯病也称青枯病,是由于不良的外界环境条件和管理措施不当,使幼苗茎叶徒长,根系发育不良,通风炼苗后水分生理失调,根系吸水满足不了叶片蒸腾需水的要求,使叶片严重失水,所造成的生理病害。多发生在地势低洼、盐碱、地下水位高、土壤冷凉、播种量大、通风炼苗晚、高温徒长的苗床。 真菌性和生理性立枯病的联系和区别。在生产上往往同时发生。生理性立枯病秧苗死后基部不腐烂,可连根拔起而不断,从植株上分离不出病原菌;真菌性立枯病在秧苗基部多产生水浸状的褐点,以后扩大腐烂,并在秧苗基部和周围土壤上长出粉红色的霉层,拔苗时从基部折断。 水稻立枯病是育苗常见的重要病害,严重发生时会引起秧苗成片枯死甚至全床毁苗。 症状: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芽腐:出土前或刚出土时发生。幼芽或幼根变褐色,芽扭曲、腐烂而死,在种子或芽基部生有霉层。 、 针腐:多发生于立针期至2叶期,病苗心叶枯黄,叶片不展,基部变褐,有时叶鞘上有褐斑, 2 根出渐变褐色,种子茎基交界处生有霉层,茎基软弱,易折断,秧田中常成簇成片发生。 3、 黄枯:多发生于3叶期前后,病苗叶尖不吐水,逐渐萎蔫枯黄,仅心叶残留少许青色。初期茎基部不腐烂,根毛稀少或无,可连根拔起;以后茎基部变褐甚至软腐,心叶易被碰断。 4、 青枯:多发生于3叶期前后。病苗最初不吐水,在天气骤晴时迅速出现青枯,心叶及上部叶片“打绺”,叶色青绿,最后整株萎蔫,在秧田中成簇成片枯死。其余同黄枯。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常发性生理病害,对水稻秧苗素质影响极大。水稻立枯病分生理性立枯病和病理性立枯病两种。 生理性立枯病主要发病原因为秧苗对土壤酸碱度、水肥气热条件不适,而出现的发病症状,表现为植株矮化、变黄、新根少或无新根,发生轻时,苗床秧苗变黄,严重时秧苗成片枯死。 病理性立枯病是由于土壤中病原菌侵染引发的一类病害,表现为秧苗植株基部腐烂、矮化、黄化,用手拔植株时根部易断。两种立枯病对水稻秧苗危害都很严重,如发现晚,防治方法不当,防治不及时,都易引起整体秧苗死亡。 防治方法:用天达2116(壮苗灵)600倍液加96%天达恶霉灵6000倍液喷洒。 2010年5月25日
/
本文档为【水稻立枯病的症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