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衡中语文背背佳

2017-08-31 50页 doc 135KB 441阅读

用户头像

is_037433

暂无简介

举报
衡中语文背背佳衡中语文背背佳 编者按: 诗歌作为文学艺术百花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它光彩夺目,摇曳多姿,千百年来,为人传诵不衰。作为高考的一种题型,诗歌鉴赏实际是帮助我们进一步领略它的奇美,洞悉它的精髓。但对诗歌鉴赏,很多同学茫然不知所措,苦于鉴赏术语的贫乏,鉴赏语言的空洞,在这本小册子中,老师们结合高考题及一些典型的诗歌,向大家介绍了鉴赏必备的术语。包括艺术手法、语言风格、思想内容、形象分析等方面。还相应的跟了一些答题思路规范分析,对于提高同 学们的诗歌鉴赏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为了我们灿烂的未来,也更为了让我们的诗歌瑰...
衡中语文背背佳
衡中语文背背佳 编者按: 诗歌作为文学艺术百花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它光彩夺目,摇曳多姿,千百年来,为人传诵不衰。作为高考的一种型,诗歌鉴赏实际是帮助我们进一步领略它的奇美,洞悉它的精髓。但对诗歌鉴赏,很多同学茫然不知所措,苦于鉴赏术语的贫乏,鉴赏语言的空洞,在这本小册子中,老师们结合高考题及一些典型的诗歌,向大家介绍了鉴赏必备的术语。包括艺术手法、语言风格、思想内容、形象分析等方面。还相应的跟了一些答题思路规范分析,对于提高同 学们的诗歌鉴赏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为了我们灿烂的未来,也更为了让我们的诗歌瑰宝大放光彩,让我们拿起这本,诵读、品鉴,让品读成为习惯,让鉴赏成为专长。 目录 (一)诗歌题材分类汇总 (二)诗歌达技巧 (三)诗歌语言风格 (四)诗歌形象分析 (五)诗歌思想及作者态度 1 / 42 2 / 42 (一)诗歌题材分类汇总 古代诗歌按照题材可划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羁旅诗、闺怨诗、征战边塞诗、山水田园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诗、思乡怀远诗。 (1)咏史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事件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1( 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 ?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3、典型咏史怀古地点: 金陵、石头城、台城、六朝旧事、后唐遗事、乌衣巷、朱雀桥、西塞山等。 4、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归纳 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而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一)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 对比失落型 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今世之无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故地重游,联想古人,关照自己,正是有了这一层自我关照,才使这首词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引起了多少人的共同的心理感受,正是这样,这首杰出的赤壁怀古词才有了长久的生命。 2(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如李商隐《贾生》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倾谈神鬼不 3 / 42 谈治国之策,实则借贾谊来写自己的同样的遭遇,抒发并强化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蜀相杜甫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怀古伤今 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使他们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上。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候就是怀古最有理由的时候。主要有: 营盛今衰型 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令;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尤其是作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史诗的一个专题。过去的繁华随风远去,只留下一片荒芜,这让人顿生物换星移,世事沧桑之感。 示例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风凰游,风去台空江自流。吴富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解析:吴宫巾的花草,都已埋没在荒僻的小径里;东晋显赫一时的贵族,更已变成一座荒凉的古墓了。 例如:【2011新课标】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围。萦纡:旋绕曲折。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从题目看本诗是一首怀古诗,映入眼帘的是“荒郊„‘破古碑”“积雪”“残阳”“黄沙路”,构成了一幅催人泪下的破败荒凉图,结句的“不堪回首思秦原”显然是对古盛今衰的慨叹。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答:?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这首诗运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诗人由眼前的“荒郊,破古碑”“积雪„‘残阳”“黄沙路”顿生一种伤今哀情,将这种古盛今衰的慨叹融入眼前的景物描写之中。由眼前破败荒凉的景物寄托一种深深的对现实的慨叹。 (2)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 4 / 42 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以物象为题;?咏(题、赠、赞)+物象 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 例如: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翼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本诗借蝉写自己的怀才不遇~ 【2011全国卷一】 咏素蝶诗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答: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答: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赏析】 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此诗今天作为诗歌鉴赏题的材料出现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的语文中。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 素蝶即白蝶,诗首联写蝴蝶为了躲避天敌(“蜂”、“雀”)时而绕着草花飞,时而躲藏在草花丛中。颔联写蝴蝶在阳光照射下随风翩翩起舞。颈联写出蝴蝶在花草树木间出没。诗的前三联采用白描的手法,使红花、绿草、白蝶、阳光、嘉树,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充满了无限生机。最后写出蝴蝶的期盼: 希望这些提供蝴蝶栖息的花草树木能够永远存在。这首咏物诗传达了古人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愿望。 【2013全国新课标二】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5 / 42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5分。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2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6分。答出作者心情的,给3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 1(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 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4(山水田园诗的主题: ?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厌弃官’历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例如: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红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这首诗写从湖口远观庐山瀑布,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日照飞瀑图。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作者以流畅的文笔,用抒情的笔调勾画出了一幅春日农家生活图。这首词不着力于劳动场面的描写,而主要以清新轻快的笔调,描绘出了自然的环境, 朴实的人物,简朴的生活,和谐的情趣,反映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一种朴素的感情。 【2008全国卷一】 江问作四首(其三)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6 / 42 ?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诗的前两联,作者从跟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E级。 这两道题都是传统题型,命题角度规范。第一问属于“炼字”题型。古人作诗尤重炼字,如果是五言,一般是第三字最为出彩,如果是七言一般是第五字最为精炼传神。第三联“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中的第三字分别是“拳”和“退”。“拳”名词用作动词,像拳头一样蜷缩着腿;“退”是意动,由于天高地迥,使人看起来好像是飞鸿倒退着飞翔。把这两个 字确定正确是答题的第一步,第二小问是“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只需要把意境复现一下就可以了。如果同学们认真阅读注释,会发现注释?其实就是“拳”字的妙处。 第二问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尾联“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最能表现作者的情感。“渔翁”在古代诗歌中属于隐者的代表形象,作者描绘一幅雨打归船的图画,诗意朦胧,美妙无比,表达了归隐的强烈愿望。答题的时候,要结合诗歌逐联分析。 【2007全国卷二】 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 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4)征战边塞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 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1(形式标志:题目中朵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2(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3(分析重点: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 7 / 42 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类型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件、心理。 例如: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下曲》卢纶)(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情景交融。)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王昌龄)(冷月照边关,景象苍凉,诗人希望有良将,早日平息战事)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王翰)写征戍战士饮酒的情景, 义。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第二问:分析“思想感情”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诗歌鉴赏】安史之乱后,吐蕃的侵犯成为干扰唐帝国的重要外因。广德元年(763)十月,吐蕃贵族武装乘唐军忙于收拾安史之乱残局之际,大举东侵,竟连破泾邠二州,攻占唐都长安达十三天。此次进犯被唐军击退之后,他们又从与四川交界的南路向唐王朝发动进攻,在同年十二月,又连破松、维、保三州及云山二新城。 广德二年春,严武接替高适,再度出任剑南节度使。刚一到任,他就狠抓军队的训练,当年秋天,就一鼓作气,击破吐蕃七万余人的精锐部,先后收复了当狗、盐川二城。这首诗就是他击破吐蕃入侵的纪实。 头两句“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开门见点出了诗人登城的时令、地点。“昨夜秋风”,是指秋季刚,从而紧扣诗题中的“早秋”二字。诗人观察入微,从“风”的细微变化中确切地掌握秋天到来的信息,说明了他对时局的密切关注,对敌人动向的明察秋毫。对于古代地处中国边疆的游牧民族来说,秋高马肥,秋风一起,就是他们入侵内地的有利季节。因此,“昨夜秋风”一到军城,诗人就深夜难眠,他乘着月光登上城楼,放眼远眺,“朔云”、“边月”、岷山,尽收眼底。边关的初秋之夜,阴云冷月,山野惨白,整个夜景都弥漫着一股沉重的肃杀之气,给人一种无形的压抑感。次句中的一个“满”字,将阴沉肃穆、硝烟密布的战前气氛烘托得更加浓重。总之,头两句是写景,但景中有人、有情,细致入微地表现了主将在战斗前夕的宁静中细心观察敏捷思索的心灵侧面。 诗的后两句“更催飞将迫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是主将兼诗人所发布的战斗命令——将士们一定要再接再厉,乘胜追击敌人,彻底歼灭他们,不要让敌人一人一马逃回敌营去~“更催”、“莫遣”二词,语势斩截,有振雷走霆之力,表现了主将果断刚毅的气魄和胜利在握的必胜信心,洋溢着边防将士保疆卫国的奋发激昂的爱国热情。 这首诗歌大胆地采用了开阖跳跃的笔法来写景抒情,增加了诗的信息容量。前一二句写景,但景中寓情,点明主将已迅速、准确掌握了敌情,从而表明他在军事行动之前,就已经知己知彼,掌握了军事上的主动权,因此,稳操胜券就不是鲁莽匹夫的妄语了。有如此坚实的思想作铺垫,三四两句的腾跃,抒情,就显得既轻捷,又与上文有内在的承继性,令人感到自然可信、豪气倍增。 (5)羁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 8 / 42 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行旅诗: 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闺怨诗: 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2013新课标一】 鹊桥仙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三扇,占断蘋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占断:占尽。蒴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 答: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5分)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的恩。 赴京途中遇雪孟浩然 迢递秦京。道,苍茫岁暮天。穷阴连晦朔,积雪满山川。 落雁迷沙渚,饥乌噪野田。客愁空伫立,不见有人烟。 [注]:本诗作于开元十五年冬,四十岁的作者赴长安参加进士科考试途中。?秦京,京城长安原属秦地,故称。 8、这首诗的前四句营造出一种怎样的意境,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前四句描写遥远的旅途,旷远无边的傍晚的天空,从月初到月末的阴沉的天气,积着厚雪的白茫茫的山和结冰的河(2分)。营造出一种苍茫寂寥又沉闷压抑的意境(2分)。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1分),为下文写“客愁”做了铺垫(1分)。 9、第六句中的“乌噪”,有的版本亦作“鹰集”,你认为哪个更好,请简要分析(5分) 答:(1)“乌噪”好,让人联想到饥饿的乌鸦嘈杂而又凄凉的叫声(2分),以动衬静,突出环境的苍凉(1分),并表达了作者听到乌鸦叫声的烦闷心情,暗示诗人对赴京应试、前途未卜的担心和茫然(2分)。 (2)“鹰集”好,觅不到食物的饥鹰和找不到栖宿地的大雁,正是伫立四望、不见人烟的作者心境的写照(2分),借景寓情(1分),暗示诗人对赴京应试、前途未卜的担心和茫然(2分)。 怨歌行明?谢榛 长夜生寒翠幕低,琵琶别调为谁凄, 君心无定如明月,才照楼东复转西。 (1)诗歌的第一句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试结合“长”和“寒”加以分析。(5分) 答: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寂寞、冷清的氛围。“长夜生寒”点明时间是夜晚,天气寒冷。“长”字既表明夜还很长,又表明主人公由于苦闷而在主观上感觉长夜难捱的情绪状态;“寒”字 9 / 42 既是对天气寒冷的描述,又是主人公由于寂寞、孤独而产生的内心的寒意。 (2)诗中的比喻新奇,向来为人所赞赏。其实把“君心”比作明月并不是谢榛的首创,宋朝词人吕本中的《采桑子》中有:“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西东,南北西东,只有相随无别离。”试比较两首诗中“月”的不同。(6分) 答:谢诗中的明月“才照楼东复转西”,是朝秦暮楚、薄情寡义、用情不专的象征;吕词中的明月“只有相随无别离”,不管走到哪里,都能照着相思的人,永远陪伴着她,永远不分开。 秋闺思张仲素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望夫词施肩吾 手燃寒灯向影频,回文机上暗尘生。 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 【注】回文机:前秦苻坚时秦州刺史窦滔被徙流沙,其妻苏惠善属文,把对丈夫的思念织为回文旋图诗,读法宛转循环,词意凄婉。 (1)两首诗都写到了“消息”,张诗的“问消息”和施诗的“无消息”的具体内容有何不同,两首诗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内容:张诗的“问消息”是要探问出征的丈夫身在何处(2分),施诗的“无消息”是不知道丈夫何时回家(2分)。情感: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离家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2分)。 (2)第二首诗中,思妇为什么要“恨”卖卜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 答:诗中思妇因思念丈夫而问卜,得到的是卖卜人惯用的“好音讯”,因而她在寒灯下整夜频频回头期盼丈夫归来,看到的却是自己孤独的身影。(3分)所以长夜未眠的女子自然就“恨”卖卜人。以对卖卜人的恨来衬托对丈夫的思念之切。(2分) (6)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例如: 谢亭送别 劳歌一去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7)思乡怀远诗 1(内容上,古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远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思念故国,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 或写闺中怀人。 10 / 42 2写法上,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角声、鸦鸣、柳、亭),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例如:【2012新课标】 思远人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答: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方法点拨】解答时要联系全词词句,联系题目、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从题目上可以看出(思远人),可以看出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在写法上,借秋景、飞云、归鸿等意象来表现这一情感。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答: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方法点拨】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用什么研墨,用泪水也,以泪水研墨,和泪作书。思念到深处,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2010全国卷二】 梦中作?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注】?本诗约作于皇祜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1、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2、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答:?一句一个场景?拟景写情,情景交融?对仗十分工巧。 (8)叙事诗 古人常在诗中叙事,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注意: ?“事”,作者写了什么事,或者说是什么事触发了作者的思绪; ?“怀”,要体味诗人抒的是什么“怀”,注意“事”与“怀”结合点,所抒之“怀”是否深挚感人。 难点:叙事是为了抒怀~ 例如: 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11 / 42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的心情。 答:期待、失望、无聊、惆怅相互交织的情绪 2(后两句提供了让读者自己想象的余地,请加以说明。 答:由对客人的等待让读者想象客人不来的种种原因,或者由作者“闲敲棋子”的细节描写想象作者内心的期望与失望交织的情感。 (二)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或称艺术手法、写作手法。一般分为四个方面:一是表达方式,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即描写和抒情;二是表现手法,三是修辞手法,四是诗歌篇章结构技巧。 题目类型:(???类型不是唯一,一定要灵活处理) (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修辞均可以答)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表现手法、修辞均可以答)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表现手法、修辞均可以答) 请赏析此诗的某某句。(表现手法、修辞均可以答)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只答表达方式)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只答修辞) 这类题的答题思路: ? 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修辞方法:修辞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旨情感) 答题思路详析: 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赏析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幺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一、表达方式 ???明确表达方式的概念与修辞手法、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等是截然不同的概念,一定要审清题。 常见的表达方式应是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这其中描写和抒情是重点。描写中心理描写与细节描写诗歌中多见。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作结)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 (一)抒情方式 (1) 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不需要任何“附着物”,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有时当作者感情奔放,不直接抒发不足以表达强烈感受的时候,常用这种方法。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强烈的愤激之情,宛如洪钟巨响,突现了诗人刚直、倔强、无丝毫奴颜媚骨的品格。 中国古典诗歌抒情温柔敦厚,内敛含蓄,少有热情奔放,袒露胸襟,但不代表每首诗都没有直接抒情的语句。诗的尾联,词的下片,往往就是作者直抒胸臆的地方。抓住了直抒胸臆的句子,就抓住了诗歌之核心。 (2) 间接抒情 情与景的关系是古典诗歌写作和鉴赏极其重要的内容之一,高考题中也常对此点考查,这主 12 / 42 要是考查间接抒情中的相关知识点。提问方式多是“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某诗某句”。 这样的题目答题步骤与要点是:先指出写了什么景,什么情,再指出情与景的结合方式及表达效果。情与景的结合方式一般是融情手景(或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另外,要注意情与景是否一致,是否有反衬现象。 1、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借景抒情是古诗最常见的抒情言志的一种方式,即借助于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情志。这种手法使抒情含蓄、耐人寻味。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11(新课标)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思路点拨】 本题意在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这首诗运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诗人由眼前的“荒郊”“破古碑’“积雪„‘残阳„黄沙路”顿生一种伤今哀情,将这种古盛今衰的慨叹融入眼前的景物描写之中。由眼前破败荒凉的景物寄托一种深深的对现实的慨叹。【参考答案】(手法)?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分析)诗人春口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所写之景尽是萧条荒凉之色,由此景引起世人对当年秦国强盛,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的遐想。情由景生,情借景抒。 1、以景作结 确切的说,它是诗歌结构技巧之一,是指在抒情诗歌中,以写景结束诗句,从而抒发感情。最大特征是在诗歌结尾写景。结句写景,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 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诗歌最后一句和前两句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思路点拨】此诗属边塞诗,情感的抒发可谓一波三折,由琵琶又翻出新的曲调,却换不了歌词包含的情感内容。那曲调无论什么时候,总能扰得人心烦乱不宁。“听不尽”三字,是怨,是叹,是赞,意味深长。而诗人最后描绘出一幅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以景结情这样轻轻宕开一笔含义隽永。 【参考答案】?“琵琶起舞抉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是记叙为主,兼有抒情:“高高秋月照长城”则是写景,作为全诗结束(2分) ?诗歌以写景作结,为诗歌营造了一种凄美而宏大的相思的意境,从而表达相思之苦,和对战争的指斥:(2分)以写景作结,也使诗歌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2分) 2、托物言志 13 / 42 作者借助某种事物的某一特点融入自己的主观感情,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抱负和操守 鉴赏指南:一、抓住所咏物的形态、色泽、特征、生长环境,分析物的象征意味。例:?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以折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 ?以蝉喻品行高洁 二、抓住在描摹事物中寄托的感情,物的品质透视出作者的人生追求、态度,寄托了作者的理想,或说明一定道理。 三,把物的特征和作者的生平、遭遇联系起来(物即作者自己的形象)目的侧重抒怀。如 柳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此诗借柳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这和李商隐的仕途经历是分不开的。 高考再现: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海南卷) 小斋即事刘一止。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力(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使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局:指棋盘。 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未用”句是承“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那能”句是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微羽五音呢,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 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6分) 【思路点拨】此诗就是把物的特征和作者的生平、遭遇联系起来(物即作者自己的形象)抒发自己的情怀。用琴弦直、棋盘的方来写自己的方直之品,但是想想自己已被罢官,携此二物,已无较量胜负之心,自然也与国家的兴亡无关了。 【参考答案】 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住处,无关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4、借古讽今 借古即托古,在读史之后,借古事以讽今事,叫借古讽今,从古生发,思古之幽情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态与思想,而作者的心态与思想恰恰又是诗歌的主旨或欣赏的要点,这恰恰是鉴赏时应注意的。 再者,时代不同,对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有不同评价,必须既知历史,又知诗人。如 李清照《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生活在北宋南宋之交的李清照,深受国破家亡之苦。他极力赞美项羽其中含有对宋统治集团不顾个人不顾人民安危对社会不负责的批判与怨恨。 14 / 4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华清宫绝句(其一)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诗用什么手法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作者借古讽今,含蓄地批评了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寄寓了忧国伤时的感慨。 (二)描写方式 描写包括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远近结合、高低结合、色彩结合、多感官结合、细节描写、白描等。 描写方式的考查主要出现在写景、写人、记事等类诗歌鉴赏题中。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的描绘,而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托描写的对象,从而获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方法。简言之,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对被描写对象周围效果的渲染,来表现被描写对象的一种表现手法,又叫间接描写,还叫衬托法。它是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例如: 《陌上桑》中描写采桑女罗敷美貌到极点:“行者见 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 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诗中运用了别开生面的烘托手法,通过旁观者见到罗敷时的神态举止来表现罗敷的美:过路人看到她,不由自主地放下担子捋着胡须注目而视;青年人看到她,脱下帽子戴上帩头,想引起她的注意:耕地的人忘记了身边的犁,锄地的人也忘记了手中的锄„„各种人都因罗敷而神魂颠倒,你想罗敷有多美~这里不直接写罗敷美的形象,而从侧面去写美的效果,引导读者凭借自己的想象去“再创造”一个罗敷。如果正刻画,就不够含蓄,不能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余地。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玉阶怨(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吴声子夜歌(薛奇童) 净扫黄金阶,飞霜皎如雪。 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 著名学者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中提到《吴声子夜歌》时说:“此与宫怨词‘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词异而意同。’”请比较这两首诗,说说内容上的“同”和写法上的“异”。 【参考答案】内容上,两诗同样写秋夜怨思,同样写望月以表达宫女的怨情。写法上,李诗从下面正面写宫女隔帘“望秋月”,愈望愈感到孤寂,也就愈增加怨思。而薛奇童则从反面写来,见月,怕望而增添愁思,不堪忍受所以不忍见,这样反面写来更使幽怨之情达到极点。 2、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声衬静、以静衬声)远近结合 动静结合,是指在一首诗中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以动写静,二是以静写动。动静结合,往往与衬托相关,动态与静态相互结合,相互映衬。 以动写静(或称以动衬静),动静结合。如王维《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问照,清泉石上流”,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再如李白《望天门山》中“两岸青山相对出”与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巾“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出”一“送”,静止的山给写活了。毛泽东《沁园春?雪》中“山舞银蛇,原驰腊像”,也是一样, 15 / 42 化静为动,以动写静。 以静写动,动静结合。如李白《望庐山瀑布》中“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借这形如香炉、经日光照射而云蒸霞蔚、紫烟缭绕的高大山峰,为壮美的瀑布制造阔大而神奇的背景,突出瀑布这一主要景观,瀑布自“前川”奔泻而下,近看自然极有动感’然而诗人却在“遥看”,着一“挂”字,便化动为静了,使得整个瀑流如玉帘垂空,又如白练高悬。第三句由静转动,极写瀑布悬空飞注、势不可当的气势。 高考考动静结合,主要在写景方面考查。一般的简答题步骤和要点为:先指出何为“动”、何为“静”,再指出动静如何结合,后点明动静结合的好处。高考再现: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2008(辽宁卷) (正宫)寒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 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这首散曲-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l)从写景的顺序看:本诗从时空的角度对浔阳秋景进行描写。(手法)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2)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3、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足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是揩对于一个描写对象,可以写其眼前之景、现实之景,也可以写假设之景、想象之景、回忆之景。前者是实写,后者是虚写。(关于何为“实”、何为“虚”,理解起来含义太多,这里取较公认的一种理解。)虚实结合,可以使虚景与实景得以补充映衬,相得益彰,使形象鲜明,并使作品增加容量。如陈陶《陇西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前句为实写,后句为虚写,虚实对照,写出了诗人对百姓因战争而出现的家庭悲剧的深切同情。 辨析“虚实结合”手法,关键在于辨“虚”。一般而言,过去将来,梦境仙境,联想想象均为虚。虚写一般有标志词,如“忆”“念”“想”,带假设关系连词的“纵”等。 对于“虚实”的理解还有:正面描写为实,侧面描写为虚:从己方的角度写为实,从对方的角度写(即对写法)为虚:客观景物为实,主观情感为虚。 高考考虚实结合,一般定位于辨识上,如要考简析,一般要求指出何为实、何为虚即可。 高考再现: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2008'辽宁卷) 琅琊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释】?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琊山。?槎(cha):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4、细节描写 16 / 42 细节描写足指对诗词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古诗词一般篇幅短小,不会有大量篇幅的细节描写,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也不可忽视其中的细节描写。运用它,往往可以收到见微知著的效果。2008年山东卷《画堂春》中作者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这正是山东卷的命题点。 成功的细节描写,对于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抒发感情,充实作品内容,表现主题,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高考再现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2008(山东卷)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捻(niAn):持取,捻弄。 “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参考答案】主要是使用细节描写手法。(点明手法)词人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具体指出),写出了词中人物斜倚栏杆,手中捻弄着花枝,放下花枝,面对着日落西山的太阳,默默无语的情态,(结合语境分析效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联系情感) 5、白描 白描也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它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目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夏夜追凉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窗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第三句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结合全诗赏析。 【思路点拨】 本诗的突出之处在于撇开暑热难耐之类的感受,而仅就“追凉”着墨以淡淡几笔勾勒出一幅夏夜追凉图。其中有皎洁的月色,有浓密的树荫,有婆娑的竹林,有悦耳的虫吟,还有作者悄然伫立的身影。这一切很好地衬托出了环境的清幽。诗人置身其中凉意顿生所以结句才会引出“时有微凉不是风”这一真切、细微的体验。 【参考答案】?这一句运用了白描、衬托的手法以淡淡的笔墨描绘出一幅树荫密密竹林深深虫呜唧唧的夏夜图。竹深林密衬托出环境的清幽虫鸣更见其静谧。?与下旬形成因果关系引出结句“时有微凉不是风”这一真切、细微的体验为突出静中生凉的主旨作铺垫。 17 / 42 (二)表达方式的综合型考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汴河亭 唐许浑 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 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 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 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 注:?迷楼:炀帝晚年尤沉迷女色,浙人项升为造迷楼。?景阳楼:陈后主是南朝陈的末代皇帝:他不理政事,沉湎淫乐,专宠贵妃张丽华,在宫中建景阳楼。 1(请结合诗文,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5分) 【参考答案】?这首诗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2分)。?记叙主要体现在前四句,第一句交代了隋炀帝东游的时间、地点,第二句承接上句,写隋炀帝为了东游广陵先将那从昆仑山流下来的黄河水分引凿渠,修了一条运河;三、四句写运河一修成,“百二禁兵”即皇帝卫兵就跟着皇帝辞别了宫庭,“三千宫女”也伴随着皇帝下到龙舟。(1分) ?描写主要表现在五、六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东游途中鼓声震天,旌旗如林的景象。(1分)?议论抒情主要体现在七、八句上,点明了诗文主旨,无道之君必然灭亡。(1分) 二、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包括烘托(映衬、渲染)、反衬(乐景写衷情、哀景写乐情、以动衬静)、联想、想象、象征、用典等。也包括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欲扬先抑等比较具体的构思技巧。 ???值得注意的是表达方式中的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作结)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描写方式中的各种手法及修辞手法亦均属于表现手法。这一点同学们审题时应注意,也就是鉴赏题目若问及诗歌所用表现手法,它们也在考虑之列。 1、烘托(映衬、渲染、衬托) 衬托,就是为使事物的特征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来陪衬或对照。文学作品中的映衬主要指后者,诗歌自然也如此。诗歌中烘托、映衬、渲染、衬托(无论是正衬还是反衬)的目的差不多。或是为了突出所描述事物的特点,或是为了强调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映衬(衬托、烘托)有色彩相衬:如“万绿丛中一点红”,“红”得特别鲜明浓烈:“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亮”得格外夺目惊心。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2012(广东卷)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 【注】?朱樱:樱桃的一种,?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颌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的表现手法:?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或列锦类:颁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 18 / 42 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2、反衬(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以动衬静) 反衬是衬托的一种。衬托既是常见的修辞手法,也是重要的表现手法,也具有“两栖性”。反衬,就是用次要的内容从反面烘托主体,如乐哀相衬,动静相衬,明暗相衬。如贾岛《题李凝幽居》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就是以动衬静。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思路点拨】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十分伤感。但是当他来到台城,看见春光明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荣华一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因此这首简短的诗,兼用情景陪衬与情景反衬这两种手法来写。这样二者并用,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和效果,是很成功的作品。 【参考答案】:反衬(对比)。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反衬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突出了台城的荒凉,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和效果。(3分,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贯即可,错别字、病句酌情扣分。) 3、象征 象征是一种托物寓志的表现手法,在特定的事物中,寄托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理,由于长期使用,已被人们普遍接受。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呜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恨?使心伤。 【注】?商风:秋风。?怆恨(liAng):悲伤。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1)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明手法2,)(2)以凤凰自喻,借清高悲鸣的凤凰,表明了诗人的高洁之志。(阐运用2) (3)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析效果2') 4、用典 用典,是中国诗歌创作的传统特色之一。诗歌中的典故,可分为事典、语典两类。事典所引的古代故事,包括历史故事、传说故事、诗文掌故等。语典是指诗人在自己的创作中,会有意无意地袭用和化用前代或他人诗歌中的成语名句。 用事典的方式有:正用与反用,明用与暗用。 ?正用与反用。所谓正用,即正面应用原典的意义,大部分用典属正用。反用,是就原典反其意而用之。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王孙自可留”就是反用之例。?明用与暗用。明用即是在诗中一看就知道。暗用指在诗中,即使读者不知诗人在用典,也能读懂。如孟浩然《过故人庄》,粗看是一首山水田园诗,清浅平易,流畅自然,其实诗中就用了几个诗文故事。 用典抒情,就要明白典故的意义,把握用典方式,体会其中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题目。(2010(上海卷) 【越调】平湖乐尧庙秋社王恽 19 / 42 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弦声斗高下,笑喧哗, 壤歌亭外山如画。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注】?霹雳:琴名。 末句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l)用典抒情;(明手法2’)(2)“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陶渊明《饮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阐运用2’)(3)陶渊明写的是隐居之乐,曲作者表达了积极用世的志向和与民同 乐的意趣。(析效果2’) 5、其他手法 对写法(反客为主)诗人在写人叙事时不从自己角度着笔,而从对方角度入手,进行悬想揣测,从而曲折达意,收到委婉旁衬的艺术效果。这种技巧常见于表现亲情的作品中,单方面写思乡念亲,只是一层意思。如果转换角度,写出两地的思念,情感的表现将更加细腻动人,耐人寻味。高考对此种表现手法或明或暗地考查过。 除夜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诗歌第三句运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试简析之( 【参考答案】 用了对写的表现手法。撇开自己,从相思的另一方写来。“故乡”,是借指故乡的亲人;“千里”,借指千里之外的自己。那意思是说,故乡的亲人在这个除夕之夜定是想念着千里乏外的我(这也正是“千里思故乡”的另一种表现。(意思对即可) 抑扬 抑扬结合是指作者通过褒贬来立意——评判人或事物的技巧,常见的有“先抑后扬法”、“先扬后抑法”、“抑扬并举法”(如“欲扬先抑”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写作技巧。为了更好地颂扬人物和事件,有时会在文章开始时先对其进行某种贬抑,然后转换笔锋又进行赞扬,这样前后构成一种由贬到褒的写作过程。 《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诗歌结尾和前面很不相同,他们形成怎样的关系, 【参考答案】 ?欲抑先扬。?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I?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 (三)修辞手法 高考试卷中考查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夸张、反问、设问、对比、借代、顶真等。一般考查的是一准确辨认修辞格,???二是结合具体诗句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不能泛泛的谈。 1、比喻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踏莎行 欧阳修 20 / 42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请分析“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句的艺术手法。 【参考答案】这句诗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把抽象的感情(无穷无尽的离愁)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迢迢不断的春水)(2)让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 2、比拟 比拟:分拟人和拟物。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或者用表现人的特性的词语描述物,或者直接把物变成人。 拟物:就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或者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表达作者某种强烈的爱憎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全国卷2) 春思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云,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历乱”:花开极茂盛。 有人评价三、四两句在情感的抒发上“构思新奇”,说说你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D这两句不是直接抒发自己的愁情,而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借“东风”和“春日”来写愁思。(2分)?“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来风冷漠无不为遣愁;“春日偏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奈,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2分)这样,诗意的表现就更为曲折、含蓄、更有深度。(2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黄氏延绿轩【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6分) 【参考答案】本诗运用比拟,把无形的春有形化,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 3、夸张 夸张是把要描写的事物有意地夸大或缩小,使其更鲜明,更突出。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减字木兰花?竞渡黄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1)这首词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分析其中一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5分) 【参考答案】1、(l)?比拟。“飞出深深杨柳渚”将舟拟比作鸟类,“飞”守形象生动写出了群舟竞发的速度之快。(也可以分析“衔”,“衔”是龙舟的龙形生发出来的字眼,饶有情趣) ?比喻。“鼓击春雷”将鼓声比作春雷,贴切,具体的写出鼓声之大,犹如春雷轰鸣。 ?夸张。“欢声震地”写出岸上发出了一片震地的欢呼声,极言声之大,‘‘惊退万人”表现健儿们争战夺标的英雄气概,简直使千万人为之惊骇退避。(任选一种修辞方法分析即可) 4、借代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问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1 / 4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10(安徽卷) 岁暮【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l?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6分) 【参考答案】借代(1分),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3分)。用典(1分),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2分)。 5、对比 对比是在古典诗歌中运用之广仅次于借景抒情的一种表达技巧。作为一种表达技巧,它既属于表现手法,又属于修辞手法,这是对比手法的“两栖性”。 高考对对比手法考查频率较高,而且重现率也高。高考考对比,更多的是作为表现手法来考的,修辞手法中很少涉及。不过,如考修辞手法,“对比”绝对可以进入“各选”之列。 考对比手法,一般都要求分析。分析时应抓住两点:一是点明拿什么与什么对比,二是这样对比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9(海南宁夏卷)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己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 青旗。沽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6分) 【参考答案】(6分)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6、其他修辞 四、诗歌篇章结构技巧 诗歌篇章结构技巧很灵活,常见的铺垫、照应、总领全文、 卒章显志。 (1)铺垫 铺垫是指通过描述与主要事物相关的次要事物来衬托、突出主要事物。作为铺垫的事物与主要事物之间是宾与主的关系。运用铺垫,有助于渲染气氛,蓄积气势,凸现主要形象,突出主旨,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比如柳宗元《江雪》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从仝诗看,诗歌重心当在后两句勾勒的特立独行、孤傲超绝的“钓翁”形象上,而诗歌前两句展现的冰天雪地、万籁俱寂的景象,便作了“钓翁”的背景,居于次要地位,起铺垫作用。有了诗歌一二句的铺垫,“钓翁”的形象才更加鲜明。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2 / 42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前两联描写洞庭湖的景象,和后面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前两句描写了洞庭湖壮阔的景象,这就为下面抒发感慨打下了铺垫。?洞庭湖那么壮观,自己什么时候能渡过去,?作者借此表达了面对大好的局势,希望出来做官实现政治理想的感慨。 (2) 照应 照应是指诗歌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是古典诗歌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一首诗不论律诗还是绝句,都应有头有尾,前后内容就要有内在联系,前面交待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诗歌前后才能贯串,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使读者容易掌握全诗的脉络。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诗歌首联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3)总领全文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阅读题。 余杭四月 [元]白埏 四月余杭道,一睛生意繁。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 【注】?朱樱:樱桃的一种。?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在诗中起了什么作用,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一晴生意繁”的意思:雨过天晴,到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起了总领全文作用(2分) “一晴生意繁”体现在:?初夏成熟的樱桃鲜红,豆子青青,绿草茵茵,白鹅成群。?雨过天晴,江河水满,船只轻快地行驶;微风吹拂,袖影飘逸动。?村庄里门户紧闭的人家寂然无声,而里面蚕事正忙呢。(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分。) (4)卒章显志 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卒”为完毕。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在狱咏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诗歌最后一联的作用, 【参考答案】?卒章显志,直抒胸臆,?明确表达希望得到援救、昭雪冤狱的愿望,点明了主旨。 (三)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炼字) 语言风格有关知识 23 / 42 “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如李白之诗清新飘逸,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渊明之诗冲淡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韩愈的诗深奥险怪,白居易的诗通俗鲜明。再如,按词论家说,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 一、考点解析 考查方向 1、品评诗句中某个字眼的艺术效果即赏析诗眼(炼字) 2、对寻常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效果)与理解(含义、色彩、情味等): 3、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 高考要求的语言鉴赏主要着眼于一个“懂”字,即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达作用,并能体会语言美,作一定程度的评述,这里着重阐述如何理解诗歌的语言并作一定程度的评析。 二、语言风格常用术语与例析 1、平实质朴、朴素自然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如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篇4句20字,毫无难解之处。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2、含蓄隽永、含蓄委婉 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入悟性的“空白”。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如“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 3.清新明丽、清新雅致 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清清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小池》)。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 4、形象生动 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赤壁怀古》),既是诗又是画,有形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5、绚丽飘逸 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诗大都写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 6、婉约细腻 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7、幽默讽刺 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24 / 42 8、雄浑 雄浑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气吞宇宙,气度豁达,气概恢宏,气宇轩昂,气势浩瀚,气魄雄伟。在具体作品中,有的壮志凌云、刚毅雄健,如刘邦《大风歌》: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项羽《垓下歌》;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海》。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气势浩瀚,雄伟壮丽;王之涣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想象丰富,境界辽阔;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气魄宏大,气势壮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何其高远,多么壮丽~而真正能够称为“雄浑”的是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 9、豪放 豪迈奔放,谓之豪放。其特点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就主体而言,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吞宇宙,力拔山河;傲骨瞬峋,狂荡不羁。就客体而言,往往拥有巨大的体积、伟大的力量而显示出特有的壮美、崇高,或显示出浑茫、浩淼的无限阔大的景象,因而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目无垠。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风的特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古风》)描绘光阴流逝之快,人事变迁之速,一气呵成,天衣无缝:“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风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秋浦歌》)夸张虽不合理却合情。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辛为最杰出代表,苏词注重将慷慨激昂、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善于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奔放豪迈的形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代表作。 10、沉郁 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沉则不浮,郁则不薄。”杜甫之诗,为浓郁之极至。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 11、悲慨 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谓之悲慨。大凡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而忧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目之。可见,悲慨是时代的心声,诗人的呼喊,诗人面对动乱的现实,出于严肃的责任感,遂作悲慨。陈子昂的诗,就以悲慨而驰誉诗坛。《登幽州台歌》是最激动人心的悲慨之诗。 12、俊爽 即英俊豪纵,飒爽流利。代表诗人是杜牧。他的诗,纵横古今,雄视万代,畅谈历史,痛砭时弊,总结教训,忧国忧民,怀撑天之宏志,感报效之无门;另一方面,又矫健豪举,潇洒风流,流转飞动,畅快爽利。如《过华清官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一以含蓄讽刺的笔调,深刻揭露了唐玄宗纵情声色,骄奢淫逸,醉生梦死的生活。 13、冲淡 冲淡,即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王维的山水诗有闲、静,淡、远的特点,他是冲淡派大师。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鸟鸣涧》)“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砦》)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人间的纷争,没有外界的纷扰,只有大自然的宁静,山水花鸟的生机。诗人尽情地消受着、欣赏着、陶醉着,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变成了大自然的有机体了。 25 / 42 14、旷达 旷达即疏狂不羁,通脱豁达,潇洒飘逸,高洁特立,代表作家是苏轼。苏轼的词除了豪放外,更多的是旷达的词风。有雄才大略而又怀才不遇的苏轼,既要坚持不苟合随俗,又要随缘自适;既要“尽人事”,又要“知天命”,使其性格中带有典型的“旷达”的特征。“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老夫聊发少年狂”(‘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样的诗句,就带有明显的旷达的色彩。 三、方法点拨: 1(答题思路 (1)用一两个准确的词语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质朴无华、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奔放、简练生动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多指诗的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涵着深意。委婉含蓄的语言风格表现在诗作中是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通过思考而有所得。所以,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诗的特点选用恰当的词语进行概括。 (2)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是如何体现的。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要依据具体的题目要求而定) 2(分析语言特色类答题套路 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如×××,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四、经典例题回顾: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分析《春怨》一诗的语言特色。 【参考答案】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长干曲四首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品评崔颢这首诗语言上的特色。 【参考答案】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寥寥二十字中,诗人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从文学描写的技巧看,“声态并作”,达到了“应有尽有,应无尽无”,既凝炼集中而又玲珑剔透的艺术高度。 2007年高考浙江卷 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金)吴激?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富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 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 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26 / 42 [注]?北宋1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 此作。?春社、秋社:古耐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劫劫:匆忙急切 问: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4分) 【参考答案】?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2008年高考重庆卷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问: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2008年高考北京卷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问: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炼字方法点拨与例析 一、方法点拨: 1(解题切入点 (1)从表情达意的角度去推敲。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首先应认真揣摩词语或诗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及效果,赏析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怎样巧妙地传达出丰富的思想内容,怎样使表达更准确、更生动、更含蓄的。 (2)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去推敲。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要着重关注其表达技巧的运用。古代诗歌常用的表达技巧有比喻、对偶、借代、双关、用典等。 (3)从语言风格的角度去推敲(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要善于赏析其语言风格。常用的语言风格有沉郁顿挫、清新质朴、生动形象、绮丽典雅等。 2(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句)在诗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 (2)展开联想把该字(句)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句)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3)分析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3(炼字、赏句类答题套路 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二、考查内容: 27 / 42 从大的范围来说,古典诗歌的炼字不出炼实词与炼虚词两个方面。 l、炼数量词。 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诗人的驱遗之下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庚信《小园赋》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前人就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僧齐已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 2、炼形容词。 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的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我国古典诗词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表颜色的形容词于句首与句末昀运用。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中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鸥”,郭彦深就说“漠漠阴阴,用叠字之法,不独摹景之神,而音调抑扬,气格整暇,悉在四字中’。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这是王驾写的《睛景》,王安石改后两句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除了易“蝴为’蜂”,易“应”为“却”之外,炼字的关键就在于去“飞来”而改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3、炼动词。 一首诗,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因为名词在诗句中往往只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它本身没有表述性,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主要就是常常充当谓语的动词,这样,具象动词的提炼,就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如’吐’字,这是最平常易见而没有什么惊人之处的动词了,杜甫有一联诗句是“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苏东坡对此极为欣赏,我想,除了“明”字这一形容词兼摄动词的作用而富于动态之外,就是“吐”字下得极妙。清代的查慎行大约于此也未能忘情吧,他在《移居道院纳凉》诗中写道:“满城钟磬初生月,隔水帘栊渐吐灯”,写华灯初上灯水交辉的夜景,化静为动,造语奇特,这个富于动力性的“吐”字的运用,真是不让杜甫和陈与义专美于前了。 4、炼虚词。 虚词的运用,在新诗创作中似乎远不及在古典诗词中地位重要。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 三、经典例题: 1((2010年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东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注】?阑:阻隔;阻拦。?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解析:本题要求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实际上是要求考生对“隔”字在词中含义特别是其在词中的表达效果能有一个正确而深刻的理解。首先耍弄清楚“隔”的是什么,接着要理解由“隔”而产生的什么样的双重意蕴。整体把握全词不难看出,“隔”字把作者遥望一片浩渺江水、迷蒙远树时的失望惆怅的心境呈现出来,既反映了客体的真实和美,又表现了主体的情思意绪。双重意蕴也就不难理解了。 答案:?(客观)视觉的阻隔:江水、烟树隔断归路;?(主观)情感的阻隔:思念之情无 28 / 42 法传递。 2((2010)年高考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雪曲江总? 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江总(519 - 594):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榆溪:指边塞。?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5分) 解析:注意题干的要求是描写环境,所以应仔细阅读、筛选并概括诗中关于环境的信息,抓住关键意象如“雨雪”、“狐迹”、“马蹄”、“天寒”、“地暗”、“愁云”,可以整合出第一问的答案 要点。一切景语皆情语。上述意象一定是为抒发人物情感服务(由“从军”、“愁”等信息推知本诗可能抒发戍卒的“思乡”愁绪,进一步推知“别路”应指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答案: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 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3((2010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北固题壁 [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断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依住么~ 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意。(2分) 解析:要准确理解诗词中重点词语的含意,一定要把它放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本句描述的是船停下之景,小船像一只小鸟落在江面之上,诗人的船停下来,江水也像住下来一样。 答案:“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 4、(2010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向子?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解析】鉴赏诗歌的语言要能体现出诗人所用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依托诗句展开联想,体味语言的妙处。“斜红叠翠”使用借代手法,以“红”代花,以“翠”代叶,达到含蓄而不直露的效果:-个“斜”字,写出花朵娇柔多姿、毫无呆板之态,一个“叠”字,则强调了叶片争茂繁密的长势。 【答案】“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5、(2010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好事近?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29 / 42 【注】?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解析】“两岸白红蓼,映一蓑新绿”:“苹”是一种生在浅水中的水草,“蓼”也是一种水边生长的草,味辛辣。一“白”一“红”,色彩鲜艳,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恬美幽静、令人心醉的美景图。“蓑”比喻为新绿,新颖别致;“映”字体物精妙,令人怡悦。 【答案】“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 6、(2009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箨(tu6):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解析】“色侵书帙晚”一句是描写竹影的,句中“侵”与“晚”最具特色,“侵”写出竹影随光线移动逐渐扩大之态,“晚”也是侧重于光线之暗,是竹影使人产生的错觉。 【答案】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字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写出了竹阴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四)形象分析 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一、人物形象 【考点解读】 人物形象包括诗人或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诗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形象。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因此,鉴赏人物形象应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为依据,以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为角度进行( (1)设问方式:?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人物形象。?分析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2)答案要素:形象十特征十分析 (3)答题思路:?点明塑造的人物形象。?概括人物形象特征。?具体分析怎样表现人物形象。 (4)典型题例: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人物形象。 附:常见艺术形象举隅: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王维。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陆游、辛弃疾。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形象。 30 / 42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王昌龄、杜甫。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 【典型例题】 例: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参考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第一步)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第二步)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第三步) 【真题链接】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 又呈吴郎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杜甫草堂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充饥。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这姓吴的一来就在枣酰叠氮四周插上篱笆。老妇人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计劝告吴郎。 (1)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劝告吴郎的,你觉得诗中的劝告有什么特点,(6分) 答:第一问?我的做法:扑枣任西邻。?妇人的处境:无食无儿,贫到骨。?妇人扑枣的心理:心怀恐惧,反而正应该体贴(?你插篱笆的影响:她会怀疑你真不让打枣。?大的社会背景:官府剥削,加上兵荒马乱,大家过得都不容易。(4分,答出四个要点即可得满分。)第二问:现身说法,措词委婉,入情入理。(2分。大意思对即可) (2)从这首诗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5分) 答:全诗塑造了一位心系黎民,忧时伤世的爱国诗人形象。(5分,大意对即可,但需要结合诗句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问题。(11分) 酒泉子?长忆观潮 [宋]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1)这首《酒泉子?长忆观潮》描写了钱江涌潮的壮丽景象,既有直接描写,也有间矮描写,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6分) 答:间接描写:开头部分描写人们倾城而出,到钱江边争碧潮涌的盛况,为写钱塘潮作铺垫:结尾处,写梦醒后仍觉心有余悸,从侧面来烘托潮水的雄壮气象。直接描写:中间部分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表现钱江潮排山倒海的磅礴气势。 (2)请简要分析词中的“弄潮儿”形象。(5分) 答:钱江潮水排空而来,汹涌澎湃,弄潮儿却在惊涛骇浪中踏浪立涛、履险如夷,连手中的红旗都未被打湿,表现出英勇无畏、奋力拼搏的豪迈气概。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11分) 31 / 42 满庭芳?蜗角虚名苏轼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 谁强。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 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1)结合词的上片内容,分析一下,词人在这片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5分) 答:在这一片中,通过对蝇营狗苟世俗观念的奚落,对政治派系内部倾轧的厌倦和批判,大有洞悉人生之慨。东坡感到人世间名利场的角逐如同梦幻,所以他“百年里,浑教是醉”,试图在醉中不问世事,以全身远祸。在词中一个愤世嫉俗而又渴求摆脱尘世羁绊的文人形象呼之欲出。 (2)这首词是一首抒情的人生哲理议论,请根据在这首词中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 答:这首词通过对世事和自我经历的婉曲述说,集中抒发丁词人因政治失意而产生的强烈的愤世嫉俗之感和努力自我超越的旷达豪迈的情怀。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奉酬振武胡十二?丈大夫韩愈 倾朝共羡宠光频,半岁迁腾作虎臣。 戎旆暂停辞社树,里门先下敬乡人。 横飞玉盏家山晓,远蹀?金珂?塞草春。 自笑平生夸胆气,不离文字鬓毛新。 [注]?胡十二:胡证,在族中同辈排行十二。元和八年,振武军守将杨尊宪叛乱,赶走了节度使李进贤。元和九年,党项又侵扰该地区,朝廷派遣胡证为单于大都护、御史大夫及振武军节度使去镇守该地。?蹀:行走。?金珂:马饰。 (1)这首诗塑造了胡十二什么样的形象, 答:塑造了胡十二文武兼备、体恤百姓的仁义之士的形象。(再加上分析) (2)颔联和颈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答:既颂扬了他重乡情、敬乡人的深情厚意,又祝愿他能够安定边塞、为国建功立业。虚实结合(“戎旆„„家山晓”为实写,“远蹀金珂塞草春”为虚写)。 5(阅读下面这两首小令,完成后面问题。(11分) [商调]梧叶儿?嘲谎人无名氏 东村里鸡生凤,南庄上马变牛。六月里裹皮裘。 瓦垄上宜栽树,阳沟?里好驾舟。 瓮来的大肉馒头,俺家的茄子大如斗。 【注】?阳沟:屋檐下流水的明沟。 [正宫]醉太平?讥贪小利者无名氏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 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注】?嗉:鸟类食管后段暂藏食物的膨大部分,状如袋子。?刳(ka):剔,挖。 (1)、这两首小令各自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5分) 答:‘嘲谎人》塑造了一个吹牛说谎的可笑人物形象。《讥贪》主要是用夸张的手法塑造了一个贪小利者的可耻形象。 (2)、这两首小令都运用讽刺手法,但表现出来的风格不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嘲谎人》显得幽默诙谐,这说谎人把根本不可能的事说得煞有介事,对这种人作者没有进行任何议论,而是让说谎人自我暴露,显现出其滑稽可笑的形象来。《讥贪》的讽刺显 32 / 42 得尖刻辛辣,作者对贪小利者的贪婪手段进行了入木三分的揭露。“亏老先生下手”对贪小利者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二、事物形象: 【考点分析】 物象,指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赋予事物以人格化。从全诗来说,即以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或托物言志。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事物形象分类: ?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谐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所以有惜别怀远之意。 提问方式: ?某联描写了某物的什么形象,有何作用, ?某物象有什么特征, ?某物象象征什么, ?某物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何种情怀)? ?简析某句中的物象。 【典型例题】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踏莎行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注】‘宋史?文苑传》载贺氏“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少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人以为近侠。„„竟以尚气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 (1)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荷花形象,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5分) 答:词人在上片通过对周围的环境和荷花“红衣脱尽芳心苦”的正面描写,突出了寂寞地开落、无人欣赏的荷花形象特征;下片将荷花比作美人,似与骚人语,不肯嫁春风,曲尽它的情态风神;显示了荷花的幽洁高雅( (2)本词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加以分析。(6分) 答:水上鸳鸯,双栖双宿,常作为爱情的象征,在此与水中荷花的幽独形成对照,用反衬手法表现了荷花的悲凉命运:作者在词中还将荷花比作一位幽洁贞静、身世飘零的女子,借以抒发才士沦落不遇的感慨:本词全篇咏写荷花,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词人以荷花自况,以荷花的清亮绝俗和难免凋零清苦,寄托个人身世的感喟,抒写怀才不遇的苦闷。 【真题链接】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秋雨叹三首(其一)杜甫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注:?决明: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 (1)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诗歌塑造了决明怎样的形象,(5分) 答:秋日风雨中可草的“烂死”与决明的、“颜色鲜”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或以百草反衬决明)。把决明的叶与花比喻成“翠羽盖”和“黄金钱”。(两种手法各1分)、决明在风雨中花 33 / 42 开灿烂香远益清,坚毅挺立。借以塑造出资质美好却身处乱世、命途多舛的君子形象。(外在形象1分,内在形象2分) (2)清代ttLar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你认为诗中寄寓了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 答:?前四句表躅了作者对如决明样有高尚情操与人格的君子的欣赏与赞美。(2分)?“凉风萧萧然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一句,传达出对于富有才华,却遭受摧残的君子的关爱与担,更是对他们难逃悲剧结局的同情与哀叹。(2分)?“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句,见出诗人对自己徒然白首却元所成就的自伤,面对动荡、混乱的衽会现实,无奈而忧虑,体现了他的忧世情怀。(2分) 2(在这首诗中,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 白梅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答:诗中塑造一个耐寒、坚韧、自甘寂寞、高洁脱俗、报春的梅花形象。(步骤一:什么形象)首句中“冰雪”可见梅的生长环境极其恶劣,衬托出梅的耐寒品格和坚韧风骨;。首句中“林中”及第二句可见梅自甘寂寞,不同流俗,性情高洁;三四句写梅的报春,梅是有奉献精神,公而无私的。(步骤二: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特征)诗人以梅自况,借梅花的高洁来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格远志。(步骤三:形象意义) 3(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意象。 瀑布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答:瀑布从高处流出,不辞劳苦,冲破溪涧,流经千岩万壑,冲向大海,形成汹涌的波涛(步骤一)。作者描绘了不辞劳苦,汇涓涓细流,壮大自己,一心奔向大海的瀑布艺术形象(步骤二)。表达了作者决不满足现状,陶醉自己已取得的成绩,在艰辛的道路上继续努力,决心干出一番事业的伟大理想抱负(步骤三)。 【方法总结】 1、事物形象题型答题步骤 ?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 ?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塑造此形象的意义(体现作者的某种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象征或托物言志)) 2、刻画事物形象方法题型答题思路 古诗刻画事物形象,展示特征的方法,主要有:?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解答这类题目,可按照如下思路进行: ?阅读诗歌,找出诗人描绘形象的相关诗句,仔细准确理 解形象的基本含义。 ?结合诗句分析运用的表现技巧及其所表现的具体内容。 ?指出这种手法的运用表现了诗人(人物)怎样的心理、感情或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 3、事物形象的比较题型答题思路 比较事物形象的题目,一般从事物特征、刻画事物形象的方法技巧以及表达的情感等方面入手设计题目。答题时,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细致解读题目所选诗歌,分析每首诗各自刻画的人物形象的特点,运用了哪些表现方法, 34 / 42 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 ?求同析异,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 ?整理思路,组织答案。 4、常见思想感情(咏物诗) ?对所咏之物的喜爱;?寄情自然,闲适自得;?洁身自好,坚贞自守;?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 三、景物形象: 【考点解读】意象是诗歌艺术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基本单位。“意”即主观情感,“象”即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意象即为融入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诗歌中的最物形象就是含有“意”的“象”,就是“意象”。意象是诗歌艺术构思的形象元件,诗歌的意义就是由若干意象的内蕴所组成的。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 常见题型: l、这首诗以什么为诗歌的主要意象(刻画了什么形象),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2、本诗通过哪些意象(景物),表达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典型例题】 例:(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捻(nian):持取,捻弄 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解题秘笈】答案组织可分为三个部分: 1、塑造的什么形象(意象)。如:梅花的傲霜斗雪、不畏权贵,大雁的春秋迁徙、游,子怀乡,杨柳的缠绵悱恻、惜别怀远。流水的时光易逝、怀古思念等。本词上阙的景物有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 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意象)的特征。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这些景象皆为残春之景。 3、总结形象意义。就是分析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涵的哲理。可用一句话概括总述。这首词应是一首伤春之作,写他落第后的不快心情。词的上片写残春之景,其无可奈何之情,已在描写中得到充分表现。 【真题链接】 1(阅读下面一首曲子,完成(1)(2)两个小题。(11分) 【商调】梧叶儿?春日郊行张可久 长空雁,老树鸦,离思满烟沙。 墨淡淡王维画,柳疏疏陶令家,春脉脉武陵花。何处游人驻马, (1)(“墨淡淡王维画,柳疏琉陶令家,春脉脉武陵花”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5分) 答:描绘了一幅万物披绿、柳条依依摇摆、百花盛开的春意盎然的画面。(3分)主要由柳条、桃花构成。(2分) (2)(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举出两种并简要分析。(6分) 答:反衬(或以乐景写哀情),通过描写春天繁花似锦、盎然生机来反衬主人公愁思满怀(思 35 / 42 乡之情)。(3分)用典,“陶令家’“武陵花”分别运用了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及《桃花源记}的典故来描写春天美好的景色。(3分)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南歌子贺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 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易醉扶头洒,难逢敌手棋。 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贺铸,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但他秉性刚直,不阿权贵,一生屈居下僚,郁郁不得志。 (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5分) 答:上片描绘出一幅闲适恬淡、生机勃勃的夏日风景图。(2分) 词人独立庭院,点点疏雨在池塘中留下了微微的涟漪,轻风拂面而来。周围树木成阴,枝头上黄鹂婉转啼鸣,一只不知从何处飞来的白鹭,落在池畔,迟迟不愿离去。词人观疏雨、沐轻风、听黄鹂、友白鹭,怡然自得,其乐陶陶。(3分) (2)词的下片一连写了士大夫消夏乐闲的哪四件生活琐事,在作者笔下,这些事似乎都有一种和韵事格格不入的苦涩味,与上片大异其趣,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答:写了饮酒、下棋、睡觉、题诗四件生活琐事。(2分,两个1分,四个2分)饮酒而“易醉”,下棋而敌手“难逢”,字里行间蕴含着的仍然是一种百无聊赖的心绪;夏日长长,无所事事,最适合于睡觉,作者自我解嘲:睡起题诗,则只能“自题”自赏,自取其乐。(2分)透露着作者孤寂落寞、知音难求的情怀和无所事事、壮志难酬的痛苦。(2分,大意对即可)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采桑子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滴泪春衫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1)这首词上片最后一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3分) 答:化用了自居易“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用以强化别后浓重的思念之情。(典故、作用各1分。) (2)下片词人借许多典型意象营造了什么气氛,在写景方面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4分) 答:?借典型意象“梧桐、西风、淡月、归雁”渲染凄冷孤寂的气氛;?视觉、听觉描写的巧妙结合,以声衬静;(在写景手法上,如果写成用疑问句或者虚实结合也可以)(每点2分) (3)有人说“好梦频惊”中的“频”字用得特别好,请你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 答:“频”,“频频”之意,说明词人经常从好梦中惊醒,囡为时令正值“深秋”:西风骤起,月色惨白,高楼雁叫,无不触发词人心中的愁思。(2分)最主要的原因是:流逝的时光无情,别后的思念深重。该词语充分地表现了一个人处在思念中的痛彻心扉。(2分) 4(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曰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36 / 42 (步骤三) 【答题步骤】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五)诗歌的思想感情及作者的态度 诗歌的思想内容是诗歌通过艺术境界传达给读者的,一般指诗歌画面反映的状况或现象、诗歌的主题、诗人寄托的情感等。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必须借助对诗歌形象的分析,联系写作背景等因素全面综合来考虑。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剖析诗歌的思想情感,我坚信,如果你认真研读,一定会大有收获,千万不要错过。 思想情感的规范答题 题目类型: “此诗表达(表现、传达、抒发、流露)了怎样(那些)的思想感情,”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主旨,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诗人着力渲染了怎样的情感, 表现了怎样的情趣, 规范答题: 先答出情感(这首诗的主旨是„„这首是抒发了作者„„);然后结合诗句或意象具体分析作者这种感情,如果有手法的话,一定将手法体现在分析中。注意:对诗歌情感的考查,答题时不但要说出思想感情和主旨,还要谈诗歌是通过描写什么样的形象意境来体现这种情感主旨的。在分析时,既要注意对意象的描绘,又要注意对事件的叙述和诗歌“卒章显志”的抒情特点。 3(赏析思想感情型题目的解题方法 a、注意诗歌的创作背景、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倾向。 b、熟悉常见的情感类别(同情、赞赏、贬斥、冷漠、哀怨、激愤、憎恶、忧愁、欣喜、向往、思念等) c、熟悉感情载体(如杨柳——离别明月——思念),了解古典诗歌的常见情感主题。 友情提示:评价思想内容应注意 a、了解大时代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作中,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经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b、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 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37 / 42 四、答题示例 1、 同王微君湘中有怀 张谓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问: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试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自己的朋友都在长安和洛阳,什么时候才能和他们一同畅游,(2分)诗人以问句作结,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思念,(2分)渴望与朋友在京城相聚,自己的愿望难以实现的无奈等复杂的情感。(2分) 2、 青玉案惠洪 绿槐烟柳长亭路,恨取次?,分离去。 日永如年愁难度。高城回首,暮云遮尽,目断人何处。 解鞍旅舍天将暮,暗忆丁宁千万句。 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 【注】?取次:仓促,匆忙。 结合整首词,说说“愁难度”中的、“愁”包含哪些具体内容。(6分) 答:长亭路上的离别之愁;行人回首高城,不见亲朋的憾恨,牵挂之愁;孤身漂泊之愁:词人暮夜深思亲人的绵绵情愁。(答出3点即可) 3、 待储光羲不至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那些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7分) 答:?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题中“待”字)(3分)?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和颔联)(4分) 4、 浪淘沙?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注】?本词为欧公与友人在洛阳城东旧地重游有感而作。?紫陌:京城郊外的道路。 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结合词句加以说明。(6分) 答:亲人朋友之间聚散匆匆的怅恨,从古至今,以至今后,永远都无穷无尽,给人带来莫大的痛苦。 ?“今年花胜去年红”今年的花比去年更加繁盛,看去更加鲜艳,希望友人尽情观赏,也足见去年作者曾与友人来赏过此花,包含对过去美好的回忆,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友谊。?本应多观赏,然而友人就要离去,明年花开不知同谁再来赏此花的伤感之情 ?“今年花胜去年红”写的是鲜艳繁盛的景色,表现的却是感伤的心情,是清代王夫之所说的“以乐景写哀情”。(2分) 38 / 42 5、 寄全山中道士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郡斋:滁州刺史衙署的斋舍。?煮白石:道家有“煮五石英法”,在斋戒后的农历九月九日,将薤白、黑芝麻、白蜜、山泉水和白石英放进锅里煮。 问: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答:作者的感情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山中道士的忆念之情。(1分)写山中道人的种种活动,想送酒去安慰都是这种情感的表现。(1分)但忆念只是一层,还有更深的一层,即作者心中的寂寞之情。(1分)“郡斋冷”两句抒写,可以看到诗人身处郡斋的寂寞,想送酒去安慰山中的道士,终于又觉得找不着他们而无可奈何:而自己心中的寂寞之情,也终于无从化解。(3分) 6、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几句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试作分析。(6分) 答:这句诗内涵十分丰厚。(1)、自幼立志报国建功立业:(2)、年纪老大而尚未如愿;(3)、壮志未酬而雄心不死;(4)、现实无望而寄于梦境(以上各1分),而这种种心情都在“有谁知”一语中流露出痛苦的无奈和深沉的激愤。(2分) 7、 暮过山村贾岛(唐)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结合全文看,作者内心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答:诗的开局以“寒水”“少四邻”写起渲染荒凉景象,给人以寂静清冷之感(2分);三四句以“怪禽啼叫”、“落日恐人”描摹山区萧瑟阴森的景象,给人以恐惧不安之感(2分);五六句写初月高悬,烽火不过秦地,描绘了山区的寂静平安,给人以平静心安之感(2分);七八句隐隐约约地看到山村人家宅边常种的桑柘树和茅舍上升起的袅袅轻烟,先前的惊惧心情渐渐平静下来,转而产生一种欢欣喜悦的感情(2分)。(答出三种感情变化皆可以满分) 8、 满庭芳?蜗角虚名苏轼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这首词是一首抒情的人生哲理议论,请根据在这首词中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这首词通过对世事和自我经历的婉曲述说,集中抒发了词人因政治失意而产生的强烈的愤世嫉俗之感和努力自我超越的旷达豪迈的情怀。 9、 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39 / 42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这是宋之问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的一首诗。 1(后两句,按常情应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行人”,作者笔下所写却与常情相悖,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谈谈你的理解。(5分) 答:作者贬居岭外,又长期接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这种担心越近家乡的时候,越加强烈他忧惧自己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与家人团聚的愿望则立即会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因此,“情更切”变成了“情更怯”,“急欲问”变成了“不敢问”。(3分)通过这两句诗,读者可以强烈感触到诗人此际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这种抒写,是真切、富于情致和耐人咀嚼的。(2分)(大意对即可) 10、 塞下曲(其六)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 注:?骎骎(qinql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卢龙塞:古地名。 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思乡之苦的边将形象。颈联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尾联表现了对从古至今接连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全诗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11. 送别杜审言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注】?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龙泉剑:传说在豫章丰城有紫气,识宝之人挖地四余丈,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一日龙泉,一日太阿。 古人评此诗“一个‘嗟’字,自然蕴藉,写尽了作者的复杂心情”,请结合全诗进行具体分析。(6分) 答:一个“嗟”字,直贯篇末,渲染了一种悲凉沉重的气氛。一写惜别之情,因同知己离别而怅惘。二写伤怀之情,为故人不得志而感伤。用孙楚、屈原的典故,借他们的身世遭遇喻友人仕途之坎坷,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三写对友人的抚慰与希冀,以龙泉剑终于被有识之士发现,喻友人也终将脱颖而出,再得起用。于愤懑不平中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抚慰与热切期望。(每点2分) 12. 赠卖松人于武陵[注]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注]据《唐才子传》称,于武陵在唐宣宗大中年问尝举进士,不称意,携书与琴,往来商洛、巴蜀间,或隐于卜中,存独醒之意。 40 / 42 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这首诗寄托了诗人对不识人才、只喜欢趋时媚俗的权贵的讽刺;对像松树那样正直高雅却沦落下层、不被重视的贫寒之士的怜惜:对争荣小人春风得意,正直人士却不得重用这一不公平社会现象的愤懑:以及因对现实有了清醒认识而不求荣利、洁身自好的高洁情怀。[6分l答出一点给3分(需有简要分析),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13、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老莱衣:相传为春秋时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6分) 答:?“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表现了对战乱导致生灵涂炭的忧愤之情; ?“我己无家寻弟妹”表现了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表现了对因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 ?“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 ?“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答对其中四点即可。) 14. 钱塘逢康元龙?明?谢肇淛 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注】:?钱塘:与诗中的“江关”都指钱塘江边的杭州城。康元龙:作者同乡诗友,“尝游历边塞,无所遇”而归故乡。请结合全诗,具体评析“马上相逢须尽醉”所表现出来的诗人 复杂而丰富的情感。(6分) 答:诗人要与诗友一醉方休,表现了诗人异乡邂逅同乡诗友喜出望外的心情,以及刚见面又须分手的离情别绪(也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不得志的朋友的劝慰,以及彼此羁旅漂泊的感慨等)。诗人想借酒表达感情,借酒化解悲愁,“须尽醉”率真豪爽,情感真挚热烈。(6分,意思对即可。) 15. 舟中二首(其一)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恶风”“黄流”寓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借“今头白”、情“不尽”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答对1点2分,答对3点得满分,言之成理即可) 16、 淮村兵后南宋?戴复古 41 / 42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请简要概括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6分) 答:(1)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给农村带来破坏的痛心,(2)对侵敌的仇恨,对战争的厌恶。(每点3分) 17. 春阴朱弁? 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 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绝域东风竞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 【注】?朱弁(1058—1144):字少章,自号观如居士,宋高宗建炎元年冬出使金国,拒绝金人的威胁利诱,不肯屈服,被拘留了整整十五年,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秋回到故国。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5分) 答:表达了诗人长年被拘禁在异国他乡,感到年华已逝(1分)(有家难回的悲苦忧愁(2分);表现了对故国的深深思念(2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 18. 临江仙?都城元夕毛滂? 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蓬莱清浅对觚棱?。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 谁见江南憔悴客,端忧懒步芳尘。小屏风畔冷香凝。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 注:?毛滂:北宋衢州人,这首词写于词人羁旅河南之时。?觚棱:宫殿的屋脊。 全词主要抒发词人怎样的感情,上片与下片在内容上有什么关系,(6分) 答:第一问:抒发了词人身处异乡适逢佳节的孤寂凄冷的羁旅之愁和不能与亲人团聚的思乡思亲之情。第二问:上片虚写京城元宵佳节的盛况,下片极写现实处境之落拓。一虚一实,一乐一悲,以虚衬实,以乐衬悲。(每问3分) 42 / 42
/
本文档为【衡中语文背背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