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7-09-02 50页 doc 222KB 8阅读

用户头像

is_482581

暂无简介

举报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 2008年12月 目 录 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 一、前言??????????????????????????????????????????????????????6 (一)办学指导思想和学校定位??????????????????????????????????6 1.突出中医特色,树立科学办学思想????????????????????????????6 依据比较优势,明确学校发展定位????????????????????????????6 2. (二)学校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的总体思路???...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08年12月 目 录 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 一、前言??????????????????????????????????????????????????????6 (一)办学指导思想和学校定位??????????????????????????????????6 1.突出中医特色,树立科学办学思想????????????????????????????6 依据比较优势,明确学校发展定位????????????????????????????6 2. (二)学校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的总体思路????????????????????????7 1.依托核心优势,优化学科专业格局和规模结构??????????????????7 2.围绕时代要求,形成“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战略????????????????7 (三)中医学专业介绍??????????????????????????????????????????7 1.专业发展沿革??????????????????????????????????????????????7 2.专业发展目标??????????????????????????????????????????????8 二(专业建设与水平????????????????????????????????????????????9 (一)宗旨和目标??????????????????????????????????????????????9 (二)教育????????????????????????????????????????????????9 1.培养方案??????????????????????????????????????????????????9 1.1完善学分制教学制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9 1.2延伸学校及学科边界,实现人才多元培养???????????????????10 2.课程计划???????????????????????????????????????????????????11 2.1课程体系结构 ????????????????????????????????????????????11 2.1.1课程模块?????????????????????????????????????????????11 2.1.2学分分配?????????????????????????????????????????????13 2.1.3主要课程?????????????????????????????????????????????13 2.1.4选修课程?????????????????????????????????????????????14 2.2改革基础课程?????????????????????????????????????????????14 2.3实践教学体系??????????????????????????????????????????16 2.3.1中医临床教学体系??????????????????????????????????16 1 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 2.3.1.1早临床多临床实践的主要框架????????????????????16 2.3.1.2建立小学期中医临床实践模式????????????????????17 2.3.1.3开展社区与预防医学实践教学????????????????????17 1.4实行实习准入和岗前培训制度????????????????????18 2.3. 2.3.1.5配备临床导师和建立示范病房????????????????????19 2.3.1.6实习中开展基础回归临床教学????????????????????19 2.3.2中医特色实验教学????????????????????????????????19 3.教学方法???????????????????????????????????????????????21 3.1 教学手段多元???????????????????????????????????????21 3.2 重视信息技术???????????????????????????????????????21 3.3 开展自主教学???????????????????????????????????????22 3.4 推进双语教学???????????????????????????????????????22 4.科学方法教育???????????????????????????????????????????23 4.1设置科学方法课程,培养基本科研思想??????????????????23 4.2建立科研训练课程,强化全程参与科研??????????????????23 4,3利用科技创新平台,丰富课外科创活动??????????????????24 5.课程计划管理???????????????????????????????????????????24 5.1完善课程管理组织机构????????????????????????????????24 5.1.1职能机构?????????????????????????????????????????24 5.1.2教师、学生和其它利益方代表参与???????????????????25 5.1.3 与毕业后教育和继续职业发展,继续医学教育的联系??25 (三)学生成绩评定?????????????????????????????????????????26 1.学生成绩评定体系???????????????????????????????????????26 1.1课程成绩评定流程????????????????????????????????????26 2 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 1.2临床实践成绩评定????????????????????????????????????26 2.考核类型与方法????????????????????????????????????????27 2.1形成性考试?????????????????????????????????????????27 2.2终结性考试?????????????????????????????????????????283.考试研究与改革????????????????????????????????????????28 3.1理论课考核形式改革?????????????????????????????????28 3.2实施PBL及卷宗式评价???????????????????????????????29 3.3多站式考试平台?????????????????????????????????????29 3.4建立个性能力评价途径???????????????????????????????29 4.考核与学习之间的关系???????????????????????????????????29 5.考试结果分析与反馈?????????????????????????????????????30 6.考试管理???????????????????????????????????????????????31 (四)学生?????????????????????????????????????????????????32 1.招生政策???????????????????????????????????????????????32 1.1以需求为导向,稳定招生规模?????????????????????????32 1.2提高入学,确保生源质量?????????????????????????32 2.学生支持与咨询?????????????????????????????????????????33 2.1建设科技创新平台????????????????????????????????????33 2.2实施德育心理教育????????????????????????????????????33 2.3深化体育俱乐部制????????????????????????????????????34 2.4完善就业服务体系????????????????????????????????????34 2.5建立奖贷学金制度???????????????????????????????35 3.学生代表??????????????????????????????????????????????36 3.1学生参与学校管理???????????????????????????????????36 3 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 3.2学生组织??????????????????????????????????????????36 3.2.1学生组织设置??????????????????????????????????36 3.2.2学生活动安排??????????????????????????????????37 7 (五)师资队伍??????????????????????????????????????????????31.生师比例状况较佳,符合医学教育要求??????????????????????37 2.整体结构状态合理,符合本科教学要求 ?????????????????????37 3(强化考核评价措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8 4. 多种渠道培养教师,推进名师传承工程 ????????????????????39 (六)教育资源??????????????????????????????????????????????39 1.主要基础设施建设????????????????????????????????????????39 1.1完成新校建设任务,校舍状况优良???????????????????????39 1.2.完善图书资源建设,服务管理到位??????????????????????39 1.3改善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水平较高 ??????????????????????40 1.4重视基地建设,满足实训要求 ??????????????????????????40 2.教学经费????????????????????????????????????????????????41 2.1保证教学经费投入?????????????????????????????????????41 2.2四项经费稳步增长?????????????????????????????????????42 3.教育专家????????????????????????????????????????????????43 3.1教育专家参与教育决策?????????????????????????????????43 3.2有效加强教育专家联系?????????????????????????????????43 3.3不断深化合作交流机制?????????????????????????????????44 (七)教育评价??????????????????????????????????????????????44 1.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44 1.1教学规章制度健全,落实执行效果良好 ?????????????????44 4 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 1.2持续建设质量标准,提高规范管理水平???????????????????45 1.3充分运用质控体系,保障教育教学质量???????????????????45 2.毕业生质量????????????????????????????????????????????46 6 (八)科学研究????????????????????????????????????????????4 1.发挥院校合一体制优势??????????????????????????????????46 2.重点学科建设卓有成效??????????????????????????????????47 3.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倡导科研促进教学????????????????????47 4.完善科技创新教育,培养中医创新人才????????????????????48 三、本科教学评估专家组对我校提出的建议?????????????????????49 (一)深化教育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体系???????????????????????49 (二)加强学科建设,打造一流师资团队???????????????????????49 (三)提高管理效能,健全长效发展机制???????????????????????49 一、前言 创立于1956年的上海中医药大学~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高等院校之一。学校位于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科研教育区内~占地600 5 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 余亩~教学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学校现有19个二级学院及部门~5所附属医院。开设29个本、专科专业,方向,~在校本专科生,包括高职,5072人。学校拥有600多名专家和教授~2名两院院士~多名全国名中医、上海市名中医以及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等。建校近50年来~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各级各类中医药专门人才~校友遍布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办学指导思想和学校定位 1.突出中医特色,树立科学办学思想 学校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全局~根据上海市提高城市国际竞争力的工作主线~以及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和教育综合改革的精神~主动适应上海及全国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在中医药事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坚持继承、发展、创新并举~确立了以下办学思想: , 突出中医药主体地位~以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合格中医 药人才为中心~走“高层次、特色型、外向型”办学之路, , 充分利用上海高等教育的优势资源~通过多途径联合办学~走开放式 的教育教学发展道路, , 根据“校院合一”体制~结合地处上海浦东张江的优势~坚持教学、科 研、医疗、产业协调发展的方针。 2.依据比较优势,明确学校发展定位 ,1,目标定位:以创建全国一流、世界著名的中医药大学为目标~以研究教学型为发展方向~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积极发展研究生、长学制和对外教育~努力协调毕业后教育与继续教育的相互关系。 ,2,学科定位:以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学科为主体~凸显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积极发展新兴、交叉、边缘学科~学科建设持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3,人才培养定位: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中医药专业人才的同时~顺应医学精英教育发展的规律~注重培养引领国际中医药发展潮流~既能禀承优良传统~又具备创新 6 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 潜力的中医药人才。 ,4,服务面向定位:立足上海、服务全国、走向世界~努力把学校和研究院建设成为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发展研究基地、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临床研究基地、中医药复方现代创新研究基地、国际中医药教育和人才培养基地。 (二)学校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的总体思路 1.依托核心优势,优化学科专业格局和规模结构 学校努力保持规模发展与质量、效益之间的协调统一~不断突出中医药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在专业发展上紧紧围绕中医药学科的核心优势~根据中医药人才多样化发展要求~将适度的规模发展与必要的结构调整同步推进。目前学校基本形成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为主~康复治疗学、公共事业管理、中西医临床医学、药学、护理学、汉语言,中医文化方向留学生班,等中医药或医学相关专业理性拓展的专业发展格局~使学校专业培养的体系更趋完善。 2.围绕时代要求,形成“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战略 长期以来~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继承创新~致力改革开拓~强化素质能力~注重知识交融~促进个性发展~努力造就现代中医药人才。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培养学生较扎实的中医药理论和实践能力为主体、以较宽广的现代科学和医学知识和创新思维为一翼、以较深厚的中医传统文化底蕴为另一翼的“一体两翼”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战略。同时~不断顺应中医药发展趋势~着力推进高等中医药教育向多方位开放模式转变~并在体现中医人才个性化的同时~人才群体具有良好的组合优势。 (三)中医学专业介绍 1.专业发展沿革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建立于1956年学校成立之时~并在学校专业格局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至1977年恢复高考时~学校基本形成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为主的本科专业格局。同时为了提升中医学临床和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水平~学校于1991年起~经国家教委批准~试办七年制中医学专业和五年制中医基础医学专业。1992年又设立西医学习中医第二学士学位专 7 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 业和理工类学习中医学第二学士学位专业~为中医药学本科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活力。为满足中医药人才多样化发展的社会趋势~在中医学专业中设立若干培养专业方向~尝试培养面向医药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医院管理、中医对外交流等领域的中医药新型人才群体~使中医专业人才在具备中医学基本理论和临床技能的同时~又能适应中医药新兴学科和产业领域深入发展的需要。同时~随着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医史文献学、针灸推拿学等中医学主干学科相继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或培育学科~中医学专业又分别被列为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使中医专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核心地位更趋巩固。 2.专业发展目标 学校依托中医药学科优势~以建设“国内领先、特色鲜明”的中医学专业为目标~在中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以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规律和社会需求为依据~围绕中医药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不断完善基本知识及个性化发展课程平台、科学研究思维训练平台、临床技能及医学思维训练平台、人文及身心素养训练平台~努力形成有一定辐射、示范效应的中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中医学专业又积极投入“质量工程”建设~多个项目中获得国家审批立项资助~累计获得的建设经费位列上海市属高校本科专业前矛。中医学入选第一批特色专业建设点,我校申报的“中医专业个性化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课题被列为2007年度国家批准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学校实验教学中心获得2007年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立项,中医临床实训中心也被列为2008年上海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理科基地中医基础教学团队、中医药实验教学团队又分别获得2008年国家级和上海市教学团队称号。中医学专业国家级精品课程数量达到5门~位列全国中医药院校相关专业之首。有20余部由我校担任主编的中医学专业教材被列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数量也列全国中医药院校前列。 8 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 二(专业建设与水平 (一)宗旨和目标 学校坚持遵循学校首任院长、著名中医学家程门雪提出的“博学精深~勤于实践”、“继承与发展并重”和“中西医并存”的中医人才培养理念~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始终探索既能符合高等医学教育特征、又能充分体现中医药主体思想的院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入新世纪后~学校围绕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和地处上海的地域优势~根据中医药院校教育所担负的基础性任务~按“拓宽口径、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社会”的要求~以个性化人才培养和全面素质提高为主线~进一步明确了以下中医专业培养目标。 , 应建立开放的中医药教育体系~完善中医药人才知识结构~提高人才 培养与社会发展之间的适应性与超前性, , 应加大中医药个性化人才培养力度~提升群体知识结构的多元组合效 应~为中医药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提供可能, , 应改善中医药创新教育的环境~提高学生自我学习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培养学生跟踪科技发展和主动创新的意识, , 应探索中医“悟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培的养的新途径~提高主动继承和 发扬中医药传统的意识, , 应重视人才的中医药价值取向~加强中医特色人文、道德和身心素养 教育~保持人才发展的平衡性和可持续性。 (二)教育计划 1.培养方案 1.1完善学分制教学制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为完善个性化人才培养的体系~学校在国内医科院校中率先建立了学分制教学~并呈现出以下特点: , 实行弹性学制~打破了以往学制规定~取消升留级制~各专业允许延 长学制2-3年~学生也可提出提前毕业申请, , 实行主辅修制~实行双专业毕业证书、双学位证书制及五、七学制相 通的有关规定~学生在完成主修专业时~可利用弹性学制~开展辅修 9 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 第二专业或医理双学位课程, , 实行三学期制~充分利用小学期平台~为学生提供“早实践、多实践” 和任意性选修课程修读机会, , 建立教师挂牌上课制~一般每门必修课或限选课均由2名以上高年资 教师同时开课~学生可利用两周自由听课时间来进行选课调整, , 实行免修重修制~在学习成绩管理上采用绩点制~并实行必修课、限 选课课程考试末位5%淘汰制, , 实行全天排课制~主干课程实行学期开课制, , 实行模块化课程体系~压缩必修课课程数~扩大任意选修课范围~必 修课与选修课之比达6.5:3.5~其中任意性选修课达到了课程学分的 12%以上, , 建立学校教学管理中心~实现教学管理计算机网络化~统一协调安排 全校教学任务~以及学生选课和学籍管理工作。 学分制改革不仅为学生个性拓展提供了较为充分的空间~而且通过教师指导下的自我课程与知识建构~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自我设计、终身学习的初步能力~为今后人才创新意识的建立打下必要的基础。近三年统计~中医学专业有20多人次提前毕业~申请辅修人数约占学生总数的40%~其中完成第二专业辅修计划的近70人。2006年起~在加强教师指导和质量监控的前提下~学校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优秀学生自我拓展的计划。对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除任意性选修课程学分增加近60%外~还允许其自我设计限制性选修课程模块和小学期实践内容~可用于个性学习的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达40%左右。 1.2延伸学校及学科边界,实现人才多元培养 2001年~学校根据中医药学科领域不断分化的总趋势~本着“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的目标~以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方法~利用学分制~形成多元化、个性化中医人才培养计划。学生在完成前期专业基础课程后~可根据培养方向~通过特定的课程组合~完成个性化专业教学目的。同时强化了中医工程、中医信息、中医外语等多门新兴学科构架~改变了原有教学模块 10 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 的单一性。 学校长期坚持与综合性大学合作开展长学制中医人才的培养工作~通过前两年在综合性大学的学习和熏陶~拓展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以及人文社会等知识。同时学校充分利用上海十四所高校联合办学平台~鼓励学生跨校辅修第二专业学位~近几年学校共有200多名同学参加了跨校辅修双专业、双学位~对其知识结构的拓展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中医药人才多元化培养方案示意图 中医临床 中医外语及信 息类选修课程 运动医学 ,占5%, 针推英语 前期公共不同培养方向中医学类、中 毕业总学分 课 程 选修课程模块 药类核心趋同 ,占10%, ,占60%, 医药结合 课程,占20%, 人文类及交叉中医骨伤 学科选修课程 ,占5%, 医院管理 2.课程计划 2.1课程体系结构 2.1.1课程模块:学校不断完善学生基本知识构成体系建设~建立了集现代科学基本知识、中医基础及临床基本知识、西医基础及临床基本知识、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外语计算机基本工具类知识、学生人文及身心素养教育等为一体的现代中医药教育课程教学体系。课程模块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11 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 中医临床医学类专业,五年制,模块化课程体系框架图 学年 一 二 三 四 五 模块,一,:公共基础类,通识教育, 人文社会科学 政治理论 医学伦理学 中国传统文化 公共外语 模 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二, 块 ,模块,二,:体育俱乐部课程 九 ,模块,三,:专业基础类,一, 临模床块中医药基础医学课程 轮化转课中医临床基础课程 实程习52体综合及自主设计性实验课程 系 周模块,四,:专业基础类,二, 、 专西医学基础课程 业 外预防医学课程 语 文献检索及循证医学课程 模块,五,:早期临床见实习,小学期实践, ,每学年5周共20周, 模块,六,:专业类,一, 中医临床课程 专业外语 12 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 模块,七,:专业类,二, 西医学临床课程 模块,八,:同步设置各类相关选修课程 隐性课程与社会实践 2.1.2学分分配:学校围绕核心知识与拓展性知识的有机结合~对传统公 共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进行筛选~将现阶段必须掌握的核心课程筛选 入必修课程~而将大量拓展性知识模块调整至限选和任选课程之中。各课程 模块教学计划的学分分配如下表: 学分制指导性教学计划的学分分配,中医学专业五年制2006版, 课程分类 门数 学分 总学时 应修学分 分配比例 公共基础课 11 34.5 525 必 修 专业基础课 15 72 1009 159.5 45.6% 课 专业课 10 53 743 体育课 6 18 20 5.7% 军训 1 2 小学期实践 28 实践 86 24.6% 课 毕业实习 58 公共基础课 10 20.5 303 ?6 专业基础课 10 31 437 ?12 经典课 8 30 420 ?8 限 选 专业课 6 21 296 54.5 ?11.5 24.1% 课 外语课 7 24.5 343 ?7 艺术类课 2 ?2 临床讲座 8 ?8 任选课 30 毕业总学分350学分 2.1.3主要课程: 13 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 公共基础,通识教育,课程:思想政治理论、法律基础、大学语文、心理学、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含概率与统计学,、计算机文化基础、大学物理、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西医基础与临床概论:普通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原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含病理生理学,、药理学、预防医学概论、医学伦理学、西医诊断学、西医内科学、影像诊断学、西医外科学总论, 中医基础与临床课程:基础古汉语与医古文、中医古籍训诂、中国医学史、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临床基础课,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导读及选读,、中医各家学说及学术思想史、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基础实验及自主设计性实验、针灸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文献检索,含循证医学概论,、小学期中医临床实践,含社区预防医学,、临床技能训练及实习。 2.1.4选修课程: 限制性选修课程:开设了公共基础类、外语类、艺术类、专业基础类、临床基础类,四大经典,、专业类,中医临床,、临床讲座类等限制性选修课程模块~并设臵了各模块最低修读要求,平均为开设课程学分的45-50%,。 任意选修课程:建立了社会学类、管理学类、法学类、艺术类、语言信息类、交叉学科类、专业类等七大类任意选修课程~每年开出的任意性选修课程数达到200门次左右。 交叉学科课程:同时开设的一批新兴交叉学科课程~如中医工程、中医信息、实验中医学、实验针推学、针灸穴位解剖、医学伦理、中医外语等~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有广泛的影响和良好的辐射作用。 中医特色人文教育课程:开设了包括《古文观止》、《四书导读》、《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类讲座课程》等选修课~每年开课总时数超过300学时。2001年起学校又在中医学类专业新生中开设了中医特色人文社会实践课程~学生可以根据学习兴趣~选择不同的实践课程~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主题实践活动。通过跟踪调查~有90%以上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实践类人文社会课 14 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 程~有78%以上的学生认为此项活动提高了学生对人文学科的兴趣~85%的学生认为对训练其人文学习技能有帮助。同时拨专款用于聘请校内外名师、名医开设各类专题讲座~目前每年开设的人文类讲座达到40个~并建立了网上报告厅~供学生随时下载、收看的讲座资源累计超过120个。 2.2改革基础课程 在基础教学方面~根据中医学注重临床体验的特点~在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基础课程中采用“前期导入、后期回归”的整合方式。遵循医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将原先单一的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进行了分化、重组~形成了以中医学导论,中医哲学和自然科学基础,、中医藏象学,中医特色的形态和生理功能理论,、中医病因病机学、中医诊断和辨证学、中医预防和治疗学总论等为核心的中医基础系列课程~为学生建立完整的中医学理论体系打下基础。 为突出中医经典课程教学的重要作用~学校按照学生中医思维形成的一般规律~结合知识掌握进程~将中医经典课程与中医各家学说课程进行了分化、重组~拓展为以适合不同教学层次和进程要求、形式多样的课程群~并穿于基础和临床教学各阶段~基本做到了经典教学不断线。 贯 为配合课程体系改革~由学校担任主编的《中医基础理论系列改革教材》、《医古文》、《内经选读》、《中医诊断学》、《中医医家学说和学术思想》等基础课程先后被列为“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世纪规划教材。 中医基础及经典课程改革学时及定位 改革前课程,学时, 改革后课程,学时, 15 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 中医基础理论(112) 中医学导论,14,,中医哲学和自然科学基础, 中医诊断学(98) 中医藏象学,49,,中医特色的形态和生理功能理论, 中医病因病机学,49, 中医预防治疗学,49,,限选, 中医诊断学,49, 中医辨证学,49, 中医文献学,56,,限选, 中医学术史,28,,限选, 内经,98, 前期,必修, 中期,限选模块, 后期临床,必修, 伤寒论,98, 中医经典导读内经选读,56, 中医经典临床运 金匮要略,98, 课程,56, 伤寒论选读,56, 用系列讲座,98, 温病学,98, 金匮要略选读,56, 中医各家学说,98, 温病学选读,56, 中医各家选读,56, 内经理论临床运用,42, 伤寒论研究进展,42, 金匮要略,二,,42, 温病研究进展,42, 中医医家学说和学术思想史,42, 2.3实践教学体系 2.3.1中医临床教学体系 2.3.1.1早临床多临床实践的主要框架 学校围绕提升学生中医继承能力~不断探索“早临床、多临床”实践新模式~并以“早期导入临床~后期基础回归”为主线~结合中医师承教育的优点~构建了理论与实践相合、基础与临床结合、从基础到临床的全程中医临床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框架为: 早期接触临床 ——初步了解中医。学生从第1年专业学习开始~每年在 16 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 小学期临床指导教师带领下~通过社会,临床,实践、中医四诊训练、方药运用观察、临床护理实践等实践教学方式~激发中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临床知识和技能的意识。 课程临床见习——深入体验中医。在临床理论学习阶段~采取床边教学、案例讨论等~让学生直接接触病人~直接观察常见病、多发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对疾病获得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初步的专业实践和临床思维技能。 临床技能训练——强化中医技能。运用计算机模拟技术、中医诊断数字案例库、中医辨证思维人机对话系统、医患沟通技能课程等~进一步强化和 训练学生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为进入临床实习教学奠定基础。 规范 毕业临床实习——实际中医实践。临床实习包括临床科室轮转、选科实习和毕业加强实习,自主选择1-2个学科,、跟师实践,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总结,、临床综述或临床观察研究。通过实际的临床工作~培养学生对常见病进行基本中西诊治和初步临床研究的能力。 2.3.1.2建立小学期中医临床实践模式 在借鉴中医师承模式的基础上~学校实行“三学期制”改革~体现中医教育“早临床、多临床”教学要求~提高中医学生的基本中医临床诊治和交流能力。学生从第1学年开始~每学年分2个大学期,各15周,和1个小学期,10周,~并在小学期集中安排临床实习。除在医院和社区基地进行实地教学外~还充分利用模拟医院~加强学生中医四诊能力和基本中医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期实践安排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5周 5周 10周 中医基础临床技能和中药鉴别、配伍的实践,2周,,以二级医疗单位为主体 基础护理的临床实践 预防医学基地实践,3周, 的中医内科临床实践 小学期临床实践也为学生了解社会和卫生医疗事业发展状态提供机会~并可加强学生与临床医师、医生与患者之间沟通与联系~促进了学生医德及职业素质的养成。据统计~有80%以上的学生认为在实践教学中找到了引以 17 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 为道德榜样的好教师~七年制学生中在小学期实践外继续参加课余跟师比例达50%-60%。 2.3.1.3开展社区与预防医学实践教学 学校在人才培养计划中积极开展中医学生社区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实践教学活动。学校以“早期介入、分段实行”方式~制定递进型的社区预防医学实践教学计划~并采取开设中医循证医学课程、专题讲座、实地调研采访、撰写课题调研报告、社区门诊医疗实践、志愿者服务等多种教学手段~丰富社区预防医学实践教学内容。学生撰写的预防医学小论文以详实的资料、深入的分析~为当地政府和卫生管理部门提出了颇有见解的工作建议~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并予以积极采纳。 社区预防医学安排表 目 标 要 求 时 间 对 象 了解社区医疗服务网络构成~医疗机构 了解社区医疗活动中医学专业一年级,五年 人员配置~管辖范围~常见疾病~服务一周 的开展状况 制,或三年级,七年制, 人群特点等 在教师指导下~结合具体课题内容~进中医学专业二年级,五年预防医学调研实践 两周 行社区预防医学调研~撰写研究论文 制,或四年级,七年制, 结合专业学习~在课程见习教学内容中 中医内科课程中社中医学专业三年级,五年 增加社区健康教育教学~进一步学习对两周 区医学教育 制,或五年级,七年制, 社区常见病的诊疗技术 参与社区医疗服务~通过组织支愿者团 队等形式~进入社区进行健康宣教~讲中医学专业四年级,五年社区医疗服务 两周 座~流行病调查和预防~困难人群帮扶~制,或六年级,七年制, 提供医疗服务 2.3.1.4实行实习准入和岗前培训制度 学校根据学分制有关规定~参加毕业实习的学生必须取得指导性教学计 18 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 划规定的前3年,七年制为前5年,中95%以上的必修课学分和75%以上选修课学分~不符合以上条件者不允许进入毕业实习。为保证学生实习时间和质量~学校及时调整临床毕业实习时间~五年制专业毕业实习下临床时间提前了半年~不仅增加学生实习机会~而且使学生就业工作与毕业实习之间得到有效协调。目前中医学专业小学期实践及毕业实习实践占总学分的30%。 为规范学生实习工作~2006年学校修订了《毕业实习大纲》~并制订毕业实习岗前培训计划~对岗前培训的目的、时间、内容作了统一规范~要求学生进入临床毕业实习前~各临床医学院应组织实施2周的岗前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医院一般情况介绍、医德医风教育、医患沟通技巧、医疗安全和医疗技能操作规范、病史采集和病历书写、体格检查训练等。学校还组织专家编写了《常见病中医问诊程序手册》、《中医内科学常见病证临床辨证思维》等实习用书~帮助学生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辨证思维。 2.3.1.5 配备临床导师和建立示范病房 各临床医学院逐步建立了本科生临床导师制度~在学生科室轮转学习的基础上~为每位学生配备1,2名临床教师~对学生技能、临床思维和职业规范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强化。同时~聘请老中医工作室成员担任“中医学专业优秀本科生个性化培养计划”临床导师~并在本科生在基础学习阶段就予介入。 为强化学生中医思维训练~使学生能全方位地了解传统中医诊疗的特色优势~并能在短时期内向学生集中展示名老中医风采~曙光、龙华临床医学院在名老中医诊疗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先后建立了传统中医教学病房~并逐步向其它临床医学院辐射。借助传统中医教学病房与名中医工作室跟师活动~要求学生开展名老中医医案整理工作~藉以训练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中医辨证规律的习惯~学会对传统中医经验的整理和传承能力。目前由学生整理的近40万字的老中医医案已经正式出版发行。 2.3.1.6 实习中开展基础回归临床教学 学校注重在临床实践中加深和巩固学生的基础理论~加强临床基本技能与基础知识的有机融合。为此~学校在临床实习阶段强化中医基础回归教学~ 19 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 并组织基础教师巡讲团到定期到临床医学院开设讲座课程。在设定的临床讲座学分中~近1/2的时间要求用于提高学生中医基础、中药、方剂临床运用能力。为加强学生对中医经典的理解、掌握~体验经典著作中灵活的医学诊疗思想~学校聘请高年资教师和名中医~在临床实习阶段开展中医经典理论临床运用类讲座课程。目前开设的巡讲讲座主要有:常用方药的临证选用用系列、伤寒金匮临证强化经选用方系列、中医健康促进概要、中医循证医学概论等共5个学分。 2.3.2中医特色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模块:学校依托实验中心教学资源汇聚的优势~逐步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中医特色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了以基本实验技术及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自主设计性实验为主的实验教学课程模块。目前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达到82.05%。 前期开设的技能训练课程有:组胚、病理、电生理、微生物、生化、分子生物学基本实验操作等, 分阶段开设的综合实验课程有:中医基础理论综合实验、中医经典理论综合实验、以方测证综合实验、生理病理药理综合实验、实验针推学、实验中医学,中医与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等综合实验课程, 独立开设的自主设计性课程有:探索性医学综合实验、中药方剂药效学综合性实验等。 中医药实验教学体系 中医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中医学实验 西医学实验 20 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 基本技能中医技能训练,四诊、基础课程验证性实验 及基础性针灸、推拿, 医学基础实验室基本知识与操练 实验 中医基础理论综合实验 生理病理药理综合实验 中医经典理论综合实验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 综合实验 以方测证综合实验 形态学实验技术 免疫学实验技术 实验中医学 自主设计实验针推学 性实验 中药方剂药效学综合性实验 探索性医学综合实验 实验设计指导:为提高学生自主设计性实验课程的开设质量~学校专门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并建立导师库和导师遴选考核标准。参加实验指导的教师来自全校各二级学院及研究所~均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博士学位。学校也为该课程拨专款予以经费保证~每年用于课程开设的总经费近20万元。 通过综合性、探索性实验课程的开设~进一步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以探索性自主设计实验为例~通过问卷调查~87%的学生认为对其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增强团队精神有益~80%的学生认为有助于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73%的学生认为对其社会协调和交流能力的培养有积极意义。 3.教学方法 3.1 教学手段多元 课堂教学:学校鼓励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和认知规律~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课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广泛采用启发式、案例分析式、课后答疑交流、学生报告交流等互动教学方式~同时安排20%课时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活动~并作为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 临床教学:在临床见习教学中广泛开展床边病例讨论教学。学生根据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等讨论疾病的诊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21 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 题的能力。临床实习阶段中通过教学查访、临床问题小讲课、教学病例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相关病证的临床诊疗思路。实习学生实行12小时住院制~对七年制学生配备值班寻呼机~便于学生随时参加急诊病人接诊和危重病人的抢救及处理。 导师制度:学校通过多种导师制度~实施个性化学习指导。除毕业实习临床导师、自主设计性实验导师、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导师外~还为学习困难的试读学生配备了学业导师~引导形成合理的学习策略和良好的学习习惯。2007年起又推出了“优秀本科生个性化培养计划”~并建立了基础导师小组和“名中医工作室”临床导师制~分专题开展多种学习指导。目前被聘为各种导师团队成员的教师数超过了200名~学校每年评选优秀导师进行表彰激励。 3.2 重视信息技术 学校在中医学专业中开设了中医信息检索必修课程~并在医学英语课程中增加了基于网络的外文医学文献检索教学模块。同时制定了有关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基本要求和标准~对教师的多媒体使用提出具体要求。近三年来有关的课程建设项目经费投入约50万元~完成网络课程中心平台升级建设工作~40余门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对本科生开放~一批中医学专业主干课程多媒体网络课件已正式出版。 在推进多媒体网络课件建设的同时~学校积极借助现代教学手段~改革传统课程的训练和考核方法~先后在中医传统经典课程、中医诊断学、西医诊断学基础、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推拿学、组织胚胎学等课程中~自主开发人机交互思维和技能训练考核系统。 3.3开展自主教学 在中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学校着力推行以“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理念~不断尝试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和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实际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能力~以及信息掌握和管理的能力。近三年来~学校积极推进PBL,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改革~组织教师参加多次境内外讨论式、启发式教学研讨交流 22 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 活动~并与台湾中国医药大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展中医PBL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工作。同时~在校内每年举办教师PBL培训班~编写《上海中医药大学PBL教师学习手册》~组织了讨论式教学优秀课程评选活动和公开示范课。近三年累计投入相关课程建设经费约100余万元~还特别配备讨论式教学专用教室。目前中医学专业有10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开展了课程内PBL教学改革试点~并完成了近30个PBL教案设计。首批9名教师获得了PBL进阶培训合格证书~100余名教师接受了PB L初级证书培训。问卷调查表明~学生欢迎采用PBL课程教学~并认为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学校还不断探索符合中医学实际的学生自主学习新方法~如内经选读、针灸医经选读等课程还建立教学主题网站~并尝试将网络教学与PBL教学改革相结合~针灸学课程中引入“经典,临床,实验”三位一体探索性教学模式~医古文课程应用导读方式提高学生古汉语应用能力,医学伦理学与卫生法学课程积极应用案例式教学~并在中医院校中首先开展伦理教学查房等。 3.4 推进双语教学 学校从2001年起即开展了双语教学试点工作~并在中医学专业,七年制,中开设了针灸推拿外向型方向~并以此为契机大力建设中医特色双语课程。目前开设和在建双语课程近20门~并在七年制中医学专业临床实习阶段中尝试开展英语教学查房和病例讨论~编写相关双语教学教案,剧本,超过40个。同时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开设了医学英语、中医英语系列限选课程~构建“递进式医学英语系列课程群”~形成了与“公共英语—专业英语,医学英语/中医英语,—双语课程”三位一体的中医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学校常规性地开展本专科生医学英语术语竞赛、基础和临床课教师双语课堂教学竞赛、双语教学查访竞赛活动~还积极鼓励学生创办自己的英语杂志~每年吸纳中医学专业本科生参与对外交流、宣传活动。 4.科学方法教育 4.1设置科学方法课程,培养基本科研思想 学校在中医学专业本科生中开设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及研究方法的课程~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意识。科学方法训练课程主要包括: 23 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 必修课:预防医学(含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循证医学概论讲座、中医药医学文献检索与利用、实验中医学,理论部分~含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进展,、人文社会实践课程,含小型调研方法,。 选修课:中医文献学、中医诊断学临床思维、SPSS软件应用、实验动物学、中医临床思维、临床技能基本训练、中西医病证诊疗研究进展讲座、医学英语应用,含循证医学和英文文献检索,。 同时为本科生单独开设“科研思路与方法”课程~邀请校内外两院院士、“973”首席科学家等知名学者担任主讲教师~介绍最新中医与现代科技研究进展~以及科研报告写作方法等基本知识~每年选课人数突破200名。开设的“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在学生间反响热烈~2008年被批准为全国“KAB创业教育拓展计划”首批试点高校。 4.2建立科研训练课程,强化全程参与科研 为使学生早期介入科学研究训练~学校每年投入资金近20余万元用于本科生自主设计性实验课程建设。自主设计性实验全部按照科研课题要求进行立项、开题和结题答辩~并以教学、科研单位学科骨干为主建立了学生自主设计性实验导师库~为所有本科生实验小组配备了专门的科研导师。目前每年开展自主设计性实验的学生小组近30个~并与科研导师的研究方向和课题紧密联系~使学生在基础阶段就介入了教师科研项目。学校严格规范了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定带教导师必须有在研科研课题并向学生开放~使前后期科研训练相为呼应。 4.3利用科技创新平台,丰富课外科创活动 学校在课程教学的同时~还构建了学生课外自主创新活动平台作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延伸。通过设立“上海中医药大学学生科技创新基金”、 “神农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基本形成了“一项基金~两个平台”的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教育体系~并利用每年的学生学术节活动~集中展示、交流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近三年来在学生中开展的科研和创业计划招标达47项~每年向本科生课余开放的科研课题达到20余项。 学校在上海高校中首批引入国外“科学商店”模式拓展创新创业平台。 24 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 我校科学商店以“中医让身体更健康:科学让生活更美好:”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走出课堂、走进社区、理论联系实际~已经建成针灸推拿服务部、科学运动养身服务部、心理健康暨素质拓展服务部三个服务部~并被列入上海市科普规划项目。 5.课程计划管理 5.1完善课程管理组织机构 5.1.1职能机构 学校成立了课程与教材建设委员会~负责制定、修订和审议课程计划,教务处课程计划科在教务处的领导下负责管理课程计划并组织实施。教务处提出制订本科专业课程计划的指导性意见~经征求有关专家及各院部意见~报学校审批后~作为学校的文件发至各院系部。各院部根据文件要求~结合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要求~在广泛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拟订本科专业课程计划,各院部学术委员会对本院系专业课程计划进行审议~由院部教学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后送教务处,教务处组织校课程与教材建设委员会专家对各院部本科专业课程计划进行审查~通过后报送主管校长审批。经批准后的课程计划~即为学校制度性文件生效执行。 教务处定期召开会议对课程计划进行修订~各专业课程计划的调整工作由教务处医科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并能调动资源实施课程计划~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基础医学院、各临床学院均有一名主管教学的副院长~设有教学办公室~负责各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 5.1.2教师、学生和其它利益方代表参与 学校成立课程计划制定专家组~成员由负责教学的院长、医学教育专家、临床教师,医生,代表、教师代表、教学管理人员、学生代表、主管部门代表等组成。课程计划的制定及修订意见采用多次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以座谈、研讨会等形式确定~每年召开多频次、分主题、多方参与的教学座谈会。 学校通过组建“上海市中医医、教、研联合体”~每年举行研讨会、问卷调查等活动~征求行业用人单位对教学工作和课程计划的意见和建议。 25 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 5.1.3 与毕业后教育和继续职业发展,继续医学教育的联系 课程与实习:学校在制订课程计划时~注意三段教育的有机衔接~明确在校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并以此作为课程计划制定和修订的基本原则~在课程计划中安排了为研究生教育打基础的“实验动物学”、“科研思路与方法”、“预防医学(包含统计学内容)”、“自主设计性实验”等课程,对七年制学生实施全程科研训练~为学生毕业后开展中医科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安排了医学伦理学、行为医学、社会医学、法律基础、循证医学、医学心理学等课程~并且加强学生临床能力培养~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做好充分准备。中医专业学生的临床教学均在5所上海本地附属医院进行~与学生参加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临床实践基地相一致。 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校设立医院管理处~总体规划和协调各附属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并联合学校教务处开展三级医疗查房、教学查房、住院医师带教质量等专项检查督导。学校编写了住院医师中医“三基”手册~规范中医理论培养要求。学校作为上海市中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理论及实践培训中心~完成了中医行政管理部门委托的有关中医全科医师培养标准、方案的研究和指订工作~并承担首批中医全科医师的岗位培训试点。 继续医学教育,继续职业发展:我校设立继续教育学院~并作为是我国及上海市重要的中医药继续医学教育基地~不仅负责学校及附属单位全体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而且承担了全国及上海市中医药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定期向全国及市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申报国家级和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定期向举办中医类别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培训班。 (三)学生成绩评定 1.学生成绩评定体系 1.1课程成绩评定流程: 教务处 课程 教学 任务 26 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 教研室 填《成绩评定备案表》 课程考核意见 上课初期告知学生 过程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期末考试 讨论、作业、提 问、测验等 课程成绩 二级学院 网络、文本 教务处 教研室、评卷人复核 网络 如有异议~提出复核 教务处 学生查询 复核结果 1.2临床实践成绩评定 岗位准入:2006年学校修订了《毕业实习大纲》~并制订毕业实习岗前培训计划~对岗前培训的目的、时间、内容作了统一规范~要求学生进入临床毕业实习前~各临床医学院应组织实施2周的岗前培训和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医院一般情况介绍、医德医风教育、医患沟通技巧、医疗安全和医疗技能操作规范、病史采集和病历书写、体格检查训练等。学校还组织专家编写了《常见病中医问诊程序手册》、《中医内科学常见病证临床辨证思维》等实习用书~帮助学生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辨证思维。 出科考试:临床实习出科考试内容以临床实践技能为主~临床技能占50,~专业理论口试占20,~病例分析占20,~病历书写占5,~医德医风 27 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 和工作纪律占5,。临床技能考核运用真实的病人进行。 职业态度考核:注重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态度考核~主要通过PBL评估、卷宗评价、床边考试、口试和教师的平时观察、运用SP和真实病人的考试等形式进行。 毕业考试:在学生完成临床毕业实习时~学校组织毕业程序考试和临床论文答辩~目的是检测学生对临床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组织以OSCE和临床情景病历考核为主~考核学生临床实践动手能力、临床思维、人际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并考核学生对临床辅助检查资料的认知水平。自1999年起~学校每学年组织2次毕业学生实习临床技能检查工作~并在考核后开展师生点评~撰写分析报告。通过临床技能抽查~针对临床带教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临床技能。 2.考核类型与方法 2.1形成性考试主要包括: 随堂考试:一般以主观性试题为主~在课程结束时随时进行考核~一般用于课程的平时考核~也可用于任选课的考试。 床边考试:一般以工作态度、收集病史、体格检查、阅读临床资利、分析临床问题等内容组成~在每轮临床实习结束时进行~多用于实习出科考试、毕业考试。 作业、作品考核:通过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评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多用于理论课程。 考核:通过学生实验报告完成的数量和质量~评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主要用于实验考核。 实习(跟师)手册考核:通过学生实习跟师手册的记载~评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主要用于实习考核。 PBL评价:通过对学生每次课堂的学习表现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现问题、团队合作、信息利用、交流沟通、批判思维和成果分享等能力。 2.2终结性考试主要包括: 闭卷考试:由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组成试卷~学生在规定的时间独 28 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 立完成。主要题型有多选题、概念题、简答题、计算题、分析题和论述题等~每门课程根据考试性质和要求来选择题型。该考试方法多用于期末考试。 开卷考试:一般均为主观性试题~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完成~该方法多用于社会人文类课程。 计算机辅助考试:一般为客观性试题~多用于诊断性考试、考试改革探索类考试、毕业考试时设在OSCE考站中应用。 学习报告与答辩:主要考核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用知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多用于自主设计性实验等教学改革课程的开题、检查与考核。 运用SP(标准化病人)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沟通能力。多用于0SCE考站~这种考试正在不断完善。 运用真实病人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能力。多用于实习出科考核。 实验考试:主要考核实验技能操作、实验结果分析、形态学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一般在实验课程结束后进行考核。 3.考试研究与改革 3.1理论课考核形式改革 为适应不同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的评价需要~除在期末考试中采用论文、半开卷考试、开卷考试、机考等形式外~还在部分课程中开展了识药、点穴操作、论文汇报等多种形式和手段的考试改革。同时~重视纠正试卷命题中认知纬度的偏向。除在《命题册》的要求中明确提出要重视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在每学期的评卷中以认知纬度作为重点考量依据~引导教师重视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与学习评价的有机结合,适时开展示范试卷的研讨、命题与奖励活动~通过示范试卷活动~督促教师更新观念~重视考试的导向作用~提高命题水平。 3.2实施PBL及卷宗式评价 在开展PBL教学的课程中~摒弃了传统的单主体试卷考试形式~采用评估量表~开展学生学习评估~通过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估、学生之间相互评估和学生自我评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主要评价学生 29 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 的学习态度、发现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信息能力、沟通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等。并在个别课程中以及本科优秀学生学年评价中引入了卷宗式评价方法~使学生进一步在评价中学习和成长。 3.3多站式考试平台 中医学专业学生从第二学年起~分阶段设立了中药,识别,、方剂、针灸腧穴、中医基础及西医基础综合理论、临床四诊技能综合考核。并将中医工程学科的研究成果直接运用于学生中医技能客观化评价上~自行开发了针灸、推拿手法计算机考核测定系统~使中医技能考核更为科学、客观。 自2006年开始~各临床医学院毕业考试中全面推行OSCE~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合作培训中医特色标准化病人(SP)12名~在两个临床学院分别建立了9个考站:西医诊断2站、影像诊断站、针灸操作站、中西医外科操作2站、SP站、中医辨证论治病例书写及理论考核站、计算机模拟网络考试站。 3.4建立个性能力评价途径 为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配合学分制改革~学校还加大了多元化评价制度的建设。在奖学金评定方面~除传统的综合测评模式外~建立了课程学习类、中医经典类、中医临床技能类、科技创新类、外语及计算机类、文化素质类、体育竞技类等近10个单项奖学金~涉及优秀中医脉案写作、中医特色小论文、中医临床四诊技能考核、中药知识和中医方剂歌诀比赛、中医经典条文吟颂比赛、针灸推拿基本功法比赛、小型科研课题开题报告、外语演讲、多媒体网页制作等多种形式。籍此引导个性化学习~并将其作为各类优秀学生和直荐研究生选拔的参考依据。 4.考核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考核促进培养目标的实现。考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体现考试内容与课程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相关性~反映学校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学校充分发挥考核对引导、激励、评价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强化学生学习动机和成才意识~形成学生追求培养目标的自觉行为。 考核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考核的准备过程是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我总结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定每门课程中有相应的课外 30 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 学时用于自学~教学大纲中列出自学内容、要点及辅助学习资料~将学生自学内容纳入考核范围~鼓励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获取学分。PBL、卷宗评价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考核促进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和能力培养。命题依据教学大纲~注重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学生实践技能、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考核~有利于促进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和能力培养。 考核促进学生良好学风的形成。学校明确规定学生必须参加课程计划中全部课程的考核~学校教务处根据学生的考核成绩审核其警示、试读、退学、肄业、结业、毕业、学位授予等,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奖学金、优秀好学生的评定及各种荣誉密切关联~可引导学生刻苦学习:学校制定了“五、七年制互通~优胜劣汰的管理办法”~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这些教学管理制度对学生良好的学风形成~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发挥了重要作用。 考核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工作。通过对考核方式的改革及试卷分析、成绩分析~引导教师重视学生学习~掌握学习评价的意义和办法~促进教师加强教学研究~拓展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5.考试结果分析与反馈 学校努力实现课程教学、考试、考试评价与反馈的有机结合和最佳组合~在强调考试的可靠性、有效性的同时~更加重视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反馈、督导、激励作用~重视终结性考试评测纬度的优化对学生学习的导向效用~通过协调与平衡考试的时机、形式、手段、内容、反馈等五种要素~以最终提高课程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 学校教务处负责管理学生全部考核成绩~并归入学生档案~学生毕业时~考核成绩存入学校档案馆~长期存档。学院教学办公室负责同时负责本学院所开设课程考核成绩的管理工作。 学校教务处与发展所、教研室对考试进行试卷、考试分析~试卷分析主要包括试题的试卷效度、信度、题量、区分度、难易度等~评价后的结果和建议及时下发教研室~对存在问题较为集中的课程通过与教研室座谈会的方式~共同分析试卷、查找原因~及时在今后的命题中加以改进。各教研室对 31 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 考试成绩要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分析平均成绩和成绩频数分布状态。每门课程考试结束后~要及时写出考试小结和课程总结。 考试结果分析由教研室命题小组共同完成~写出小结~并提出今后教学整改的建议~反馈给命题教师和教务处~以促进和加强教学改革,考试成绩及结果分析通过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反馈给学生~以便学生及时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在每学期“学生教学管理委员会”组织的师生座谈会以及教研室召集的学生座谈会上~相关教研室均把对考试结果的反馈作为座谈会的重要内容~努力实现考试结果的有效反馈。 6.考试管理 学校有较完善的考试管理制度~制定了加强考试管理的相关文件~明确命题、考场设臵、监考、评卷、试题分析、成绩分析、成绩记载和试卷存档的要求~做到考试各环节有据可依~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命题:试题要充分体现考试目的~应能覆盖课程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分析、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部分主干课程~特别是后期临床医学院分别承担的临床课程~如《中医内科学》、《西医内科学》、《诊断学》等实行统考。统考试卷由教务处从学校相关课程的题库中进行组合~请相关课程的一位专家对试卷进行微调、核对。考试命题~应附有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参考答案中应包括各种可能的答案。各门课程考试命题完成后~学院负责人应根据命题要求审查签字。建立《专家评议试卷的管理办法》~每学期对主干课程试卷进行抽查~专家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至教研室~督促完善命题。 考试安排、管理与纪律:学校将每学期的课程结束性考试~分为期末集中考试和在期末前分散进行的考试~学生在考前半小时被告知考场~监考教师随机编排粘贴学生座位~学生对号参加考试。理论课考试时间一般为100-120分钟。有第二门考试的学生考完第一门课后由监考老师带至专门考场。学生迟到20分钟及以上者~不得参加考试~该课程作缺考论处。凡有考试作弊行为的~该课程成绩以零分计~并按《上海中医药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给予相应的处分。考试不及格课程可反复重修。 32 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 试卷评阅与成绩管理:课程综合成绩由平时评价、实践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按评价方案折算而成。教师须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评阅试卷。所有课程的考试试卷评阅完毕后~由教研室统一保管~并将《评价方案备案表》、成绩分析、学生成绩、学生答卷和整改报告等一并存档~保管期限至该专业班自然毕业时间为止。原始空白试卷、标准答案、试题分析由考务处存档保管。 监考人员职责及培训:为了严肃考风考纪~严格考试过程~于每学期期末考试周前召开考试周工作会。考前监考、主考、巡考必须按考试安排表的时间、地点到达考务办公室~由主考进行考前监考培训~将试卷分发给监考人员。监考人员必须提前20分钟进入考场~在考试进行期间~主考、巡考人员认真巡视自己所负责的考场~监考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维持考场秩序~违纪者予以教学事故认定并处理。 (四)学生 1.招生政策 1.1以需求为导向,稳定招生规模 为保证中医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体现医学精英教育的特点~学校在分析上海市医疗卫生人才市场需求的情况下~采取了控制本科招生规模的原则。2005年以来本科年招生规模基本稳定在770名左右~其中七年制中医学专业每年招生160名左右~五年制中医学专业年总招生规模控制在120名左右。2007、2008年全校本科招生整体规模控制在600名左右~其中中医学专业本科招生数为200名~较2006年又下调了近80名。从近三年就业情况看~本科生就业率稳定在97%以上~七年制中医学专业就业率多年来始终保持100%~学生规模发展与社会需求之间基本处于平衡状态~确保了核心专业的稳步发展。 1.2提高入学标准,确保生源质量 为保证生源质量~学校在外省市招生的中医学本科专业计划全为当地的重点批次~基本上均能完成第一志愿录取计划~录取分数线都高出当地的一本分数线。在2008年录取的上海生源中~七年制本硕连读、五年制中医学专业都在第一志愿录取完毕~且录取分数线都超过同批次的全市投档分数线。 33 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 为吸引一流生源报考中医学及其它相关专业~学校建立了以上海市14家重点高中为会员单位的“上海中医药大学招生联谊会”~每年研讨、征询招生策略~及时调整招生激励措施。学校经常组织中医学专家到联谊单位向高中生开展中医药科普宣传~并利用校内上海市中医药博物馆等资源举办各种学校开放活动~还在学校网站上公布所有专业课程计划和大纲、教学管理制度、学生奖励制度、学生资助计划等供考生参考。 2.学生支持与咨询 2.1建设科技创新平台 学校在课程教学的同时~还构建了学生课外自主创新活动平台作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延伸。形成了“上海中医药大学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神农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学生KAB创业课程”、“学生科技商店”为主体的“一项基金、一个商店、两个平台”的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教育体系。为提高活动效果~学校根据学生项目开展情况~选派相关学科教师和科研人员担任学生团队的指导教师~并利用每年的学生学术节活动~集中展示、交流学生创新、创业成果。2007年底~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启动实施上海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我校被上海市列为首批实施“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院校~中医学专业学生有近40个项目获得立项资助。中医学专业学生中有多个项目获上海市高校学生创造发明“科创杯”奖、上海市工业博览会最具技术交易潜力奖等。2005年以来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三等奖2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银奖各1项。 2.2实施德育心理教育 学校根据大学生心理成长规律~紧密结合中医专业教育特点~建立和不断完善递进式德育教育计划。围绕行为规范教育、专业素质教育、成功教育三个不同层面~开展中医特色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递进计划示意图 34 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 行为规范教育 专业素质教育 成功教育 医学生宣誓、新生军事与名老中医结对随诊、参加职业规范教育、就业指 多年来~ 训练、文明修身活动、名中医工作室、开展名师讲导课程、医患沟通技中医传统文化名著导座、志愿者活动、医学伦理能、临床和毕业设计导 读、学生生涯规划教育 及医学法学教育、中医药职师制~学生医德规范和 业生涯设计 科研规范教育 同时除加强《普通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等专业课程建设外~2004年、2006年相继成立了上海中医药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目前~学校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配备7名专业教师和17 名兼职教师。通过多年努力~初步构建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核心、心理普查为重点、咨询指导为关键、心理行为研究为依托的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发展工作体系。 2.3深化体育俱乐部制 学校坚持深化中医特色体育俱乐部制度改革~加强学生身心素质培养力度。将传统体育教学课程分为基本身体素质课程、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竞技类体育课程三大模块~学生按俱乐部制模式~选择体育训练项目。在教学中通过武术等教学项目~发挥中国传统体育对学生意念锻炼的优势~锻造学生的民族精神。同时完善了体育能力评价体系~强化了学生更新发展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协调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促使学生树立终身锻炼意识~以及克服极限的勇气和自信。 2.4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学校始终将就业工作作为重点工程~由党委书记、分管校长亲自挂帅~负责组织实施、协调全校的就业工作。各学院也相继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具体组织实施本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学校制定《上海中医药大学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递进计划》~将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每年定期举办就业服务月~在服务月中开展个性化就业咨询、模拟面试和人才市场等~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学校注重就业工作团队建设~组建就业促进会为毕业生有效就业搭建平台。 35 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 2.5建立奖贷学金制度 学校依据国家和有关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建立了各类奖贷学金和帮困助学制度~主要有: 国家奖学金: 由国家设立~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国家奖学金的额度为8000元/人/年~2007年我校共9人获奖~总额为72000元,2008年~我校共11人获奖~总额为88000元。 上海市奖学金: 由上海市政府设立~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上海市奖学金的额度为8000元/人/年~2007年我校共7人获奖~总额为56000元,2008年~我校共9人获奖~总额为72000元。 国家助学金: 由国家设立~用于资助在校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标准为每人每月250元~每年按10个月发放。 社会奖助学金: 多年来~社会各界、企事业单位、个人与学校共同设立了多项奖助学金。每年奖励、资助160名学生~总额为50万元。 加强勤工助学基地建设,积极拓展校外岗位: ,1,开拓“专业型”、“技能型”勤工助学岗位~使贫困学生在勤工助学过程中~运用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学以致用。学校在原有的校内岗位的基础上~设立了实验室助研岗位~辅导员学生助理岗位~博物馆学生讲解员等岗位。贫困学生通过勤工助学~既得到了经济利益~同时也得到了专业技能的锻炼。 ,2,加强与社区合作~建立校外勤工助学基地 学校目前与浦东新区花木街道~三林世博家园等社区开展合作共建活动~将社区作为学生校外勤工助学基地~开展各类医疗咨询、保健等方面的勤工助学活动。 建立贫困学生技能培训制度:学校从2007年下半年起~专门制定了《上 36 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 海中医药大学贫困学生技能培训条例》~为学习成绩良好~学有余力的贫困学生提供英语、计算机等多方面的校外培训机会~由学校提供经费支持。 3.学生代表 3.1学生参与学校管理 学校通过学生参加的学校管理组织的建设和活动开展~保证学生能有效参与学校管理。学校在每学期要求每位学生和定期要求各教学班学生信息员对任课教师的课堂、实验、见习、教学改革课程的教学进行反馈~反馈结果通过网络与一对一的反馈到教师本人及相关的二级学院~既作为考评的重要依据~也作为促进教师发展的信息来源。 通过教务处与学生教学管理委员会的每月例会及二级学院定期召开的教师、学生座谈会~对“教、学、管”各方面问题进行及时沟通~为教学管理和教学实施提供重要参考。 学校还设立校长信箱~以便学生及时反映各种情况~并做到对学生来信的反馈与回复。 3.2学生组织 3.2.1学生组织设置 学校鼓励学生开展社团活动~学生组织主要有学生会、各类学生社团、学生教学管理委员会~同时积极吸纳学生教管会主要成员参加学校课程与教材建设委员会。 学生会及学生教学管理委员会:学校注重发挥学生会作为学生自治组织的作用~并通过建立各类下属的学生自我管理委员参与学校教学、生活园区、伙食、平安校园等多方面监督、管理~积极维护学生利益。其中学生教学管理委员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下设教学信息管理部、宣传调研部、策划协调部3个部~各部设部长1名、干事若干名。该组织主要责任是沟通教学信息、促进学生学习。 学生社团:学校不断优化学生社团工作~完善社团管理体系~成立了“大学生社团管理中心”~统筹规划大学生社团的建立~负责社团的组织、协调、评价工作。同时~在社团管理中引入品牌意识~创建品牌社团。学校校目前 37 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 有学生社团45个~每个社团聘请指导教师一名~社团种类涵盖学术类、体育类、艺术类、实践类等六大类~每年以开展“社团之星”~“社团展示月”等品牌活动~社团活动学生参与率达到95%以上。茶艺协会获得2006年度上海市明星社团~民乐协会获得2006年度上海市优秀社团。 3.2.2学生活动安排 参与课程与教材建设的咨询与决策活动:在教学计划、课程与教材等重大事项的咨询与决策工作中~参与到课程与教材管理委员会中的学生成员积极反映学生教学管理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信息调研与反馈活动:每学期由学生主导并组织对课堂教学及教学改革课程进行教学信息的调研与反馈~并在教务处与二级学院的协调下组织师生座谈会~相关信息根据需要及时反馈至教务处、二级学院或教师本人~促进教、学、管的良性互动。 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学校不断完善科技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积极发挥团委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中的作用。五年来~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我们已形成“一个计划、一门课程、一个商店、两个大赛”五位一体的科技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校园文化活动:学校是首批入选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项目~长期以来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特别是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打造各类文化活动品牌~为广大团员青年提供学习和施展才华的舞台。五年来~校团委、学生会及各院系开展了大学生学术节、大学生艺术节、高雅艺术进校园、新生节文艺汇演、女生节、社团之星、校园十大歌手大赛、主持人大赛、师生杯乒乓球大赛等品牌活动~为全校青年学生提供一个互动交流、展示自我的文化平台~提高了团员青年的艺术素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五)师资队伍 1.生师比例状况较佳,符合医学教育要求 截止2007年6月统计数据~学校现有专任教师565人~兼职教师101人,计入教师总数折合数为50.5,~折合教师总数为615.5,2005-2006年度折合在校生数为9072.6~生师比为14.74:1。医学门类折合教师总数为568.2~ 38 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 医学门类在校学生数为3191人~医学门类生师比为5.62:1。 2.整体结构状态合理,符合本科教学要求 ,1,专业技术职务结构 学校全面实施了高校教师职务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依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严格考核、择优聘任、聘约管理的要求~将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与人员聘用制相结合~既促进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又建立起人员竞争、流动、淘汰的机制~使师资队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逐步优化。 ,学历学位结构 ,2 学校在引进和选留优秀毕业生充实到师资队伍的进程中~注重教师的学历学位水平。截止2007年6月统计数据~具有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66.58%。 ,3,年龄结构 学校师资队伍年龄结构逐年优化~截止2007年6月统计数据~45岁以下中青年骨干教师占师资总数的73.69%。 ,4,学缘结构 学校一方面加大从国内外引进优秀人才的力度~注重从外校选留优秀毕业生充实到师资队伍中~另一方面积极鼓励教师外校攻读博、硕士学位~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学缘结构。截止2007年6月统计数据~异缘结构教师达73.42%。 3(强化考核评价措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改革教师和科研人员岗级考核制度~规定了教学、科研的基本要求~并将教师教学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参与教学改革及相应的成果等工作实绩~作为人事聘任的主要依据。同时~对科研人员参与教学工作也作了进一步的强化~努力促进科研与教学的协调发展。 学校规定了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等岗位如连续两年在课堂教学评价上达到A级水平~方可越级进入各类一级岗位。考核分配制度还与教师职务聘任制相结合~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达C或C以下者~不能晋升聘任高一 39 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 级职务。 为积极引导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学校每年制定以课程建设为主线的教学改革规划~设立专门的教师教改基金进行项目资助。同时学校将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成果纳入教师考核体系~参照科研评价要求对课程建设和教改项目开展分阶段考核~并每年组织各类教学成果奖励活动。 4. 多种渠道培养教师,推进名师传承工程 学校重视人才选拔与培养工作~进一步加大了师资和学科人才的在职培训力度。近几年来~相继出台了《终身教授职务聘任条例》、《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院,学科带头人管理办法》、《学术带头人管理办法》、《上海中医药大学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管理办法》、《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施细则》等。同时学校关注对优秀青年教师的选拔和培养~专门制定了《上海中医药大学“新进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实施办法》等制度~2006年起新进教师均可获得研究启动经费~中医药主干学科每人资助额度为3万元~文科学科资助额度为1万元。 为加强中医药名师名医的经验传承和后继人才培养~学校启动了“名医、名师传承工程”~建立了以名医、名师领衔的工作室机制~为每位名医、名师 了中青年业务骨干作为传承对象~制定了相关工作目标和计划~并每年配备 开展名医、名师经验总结活动~定期考核传承对象。近年来在附属医院中建立上海市名中医经验研究室18个~名医工作室28个,在学校建立名师工作室9个、名师研究室7个~通过名师传承、名医继承的形式~培养和带教一批中青年专业骨干。 (六)教育资源 1.主要基础设施建设 1.1完成新校建设任务,校舍状况优良 学校整体搬迁到浦东张江后~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整体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校舍状况优良~各类功能的教室及相关校舍齐备~满足了教学工作与人才培养需要。学校现有2个校区~占地615亩~其中~张江校区占地600亩~零陵路校区占地15亩。共计410000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59.96 40 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 平方米。 1.2.完善图书资源建设,服务管理到位 截止2007年6月统计数据~学校图书馆现有纸质文献总藏量目前约65.74万余册~电子图书总量约35.8万余册~文献总量目前已达101.54万余册。古籍善本存量及信息化建设居全国中医药院校图书馆前列~也是上海市拥有医学古籍善本最多的专业图书馆。近年来积极推动专题数据库、特色数据库的建设~目前拥有各类数据库48个~其中自建数据库7个。在图书馆的管理方面充分使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运用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图书馆多媒体电子阅览室管理系统、读者咨询和意见提交及反馈系统、图书馆网上资源点击统计系统等~推进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图书馆网站作为本馆的网络门户~建有 “医学数据库(校内)”、“试用医学数据库(校内)”、 “导师网”等栏目~并精心编辑“中医药学术与大学生素质教育”新闻专栏。从2005年起~图书馆构建了医学教育视频信息平台~主要内容包括中医药学、西医药学、传统文化、外语学习、自然科学、人文社科以及大学人生、考试园地等多个方面。目前累计总量已达2199项。为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生活~提升大学生的文化修养~构建了“影音信息平台”~目前搜集总量为634项。建立“专家校内讲座视频库”~在网上提供最新校内举办的各类讲座的视频点播~让师生可随时点播查阅。2006年新增的讲座40个~访问量已超过3600人次。目前正在实施“中医古籍数字化”工程~已经完成摄录的古籍善本150部。 1.3改善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水平较高 2002年起~为扩大综合实验比例~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建立自成体系的、跨学科专业的实验教学平台~学校又将各二级学院的教学实验中心加以整合~2003年完成了校级教学实验中心和科技实验中心的组建。建成后的教学实验中心~分为中医学实验、西医学实验、中药学实验和临床基本技能四大功能区。不仅统筹了师资和设备资源~而且更有利于按照实验教学规律组织综合实验~拓宽了学生探索性自主设计实验的开设面~为最终形成系统性、阶段性相结合的中医药特色实验教学课程提供了可能。目前~教学实验中心和科技实验中心均向本科教学开放~开展实验、实训教学课程76门~实验、 41 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 实训项目528项~同时还积极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并为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完成毕业论文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4重视基地建设,满足实训要求 学校现有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2所~5所附属医院均达到三级甲等医院水平~编制床位数3223张~2006年实际开放床位数3828张~医学类学生生均床位数1.2张。各附属医院重视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保证临床教学工作经费投入。目前设有各类教室和示教室和阅览室等教学辅助用房。2005年起学校在原有模拟医院建设的基础上~加大了附属医院临床技能训练中心的建设~目前每家附属医院均建有临床技能训练中心~经费投入超过1000万元。 学校重视小学期教学基地的建设~牵头成立由全市二级以上中医医院组成的“上海市中医机构医、教、研联合体”~建立了“双导师”的实践指导体系。目前参与小学期实践教学的联合体医院和其他二级甲等以上综合性医院达到40余家。为保证小学期实习基地带教质量~学校每年组织基地教师进行专门的教学培训~明确教学任务和要求~并对实习基地教学情况进行学生问卷调查和实地抽查~对未达到教学要求的基地及时予以调整~保证了基地教学质量的稳定。 为保证社区预防医学教学顺利开展~在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WHO上海嘉定初级卫生保健中心长期合作的基础上~2006年又先后与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镇政府和上海闸北区卫生局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社区预防医学教学基地建设。 2.教学经费 2.1保证教学经费投入 近年来学校每年教学经费逐年增加~执行情况良好~基本满足教学经费日常运行的需要。 2004年教学经费投入10075.12万元。其中政府拨款4891.24万元~占48.55%~学费收入2754.78万元~占27.34%~其他事业收入2002.52万元~占19.88%~其他收入426.58万元~占4.23%。 42 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 2005年教学经费投入12892.32万元。其中政府拨款5890.03万元~占45.69%~学费收入2869.47万元~占22.26%~其他事业收入2467.52万元~占19.14%~其他收入1665.30万元~占12.91%。 2006年教学经费投入14039.43万元。其中政府拨款5987.17万元~占42.65%~学费收入3002.06万元~占21.38%~其他事业收入3043.76万元~占21.68%~其他收入2006.44万元~占14.29%。 2007年、2008年教学经费投入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2.2四项经费稳步增长 2006年与2004年相比~教学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等四项教学经费开支增长37.48%~教学经费增长高于学生增长幅度。生均四项经费也达到逐年增长的要求~2004年生均四项费用为2018元~2005年为2021元~2006年为2153元。2007年、2008年生均四项经费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2004-2006年本科教学四项经费数据统计表,单位:万元, 四项教学经费 四项经费增年度 教学仪器 长率, 合计 教学业务费 教学差旅费 体育维持费 设备维修费 2004年 584.50 532.77 12.37 23.69 15.67 2005年 688.75 615.68 25.98 25.36 21.73 17.84 2006年 814.58 725.82 25.51 28.55 34.70 18.27 合计 2,087.83 1,874.27 63.86 77.60 72.10 2004-2006年本科教学四项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统计表,单位:万元, 四项教学经费 四项经费占 学费 年度 教学仪器 学费收入的 收入 合计 教学业务费 教学差旅费 体育维持费 设备维修费 比例, 2004 1,942.61 584.50 532.77 12.37 23.69 15.67 30.09 43 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 2005 2,166.92 688.75 615.68 25.98 25.36 21.73 31.78 2006 2,322.53 814.58 725.82 25.51 28.55 34.70 35.07 合计 6,432.06 2,087.83 1,874.27 63.86 77.60 72.10 32.46 2004-2006年本科教学生均四项经费增长情况统计表,单位:万元, 四项教学经费 学生人生均四项生均环比年度 教学 教学 体育 教学仪器 合计 数 经费 增长率, 业务费 差旅费 维持费 设备维修费 2004 584.50 532.77 12.37 23.69 15.67 2896 0.2018 2005 688.75 615.68 25.98 25.36 21.73 3408 0.2021 0.15 2006 814.58 725.82 25.51 28.55 34.70 3784 0.2153 6.53 合计 2087.83 1874.27 63.86 77.60 72.10 10088 0.2070 2004-2006年本科教学实践专项经费投入使用情况表,单位:万元, 年度 预算安排 实际使用 2004 24 22.2 2005 34 23.55 2006 34 48.76 合计 92 94.51 3.教育专家 3.1教育专家参与教育决策 多年来~ 学校中医学教育专家在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改革、课程没臵、师资培养和医学教育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决策性作用。学校现建有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发展研究所,含高教研究室、质量监控中心,~设有“上海中医药大学课程与教材建设委员会”、“上海中医药大学学位委员会”、“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学督导组”等教学指导、研究、评定、学术决策和监督机构。学校各类委员会均有医学教育专家参加。 44 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 学校还成立相应的教学改革专家小组承担教学改革的职责~例如~PBL教学团队专家小组、OSCE专家小组、临床教学专家小组,临床集体备课组、学院教学专家联谊会,等。各院部成立了相应的教学及学术委员会。学校经常利用国际医学教育专家对学校师资进行培训~指导医学教育的改革等。 3.2有效加强教育专家联系 学校教学委员会每年定期召开会议就学校重大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学校为教学督导组专门配备了办公室~教务处掌握着每位专家的联系方式~并有专人负责与专家联络~及时了解这些教育专家对学校各项教学管理、各种教学活动的看法以及改进措施~不断完善学校作为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学会教育管理研究会理事长、教育评估研究会的理事长所在单位~每年定期召开学术年会~交流我校医学教育改革的思路和具体做法~请全国医学教育专家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地调整和改进做法~把握中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 3.3不断深化合作交流机制 近年来~继续深化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共同开展长学制中医药人才教育的合作机制~并参与上海市西南片十四个知名高校联合开放跨校辅修专业,以上海市中医机构建立了医、教、研联合体为平台~促进“早实践、多实践”教学改革。学校还与中国科学院、国内多家知名医药企业~以及包括诺贝尔奖得者在内的国外高层次科研机构~建立了中医药教学与科研战略合作关系~使产学研联盟为主体的开放性的办学模式得以不断深化。 学校建立以海外大学、研究机构、制药企业为主要合作对象~以教育、科研合作为主要内容~以学历教育为重点的国际合作机制。2006年又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中多家著名医学院校签定了多边合作协议~并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支持下~与众多国际著名的教学、医疗、研究机构共同签署和发布了基于发展传统中医药事业的“张江共识”~提高了国际间中医药发展战略合作水平。2006年起推出了包括香港大学、芬兰库比克大学、日本川崎学院在内的优秀学生境外医学院校考察和交流学生计划~为学生强化国际交流能力提供更多机会。 45 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 (七)教育评价 1.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1教学规章制度健全,落实执行效果良好 学校积极推行教务公开~制定完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在规范教学过程、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每两年对教学管理文件进行一次梳理~2006版《教学一览》共辑录教学管理、评估奖励等方面的管理制度100余项。为夯实规范化管理的基础~自2005年起在全校层面开展了教研室及二级学院规范化建设工作~并每年组织专家对学院、教研室规范化建设进行专项检查~及时通报薄弱环节~择优命名示范教研室。学校教务处还会同二级学院开展经常性的教学秩序检查~对调停课、教学日历执行、课堂秩序控制、课堂气氛调动等方面加大了监控力度~对出现的各类教学差错按照相关条例~严格落实处理意见。 在学生学籍管理上~学校按照“依法治校”的要求~不断增加学籍管理的透明度和公平性~严格按照学分制有关学籍管理条例~加强对学生的课程学习管理~完善了学习信息公布制度和告知制度~及时组织导师和辅导员对学习困难学生予以关注~帮助学生制订明确的学习目标。 1.2持续建设质量标准,提高规范管理水平 学校将各环节质量标准建设作为专业规范化建设的支点。目前已初步完成了包括中医药人才培养基本标准、专业设臵基本标准、教学过程管理标准、教学结果评价标准在内的四大标准体系框架,会同全国多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制订了包括《本科中医学、中药学专业设臵基本要求》、《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基本要求》和《中医学专业本科生中医药理论知识与技能基本标准》等中医学本科教育基本要求,制订了《PBL课程建设的评价标准》、《双语课程建设的评价标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暂行规定》、《课程成绩考试试卷分析及教学回馈办法》、《教案工作规范》等文件~进一步规范和评价相关教学方法改革的效果。2008年起又在部分精品课程中开展教学策略的总结试点~作为课程教学细则,learning benchmarks,编写改革的过度。 1.3充分运用质控体系,保障教育教学质量 46 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 学校经过建设~已初步构建以下质量监控体系: 质量监控组织子系统:由校领导及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中心组成~是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的一级子系统~并通过校、院两级教学督导组织~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功能。 质量评估子系统:通过全面收集有关信息~有组织地进行教学质量评估。坚持每年对全校所有教师和助教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近三年来~学校还对新办专业、临床见习、实验教学和非直属附属医院建设等进行多次专项调研、评估~为保证各环节教学质量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质量信息反馈子系统:学校在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的同时~建立起一整套质量信息反馈制度~该系统包括教案、作业和试卷抽查、学生评教、学生代表与教学职能部门负责人座谈会、学生信息员、教学意见反馈制度等~并要求各教学单位对质量监控意见均应落实整改措施~同时持续跟踪工作效果。同时还完善网上学生评教系统~使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各教学单位和教师能及时了解教学工作状况。 2.毕业生质量 学校开展经常性的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2006年又组织了由28家用人单位和卫生行政部门参加的就业促进会~通过这一平台及时收集毕业生的反馈信息~为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确定专业招生规模等提供咨询意见。学校每年到卫生保健机构、医疗部门进行毕业生质量调查~将用人单位对学校课程设臵和教学进程安排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整理~并在修订课程计划时~充分考虑了他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必要的修改~不断完善课程计划~使培养的中医学毕业生更适合医疗卫生行业部门的工作需要。 建校50年来~学校培养的中医学专业毕业生在国内外各行各业~尤其是在中医药领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敬业精神、总体素质都给予较高的评价~普遍反映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学生有较扎实的理论知识~较强的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个性特征明显~在中医药人才市场上形成了品牌效应。部分学生毕业后进入了如美国哈佛大学、马里兰大学、中国科学院等著名高等 47 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 学府和研究机构继续深造。2007年以前国内中医药领域中为数不多的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学者中~除3名为我校教师外~另有2名毕业于我校中医学本科专业。中医学专业毕业生中还涌现出了立足岗位、身残志坚、一心为社区病人服务的优秀典型陈海新医生~其事迹在中央电视台和全国各大报纸广泛报道~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成为新时代医学界的楷模~并被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人民健康好卫士”称号。 (八)科学研究 1.发挥院校合一体制优势 上海中医药大学与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实行学校与研究院合署的管理体制。在院校合署的体制下可以充分利用各方面的研究力量~广泛开展中医药研究~并有利于教学、科研的有机结合。学校现有15个研究所~其中3个为独立研究所,有9个研究中心:上海市中药标准化研究中心、穆拉德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医药临床评价研究中心、中医方证与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中医复杂系统研究中心、中医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中医循证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市中医药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全国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监测中心~其中穆拉德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是目前国内唯一与诺贝尔奖获得者合作的中医药研究中心。为协调教学和科研的同步发展~强化科研创新的引领作用~近年来学校加大了科研院所与学院的整合力度。中医基础研究所归入基础医学院、临床各学科研究所分别归并入相关临床医学院。“院校合一”的体制优势为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 2.重点学科建设卓有成效 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6个:中药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医史文献学,培育学科,、针灸推拿学,培育学科,~数量名列上海地方高校首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点4个:针灸学、中药生药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肾病。第一批上海市重点学科2个:中药学,重中之重,、中医外科学,第二批上海市重点学科中优势学科2个:中医内科学、中药学,特色学科5个:中医系统实验方剂学、中医医史文献学、针灸推拿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外科学。上海高校E-研究院项目2个:中 48 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 医内科学、一氧化氮与炎症医学。同时拥有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4个:中医外科、中医肝病、中医肿瘤、针灸推拿,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3个:中医骨伤、中医妇科、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2个:中医学、中药学。 学校自2001年以来累计中标各类科研项目1592项~总经费22492.68万元~2008年度在研课题经费11542.12万元。七年来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20项~并连续三年获得重点项目。学校除名誉校长为两院院士外~还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 973首席科学家4名~承担973子项目3项。学校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6项~部市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上的奖项30项,已申请专利86项~其中发明专利72项,成果转化金额2300万元左右。科研成果位列上海市属高校的前列。 3.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倡导科研促进教学 “十五”期间是学校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时期~2000年底学校明确提出必须始终把学科建设作为学校各项建设的龙头。通过这一阶段的建设~学科建设工作在相关制度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显著的成绩~并全面推动了学校教学、科研、医疗事业的发展。 学科建设及科学研究~为改进教学手段、更新教学内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推动了科研成果向教学内容转化。据统计~共有20项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课程教学内容或编写入教材。学校在“十五”、“十一五”两轮国家规划教材建设中~项目中标数及完成数位于全国中医药院校前两位。有些创新课程直接来源于科研成果~如率先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开设的《实验中医学》、《实验针推学》、《中医工程学》等~其课程建设水平在中医药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由学校研制的多种中医客观化检测仪器被及时用于教学实践中~并为全国中医药院校广泛使用。同时~充分利用学科资源~通过开设选修课程、专题讲座、担任本科生科研导师等途径为科研骨干参与本科教学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体现“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科研促进教学”的办学理念。近三年来~共有40多项学生自主设计性实验项目直接参与到导师相关科研课题中~有30余名学生在学期间进入各科研实验室、基础学科教研室参与教师科研活动。 49 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 七年制中医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全部来源于导师各类科研项目。 4.完善科技创新教育,培养中医创新人才 围绕中医药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学校不断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教育体系。2003年学校设立了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专项经费~成立“上海中医药大学学生课外科技基金”~聘请专家对课外科研基金项目进行专项指导。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定期开展“神农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和“神农杯”创业计划大赛。目前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方面形成了“一项基金~两个平台”的教育体系。 、资助35项~2003年来~学校课外科技基金资助科技创新项目共计5批其中本科生27项~累计资助金额达14余万元。通过“神农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和“神农杯”创业计划大赛培育的项目分别获得上海市及全国各级各类奖项~如第九届、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三等奖~第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第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银奖和铜奖~第十四届“星火杯”全国发明大赛二等奖~第四届“上汽教育杯”上海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特等奖~上海市第四届“张江高科杯”创业计划大赛最佳组织奖~2006年度第四届上海市青少年“明日科技之星”等。 三、本科教学评估专家组对我校提出的建议 1.深化教育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将围绕培养中医药创新人才的目标~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提高教学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同时还要进一步研究创新人才培养的规律~持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要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加快解决教育资源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努力扩大教学成果的应用面和辐射效应~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不断优化成才环境~促使更多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脱颖而出。 2.加强学科建设,打造一流师资团队 继续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进一步增强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并以学科建设为抓手~造就一流的学术骨干~建设 50 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 一流的师资团队~打造一流的精品课程~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学校还要充分利用地处上海浦东张江的优势~进一步树立服务上海、服务张江、服务社会的思想观念。围绕学校办学目标~在保持中医药主干学科特色优势的同时~不断加强产学研结合的广度与深度~力争在交叉边缘学科领域实现新突破~为中医药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 提高管理效能,健全长效发展机制 要在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中加快学校发展~积极引入现代大学的管理制度~围绕建设长效发展机制~重点建立科学高效的教学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和人事分配制度~不断探索附属医院以及学校二级学院的管理体制改革。经过持续努力~使学校的管理构架和管理水平更能适应建设全国一流、世界著名的中医药大学的目标要求。 51 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 52
/
本文档为【上海中医药大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