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建国初期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三农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2017-10-27 9页 doc 24KB 38阅读

用户头像

is_672950

暂无简介

举报
建国初期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三农思想及其现实启示建国初期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三农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建国初期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三农思想 及其现实启示 2009年7月 总第64期第4期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THEJOURNALOFHARBINCOI~trFI'EESCHOOLOFTHECC.P july.,2009 SerialNo.64No.4 ? 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 建国初期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 三农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梁小娟 (湛江教育学院,广东湛江524037)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三农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提出了农...
建国初期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三农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建国初期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三农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建国初期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三农思想 及其现实启示 2009年7月 总第64期第4期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THEJOURNALOFHARBINCOI~trFI'EESCHOOLOFTHECC.P july.,2009 SerialNo.64No.4 ? 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 建国初期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 三农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梁小娟 (湛江教育学院,广东湛江524037)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三农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提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 保障农民的利益等一系列思想和措施,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这些科学论述 和实践,对于我们解决当前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三农问题有极大的启示. 关键词:第一代领导集体;三农思想;建国初期 中图分类号:I)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8520(2t~)04—0014—03 新中国成立之初,新生的人民政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外有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封锁,内部由于 长期战乱,中国经济状况已近崩溃边缘.如何在一个较短的 时间内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恢复农业生产以尽快恢复和 发展国民经济,渡过严重的经济困难,对刚执政的中共是一 个全新的挑战.因此,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了对三农问题的 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思想,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 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一 ,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三农思想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社会经济资源主要集中 在农村,农业的恢复发展是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对 此,第一代领导集体形成了共识.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基于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和准 确把握,在实践中强调农业对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作用. 早在1949年l2月,周恩来明确提出了"农业是基础"的思想. 毛泽东多次强调这一问题,"农业关系国计民生极大,要注 意,不抓粮食很危险.不抓粮食,总有一天要天下大乱". "农业关系到五亿农村人口的吃饭问题,农业搞好了,五亿人 IZl就稳定了."n指出粮食是关系全局的一个大问题.陈云 也反复强调"发展农业是头等大事",【2】1?他认为农业生产,农 民生活以及粮食生产关系到全国人民的生活,既是一个重要 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在农业和工业关系 问题的认识上,第一代领导集体也多次强调农业的基础地 士. 收稿日期12009—06—16 作者简介:梁小娟(1971一),女,广东湛江人,教师,硕 ? l4? 位.1951年,刘少奇提出了"农业是工业的基础,农村是工业 的市场"的思想.他说,没有很好的农业,工业就没有基础; 如果农业不发展,工业的市场就不大.毛泽东指出:"在一定 的意义上可以说,农业就是工业.""农业也关系到城市和工 矿区人口的吃饭问题,商品性的农产品发展了,才能供应工 业人口的需要,才能发展工业;农业是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 源,农村是轻工业的重要市场;农村又是重工业的重要市场; 现在出口物质主要是农产品,农产品变成外汇,就可以进口 各种工业设备;农业是积累的重要来源,农业发展起来了,就 可以为发展工业提供更多的资金."【3.1960年8月,毛泽 东在《关于全党动手,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指示》中强调:农 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加强农业战线是 全党长期的首要任务,并规定了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以农业 为基础,以工业为指导"的方针. (二)保障农民的利益 农民不但是农业生产者,更是农村建设者,在农业生产 和农村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保障农民的利益,以调动农民的 积极性.这一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苏联工业化的经验 教训.毛泽东极力反对苏联在工业化过程中把农民挖得过 苦的做法,他形象地说到:"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 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 理!"瑚因此,对于确保农民的利益问题,第一代领导集体进 行了探索. 1.实行土地改革,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新中国 成立后,广大新解放区尚未实行土地改革,封建剥削土地制 度仍然占统治地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为数众多.据统计, 1950年初,地主阶级土地占有量仍大大高于一般农民,仅占 农村地区总户数3.78%,占总人口4.75%的地主阶级占有总 耕地38.26%,而占总户数57.44%,占总人I:352.37%的贫雇 农只占有总耕地的14.28%【3].所以,农村的人地矛盾十分 尖锐.为了彻底实行土地改革,中共中央于1950年6月颁布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 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到1953年春,除西藏等少数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农 村胜利完成.加上老解放区土地改革,全国大约有3亿多无 地和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大约7亿亩土地和其他一些生产资 料.农民成为土地的真正主人,这大大地激发了亿万农民的 生产积极性,长期饱受战乱而陷入停滞和衰败的农业生产得 到迅速恢复和发展.这一次中国农村创新的绩效,在随 后几年的农业发展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农业生产在1952年 恢复和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1953年同1949年相比,我 国粮食产量由11318万吨增加到16392万吨,年均增长 13%;棉花由44万吨增长到130万吨,年均增长43%;油料由 256多万吨增长到419多万吨,年均增长21%"J,这一实践不 仅稳定了农民的思想,也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创造了条件. 2.走农业合作化道路,实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摆脱小 农经济的束缚.土地改革完成后,在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得 到基本保障的情况下,农村社会出现了新的问题: 首先,农业生产要素严重短缺.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村 经济几乎变成了清一色的小农家庭经营.当时中国刚刚结 束百余年的战乱,农业生产要素的严重短缺成为制约农村生 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的瓶颈,即使从事传统农业的生产资 料,诸如牲畜,手工工具,肥料,种子也非常缺乏.据统计, 1952年,每3l亩耕地仅拥有一头役畜,每百户农民仅有46 头大牲畜,50部旧式犁,9.7部水车,6.6辆大车.更不用说 因工业化水平很低和缺乏资金,无力用现代化的能源,机械, 化肥,农药等装备农业了.就大多数农户来说,从事独立的 家庭经营尚感困难.这表明,个体经济的潜力是极其有限 的.对此,刘少奇指出,在广大农村,"仅仅实行土地改革,只 能部分地解决农民的穷困问题,而不能解决农民的一切穷困 问题"l5].毛泽东也谈到:"广大农民的生活,虽然在土地改 革以后,比较以前有所改善,或者大为改善,但是他们中问的 许多人仍然有困难,许多人仍然不富裕,富裕的农民只占比 较的少数."【6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经济的发展道路应该怎样 走,成为建国初期需要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 其次,农村出现两极分化的苗头.土地改革后,随着经 济的恢复和好转,农村的私有制经济使农民中出现了贫富分 化的趋势.一部分经济利益上升较快的农民,开始买地雇 工,扩大经营;另一部分缺少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农户则开 始卖地,举债和受雇他人,从而产生了新的贫困,影响了社会 稳定. 再次,落后分散的小农经济无法承担工业发展的需求. 1953年,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了"一化三改",实现社 会主义工业化成为中心问题.工业化的发展势必造成对工 业原料作物需求量的增加,同时,由于城镇和工矿区面积及 人口的增加,对粮食的需求量也随之猛增.建立在分散落后 的个体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农业增加生产和提高农作物商品 率的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工业化的需求.当时,农业产出的粮 食以及工业原料作物与国家工业化的需求相比,显得十分有 限.仅以粮食为例,1953年国家支出粮食587亿斤,比上年 猛增31.6%,而收入粮食547亿斤,仅比上年增长8.9%,收 支相抵,赤字4o亿斤【'J.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粮食脱销,粮 食市场混乱的情况.由此可见,粮食和工业原料作物的供需 矛盾,不但严重地限制了国家工业化的速度,而且对社会稳 定也产生了消极影响.针对上述这些情况,第一代领导集体 决定把分散的小农经济逐步联合成为合作经济,提出了以农 业生产互助合作来变农民土地所有制为集体土地所有制,大 力发展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战略思想. 毛泽东曾明确地提出:"就农业来说,社会主义道路是我 国农业唯一的道路.发展互助合作运动,不断提高农业生产 力,这是党在农村工作的中心."L8陈云认为,小农经济是分 散的自给的经济,生产水平不高,商品率很低【2伽.他主张在 国家的支持下,改革小农经济体制,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农 村合作化的进程.中共中央于1953年12月通过了《中国共 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希望通过合 作化来解决农业个体经济与社会主义工业化高涨的需要之 间的矛盾,迅速增加生产,逐步走上现代农业发展的轨道. 1954年初,农村掀起大办农业社的热潮,到1956年底, 加人合作社的农户达到全国农户总数的96.3%.这种合作 形式,使广大农民摆脱了小农经济的束缚,走上了社会主义 集体经济的道路.在合作化过程中,虽然出现过一些过急过 快甚至闹退社风潮,但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当时情况下 提出农业合作化,把有限的人力物力集中起来进行经济建 设,是适合中国当时社会发展的. 3.制定政策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生活水平.1950年 中央人民政府通过《新解放区农业税暂行条例》,将税率由 17%降低到13%,并缩小征税范围,使各阶层的负担比例更 趋于公平合理.1953年明确规定,今后三年,农业税征收指 标,稳定在1952年实际征收水平上,不再增加.1955年,又 实行统购统销的粮食政策.后来针对"文化大革命"后农业 的严重破坏和萎缩的状况,中央又提出了对农民要实行"减 轻负担,休养生息"的方针.这些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安定了 农民的情绪,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民生活水 平,1957年全国农民的收人比1952年增加近30%. 二,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三农思想对解决当前金融危 机冲击下的三农问题的几点启示 (一)正确认识国情,高度重视三农问题 当前,金融危机已经导致中国国内外对农产品的需求疲 软,主要农产品价格的下跌趋势十分明显,妨碍了农民收入 的提高,严重伤害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国内许多依赖出口 的中小企业纷纷倒闭,这些企业都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 主力军,它们的倒闭直接影响到广大的农民工群体,导致农 民工返乡人数增加.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调 查,截至2O08年11月底,城市里失业的农民工高达1000万 人(占全国1.4亿农民工的7%),并且2009年失业农民工的 数量很可能还会继续增加,不少失业农民工因为家乡土地被 征用或被流转而面临无地可耕种的局面. 对这些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把解决好三农问 ? 】5? 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2OO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OO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 增收的若干意见》高度关注三农问题,这是中央从2004年以 来连续第六年将一号文件的落脚点锁定于三农领域,也是中 国建国以来决策层对三农的最长关注周期.《意见》指出:做 好2OO9年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扩大国内需 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 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中央一号文件第六 次锁定三农,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的高度 重视. (二)拉动农村市场,维护农民利益 扩大内需是中央面对金融危机最重要的对策,通过拉动 内需方式来保证国民经济增长,广阔的农村是拉动内需"最 大潜力的市场",这就需要把农村发展和农民需求给拉动起 来.但农民作为相对低收入的人群,市场购买力很低,就内 需消费的个体来说,事实上农村这样一个"最大潜力的市场" 是很有限的.所以,农村作为一个潜在的内需市场,除了政 府的培育外,应从维护农民各方面的利益人手.在这方面, 第一代领导集体已经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1.建立农民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长期处于弱势地位 的农民,缺少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为了维护和保障农民劳 动和社会权益,应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市场,为农民工进 城务工提供政策和体制保障.此外,还要给予农民平等的社 会保障权利,加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社会保 障一体化,使我国每一个公民都应该享有最低生活保障权 利,使广大农民充分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解除他们的 后顾之忧.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农民,农村和农业,理应成 为补偿与照顾的重点对象,尤其是在建立农村社会安全网方 面,中央和地方都应该高度重视,抓住时机并加大投人.这 些工作不仅关系到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和谐社会的大局建 构,而且更是关系到中国能否走出眼下的发展困境并实现经 济增长与二元社会的双转型. 2.高度关注进城务工的农民就业问题.因为现在农民 打工收入占整个农民收入构成当中的30%,40%,一些极端 的地方比例可能会更高.应该积极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这 是提高农民收入和拉动内需的主要途径.对当前农民工就 业困难和工资下降等问题,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 采取有力措施,最大限度安置好农民工,努力增加农民的务 工收入,对生活元着的返乡农民工要提供临时救助或纳入农 村低保. ? 16? 3.规范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目前,农村土地方面存在 的一些问题影响到农业生产效率.首先,单一农户经营规模 比较小,难以通过农户所承包的部分土地在价格不变的情况 下提高收入水平和促进农业发展.其次,农村劳动力,特别 是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出去打工了,留在农村的主要是妇女 和老年人,他们对土地经营的效率和生产力的发挥,限制了 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有些人出去打工以后,多数 存在着土地撂荒的现象,使我国本来很严重的土地短缺资源 处于闲置的状态.再次,我国粮食安全以及农产品稳定和有 效供给存在着一定问题.这说明我们必须把有限的土地资 源更好地,高效率地利用起来,特别是在一些农业较发展地 方,通过土地合理流转,使土地经营真正掌握在有知识和技 能的人手里,从而促进农地资源整体生产率水平的提高. 4.高度重视并加强农村教育,使科教兴农政策成为广大 农民的共识.发展农村教育是直接关系l3亿多农民切身利 益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 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廨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 因此,面向农村,农业,农民,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 知识,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引进国际先进的农业 科技管理理念和先进技术,从根本上增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 的核心动力和市场竞争力,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更 快地解决三农问题. 在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三农不仅是缓冲地,不仅是 潜力区,同时也是中国得以发展稳定的重要平台,只有解决 好三农问题,中国经济的长久稳定发展才有保障,中国形成 以内需拉动为主导的经济模式才有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陈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诸班师.中国的土地改革[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1996:4. [4]中国农村统计年鉴(1977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6:61. [5]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34. [6]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89. [7]方海兴.新中国实行粮棉油统购统销始末[J].党史文汇. 1997,(11). [8]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81. [责任编辑:那青阳]
/
本文档为【建国初期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三农思想及其现实启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