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陕西八大怪

2017-09-02 10页 doc 188KB 12阅读

用户头像

is_511210

暂无简介

举报
陕西八大怪陕西八大怪 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地貌、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 在衣、食、住、行、乐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经过汇 集,称之为“陕西十大怪”。 第一怪面条象裤带 俗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盛产小麦。小麦也就成了关中人的主要食粮之一。而面条则是关中 人最主要的饮食。关中人吃面,喜欢将面和硬揉 软,擀厚、切宽,并称之为“biangbiang面”。这种 面煮熟以后,捞在碗里,无论是浇肉臊子,还是 泼油辣子,吃起来都很光滑、柔软、热火、有筋 性。既可口,又耐饥。 第二怪锅盔像锅盖...
陕西八大怪
陕西八大怪 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地貌、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 在衣、食、住、行、乐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经过汇 集,称之为“陕西十大怪”。 第一怪面条象裤带 俗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盛产小麦。小麦也就成了关中人的主要食粮之一。而面条则是关中 人最主要的饮食。关中人吃面,喜欢将面和硬揉 软,擀厚、切宽,并称之为“biangbiang面”。这种 面煮熟以后,捞在碗里,无论是浇肉臊子,还是 泼油辣子,吃起来都很光滑、柔软、热火、有筋 性。既可口,又耐饥。 第二怪锅盔像锅盖 锅盔是用麦面制成面坯,在铁锅上烙烤而成的一种饼子。它既是陕西人的主食,又 是出外随身携带的干粮。关于锅盔的起源,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说,锅盔是诸葛亮初出 茅庐,火烧博望坡后,为帮关羽稳定军心而发明 的;有的说,在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 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 到惩罚。于是,有一名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 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了饼。 因为是用头盔烙制而成的,所以叫做锅盔。不管 怎么讲,算起来锅盔在陕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了。陕西人做锅盔,将面和得很硬,甚至用手都 揉不动,只能借助木杠子,用全身的力量来压揉, 压成圆饼以后,放在铁锅里,用麦秸火慢慢烙烤, 并用微火煨熟。这样,烙成的锅盔外脆里酥、清香可口,放上十数八天也不会变味。陕 西农村的铁锅都很大,直径一般都在二尺以上,所以烙出的锅盔又大又厚,很象一个锅 盖。这大概也是陕西人纯朴性格和豪爽气度的一种显现吧。 第三怪辣子是道菜 陕西盛产辣椒。陕西的辣椒色红个 长头尖,味极辣,当地人俗称“线辣子”或“尖辣子”。出口到国外,被称为“秦辣”。人们普遍认为湖南人、四川人能吃 辣椒。其实,陕西人吃辣椒比湖南人、 四川人厉害的多。湖南、四川人只是把 辣椒当作一种调味品,而陕西人则实实 在在地把辣椒当菜吃。陕西人吃辣子, 是先将辣椒摘去蒂把,用文火炕干,再用舀子捣成粉状,经过筛罗,再让上细盐,最后 用较多的滚油泼一下,就成了当地著名的"油泼辣子"。这种辣子,看着红、闻着香、吃 着辣,既能用来调面,又能夹馍吃。这种辣子富含脂肪、蛋白质和无机盐,具有开胃、 下饭、增进食欲之功效。 第四怪帕帕头上戴 陕西的关中盛产棉花,当地农村很早就有用 棉花纺纱织布的习惯。当地人爱把这种用棉花纺 织而成的土布梁成黑色。所以,在关中农村,中 老年人有服装大多是黑色的。这大概与秦始皇以 水为德,崇高黑色的遗习有关吧。关中农村的老 年妇女,差不多人人头上都戴着一块黑色或白色 的帕帕。外地人不理解这是为什么。其实,这种 帕帕的实用性很强,可防风、防尘、防雨、防晒, 可擦汗、可洁手,还可临时用来包东西。 第五怪房子半边盖 由于我国幅源辽阔,各地民居的式样 都各不相同。但是像陕西这半边屋的建筑 式样,却实属罕见。这是什么原因呢?原 来,在近百年来陕西农业缓慢发展的过程 中,人口却迅猛的增加。农村中原来聚居 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积有限,而人口众 多,住宅紧张,于是便产生了我国建筑史 上的怪胎--房子“半边盖”。这种"半边盖"的房子,看起来是一种奇特的形样,实际 上这是人口膨胀的一个危险信号。我想, 随着我国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这种"半边盖"的房子可能会有减无增,直至消失吧。 第六怪姑娘不对外 关中平原,土地肥沃,浇灌方便。 只要有种子入土,基本上便可不为吃饭 而发愁。所以,极少有人为生存而奔池 于他乡异地。关中地区很早就有"老不出关(潼关),少不下川(四川)"的谚语。久 而久之,不仅男人们不外出远行,就连 姑娘们也不远嫁。姑娘们不远嫁,主要 原因是为了和娘家人好互相照应,互为亲戚的双方好走动。 第七怪板凳不坐蹲起来 陕西人吃饭,喜欢用一种耀州产的直径一尺左右的白瓷青花大碗,当地人称为“老 碗”。这种老碗甚至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在关中农村,差不多每个村庄都 有一个人们聚在一起吃饭的地方,或大槐树下,或村头宅边。每到吃饭时,男人们就端 着大老碗,蹲在一起,一边滋滋有味地吃 着饭,一边津津乐道地啦着话,什么变换 花样的饭菜,大家甚至还要互相品尝一下, 这就是有名的“老碗会”。由于关中的男人 们一日三餐都要蹲在一起“开老碗会”,而 且一蹲就是一个多小时。加之,人们冬天 喜欢蹲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晒暖暖"或者"丢方"下棋。于是,关中人就养成了"蹲"的 习惯。外地人说这是“板凳不坐蹲起来”。 第八怪唱戏吼起来 陕西民风古朴,关中人干活出大力,吃饭用大碗,唱起戏来自然也用大嗓门。关中 的主要地方戏秦腔,其特点就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 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外地人开玩笑说:"唱秦腔要具备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 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 要大,以免吓坏了。这种说法尽管过分,但 是吼上两句戏,对于关中人来说,无论是唱 的人或听的人都是很乐意的。在地里干活, 累了,吼上两句秦腔,吼得人有劲了,听的 人也不乏了;赶马车途中,寂寞了,吼上两 句秦腔,吼的人有精神了,听得人也高兴了。 每当农闲之季,或者逢年过节,爱唱戏的人们总喜欢聚在一起,吼上几段。这时候,只 要弦索(笛子、胡琴等管弦乐器的俗称)一拉,锣鼓一打,附近的男女老幼立刻就会闻声而动地聚拢而来,或当演员,或当听众。这就是既不花钱、又不费事,还十分热闹的“自 乐班”。爱唱的、会唱的,都会在"乡党"们的推荐下或者是自报奋勇地吼上几句。这种吼是义务的,不取任何报酬,只要听众们能叫声"好",吼戏者的高兴程度不亚于获得了什么大奖。吼的人,脸红脖子粗,吼得"走火入魔";听的人,息声静气,听得如痴如醉。关中人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秦腔,听起来过瘾、解馋、嘹得很。
/
本文档为【陕西八大怪】,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