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贝多芬传读后感

2017-09-05 8页 doc 19KB 10阅读

用户头像

is_842972

暂无简介

举报
贝多芬传读后感1、《贝多芬传》读后感 每次听贝多芬的《英雄》、《命运》交响曲及第九交响曲等名曲,都情不自禁为之动容, 随着旋律的起伏而感动震撼不已。这对我这种几近音痴的人来说是极少见的。我便一直惊异 于何以一个失聪之人竟能创造出如此奇迹,及至读了傅译名著之一《贝多芬传》才明白其中 曲折。 贝多芬的一生可说是一部史诗般壮烈的悲剧。艰苦童年,爱情失败,疾病缠身,贫困交 加,这些还都不足以摧毁他,他最大的痛苦——是孤独。看过他画像的人,都不禁从那逆立 的乱发,令人震慑的目光推断其性格:孤僻冷峻,愤世嫉俗。而事实上不然。他慈悲,热烈, 比任何人...
贝多芬传读后感
1、《贝多芬传》读后感 每次听贝多芬的《英雄》、《命运》交响曲及第九交响曲等名曲,都情不自禁为之动容, 随着旋律的起伏而感动震撼不已。这对我这种几近音痴的人来说是极少见的。我便一直惊异 于何以一个失聪之人竟能创造出如此奇迹,及至读了傅译名著之一《贝多芬传》才明白其中 曲折。 贝多芬的一生可说是一部史诗般壮烈的悲剧。艰苦童年,爱情失败,疾病缠身,贫困交 加,这些还都不足以摧毁他,他最大的痛苦——是孤独。看过他画像的人,都不禁从那逆立 的乱发,令人震慑的目光推断其性格:孤僻冷峻,愤世嫉俗。而事实上不然。他慈悲,热烈, 比任何人都热爱自然,渴望与人交往,热爱世界和人类。然而,却恰恰是这种美德深深加剧 了他的痛苦;自从发觉开始耳聋,他就不得不选择了远离人群而独处,他不愿看到别人怜悯 的目光。这种被迫和人类分离的孤独是他最最无法忍受的。他就在这样强烈的矛盾中苦苦挣 扎,受着身心双重的煎熬,几度差点被击垮。32岁那年甚至连遗嘱都写好了。 看他的遗嘱时,我竟产生一个念头:对他自己来说,如果那时真的去了,那可能反而快 乐些。至少使他免受日后无穷无尽的苦难,面对残酷的命运,用他自己的话说“把我从无穷 的痛苦之中解放了出来。”(只是对人类将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是的,假如他稍稍自私些, 他定会就此撒手归去,摆脱一切愁苦。但是,他偏偏渴望痊愈,偏偏希望“可怜的人类”快 乐幸福。于是,这天生的性格给予他无比的意志,把死神和解脱同时拒诸门外,又开始了苦 难的历程。当痛苦与日俱增,积聚到无法承受时,就如潮水般倾泻而出,成为一部部伟大的 作品,他的血与泪的结晶。 耳聋,对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灭,对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灭。整个的世界死灭了而 贝多芬不曾死!并且他还重造那已经死灭的世界,重造音响的王国,不但为自己,而且为着 人类,为着“可怜的人类”!没有如此热烈、慈悲的胸怀,他便可少受些苦楚。而他用被自 己这种天性大大加剧的痛苦换来了人类的欢乐,这就是英雄的牺牲,多么悲壮的伟大! 英雄,本身就注定要承受超乎常人的苦难。正如孟子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似乎已成为古今中外一条不变 的真理,又是多么残酷和无奈!人类每一伟大成就的诞生,都必然要有个人的牺牲。凡想成 就大事的人,该紧紧牢记这一点吧。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 乐来给予世界!这——就是巨人的不朽!当我们感受“英雄”的豪壮,聆听“命运”的叩门, 并在“第九交响曲”末合唱中歌颂欢乐时,不要忘记,这是不朽的巨人——贝多芬“用痛苦 换来的欢乐”! 2、《风景旧曾谙:叶嘉莹谈诗论词》读后感 记得那天买下本,就读了个序,香港城市大学郑培凯教授写的,他曾在台湾大学旁听过叶嘉莹讲诗词整整两年时间。他在序中说: “我虽然从小就喜爱古典诗词,没事就抱着一本《唐诗三百首》吟读,但真正进入古典诗词 的门槛,得窥宗庙之美、百官之富,还是由于叶嘉莹老师的引导。„„叶老师讲诗,不单是 解释字义典故,也不止于介绍学术研究的成果,而是把她对人生的热爱、对生命的讴歌、对 生离死别的同情、对豪情壮志的敬佩、对忠义气节的推崇、对淡泊超逸的景仰,借着诗词的 讲解,一一向学生倾诉。她就像古典诗词的灵媒,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到‘我自横 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全都汇聚在她窈窕优雅的身上,通过一言一动,展示了中国 诗词丰美多姿的想象世界。„„听叶老师讲课,成了人生最大的享受。„„听叶老师讲杜诗, 有一种特殊的感动,因为她不是只讲杜诗如何如何的好,而是讲杜甫这个人一生的经历,以 及如何在颠沛流离之中执著追寻自我的完成,通过之形式,以最真挚的感情抒发,展现 人的生存状态。她在课堂上给我们讲的,是一个真实的人的真实经历,是一位伟大诗人不辞 千锤百炼,显示出平实认真的人格。„„多少年后,我和叶老师同在美洲羁旅,遥望故乡归 不得。相熟之后,才体会到,她讲杜诗讲得那么深刻,是与她自己身逢乱世、半生漂泊的经 历有关。„„她自身体会过类似的遭遇,将心比心,有过生命际遇中类似的心境。她讲杜诗, 是用自己生命的经验来讲,自然使我们为之感动。对她自己而言,一生面临的折磨苦难,在 杜甫的诗作中都有‘风景旧曾谙’的影子。 “很多人问我,我们为什么要学诗呢?西方有一位讲接受美学的学者Wolfgang Iser曾经说: 阅读是让你的心灵与千百年前的古人相会。其实还不仅仅是心灵的相会,你还可以通过阅读 和古人的心灵相通,你可以更进一步地认识你自己,了解你自己,它是对你自己人生境界的 一个提升。这也正是读诗的意义和价值之所在。如果你有很好的兴发感动的能力,如果你会 背很多首,那么你随时随地,看到任何一个人物,任何一处风景,任何一个事件,你的 心中就会有许多古人的诗句油然兴起,它们可以给你那么多的启发,让你认识到人生的意义。 这是多么好的事情!而且还不只如此,如果你也能够作诗的话,你就把你自己的兴发感动也 传达出来,使别人也得到感动,这又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 “这也是我们进行文化教学的目的。” 真是深获我心!我们为什么要学诗?这就是解释了。所以我说郑培凯教授的话深获我心。 叶嘉莹的著作,这是我读完的第21本。她也是我阅读单个作者作品最多的一位大家。书后 编者对叶嘉莹的介绍: “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荣休终身教授,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从事 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研究和创作六十年之久,曾在海内外多所著名学校任教。在古典诗词 学界,作者已经成为一位标志性的人物。” 记得与一骑红尘(厦门某小学副校长)讨论,我跟她说,我只想看大家的作品。 时间是不够的,永远都是不够的,我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在沙子中淘洗出金子,我希望能速 成,花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获,则捷径就是看大家作品。关于诗词,谁是大家?单单看 别人介绍或者吹捧,不一定认同。我会比较。我读了王力、朱光潜、沈祖棼、缪钺、萧涤非 等名家论诗词的著作,当然他们的书也很好,我很有收获,但仍是不能与叶嘉莹相媲美。叶 嘉莹讲解诗词的最大特点是:不但投入自己的感情、用生命的历程来讲解诗词,而且还用现 代西方的理论来分析论证中国古典诗词的结构特点和其焕发出的美感。特别是后一点,现代 名家中没有哪一位能够超越叶嘉莹。而且叶嘉莹对诗词的认识,是随着她研究的深入,随着 她理解和运用西方理论的娴熟而逐步加深。则我读她的著作,也是随着她文章发的年代的 不同,发现她随着诗词欣赏水平的逐步提高,更至善美。 3、《变形记》读后感 奥地利卡夫卡的很有代表性的一部短篇小说,故事情节十分离奇:年轻的推销员格里高尔是 家中惟一经济来源,每天过着繁忙、压抑的生活;父母和妹妹都很疼爱他。然而在一天早上, 大概是由于受生活重担和职业的习惯势力的压迫,他竟然从人变成了一只顾大的甲虫。自己 和家人的一翻惊慌后,家人开始明显地对他冷淡,几乎不予理睬,不予关照。他们甚至以“这 只虫根本就不是格里高尔”为由,根本不愿费力养这个不能挣钱还给家里带来不少麻烦的“怪 物”。后来这个“甲虫”终于在虚弱和绝望中死去了。死后,家人竟“奇迹般”地很快就恢 复过来——或者说他们干脆就没有一丝伤心之情,反之,他们都感到了卸去重担般的解脱, 尽管他们心里十分清楚这只曾经开口叫过他们的甲虫就是格里高尔,这个不幸的家庭中终于 又再次充满了阳光,老两口看着格里高尔那心情愈发愉快的美丽的妹妹,心满意足地想该给 女儿找个好女婿啦„„ 如果我在某天早上醒来发现自己也变成了一只大甲虫,我一定会绝望得当场死掉。这是多大 的灾难啊!虽然看似荒唐,但毕竟不是没有可能。命运难以捉摸,谁知道哪天灾难就降临到 自己头上来!更可悲的是,多数这样的灾难都来得无缘无故——至少受害者本人根本就是无 辜的——自然灾害,战争等等莫名其妙地落到自己头上。想躲避当然是没用的,我们每个人 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或深或浅的灾难,主人公遭到的灾难看似脱离现实却又再经典不过了。 极为悲哀的是,对于绝大多数灾难,不管我们如何努力也摆脱不了。灾难不是命中注定的其 实更为可怕。当然幸运地逃脱灾难又是命运不可捉摸的另一方面了。 甲虫本身,甲虫是什么?甲虫是一种成天忙碌不堪的低等动物。格里高尔是什么?他是一个 成天忙碌不堪的高等动物。从某种角度来说,人类形式的格里高尔就是一只甲虫,或者,甲 虫就象征着格里高尔这样的人类。机械化生活、工作的人,在令人压抑的一天天中变得几乎 成了物质的奴隶,甚至到了非人的地步,这又是多么悲惨!这样恐怖的事实终于被写成了真 正的故事情节,这种人变成甲虫的现象真的少见吗?
/
本文档为【贝多芬传读后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