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茂名地质地貌

2017-11-17 11页 doc 26KB 634阅读

用户头像

is_196623

暂无简介

举报
茂名地质地貌茂名地质地貌 茂名地质地貌 2011年06月21日 茂名市地质,经历早古生代震旦纪、寒武纪,晚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中生代三迭纪、侏罗纪、白垩纪的地壳运动,造成了复杂的地层结构和断裂构造,生成多种矿藏,形成倚山面海、北东高西南低的多姿多采的地形地貌。 第一节 地质 一、地质发展简史 震旦纪(距今6.5,5.7亿年),茂名市境内为一片汪洋大海,大地构造属东南地槽区,地壳大幅下陷,接受了厚达5000米以上的类复理石砂泥质夹硅质、碳酸盐质含铁、锰、磷沉积,古生物化石稀少。 早古生代,茂名大致以大田顶为中心,形成一加里东...
茂名地质地貌
茂名地质地貌 茂名地质地貌 2011年06月21日 茂名市地质,经历早古生代震旦纪、寒武纪,晚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中生代三迭纪、侏罗纪、白垩纪的地壳运动,造成了复杂的地层结构和断裂构造,生成多种矿藏,形成倚山面海、北东高西南低的多姿多采的地形地貌。 第一节 地质 一、地质发展简史 震旦纪(距今6.5,5.7亿年),茂名市境内为一片汪洋大海,大地构造属东南地槽区,地壳大幅下陷,接受了厚达5000米以上的类复理石砂泥质夹硅质、碳酸盐质含铁、锰、磷沉积,古生物化石稀少。 早古生代,茂名大致以大田顶为中心,形成一加里东期隆起区——信宜隆起,而周围地壳则继续下陷为拗陷区。东南面是阳春拗陷,电白县的大部分地区属此;西北面是北流拗陷;西南面是廉江拗陷,化州的合江向斜属此;北面是罗定拗陷,贵子弧形构造区属此。 寒武纪(距今5.7,5亿年),茂名边缘拗陷地带为浅海,沉积形成一套类复理石砂页岩夹碳酸盐岩,厚度大于3000米。寒武纪末期,加里东运动使地壳整体上升为陆地,形成紧密线形的复式褶皱,并有广泛的区域变质作用,使震旦纪和寒武纪的沉积岩层变质为千枚岩、片岩和片麻岩,并发生大规模的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经变质后成为混合岩化花岗岩。云开大山雏型形成。 奥陶纪(距今5,4.4亿年)和志留纪(距今4.4,4亿年)时,茂名市绝大部分为隆起区,以风化剥蚀为主,仅信宜西北部局部地区(贵子弧)有海水进入,海水较深,笔石生物发育,沉积形成一套厚达1280米的绢云母炭质页岩和砂岩。志留纪末期,贵子弧地区海水退出,形成陆地。 晚古生代泥盆纪(距今4,3.5亿年)早世,茂名陆地面积扩大,唯贵子弧和化州至高州南部地带发生沉陷。当时地势高差悬殊,沉陷带内河流纵横,鱼类和植物繁育。后期有海水进入,沉积形成了一套厚1730米的河湖至滨海相 桂头群),以角度不整合与寒武系或震旦系、志留系地层含赤铁矿层的碎屑岩( 接触。 泥盆纪中晚世至石炭纪早世,廉江拗陷带和贵子弧拗陷带地壳继续下沉,海侵扩大,海水加深。早泥盆世晚期至晚泥盆世早期为浅海环境,腕足类、珊瑚等古生物十分丰富,沉积形成一套厚1100米的碳酸盐岩层。晚泥盆世晚期,海水渐退而形成海陆过渡环境,沉积物为泥质、粉砂质和砂质,植物化石和腕足类化石同时出现(帽子峰组)。 石炭纪(距今3.5,2.7亿年),合江(廉江)拗陷地区地壳重新下降。早石炭世早期为滨海—浅海环境,沉积物由砂泥质渐变为碳酸盐,腕足类、腹足类、珊瑚等海生物依旧繁育。早石炭世晚期(大塘阶)早时仍为浅海碳酸盐类沉积,晚时海水渐退,形成滨海沼泽环境,接受含煤砂泥质沉积(测水段)。中、晚石炭世和二迭纪(距今2.7,2.25亿年)的地层本区没有出露。 晚古生代末期,受印支构造运动影响,海水完全退出。合江拗陷的泥盆、石炭系地层褶皱隆起,形成一系列线型复式褶曲,并有强烈的断裂作用和轻微的区域变质作用,使古老的构造形迹进一步加剧,并受差异风化作用,地势高差更加明显。 中生代三迭纪(距今2.25,1.8亿年),除信宜北部边界的贵子镇下石塘村外,茂名全境几乎都为风化剥蚀区。三迭纪晚世,贵子下石塘为罗定加益内陆湖泊—沼泽盆地的一部分,接受厚逾402米的砂砾、砂泥质含煤沉积,含古植物和瓣鳃类。 侏罗纪(距今1.8,1.35亿年)茂名全境都是隆起剥蚀区,没有接受沉积。 白垩纪(距今1.35,0.7亿年年),燕山运动对茂名地区有显著影响,断裂活动频繁,形成大大小小的断陷盆地,并伴随有强烈的岩浆喷发和侵入活动。 在茂名南部,大致以化州南盛为中心,北至化州宝圩,南达吴川樟铺,东起电白林头,西抵化州林尘,形成一个向北西方向拉伸,近菱形的较大型白垩纪内陆断陷盆地——南盛盆地。另外,在高州大井、信宜朱砂、化州平定等镇有若干个白垩纪小盆地。南盛盆地白垩纪早世为河流至湖泊环境,沉积形成 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当时一套厚950米的砂岩、砾岩、粉砂岩和泥岩, 天气炎热干燥,为氧化环境,沉积物普遍带红色,地史上称此类地层为“红层”。由于不利于生物生存,除了一些微型的介形石和偶有恐龙出没外,一般生物稀少。晚白垩世,地壳活动,火山喷发,盆地内堆积了厚达1000米的中酸性火山岩和火山质砂砾岩。侏罗—白垩纪燕山期的岩浆活动,使电白县东部和南部、化州县北部和西南部出现大量连片的花岗岩或花岗闪长岩岩体,信宜、高州亦有一些面积较小的中酸性侵入岩体。 白垩纪的红色断陷盆地沉积一直继承到早第三纪(距今0.7,0.25亿年)早期(铜鼓岭期),但盆地面积已大为萎缩。南盛—同庆与宝圩—沙田一带已隆起成剥蚀区,其它地区的小盆地也已消失。茂名第三纪含油含煤盆地已成雏形。 早第三纪古新世,茂名盆地为山间河湖相粗碎屑建造,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古新世末期,地壳上升,铜鼓岭组岩层经差异风化,地貌上常成铜鼓状残丘,故有“铜鼓岭”之称。 早第三纪始新世—渐新世,受断陷作用,茂名盆地大幅下沉,但盆地面积更加缩小,成狭长状。盆地西南缘北移至化州连界圩—高州石鼓—电白羊角一线。当时为湖泊—沼泽环境,气候温暖潮湿,螺、蚌、鱼、龟、鳖、鳄鱼和植物繁衍,沉积物富含有机质,形成一套由砂泥质渐变为油页岩和褐煤的地层。此时,在电白县旦场有一北东向小型内陆山间红层盆地,沉积环境与茂名盆地截然相反。 早第三纪末期地壳上升遭受风化剥蚀,现所见与晚第三纪地层接触的油页岩层顶部常有一古风化壳。 晚第三纪(距今0.25,0.02亿年)中新世,地壳再次下降,形成河湖—沼泽环境,植物生长茂盛。早期(黄牛岭期)沉积形成砂砾岩、砂岩、泥岩、含煤线和劣质油页岩薄层。晚期(尚村期)湖水较深,螺、蚌等淡水软体动物发育,有机质丰富,沉积形成油页岩和泥岩。 晚第三纪上新世早期(老虎岭期),茂名盆地为河流—湖泊环境,桤木、栗、枫香、栎、松和蕨类植物繁盛,沉积一套灰绿色泥岩、砂岩和砂砾岩、含煤线。晚期(高棚岭期),地壳渐升,茂名盆地范围越来越窄,只在山麓地带沉积了一套类磨拉石粗碎屑物质,以砾石为主,厚达1210米。 第三纪末期,受喜马拉雅运动影响,茂名盆地整体隆起,但上升不均匀。因断裂作用,地层作单面倾斜,盆地北部地层露头缺失,南部则上翘,形成一不对称近似箕状的向斜。 第四纪(0.02亿年前至今)时,境内基本上处于风化剥蚀环境,仅沿江沿海地带有沙泥或砂砾堆积。在鉴江中下游及其支流梅江、袂花江等流域,范围包括化州南盛、长岐、同庆、东山、丽岗,茂南公馆、新坡、高山、鳌头、袂花,电白坡心、林头等镇,有较大面积的成片冲积平原分布,为河流横向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砂和粘土层。在江河的其它地段,则河漫滩和河流阶地发育,由砾石、砂、粘土组成粗,细二元结构。电白沿海平原则由砂或粘土堆积成,并有各种形状的沙坝、沙嘴、沙洲等海积地貌发育。 全新世,由于地壳持续隆起和差异风化作用,信宜、高州东北部和电白东北部形成高耸的山地地貌,其他隆起区则被渐夷为丘陵或台地。 二、地层 茂名市地层属于华南地层区云开分区。地层出露北部和中部以震旦系为主,东南部、西部有较多的寒武系地层,并广布燕山期花岗岩和加里东期混合岩化花岗岩。西南部,茂名市区至化州城之间为白垩系至第三系内陆盆地相地层。 (一)震旦系云开群 大面积分布于信宜、高州大多数镇,化州的杨梅、良光、笪桥、长岐、文楼、平定和电白的黄岭、霞洞等镇。为滨海—浅海相类复理石砂页岩建造经变质作用所成的一套变质石英砂岩、石英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并夹大理岩、硅质岩。信宜冻水坑发现较多的古球藻化石,最大厚度5660米。 (二)寒武系八村群 分布于化州的新安、丽岗、播扬、宝圩、中垌、兰山和电白的那霍、沙琅、林头、七迳、麻岗、树仔、电城、马踏、岭门、爵山等镇。为一套海相细碎屑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砂岩、砂质页岩、片岩、片麻岩、变粒岩夹炭 。 质页岩和大理岩,最大厚度2800米 (三)奥陶系 仅分布于信宜贵子镇东南的平民—中和局部地带。为海相石英砂岩和 片岩,含笔石化石,厚933米。 (四)志留系 仅分布于信宜县东化部的托盘垌,面积极为有限。为黑白相间条带状炭质页岩夹砂岩,富含笔石化石,厚351米。 (五)泥盆系 主要分布于化州的中垌、官桥、林尘、合江、那务、宝圩和信宜的贵子、茶山等镇,呈带状分布。高州沙田镇八角山、泗水镇谢牛岭、高州城南茂岭等局部地区亦见有零星分布。为一套浅海相沉积岩,顶部为海陆过渡相。分以下地层组(群): 桂头群 为紫灰色含砾砂岩、砂砾岩、砂岩、粉砂岩、页岩夹透镜状赤铁矿,在化州的中垌马路坡处,产鱼类化石,厚1730米。 棋子桥组 为灰岩、泥灰岩与钙质页岩互层,富含腕足类和珊瑚化石,厚360米。 天子岭组 为灰岩、硅质灰岩、白云质灰岩夹泥质灰岩,含腕足类、珊瑚、头足类等生物化石,厚377米。 帽子峰组 砂岩、粉砂岩、页岩互层,富含植物化石,厚420米。 (六)石炭系 仅分布于化州中垌的局部地区。为一套海相碳酸盐岩夹海陆过渡相含煤碎屑岩地层。分以下地层组: 孟公坳组 下部为砂岩、页岩,上部渐变为灰岩、白云岩,含腕足类、珊瑚、腹足类和苔藓虫化石,厚96米。 大塘阶 分两个地层段: 石磴子段 灰岩、生物灰岩、炭质灰岩,富含腕足类、珊瑚、腹足类、三叶虫化石,厚200米; 测水段 砂岩、页岩夹炭质页岩和薄煤层,含腕足类、珊瑚、腹足类、海百合茎和植物化石,厚90米。 (七)三迭系 仅见于信宜县贵子镇下石塘,为内陆湖泊—沼泽相石英砂岩、砂砾岩、页岩夹薄煤层,含大量植物化石和瓣鳃类化石,厚402米。 (八)白垩系 分布于化州的江湖、丽岗、南盛、同庆,茂南的公馆,高州的石鼓、祥山、大井、沙田,信宜的朱砂等镇。 分以下两个地层群: 罗定群(下统) 为一套红色内陆河湖相砂泥岩、砾岩,可见轮藻、介形虫和恐龙蛋化石,厚950米。 南雄群(上统) 为一套火山岩系,主要为安山玢岩、霏细斑岩、英安玢岩和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厚逾1000米。 (九)第三系 分布于茂南除公馆、镇盛两镇外的其余地区和高州的石鼓、镇江,化州的丽岗,电白的羊角、坡心等镇,相连成一大片,地史上称为“茂名第三纪盆地”,是一套河湖沼泽相含煤含油地层。自下而上分以下地层组: 铜鼓岭组(古新统) 下部为紫红色砾岩夹砂岩,中部为棕红色中细砂岩,上部为暗棕红色砂岩和砂砾岩,厚度大于926米。 油柑窝组(始一渐新统) 下部为砂砾岩、砂岩和泥岩,上部为油页岩夹 泥岩、炭质页岩和褐煤层,含鱼类、龟类、鳄鱼化石,厚150米。 与此层相当,在电白县的旦场有丹霞群,为形成于干旱盆地环境的红色砂岩、粉砂岩和砾岩,厚730米。 黄牛岭组(中新统) 砂砾岩、砂岩夹泥岩和含油砂岩透镜体,产植物化石,厚200米。尚村组(中新统) 泥岩、页岩、粉细砂岩夹油页岩及煤线,富含植物化石和腹足类,厚 547米。 老虎岭组(上新统) 砂砾岩夹粘土透镜体,厚度大于300米。 高棚岭组(上新统) 为洪积相砾岩和砂岩,最大厚度1800米。 (十)第四系 在内陆为河流冲积或坡积物。主要分布于鉴江、袂花江(沙琅江)、梅江、罗江、陵江、长湾河和儒洞河等沿岸地带。以砾石、砂、粘土为主,偶夹泥炭土透镜体。最大厚度30米。在沿海地带,包括电白县的电城、岭门、爵山、博贺、龙山、南海等地,为全新世海积砂泥层。最大厚度,在龙山潭巴塘村,达15米。 除沉积岩和火山岩地层外,茂名市境内还有较大面积的岩浆侵入岩体。分两类:一是形成于侏罗—白垩纪的燕山期花岗岩,主要分布于电白县东部、南部的罗坑、望夫、观珠、大衙、陈村、水东、沙院、小良,化州的新安、平定、那务、宝圩,高州的石板、顿梭、南塘,信宜的镇隆、丁堡、贵子、新堡等镇。岩性多为黑云母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偶见闪长岩类;二是形成于早古 生代加里东构造运动期的混合花岗岩,分布于化州南部的杨梅、笪桥、良光、出拔、平定、文楼,高州的木头塘、南塘、顿梭、云炉,信宜的迳口、金垌、高坡、北界、钱排、响水等地。 三、地质构造 茂名市在大地构造上属华南加里东褶皱系粤西隆起带(复背斜带)。区内地质构造在后加里东时期受新华夏构造体系改造,多成北东或近北东走向。 吴川大断裂(本区域或称袂花江断裂),信宜—北东向主要构造形迹有:四会— 廉江断裂(或称官桥断裂),金垌—河唇断裂(或称那务断裂),丽岗—笪桥断裂,大潮—曹江断裂,清湾—平定断裂,合江向斜(廉江向斜的一部分)。区内新华夏系派生的构造主要为北西向构造。最著名的是茂名第三纪盆地(拗陷)。断裂则主要有高州—羊角断裂(又称?田断裂),金塘—新圩断裂,合江—镇江断裂,平地—石印断裂,贵子—分界断裂。北西走向的贵子向斜实际上是贵子—(罗定)金鸡弧形构造的一部分。此外,区内还有一些东西向和南北向的构造形迹。如东西向的平地—朱砂断裂、宝圩—镇隆断裂、连界—沙田断裂,南北向的高州罗村白垩纪盆地、满坑—储良断裂,这些断裂一般规模较小。 (一)断裂 袂花江断裂 四会—吴川大断裂在茂名境内长约70公里,由阳春插入电白县,经那霍、林头、小良,往吴川、湛江方向延伸。断层线基本上与袂花江(沙琅江)重合。在那霍以北,断层面清晰可见,其余地方受河流冲积物或风化残积物掩盖。断层走向30?,45?,倾角可达70?,80?,断裂属压扭性,普遍出现糜棱岩化。形成于燕山期,后期仍有活动。本区东部南部广布的燕山花岗岩体,是这一断裂活动的结果。 期 信宜—廉江断裂 北起信宜的茶山,往南经怀乡、东镇、镇隆,高州的南塘,化州的官桥,延伸至廉江、安铺。茂名市境内长140公里。属压扭性断裂。该断裂与位于其西北面的金垌—河唇断裂、清湾—平定断裂,东南面的丽岗—笪桥断裂组成以合江向斜为轴心的压扭性断裂带。这组断裂走向北段20?,30?,南段至廉江境内向西偏转为走向60?。断裂带形成于燕山早期。断裂线常被白垩纪或第三纪盆地掩盖,但其南段断面清楚,西北盘为泥盆系地 层,东南盘为寒武系地层。沿断裂一带有花岗岩侵入,且以西北部为显著,褶皱作用也很强烈。 高州—羊角断裂 由高州城西的荔枝圩向南东经?田村延伸至电白羊角镇的大同圩,又称 田断裂。大致沿120?作北西南东走向,东南段至分界镇附近折近南北向。长30公里以上,断距大于2500米,控制着茂名盆地的北缘。断裂为压扭性,断面附近有角砾岩及宽0.5米,7米的糜棱岩带。断裂形成在喜山晚期,断层北盘地层为震旦系,南盘为第三系。 (二)合江向斜 位于化州的定圩、那务、合江、中垌、新安这一狭长地带,南部向廉江、安铺方向延伸,境内长约75公里,最宽处达10公里,总体走向北东30?。该向斜为一复式向斜,向斜内有次一级的背斜、向斜。核部地层为石炭系,翼部为泥盆系。两翼分别以那务—河唇断裂、林尘—新安断裂(信宜—廉江断裂),与寒武系地层接触。向斜为晚古生代的沉积凹陷,印支期受造山运动影响褶皱隆起,半伴生断裂。 (三)贵子弧形构造 贵子弧形构造是罗定弧形构造的西翼部分。分布于信宜县北部的贵子、茶山、平塘等乡镇范围内。东翼在罗定境内。贵子弧由一系列走向由东西转北西的向斜和断裂组成。向斜核部地层出露石岩系(分布在罗定境内),两翼依次为泥盆系、志留系和奥陶系,是茂名市唯一出露奥陶志留系地层的地区。向斜岩层褶皱紧密,倾角50?,70?。与褶皱相应走向的断裂相当发育,使向斜形态受到破坏,造成其南翼志留系奥陶系地层缺失。其中规模最大的是贵子—(罗定)分界断裂。断裂面多向北或向东倾斜,倾角50?,80?。断裂呈几米至几十米的挤压破碎带,并广泛发育糜棱岩、断层角砾岩以及挤压透镜体,压扭性明显。断裂带附近石英脉体极为发育。 (四)茂名构造盆地 茂名盆地为一第三纪陆相含油含煤盆地,位于四会—吴川大断裂与信宜—廉江断裂之间,受北西次一级构造控制。东北面以高州—羊角断裂与基底 岩层震旦系接触,西南面盆地第三系始新统油柑窝组地层与基底白垩系或第三系古新统铜鼓岭组呈超复不整合接触。盆地为一开阔的不对称向斜,走向北西—南东,两端局部转东西向。南西翼平缓,倾角4?,12?。北东翼较陡,且缺失下部地层。盆地内地层由老至新为下第三系油柑窝组,上第三系黄牛岭组、尚村组、老虎岭组、高棚岭组,为河湖—滨海沼泽相沉积。 盆地内断裂发育,主要是北西向和东西向断裂。北西向断裂除前述的高州—羊角断裂外,尚有金塘断裂、镇江断裂等。金塘断裂由两条十分靠近的张扭性断裂组成,倾向北东,倾角较陡,一般64?,75?,垂直断距一般70,90米,最大达190米,有两端小、中间大的趋势,走向基本与岩层走向一致。东西向断裂为一系列正断层,从镇罡到金塘成边幕式排列,共有15条。断面在石鼓以北多向北倾,倾角50?,70?,破碎带宽0.1米至3米,常见高铝粘土质的断层泥,破碎带松散,断面擦痕清楚。断距变化悬殊,从1米至2米的阶梯状断裂群到落差逾百米的大断裂均有出现。 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页岩矿,储量达51亿吨,居全国首位。矿区绵延50公里,一般宽3公里至4公里,最宽处10公里。矿层平均厚15.5米,最厚达100米。除油页岩外,盆地还含褐煤,但多为薄煤层。 这些地质构造中,北东向,尤其是北东东向构造是主要的地震构造,也是主要的控震构造;北西向,北东东向构造与北东向构造交汇处是应力最容易集中积累的部位,是地震容易发生的地方;断层的拐弯、转折和末端处容易发生地震;晚近期新构造运动强烈的地方,是促使地震发生的构造标志之一。 特别声明: 1: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 2:资料内容属于网络意见,与本账号立场无关 3: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
本文档为【茂名地质地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