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阿奇霉素致过敏反应文献分析 -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2017-12-03 8页 doc 21KB 41阅读

用户头像

is_079973

暂无简介

举报
阿奇霉素致过敏反应文献分析 -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阿奇霉素致过敏反应文献分析 -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阿奇霉素致过敏反应文献分析 潘晓锋 林观样 张秀华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药剂科 浙江温州 325000) 摘要 目的:了解阿奇霉素致过敏反应的特点。方法:检索中国期刊网上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文献,筛选收集过敏反应个例,统计各病例的性别、年龄、原患疾病、既往过敏史、给药方法、过敏反应发作时间和转归、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筛选到32例过敏反应,其中过敏性休克16例,休克致死3例,皮疹为主13例。结论:近年阿奇霉素不良反应报道数明显增多,以过敏反应报...
阿奇霉素致过敏反应文献分析 -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阿奇霉素致过敏反应文献 -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阿奇霉素致过敏反应文献分析 潘晓锋 林观样 张秀华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药剂科 浙江温州 325000) 摘要 目的:了解阿奇霉素致过敏反应的特点。方法:检索中国期刊网上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文献,筛选收集过敏反应个例,统计各病例的性别、年龄、原患疾病、既往过敏史、给药方法、过敏反应发作时间和转归、临床现、治疗,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筛选到32例过敏反应,其中过敏性休克16例,休克致死3例,皮疹为主13例。结论:近年阿奇霉素不良反应报道数明显增多,以过敏反应报道例次最多,严重的发生休克性致死,临床用药要给予高度的重视,以保证用药安全。 关键词 药物不良反应 阿奇霉素 过敏反应 文献分析 阿奇霉素(Azithromycin,AZM)是红霉素的化学结构修饰后得到的15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与红霉素相比具有对酸稳定、半衰期长、组织药物浓度高、抗菌谱广、毒副作用少等优点;且由于AZM等新大环内酯类具有杀菌作用,可以和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用,不需皮试,大大地拓展了阿奇霉素临床应用范围。随着临床的广泛使用,阿奇霉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报道逐渐增多。现将AZM致过敏反应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探索其过敏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合理应用、正确判定和应急处理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文献检索及筛选 查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医药卫生辑专栏,按篇名及关键词检索1990年,2005年有关AZM不良反应的报道文献,按1.2所列标准筛选出过敏反应文献。 1.2 文献入选标准 1原始文献;2患者一般项目、给药方法、过敏反应临床表现、处理、转归等记录齐全的文献;3剔除重复、综述或二次文献,记录不齐全的文献。过敏反应判断依据:1I型变态反应:皮肤病变如瘙痒、红斑、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呼吸系统表现如鼻塞、流涕、喷嚏、窒息感、呼吸困难、刺激性咳嗽、哮喘等;消化道系统表现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过敏性休克表现如面色苍白、四 肢厥冷、血压下降(收缩压,80mmHg或脉压,20mmHg)、脉细数(,100次/min或不能触知)、意识异常等。2各种药疹。 1.3 统计方法 分别统计各病例的性别、年龄、原患疾病、既往过敏史、给药方法、过敏反应发作时间和转归、临床表现、治疗措施。 2 结果 2.1 文献及报道时间 共搜索到63篇有关AZM不良反应的文献,文献时间跨度1999年2月至2005年2月,1999年之前没有报道,2003年始报道数明显增多,共47篇,占74.6%。63篇文献中关于过敏反应的文献32篇,占50.8%(共计44例),剔除不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3篇,余29篇,均为病例报道文献,计32例。病例依主要临床表现分过敏性休克、休克致死和皮疹为主三组。 2.2 性别和年龄分布 见表1。 表1 AZM致过敏反应性别和年龄分布 过敏病 性 别 年 反应龄(岁) 例 男 女 ,14 14,40 数41,60,60 临床 表现 过敏 7 3 8 4 1 169 性休 克 休克 1 2 0 0 1 32 致死 皮疹137 6 5 5 1 2 为主 合 14(43.8) 10(31.3)3218(56.2)13(40.6)5(15.6)4(12.5) 计 注:括号内为构成比% 2.3 原患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9例,下呼吸道感染16例,泌尿生殖道感染5例,梅毒1例,皮肤蜂窝组织炎1例。 2.4 既往过敏史 [2 . 3]明确有既往药物过敏史4例,其中2例为青霉素过敏,1例同时对青霉 [4][5]素、链霉素过敏,1例为鱼腥草过敏;14例明确无既往药物过敏史;另外14例不详。 2.5 给药方法 [6]静脉滴注25例(其中1例3天后改口服),用药剂量:成人(?14岁)0.2g,0.75g,儿童(,14岁)0.08g,0.25g;溶媒: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 [7][8]液;联合用药:1例联用清开灵注射液,1例联用病毒唑注射液,其余23例为 .25g;均为单单一用药。口服7例,用药剂量:成人0.25g,1g,儿童0.1g,0一用药。19例致过敏性休克及致死者,用法全部为静脉滴注;致皮疹者,6例为静脉滴注,7例为口服。 2.6 用药后过敏反应发作时间和正确治疗后转归情况 [9][10]1发作时间:过敏性休克最快1min,最慢为次日第二次给药时发生;皮 [11][12]疹最快10min,最慢12d发生。2转归情况:29例恢复,3例发生休克后治疗无效死亡,其中两例为转往上级医院后死亡。过敏性休克转归,收缩压? -1[13]80mmHg和脉压?20mmHg,皮肤转暖、转红,脉率,100min)时间最快5min, [14]最慢1d;皮疹转归(瘙痒等症状缓减,皮疹颜色变淡开始消退吸收)时间最快 [11][6]20min,最慢4d。发作和转归时间分布见表2。 表2 AZM致过敏反应的发作和转归时间分布 过敏反应 转 归 时 间 发 作 时 间 临床表现<10min 10min-1h1h-1d>1d <1h 1h-1d >1d 过敏性休克 8 2 1 13 2 1 5 休克致死 0 1 2 0 0 0 0 皮疹为主 0 4 6 3 2 4 7 合计 5 13 10 4 15 6 8 2.7 临床表现 1过敏性休克:猝然发病,喉头或支气管水肿与痉挛引起呼吸困难、窒息感、气促、胸闷、发绀;循环衰竭症状如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细弱等;脑缺氧和脑水肿引起头晕、乏力、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昏迷。可伴恶心、呕吐、 [2][9]腹痛、寒战、发热,部分患者有皮疹,罕见以腹痛为先兆的过敏性休克。2 [3][15]皮疹:多数为荨麻疹、血管性水肿,也可表现为固定型药疹,麻疹样红斑, [16][12]多形性红斑,大疱性表皮松解。多数伴瘙痒,可有胸闷、气促、腹痛、腹[17][18]泻,甚至便血。 2.8 治疗 立即停用AZM,使用抗组胺药如异丙嗪、扑尔敏等,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甲基强的松龙等,以及维生素C和钙剂。休克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皮下或肌注0.1%肾上腺素0.5,1.0mL,并采取扩容、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综合抢救措施。皮疹患者辅以局部外用疗法。 3 讨论 [4]3.1 最早报道AZM不良反应的文献时间为1999年2月,之前没有报道(国内),2003年开始则报道数明显增多,说明随着用药机会、频度的增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增大,预计今后其不良反应病例报道会更多。 [19]3.2 资料表明AZM的总不良反应率约为12%,消化道反应最多,约为9.6%,检索结果以过敏反应报道例次最多,达半数以上,尤其是过敏性休克,可以致死,临床要引起充分重视。 3.3 根据本文综合,AZM致过敏反应的特点: 3.3.1 ,14岁儿童占一定比例,实际上该10例患者均,8岁,最小10月,这与AZM药理学性质、药代动力学特点适用于儿童,儿童用药频繁有关。 3.3.2 患者有相当一部分无既往药物过敏史。鉴于过敏反应易发生于具有特异体 质的人,使用前还应询问既往过敏史。 3.3.3 发生过敏性休克及致死者,用法全部为静脉滴注。以皮疹为主者,用法部分为静脉滴注,部分为口服。提示注射给药更易引起严重过敏。 3.3.4 过敏性休克大多1h内发作,但需提防迟发性过敏性休克,有用药1d后才 [10][9]发生过敏性休克的病例,也有腹痛为先兆再发生过敏性休克,提示临床要及早处理,不可麻痹。 3.3.5 过敏性休克大部分可在1h内转归,皮疹则大部分需1d以上才见转归。休克时抢救不及时可能引起死亡,尤其在患者情况没有根本好转以前,不应转送,以免丧失抢救时机。 3.3.6 过敏性休克首选皮下或肌注0.1%肾上腺素0.5,1.0mL。 3.3.7 过敏性休克常为I型变态反应,药物作为变应原致敏机体需要一个过程,一般需1wk以上,同样药疹也有一定的潜伏期,一般也需1wk。而本文统计的AZM过敏28例在1天以内发作,可能的解释为1先前已致敏系重复用药;2发生机制还有非免疫因素的参与,如药物直接刺激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引起介 。[89]质释放。而初次使用即发生过敏则支持后者。值得注意得是AZM半衰期长(40,70h),用药后在体内停留的时间长,致敏的机会较大。 总之,虽然AZM临床应用安全性较好,但用药过程中应注意个体反应,提防过敏反应的发生,对已发生的必须及时果断地治疗及处理。另外,AZM的不良反应报道中有耳鸣、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肝损害、血尿、肾功能衰竭,国外有肝内胆汁淤积、间质性肾炎、低剂量致不可逆性感觉神经性耳聋等报道,这些不良反应是否与过敏反应有关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仅依据I型变态反应及各种药疹来判定过敏反应,且仅限于国内文献。 参考文献 [1] 孟庆明,曹风梅.试论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应用的合理性[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11):721. [2] 杨静.一例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致过敏反应的护理[J].天津护理,2004,12(6):361. [3] 李丽雅,孙洪芹,周建中.阿奇霉素片致药物性口炎1例[J].总装备部医学学 报,2004,6(3):149. [4] 刘美琴,张国民.希舒美致过敏1例[J].包头医学院学报,1999,15(2):82. [5] 汤迎爽,康阿龙,宋红儒等.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注射液致荨麻疹[J].中南药学,2004,2(5):314. [6] 谢伟,闫长胜.阿奇霉素致过敏性荨麻疹一例[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4,4(11):820. [7] 崔佰君,卢英强,于广池等.阿奇霉素致过敏性休克死亡2例[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4,19(3):173-174. [8] 高淑娟.阿奇霉素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2,4(4):537. [9] 严新华,余佩珍.注射用阿奇霉素以腹痛为先兆的过敏性休克1例[J].中国现 代应用药学杂志,2003,20(1):25. [10] 李宇峰,栾好波.阿奇霉素致过敏性休克2例[J].齐鲁药事,2004,23(6):61. [11] 牟海娟,杜平,苏云.阿奇霉素致变态反应一例 [J]. 实用临床医学,2004,5(6):52. [12] 宋亚丽,张莉,张树孝.口服泰力特致幼儿药疹1例[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0,16(3):195. [13] 李昌繁,杨增泉.阿奇霉素致过敏性休克[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3,5:349. [14] 张燕辉,张放.门冬氨酸阿奇霉素致过敏性休克1例[J]. 辽宁药物与临床,2003,6(3):126. [15] 吴琦琦,陈丽娟.舒美特致麻疹样红斑1例[J]. 皮肤病与性病,1999,21(03):58. [16] 李彩霞,宋小宁.阿奇霉素致多形性红斑皮疹1例[J].广东医学,2004,25(7):757. [17] 郭小兰,王湘玲,汤萍.口服阿奇霉素致荨麻疹[J].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13(02):106. [18] 邱素民,孙启文.口服阿奇霉素分散片引起变态反应1例[J].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2):1384. [19]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0.
/
本文档为【阿奇霉素致过敏反应文献分析 -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