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胸痹心血瘀阻证辨证客观化研究进展

2017-12-02 9页 doc 25KB 32阅读

用户头像

is_713593

暂无简介

举报
胸痹心血瘀阻证辨证客观化研究进展胸痹心血瘀阻证辨证客观化研究进展 ? 50?山西中医2011年1月第27卷第1期SHANXIJOFTCMJan.2011Vo1.27No.1 ? 综述? 胸痹心血瘀阻证辨证客观化研究进展 高红梅杨传华 关键词:胸痹;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客观化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156(2011)01—0050—03 胸痹心血瘀阻证为卫生部制定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 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种证型之 一 ,以胸部刺痛,绞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时或心悸不 宁,...
胸痹心血瘀阻证辨证客观化研究进展
胸痹心血瘀阻证辨证客观化研究进展 ? 50?山西中医2011年1月第27卷第1期SHANXIJOFTCMJan.2011Vo1.27No.1 ? 综述? 胸痹心血瘀阻证辨证客观化研究进展 高红梅杨传华 关键词:胸痹;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客观化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156(2011)01—0050—03 胸痹心血瘀阻证为卫生部制定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 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种证型之 一 ,以胸部刺痛,绞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时或心悸不 宁,舌质紫黯,脉沉弦为心血瘀阻证的主要证候.在病证 结合基础上探讨胸痹中医辨证与现代客观检查指标的相 关性,有助于中医辨证客观化和化,提高冠心病中医 辨证论治水平和临床疗效,也为中西医结合研究积累了大 量的资料.笔者将近5年来胸痹心血瘀阻证辨证客观化研 究进展综述如下. 1冠脉造影与心血瘀阻证 冠脉造影(CAG)的检查是当前诊断冠心病的金, 随着CAG的开展与普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与冠心病中 医证型之间的关系得到广泛重视.孙云霞等…研究表明, 在冠脉重度狭窄的患者中,气虚血瘀证与痰浊阻滞证比心 血瘀阻证更常见,另外,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按照比例从高 到低的证型排列依次为:气虚血瘀>气阴两虚,痰浊阻滞 (均为15.8%)>阳气虚衰>心肾阴虚>心血瘀阻>气滞 血瘀,阴寒凝滞(均为4.8%),但多支病变中气虚血瘀,痰 浊阻滞及气阴两虚所占比例最多.农一兵等通过探讨 冠心病中医证候与冠状动脉造影之间的相关性,得出血瘀 证和气虚证为冠心病主要证候,辨证为血瘀证和气虚证的 患者更可能诊断为冠心病. 2颈动脉彩超与心血瘀阻证 颈动脉彩超作为一种无创,无生理干扰,重复性好的 检查,能够显示血管管壁和管腔的解剖结构,生理现 象和血流运动状况,并能动态地观察,评价动脉粥样硬化 的进程,因此正逐渐成为评价颈动脉疾病的首选方法之 一 ,也成为观察全身血管疾病的"窗口".魏峥等通过分 析冠心病血瘀证和痰浊证与其他证型(气虚证,阴虚证,阳 虚证,气滞证和寒凝证)的颈动脉彩超结果,发现血瘀证和 痰浊证组颈动脉病变程度显着高于其他证型,血瘀证和痰 浊证是冠心病的危险证型.王玉燕研究表明,冠心病血 瘀证和痰浊证颈动脉及股动脉病变发生率高,且病变程度 较重,是冠心病的危险证型.杨东辉等研究得出,踝臂 指数(ABI)对冠心病的中医血瘀证和气虚证辨证分型影响 强烈,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与其分型关系密切. 作者简介:高红梅(1985一),女,在读硕士研究生,山东中医药 大学(济南250014);杨传华,山东省中医院. 3心电图与心血瘀阻证 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必不可少的临床检查项目,心电 图对其辨证分型的作用亦受到重视.尚玉红等通过研 究发现,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中偏实型组(心血瘀阻型,痰 浊内阻型,阴寒凝滞型)患者的QTd和JTd高于偏虚型组 (阳气虚衰型,心肾阴虚型和气阴两虚型)患者,认为偏实 型组患者其缺血程度相对于偏虚型组为重,易发生心律失 常,属高危人群.在实证中,心血瘀阻型患者的QTd和JTd 最大,属实证中的高危人群.在6个证型中,心血瘀阻型患 者的QTd和JTd最大,说明心血瘀阻型患者冠脉缺血最 重.宋娅萍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冠心病组的QTd,JTd, QTcd,JTcd值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中 实证组患者的QTd,JTd,QTcd,JTcd值均高于虚证组;冠心 病6个证型中,心血瘀阻型的QTd,JTd,QTcd,JTcd值最大, 得出QTd,JTd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病变支数呈正相关; 心血瘀阻型患者的冠状动脉缺血最重,更易发生心律失 常.耿黎明等研究表明,心血瘀阻型的QTd,QTcd最大, 其次为痰浊闭阻型,心血瘀阻型与其它证型之间差异有显 着性.得出心血瘀阻型,痰浊内阻证的QTd,QTcd显着延 长,易发生心律失常,是胸痹心痛的高危证型. 4血流变与心血瘀阻证 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是冠心病的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也是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血瘀证辨证,用药及疗效评价的 重要参考指标.刘辛光研究发现,冠心病心气虚型和血 瘀型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和流变学变化存在明显的差异,血 瘀型患者多见于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伴高血脂者 较多,血液流变学变化明显,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异常 发生率,红细胞电泳时间及变形指数降低者明显多于心气 虚组.曹雪明等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均表现有血液呈 明显黏,凝,聚状态,其中心血瘀阻证组与痰阻心脉证组最 重,阴寒凝滞证组次之,气滞心胸证组较轻.贺劲研究 表明,全血高切,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高切,低切还原 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流变指标在痰,瘀 证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红细胞变形指数有不同程度 的降低.痰证组突出表现在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的异常 升高;瘀证组则突出表现在红细胞变形指数的异常降低, 其它指标的异常升高在痰瘀相兼组中更为突出. 5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心血瘀阻证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组可降解细胞外基质的 山西中医2011年1月第27卷第1期SHANXIJOFTCMJan.2011Vo1.27No.1?51? 重要蛋白酶类,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冠脉内膜染色可见大 量的MMP一9表达.李俊等探讨冠心痛不稳定型心绞 痛中医证型与MMP一9之间的关系,得出实证组(包含心 血瘀阻证组)MMP一9含量均高于虚证组;MMP一9水平气 滞组最低;MMP,9水平阳虚证明显高于气虚和阴虚. 6C反应蛋白与心血瘀阻证 C反应蛋白(CRP)作为非特异性炎症标志物,大量研 究显示CRP与心血管疾病明显相关,并且对于疾病监测, 病情评估与疗效判断都具有重要的价值.石刚等"探讨 冠心病及其常见中医证型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的关系,发现心血瘀阻型与痰阻心脉型相对高,其次为气 滞血瘀型,而气虚血瘀型和气阴两虚型则相对较低.李俊 等探讨冠心痛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证型与CRP之间的 关系得出实证组CRP含量高于虚证组;实证组内CRP比 较血瘀,痰浊,寒凝组间无差别,但血瘀,痰浊组高于气滞 组,在虚证组内各证型问CRP比较均无显着差异. 7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血瘀阻证 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升高是冠心病形成的独立危 险因素.方显明等通过冠心病各证型Hcy进行比较,得 出冠心病患者Hcy水平高于正常健康人,而气虚血瘀型患 者血浆Hcy水平高于痰阻心脉和气阴两虚型. 8血浆内皮素,血栓素,前列环素与心血瘀阻证 血浆内皮素(ET),血栓素A:一前列环素I:(TXA:一 PGI,)平衡系统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但 TXA一PGI的生物半衰期都很短,分别只有30S及3, 5mln,便迅速代谢为稳定的代谢产物TXB,及6一K— PGFOt,所以通常测定血栓素B2(TXB:)和6一酮,前列腺 素F.0【(6一K—PGFo【)血浆的含量可以准确反映体内循环 血TXA:及PGI水平.方建伟等研究发现,痰浊组ET 水平显着升高,痰浊组,气虚挟瘀组,血瘀组ET,TXB,,6一 K—PGF,TXB2/6一K—PGF水乎均显着升高,阴虚组, 气阴两虚组,血瘀组6一K—PGF仅水平显着降低.顼志兵 等研究表明,血浆血管血友病因子(vWF),6,K— PGF,TXB水平心血瘀阻,痰阻心脉两型均高于心肾阴 虚,气阴两虚两型. 9E一选择素,黏附分子与心血瘀阻证 E一选择素(E—Selectin,ES),黏附分子是促炎细胞因 子,可介导白细胞的黏附和聚集,在免疫,炎证及动脉粥样 硬化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已成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之一.杨徐杭等?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 素(sE—Selectin),可溶性细胞问黏附分子,1(sICAM一1) 水平变化的意义及与中医证候的关系,表明冠心病组sE— Selectin,sICAM一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冠心病中医 各证组sE—Selectin水平痰浊内阻证组>心血瘀阻证组> 非血瘀,痰浊证组,sICAM一1水平心血瘀阻证组>痰浊内 阻证组>非血瘀,痰浊证组,sE—Selectin与sICAM一1呈 正相关,进而认为sE—Selectin,sICAM一1水平检测可作为 冠心病病情发展的监测指标;sE,Selectin,slCAM一1水平 与冠心病中医证候有关联,可作为冠心病中医证候微观辨 证的参考指标. 10P,选择素与心血瘀阻证 P一选择素(P—selectin,PS)又称为颗粒膜蛋白 GMP140或CD62p,是血小板活化的标志,它可与内皮细胞 表面受体结合导致血小板聚集,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的病理过程,目前研究表明Ps浓度与冠心病的活动性有 关.梁知等?发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Ps水平 显着增高,且心血瘀阻,痰阻心脉二型血浆Ps水平均高于 心肾阴虚,气阴两虚二型,提示血浆Ps水平与冠心病中医 辨证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11展望 中医辨证客观化研究是目前中西医结合学术研究的 一 个重要方向,利用现代先进的检测手段为中医临床辨 证,选择治疗和评价疗效提供了客观依据.综观近年 来胸痹心血瘀阻证辨证客观化研究状况,已经做了大量工 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心血瘀阻证与冠脉造影,心电 图,颈动脉彩超,血流变,MMPs,CRP,Hcy,ET,血栓素,前列 环素等关系的研究,已经对不少指标的意义取得了相对一 致的认识,其中部分指标可能对心血瘀阻证辨证规范化有 重要意义,对活血化瘀方药的选用,临床疗效评价,作用机 理探讨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临床辨证 的标准在实际研究的应用中仍不够规范,统一,使临床研 究欠严谨,结果缺乏可比性,甚至出现某些相互矛盾的结 果;某些观测指标的选择缺乏关联性,特异性,敏感性和可 行性,众多指标对于心血瘀阻证辨证客观化的实际价值, 尚缺乏科学严谨的评价. 应在对现有研究资料综合整理基础上,参考大量古今 文献,汇集专家意见,规范该证辨证标准;应用现代流行病 学方法,中医,中西医结合为科研主体,病证结合,进行前 瞻性,多中心和大样本临床调查和优选客观指标检测,现 代数理统计方法处理,有望获得较科学,严谨的结果 和结论;有必要再用I)ME分析方法作出评价.在研究中 还应注意"同病异证","异病同证",兼夹证以及其他疾病 因素(合并症,并发症)的影响,并可尝试就对应方药干预 进行佐证. 参考文献: [】]孙云霞,唐蜀华.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188例与中医豇E型及 脂蛋白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临床医学荟萃杂志,2004 (2):38. [2]农一兵,林谦,王旭升.冠心病中医证候与冠状动脉造影的 相关性研究[J].北京中医,2006,25(12):707. [3]魏峥,富蓉.冠心病血瘀证及痰浊证与其他证型颈动脉彩超 的对比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志,2008,6(8): 899. [4]王玉燕.颈动脉及股动脉血管内一中膜厚度与麓心病中医 辨证分型的关系[J].福建中医药,2009,40(2):3 [5]杨东辉,孙博,郭艳艳.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与颈动脉内膜 一 中层厚度及踝臂指数的相关性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 ? 52'山西中医2011年1月第27卷第1期SHANXIJOFTCMJan.2011Vo1.27No.1 志,2009,30(9):5. [6]尚玉红,洪秀芳,吴鹏,等.冠心病中医辨证与QT和JT离散 度的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5,12(2):87. [7]宋娅萍.冠心病QT,离散度与中医证型关系分析[J].中 国中医急症,2008,17(8):l097. [8]耿黎明,杨振伟.胸痹心痛患者QT离散度与中医证型的对 比研究[J].光明中医,2009,24(6):1059. [9]刘辛光.冠心病辨证分型与血液动力学流变学变化关系探 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0):991. [10]曹雪明,张泉,郑重,等.冠心病中医证型与血液流变学相 关性探讨[J].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1):1243. [11]贺劲.血液流变性改变与冠心病中医证型关系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0):1401. [12]李俊,王大伟,严夏,等.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证候 与C一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一9关系的研究[j].辽 宁中医药大学,2008,10(2):102. 石刚,刘婷.冠心病及其常见中医证型与超敏C反应蛋白 的关系探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19(1):29. 方显明,唐耀平,郑德俊.冠心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中医 证型的相关性[J].中医杂志,2005,46(10):58. 方建伟,黄源鹏,林求诚.冠心病中医证型与血浆ET,TXA, 一 PGI2的关系[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9):520. 项志兵,贾晶莹,高志平,等.冠心病中医证型血清Hcy与 血浆vWFPshs—CRP,TXB2,6一keto—PGFl相关性研究 [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6):805. 魏敏慧,等.冠心病中医辨证与血清E一选 杨徐杭,党琳, 择素,细胞问黏附分子一l的关系研究[J].四川中医, 2008,26(1):61. 梁知,项志兵,顾仁樾.冠心病中医证型与P一选择素相关 性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2):1595. (收稿日期:2010—10—08) 本文编辑:王存明 针药合用治疗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朱梅景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益气活血汤;水针 中图分类号:R58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0—7156(2011)01—0052—0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病变 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植物神经,产生感觉和运动 障碍,随着病程的延长,成为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 因.目前现代医学尚缺乏特异治疗措施.2004年3月至 2008年4月,笔者采用穴位注射结合自拟益气活血汤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共45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 者,其中男21例,女24例;年龄36—76岁,平均52岁;糖 尿病病程5,12年;出现周围神经病变2,10年. 1.2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有肢体感觉神经或 运动神经表现:肢体麻木,蚁行感,烧灼样感,肢凉感;或烧 灼样,闪电样,刀割样疼痛.体征有深浅感觉减退或消失, 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肌力减弱等. 2治疗方法 饮食控制,合理控制血压及调整血 45例均给予降糖, 脂治疗. 2.1药物治疗:益气活血汤基本方:黄芪30g,红花8g,乳 香,没药各10g,当归,地龙,牛膝,木瓜各12g,白芍,川芎 作者简介:朱梅景(1974一),女,主治中医师,河南省扶沟县中 医院(扶沟461300). 各15g,甘草6g.加减:血压高者加钩藤;腰膝酸软加川 断,杜仲;疼痛剧烈者加延胡索,蜈蚣;下肢冰冷加制附子, 肉桂;下肢水肿加泽兰,益母草.每131剂,水煎早晚分服. 2.2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2mL,维生素B:注射液 0.5mg,二药混合均匀备用.取穴: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关元.上肢重加曲池,下肢重必用足三里.每次选2,3 次,各穴交替使用.将穴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用5mL注 射器接6号针头抽取混合药液后,快速进针刺入穴位内,稍 作提插,得气后回抽无血,每穴缓慢注入药液lmL,隔日1 次,l0次为1疗程. 3疗效观察 3.1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深浅感觉及膝 腱反射神经病变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减 轻,深浅感觉及膝腱反射未能恢复正常.无效:治疗前后 症状无改善. 3.2治疗结果:45例治疗1,2个疗程后,显效l7例,有 效2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6.6%. 4体会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中医学消渴,痹证,痿证范 畴.消渴病经久不愈,耗伤气血津液,气虚不能帅血,血行 不畅,而致血络瘀滞,气血不能运行至四肢末端,筋脉失养 则出现四肢末端麻木,重着,疼痛等.治宜益气养阴,活血 通络.方中黄苠益气健脾,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当归,白芍 滋阴养血;红花,牛膝,地龙,乳香,没药,木瓜活血化瘀,舒 筋通络;川芎行气活血止痛;甘草调和诸药.丹参注射液 含丹参酮甲,乙,丙,隐丹参酮及两种酚性结晶体(丹参酚 甲,丹参酚乙),还含维生素E等,实验表明,该药能扩张冠 状动脉,增加血流量,并能降低血糖,降低血压,又有镇静 等作用;配合维生素B:营养神经以及针刺时对穴位的刺 激,共奏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效. (收稿日期:2010—10—22) 本文编辑:王福岗 1]]]川
/
本文档为【胸痹心血瘀阻证辨证客观化研究进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