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职业卫生培训

2017-09-15 7页 doc 22KB 35阅读

用户头像

is_348501

暂无简介

举报
职业卫生培训职业卫生培训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定义 职业危害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生产性粉尘、有害化学物质、物理因素、放射性物质而对劳动者身体健康所造成的伤害。 职业病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卫生概况职业危害的来源第一类: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化学因素:它是引起职业病最为多见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包括生产性毒物(如铅、汞、砷、酚、有机农药等)和生产型粉尘(如砂尘、煤尘、石棉尘、金属粉尘、有机性粉尘等)。 物理因素:包括不良气象条件(如高低温、高湿、高低气压等...
职业卫生培训
职业卫生培训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定义 职业危害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生产性粉尘、有害化学物质、物理因素、放射性物质而对劳动者身体健康所造成的伤害。 职业病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卫生概况职业危害的来源第一类: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化学因素:它是引起职业病最为多见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包括生产性毒物(如铅、汞、砷、酚、有机农药等)和生产型粉尘(如砂尘、煤尘、石棉尘、金属粉尘、有机性粉尘等)。 物理因素:包括不良气象条件(如高低温、高湿、高低气压等)、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高频波、微波、激光等)。 生物因素:主要是某些微生物或寄生虫,如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职业卫生概况第二类: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劳动组织或不合理,如劳动时间过长,劳动休息制度不健全等;劳动强度过大或作业的安排与劳动者的生理状态不适应;长期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长时间单调、重复动作;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等。第三类:与生产技术设施不良有关的有害因素 生产厂所不符合卫生和要求(如厂房狭小、车间布置不合理);缺乏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如通风、照明等);缺乏防尘、病毒、防暑降温等设备或设备不完善;其他的安全防护和个人防护用品不足或有缺陷等。职业卫生概况职业病的分类我国 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4年4月18日颁布《职业病目录》,将10类共115中职业病列入法定职业病,包括: 1、尘肺13种; 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 3、化学因素所致职业中毒56种; 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 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 职业卫生概况 6、职业性皮肤病8种; 7、职业性眼病3种; 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 9、职业性肿瘤8种; 10、其它职业病5种。职业卫生概况界定法定职业病的4个基本条件:1、在职业活动中产生;2、接触职业危害因素;3、列入国家职业病范围;4、与劳动用工行为相联系。职业卫生概况职业病诊断原则 职业病诊断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是一项严肃的工作,须由各级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专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一般采取(诊断小组)集体讨论、诊断的方式。诊断的核心问题是明确职业危害因素与所患疾病是否有确切因果关系,需要收集和分析下述资料:1、病因资料:确定患者受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程度,包括职业史,现场劳动卫生调查资料,作业场所有害物质强度(浓度)数据,患者体内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数据,以及其他特异测试数据。职业卫生概况2、临床资料:鉴定患者受职业性有害因素损害的后果及其病情程度。应当收集的资料有:疾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常规、生化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活体组织检查等资料。 3、综合分析:综合分析以上二方面资料,确定:?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作用与临床表现是否相符;?剂量(强度)与疾病严重程度是否一致;?接触时间、方式是否符合职业病发病规律。一般来说,经过这些步骤即能做出诊断。对一时不能确诊的可疑职业病,须随访观察,定期复查。职业卫生概况职业病治疗特点 职业病是一种病因明确、诊断清楚的疾病,在治疗上有如下特点:1、职业病病因明确,为及早去除病因,并予以病因治疗提供了依据,使能从根本上治疗疾病。2、职业病早期的病理生理变化往往是可逆的,故早期治疗效果好,费用少。3、以整体观指导治疗。职业病治疗应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须用整体观原则,选择最优化的治疗,使治疗有坚实的基础,取得良好的疗效。 职业卫生概况4、贯彻个体化治疗原则。即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修订常规治疗方案,并根据病情变化及疗效适时调整。5、重视对症,支持治疗。目前很多职业病尚缺乏特异性病因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往往是唯一的选择。6、预见性治疗。职业病病情演变规律性较强,在治疗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现时情况评价和预见可能的变化,并针对即将发生的病变,包括并发症和后遗症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其发生或者减轻其严重程度。职业卫生概况职业病预防原则与基本措施 职业病的预防遵循三级预防原则,即:一级预防,从根本上着手使劳动者尽可能不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或控制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水平在卫生标准允许限度内。二级预防,对作业工人实施健康监护、早期发现职业损害,及时处理、有效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三级预防,对已患职业病的患者积极治疗,促进健康。三级预防的关系是:突出一级预防,加强二级预防,做好三级预防。 职业卫生概况落实三级预防的基本措施有:1、实施劳动卫生监督,包括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以及事故性处理。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的卫生防护设施“三同时”验收是其重要的内容。2、降低有害因素浓(强)度。常见的卫生技术措施有从上改进、防止有害因素逸散,推广运用低毒,无毒的材料 或技术,配置个人防护用品、通风防尘等。3、职业性健康筛检。已成为常规的措施有就业职业性体检,定期职业性体检和离退休职业性定检。职业卫生概况职业病的管理现有的法规:目前在用的职业卫生法规均为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主要有三类,即1、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配套法规、规章及标准;2、职业病报告管理。有卫生监督统计报告、重大职业中毒事故紧急报告等制度;3、职业病范围及职业病患者的处理办法。有职业病范围规定,统计报告管理体系,职业病患者待遇规定等项。 职业病的管理职业禁忌证定义 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如神经精神疾病患者不宜从事锰作业,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者不能从事粉尘及刺激性气体作业。职工在参加工作(上岗)前应进行健康检查,以确定有无该工种的职业禁忌症,是否适合该工种工作。在工作岗位变动或长期病假复工前,也应进行健康筛检。从事某项工作后,每隔一定时间进行体检,与上岗前体检资料作比较,藉以评价有无职业危害的损伤。对有职业禁忌证的职工,应按规定不得上岗工作。对在岗职工,一旦发现职业禁忌证,应及时调离,改作其他工作。对已经治愈的职业禁忌证职工,则可从事原工作。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病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并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生产性粉尘来源于固体物质的机构加工、物质蒸汽冷凝、物质的不完全燃烧等。在我国分布较广,而且对职业人群健康影响较大的生产性粉尘主要有:矽尘、煤尘、石棉尘。矽尘:也称游离SiO2粉尘,在冶金、煤炭行业的开采、爆破、修路及加工业的原料破碎、研磨、配料、铸造等 过程中接触的粉尘,能引起严重的职业病----矽肺。煤尘:这里主要是指煤矿井下开采时,在掘进和采煤过程中接触的粉尘,主要是煤尘和SiO2粉尘,这种混合性粉尘叫做煤矽尘,是对煤矿工人造成明显危害的粉尘,主要引起煤矽肺。石棉尘:接触石棉作业主要是石棉采矿、纺织、建筑、造船业、刹车板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石棉被公认为致癌物,发达国家已禁止使用,并研究石棉替代品。 粉尘引起的职业危害 粉尘引起的职业危害有全身中毒性、局部刺激性、变态反应性、致癌性、尘肺。其中以尘肺的危害最为严重。尘肺是目前我国工业生产中最严重的职业危害之一。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取决于其化学成分和浓度。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愈高,对人体危害愈大。同一种粉尘,浓度愈高,对人体危害愈严重;另外粉尘对人体的危害还与其被粉碎的程度即分散度有关,粒径较小和颗粒愈多,分散度愈高,在空气中浮游的时间愈长,被人体吸入的机会就愈多,其危害也就愈大。 患尘肺病早期可无临床症状,部分患者有胸闷、咳嗽、咳痰,随上述症状加重并有气紧气喘、呼吸困难、晚期可并发肺气肿及肺心病。 在尘肺治疗上目前尚无根治的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国外已将重点转移到尘肺的预防上,主要措施有配置除尘设备,加强个人防护,接尘岗位职工定期到防保机构检查。矽肺患者容易合并的其他疾病 矽肺病人由于两肺发生广泛性纤维组织增生,肺组织的微血管循环受到障碍,抵抗力下降,因而容易合并其他疾病,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常见合并症有如下几种: 1、矽肺合并肺结核。这是危害矽肺病人最主要的合并症。?期矽肺病患者合并肺结核比?期多,?期又比?期多,而肺结核又可促 使矽肺病发展与恶化,在短期内即可发生较大变化。 2、肺原性心脏病。矽肺患者由于肺广泛纤维化使肺血液循环阻力增高,从而加重右心负担,时间一长就会导致右心肌肥厚,右心扩大,产生肺原性心脏病,最后可引起心力衰竭。 3、自发性气胸。矽肺患者因肺气肿使肺泡壁变薄,若剧烈咳嗽,肺泡内压力增加就会引起肺泡破裂,空气进入胸膜腔,形成自发性气胸。 4、肺部感染。矽肺患者由于呼吸道防御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均下降,且支气管引流不畅,故容易并发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非典型肺炎、急性卡他性肺炎和大叶性肺炎等,是造成矽肺病人的死亡原因之一。 尘肺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关键在于防尘。防尘工作做好了,劳动环境中的粉尘浓度就会大幅度下降,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就基本上可以防止尘肺的发生。防尘的主要措施可归纳为“宣、革、水、密、风、护、管、查”几个字,其意如下:预防尘肺的主要措施 1、宣,做好宣传教育,使防尘工作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 2、革,生产工艺技术革新,是消除尘肺的根本措施。具体又包括改干式作业为湿式作业,实现生产过程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等。 3、湿,湿式作业。 4、密,把生产性粉尘的发生源密闭起来。 5、风,利用通风达到除尘的目的。 6、护,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和增强体质。 7、管,加强技术管理、建立必要的防尘制度。 8、查,对接尘职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对作业环境的粉尘浓度定期进行测定以及督促检查。高温作业高温作业是指以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平均温度为参照基础,其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而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室外温度2?或2?以上的作业。高温作业工作主要有:冶金工业,包括炼钢、炼铁、轧钢、炼焦等;机械制造业的铸造、锻造、热处理等;玻璃与耐火工业的窑工、炉工等。此外还有造纸、制 糖、砖瓦工业、发电厂、火车和轮船的锅炉间以及潜水舱等,均属高温作业。 高温作业对人体的影响一种是局部性伤害,主要是皮肤烫痛、烫伤以及局部组织烧伤;另一种是全身性的高温伤害,如中暑、高温晕厥等。一般所说的情况是后一种。环境温度并没有高达足以使人受伤,但由于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作业,就会产生不良的生理反应,严重时出现头晕、头痛、耳鸣、恶心、呕吐、疲劳、及至虚脱、中暑等症状。高温环境还会对心脏、血管、肾脏、消化道造成不好的影响。除此以外,高温环境对操作者的心理健康也有不良影响,它会使人注意力分散,动作正确性降低,适应能力和协调能力减退。高温作业的预防措施防护工作一般应从两方面入手,即一方面对环境进行控制,采取措施使环境温度保持在舒适范围或人体可耐的范围之内;另一方面,在高温难以避免的情况下,要对高温作业者采取正确的个人防护措施,如高温防护衣、清凉饮料等。 中暑是受热作用而发生的一种急性疾病的统称。这种疾病的分类国内外尚不一致。我国法定职业病名单中规定有热射病、热痉挛及热射病三种,但实际常按临床表现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三型。 中暑与急救 先兆中暑: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过程中,作业人员有轻微头晕、头疼、眼花、耳鸣、心悸、脉搏频数、恶心、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 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但尚能勉强坚持工作。
/
本文档为【职业卫生培训】,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