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一个语文教师的谵语

2017-12-09 7页 doc 34KB 13阅读

用户头像

is_568035

暂无简介

举报
一个语文教师的谵语一个语文教师的谵语 indoc.in 一个语文教师的谵语语文论文 ——关于素质教育、创新能力、教师素质和语文教学 一、解题 “我认为一个有社会感和时代意识而生在中国的人,要不忧郁、孤独,实在困难。”这话是别人说的。 “倘若这人的心底里又追念着那个永远不能抵达的荒芜的花园,那么,他将承受怎样的内心的折磨——不但是对现世的感受,而且还有内省时的痛楚,”这话也是别人说的。 “我不过是一个影,要别你而沉没在黑暗里了。然而黑暗又会吞并我,然而光明又会使我消失。”这句话还是别人说的。 “我是一个高中语文教师,又碰巧不幸是个...
一个语文教师的谵语
一个语文教师的谵语 indoc.in 一个语文教师的谵语语文论文 ——关于素质教育、创新能力、教师素质和语文教学 一、解 “我认为一个有社会感和时代意识而生在中国的人,要不忧郁、孤独,实在困难。”这话是别人说的。 “倘若这人的心底里又追念着那个永远不能抵达的荒芜的花园,那么,他将承受怎样的内心的折磨——不但是对现世的感受,而且还有内省时的痛楚,”这话也是别人说的。 “我不过是一个影,要别你而沉没在黑暗里了。然而黑暗又会吞并我,然而光明又会使我消失。”这句话还是别人说的。 “我是一个高中语文教师,又碰巧不幸是个喜欢胡思乱想的人,这将意味着什么呢,”这句话是我说的,连同下面的谵语。 二、“人”的毁灭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对人的教育。 文章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VICHU.NET indoc.in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的目的是为人的教育。 教育的规律是什么,教育的规律就是人的规律。 在这里,人是万物的尺度,任何背离了对人的终极关怀的行为都不可能是正当的~应试教育的全部问题就在于:只看到国家,看不到个人;只看到工具,看不到目的;只看到机器,看不到人。 由“人”到“人才”,常常伴随着“人”的毁灭~ 如果只是迫于一种现实情境——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而不得不推行素质教育,那么这样的素质教育只不过是换了一个新鲜名儿的应试教育。 三、呼唤教育哲学 我教了十多年高中语文,然而,我居然没有培养起一点点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感情。相反,厌恶、屈辱、愤懑、痛苦等等消极情绪却与日俱增,以至于我现在都害怕走进课堂,害怕面对学生,害怕面对自己的良心。 我参加过不少语文教研活动,但没有一次让我满意~它们基本上都是停留在经验研究的层次上,而未能上升到教育研究的哲学思辩高度,这让我很失望。 文章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VICHU.NET indoc.in 我坚信现在的语文教学是要给后人留下笑柄的,岂止是笑柄,它已经并将继续耽误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人文素养,这简直就是罪过~ 语文教学以及整个中小学基础教育需要哲学~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中国人缺乏哲学思辩的传统,自从孔子提出“ 知生,焉知死”以后,中国人就不再沉思了。他们把注意力放在现实人生上。李泽厚说,儒家传统“极端重视现实实用”,“不是去追求来世拯救、三生业报或灵魂不朽,而是把不朽、拯救都放在此生的世间功业文章中。” 而现在,“此生的世间功业文章”又狭隘到了什么程度,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我们的教育改革为什么举步维艰,为什么总也走不出怪圈,原因就在这儿~ 四、写给年轻教师的话 教育是一项极其崇高的事业,她维系着每一个人的幸福乃至整个国家直至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这不是一句空话,它是那么沉甸甸地如同一块巨石压在我的肩上和心头;这不是一句大话,它是那么实实在在,如芒在背,如鲠在喉。 中国人习惯于“喊口号”的思维方式和“发文件”的工作方式,其实有几个人真正明白教育的神圣使命,他们的认识至多达到教育如何多快好省地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这样一个层次上。教育至今没有获得她应有的尊严和地位,相反倒经常横遭强暴,这正是教育改革难以深化、应试教育大行其道、负担越减越重、悲剧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 文章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VICHU.NET indoc.in 没有崇高感,就不会有责任感和忧患感。 常听人们说,教师是吃的良心饭,要对学生负责什么的。什么是良心,良心是天生不随大溜的,在人们都说“是”的时候,它能够说“不”。什么叫对学生负责,你能负什么责,除了自己谁也不能为自身的命运负责。你又是负的什么责,把他们送进大学的门槛吗,以后呢,你想过吗, 成每当我看到一些年轻教师义无反顾的扑向应试教育的怀抱,那么快就“熟”起来,成为所谓“教学能手”“教坛新秀”之类,我就感到悲哀。他们是现行评价的牺牲品啊~应试教育毒害的不仅是学生,还有教师。 中国搞了一千多年应试教育,现在要改,靠谁,最终还要靠教师,靠年轻教师,靠一切有责任感和忧患感的人们,靠良心发现,靠文化自觉,靠人文怀抱。 大家携起手来,向应试教育宣战~ 年轻的教师们,你们首先要做的而且应该做的,就是对自己负责:成为教育家。 在这个“名家”辈出的时代,最缺少的就是教育家~ 五、对“素质”的再思考 “素”就是平素、一贯、向来,“质”有性质、品质、质量等含义。“素质”就是一个人具有的一贯性的品质。人类的“性质”是历史地形成的,也就是说,是人类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自己造就出来的;而个人的“品质”固然受制于整个人类的性质,但又有着极大的可塑性,这正是教育赖以存在的前提。那么教育要塑造受教育者什么样的品质呢, 文章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VICHU.NET indoc.in “品质”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如道德品质、思维品质、心理品质等,还有理念、态度、情感、趣味等等,都是品质的题中应有之义。这些方面互相渗透,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形成一个人的整体素质,这个素质,作为这个人所拥有的具有一贯性和普适性的“特质”,把他和周围的人区别开来。 有人可能注意到了,我在列举人之为人或者这个人之为这个人的诸多品质时,居然没有提到知识和能力。是啊,知识和能力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但是,知识本身不是品质,尽管它对于形成某种品质起着一定的作用;而且,知识的范围十分广泛,我们却常常在极其狭隘的意义上使 能力”,我以为更是一个十分含混暧昧的说法。 用这个词。至于“ 当我们说一个人有知识有能力时,是什么意思呢,一个女研究生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民诱骗拐卖,一个女大学生被一个小混混用一连串充满漏洞的行为欺骗并奸杀„„她们在某些方面有着高深的知识和才能,但却缺乏最起码的生存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一个有成就的科学家、一个高级知识分子被自己的子女残酷杀害,原因是他们给予了子女学业上过重的压力。这些在自己的研究领域胜任愉快的学者,一旦进入日常生活,就现出令人吃惊的无知和无能——对人,哪怕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对人,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情感、心理、欲望等等缺乏最基本的知识,不具备人际交往和沟通甚至同自己的家庭成员交流的一般能力。我们经常听到中学生或大学生因学习或人际交往上的压力而自杀的事情。他们接受了多年的学校教育,却不懂得生命是最宝贵的东西,活着是最美好的事情,尽管生命中会有一些磨难,活着并不轻松。 文章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VICHU.NET indoc.in 我们总是错误地认为,只要我们能增长知识,我们就能消除一切疑虑,解决所有问题。我们积累知识,因为知识容易教。前人为我们创造了大量的知识,这些知识又在不断地飞速发展,使得我们几乎没有时间教别的东西。现在,我们终于认识到了知识并不等于能力,于是,开始大谈能力。我们热衷的所谓能力,又是什么呢,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是解决书本问题的能力,说到底,就是解题能力,原因还是这种能力容易教又容易检测。每年中考和高考过后,从教师到家长,从学校到教育行政部门,无不心急火燎地算计着:总分、平均分、优秀率、达标率、横向比较、纵向比较„„一大堆数字出来了。于是,又是总结,又是表彰,庆功啦,宴请啦„„忙得不亦乐乎。当然,有欢天喜地的,也有呼天抢地的,这就是我们的中学教育,说得好听一点,无异于一场闹剧。 人,作为一个整体活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专业内的事情外,还要处理许许多多来自自身和外界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充满着随机性和复杂性。这时,专业知识和技能就不管用了,因为它们通常是指向某个提供了一切所需信息的特定的封闭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比起解决一次人际纠纷或排遣个人内心的苦闷来,登月要容易得多。太空中的一切都处于恒定状态,我们能够把那里的情况转换成确定的符号和关系,然后按部就班地处理它们。然而,生活中的大多数情况却是模糊的、相互联系的、价值不定、主观随意的、因人而异、变幻莫测的。我们常常连解决问题所需信息的一半也得不到,可我们还不得不采取行动去解决问题。这些问题能不能解决、解决得怎么样,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生活得是否幸福;而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依赖上文提到的人的诸种品质。 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不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自己的首要目标,就是对幸福的蔑视~ 文章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VICHU.NET indoc.in 六、另一种“资源”的流失 如果说教育就是对人的开发,那么,人力是资源,而人格、人性、人情不是更重要的资源吗, 应试教育不只是应付考试的教育,素质教育也并不排除考试,它们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前者对人力资源滥采滥发,从而造成了人的畸形发展;后者则是把人的和谐发展作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 我们现在终于认识到人的智力是不能孤立地发展的,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同样重要,——它们本是智力的题中应有之义。然而,所有这些“人力”,如果没有人性土壤、人格支撑和人情滋润,将会是怎样一个结果呢,而后者不同样是人的本质属性吗, 人格、人性、人情,这些极其宝贵的资源地大量流失,不只是严重制约了“人力”的发展,而且改变了它的方向,后者的危害之大之烈之惨,我们已经从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中清晰地感觉到,但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更严重的还在后面。 文章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VICHU.NET indoc.in 七、质疑“创新能力” 现在,创新能力是个很时髦的词儿,然而,科技创新也好,制度创新也罢,不都是为了人吗,而人以至整个人类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谁也不愿意去沉思这个问题~ 当创新本身成了目的,人也就越来越沦为 文章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VICHU.NET
/
本文档为【一个语文教师的谵语】,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