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谈音乐的理性与感性

2017-09-20 3页 doc 16KB 39阅读

用户头像

is_477730

暂无简介

举报
谈音乐的理性与感性  一曲《广陵散》愁杀三千弟子;一曲《高山流水》谢知音难觅;一曲《凤求凰》成千古姻缘佳华;一曲《二泉映月》使小泽征尔跪膝顿哭;这就是音乐的魅力、灵魂。     当然,谈音乐我们不能离开音乐的法则。譬如音乐的节奏、曲式、速度、旋律、当然还有和声。再者一首曲子定调,要看结尾处落在哪个音上比较稳定。笼统地说,如果落在唱名为do的音上,是大调《G大调上的悲哀》,落在唱名是la的音上,是小调《沂蒙山小调》。而且要看是几几的拍子,是单拍子还是复拍子,歌唱的表情是欢快的还是抒情的。强弱拍,三连音等等。这也是基本的常识。     但是这是...
谈音乐的理性与感性
  一曲《广陵散》愁杀三千弟子;一曲《高山流水》谢知音难觅;一曲《凤求凰》成千古姻缘佳华;一曲《二泉映月》使小泽征尔跪膝顿哭;这就是音乐的魅力、灵魂。     当然,谈音乐我们不能离开音乐的法则。譬如音乐的节奏、曲式、速度、旋律、当然还有和声。再者一首曲子定调,要看结尾处落在哪个音上比较稳定。笼统地说,如果落在唱名为do的音上,是大调《G大调上的悲哀》,落在唱名是la的音上,是小调《沂蒙山小调》。而且要看是几几的拍子,是单拍子还是复拍子,歌唱的情是欢快的还是抒情的。强弱拍,三连音等等。这也是基本的常识。     但是这是基本的乐理,假如在分析一首曲子。我们要从作曲者身份背景,曲的创作年代背景,曲本身情感背景,技术上,节奏,力度,和声背景,种类等方面分析。我在看《西方古典音乐》关于维也纳古典风格的内容中,就拿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来说贝多芬命运交响曲c小调交响曲,(作品67号)作品的主导c小调再一次在贝多芬手下表现了强烈的情感挣扎,其强大的张力和绵密不透风的紧张节奏,让人想起贝多芬为科林改编自莎士比亚同名歌剧而创作的的暴风骤雨式的《科里奥兰》序曲。整部交响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统一,前三个乐章压抑,到了第四乐章方见光明。第一乐章的前八个音符是如此引人注目。据说贝多芬曾说过,那是“命运的敲门声”。交响曲“命运”之名由此而来。而自此之后,前四个音符几乎成了贝多芬的代名词(嗒嗒嗒嗒)!!! 这还有音乐形象的表达。如德彪西的《大海》,还有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穆索尔斯基《波兰牛车----展览会之画》。这些形象是很生动的。但德彪西是受了印象派画家的深刻影响。     这些音乐的认识,还处在客观的理性的认识状态下,个人的主观意识情感还没有完全突破这个局限。欣赏音乐的感性认识和个人素质内涵是很有关系的,但又是没有关系的。这个观点看似矛盾,其实不然。感性的认识是主我的,素质和内涵是主物的。     那么关于希特勒所发动的世界第二次大战,这里还有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说法。那就是纳粹的精神来源于德国伟大的作曲家瓦格纳的音乐。瓦格纳是希特勒心中的神。这也许是希特勒对瓦格纳的曲解。因为瓦格纳写了一本自传《我的艺术》,之后《我的奋斗》在囹圄内诞生。这个嗜血成性的魔鬼不亚于科西嘉岛吃人的恶魔!     但是希特勒对瓦格纳着了迷,这足以说明音乐的魅力。不管你是一个心底高尚的人,还是奸邪多变的人,音乐在他们面前都是一个微笑的天使。请你记住,瓦格纳是一位交响诗人。因为他还有另一个身份----一位文学家,他可以自己写歌剧剧本,自己谱曲,自己指挥,且深深受到叔本华的影响。在音乐里交响哲人是最高的代表,如贝多芬;其次是交响诗人,最后是曲作家。值得关注的是瓦格纳的乐剧理论和以《尼伯龙根的指环》、《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等为代表的乐剧创作对西方音乐史发生了深刻的影响。那就是歌剧从材到具体风格手法与传统的法、意歌剧区分开来,并运用独创的音乐手段来达到他所渴望的乐剧风格。瓦格纳要求他的乐剧像古希腊戏剧那样是诸多艺术综合的艺术品。这对后世的音乐剧的影响是巨大的。     因为音乐需要传递哲思来开启人类的智慧大门。特别是艺术应该站在历史的前沿,应该为人类吹响文明的号角。     那么在古典音乐中,歌剧作为外来艺术在中国发展还要追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这个在西方盛行的音乐剧种,从十世纪至今经历了一千年的蜕变,才形成了今日的格局。从16世纪末至19世纪末是歌剧最为辉煌的300年。在这里涌现了柏辽兹、贝尔格、贝里尼、比才、德波利、多尼采蒂、古诺、雷哈尔、列昂卡瓦洛、罗西尼、马斯卡尼、莫扎特、奥芬巴赫、蓬基耶利、瓦格纳、普契尼、威尔第、韦伯等一大批歌剧创作大师。特别提出一个曲作家兼歌剧创作者,这个曾引起意大利和法国进行一场歌剧变革的重要人---格鲁克。从《船夫霍夫曼》、《特洛伊人》、《梦游女》、《海盗》、《卡门》、《丑角》、《乡村骑》《爱的甘醇》、《军中女郎》、《浮士德》、《微笑国度》、《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女武神》、《尼伯龙根的指环》到《图兰朵》《茶花女》,这两位大师的作品都听过......据有关记录可查到的歌剧377部,但能在世界各大剧院上演的也就不出那20多部,从意大利的卡拉斯、美国大都会、英国格莱特花园到德国的德累斯顿、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中国大剧院常上演的也就是比才、威尔第、普契尼、莫扎特的作品。其实这些作品文学价值不是很高,但大师们谱写的曲子经典不衰,加上那些歌唱大神们的完美演绎,所以至今为人们所乐道。特别是那些精彩的序曲和咏叹调。     我三年来也就看了20部完整的歌剧,听了50多首咏叹调,另外还有13部交响乐,9部京剧,其他的也就是中外的民歌和中国的地方戏剧。当然音乐的语言不一定能识得,但音乐所传达的感情多少也能听出些。这个也许能增加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我也曾抄录那些著名的咏叹调的词,也试着唱一些。我觉得对于歌曲的情感把握远远胜于对声音的追求。就那比才《卡门》那首著名的咏叹调《花之歌》来说,很多大师都演唱过,我听过的是10多个个版本,唯一钟情的还是西班牙男高音卡雷拉斯的版本,特别是结尾处的处理感情太到位了,虽然是降调。包括卡鲁索的《重归苏莲托》,盖达的《微笑国度·你带走了我的心》、帕瓦罗蒂《我的太阳》等都各具特色。      特别是多尼采蒂《军中女郎》,自问世后的170多年里,那首经典的咏叹调《快乐的一天》。这首被誉为男高音禁区的唱段,不知有多少泰奈尔为之倾情。还有那首《第五元素》里的女高禁区。自帕瓦罗蒂1972年在大都会以此剧声名大振后,克劳斯、当红男高音弗瑞茨的版本为最,一个是70尚且宝刀未老;一个是17个highC的返场。但这并不能显示一个男高音的总和,这只是具备一个优秀男高音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对作品的情感把握、音乐的素养、为人的内涵、过人的才识、扎实的功力、对艺术的主观自觉性反应。      歌者以情,就像《绝代妖姬》里的那首《让我痛苦吧》的咏叹调唱到让人心碎。这就是情感的流露。这才是音乐的灵魂。一个伟大的时代诞生一位伟大的作曲家,一位伟大的作曲家诞生了一部警世的杰作,一部警世的杰作里走来了一位伟大的歌者,一位伟大的歌者将一个伟大的心灵启迪播撒给人间,然后是音乐的灵魂之花的绽放。这里不涉及巴赫的十二平均律,不涉及赋格,不涉及关闭半声,这只是灵魂哲思的外衣,更重要的是撇开外衣下的胴体和智慧。     所以,绘画、书法、音乐、雕塑、舞蹈、文学这些个性极强、蕴涵个人和时代思想最强,最能够代表主流文化和社会意识形态的产物,应该是走在文化的前沿,或者说是超前意识而存在的。就像钱学森说的那样:科技和艺术是分不开的,我们有五千年的文化,只要从文化中汲取营养,是可以反哺科学的。这说的也就是科学和艺术的辩证法。     关于音乐,这是我的一点看法和认识。
/
本文档为【谈音乐的理性与感性】,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