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58次列车” - 查哈阳知青网

2017-10-08 4页 doc 15KB 101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1575

暂无简介

举报
“58次列车” - 查哈阳知青网“58次列车” - 查哈阳知青网 “58次列车” 又到春运高峰时节了。每到这时,我都会想起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这些上海知青在回家探亲路上的辛苦。一切是那么遥远,一切又是那么深深地印在心里。 每当临近回家探亲,各连队男、女知青们都忙乎着购买带回家的大豆、毛嗑、豆油、白糖、木耳等大城市少有的和计划供应的农副产品,把几个大旅行袋撑得胀胀的、装得死沉死沉的,带着兴奋、带着眷恋、带着做一年农工省吃俭用下来的两三百元的积蓄准备回家过年了。 坐着连队马车、坐着尤特、搭坐着送粮车、运煤卡车,知青们男男女女互相帮助、相互结对。有时因为人多...
“58次列车” - 查哈阳知青网
“58次列车” - 查哈阳知青网 “58次列车” 又到春运高峰时节了。每到这时,我都会想起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这些上海知青在回家探亲路上的辛苦。一切是那么遥远,一切又是那么深深地印在心里。 每当临近回家探亲,各连队男、女知青们都忙乎着购买带回家的大豆、毛嗑、豆油、白糖、木耳等大城市少有的和供应的农副产品,把几个大旅行袋撑得胀胀的、装得死沉死沉的,带着兴奋、带着眷恋、带着做一年农工省吃俭用下来的两三百元的积蓄准备回家过年了。 坐着连队马车、坐着尤特、搭坐着送粮车、运煤卡车,知青们男男女女互相帮助、相互结对。有时因为人多,驾驶室挤不下,只能冒着严寒在零下30多度气温下,坐在拖挂上,坐在解放卡车后车厢上,头戴着棉帽,裹着棉大衣,在凌厉的寒风中一个紧挨着一个抱团取暖,实在受不了就在车上跺跺脚,冻得手脚麻木了也得忍受。那一年一营学校老师放寒假,林锡作老师在卡车后面在去拉哈站路上,在刺骨的寒风中脸上冻起一个鸡蛋大大水泡……。当年知青探亲的路途上确实相当艰辛。 到了拉哈车站大家已经又冷又饿,筋疲力尽了,但这才是回家辛苦之路的开始。当年的春运,京、津、沪、浙江几十万知青回家探亲,多半要经哈尔滨转车再分流到各地城市。所以整个哈尔滨火车站一片草绿色的“军装”踊动。他们有的背着军挎包,时髦的背着“马桶包”。男男女女都带着棉帽子,穿着一身并不合身的脏兮兮的棉大衣,有的男知青腰上还系着草绳、露出破旧的棉絮,脚上更是穿着邋里邋遢的黑色棉胶鞋,帽沿下露出疲惫的眼神,蓬松杂乱的头发已经几个月没理了,真有点象从前线打败仗溃退下来的“兵油子”。看到这些模样,做长辈的都会为他们痛心、叹息。 那时始发于哈尔滨的“58次列车” 因为知青太多,次序又不好,被称为“强盗车”。能买到一张“58次”的火车票就很幸运了。“58次列车”车票难买、一票难求,当时也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有不少知青买不到票就设法混上车再说,车上补票,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在每次候车时,知青们都会忙着商量分工,谁先上车,谁看行李,谁抢位子,因为上车稍晚一会儿行李架上就没位置了。知青们这时养精蓄锐,等待着列车停靠瞬间的一搏。终于盼望已久的火车慢慢驶来。几乎每趟火车车厢都已经坐满了各地知青。在火车还没有停稳的那一刻,几位称得上训练有素的强壮者,象铁道游击队那样拉着车门把手跳上了车厢门,地面知青也开始提起行李跟着火车跑动起来。火车一旦停稳,旅行袋就开始往车厢里传送,接着人就像挤沙汀鱼一样一个一个往里塞,最后再把窗外女知青连人带物一起拉进来。然后大家七手八脚地把旅行袋一个一个安顿好,实在放不下,只好塞在桌位底下。为了抢行李架,吵架和打架是常有的事。全部安顿好以后,会有一种大功告成的感觉。每节车厢都被挤得满满的,过道都全部被占用。两个人座位都要挤三个人,三个人的座位挤四个人,如果过道上全挤满了人,要上厕所只能从桌椅背上一步步跨过去。但只要挤上车有站立的一席之地就都有自豪感。站个半天一天是常有的事。众人上车的速度之快,令人瞠目,是现在的人们难以想象的。只停了几分钟后,早已超载的列车又启动了。 那一刻,窗外虽然是寒冬,车厢里却烟雾缭绕,给人的感觉是暖暖的。一个多小时后突然间车厢里气氛一下子开始紧张起来,个别人开始骚动、坐立不安,原来列车行驶第一个车站后开始查票了,列车长和乘务人员一班人马在车厢两头一堵,开始逐个查票。一般是兵团、农场的知青很少有逃票的,但插队的知青比较艰苦,一年没挣几个工分,都是靠上海家长补贴了养活自己的,平时吃饭也是有了上顿没下顿,哪来回家的路费啊,只能投机博一下。其实插队知青从内心也不想这样做,这也是生活所迫。“同是天涯沦落人”,我们从内心同情他们,在“紧要关头”就帮他一把,让他们躲在自己座位底下,帮助他们躲过一“劫”。那时真有不少逃票成功的,也有被查出带到餐厅去补票的。 在火车上的时间是最难熬的。火车开出三海关以后一些短途旅客开始上上下下,而且往往上得多下得少,偌大的车厢,连个转身都变得异常艰难。因为是冬天,仅有的窗户都关着,车内脚丫臭味、烟味、酒味、大蒜味、饭菜味、符里集烧鸡味混杂成一种难闻的气味,但大家似乎都很麻木,再脏再累也都无所谓,只有一个念头能早日回家。每当到站停车,呼吸到车门吹进来阵阵凉风,感觉空气是甜丝丝的特别醒脑。 76年冬季,“58次列车”路过唐山地区,大家的心情都特别沉重。我们国家经历了重大的政治和自然灾难。三位伟人相继去世。由于文革影响,国民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唐山大地震24万余人罹难,使国民深受重创。在“58次列车”上远眺唐山震后一片废墟,和沿铁道两边几十公里遇难者的坟山, 所有知青看到这样凄惨的场景都惊呆了。大家都感到异常的压抑和揪心。 几天旅途时间过去了,昏昏沉沉的睡了又吃,吃了又睡,感觉十分难受。一路上,北京、天津的知青陆续下车了,心里难免有些羡慕或妒忌,我们还有一半行程,实在是太远了,但车厢也宽松了不少。58次列车说是直快,但几乎没有不误点的,有时和慢车差不多,原来回家的喜悦心情急切而大打折扣。随着车轮单调的节奏,人们再次昏沉沉了,长时间旅途拥挤,说不清是谁靠着谁,是谁挨着谁,反正在那种环境中,迫使你一定要坚持挺住。火车到了安徽蚌埠车站那一刻,一批在安徽插队的上海的知青又要上车回家过年了,我们在哈尔滨上“58次列车”的一幕幕此刻在眼前重新上演。 火车继续往南方行驶。一觉醒来,看到久违了的江南田园、小河房屋和人文景象,昏睡的男女知青都清醒了,思维重新活跃在去黑龙江前的情景,中断了一年的记忆又连接起来,思考着回家后要做些什么。大家的谈吐开始兴奋起来,有的知青开始整理行李,有的开始清理口袋中蒜瓣是否扔干净了,旱烟的烟丝在口袋中是否还留有痕迹,好像回上海后要重新做人一样。在那个农副产品很匮乏的年代,有的知青还带着几个活鸡,又怕铁路部门检查,就把活鸡灌上白酒,可怜的鸡醉生梦死,有的一醉不醒,有的在火车上就苏醒了,咯咯咯直叫,倒也增添了回家的欢乐气氛…… 三天之后,“58次列车”终于驶入上海北火车站。那刻的感受,天特别蓝,空气特别清新湿润,北站不宽的马路上人流来去匆匆。坐在15路电车上我竖着耳朵聆听周围老人、小孩一口纯真的上海闲话,我突然醒悟,我们已经在上海了,马上就要回到我们朝思暮想的家了。 多少年过去了,每逢想起知青回家过年在“58次列车”上这些往事,心里总是酸酸的,说不清是什么滋味,毕竟当时我们只有十七、八岁啊~
/
本文档为【“58次列车” - 查哈阳知青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