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论诗歌意境范畴的审美特征[权威资料]

2017-10-14 8页 doc 22KB 38阅读

用户头像

is_833902

暂无简介

举报
论诗歌意境范畴的审美特征[权威资料]论诗歌意境范畴的审美特征[权威资料] 论诗歌意境范畴的审美特征 Aesthetics Characteristic of Poem's Artistic Conception Category Zuo Gang (陕西警官职业学院,西安 710043) (Shaanxi Police Vocational Academy,Xi'an 710043,China) 摘要:意境是我国古典美学及文论的重要范畴。文学 意境具有强烈的空间美、动态美、传神美,情景交融的表现 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和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集中体...
论诗歌意境范畴的审美特征[权威资料]
论诗歌意境范畴的审美特征[权威资料] 论诗歌意境范畴的审美特征 Aesthetics Characteristic of Poem's Artistic Conception Category Zuo Gang (陕西警官职业学院,西安 710043) (Shaanxi Police Vocational Academy,Xi'an 710043,China) 摘要:意境是我国古典美学及文论的重要范畴。文学 意境具有强烈的空间美、动态美、传神美,情景交融的表现 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和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集中体 现了华夏民族的审美理想。 Abstract: Artistic conception is an important category of classical aesthetics and essays. Literature artistic conception is beautiful in space, dynamic and expression. It shows integration in feeling and setting, false and true, charming, and embodies Chinese aesthetic ideal. 关键词:意境 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Key words: artistic conception;feeling and setting happily blended;interrelations between emptiness and substantiality G42A1006-4311(2011)20-0228-02 0引言 意境是中国古代诗人追求的艺术理想,也是中国古代 诗歌创作成熟的重要标志。意境是文学创作中所描绘的客观 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皆、深邃幽远的审美特征,能使读者 产生想象和联想。作为中国古代诗学的一个特有范畴,意境 的思想源头可溯源到先秦时期,《易传》中的“意象”论对 后世的意境论有着重要的思想影响。《易传.系辞上》云: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观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 “意境”之“境”最早出于《庄子?齐物论》中有关于“自由之境”的论述。在后来的文学发展中“境”的概念开始用于诗歌中,如刘勰的《文心雕龙》等。最早出现“意境”整词的是在王昌龄的《诗格》中,其文曰:“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绣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待其真矣。”。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更是说明中国诗歌意境范畴的重要意义。 中国的诗歌早就有抒情的,这就是所谓的“诗言志”,但是对景物方面的描写也从来也没有隔膜的,从诗歌的审美特征来说,这就是其中的―方面――情景交融。无论诗歌中是先抒情后写景,还是先描写景物后抒情,终归为情景交融。意境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境生象外"和意境的空间美 在阅读古诗时,使我们感到在作品有形的具体的描写之外,会暗示、拓展出一个广阔深邃的艺术空间。它是在作品已经描绘出来的审美物象指引下产生的,但又远远超过了审美物象具体描写的范围。诗人在对现实生活进行心理体验时,获得了审美意识的自由运动,通过自己的心灵把众多的审美意象一一摄进诗章,物化在艺术的时空之中,这众多的审美意象无不打上诗人情感的印痕,流淌着诗人的汩汩情诗,在艺术时空显示出高远深邃的境界。刘禹锡用“境生于象外”“片言可以明百意,坐役可以役万物”来概括意境范畴的这一特征。如《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 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人事代谢,古今更迭。在千头万绪的感兴和千态万状的景物中,诗人突出了作为关键性景物的燕子。燕子飞来的时间是夕阳斜照,地点是野草生花的朱雀桥边,曾经是六朝时代以门阀著称的豪门甲第,而今却已是寻常百姓人家的住宅。尽管过去飞过王谢堂前的燕子,不同于飞入百姓家的燕子,但由于诗人通过想象而将其融成一体,她就成为了饱经沧桑的最好见证。尽管诗中没有一字一句点明题旨,但兴废之感,苍茫之思,却隐隐可见。 李白诗歌也深得“无言”美之真髓。他的诗虽多通俗易懂,但却含蓄不尽,意味深长,如《独漉篇》中写的“罗惟舒卷,似有人开。明月直入,无心可猜。”表面上是写一位闺中女子,最初被人猜疑,终于真象大白。其实这是诗人晚年从,U蒙冤,因借此以表白自己忠心报国的哀曲的。李白还有些诗,看起来扑朔迷离,众说纷纭,其实都是有感而发,寄兴深远的作品。李白的绝句,更是如此。沈德潜《唐诗别裁》中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见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入神远,太白有焉。”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通篇只叙事、写景,无一句言情,可是读过之后,我们只觉得李白与孟浩然的依依别情,就象滚滚江水一样奔流不尽。舟影已经消失,只有长江在极目处奔流。天际的江水其实也不可能望见,但把友人带往异地的滔滔大浪却在诗人脑中翻涌。推而论之,天际滔滔而去的江面上必有扁舟一叶,舟中友人的音容笑貌历历如在目前,这里静穆无语,悄然无声,“孤帆”“远影”“碧空”“江水”――这雄深壮阔的画面,蕴含着奇特的意境,惆怅别情完全融合在这四面景物之中,造成浓烈的艺术氛围,激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由于诗人在诗歌创作中注意对意境的追求,所以他们能够恰到好处地选择组织了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审美意象, 物化在艺术时空里,形成鲜明独特的“境生象外”和具有空间美的诗歌意境,让读者从诗中提供的有限的具体的画面中,感受到形象之外的更深刻、更丰富的东西。 2意境的动态美和传神美 古典诗歌不管是写人还是写物,不管是抒情诗、叙事诗,还是咏物诗,自然山水诗,都注意了以动态来熔铸意境,使诗的境界中蕴含着运动不息的气机,能给人以想象联翩的心理感受。司空图《诗品》用“若纳”水辖,如转丸珠”来形容诗歌意境的这种动态特征。 18世纪美学家莱辛在《拉臭孔》中精辟指出:“画是空间艺术,诗是时间艺术,因而诗不宜象画那样表现物体的静态,必须着力于动,即使是静态的事物,也要化静为动,把静止状态的事物变成为动态。 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此诗前二句写得极其幽静空寂,后二句则与之相反,写的却是一种动的画面。从全诗的描写来看,前写静、后写动,是矛盾的,但从诗的整个意境来看,却是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因为整个春山的夜晚是宁静的,山鸟的鸣声正是更加好地表现其宁静。这种静中见动,寓动于静,故愈见其静。自居易的《长恨歌》中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之举,犹似霓裳羽衣舞。”则不但注意描写人物的眼睛活动,而且也注意刻划体态仪容,风度和神情。这种通过动中传神来达到写貌的艺术特点,正是中国诗歌创造意境的优良传统。柳宗元的《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消日出不见人,,G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这首诗的奇趣在于它不是实地摹写渔翁的捕鱼劳作,而是选取其汲清湘,燃楚竹具有特异情趣的晨炊图景,从而表现渔翁寄形碧山绿水之间的自由恬淡生涯。从那,G乃一声山水绿”的有声有色包蕴深远的动态画面中,不仅能使人想到渔翁超脱尘世,逍遥 自适的情怀,而且也可以使人意会到诗人自己在被贬谪的生涯中傲视宦官权臣,向往山水的逍遥淡泊心理。清新独特的情境中包含在深沉的生活思考。正是这种自然天成,不矫揉造作的传神描写,造就了具有奇趣的意境,此诗可以说是一曲声画交融,行云流水式的音乐小品、景物,思致尽在流动中。 可见,古代诗人都在提倡一种动态美,要求在变态无穷之中,以意境构造的流动和飞腾唤起欣赏者想象的流动和飞腾,从而在心理上超越画面时空的局限,获得审美感受的时空扩展和延伸。 3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是意境结构方面的特征,是给读者留下广大的想象空间。以“如在眼前”和“见于言外”。意境蕴含着不尽之志的广阔深邃的艺术空间,是由“实”的景象和想象的虚实构成的, “实”景幻出了“虚”景,虚实共同构成诗的意境。王夫之把意境构成的特点概括为“有形发无形,无形君有形”。 古代诗人运用虚实结合的方式组合艺术空间时,并不受现实世界中客观物象的限制,并不追求物理世界的逼真,而较注重内心视野的创造。因此,反映在诗人笔下的审美空间不一定是对我们经验世界的再观,而可能是诗人自已的一种心胸,一种审美意识的写照,它也不一定是在现实世界中展开,而往往是在诗人的想象中展开。如写出诗的要点,虚实之处,因此诗人创作形象,所能引起读者的想象虚实,由形象产生意象境界就是虚实结合。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飞鸟绝 / 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 / 独钓寒江上。诗中情景交融则不必说了。诗人描绘出了一幅,大雪飘飞,一叶孤舟,一老翁独坐垂钓于风雪寒江上,四周万籁具静;然而却隐藏着作者高洁的情操,孤独的老人是诗人理想的化身。虚实相结合形成了绝妙之意境。 4意境的高度真实和自然 真实自然这也是唐诗意境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真实性是意境的基本特质。意境应有真实性,应能给人以真实感。王国维说:“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意境的真实性表现在情真和景真两方面。真实性是文学的生命,也是意境的生命。惟其真,才有感人的力量,才有引人入胜的魅力。对于真的意义,王国维说:“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这是说,意境之情真,才能“沁人心脾”;景真,才能“豁人耳目”。“见者真”,才能“知者深”。 可以说意境是诗歌艺术完美的体现,诗人创作的终点,同时也是评价或欣赏诗歌的门户,又是诗人与读者之间的桥梁与中介。意境是诗人把他感于外而又动于中的思想感情凝聚到艺术形象中,变成深永的情景交融的画面。中国古代多是抒情诗,抒情诗要抒情,但情比较难于直接描写,而要通过景来反映,来衬托,来显示。这样如何处理好情与景的关系,就成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美学问题了。我国古代的诗歌美学思想,一向强调心物之间的兴发感应。《乐记》说:“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钟嵘《诗品》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诗是心物交感的艺术结晶。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室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这里,诗人把他所感受到的情与景,融合统一在一个月色竹林的天地里。这个天地确实小,小到只有诗人一人,然而它却是那样自足、和谐,那样有秩序,而又那样充满了生气和生机。因此,它又是那样丰富和充实。它是安静的,但却不是死寂的,在无人的月夜中却有人怀着深情,在弹琴,在长啸。正是这一切使人读着的时候,在抒情的想象中,进入了一个诗人创造的世界,我们陶醉在这个世界,感到美。 李商隐的《无题》中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之所以能表达出情天恨海,刻骨相恋,使 人读之荡气回肠,正是因为诗人善于捕捉外界事物的某些特征,注入强烈的切身感受。这种富有理趣的外界事物,特定的景和诚挚真实的心情,一但结合就产生了形象思维的飞跃,原来的情就脱离了一般状态,成为与特定景物结合在一起的具体景物了,显得非常和谐自然。 把真挚的感情,按照美的规律,在一定的画面上,把景写活,把情写真,把读者的哀乐之怀,离合之感引发出来,使之与诗人同欢笑,共悲戚,而不自知其感慨之无端,涕泪之无从,这正是唐诗能感人至深,引人入胜之所在,也充分说明了唐诗意境的高度真实和自然。 总之意境是文学创作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具有强烈的空间美、动态美、传神美,给人以最大的真实感和自然感。意境范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让人浮想联翩,如身临其境,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产生审美愉悦。 参考文献: [1]肖志刚.文学欣赏.湖北: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2]张文勋.诗词审美.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 [3]胡茂胜,赵志英.阅读与欣赏.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陈江平,董金凤.文学艺术鉴赏.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文档资料:论诗歌意境范畴的审美特征 完整下载 完整阅读 全文下载 全文阅读 免费阅读及下载 阅读相关文档:浅谈现代化教学设备的管理 生态位理论在江西省师范类高校发展中的应用 高校图书馆通借通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高职专业建立“六结合”质量监控体系的实践 高职院校图书馆采访工作之见 训练与教学结合,能力与素 质并进 印前图像质量控制的实现 合作原则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浅谈机械制图的教学 谈偶像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 在开展高级医学研讨班中培养优秀学生团队的探索 基于单片机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略论高职院校学报责任编辑的隐性 高等农业院校设立农牧系统培训基地的可行性与分析 学习“三平”精神,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高职物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利弊谈 基 感谢你的阅读和下载 *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或者发站内信息。我将尽快删除。*
/
本文档为【论诗歌意境范畴的审美特征[权威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