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爱哭鼻子的小姑娘

2017-11-17 49页 doc 92KB 66阅读

用户头像

is_601191

暂无简介

举报
爱哭鼻子的小姑娘爱哭鼻子的小姑娘 案例描述与分析 清晨,郑玉和大姨牵着手,小脸阴阴的,慢慢地走了过来,还没到教室门口,眼泪下来了,她抬起头,紧紧抓住大姨的衣服:“大姨,大姨……”轻声地纠缠着什么,大姨连连点头,嘴里也叨咕着。我迎了上去,郑玉住了口,手却抓得更紧了,试图拉着大姨往回走。“郑玉,为什么哭呀,”郑玉看了我一眼,显得更着急了,近乎哀求地缠着大姨边哭边说:“大姨,我要回去,嗯……嗯……”大姨惟恐老师批评她,连忙说:“陆老师,我们到楼下去一趟,待会儿再上来。”说着,带着郑玉下楼去了。“唉……”我无奈地轻叹了口气。 郑玉是个内向偏于孤...
爱哭鼻子的小姑娘
爱哭鼻子的小姑娘 案例描述与分析 清晨,郑玉和大姨牵着手,小脸阴阴的,慢慢地走了过来,还没到教室门口,眼泪下来了,她抬起头,紧紧抓住大姨的衣服:“大姨,大姨……”轻声地纠缠着什么,大姨连连点头,嘴里也叨咕着。我迎了上去,郑玉住了口,手却抓得更紧了,试图拉着大姨往回走。“郑玉,为什么哭呀,”郑玉看了我一眼,显得更着急了,近乎哀求地缠着大姨边哭边说:“大姨,我要回去,嗯……嗯……”大姨惟恐老师批评她,连忙说:“陆老师,我们到楼下去一趟,待会儿再上来。”说着,带着郑玉下楼去了。“唉……”我无奈地轻叹了口气。 郑玉是个内向偏于孤僻的孩子,小班时是哭得较“韧”的几个孩子,小班第一学期快近尾声时,才适应了幼儿园集体生活。可是已经是中班下学期了,而且开学也已两个星期,依旧每天来园时要哭,不能不引起我们重视。我曾经分析过郑玉的个性,她的先天气质偏于抑郁质,心理表现为敏感,畏缩,孤僻。但从她的行为,语言,思维各方面分折,却有其特殊性:郑玉的自理能力较弱,比如中午吃饭,饭菜都放在桌上了,她却用手支着头,一脸不高兴地看着饭碗,要是我们要求她:“郑玉,都上中班了,已经是大孩子了,要自己吃饭了”她就别过脸,一滴一滴开始掉眼泪了。问她怎么了,不是“菜我不要吃”就是“太多了,我吃不光”但只要 老师提出:“郑玉,老师来喂你。”她就张大嘴,一口一口地把饭菜都吃光了,在家里就更不用说了。她对美工活动和计算活动兴趣不高,经常犯难地说“我不会。”完成得也很慢。但是郑玉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发展得很好,口齿清楚伶俐,表达流畅,思维有序,回答问题正确,想象能力也丰富。综合这些情况,我认为郑玉的先天气质虽然偏于抑郁质,但其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并不是“弱型”的,相反是属于“强型”中的“活泼型”这一类型。造成郑玉种种行为性格问题的,是后天教育影响,尤其是家庭教育影响的结果,是性格对气质起了制约作用,即性格形成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了某些气质特点。仔细分析郑玉的家庭情况:她自幼是大姨带大的,最亲最依赖是大姨,父母虽是同住,他们的主要任务可能也就是给她讲讲,做些交流,吃,穿、睡都是大姨照料的,连假期也跟着大姨回乡下,(虽然其母亲也有寒暑假)。大姨是个尽心尽责的保姆,但在教育上,不懂或不能象父母那样要求她,只是一味依着她,任何事一手包办,所以造成大脑思维发达,动作行为迟缓,性格自尊又相对孤僻的现状。 如何使郑玉的性格变得开朗,主动活泼起来,需要家园配合,共同努力。对于这种类型的孩子,首先确定采取的教育手段是以鼓励为主,但不能纵容,要求她做的,必须去做,至于做的结果,不管如何都应得到老师的表扬,以滋长她的自信,教师的态度也会影响别的孩子愿意主动找她玩。对于孩子的家长,多与他们交 流,解释如何对孩子适度的放手,给其适当的锻炼机会,多与孩子沟通,给孩子更多的时间等等。 隔了几天,郑玉带了顶红色毛线帽来幼儿园,依旧不太高兴,我迎上去,笑咪咪地说:“哟,今天郑玉带了顶小红帽吗,真漂亮~”这两天孩子们正在听《小红帽》的故事,郑玉听了,嘴角不由地往上一翘,整张小嘴脸得意起来。“戴这么漂亮的小红帽,可是不会哭的噢,来,跟大姨再见,我们给小朋友看看去”郑玉忘了哭的事,高兴地走到一堆女孩子面前。连着几天,郑玉都带着小红帽来 幼儿园,即使有时候控制不住眼泪,也别过脸去,不让我看到,我再一夸她,一会儿就好了。怎样解决郑玉吃饭难的问题呢,这天,郑玉又支着头,撅着嘴,看着饭碗,我故意说“我们郑玉呀,最能干了,小班的小朋友才不会自己吃饭呢,郑玉一定会自己把饭菜吃完的。吃完了,给陆老师看看,奖励她五角星。”郑玉果然吃了起来,可是她不爱吃,过了一会儿,趁我去收拾饭桌的时候,悄悄地把饭菜倒在锅里了,然后兴冲冲地拿着空碗,对我说:“陆老师,我吃光了。”我还真以为她自己吃完了呢,吃惊地摸着她的头,笑咪咪地说:“哟,郑玉真厉害,吃得这么快呀~”旁边的小朋友叫了起来:“没有,她把饭菜倒掉了。”“啊,”这下,我忍住笑了,“郑玉,你把饭菜倒掉了,那今天可没有五角星奖励喽,不过,要是明天,你能把饭菜吃完,一定会得到五角星的。”郑玉点了点头。第二天吃饭前,我及时提醒了她,果然,她吃完 了,也得到了奖励。孩子良好行为的出现,如果及时得到肯定,再次出现或多次出现时,持续给予不同形式的正强化,就能形成良好的习惯。有句话这样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能收获一种命运。可以说,我们对孩子采取怎样的教育态度、教育措施,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体会与反思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是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幼儿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纲要》提出“身心并重”的健康观,并且进一步认为身体健康是幼儿身心健全的基础,心理适应则为幼儿身心健康的关键。我国曾因历史的原因,忽视过对幼儿心理健康的研究。而当前由于经济条件、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等众多影响幼儿健康的因素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幼儿的生长发育也出现了新的不良现象,在今后的幼儿健康教育研究与实施中,既要防止单纯重视幼儿身体健康,也要防止片面强调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我国儿科医学专家、幼儿心理和教育专家,认为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是: (1) 动作发展正常。 (2) 认知发展正常。 (3) 情绪积极向上。 (4) 人际关系融洽。心理不健康的幼儿, 其人际关系往往是失调的,或自己远离同伴,或成为群体中不受欢迎者。心理健康的幼儿乐于与人交往,能与同伴合作,游戏中能够谦让。 (5) 性格特征良好。性格是个性中最核心,最本质的表现,心理健康的幼儿,一般具有热情、勇敢、自信、主动、合作等性格特征,而心理不健康的幼儿,常常具有冷漠、胆怯、自卑、被动、孤僻等性格特征。 (6) 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如吮吸手指,遗尿,口吃,多动等。 在我们带班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与众不同或表现为与集体格格不入的幼儿,比如象郑玉这样的孩子。而《纲要》要求应为每一个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如何通过我们的教育去影响孩子或者说是进行早期干预,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健康观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实施策略,比如:教育过程中应注意方法的针对性、多样性和趣味性,即寓学于乐,要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体会到来自成人对他的肯定,这样自然有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反复、巩固。又如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也应把握时机。”因此应当在盥洗,进餐,清洁,睡觉,锻炼,游戏,等日常生活的 每一个环节渗透健康教育的理念,关注幼儿的表现,实施指导策略。再如: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就幼儿健康教育而言,取得家庭、社区的积极配合更为重要,否则来自任何一方的消极影响都将抵消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纲要》为我们的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在贯彻《纲要》实施过程中,的确不断出现一些新问题,比如:幼儿健康教育的策略如何有利于幼儿积极形成健康行为,教师的指导及环境创设如何有利于幼儿主动形成健康行为,如何兼顾幼儿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如何摆正成人保护与幼儿独立的关系,等等,需要我们继续深思和探讨。 参考文献 《保护幼儿生命 促进幼儿健康》 顾荣芳 《幼儿心理学》 陈帼眉 对一个有社会退缩行为的小孩的叙事研究 幼儿园是众多小孩群聚的地方,他们中有活泼聪明、身心健康正常的,也不免有少数性格孤僻、身心异常的。幼儿教师都希望而且也善于带前一类小孩,不希望也不容易教好后一类。因此,在 幼教实践中,后一类小孩的教育往往是一个薄弱的环节,更需要我们加以研究和重视。 一、观察实录与分析及应对措施 观察对象:李辉,男,2002年8月29日出生。 观察时间:2005年8月29日至2005年12月1日。 观察目的:帮助幼儿改变社会退缩行为,适应新环境,乐意上幼儿园 观察实况:大哭入园 开学了,新生李辉入园,好长一段时间里,他每天总是双手缠绕着妈妈的脖子,双脚紧夹车椅,放声大哭,不肯入园。妈妈硬把他往教室里一推,嘴里骂骂咧咧地走后,老师过来劝他,但怎么劝也没用,一般约半个多小时后,他才开始透过泪眼观察教室里的每个人,一遇到老师的眼就把头低得很厉害而且吸吮手指,一整天除了老师牵他的手去厕所,无论怎么抱也抱不出门半步的,他整天不讲话,只有中午老师喂饭时,才能看见他的嘴动。 分析:上学哭闹,是一般幼儿常有的事。但正常幼儿的适应期很短,像李辉这样持续多日,且孤僻、固执的小孩还不多见。他喜欢低头、吮吸手指、怕与人接触,教室里这么新鲜的玩具和游戏怎么也吸引不了他,说明这个小孩有与正常的小孩有不同的地方,他的害羞、焦虑等种种表现反映出他有典型的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特征。对这样的儿童的教育,主要的是要消除他的这一不正常心理特征才行。为此,首先要弄清他这一现象的原因。于是, 我采取了初步措施: 1、家访:我了解到李辉从小住在乡下,和他奶奶住在同居于一大院内,平常不与其他同伴交往,接触范围小,只会讲家乡土话。最近刚刚进城,但其父常常出差在外,其母是一家工厂的计件工,经常加班,接送小孩匆匆忙忙,没有时间了解孩子的情况,缺乏与孩子的交流。这些情况说明,李辉有着形成社会退缩行为表现的客观条件。我们可以先从外部因素的改变着手,进一步观察其变化并作适当调节。 2、主动亲近他。从李辉低着头的神态中,我观察到他有恐惧、陌生、孤独的心理,于是我主动关注、亲近他,给他擦眼泪、抚摸他,经常陪他。我经常这样做的结果,在观察的初期并未收到理想的回报,但我没有灰心,继续注意观察。 观察实况:他认我这个老师了。 十月的一天早晨,又哭又闹的李辉又被妈妈“塞”进了教室。我抱起他,他拉着我的衣服喊:“打电话,打电话。”我对他说:“不哭,我去打电话。”他坐在椅子上不断重复“不哭,打电话。”随着晨间活动的开展,他的哭声渐近尾声,但仍以顽强的毅力拒绝一切活动。 分析:他抱住我并开口说话,说明他已经承认我的存在,他要我去打电话说明他已经理解了我平时对他说的“宝宝来上学,妈妈在上班”的话了。在此基础上我适当调整了引导措施: 1、在活动中亲近他,我经常同他搭积木或给他讲故事,多看他, 对着他讲话,帮他摆脱孤独感,让他意识到,他在集体中、整体中。 2、争取家长配合。就李辉的情况,我与其母建立了联系。根据和她妈妈接触的情况,我觉得,李辉的行为表现其家庭影响是主要的原因,因此,要使李辉目前的状况得到改善,先要使他的家长对他的态度有所改变,得到家长的配合才行。于是,我建议他的 家长定一份《家庭教育》,并决定和他多接触、多交流。 观察实况:他走出教室了。 这天,李辉哭着,脚却知道往教室挪了。晨间活动时,有一块积木滚落下来,他用脚踢了一下,积木滚动了几下,停住了。他抬眼看了四周,没有人注意,他又踢了几下,忽然望见了我,便缩回了脚,坐好低着头,手指仍不紧不慢的在嘴唇上磨蹭。我拿积木 给他,他不要,我走开,他好一会才慢慢拿起来,见到别人的眼光立即不动。户外活动开始了,他又坐着不动,知道我要来招呼他,他双手抓住桌面,脚紧夹椅子,准备拼命大哭一场。我没有去理他,只对小朋友们说:“昨天的那个电话修好了,我们去玩打电话的游戏。”电话只是院内一个半人高的玩具而已,上面套着铁链,取下来就像一个电话听筒,小朋友都爱玩。当小朋友散出去后,我有意装着不经意的说:“我要出去打电话了,教室里还有人啊,一起出去玩吧,”我说这话时,看也不看他,不给他犹豫的机会,拉着他的手做出来了。来到院子里。我让他先 打电话,他拿起话筒就说:“妈妈快来接我”并不肯放手。其他小朋友说:“你打好了,给我打打吧。”他松开手,又大哭,“妈妈来,妈妈来。”喊个不停。 教师感受:我的不经意,终于把他引出教室,解决了一要他出教室他就抱着桌腿大哭大闹的问题。我想,这其中适当的冷处理也是有作用的。在经过了两个月的集体生活后,它能从游戏的旁观者转变为自己单独游戏,这是一个大的转变,为了使他消除孤独感,能参与集体活动,我采取了如下教育措施: 1、创设游戏环境,增添游戏内容,创立贴星星等小玩意奖励吸引他,并让他在同伴身边玩相似的玩具,让他多模仿。 2、通过家园联系册我了解到李辉近来家里的情况:他会许多儿歌,在家常自言自语的念。这说明李辉小朋友内心还是蛮想学的。于是,我建议他妈妈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多交谈。 3、经常和他共同合作涅橡皮泥、剪纸、搭梯子,增强他的动手能力,在合作制作过程中,诱导他的主动性,发展他的动手能力、欣赏能力和成就感。 观察实况:哭声小,没有泪水。 进入冬季,李辉入园时,穿戴多了,经常戴着帽子、手套,穿着大衣,整个一个套中人,当帮他褪去围脖、手套等物时,他就大哭。讲道理,他也不听,死命护住自己的东西,别的老师也来教育他,可最终都摇头走开了,认为这样的孩子真少见。但我发现他的哭声比以前小些,没有泪水,低着头,手指机械地磨蹭在唇 间,眼睛向上、向四周瞄,别人碰他,他便往里坐一下,再碰他一下,它就对小朋友或者老师大哭:“他打我,他打我~”不断重复几十遍,惹得小朋友们不敢碰他。 老师感受:尽管李辉仍然在哭,但他是哭着向老师和其他小朋友告别人的状,这是他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求救于人的信号,说明他正在迈向与人相处的第一步,这时积极的引导教育对他来说很重要,于是在教育中我注意了一下环节: 1、教育其他小朋友要和他说话,聚集在他面前做游戏,便于他看到,让他用心于别人交流。 2、每人分得的一个放衣柜子上都贴上苹果,五星、花之类的图形,特别给李辉的柜子上贴上一只小白兔图案。 3、让他目睹其他幼儿进教室后,自己放衣物入柜,回去时自取的做法。 4、放学时,我经常对他亲切的说:“再见,明天早上我等你。” 5、经常与他妈妈交流,及时了解他的情况,以便调整对他的教育。最近她妈妈说,现在他以不那么想他奶奶了,想也没用,只是脚前脚后跟着我,我也不打他了。这说明家长的做法也有改变,对小孩的行为改变是有益处的。 观察实录:他笑了。 虽然李辉还是哭着走进教室,但停止哭后坐下,老师帮他拿掉帽子、手套放入他的柜子中,他已经习惯了。有一个周末过后,他穿着新衣服进来,我说:“这衣服真好看,谁买的,”“妈妈。”他 笑着回答我。这是他入园以来的第一次笑,羞涩的笑。从这个星期开始,他已经能默默地参与大家 的活动,如做操、跳绳、在桌上折纸等。 教师感受:李辉的种种不良行为已有所改善,有些还比较明显,说明以上种种措施有一定的合理性、适应性。继续为之,将会强化他表现出正常的行为,达到教育好他的基本目的。 这时我最纳闷的是为什么他至今早晨入园仍要一直哭个不停。后来我细问原委才知,原来每天他上学时,他妈妈总要他喊“老师早”,他不肯喊“老师早”不等于他不接受老师,很可能是腼腆害羞。于是每次早晨入园,我主动地喊他早,给他打招呼,把他领进教室。几次下来,他习惯了,哭着上幼儿园的情况也得到了改变。好了一段时间后,又是哭着来幼儿园的,问他自己哭的原因,原来是他妈妈答应晚上带他出去玩,结果没去,他妈妈不守信用,还恐吓他,要打他。事后我与他妈妈交换意见,他妈妈红着脸说,昨晚下雨了不能出去。尽管这是客观原因,但是如果家长善于换一种方式向孩子解释清楚,孩子恐怕会不至于如此。还有几次早晨哭,是因为她妈妈没有给他买他要吃的早饭,他不顺心,其实这可能是他妈妈怕迟到,来不及买,也可能是他妈妈随便说说而已,岂料这个孩子是个认真的孩子,得不到满足,他便逐渐怨恨起妈妈,向我告状。看来,家长的言行在自己看来是个不经意的事情,但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不同的言行对孩子的引导作用是有很大价值差别的,作为家长必须意识到这一点。 二、小结 有资料显示:儿童社会退缩行为多见于5——7岁的儿童。造成社会退缩行为的原因可能与遗传有关,也可能与儿童以往的经验有关,如缺乏与他人进行社会交往的经验与技能。适时地转变儿童的这一不良行为,对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非常关键。在李辉小朋友开始哭闹着入园时,我观察他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他尽快适应环境,乐意上幼儿园,但是经过一个月的观察记录。我发现李辉在与人交往和相处时候所显出的踌躇、害羞,在人际关系上出现的困难,与儿童社会退缩行为表现十分相似。这引起了我的兴趣和注意,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努力,收到较好的效果,我有如下体会: 1、注意观察小孩的生活习惯,了解其家庭的生活背景,综合分析其形成原因以及原因的主次方面,是教育成功的前提作用。这其中,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氛围时原因可能会变我们不妨经常从孩子本身、家庭、老师自己这三方面多加以分析,以求原因的真实准确性。 2、树立教育孩子就是与孩子一起生活的观念,让他们最终知道自己是幼儿整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对教育是很有益处的。幼儿与青少年不同,幼儿几乎没有独立能力,在幼儿心理上客观存在着对别人的依赖性,我们正是借助于他们的这一依赖性,建立起与他们的教育感情,让他们在老师的示范中,在其他小朋友的活动影响中,逐步学会自己活动,慢慢走向独立。那种缺乏与孩子 共同生活的教育,虽然有可能会“教好”孩子(吓住、管住)孩子,但是这样的教育对孩子的身心是无益处的,不可能指望以此转变幼儿的非常行为。 3、要经常与家长交换意见,掌握小孩的细微变化,和家长一起寻找孩子的闪光点多予鼓励,适时指出家长教育中的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教育意见。只有家园配合,教育一致时,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个攻击性儿童的个案分析 攻击性行为指对他人的财产或人身进行直接破坏或攻击的行为,包括殴打、伤人、破坏物品、虐待他人或动物、抢劫等行为。在4—6岁时可表现为咬人、咬物、打人等,是儿童、青少年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社会行为,它既影响儿童人格和品德的发展,又是衡量个体社会化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儿童攻击行为和将来犯罪行为的关系上,有关研究认为:习惯性的攻击行为可用来解释和预测犯罪行为;年龄越小就具有攻击行为的幼童,未来发展成反社会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可能性越高;在各种情境中都出现攻击行为的儿童比在特定情境之中出现攻击行为的儿童将来更可能发展成为发社会行为和行为偏差。虽然儿童和青少年的攻击行为一般没有成人那样残暴,比较容易受到忽视。但是随着社会中某些不良因素的发展和电视等宣传媒介 的不良影响,社会中的暴力和其他形式的攻击现象正在以各种形式和途径逐渐向幼儿园、学校中渗透。再加上幼儿园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某些局限和儿童青少年心理和行为的特点,现在的儿童、青少年正在受到攻击现象的侵蚀,尤其是暴力行为正在逐年增加。据《中国青年报》1997年6月25日报道,北方某大城市的一项调查表明,在校学生中,有50%以上的学生有过被校内同学或外校学生敲诈、勒索、抢劫、欺侮和其他滋扰的经历。成都的调查也表明,有三成以上的同学曾受到过同校学生不同程度的骚扰,五分之一的学校存在学生勒索钱财等恶性事件。来自瑞典的卡罗琳斯应激研究室的研究者对北京267名12—13岁生欺侮行为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6.7%的小学生回答在上学期中,每周至少一次受人欺侮过。因此儿童和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必须引起社会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近期,笔者对一个四岁半的小班男孩进行了攻击性行为的跟踪观察,以案例形式呈现,以分析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和矫治措施,希望对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有所帮助。 教师手记(一)“我要玩这个大球” 时间:2004年4月20日上午9:00 地点:操场“滚大球”运动场地 我和孩子们站在操场上,和孩子们讨论晨间锻炼的规则,弘弘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大球”。选择运动器械的音乐一响起,弘弘撒开腿,朝大球飞蹦过去。这时场地上的大球只剩下一个了, 弘弘和新迪同时拿到这个大球。两个人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地争起来。弘弘大喊:“是我先拿到的。”新迪说:“不对,你是跑过来的,是我先拿到的。”弘弘仍大叫:“我要玩。”我轻轻地对他们说:“你们俩商量一下,想个办法,要不,这样下去谁也玩不起来。”于是新迪用商量的口气对弘弘说:“我先玩,等会儿交换地时候再给你玩,好吗,”弘弘松开拿着大球的手,我以为他同意了新迪的方法,正想表扬他,没想到他猛地抓起新迪的胳膊狠很地咬了一口。新迪痛得立刻松开了手,哭了起来。弘弘见状立即拿着大球准备玩起来。 分析: 攻击有多种表现或种类,著名心理学家张春兴认为,攻击有两种表现方式:直接攻击和替代性攻击,直接攻击是对欲攻击的对象直接予以侵害。案例中弘弘的表现应属于这类。儿童的攻击行为有自己年龄阶段的特点,即以工具性攻击占优势。儿童具有一定认知能力,在一定情境中,能够对各种环境因素,进行评估、判断,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通过攻击手段产生的结果,因此儿童有时会受到外在诱因的驱动(如玩具、同伴中的领导地位等),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发动攻击。弘弘的攻击性行为其攻击的意图主要不在于伤害他人,而是为了得到“大球”,他的想法非常简单,就是“我咬他,我就能得到大球。”攻击只是他达到目的所采用的手段。 教师手记(二)“他先打我的” 时间:2004年5月 12日中午12:00 地点:盥洗室 午睡时间到了,小朋友在准备入厕。男孩子有序地站在小便池前排起队,弘弘站在伟伟后面挨得很紧。伟伟转过头对弘弘说:“弘弘,你往后面站一点行吗,”弘弘没理他,仍然贴在伟伟身身上。伟伟上完厕所拎裤子的时候,胳膊肘不小心碰到了挨着他的弘弘,弘弘不由分说从背后紧紧勒住伟伟的脖子,伟伟大喊:“放开我,你干吗,”我立刻走上前,一边叫弘弘松开手,一边观察着伟伟的脖子。幸好及时,要不准得出事。我问弘弘:“你为什么要勒伟伟的脖子,”弘弘理直气壮地说:“他用膀子打我。” 分析: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生主要依赖于具体情境和儿童的认知因素。认知行为理论认为某些具有攻击行为的儿童可能缺乏社会信息的处理能力,或者是对社会信息的解释出现了偏差。高攻击性的儿童在社会交往中,倾向与带着敌意的眼光去解释伙伴的行为和意向,存在着归因偏差。具体来说,他在下列五个步骤的社会信息处理模式中容易发生错误或偏差:对环境中社会交往线索的译码;做出相应的解释和归因;搜寻可能的行为反应;决定一种可能的反应;执行这种反应。如果儿童在以上任何一个步骤上出现偏差或有缺陷,都可能导致攻击行为反应。此案例中弘弘的行 为可以用这种理论来解释,他将他人一个无意的动作看成是对自己的“威胁”,错误的判断使他做出了错误的攻击反应。 教师手记(三)“我是奥特曼” 时间:2004年6月21日下午4:25 地点:活动室 小朋友陆续离开幼儿园了,活动室里还有五六个孩子坐在一起玩雪花片。弘弘刚用雪花片插了一把“宝剑”,他的妈妈来了。我摸摸弘弘的头说:“看,妈妈来接你了。”弘弘抬起头,看着妈妈说:“我还要玩一会儿。”妈妈站在门口说:“不行,赶快走~”弘弘大喊:“我要玩。”妈妈生气地说:“你再不走,我走了。”“不,我还要玩一会儿。”……我见状立即对弘弘说:“妈妈回去还要做饭,我们就玩一小会儿,好吗,”弘弘高兴地答应了。于是,我示意让弘弘的妈妈到活动室里等他一会儿,弘弘的妈妈一脸不高兴地坐在弘弘的边上。弘弘拿着他插的宝剑在冰冰身边走来走去,说:“我是奥特曼,打死你这个怪兽。”说完,他用“宝剑”刺向冰冰的胸口。“宝剑”断了,于是弘弘用手当宝剑,在冰冰身上乱打,冰冰哭着喊:“老师,他打我。”弘弘的妈妈看见冰冰哭了,站起身来,“啪啪”给了弘弘两个耳光,气愤地说;“打呀,你再打打看。”弘弘嘴巴一咧,大哭起来……弘弘的妈妈生气地拉起弘弘的手,一边朝活动室门口走去,一边说:“看我回家怎么治你。” 分析: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的攻击行为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获 得的:一是观察学习,二是直接学习。其中观察学习是儿童行为获得的最主要来源,也就是说儿童是在各种社会情境中,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行为后果所受的强化,间接地习得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学家班杜拉著名的攻击玩偶实验表明:观看过他人攻击行为的儿童比没有观看的儿童,在之后相似的情境中表现出更多的攻击行为。因此,社会因素是诱发儿童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诸多社会因素中,电视对儿童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它往往是其他社会影响的媒介。随着现代媒介和媒体的日益普及,儿童观看电视 的时间越来越长,并且已经成为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把儿童关在家中,也不能抵挡社会环境对儿童的影响。电视节目,尤其是暴力电视节目对儿童心理影响已经成为许多心理学家研究的课题。美国心理学会1993年的一份报告指出,电视暴力片对儿童就像抽烟和酗酒一样危险,儿童观看电视暴力片对导致攻击性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就像抽烟会引起肺癌一样。此外,父母的教养方式粗暴、经常体罚儿童,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发生率也比较高。 儿童辨别是非的能力差,但模仿性强。在此案例中,弘弘对动画片中暴力行为的模仿以及妈妈不恰当的惩罚方式都强化了弘弘攻击性行为的发展,起到了增加儿童攻击的消极作用。这是因为某些惩罚手段本身就具有攻击行为榜样的性质。儿童在“适宜”的情况下,会把别人惩罚他的这些手段用来攻击他人。 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像弘弘这样的儿童,攻击性行为屡屡发生。曾经有人在某个幼儿园两个班级进行观察时发现,从上午8点半到11点半3个小时里共发生30起打架事件,平均每6分钟发生一次。这种频繁发生的攻击性行为如果不加以矫治,将不利于儿童健全个性和心理品质的养成。更重要的是攻击性行为容易对他人和自己造成伤害、影响伙伴关系和幼儿园、学校的教学秩序,严重的可能导致棘手的法律问题。因此,对于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应首先积极预防,对于已经发生的攻击行为要及时地处理,防止造成更恶劣的后果。具体说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措施〈一〉 控制环境影响 重视成人的榜样示范作用 控制环境影响,重视成人的榜样示范作用。这是从观察学习角度提出的控制儿童攻击行为的一个策略。从社会环境中寻找那些可能导致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并予以控制和消除,如禁止儿童看暴力影视等,同时要求成人自身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不具有攻击性,并通过成人的教育使儿童形成对有关攻击性行为的正确认知,帮助儿童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鼓励儿童学习、模仿影视中的积极行为,批评攻击性行为。这样,儿童在其他的情境中就能根据内部良好的认知结构调节、控制自己的攻击行为,逐步提高自我调节能力的水平。 措施〈二〉创设良好条件 降低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儿童获得攻击性行为后,以表象的形式存储在头脑中,并重新整合成一种反应模式。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经由特定的内外 因素的启动或激发,实际的攻击行为才能发生。儿童年龄小,大多数攻击性行为发生在争抢玩具等一些为达到自己的目的时。鉴于上述特点,教师在设置环境时,应给儿童创设一个尽量避免冲突的空间。提供数量充足的玩具,以减少儿童彼此争抢玩具的矛盾冲突。设置的活动区域应稍有间隔,防止儿童因空间过分拥挤,引起无意的碰撞而造成摩擦。此外,教师还要努力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心理环境,让儿童能愉快地接受老师、同伴的建议,使儿童形成正向情绪和经验,善待他人。 措施〈三〉教育方法得当 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家庭是儿童主要的生活场所,因此家庭在矫治儿童攻击性行为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到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和发展。在家庭管教方面,父母用忽视放任或严厉的惩罚来管理儿童的攻击性行为都是不正确的,因为这两种态度都鼓励和强化了儿童的攻击性行为的发展。当儿童出现攻击性行为时,需要给儿童一些惩罚,但惩罚时应注意:1、惩罚要及时,使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能得到迅速的反馈。在惩罚时应向儿童讲清楚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2、惩罚应和鼓励结合。对儿童的惩罚并不是“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自身”,而是可以采取停止玩玩具、看动画片等“惩罚”手段。当儿童表现出家长所期望的良好行为或行为有明 显改进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以期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进一步改善,形成行为的良性循环。 措施〈四〉重视内部因素 培养自我调节控制的能力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强调个体的主动性,他认为个体能够自发地预测自己行为的后果,并依靠反馈进行自我评价,所以个体的行为即使未受到外来的强化,自己也具有调控行为的可能性。个体对攻击性行为的自我调节机制实际上有一个自我强化的过程,主要由三个子过程组成:1、自我观察。个体对自己攻击性行为造成的结果进行观察。2、判断。个体根据自己内部的认知结构和道德标准,判断行为后果的价值大小,以此确定自己在相同或类似情境中的反应模式。3、自我反应。通过判断,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得出积极或消极的评估结果,它从认知上制约着自身是否做出攻击行为。如果判断结果是积极的,那么个体的这种判断便会对其攻击行为起奖赏作用,驱使其发生攻击性行为;反之,则起到抑制攻击行为发展的作用。儿童虽然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较低,认知成分在行为调节方面起的作用不大,但是成人也不要忽视儿童内部因素对控制攻击性行为的影响。首先教师、家长要使儿童知道攻击性行为的危害性,再通过移情训练,让儿童体验到自己的攻击行为给他人带来的痛苦。认知和情感因素的结合会产生内在的动力,使儿童对自己的攻击性行为感到羞愧,促使儿童自觉地减少攻击性行为。 像弘弘一样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也许是在家里最让家长操心的孩子,是幼儿园里最让老师“头疼”的孩子,对这类儿童的教育 方法很多,但无论采取那种方法,请千万不要忽视教育者积极情感的投入以及良好师幼、亲子关系的建立,因为这是一切教育的前提,也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最佳途径。 不该忽视的“乖孩子” ——对一名交往退缩幼儿的矫治 (武义县壶山幼儿园 朱晓茹) 一、个案 方方是一名四岁的小女孩,自小班入园后,她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爱哭闹。她倒很安静,从不吵闹,从不多说一句话,从不主动与小朋友交往,喜欢自己一个人静静地坐着,看着小朋友玩。她不用我们老师过多的操心,真是一个“乖孩子”。 你看,别的孩子都争先恐后地挤到我面前,大声嚷着“老师,我要,我要布娃娃”“老师,我要汽车”“我要小飞机”……唯独她安静地坐在位置上,眼巴巴地看着我。“你要玩玩具吗,”“要”她轻轻地说。“你想玩什么,”无语,她用手指了指娃娃。她平时沉默寡言,不能用流畅的语言与别人交流,对话通常是被动的一问一答或不答,其行为表现为明显的交往退缩。 二、分析 退缩行为是幼儿的一种消极性社会适应表现,它的基本特征是幼儿对自己缺乏自信,行为常有退缩表现。如果不及时帮助幼儿消除这种行为,久而久之,定会影响幼儿的人格健康,导致幼儿一生的心理障碍,使幼儿产生自卑感,甚至形成孤僻、冷漠、懦弱、多愁等不良性格,直接影响他的人生历程。因此,我们千万不能忽视这些“乖孩子”,应及早觉察幼儿的退缩行为,并通过有目的、有的教育影响,以幼儿克服退缩行为和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通过了解分析,造成方方退缩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方方性格内向、胆小、不善与人交往。 2、家庭环境的影响,使方方语言表达能力落后。 方方父母工作忙,先后由讲永康话的外婆和讲宣平话的奶奶照顾,由于生活在混杂的方言环境中,较少使用普通话交流,使方方的语言表达能力落后。 3、方方有过尝试失败的体验,使其不敢与人交往。 上半年方方曾在私人幼儿园就读,她那不同与其他小朋友的永康话和宣平话,曾引起同伴的嘲笑,打击了她的自信心,从而使她产生了退缩行为。 三、对策 1、家园配合,发展语言。 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影响儿童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方方的交往主要源于语言障碍,要想使其问题行为得以矫正,首先应从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入手。经与方方的父母沟通,他们表示愿意积极配合我们的矫正活动。我对他们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在家中,尤其是方方在场时,坚持使用普通话;二是父母必须尽量抽时间多与她接触,进行感情交流,如给她讲故事,多和孩子交谈、做游戏。让家长打开家门,走出封闭的小天地,给她寻找伙伴或带孩子去走亲访友。改变家长那种看到孩子很乖,就好像什么都好的看法。通过家长园地刊登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文章,引起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在改善方方家庭环境的同时,使其内敛的情绪得以放松。在此基础上,我在班里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帮助方方的活动。 2、重视环境的创设,营造充满爱的氛围。 布朗芬布伦认为:“发展是人与环境的复合函数。”环境对人的性格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应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小班幼儿离开父母,进入陌生环境多多少少会遇到一些问题,会产生心理焦虑,那是很自然的。关键在于我们老师要理解孩子、要和孩子多沟通,多交流感情,让幼儿感受到老师真诚、温暖的爱,从而使幼儿对老师产生信任。 早晨来园时,我面带微笑地主动抱抱她、亲亲她、迎接她,有礼貌地向她问好,从简单的对话中引起孩子说话的欲望。课后和她玩“木头人”“猜拳”“猪尾巴”等游戏;午睡起床后,变着花样给她梳 不同的发型;有空就主动寻找话题,与她聊天交谈,如:“你这件衣服真漂亮,是谁买的,”“今天谁送你上幼儿园的,”“你最爱吃什么,”等等。即使她不理不睬,我也想猜她的心思,帮助她解决困难,让她相信依靠老师,使她感到老师像朋友,老师喜欢她。 3、寻找“闪光点”,引导同伴接纳、关爱他。 单纯有老师的关爱还是不够的,同伴的接纳,关心也同样了很重要。我们应充分发挥同伴、集体的作用,教育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学。我还有意识地把她的座位安排在性格外向,爱说爱笑的小朋友旁边。让活泼开朗的幼儿和她游戏、交谈、给她以积极的影响。我还为她安排了生日活动,让她生日那天感受到幼儿集体的温暖,感受老师和小伙伴的关心。生日那天,小朋友都拿着早已准备好的礼物围在她的身边。有送的小红花、有的送图画、有的送糖果,大家都一起唱着《生日快乐》的歌,并且每人送她一句美好的祝辞“祝你生日快乐”。方方捧着礼物,听着歌声,她神情异常,眼睛有点湿润了。 我发现《生日快乐》、《两只老虎》等歌曲,孩子们非常喜欢唱,方方也喜欢唱,在没人注意的情况下,她能很完整地跟唱。此外,我还发现方方喜欢韵律性较强的儿歌,于是经常请方方上台为大家朗诵。方方不愿也不敢上台,我就请几大胆的孩子陪着一起表演。起初,方方站在台上低着头不张口,但我还是和小朋友一起为她鼓掌、加油。渐渐地,尽管她很胆怯,尽管几乎听不到她的 声音,但方方终于能在众人面前张口了。通过经常性地唱歌、念儿歌,方方用完整语句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她的自信心也增强。 4、创造机会,让其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我们在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的力量,给幼儿创造成功的机会。美国哲学家艾马松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对自信心不足的幼儿,具有退缩行为的幼儿。我们要为其增强自信,就是“成功是自信的第一秘诀”,即让她体验成功。 我有意识地为她创造成功的机会。自从她开始信任我,喜欢走到我身边后,我就选一些简单的问题或任务让她完成。我多给她发言的机会,声音高低先不作要求,只要她说,就多鼓励她。提供给她锻炼的机会。如“请你去叫豆豆进来梳头。”“请你把这本给冰冰”等,积极为她创设与同伴主动交往的机会。每当她完成任务后,就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一个拥抱、一个亲吻、一个五角星或一朵小红花等。尽量创造机会,让其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帮助她勇敢地迈出主动与人交往的第一步。 四、效果, 经过一年的家园配合,在双方共同的努力下,方方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她能在小朋友面前大声说话,能主动与小朋友进行交往,友好地参与游戏。她有了很多好朋友,现在还经常邀请好朋友到她家玩。方方还能上台朗诵儿歌、唱歌 了,在幼儿园开展的“小歌手”比赛中还得了三等奖。方方的自信心增强了,渐渐与小朋友产生了认同感,在交往中不再退缩了。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改变以为那种只看孩子智力水平,只关心、身体健康,忽略心理健康水平、个性发展水平的陈旧观念。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孩子表面看来好象很听话,是个“乖孩子”但情感淡薄、性格脆弱、意志薄弱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应引起我们教师和家长的关注。幼儿期是幼儿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个性形成的时期。应抓紧这个关键期,培养幼儿良好的人格特征。在幼儿园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特别要注意与家长的密切配合,指导家长了解和掌握家庭心理健康的知识,消除产生心理健康的隐患,实行早期干预、治疗。 作为教师我将不断学习、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在工作中应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我将永远记住关心孩子、热爱孩子、尊重孩子,用爱去滋润孩子的心田,“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我深信:只要相信幼儿,热爱幼儿,耐心教育就可以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为他们将来更好适应社会环境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笑笑的转变》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发布时间:2007-4-11 5:03:51 发布人: lsy1chj2wdh3 宁波市江东区常青藤幼儿园 何佩红 案例背景: 笑笑是一个倔强、外向的孩子,胆子很大,最大的特点是喜欢与人交往,不怕陌生人,在家最喜欢串门。但是自制力很差,控制不住自己,常有攻击性行为。比如:在小小班时喜欢咬人,几乎咬遍了班中每个孩子。同时占有欲很强,与人交往缺乏礼貌,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想占为己有,如果别人不想给她,她就打人。喜欢和别人一起游戏,却不善于用语言表达正确自己的想法,经常用肢体语言代替口头语言。有时,很多小朋友一起游戏时,当别人不理她,她会抡起拳头打别人,理由是别人不跟他说话。他的这种“友好”的表达方式,并不为同伴所认同或接受,再加上她平时遇事又喜欢用拳头解决问题,于是同伴们逐渐疏远了她,还有的小朋友还故意躲着她,很多家长都向老师反映,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和她坐在一起,怕她打到自己的孩子。 案例描述: 吃早点的时候,保育老师正在分发饼干,小朋友一个个洗完手,安静地坐到自己的桌子前面喝豆浆。今天吃得是印有各种图案的饼干,小朋友最喜欢那种印有小鱼图案的饼干,由于文文洗手比较快,一坐到位置上,他就马上伸手拿了块自己喜欢的小鱼饼干,嘴里高兴的说:“啊,我今天是小鱼饼干。”在一边洗手的笑笑听 到后急了,赶紧跑过来说:“这是我的~”还一边伸手就把文文手中的饼干给抢了过来。”文文当然不肯,连忙喊到:“这是我的,是我先拿到的,快给我还。边喊边站起身子,想要拿回饼干。笑笑也不肯,把饼干藏到背后,瞪着乌黑大眼睛说:“哼~不给,这是我喜欢的~”文文也不肯让,伸手要拿回自己的饼干,笑笑火了,抡起拳头就打了文文一拳,嘴里还嘟呶着:“谁叫你抢我的饼干。”被打的文文马上哭着告诉了我,由于我看到了刚才的一幕,马上就问笑笑:“你该不该抢人家的饼干,你觉得这样做对吗,”她瞪着眼睛看着我说:“谁叫他抢我的饼干,这是我的。”边说边把饼干藏到自己的身后。我说:“我看到是文文先拿到的,来~我们把饼干还给他,老师再帮你换一块别的图案好吗,”我边说边伸手想拿她手中的饼干,笑笑见我要拿,马上把饼干藏到了背后,说:“不行~不行~是我的。”我说:“笑笑是最听老师话的,来把饼干还给文文。”“不行不行~”笑笑恼怒的喊着,我还想劝说她,可没想到她手一转就把饼干给捏得粉碎。 案例分析: 陈鹤琴说过:从出生七岁是人生的重要时期,儿童的习惯、语言技能、思想意志、情感想法等都要打好基础,如果基础不打好,那健全的人格就不易形成。而现在的孩子在家都是家中的宝贝,家中的大人一切都围着他转,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骄横、霸道的性格,在与同伴的相处中,出现较多的攻击性行为。所谓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一般指幼儿较频繁、较严重地指向他人或物体的身 体或语言的攻击表现。对于笑笑这种攻击性行为,如当别人不理她,她会拿起拳头打别人,理由是别人不跟她说话,只会用这种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当别人先拿了她喜欢的饼干,她会马上下意识的抢过来,并伸手打别人,这种是幼儿以自我为中心、骄横、霸道的表现。当老师想要请她把饼干还给同伴时,教师这种强制性、命令性的语气,只会引起幼儿的反抗、逆反,她就会把饼干捏得粉碎,这就是幼儿叛逆心理的体现。 一、教师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行为 表现。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孩子,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或在与同伴发生冲突时,往往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从而使他或他们成为老师心目中的“问题儿童”,所以当笑笑发生刚才一幕时,作为教师,也早在心中把她当成了“问题儿童”,在孩子抢夺别人的饼干时,我下意识的想把她手中的饼干拿回来,以至孩子做出叛逆行为。同时在同伴心目中的“坏孩子”,她也逐渐被同伴所孤立或抛弃,小朋友不喜欢和她玩,家长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跟她一起坐。所以她的这种“友好”的表达方式,并不为同伴所认同或接受,再加上她平时遇事又喜欢用拳头解决问题,于是同伴们逐渐疏远了她,还有的小朋友还故意躲着她。 二、同时孩子产生的这种行为与家庭教育是离不开的。 其实儿童最早接触的社会是家庭。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其突出的特点,就是成员之间的彼此影响,孩子的行为问题并非单纯就是他一个人的行为问题,而更多的时候,其父母的行为方式、情绪情感都是形成孩子行为“问题”的根源。心理学家华生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是在抚育者的不断强化中形成的。父母不仅造就了孩子的身躯,同时也深深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发展。父母的行为方式、情感态度,对孩子个性的导向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第一、父母对孩子采取溺爱的教养态度,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这样娇宠和放纵能导致孩子的为所欲为,使孩子稍有不如意就会采用攻击手段来发泄不满情绪。通过家访,我们也得知笑笑的父母就是一种溺爱型的家长,在家中放任孩子,对她所提的要求肯定是无条件满足。所以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骄横、霸道的性格。第二、父母的一些偏激的教育观念,引起不当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影响。她的外婆怕她受欺负,所以教她这种攻击别人作为“自卫”的行为方式,当她觉得不合自己的心意时,她就会用攻击性的行为来对待同伴,以至孩子就容易直接用这种肢体语言与别人相处。 措施: 一、协调好她与同伴之间的关系,提高她的交往能力。 多年的工作教训我这种孩子往往是有很强的自尊心,同时又很自卑。她希望被同伴所接受,只是她不懂用什么方法与人来交流。所以在当遇到别人不与她说话时,她会用拳头来代替说话。当她 也想和小朋友一起看摄象机里的内容,她不会礼貌得征询别人的同意,只会一把上前去抢夺。所以我认为要处理好这件事,首先要努力提高她的各方面交往技巧,如:口语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礼貌用语等。比如在平日里我允许孩子从家中带喜欢的玩具,如果孩子喜欢某个东西,必须要征得别人的同意,并让孩子相互交换着玩,使孩子学会分享的快乐,学会用礼貌用语,提高孩子的交往技巧。还有在区域活动时,我注重孩子的德育教育。游戏时懂得互相谦让,让最谦让、最有礼貌的孩子,在娃娃家当大家最喜欢的角色“爸爸、妈妈”,促进孩子在每个活动中注重自己的礼貌用语、对人礼节、与人谦让等,并请笑笑也做娃娃家的主人去招待别人,从中体会礼貌的她是受大家欢迎的。 二、家园配合,指导家长的正确育儿方法,更正家长教育观念。 我采用家访、来园接送面谈、成长册的交流等各种形式,告诉家长孩子在园表现,提高家长的重视程度,教给家长正确的育儿知识,更正家长的教育观念。同时在家长会时采用与家长讨论形式,让所有的家长一起讨论,如何用科学的育儿知识教育孩子,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让家长们互相带动。 三、教师应该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 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更重要的是要取决于教师的态度,教师应该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当笑笑在抢夺别人的饼干时,我们首先要给孩子一个申辩的机会,让她说明她这种的行为原因,只有深入 了解冲突产生的真正原因,才能做到公正、公平。因为教师在孩子心中是高大的,如果老师喜欢某个孩子,经常在表扬某个孩子,那么他在同伴中的威信是很大,与之却相反。所以应该给予这样的孩子更多的关注,主动去亲近他、帮助他,给他们机会,同时应该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幼儿,比如让孩子当值日生来鼓励孩子,在协助老师的同时她会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当她表现好时教师应该充分的肯定她,但她表现不好时,不要认为她是“问题儿童”而用简单用命令的指令去遏止她,反而会使她产生逆反心理。批评幼儿的不正确行为,而不是批评幼儿本人,清楚告诉孩子这种行为是不受大家的喜欢,如果她还不能做到,教师可以稍做惩罚,让孩子离开集体一会,让她认识到自己的行为。 二、发挥孩子的特长,让孩子的闪光点来建立她的自信心。 为了让笑笑在别人的心目中建立新的印象,逐步提高她的自信心,协调好她与同伴之间的关系,在六一节我想发挥笑笑唱歌的天赋,让孩子的闪光点来建立她的自信心。 终于在这次六一节,笑笑的甜美歌声征服了老师和小朋友,大家都纷纷模仿她在台上的表演的样子,笑笑一下子成为了“名人”,在同伴中找到了威信,逐渐建立了自信,被同伴所接受。使她充分感受到集体活动的快乐,促使她努力克服自身的不足,使自己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孩子。同时我也在众人面前多与她交流,以暗示孩子们,老师不因为她的错误而讨厌她、疏远她,老师同样关心、喜欢她,从而使孩子们也愿意亲近她、接纳她。 现在的笑笑,已经很少看到她打人了,而且在平时,也会把家中的小白兔、玩具、零食带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小朋友也愿意和她一起游戏,愿意把自己的玩具和她一起玩,还经常请笑笑指导,与她在教室里一起表演六一的节目。 总之幼儿的认知水平提高了,促使幼儿在行为和认知上保持统一,在幼儿的生活中,让幼儿懂得辨别是非、对错,为幼儿的成长奠定基础。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增加,学会用非攻击性行为解决事情,能以积极的行为代替消极的问题行为,使幼儿得到较多来自外在环境的积极的态度,促使幼儿健康地发展。 个案分析:俊俊的转变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发布时间:2007-4-11 5:02:43 发布人: lsy1chj2wdh3 背景: 俊俊是班里年龄最小的男孩,圆圆的脸蛋,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笑起来甜甜的,是班里的“开心果”,可最近“开心果”变成了“哭宝宝”。老师总是听到俊俊的哭声“呜……,老师我不会剪。”刚把剪刀`手工纸拿到手里,俊俊嘴一咧就哭了,老师刚帮俊俊擦干眼泪,手把手教完俊俊。还没来的及转身。“呜……,老师我不会 粘。”俊俊的小脸上又挂满泪珠。“我不会”是俊俊挂在嘴上的口头禅,在幼儿园只要遇到问题,困难。这三个字就伴随着哭声出现 场景一: 喝牛奶时,俊俊拿着吸管,费了好大的劲,还是没能插进牛奶袋,向老师投来了求助的眼光。老师鼓励他俊俊能行的,再试试,并用目光关注着他。在老师的引导下,俊俊经过了一番努力,终于把吸管插进牛奶袋中了。老师当众表扬他俊俊你真行,小手很能干。俊俊小脸蛋涨得红红的,开心极了。老师还让俊俊教大家。好几个孩子向俊俊求助,俊俊热心地帮助大家,还鼓励小伙伴“不要急,慢慢来,你能行的”。(这个小小的成功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飞跃,俊俊从中体会了成功的喜悦和快乐,树立了孩子的信心,俊俊开始用一种积极的态度看待自己了。) 场景二: 早晨,俊俊拉着妈妈的手兴高采烈地来到了幼儿园,笑眯眯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包东西。妈妈说这是俊俊的爸爸从青岛带来的,俊俊非要带来给小朋友看。老师问:“这是什么呀,”俊俊自豪地说:“这是海龙,这是海马,还有贝壳~”小朋友也都围上来想看个究竟,七嘴八舌地问起来:“这是什么呀,”“这是海马,是生活在海里的~”开始时俊俊的声音还很轻,后来渐渐响了起来,“我告诉你,小海马是海马爸爸的口袋里生出来的。”“你弄错了吧,孩子都是妈妈生出来的,怎么是爸爸呢,”马上就有小朋友提出反对意见。“是爸爸生的,就是。”俊俊又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老师。 老师适时介入:“小海马是谁生的,我们一起回家请教爸爸,妈妈,查查书本。明天再讨论吧~”(在老师的日常观察中和与俊俊家长的交流中,发现孩子的知识面较广,老师又了解到孩子对爸爸出差带来的贝壳,海马等特别赶兴趣,就主动和家长联系,取得支持,请家长多让孩子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主动创造机会,为孩子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也改善了孩子的同伴关系,让孩子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和支持,进一步树立了孩子的自信心) 场景三: 第二天,俊俊早早地来到幼儿园。刚到,小朋友就围了上来。急性子的扬扬问:“为什么小海马是海马爸爸生的呢,”这次俊俊可是有备而来:“是因为海马爸爸长着一个育儿袋,海马妈妈就把小海马生在这里面,海马爸爸帮忙孵出来的。”……(根据孩子的兴趣进行引导,使他们主动地、乐意地去做事情,利用孩子的长处帮助树立信心。) 情况分析: 1、家长的“包办代替”教育方式 &n bsp; 俊俊大部份时间是爷爷,奶奶带的。家里遇到事情事无巨细都帮孩子解决,久而久之也造成孩子动手能力弱,自己穿衣服,自己叠被子也不会。再加上孩子自尊心极强,当孩子做不好时就会哭,引起成人的注意,帮助他解决问题。 2、教师指导行为的影响 俊俊是班里年龄最小的男孩,老师也总觉的孩子年龄小,对他放低要求,孩子遇到问题向老师求助,老师也总帮孩子解决。久而久之让孩子形成了依赖思想,对俊俊的动手能力培养不够重视。综上所述,造成孩子对自己没有信心,遇到问题不主动去解决,而是寻求成人的帮助,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提高。产生了恶性循环。 孩子出现自信心不足是常见的。如果任其发展就会阻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严重的也会出现个性偏异,危害心理健康。 教育措施: (一)教师对孩子要有积极的期望,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心。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人的自我意识首先是他人态度的反映。,由于孩子年龄较小,对自身的言行往往缺乏评价能力,。常见有些孩子做事顺利时就说;"我聪明。"遇到困难就会说:"我笨。"一般说,儿童对自身力量的评估都是依从于他人的。别人怎样看待他的,或者孩子认为别人怎样看待他的。将在很大程度影响孩子怎样看待自己。周围人的鼓励,对于增强儿童自信心有很大作用,教师作为儿童所尊敬和崇拜的权威者,对他们的评价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当然,对儿童的肯定和鼓励必须恰如其分,符合儿童的实际情况。一般说,教师和家长对儿童的肯定和鼓励应该是具体的、有根据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儿童的信心,鼓舞孩子作进一步的努力。过分的称赞是有副作用的,它会引起儿童盲目自信或对称赞抱无所谓的态度,使称赞失去了教 育作用。例如,有的成人对儿童的称赞不是具体的就事论事,而是笼统地说:"太好了"、"好极了",甚至夸大其词地、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地称赞孩子,这样会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发生错觉,以为自己样样都好,渐渐从缺乏自信到过分自以为是。 (二)坚持正面教育,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缺乏自信心的孩子主要是对自己没信心,害怕失败。当教师用积极的眼光、正确的姿态、接纳与宽容的心理去面对孩子时,孩子也会用积极的眼光看待自己。教师适当引导孩子参加些实践活动,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既不太难也不太易的任务,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力量,体验到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欢乐。这样做对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是极为有效的。孩子的实践活动是多方面的,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引导孩子独立地去完成力所能力的工作,用“皮格马列翁效应。”努力挖掘孩子的潜在能力,支持孩子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机会,这对于培养孩子独立性和自信心都是大有益处的。坚持 教师要“授之以渔”,而不是“受之以鱼”,激发孩子不懈的克服困难,解决困难。俊俊很胆小,教师就时时鼓励孩子,告诉他俊俊你能行的,老师相信你。在孩子遇到问题困难时,教师适当降低困难的难度,让孩子自己去解决。例:帮孩子解决最难的部分, 其余的问题鼓励引导孩子自己解决。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树立孩子自信心的同时引导孩子发现同伴的长处。 教师在引导孩子看到自身力量、增强自信心的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孩子去发现同伴的长处,使孩子意识到自己会做的事其他小朋友也会做。有些事情自己比别人做得好,但另一些事情别人比自己做得好,每个人各有各的长处。这种多方面的横向比较,既不减弱孩子的自信心,亦可防止孩子产生过于自信或轻视他人的骄傲心理。 (四)家园配合,共施良策,促其转变。 主动与家长联络交流,取得家长的帮助与支持。要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共同研究探索一套科学的、适应俊俊的特点的教育。如让俊俊动手做自己能做的事;关注和支持俊俊有益的兴趣和爱好,并为之提供方便,培养他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多以积极肯定的态度来帮助俊俊树立自强、自立、自信的信念。 在《纲要》的培养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学前教育要为幼儿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自信心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人们出色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的巨大动力。一个人如果对所做的事充满自信心,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做,有始有终地去做,并能在做的过程中排除障碍、发挥创造性。我们大家应该承认和看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孩子都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能,。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为每一个孩子的成功喝彩~ 对一个调皮男孩的案例分析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发布时间: 2007-4-11 5:02:36 发布人:lsy1chj2wdh3 案例: 谈奎是我班一个聪明可爱懂事但也很调皮的男孩子,平时的他一直脸上笑嘻嘻的,在他感兴趣的活动中却是一脸的专注;有时很可爱,有时也会很调皮,如果老师批评了他,他就会乖的一声不吭,或者赶忙讨饶道歉说对不起。但过不多久他的多动的毛病又要犯了,有时甚至来点恶作剧,搞点小破坏,经常有小朋友来告他的状。因此,有一些幼儿就不太喜欢跟他一起玩。我们先来看 一组他的活动镜头: 活动镜头一:在回教室的路上,有一位幼儿不小心滑倒了,谈奎看见了,马上兴致勃勃。他不是去拉他,而是趁势也滑了下去, 压在那位小朋友的身上,其他 幼儿也学他的样,一起跟着压下 去,使得最下面的一位小朋友哇哇大叫。 活动镜头二:小朋友们正在安静地听故事,忽然听到一声尖叫,接着又一声尖叫,是谁呢,孩子们告诉我:“是谈奎。”我一听火了,又是他,这孩子怎么这样,我问:“是你发出的声音吗,”他点点头。“你为什么要发出这种怪声呢,”他故意做着鬼脸不看我,我告诉他这样会影响别的小朋友听故事的,他马上意识到 自己的错误,脸上有流露出了专注的神情。 活动镜头三:午睡的时候谈奎瞪着大眼睛到处看:“老师,我看到那个小朋友爬 起来了。”我说:“我去看看,你闭上眼睛睡吧。”过了一会儿:“老师,我好象听到有什么声音,是有小朋友在讲话。”“老师,他们怎么不睡觉的呀,”“老师我不睡 觉了,我坐在床上吧,” 活动镜头四:这天天灰蒙蒙的,才下午三点多就天色很暗了,谈奎看到阿姨把灯都开了,就走到阿姨身边说:“阿姨,怎么这晚了,奶奶还不来接我呀,” “很晚了呀,我要回家呀。”说着 都急的哭了。 活动镜头五:午休的时候小朋友们都在看书,谈奎也很喜欢看书,他拿着书翻翻这儿翻翻那儿,哗啦,把书给撕环了,有小朋友报告老师:老师,谈奎把新书撕坏了。谈奎一脸无辜的说:“不是 呀,我翻翻它就坏了。” >分析: 1、 父母对孩子管束太严。谈奎的父母对孩子管束比较严厉,特别是他的妈妈。刚开学没几天家长就要求他不能欺负小朋友、要乖要听老师的话、要改掉坏习惯等等,小谈奎告诉我们在家做错了事或者不听话了,就会批评、挨骂、有时还会挨打呢。使得孩 子内心产生紧张和压抑感,而这种情绪在幼儿园中就会有意无意地爆发出来。(如突然来一声尖叫,压到小朋友身上等等) 2、 好奇心很强。这时期的孩子好奇心理很强,不管对什么东西都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好玩好看的、动画片里经常出现的一些人物、动物,对他的吸引力非常强,他会很认真的听讲故事,有的东西他们总想弄个明白,因此他们会玩玩弄弄,甚至把图书也弄坏了。如午睡时听到响声就想弄明白是什么响声谁在响。事实上,孩子所表现出的小破坏有时并非真的坏行为,但却是一种不 利于他人的行为。 3、有点嫉妒心理。小朋友都有点羡慕和嫉妒的心理,比如看到别人有好看的好玩的东西,希望自己也能有。还有大家坐好了或睡好了的时候,他只要看到有别的小朋友没坐好或没睡下就会问 “他怎么不睡好的,” 对谈奎这样的孩子,我们曾多次教育他、批评他,但效果不是很好。后来,我们尝试着采用鼓励、激励的方法,孩子的行为 明显有所好转。 方法: 1、 体验成功。谈奎的绘画不是很好,经常是乱涂乱画,有时甚至涂得整张纸都是黑的。但有一次,他却画的非常成功,那是用 棉签画的小花。我及时地表扬了他,还在集体面前展示他的作品,并奖给了他一颗红五星。他开心极了,这以后,他画画不再乱涂乱画了,涂色的时候也非常得小心。有时他会问我:“我画的好看吗,”“是这样画吗,”“老师,我画的对不对,”我的一句“很好”“真棒”,一个微笑、点头都鼓舞了他、激励了他。 2、 榜样示范。如谈奎走路时经常会撞到其他小朋友,惹得小朋友看到他就急忙躲开。我对他说:“如果你走路时慢慢地走,不去撞人家,别人就会愿意和你玩了。你看,成成小朋友走路慢慢的,眼睛看好了走,他就不会撞到别人了。小语小朋友小心地走,看到小朋友多就饶开了,她也不会撞到别人。如果你也象他们一样,小朋友就喜欢跟你玩了,对吗,”他使劲地点了点头,嘴里有时还会说:“我要象谁一样。”之后,他能学着努力克制 自己的行为了。 3、 赏识激励。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闪光点,谈奎也有他好的地方。如他喜欢帮助老师做事情,我就以赏识他的语气对他说:“谈奎,你真能干,真是个勤劳的好孩子。如果以后你一直和小朋友友好相处,上课时认真举手,那老师小朋友就会更喜欢你了。”他点了点头,要好地说:“我会听老师话的,我认真的。” 反思: 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玉,一块未经雕琢没有成型的玉。在他幼小的时候,如果我们能正确地引导,加上有效地教育,那么他就会闪 闪发光。我们老师更要以爱、以耐心来关注幼儿,了解他的内心, 尊重他的个性,同时又要以 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孩子。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只要我们坚持, 只要我们家园共同配合,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好孩子。 《对一个调皮男孩的案例分析》 幼儿退缩行为的个案研究 现代家庭都为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百般溺爱,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导致孩子的心理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孩子的健 康发展。所以,维护与增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已成为幼儿教师、家长, 以及全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我们必须重视起来。退 缩行为是幼儿的一种消极性社会适应表现,它的基本特征是幼儿对自己缺乏自信,不能主动与同伴交往,沉默少言,宁愿一个人玩;不愿去较陌生的环境,表现出害怕、孤独、胆怯等问题行为。如果不及时帮助幼儿消除这种行为,久而久之,定会影响幼儿的人格健康,导致幼儿一生的心理障碍,使幼儿产生自卑感,甚至形成孤僻、冷漠、懦弱、多愁等不良性格,直接影响他的人生历程。因此,我们千万不能忽视这些“乖孩子”,应及早觉察幼儿的退缩行为,并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影响,以幼儿克服退缩行为和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促进幼儿身 心和谐发展。 一、案例基本情况: 财财,男,5岁,从安徽出来,父母为油漆包工头,是中班年龄的小朋友,从未上过学,因为经济问题,家长一定要让 孩子上大班。 二、案例主要问题: 财财虽是个男孩子,但长得文静、拘谨,每次他父母送他来园时,总是紧紧地抓住妈妈的衣服不放,不让父母离去,经常哭闹很凶。非常胆小、依赖父母。在刚来幼儿园的第一周,天天如此。父母走后,就一人坐在教室的小椅子上,一言不发。任你老师怎么问他,他也不吭声,也不与别的小朋友交往。有事顶多用点点头、摇摇头来表示,上课从不举手发言, 从来不讲话,极少发出声音,显得格格不入。 三、分析与诊断: 经过家访,我们了解到:财财小朋友在家中由于父母工作忙,常年在外,无暇照管孩子,他是由奶奶一手带大的。没接触过生人,也没入过托。在家中受到过份的保护和溺爱,奶奶怕他受别人的欺负,又担心他的安全,几乎寸步不离财财。 这样,财财小朋友缺乏和小伙伴的交往,失去了处理生活中各种事情的机会,失去了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的机会。使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社交能力、与他人相处的技巧都得不到锻炼和发展。因而他刚进入幼儿园,一下无所适从,情绪 低落,害怕与父母分离,有时甚至哭闹着不愿来园。 四、辅导策略: 〈一〉、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退缩行为往往掩盖着自卑心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孩子退缩行为的矫正,其实就是帮助他认识自我,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克服自卑的心理。所以自信心的培养是退缩行为的矫正的关键。所以,我们从以下方面的活动来帮助他走出自卑的 心理,成为一个自信、快乐的男孩子。 一、认识自我 自信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积极感受,它源于对自身的认识和评价,以及自我接受的态度。因此,我们侧重让幼儿了解自己的外部特征以及初步对自己有个简单的评价。如:自己的性别、姓名,认识自己身体部分的名称,知 道自己会做哪些事情,喜欢自己、爱护自己等。 附活动"认识我自己" 活动目标: 通过看录象、照镜子,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我自己,使幼儿发现自己到认识自己,知道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增强幼 儿的自信心。 活动准备: 1、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一个小镜子。 2、全班分成三组:为第一组准备画纸、蜡笔;为第二组准备本组小朋友的照片,画有"小镜框"的画纸、蜡笔;为第三组 准备各色橡皮泥、画纸、蜡笔。 3、录象一段。 活动过程: 1、发现我自己。 幼儿观看录象:星期天,微微的妈妈给他买了一本〈恐龙世界〉,微微高兴极了,他一边走一边看,不小心摔了一跤,疼得他眼泪都流出来了。妈妈连忙把他扶 起来说:"走路不要看书,好孩子要学会保护自己。" 提问:"自己是谁呢,照照镜子你就会明白了。" 2、认识我自己。 ?请你照照镜子,看看镜子里有谁,叫什么名字,镜子里有 几个你自己,在镜子里能看到你自己有什么, 请小朋友们讲述。 小结:镜子里有一个我自己,没有人和我完全一样。 ?请两个幼儿站出来,大家观察并找出其不同的地方(高矮、 胖瘦、肤色、五官、性别、名字等)。 ?分组活动: 印印涂涂:在画纸上印手印,并涂上自己的喜欢的颜色。 找找画画:找出自己的照片,并在画有"小镜框"的画纸上画 自画像。 捏捏画画:用橡皮泥别或者在画纸上画自己爱吃的食物。 3、说说我自己。 问题:你几岁了,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你家住哪里,你家的电话是多少,你最喜欢什么颜色(或喜欢的玩具,爱看的电视节目,爱听的故事,爱吃的食物,喜欢的人等),请一 些小朋友说说自己。 小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自己的生日、自己喜欢的 颜色,每一个我自己都有和别人不同的地方。 二、我能我想„„ 由于行为退缩的孩子大都缺乏自信,不敢自我表达,所是要通过一些活动来训练孩子的自我表达能力,增进其自信心。 首先,我让全班孩子互相交流,让每个幼儿向同伴说说自己能干什么,会做那些事情,包括学习、纪律、游戏、家务、唱歌、手工等各个方面,这个活动可以使有进一步明确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并在大家互相交流、坑顶鼓励中建立自信。 活动时,我对财财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多给他说的机会,有 时说不出,就叫小朋友帮他说。 其次,我鼓励他大胆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和对别人的要求,比如:"老师,我要喝水、我想看书"等。不能用摇头或者点头来表示,一定要用嘴巴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他慢慢学会了自我表达。我还在班里通过优点轰炸、故事接龙、本周小明星等活动来训练孩子的自我表达,这样,财财小朋友慢慢学会了自我表达,有时吃好饭,会走过来对我说:"老师,我吃了一碗还想吃一碗,我吃得干净吗,""好乖~"我拍拍他 的小脸,他甜甜地笑了。 三、大胆交往 孩子与孩子之间相处,若能懂得适当的社交技巧,就很容易与人交往,也有助于自信心的培养,减少退缩行为。而财财小朋友正是缺乏和同伴的交往造成了退缩行为,因此,我着 重在班级中开展社交技能 的训练: 1、引导 告诉幼儿和别人交往的方式。如:自我介绍、向对方打招呼、以及请求、倾听等交往的技能,在日常生活、游戏中进行指导。学会一些交往语言和不同的交往技巧,使孩 子学会与人相处。 附活动:"小木偶表演--十大礼貌用语" 目的:培养幼儿的礼貌交往技能。 准备:木偶人物或动物。 过程:用木偶表演,自编故事情节,设计十种情况下该如何 使用礼貌用语。 ?见面时能说问候语,如:你好,见到你很高兴。 ?分别时能说道别语,如:再见,欢迎下次再来。 ?困难时会讲请求语,如:请帮帮我的忙好吗, ?受人帮助时会讲致谢语,如:谢谢~ ?别人病痛时会讲关心语、安慰语,如:还疼吗,别着急, 我来帮助你。 ?不懂时需要请教会讲询问语,如:请问,请你告诉我。 ?妨碍别人时会讲道歉语,如:对不起,很抱歉。 ?别人生日祝贺活动时会讲祝贺语,如:祝你生日快乐~ ?想加入同伴游戏时会讲恳求语,如:我和你一起玩好吗, ?与同伴发生冲突时会讲协商语,如:大家轮流着玩好吗, 2、模仿 模仿就是让孩子看有关动物之间或者小朋友之间友好相处、互相交往的教育材料,通过故事、儿歌、歌曲、经验分享、合作画画、混合游戏等活动让孩子潜移默化,学会与人交往的技能,从而增进自信心。比如混合游戏是指:年龄较大的自卑幼儿和年龄较小的一般幼儿一起游戏的方法。这是消除幼儿自卑心理,鼓励幼儿大胆与人交往,让他在游戏体验到自信与快乐。因为自卑幼儿一般由于能力不佳,信心不足,不愿与人交往。如果让他混合游戏,并让他在游戏中照顾年龄小的幼儿,他们会因为自己比年龄小的幼儿成 熟而获得自信,而对年龄小的幼儿来说又是一种现身说法,孩子会模仿年长的幼儿。得到潜移默化。可谓一举二得。类似的活动有混合歌唱、混合画画等,混合歌唱可以从大班中请几个自卑的幼儿,和小班的幼儿一起学唱,采用渐进的方式,让自卑幼儿从团体合唱到独自歌唱。程序如下:团体合唱?小组合唱?小组内每位幼儿轮流唱?幼儿轮流独唱(自卑幼儿必然轮到)。这样,让自卑幼儿能在他人面前独自歌 唱。 3、强化 引导孩子练习后,只要孩子有点滴的进步就要加以肯定和表扬,以便能帮助孩子更进步,了解和提高他们所学到的交往技巧。比如,看到孩子向我说:"老师你好~"时,我就及时夸奖说:"你真有礼貌~"在班级中还开展比谁的红五星多,看看谁最美,发一些孩子喜欢的卡片、粘纸等作为 强化物,来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 〈二〉、改变不当的教养方式。 退缩问题行为矫正的原则是:深入细致地分析孩子退缩行为问题的根本原因,在对症下药。一般来说,对于以严厉的教养者来说,重要的不是把孩子的爱用严厉的方式表达,而是用亲切、和蔼的语气和孩子交谈、沟通,理解孩子,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要懂得孩子毕竟还只是个孩子,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过失或者错误,父母和老师要放弃求全责备、追求完美的习惯。要懂得对孩子来说,坚持尽力去做要比做好 更为重要,不要以某件事情的成效来衡量孩子的价值。要坚持从孩子的好的行为中去寻求好的一面并加以肯定,比如:帮父母或老师收拾碗筷时打翻或者打碎了几个碗时,也不要去责骂孩子,而应该从孩子主动帮助父母老师干活、有热爱劳动的美德和具有责任感上去加以肯定和赞扬。然后在教他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使孩子感受到的是理解和爱,是幸福和保护、信任、宽容和支持,有了这样的鼓励和安慰, 就没有必要通过逃避或者退缩来保护自己了。 而对因为过度保护溺爱造成退缩行为的幼儿,我们要逐步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做个"硬心肠",父母在家要做适当做个"懒妈妈、懒爸爸",老师呢则做个"懒老师",从日常生活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如摔倒了一定要让他自己爬起来,千万不要帮助他,哪怕他伤心大哭,用可怜的目光望着你,哪怕你心疼,也要疼爱在心里。当孩子自己爬起来以后,就马上表扬、安抚他,鼓励他的自立行为。有一点必须记住,不能动摇决心半途而废,以致全功尽弃。对家长来说,这样做起来会很难,但必须要坚持。如果是家里的老人溺爱孩子, 则要想办法从空间上把老人和孩子隔离一段时间。 如果是因为缺乏小伙伴的交往而导致的退缩行为,则应该尽快地把孩子送进托儿所或者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扩大孩子和同伴孩子的交往面,从而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学会与人相处,从而在和别人的交往更好地认识自己,喜欢自己,接 纳自己和他人,建立起自信,消除或者抑制退缩行为。 我班的财财小朋友就是因为家庭过度保护和缺乏同伴之间的交往造成了他的退缩行为。对此,我们在班级中对家长进行了书面指导,还举行了家长会,又重点对孩子进行了家访,和家长交流了对孩子的看法,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措施,使 家和园达成共识,取得一致。 五、我的教育启示: 通过一个多学期的教育和培养,财财小朋友逐渐变得开朗、活泼和可爱。虽然还不够同龄孩子那样地自信,但对他自己来说,已经走出了自卑的泥藻。现在已经能够自然地和小朋友交往,有什么要求和想法也愿意来告诉老师了,能够正常 地参加各种游戏和活动。从中我感悟到: 1、家庭教育的方式对幼儿的心理、行为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我们应该加强对家长教养孩子方式方法上的引导和帮助,杜 绝和避免退缩行为以及其他不良行为的发生。 2、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孩子的问题行为,做到早发现、早预防、避免退缩行为的加重,或者其他不良行为的发生,形 成不健康的心理。 3、对于已经具有退缩行为的幼儿,教师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主动地给予更多的注意,更多的关心,更多的爱抚,使幼儿感到安全、感到温暖、感到可信可亲。如教师要多和孩子接触,多和孩子闲聊,给他讲讲喜欢听的故事等。由于教 师在幼儿的心中地位较高,一般而言,很容易和孩子正常接近和交往,并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使孩子自信、活 泼,促进其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几例社会退缩行为幼儿的个案研究分析 孙雪梅 在幼教一线工作一年有余,发现园内每个班级都有个别幼儿存在这样的行为:他们过分恋物,不合群,在小朋友的集体活动中表现淡漠,他们很孤僻,自卑胆小,缺乏自信„„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笔者发现这种行为被称为“社会性退缩行为”,在心理学上,社会性退缩行为是这样定义的:社会性退缩行为是一种多见于低龄人群或性格内向人群的心里障碍现象,其特征为行为孤立、不合群,态度冷淡、害羞,因为不能向外界表达自己的情感合思想,从而使别人无法跟具有这种行为的人沟通交流,因此会被忽视和冷落,社会地位呈现边缘化,所以称为“社会性退缩”。有研究证明社会性退缩行为严重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如不加以预防,就会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切实做好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卫生保健工作。”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社会退缩行为的幼儿做一些研究,本文对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几例具有社会退缩行为的幼儿作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预防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措施。 一、观察实录与分析 案例1: 幼儿姓名:高俊杰(男) 观察时间:2006年9月 观察情况:大哭入园 刚开学,我们班插入一名新生,叫高俊杰,他是一名安徽籍的外地孩子,在这段时间里,妈妈每天送他来园时总是依依不舍,在教室门口磨趁着不肯离去,而我也曾劝过她,让她放心把孩子放在我们这里,但是没有效果,因为高俊杰每天都放声大哭,不肯呆在教室里,缠着妈妈的脖子不放,他妈妈一见孩子的哭声更是慌了神,紧紧抱起孩子,于是就呆在教室里陪在孩子身边一整天,有了妈妈的陪伴,孩子不参加任何活动,只是漫无目的地观望。 分析: 对于幼儿来讲,刚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肯定会不适应,所以哭闹也是常有的事,但是像高俊杰这样持续多日哭闹,并且不肯离开亲人,表现倔强,孤僻的孩子是不多见的。他平时还喜欢低头,咬衣襟,不与任何人接触,再新鲜的游戏也不参加,这是典型的社会性退缩行为,他过分眷恋亲人,不独立,怕生,这是因为父母的过分溺爱造成的一种社会退缩,相信在平时的生活中孩子的妈妈一定非常疼爱孩子,不忍心听见幼儿的哭声,当孩子使出“哭”这个秘密武器时,他的妈妈就会一味的迁就他。孩子怕生,他的妈妈反而不给孩子机会去适应陌生的环境,这样就会导致孩子一 直退缩下去。 案例2: 幼儿姓名:宋紫怡(女) 观察时间:2006年10月 观察情况:没有主见 在一次晨锻活动中,我组织幼儿玩“刘翔送报”的游戏,当时紫怡正在对用胸口顶住报纸存在疑惑,看上去没多大信心,她胆怯的不敢前进,恰巧紫怡的妈妈来幼儿园送被子,看见了就在一旁不停的催促:快跑啊~快点啊~怎么回事,看人家都到终点了~她这么一说,本来就战战兢兢的紫怡就更没信心了,干脆停在原 地不动了。 还有一次在绘画活动中,我让幼儿画“我的一家”,别的小朋友都很快的画得差不多要涂色了,紫怡还是慢吞吞的不肯落笔,于是我引导她:你家里都有谁啊,他们长的什么样子,她领悟了似的画了起来,还把妈妈的头发画成大卷发,我正想夸她把妈妈的头发画得很棒时,一个孩子叫我,于是我就走了过去,等我再次回来时,紫怡已经把刚才的画完全改掉了,卷发用记号笔涂成了黑黑的直发了,我正纳闷,发现她边上的小朋友就是这样画的, 原来紫怡又跟别人学了起来。 分析: 这两个事例都说明了紫怡很没主见,而且缺乏自信,紫怡平时就比较孤僻,与小伙伴相处较难,做事、说话喜欢跟从别人,属于“人云亦云”型的孩子。笔者认为这与紫怡的父母对她的过高期望值有关,紫怡的妈妈很喜欢拿她与别的小朋友比较,很少夸赞 她,这给紫怡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这种望女成凤的心理可以理解,但是经常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比较,从而得出孩子不如别人强,希望自己的孩子加油的做法,往往适得其反,更增强孩子的自卑感,她们发现自己不如别人,从而缺乏自信,没有主见,因 为害怕别人比自己强而不愿与人交往。 案例3: 幼儿姓名:夏星(女) 观察时间:2007年4月 观察情况:过分谦让 在区域游戏中,夏星和曹一凡同时看中了一本小人书,夏星先拿到了书,而曹一凡却一把抢过书独自观看,夏星此时并不向老师 寻求帮助,而是默默的拿起另一本书看了起来。 还有一次晨间自由活动时间,大家都忙着抢新玩具大龙球,大龙球的数量少,所以幼儿都会争抢,而夏星却站在哄抢人群的外围不动,等待别人抢完再去拿别的玩具。我拿了一只大龙球给她,她接过去玩了起来,不一会,东东向她提出想玩她大龙球,她就马上下来让给了东东,其实她很想玩,但是她总是采取这种消极的方法,一种在这个年龄的孩子不应有的过分谦让来与人交往。 分析: 夏星也是一名今年刚转到我班的孩子,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夏星在平时就是个非常文静的孩子,总是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让人很难察觉她的喜怒哀乐,根本不像这个年龄的孩子。通 过了解她的家庭情况发现,正是父母的不恰当教育方式导致了孩 子的这种自我封闭的性格。 夏星的妈妈是个高级白领,平时在外地工作,不常带孩子,夏星一直由奶奶带着,夏星的妈妈认为奶奶太溺爱孩子了,给孩子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于是一有与孩子相处的机会她就严厉的纠正,不满意就狠很的骂她,还给夏星制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在高压下,孩子形成了现在的这种性格。而在幼儿园有些老师恰恰喜欢这种中规中矩的孩子还常常当着集体夸奖夏星这类孩子,这更会让她觉得越是封闭自己的真实想法就越能赢得成人的喜爱, 于是这种封闭就越是变本加厉。 案例4: 幼儿姓名:钱丽媛(女) 观察时间:2007年6月 观察情况:挫折导致的孤僻 在一次角色游戏开展之前,我示意孩子主动举手回答自己想玩的游戏,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争先恐后的叫嚷:老师~我,我,请我„„惟独媛媛一声不吭的坐在位置上,眼巴巴的望着我,我主动问她:媛媛要做什么,她不出声,我又问:媛媛要做娃娃家的妈妈吗,她使劲的点点头,我又问她想玩哪个玩具,她还是不吭声,怯怯的指了指洋娃娃便不再动了。于是我让她抱着娃娃去了娃娃家, 整个游戏中她也是莫不做声的独自玩耍。 分析: 媛媛一向胆小,内向,不善与其他孩子交往,经过了解原来是媛媛曾经因为说话的缺陷被人嘲笑过。媛媛天生有些结巴,在一次集体前的不流利发言时被同伴嘲笑了,过后就再也不愿意在集体前讲话,也不愿意与同伴交往。长此以往,形成了恶性循环,媛媛的语言能力远远落后于同龄人,变得更加的内向自卑。笔者深感同情,如果媛媛当时能被教育者(成人)正确的引导,让其勇敢的面对自己的缺陷,经过正确的治疗方式,口吃一定可以矫正过来的;如果媛媛的同伴当时也能经过成人的教育正确认识“口 吃”,那么她现在也应该是和其他孩子一样活泼可爱。 二、教育措施 通过以上四个案例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产生与家庭教育方式,环境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案例1、2、3都是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而案例4则说明幼儿的社会退缩与周围环境也是分不开的,笔者认为要想避免幼儿退缩行为的产生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放开孩子,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幼儿从出生开始,便在不断摸索,他们在与之接触的外界事物中成长,他们的成长有时需要成人的帮助没错,但是现在的父母往往把帮助变成包办替代,为孩子做好一切工作,孩子被这种溺爱包围着,保护着,遇到问题不肯动脑筋,因为依赖着父母来帮助解决。的确,在陌生的环境中幼儿会害怕,这是人的正常反应,何况孩子呢~如案例1中的幼儿,因为刚进入一个陌生的集体, 他会有些害怕,但是他的妈妈可以用正确的方法来帮助他,告诉他该如何与小伙伴相处,告诉他幼儿园里有很多有趣的事,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单独面对困难,而不是紧紧拉住孩子的手不放。因为这样做只会让孩子失去克服困难的心理体验,没有这种心理体验,就减弱了孩子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和信心,当孩子习惯了在成人的庇护下去生存,他们就没有了主动交往的意识,缺乏主动交往的能力,在日后一遇到困难就手足无措,只会一味的退 缩。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放开孩子,有意识的让孩子单独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给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的锻炼机会,比如让孩子自己去上学,自己尝试去超市买东西,去肯德基时让孩子自己去点菜„„孩子与社会接触多了,必定能提高社会交往能力,那 么社会退缩也就不会产生。 (二)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曾经有一位哲人这样说过:自信心是每个人事业成功的支点。的确,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信就不可能成功,所以自信心的培养非常重要,父母在培养孩子时不能急于求成,而要循序渐进,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以上案例2中的孩子,因为父母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及缺乏理性的攀比行为,孩子的自信心被大大挫伤,她变得没有主见,处处觉得别人比自己优秀,处处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家长一定要相信自己的 孩子是最棒的,不要去盲目攀比。 有研究表明,自信心与幼儿的发展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当幼儿有了自信就能很快的适应外界环境,所以,家长们要努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凡事鼓励幼儿去尝试,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家长要抓住时机,学会及时给予幼儿正确的评价,不要盲目攀比,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切忌拿别人的长处与自己孩子的短处来比较,这样只会导致孩子更加怀疑自己的能力。成人要及时抓住幼儿的点滴进步,并对其进行表扬,鼓励,从而强化孩 子的积极行为,增强自信。 (三)不让孩子做成人眼里的“乖宝宝” 不让孩子做“乖宝宝”,并不是笔者宣扬“调皮王”的孩子就是最好的,而是说成人眼里的那些过分乖巧的幼儿,他们的行为已经不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他们失去了孩子应有的天真,这并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案例3中的孩子就是一些成人眼里所谓的乖孩子,她让成人觉得很省心,但是作为一个紧紧6岁的孩子,她过早丢失了孩子的天真和童趣,做事缩头缩脑,怕老师,怕家长,怕同伴,这难道不是孩子的悲哀吗,孩子应该有个快乐的童年,童年是无忧无虑的,拥有无暇童年孩子才会健康成长。当孩子的心里套上厚重的枷锁,处处要担心成人的漫骂,而强迫自己做个“可有可无”的边缘儿,他的交往恐惧是可想而知的。案例3中的幼儿是她想谦让吗,不是,是她内心的交往恐惧,使她不断的退缩,不断的自我封闭,认为这样才可以“全身而退”~ 所以,在平时的教育中,教师应该尽可能不让孩子成为这种“中规中矩”的人,尽力用爱去包容孩子的无意过失。家长也不要给孩子过于苛刻的要求,增加孩子幼小心灵的重压,就让我们的孩 子做回真正的孩子吧~ (四)教育幼儿正确面对人生挫折 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很好的做到这一点,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尽如人意,无论是外在遇到的挫折还是自身的缺陷造成的挫折,我们都要给予幼儿及时的引导,帮助幼儿主动走出失败的阴影。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在遇到困难时如果解决不了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更有可能丧失自信,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认为自己是个什么也不会的失败者,从而“社会退缩”。如案例4中的孩子,就因为自己的一次挫折经历,从此一蹶不振,再也不愿与人交流,如果当时有成人帮助孩子赶快走出失败的阴影,正确面对人生的挫折, 孩子现在也不会变得如此退缩。 所以我们要努力让幼儿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各种挫折,让幼儿知道困难是暂时的,只要自己敢于向失败挑战,那就是一种成功。 (五)家园合作,共同为幼儿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认为:发展是人与环境的复合函数。说明环境对人的性格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研究证明自由宽松的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着积极有利的作用。有些具有退缩行为的幼儿在家里表现很正常,而到了幼儿园就非常孤僻,因为幼儿 园对于他来说是个陌生的环境,所以幼儿教师就应该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为孩子营造爱的氛围。对于案例1中的幼儿,他刚进入陌生的环境会产生心理焦虑是自然的,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要理解孩子,多和孩子沟通,多交流情感,让幼儿感受到老师的真诚,从而使退缩的幼儿对老师产生信任。当孩子首先对教师产生了信任感后,教师要更加努力让全班幼儿接纳新伙伴,使 孩子尽快的融入到集体中去,感受集体的温暖。 做为家长,选择科学的教养方式尤为重要,在屏除溺爱的同时还要给孩子宽松自由的环境,鼓励幼儿多与同龄人交往,扩大幼儿的生活圈子,不要因为担心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而不准孩子与同伴接触,如果因为害怕孩子之间的矛盾带来麻烦,而干脆就制止孩子的交往,那么,久而久之,当孩子到了幼儿园,走入同龄人的世界时,他们便不知道该如何人与小伙伴嬉戏,交流,他们失 去自信,不善交往,胆怯,缺乏独立性,只会退缩下去。 所以,不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我们成人都应该尽量给幼儿营 造宽松和谐的氛围,鼓励幼儿大胆与人交往。 综上所述,幼儿的社会退缩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正是因为成人的一些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以及不健康的成长环境造成的,幼儿的这种对社会的消极适应影响到幼儿一生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掌握科学的教养方式,及早察觉幼儿的不良行为,通过适当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幼儿克服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形成积极向 上的人生态度,努力使每位幼儿健康成长。
/
本文档为【爱哭鼻子的小姑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