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环评看现场心得

2017-12-21 14页 doc 30KB 2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7436

暂无简介

举报
环评看现场心得环评看现场心得 是必然的,看现场重点看选址,周边关系,敏感区,是否符合产业政策 1、张冠李戴,不管新手老手,“天下文章一大抄”的现象难以避免,但是新手往往抄完之后不去深究搬过来是否合适,于是就会出现报告中出现的一些措施、方法或者预测结果不合适的情况,还有报告前后不一致。甚至可能出现项目省份、名称等都不统一的错误。 2、文字功底不够,这也是新手应注意的问题,对于新手应好好磨练文字功底,不要怕领导把你的报告改得面目全非,有人给你指出问题来是好事。 3、不愿意做杂事,认为来单位就是做环评的。这种想法估计很多单位的新人都有过吧...
环评看现场心得
环评看现场心得 是必然的,看现场重点看选址,周边关系,敏感区,是否符合产业政策 1、张冠李戴,不管新手老手,“天下文章一大抄”的现象难以避免,但是新手往往抄完之后不去深究搬过来是否合适,于是就会出现报告中出现的一些措施、方法或者预测结果不合适的情况,还有报告前后不一致。甚至可能出现项目省份、名称等都不统一的错误。 2、文字功底不够,这也是新手应注意的问题,对于新手应好好磨练文字功底,不要怕领导把你的报告改得面目全非,有人给你指出问题来是好事。 3、不愿意做杂事,认为来单位就是做环评的。这种想法估计很多单位的新人都有过吧,尤其是现在,很多环评单位招人都是研究生学历以上,毕业后来单位期望值太高,整天做图,预测,打杂,觉得自己的才能没有发挥出来。实际上这个过程很重要,基础工作不做好,直接编写报告经常会出现根基不稳的现象,尤其是那些提成制的单位,应重视对新人的培养。 4、理论与实际不结合,新手从学校出来没有实践基础,出现这种现象也难免,只能通过经验积累来提高自身,有的单位有实践场所,新人来后去锻炼一段时间到是个不错的办法。 5、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发现自己认认真真写的东西被别人改得面 目全非时,心里不太服气,认为有些地方不需要改,听不进去修改意见。开评审会时觉得专家有的时候是无理取闹,没必要提的乱提。还是那句话,有人给你提意见是好事,没人给你提你就危险了。 6、与人沟通显学生气、孩子气,多听听领导们如何沟通问题的,取其精华吧。 7、看现场看不出内容,由于实践经验不足,理论上的东西放到自己面前,仍然难以理解和说清楚,严重的情况下影响厂家对环评单位的信任程度,新手看现场时尽量少说多记,跟着领导或前辈们多学习学习。看现场前准备充分(我们自己制定了一份看现场前应熟悉的资料内容,有兴趣的同事可以给我留言,回头给你们发过去供参考) 8、公众参与不踏实,新手去做公众参与调查是常有的事,尤其是去做调查表时做着做着就烦了,没有耐心与公众沟通,对公众参与调查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把握不好,甚至因公众参与做得不好给建设单位和环保管理部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9、对敏感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刚开始写环评时难以把握环评报告应注意的重点,对一些敏感问题的处理不妥,往往自己拿不准的敏感问题不要轻易下结论或找解决办法,最好是与有经验的领导汇报,讨论妥善的解决 公路、道路项目现场调查小结 一、前期准备 1、将项目可研、水保等资料仔细阅读 1.1 理清项目概况 路线长度、宽度,项目占地面积、类型,桥涵情况(最好有桥涵工程数量表),隧道情况等;若为改建,则应弄清原路状况。 1.2 临时工程内容 施工场地、营地,拌合场、预制场,取、弃土场等工程的位置(桩号),占地面积、类型等(资料上没有的话应到现在调查清楚)。 1.3 图纸 (1)项目平面布置图(带地形图的),项目区域土地利用、土壤侵蚀、植被、水系图;城市道路项目则应有,城市总体规划图,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园区规划图,找出路线在图中的位置,对项目外环境有初步判断。 (2)重要的是路线走向红线图(规划局出的),在图中找出影响区域内的环境敏感点,做一个初步统计(到现场核对调整)。 二、现场调查 2.1 所需工具 照相机(有摄像机更佳),测距仪,指北针,打印出来的路线红线图,纸、笔等记录工具。 2.2 调查数据(依评价等级而定) 2.2.1 生态环境: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记录沿线植被类型,土地利用现状,照相并对照片编号。 2.2.2 空气及声环境: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记录如下信息: (1)敏感点距路肩的横向距离范围,首排房屋局路肩距离; (2)敏感点的纵向长度,与道路路基的高差; (3)敏感点房屋的楼层及高度、结构,影响户数及人数; (4)红线范围内拆迁的敏感点记录; (5)对个敏感点进行照相并对照片编号。 2.2.3 水环境: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影响范围内有无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路线跨域水体处上游100m至下游8.5km,有无饮用水源取水口,调查水体功能;对跨域水体处的外环境进行照相并对照片编号。 2.2.4 水土流失:项目建设区、直接影响区;调查施工场地、营地,拌合场、预制场,取、弃土场的位置及外环境情况,照相并对照片编号;若利用其他工程的临时施工场地的,则应调查其污染物处理设施的情况。 三、后期整理 将现场的数据以表格的形式整理出来,照片按编号对号入座。 现场踏勘 一、目的与作用 现场踏勘是环评工作外业的基础,环评人员以此获得第一手资料和直观认知并辨识建设项目选址与周围环境、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同时对环评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确立基本前提。 二、工作目标 现场踏勘的基本目标是进行现状调查并对实际情形与书面资料进行对照和确认,确定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同时为提高环评工作的有效性和工作效率,现场踏勘还要完成下列工作: 1、 相关方联系人与联系方式,如建设单位、可研编制单位、当地环保局开发科、监测单位等; 2、 索取基本资料,如现状分析所需的地理地质、气候气象、水文、功能区划、政府规划、社会环境等,又如已有的环境监测数据; 3、 确认选址具体位置、平面布置,选址选线周围的环境敏感点,拟定的水源和排放点、纳污水体,拟定的大气排放点和固废排放为止,厂址的土地性质和归属等; 4、 开展公众参与的相关事项,如环评公告与意见收集,环评简本公告与意见收集等; 5、 其他必要的事项,如安排环境监测计划或监测布点、当地环保局应出具的相关意见等。 三、准备事项: 1、 项目类别判断:有可研、可研在做、无可研;污染型、非污染生态型;新建、改扩建;建设方是否处于前置审批阶段;行业特点、产业政策明确与否;环评报告类别要求与专题设置与否等; 2、 政策法规研读:项目相关法律、环保审批机关要求、技术导则与方法、已完成的可研报告或项目建议书; 3、 资料清单准备:资料清单,包括:现状资料、规划资料、总量控制资料或环保意见、环境质量、项目周边敏感点资料、排放位置、监测数据。原则上应满足报告要求事项和必要数据,便于确定评价等级、范围、方法和专题设置等。 4、 问题清单准备:公众调查问题,咨询建设单位问题,咨询环保局问题,咨询可研单位问题等; 5、 公众参与准备:包括公告文本、公告方式、公告范围、调查问卷等; 6、 监测计划准备:如可研已完成,可据之作初步计划,到现场后考察布点以及监测单位选择等; 7、 工具准备:公文袋,笔记本,笔,相机,噪声仪,测距仪等。 8、 其他。 四、工作组织 1、 项目负责人向公司领导请示相关事宜,批准后开展工作; 2、 联系建设单位,请其联系相关单位,并确定现场踏勘日期,并作简要沟通、注意事项; 3、 确定参与人员,预约车辆和工具; 4、 携带完备资料清单、必备工具、公众参与文本等现场考察,必要时财务借支资金; 5、 踏勘完毕回公司后,进行踏勘总结,并向公司领导简要汇报以及进一步工作计划。 五、注意事项 1、 踏勘工作一般在环保审批机关出具意见后进行; 2、 注意工作的目的性; 3、 踏勘工作一般需要2~3次,合理计划,以求高效; 4、 现场踏勘与外部单位沟通时,应注意维护公司形象、严守公司机密,仪表大方,言谈举止有分寸。 六、表单示例: 1、 现场踏勘单: 2、 资料清单: 3、 问题清单: 据本人的踏勘经历,以项目的敏感点、区为中心,由评价等级确定的评价范围为调查范围,记录要点主要有(以生态为例):行政区划、动物、植被现状(可查阅文献)、土壤、水文等,确切的数据资料应到当地相关主管部门去收集。 现场踏勘 一、目的与作用 现场踏勘是环评工作外业的基础,环评人员以此获得第一手资料和直观认知并辨识建设项目选址与周围环境、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同时对环评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确立基本前提。 二、工作目标 现场踏勘的基本目标是进行现状调查并对实际情形与书面资料进行对照和确认,确定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同时为提高环评工作的有效性和工作效率,现场踏勘还要完成下列工作: 1、 相关方联系人与联系方式,如建设单位、可研编制单位、当地环保局开发科、监测单位等; 2、 索取基本资料,如现状分析所需的地理地质、气候气象、水文、功能区划、政府规划、社会环境等,又如已有的环境监测数据; 3、 确认选址具体位置、平面布置,选址选线周围的环境敏感点,拟定的水源和排放点、纳污水体,拟定的大气排放点和固废排放为止,厂址的土地性质和归属等; 4、 开展公众参与的相关事项,如环评公告与意见收集,环评简本公告与意见收集等; 5、 其他必要的事项,如安排环境监测计划或监测布点、当地环保局应出具的相关意见等。 三、准备事项: 1、 项目类别判断:有可研、可研在做、无可研;污染型、非污染生态型;新建、改扩建;建设方是否处于前置审批阶段;行业特点、产业政策明确与否;环评报告类别要求与专题设置与否等; 2、 政策法规研读:项目相关法律、环保审批机关要求、技术导则与方法、已完成的可研报告或项目建议书; 3、 资料清单准备:资料清单,包括:现状资料、规划资料、总量控制资料或环保意见、环境质量、项目周边敏感点资料、排放位置、监测数据。原则上应满足报告要求事项和必要数据,便于确定评价等级、范围、方法和专题设置等。 4、 问题清单准备:公众调查问题,咨询建设单位问题,咨询环保局问题,咨询可研单位问题等; 5、 公众参与准备:包括公告文本、公告方式、公告范围、调查问卷等; 6、 监测计划准备:如可研已完成,可据之作初步计划,到现场后考察布点以及监测单位选择等; 7、 工具准备:公文袋,笔记本,笔,相机,噪声仪,测距仪等。 8、 其他。 四、工作组织 1、 项目负责人向公司领导请示相关事宜,批准后开展工作; 2、 联系建设单位,请其联系相关单位,并确定现场踏勘日期,并作简要沟通、注意事项; 3、 确定参与人员,预约车辆和工具; 4、 携带完备资料清单、必备工具、公众参与文本等现场考察,必要时财务借支资金; 5、 踏勘完毕回公司后,进行踏勘总结,并向公司领导简要汇报以及进一步工作计划。 五、注意事项 1、 踏勘工作一般在环保审批机关出具意见后进行; 2、 注意工作的目的性; 3、 踏勘工作一般需要2~3次,合理计划,以求高效; 4、 现场踏勘与外部单位沟通时,应注意维护公司形象、严守公司机密,仪表大方,言谈举 止有分寸。 六、表单示例: 1、 现场踏勘申请单: 、 资料清单: 2 3、 问题清单: 原文已完。下文为附加文档,如不需要,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谢谢~ 构建乡镇和谐交通管理执法环境心得体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与民方便的原则,与每一个行人、驾驶员和家庭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给中国老百姓带来了对人的生命尊重、对守法公民的尊重以及对交通执法人滥用职权的惩戒,为整个社会构建了一个完善的交通安全防范体系,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较为系统的法律保障,然而,自2004年5月1日实施以来,在实际贯彻过程中,不少基层的民警却反映由于新法处罚幅度的提升,受处罚违法行为人意见较大,尤其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乡镇、农村道路,执法难度更大,执法民警与违法行为人冲突现象时有发生,执法“难”问题日益突出。 我队在经历了几次的群众对抗执法冲突后,围绕构建一个和谐的交通管理执法环境,组织专门人员深入辖区开展调研,在认真摸清辖区交通安全状况,充分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建立基础台帐,全面分析原因;积极开展各种宣传方式,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氛围;实行人性化管理,尽量化解被处罚群众的敌对情绪;调动群众参与交通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开展“群防群治”;延伸各种交通安全管理业务到基层,进一步便民利民;加强警民沟通,强化廉政监督,开辟出一 条有效的农村道路交通。 一、充分摸清辖区交通安全状况,建立台帐,掌握第一手材料 要建立和谐的交通管理执法环境,首先要摸清辖区的交通情况及其特点,充分做好交通安全管理基础工作。所要掌握的辖区交通情况包括:辖区人口数,辖区总面积,道路总长度(包括等级道路及非等级道路)、名称和等级,行政村及自然村数量,各种车辆型号、数量,专业驾驶员人数,分布规律(即每个村有多少部车辆及驾驶员),这些车辆主要从事何种营运,其运输时间、路线呈何规律,该辖区的客流、物流有何特点等等,充分掌握这些第一手资料后进行整理,制订详尽的台帐,掌握了这些材料将为创造和谐的执法环境奠定坚定的基础。 二、积极开展各种宣传方式,为构建和谐的执法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 群众交通安全意识的高低、是否理解并支持决定着公安交通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而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虽然大部分是取决于自身文化素质,但是也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宣传工作紧密相连的。近年来,我队非常重视乡镇交通安全宣传,废除以往形式单一老一套做法,不断创新宣传形式,以丰富多样的宣传方式吸引广大农村群众接受教育。在近年的工作实践中,我队总结出以下行之有效的宣传途径: (一)自身执法宣传。交警的执法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宣传载体。一个有着严整的警容风纪、化的执法程序的执勤民警队 伍本身就是很好的“交通安全宣传牌”,在执法过程中最忌讳的是方法简单粗暴,动不动喝斥违法行为人等等行为,这样就会令群众对公安交通部门产生排斥感,自然就“敬而远之”了。我队特别注重执法解释工作,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发现违法行为时先进行交通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指出违法行为人哪些行为是违法行为及其所存在安全隐患,对自身及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构成了哪些危害,违反了交通法规具体条款等等,让违法群众心服口服,自觉自愿接受处罚,交通管理工作自然顺利展开。 (二)新闻媒体宣传。新闻媒体具备了群众接受率高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不少民警经常抱怨工作又累,群众又不支持,从事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吃力不讨好”等等,这与新闻媒体利用率少,缺乏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是分不开。我队充分利用抚松电视台遍布各乡镇、农村,收视率高的特点,在抚松电视台警务报道专题节目中开辟专栏,将公安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成效、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交通案例及经验教训、民警在开展交通管理工作中的苦与累镜头分类系列播出。让人民群众全面了解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拉进民警与群众的距离;让人民群众了解交通安全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人民群众了解参与交通活动时要遵守的交通规则,如何避免不安全的因素造成的危害;……久而久之,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与交通文明意识也得到提高。 (三)开展交通安全共建活动。我队结合创平安大道中交通安全共建活动,经常组织民警深入设在事故高发路段或重点道路边上的村庄、企业、学校等单位,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交通安全图片展、交 通安全知识竞赛、播放交通安全知识教育碟片、上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制作交通安全宣传栏等各种形式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坚持把交通安全知识送进村、厂、校。通过积极开展交通安全宣传“五进”工作,充分提高了这些地区交通参与人的交通安全意识,使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事半功倍。 (四)举办交通安全教育展示厅。交通违法行为人之所以违反交通安全法律法规,通常是因为他们不懂其行为违反了相关交通法律法规或者虽然知道交通违法了但心存侥幸心理,不懂其行为会造成相应的危害。我队在各中队设立一个交通安全教育展示厅,悬挂交通安全知识、典型交通事故案例挂图,播放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光碟。在查获每起交通违法行为,准备对其进行处罚前首先要求违法人接受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的交通安全教育。通过教育让违法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危害性,自觉接受处罚,且促进其在今后参与交通活动时会更注意交通安全了,这比起“重处罚轻教育”的效果要好很多。 (五)开展丰富多样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寓交通安全教育于娱乐中,大、中队经常组织娱乐宣传教育活动。例如开展交通安全知识竞赛。在交通安全共建村、厂、校,提前数天发给参与人一些交通安全知识资料让他们学习,数天后,在这些共建单位开展交通安全知识竞赛,就资料里的内容问答,答对的参与者奖励一些小奖品,这种活动容易提高群众了解交通安全知识的兴趣与主动性。又比如赠送安全头盔。对一些不戴安全头盔的违法人在查获之后,赠与安全头盔,原本以为会受到严厉处罚的违法行为人不仅没受到处罚,还意外获 赠,那还有什么“理由”不戴头盔呢,丰富多样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经常开展,让辖区群众受到经常性的交通安全教育,久而久之,安全意识也会有所提升。此外,在一些人流聚集地开展交通安全图片展、播放交通安全教育碟片、散发交通安全传单等等活动也能收到很好宣传教育效果。 三、实行人性化管理,尽量化解被处罚人的抵触情绪 在不少群众眼里,交通民警就等同于“罚款的警察”,为了消除这种误解,除了大力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极力提高辖区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外,很关键的一点是要强化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人性化管理措施。作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尽量减少交通违法行为、遏制交通事故。安全是“目的”,“手段”未必要罚款。 为改变以往在群众眼里公安交警“以罚为主”的交通管理方式,大、中队经常性的开展交通安全劝导活动,对驾驶两轮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车辆违法停放、闯禁行路线等轻微交通违法行为在被查获后不再进行罚款,而是让交通违法人参与交通执勤劝勉其他人遵守交通法规、协助维持交通秩序来代替处罚,这既扩大了交通管理人员队伍,也改变了以往在群众眼中以罚为主的公安交警形象,既做好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又能够适应农村经济落后的民情,也能增强对交通违法人的交通安全教育,以教育代罚款,达到减少交通违法行为、改善交通秩序的目的。 四、调动群众主动参与交通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开展“群防群治” (一)成立各类型车辆“协会”自治。我队分片划区在农村基层鼓励各种类型的车辆驾驶人员成立协会等组织开展自治管理。目前,抚松全市按乡镇划分成立了客运车队、货运车队、农用车队等13个,在协会的内部再根据区域(我们管辖的区域——各乡镇——各行政村)的划分成立了相应的分支机构(即“分会”),层层而下,形成了一个类似“金字塔”型的管理机构,这些协会的“管理者”直接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负责签订安全责任状、定期组织交通安全教育等等,协会的管理里也制定了相关法律规定,如:严禁非法载客上路,严禁未无证驾驶无牌车辆等等,他们拥有了充分“自治权”,并相互监管。不仅节省了警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让这些驾驶人员有了“自治”的感觉,调动其参与交通管理的工作积极性。 (二)组织交通安全义务巡逻队。各中队与辖区团组织联合召集优秀青年组成道路交通义务巡逻队,负责各辖区的交通安全工作,开展对占道晒粮、路边堆放砂石建筑材料、乱摆摊设点、非法载客等行为进行劝导,消除交通安全隐患,创造良好的交通执法环境。 (三)组织联勤执法队、各部门齐抓共管。交通管理工作并非仅仅交警部门的“独角戏”,交通管理工作直接面对群众、涉及面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尤其在乡镇基层,警力少、管理线路长,单靠交警一部门只会出现心有余力不足的现象,政府与各职能部门的支持起着关键性作用。争取当地政府、党委的支持,联合各职能部门组建一个联勤执法队,齐抓共管交通安全工作,开展社会化交通管理,不仅可以相应解决乡镇基层中队警力不足的问题,还可以相互弥补职能 的欠缺,效果尤佳。 五、延伸各种业务到基层,真正做到便民利民 农村基层之所以存在大量的无牌无证车辆,很大原因上是因为地处边远,进城培训驾驶证、车辆挂牌不方便,所以虽然很多乡镇基层中队大力强强整治,但是仍然治标不治本,很多车辆还是在被处罚后不及时参加培训驾驶证、车辆挂牌,而交通管理工作也很容易陷入一种僵局——整治力度大却收获小,辖区的交通违法率仍居高不下。抚松交警我队自2003年开展“贯彻十六大,全面奔小康,公安交警怎么办”大讨论以来,开展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延伸车管、驾管业务到基层,组建流动车管站、驾驶证培训班,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乡镇为边远地区群众挂牌、年检、培训驾驶证让正规购买的车辆方便挂牌,让愿意参加驾驶证培训的驾驶人员方便培训,这样一来便可以使辖区的无牌证车辆大大减少,不仅赢得群众对公安交通管理机关的便民利民措施的肯定,促进和谐交通管理环境的建设,同时也可以降低辖区的交通违法率。 六、加强警民沟通,强化廉政监督 近年来,我们大、中队积极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管理对象等在人民群众中带有号召力的人士为廉政监督员,经常性召开通报会议,向监督员传达新的法律、法规和通报部署开展的专项整治活动,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并充当警民沟通的共同桥梁。群众有什么热点、难点问题通过这些代表向我们反映,而我们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开展的一些专项活动的精神也通过这些代表公布。在执法工作展开时,遇到 一些群众“不理解”的责问时,这些代表便会发挥作用,对这些群众解释我们的工作目的等等,消除误会,使公安交通管理机关与群众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建立廉政监督机制、开展民主评议行风等有利于强化警民关系的活动,不仅可以加强警民的沟通,更关键的是也给自己树立一面“镜子”,通过廉政监督,可以及时发现自己工作开展中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即使改正或补救,以利于和谐执法环境的构建。
/
本文档为【环评看现场心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