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宇宙中的地球

2017-09-26 50页 doc 1MB 7阅读

用户头像

is_431304

暂无简介

举报
宇宙中的地球宇宙中的地球 必修?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学习目标】 1(地球的宇宙环境 , 能够说出天体系统及层次。 , 能够说出太阳系概况及地球在太阳系的位置,并落实在地图上。 , 能够举例说明和解释地球是太阳系中普通而特殊的行星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 能够描述太阳辐射的概况,说明和解释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 能够举例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的运动 , 能够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并能在地球自转运动图上标注和识别。 , 能够联系所学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解释、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
宇宙中的地球
宇宙中的地球 必修?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学习目标】 1(地球的宇宙环境 , 能够说出天体系统及层次。 , 能够说出太阳系概况及地球在太阳系的位置,并落实在地图上。 , 能够举例说明和解释地球是太阳系中普通而特殊的行星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 能够描述太阳辐射的概况,说明和解释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 能够举例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的运动 , 能够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并能在地球自转运动图上标注和识别。 , 能够联系所学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解释、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 能够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并能在地球公转运动图上标注和识别 , 能够联系所学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解释、分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4(地球的圈层结构 , 能够识别、描述地球的内部圈层及其空间位置特点。 , 能够识别、描述地球的外部圈层及其空间位置特点。 【要点解读】 1(重、难点透析 (1)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是要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是“考纲”的重点要求。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来看,主要是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两个方面。关注的重点不是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本身,而是它们对地球的影响。但是,为了说明对地球的影响,需要明确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规律。 (3)地球的运动 地球运动包括绕地轴自转和绕日公转,要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需要认识地球的运动规律。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同时进行的,两种运动叠加、合成了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主要从昼夜的产生、昼夜更替和地方时的产生层层推进;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主要通过读图来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四季和五带。 (4).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圈层结构可以划分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自然环境就是指地球表层系统,它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交叉而成的,人类属生物圈的一部分。从微观层面上讲(如落实到一定的地域),自然环境是由岩石、地貌、土壤、气候、水文、生物等要素组成的。 2(易错辨析 (1)岩石圈和地壳的范围是学生易混淆的。岩石圈是介于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之间的一个 1 圈层,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软流层之上的固体岩石部分。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 (2)地球的普通性:从运动特征来看,地球与其它行星的运动特征相似,都按自西向东的方向绕太阳公转;公转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即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从结构特征来看,地球与其它行星的质量体积相似。 3(知识整合 (1)地球的特殊性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如下表所示。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 安全的宇宙 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宇宙环境 环境 面性、近圆性的特征,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日、地距离适中 使得地面有适宜的温度,水以液态存在。 自身条件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形成大气层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主要表现为光球层上的黑子和色球层上的 耀斑。一般以太阳黑子数的增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其最明显的变化 周期约为11年。 对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通讯; 对磁场的影响,产生极光 和磁暴现象。 (3)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比较项目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示意图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方向 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0(1)自转360,23时56分4秒 (1)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周期 (2)昼夜更替周期为24小时 (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 365天5时48分46秒。 (1)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位于 0速度 相等,为15/小时。 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 (2)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 (4)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0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目前为2326′。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年回归运动, 移动情况如下图1—1—1所示: 晨昏线 图1—1---1 2 时昼长 北半球 极昼极夜 赤道 太阳直射太阳高度的变间点化 春12小昼夜等无 昼夜等赤道 由赤道向南北分时长长两侧递减 夏由南昼短夜北极圈以北为昼夜等北回归线 由北回归线向至向长极夜长南北两侧递减 北递南极圈以南为 增极昼 秋12小昼夜等无 昼夜等赤道 由赤道向南北分时长长两侧递减 冬由北昼长夜北极圈以北为昼夜等南回归线 由南回归线向至向短极昼长南北两侧递减 南递南极圈以南为 增极夜 (5)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黄赤交角? ?四季更替 昼夜长短的变化 ,6,地球的圈层结构比较 地球的圈层结构 重要特点 大气圈 大气圈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从 地面开始,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下降。 外部圈层 水圈 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还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 大气水和生物水,其中陆地水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生物圈 生物圈中的生物广泛分布于地壳、水圈和大气圈中,是地球生态 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 地壳 在横向上,地壳可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其中大洋地壳远比 大陆地壳薄。 内部圈层 地幔 地幔中有一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 壳和上地幔顶部被称为岩石圈。 地核 地核由铁和镍组成,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 【学法指导】 3 1. 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以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有关资料加以说明。 2. 了解太阳辐射的特点和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探究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要通过分析太阳外部结构图上相应的太阳活动,例如黑子和耀斑、太阳风对地球的影响。 3. 用地球公转示意图、黄赤夹角示意图或演示实验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归纳四季的递变规律。 4.通过绘制地球圈层结构简图,建立地理空间概念,从空间范围上认识自然环境。 【梯度练习】 A组 1.月球绕地球运动,组成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 2.地球上游生命存在的条件之一是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从而使地球 A.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B.有安全的宇宙环境 C.有适宜的温度 D.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3.下列是四幅物体水平运动图,正确表示北半球的是(虚线表示物体原来受力方向,实线表示受地转偏向力后物体运动方向) 图1—1--2 4(下列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图1---1----3 5(太阳黑子出现在 A. 光球层 B. 色球层 C. 日冕层 D. 太阳内部 6.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是 A. 一个太阳日 B. 一个恒星日 C. 23小时56分4秒 D. 24小时3分56秒 B组 B 读“太阳直射点周年移动变化示意图”,回答7-8题: A 7、当太阳直射A点时,广州的昼夜状况是 0? A(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 B(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C(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 C D(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 图1—1--4 8、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和C时,对地球的公转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B点比C点处快 B(B点比C点处慢 C(B点和C点处都是最大值 D(B点和C点处都是最小值 4 9. 目前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 岩浆的比重不同 B. 各层的厚度不同 C.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突然变化 D. 岩浆组成物质的不同 C组 1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点在B点的__________方向, A点夜长__________ 小时。图中晨昏线是___线。 (2)B点的经度是__________,B点地方时是__________点,B 点当天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 ___。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 _。 (4)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__________附近(近日点或远日 点),上海昼比夜_ __。 图 1—1--5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学习目标】 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 能够识别、描述常见的矿物如铁矿、石油、天然气的基本存在形式,并举例说明。 , 能够识别、描述岩石的成因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及其代表性岩石。 , 能够运用文字、图像等解释地壳的物质循环和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之间的转化。 2.地球表面形态 , 理解地质作用的分类,能够解释和区分内力作用、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 能够 联系所学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解释具体的地理现象,分析解决具体地理问 题等。 , 通过比较、概括等对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有理性认识,并能够运用语言、图像进行表述。 , 知道和理解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地理概念,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 知道和理解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地理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大气环境 , 能够识别、描述大气的垂直分层,并说明对流层、平流层、高空层的主要特点。 , 能够 运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基本原理等,说明一些地理事物和现象。 , 能够 运用大气保温作用及基本原理,分析具体的地理现象,解释具体地理问题等。 , 能够对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进行解释、推断。 , 对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和发展变化规律有理性认识,并能够运用语言、图像等进行表 述。 , 知道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形成的地理原理,能够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 , 知道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分析南亚季风区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并能够运用语言、图像等进行表述。 , 应用大气活动中心与季风环流的基本原理,分析东亚季风区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新 的情境中进行合理解释、推广。 5 , 理解冷、暖气团和冷、暖锋面的概念,并对成因、分布及运动变化规律等有理性认识。 , 应用 锋面、高低气压系统与天气的基本原理,分析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新的情境 中进行合理解释、迁移。 4. 水循环与洋流 , 能够再认或识别水循环的过程、环节,描述水循环各个环节的基本特征。 , 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能够提出证据、进行解释。 , 应用洋流及其分布规律,说明相关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分析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 联系所学的地理概念,解释、论证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要点解读】 1(重、难点透析 (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根据“考纲”的要求,学生要能熟练阅读“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同时能绘简单的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这样的示意图不仅要绘出三大类岩石及岩浆,还应反映它们之间的转化过程,如岩浆上涌浸入地下或喷出地表转化成岩浆岩,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转化成沉积岩,岩浆岩和沉积岩在压力和热力作用下转化为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重熔为岩浆等。 (2)地球表面形态 地表形态的变化,可从三个层面加以说明。第一是全球大地构造,以解释全球海陆、高大山系、大裂谷等的分布和变化。一般通过板块构造学说等全球构造理论加以说明。第二是区域大地构造,侧重于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一般通过褶皱、断层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加以说明。第三是在大地构造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的地表形态,一般主要通过流水、风、冰川等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表形态加以说明。 (3)大气环境 ?大气受热过程 从“考纲”要求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第一,作为自然环境组成要素,“考纲”中的“大气”是指低层大气,其高度不超过对流层顶。第二,太阳辐射是大气根本的热源,下垫面辐射(包括陆面和海面)是大气直接的热源。第三,大气受热过程,实际上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其中,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是需要重点阐述的基本原理。 ?大气热力环流 大气热力环流是大气不均匀受热的结果,大气不均匀受热主要是由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和下垫面热性质差异引起的。大气不均匀受热是大气运动的主要原因,小到城市热岛环流,大到全球性大气环流,都可以用大气热力环流的原理来解释。 学习和说明大气受热过程,需要借用一些原理示意图,如大气温室效应示意图、大气热力环流形成示意图等。 ? 气压带和风带 “考纲”关注的是地球表面的气压带、风带,对于三圈环流中高空的气压和风向不作要求。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还随季节作周期性移动,其根本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气压带和风带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为基础,叠加海陆位置和下垫面等因素,形成了世界上复杂多样的气候。具体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可以通过举例,而不要求系统讲述气候类型的成因。比较好的例子是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带控制);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比较好的 6 例子是地中海气候(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以及热带季风气候中的西南季风(东南信风夏季北移跨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而成)等。 ? 常见天气系统 天气图是用来反映天气状况并预报天气变化的专业性图像,“考纲”所要求的天气系统简易天气图主要是常见的锋面(包括冷锋和暖锋)、低压(包括低压槽)、高压(包括高压脊),而且只关注海平面的天气图。高空天气图在此不作要求。 各种天气系统的特点,可从气温、气压、降水、风等几方面分析,从而综合出各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如气旋、反气旋天气。应对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予以重视,并能联系相关的天气实例作适当拓展分析。 (4) 水循环与洋流 ?水循环 一般将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考纲”要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水循环环节指实现水的循环运动的途径,主要包括降水、蒸发(蒸腾)、径流、水汽输送等。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a.联系四大圈层、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b.促进物质和能量交换; c.对生态、气候、地貌等产生深刻的影响。 图1—2--1 ?洋流 海洋水是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也是大气最重要的水汽来源和热量来源。“考纲”舍弃了关于海洋水自身性质的内容(如温度和盐度),只关注环境意义最为重大的海洋水的运动形式之一——洋流。 从知识的内在联系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考查的目的,而“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是知识基础。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即分别以副热带为中心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其中,南半球高纬度地区没有形成大洋环流,而是形成连续的西风漂流和南极绕极流。第三,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及有关地图,分析洋流对全球热量的输送、沿岸气候、渔场、海洋污染及交通的影响。 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一般不必对洋流的成因进行系统讲述,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的名称都可以不出现,只要能解释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即可;局部海域(如北印度洋)具有季节变化的洋流也不进行考查。第二,对各洋流的名称不要求记住,但是为了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需要,应了解不同纬度大陆两岸洋流的性质(暖流或寒流)。 2(易错辨析 7 (1)太阳辐射、地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的关系:太阳照大地(太阳短波辐射)、大地暖大气(地面长波辐射)、大气还大地(大气逆辐射)。例如, 晚上晴天时,大气逆辐射弱,温度低,易出现霜冻;晚上阴天,大气逆辐射强,温度高。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大气的受热过程可以用图1-2-2或图1-2-3表示,在此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大气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可见光的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 图1—2--2 图1—2--3 (2)气候的成因 东亚季风的成因、风向比较 地区 季节 风向 形成原因 特征 冬季 西北季风 寒冷干燥 东亚 海陆热力差异 夏季 东南季风 高温多雨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类型 大气环流状况 气候特征 位于亚热带大陆西海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冬季温和多雨,夏季地中海气候 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影响 炎热少雨 位于亚洲南部,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西南全年高温,旱、雨两热带季风气候 风,冬季盛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风 季 (3)关于寒、暖流的区分:?从温度影响看,使洋流流经海区温度升高者为暖流,温度降低者是寒流。?从流向看,从高纬向低纬方向者为寒流,从低纬流向高纬度者为暖流。?从洋流流经等温线的弯曲看,可组成向各种凸凹者为暖流,向低纬凸凹为寒流。 3(知识整合 (1)物质循环 (2)板块构造学说:把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亚欧板块。板块内部:地壳运动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火山、地震多分布于此。板块张裂处形成裂谷和大洋中脊;碰撞处形成褶皱山系、岛弧和海沟。 板块相对移动 对地球面貌的影响 举 例 边界类型 张 裂 形成裂谷或海洋 东非大裂谷、红海、 大西洋 生长边界 8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形成高峻山脉和 喜马拉雅山系、青藏高原 消亡边界 相 块相互挤压碰撞 巨大高原 撞 大陆板块与海洋板海沟、岛屿、 亚洲东部岛弧 消亡边界 块相互挤压碰撞 海岸山脉 马里亚纳海沟 (3)、地质作用分类:按其能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类型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的影响 内力作用 地球内部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使地表高低起伏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重力、化外力作用 太阳辐射 使地表变得平坦 学作用 内力作用: 背斜:岩层上拱、中心岩层是老岩层――储存石油、天然气;建隧道 地质构造 向斜:岩层下弯、中心岩层是新岩层――有水 断层:岩层错位――大型工程避开断层 注意:背斜成山:岩层上拱,形成山岭――内力作用 背斜成谷:顶部受到张力作用,裂隙发育,容易受外力侵蚀形成谷地――外力作用 向斜成谷:岩层下弯,形成谷地――内力作用 向斜成山:槽部受到挤压,岩层变结实,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 作用因素 举 例 流水侵蚀作用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流水作用 (季风区典型) 流水沉积作用 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入海口) 风力侵蚀作用 风蚀洼地、风蚀蘑菇、戈壁 风力作用 (西北地区典型) 风力沉积作用 黄土高原、沙丘、 (4)、热力环流 高 低 低 低 高 低 低 高 高 受热 冷却 冷却 A B C A B C A B C 图1—2---4 竖直方向上的大气运动:高温上升,低温下沉. 同一水平面上水平运动方向:高压吹向低压. 在自然界中,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有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等,如图所示。 9 图1—2--5 (5)大气水平运动―――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气压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则风速越 大。 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影响风速。 近地面:风向最终与等压线之间成约45?夹角。(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6)气压带、风带 全球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如图1-2-6所示。 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其移动规律如图1-2-7所示。 图1-2-7 图1-2-6 (7)常见的天气系统 冷、暖锋面与天气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叫冷锋。冷气团前缘插入暖气团冷锋 下部,使暖气团被迫抬升,水汽在上升冷却过程中成云致雨。我国与 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或沙暴天气,以及冬季的寒潮,天气 属冷锋天气。 暖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叫暖锋。在暖锋上,暖气团沿冷与 气团主动地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云、雨。春、夏季,长江以南天气 和以北地区,常有暖锋活动。 图1—2---8 10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分类 控制气团 气温 气压 阴晴 阴晴 风 控制气团 气温 气压 阴晴 冷锋 暖气团 高 低 晴 阴雨 大 冷气团 低 高 晴 暖锋 冷气团 低 高 晴 阴雨 小 暖气团 高 低 晴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的特点与天气 气压状况 气流状况 中心气流 天气状况 举例 低气压 气旋 上升 阴雨 台风、飓风 高气压 反气旋 下沉 晴朗 秋高气爽 图1-2--9 (8)洋流分布的规律 洋流的分布以定向风形成的风海流为基础,注意大气环流与风海流的空间分布关系。空间分布:以风海流作为主体。 ? 中低纬度,副高中心,北顺南逆,东寒西暖。 ? 北中高纬,逆时针向。 ? 南半球中高纬是西风漂流。 ,9,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图1-2-10 影响对象 影 响 举 例 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欧洲西部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摩尔曼斯 调节全球热量分布 克港终年不冻都是受北大西洋暖流的气候 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影响。澳大利亚、秘鲁西海岸荒漠环境 作用,寒流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 的形成都是受沿岸寒流的影响 寒、暖流交汇使海底营养盐上泛,加拿大纽芬兰渔场、日本北海道渔场、 海洋生物 或沿岸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盐带到欧洲北海渔场都形成于寒、暖流交汇 表层,鱼类饵料丰富 处;秘鲁渔场则受上升流的影响 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经济效益 顺流速度快,逆流速度慢 海洋航行 扩大污染范围,加速污染物扩散 油轮发生泄漏 海洋污染 【学法指导】 11 1. 运用“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同时能绘制简单的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这样的示意图不仅要绘出三大类岩石及岩浆,还应反映它们之间的转化过程。 2.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如地壳运动形成的褶皱、断层,流水、风力作用形成的各种地形。 3.运用一些原理示意图,如大气温室效应示意图、大气热力环流形成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特别要注意气流的运动方向。 4.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如对地中海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 5.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特点。 6.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7.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 、“世界渔场分布图”、“世界气候分布图”等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梯度练习】 A组 1、在地质过程中,岩石的组成和成岩顺序的正确关系是 ?岩石 ?化学元素 ?矿物 A. ????? B. ????? C. ????? D. ????? 2、下图显示的我国四大高原中,由流水溶蚀作用下形成的是 A B D C 图1—2---11 3、关于地球六大板块划分的正确叙述是 A. 把整个地球分为六大板块 B. 把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C. 把陆地分为六大板块 D. 把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4、读图1-2-12,判断回答。 12 图1—2--12 (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意义:? ,? ,? , ? ,? 。A ,B , C ,D ,E 。 (2)图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图中字母 ,其能量来源是 。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 作用。 B组 近年来,宁夏南部山区实施的“母亲水窖”工程在拦蓄和利用大气降水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据此完成5-6题。 5. 人为拦蓄大气降水会对水循环施加影响的环节是 A. 水汽蒸发 B. 径流输送 C. 大气降水 D. 水汽输送 6. 在宁夏南部山区实施“母亲水窖”工程,可缓解水资源的 A. 空间分布不均 B. 产业间利用不平衡 C. 地区间利用不平衡 D. 时间分配不均 7、若此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则人类能够对其施 加影响的环节是 A、? B、? c、? D、? 8.关于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图4 A.南半球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洋流作顺时针方向流动 B.北半球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洋流作顺时针方向流动 图1—2--13 C.南半球副热带海区大陆东岸是寒流 D.北半球副极地海区大陆西岸是暖流 9.读“水循环图”,回答问题: (1)填写图中水循环的环节名称。 A. 、 C. 、 F. 。 图1—2—14 (2)三种水循环类型共同具有的环节是 和 。 (3)使陆地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的是 循环。 13 (4)人类可以通过改造 (环节)来改变水循环的空间分布为人类服务。 C组 读右图,分析回答10—11题 10.下列不属于图内反映的是 A.断层 B.褶皱 C.滑坡 D.岩石运动方向 11.下列不可能由图示作用形成的是 A.喜马拉雅山 B.庐山 C.天山 D.东非裂谷 图1—2---15 12(热力环流是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读图1—2--16,回答问题: 图1—2--16 (1)若图1—2--16表示一天中某时段的气流运动,该图所示气流运动常见于 (白天、夜晚)。该气流运动产生的原因是 。 (2)若图1—2--16表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一年中某季节的气流运动,则所代表的典型季节是 ,其风向是 。 13. 读图1—2--17,完成下列问题: 图1—2--17 (1)A、B两图中,表示冷锋的是____ __,表示暖锋的是___ ___。 (2)A、B两图中,表示冷气团的小写字母是____ __,表示暖气团的小写字母是_____ _。 (3)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是图_____ _(A、B)所示的天气系统南下形成的灾害性天气。 (4)A图中天气系统过境后的天气状况是___ ___。 14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学习目标】 , 识记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能够说出其要点。 , 理解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通过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形 成地理概念。 , 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等方法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的综合利用。,准 确解答、论证地理问题。 , 应用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说明同类地理现象,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 对主要陆地自然带及其分布进行解释、区分,说出主要自然带的名称。 【要点解读】 1(重、难点透析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 自然环境是由气候、水文、岩石、地貌、生物等要素组成的,各自然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在各自然地理要素中,“考纲”虽然没有明确指出举例的对象,但是综合来看,生物(尤其是植物)要素应成为举例的一个选择。因为生物(尤其是植物)对于地理环境具有指示作用,各自然带也都是以植被名称来命名的。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整体性和差异性是自然环境的两大基本特点。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因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形成干旱的环境特征,其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等要素都体现出干旱环境的特征。另外,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为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以至整体环境状态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滥伐森林和植树造林都会对地理环境带来一系列的不同影响。 认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人类在改造某环境要素时,应注意对其他要素以至整个环境所带来的可能影响。例如,流域综合治理体现了对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认识,而因地制宜则体现了对自然环境差异性的认识。 (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各要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地理环境在地域分异上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从“考纲”的要求来看,首先应通过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认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其次,通过分析自然带的分布,归纳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易错辨析 (1) 绿色植物在改造自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例如:山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城市(吸烟除尘,净化空气,减弱噪声,美化环境。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一般指地带性分布规律与非地带性分布规律,全球范围内存在着自低纬到高纬的纬度地域分异规律;中纬度地区存在着自沿海到内陆的经度地域分异规律;高山地区存在着自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因海陆分布、地形、河湖等引起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3(知识整合 (1)地理环境整体性 气候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地貌(岩石)、大气、 水、土壤、生物。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水文 土壤 生物(植被) 制约(如图1—3—1所示)。 地貌 15 图1—3--1 (2)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较直观的反映了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 热带荒漠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苔原带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温带草原带温带 ? 荒漠带 图1—3--2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热量 太阳辐射 纬线延伸,纬度更替。低、高纬度 (纬度地带性) 明显(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水分 海陆位置 经线延伸,经度更替,中纬度明显。 (经度地带性) (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水热状况 海拔高度 从山麓到山顶更替,高山、高原地 (垂直地带性) 区明显(水平延伸,垂直更替) 【学法指导】 1.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如植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2.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用综合分析的方法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如“牵一发而动全身”。 3.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是重点和难点知识。联系世界气候等知识,记住陆地自然带的名称、分布,再结合“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解释陆地表面自然带的分布特征和分布规律,形成较系统的知识结构。 【梯度练习】 A组 1.我国北部由东向西的自然带分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这种现象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D.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2(“牵一发而动全身”生动地阐述了自然环境中的哪种规律 A(整体性 B(地域差异 C(地带性 D(非地带性 读气候与植被的关系示意图,完成3,4题。 3(影响稀树草原的形成最主要是 A(深居内陆,难以受海洋影响 B(受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影响 C(终年受高压带控制 16 D(受地形的影响 图1---3---4 4(亚寒带针叶林带属于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5(下列叙述中符合大陆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产生地域分异规律的是 A(非洲大陆自然带的分布 B(乘火车从广州到北京看到的沿途植被变化 C(沿陇海、兰新铁路线自然带的分布 D(从地中海沿岸到波罗的海沿岸植被的变化 B组 6(亚马孙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原因是 A(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 B(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C(深刻影响着人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D(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生物资源 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盛始开”,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水文 8(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与我们湖南景观相符的是 A.地表河流多,且为外流河 B.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强烈 C.风力侵蚀作用显著 D.植物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9(山东半岛种梨和苹果,珠江三角洲种甘蔗,影响其布局的自然因素按重要程度排序是 A.热量——光照——水源——降水 B.光照——热量--水源--降水 C.热量--光照--降水--水源 D.光照——热量---水源--降水 C组 10(分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公元3世纪以前,位于我国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的楼兰及其周围地区河湖众多,胡杨林茂盛,土地肥美,楼兰成为丝稠之路上的重镇。但到了公元4世纪,楼兰的名字突然从中外文献中销声匿迹了。如今人们看到距塔里木河尾闾不远处,楼兰古城的遗址默然静卧,残垣断壁向人们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和沧桑。 据“汉书”记载,罗布泊“为西域巨泽,……东西二百余里,南北宽百余里,冬夏不盈不缩”。后来,罗布泊北移,胡杨树枯死,同时人们为增加田地烧荒,砍伐林木,罗布泊不断萎缩、干涸……接着,狂风肆虐,流动沙丘逼近。楼兰城水源枯竭,居民弃城而走,楼兰城被沙丘掩埋。今天的罗布泊炎热、寒冷、干燥、风沙四起。 (1)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地理要素一般有哪些, 等。在各地理要素中人类活动比较容易导致 (要素)发生变化。 (2)在上述材料中,可以说明哪些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性, 17 (3)下图是“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楼兰的消失、罗布泊完全干涸,与全球气候的变化关系如何,人类在其中的作用是什么, 第四章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目标】 , 运用地形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的地理基本原理,论证或解决具体地理问题。 , 对全球气候变化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理性认识,并能够运用具体案例进行表述。 , 通过比较、概括,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 应用自然资源的利用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基本原理,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 , 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分类,能够提出证据,整理信息,进行解释。 , 理解中国的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能够与已有地理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 【要点解读】 1(重、难点透析 (1)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公路为主 交通运输方式的 公路成本较低,难度较小 选择 铁路为辅 铁路成本高, 难度大 特 原 山间盆地、河谷地带 交通运输线路的地势相对和缓 点 因 分布 其他地区密度低 地势陡峻 弯曲程度大 交通线的延伸方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 线路总长度大 向 迂回前进 (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从本条“考纲”的要求来看,考查的重点不在全球气候变化本身,而是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因此,最好从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三个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资料,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全球气候变化狭义地理解成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针对近些年气温增高而提的,并且强调人类活动的影响。要紧密联系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选择全球气候变化的内容,从而探讨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自然资源的利用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开发利用程度,会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自然要素成为自然资源,对同种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越来越深化。 “考纲”要求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深刻认识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且进一步以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注意渗透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 18 (4)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考纲”旨在考查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由于学习自然灾害的目的是更为有效地防灾、减灾,所以,“考纲”除要求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危害)外,还要求了解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以认识自然灾害发生的机制和规律。 自然灾害的成因主要是自然原因,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起到诱发、加剧的作用。所以认识自然灾害发生的机制和规律,有利于人类采取合理的活动。此外, 如果不考虑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只是自然现象或自然过程。因为这些自然现象或自然过程对人类活动产生危害或损失,所以才称为灾害。而同等级的自然灾害,在人口稠密地区或经济发达地区,造成的损失或危害就大;在人口稀少、经济欠发达地区,造成的损失或危害就小。因此,在经济、技术力量有限的条件下,一般对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的防灾、减灾更为重视。 2(易错辨析 (1)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 自然灾害是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对人类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包括(气象灾害)台风、洪水、(地质灾害)干旱、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所以,自然灾害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 (2)灾害、自然灾害、人为灾害之间的关系 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条件的各类现象和事件可以统称为灾害。导致灾害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异变,二是人为影响。根据成因的不同可以将灾害分为两种:?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泥石流、风暴潮等;?人为灾害,如人为火灾、交通事故等。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改造程序的增强和影响范围的扩大,自然灾害的成因变得日益复杂。一些灾害的表现形式为自然灾害,但主要是由人为影响所产生的,比如过量采伐森林引起的水土流失、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陷等。 3(知识整合 (1)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 影响,甚至制约作用。 ?平原是聚落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一般会沿河或者沿海分布;高原的聚落大多呈带状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山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 ?交通线路尽量选择平原和河谷地形,避开陡坡、断层、沼泽等不利因素; 在山岳地区,人们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在山岳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一般需要迂回前进。公路和铁路的布局和走向受地形影响较大。 (2) 全球气候的变化及近百年来全球气候的变暖的原因及影响 ?地质时期:冰期与间冰期相交替 ?人类历史时期:15、17、19世纪冷;16、18、20世纪暖。 ?仪器观测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变暖,到70年代变冷,到现在变暖。原因: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植被破坏。影响:导致生态系统调整 ;海平面上升;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增加;危害人类的健康。 (3)以土地资源为例,说明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采猎文明阶段: 土地数量的对于人类的影响不大,而土地的质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影响较大。这一阶段,人类主要是通过适应自然环境来求得生存,对自然环境的作用与影响较小。 ?农业文明阶段: 土地的质量和数量都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一阶段,人类以种植和养殖为主,主要依靠土地而生存,但人类不再是被动地适应自然环境,而是开始主动地改变和改造自然环境。 ?工业文明阶段: 由于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非农业用地用地的大幅度增加,土地所承 19 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土壤污染和土地越来越严重。土地的质量和数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制约因素。 (4)以洪灾为例,说明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类型 形成原因 多发地区 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湖库容纳,水位上涨而泛滥江河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洪水 的现象,一般发生在以降水为主要补给的河流汛期。 是洪水的直接威胁区。 多发生在蒸发弱、排水不畅的低涝渍 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的现象 湿洼地。 两者洪水和涝渍往往接连发生,在低洼地区很难截然分开。从气候因素看,洪涝集中在中低纬联系 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人为因素对洪涝灾害的影响: 【学法指导】 1. 自然条件是多种多样的,人类活动也是多方面的,“考纲”不是要求系统学习各种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方方面面的影响,而是按照案例分析的方法,在自然条件中选择地表形态为案例,了解其对聚落和交通线分布的影响,这种影响应通过举实际的事例说明。例如, 选择山区、平原地形为案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2.根据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相关资料,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3.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4.以“地震”、“洪灾”或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梯度练习】 A组 1.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半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据图1-4-1思考,这样选择线路主要是考虑了哪种因素对铁路建设的影响 A.地形因素 B.河流因素 C.气候因素 D.矿产因素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后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气温上升。有专家 估计,到21世纪末,全球气温将比现在增加2?,5?,会导致海平面上 升。据此回答1,2题。 2. 二氧化碳能对地面产生保温作用,是因为 A.大气能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并把吸收的热量传给地面 B.大气逆辐射能对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起到补偿作用 C.大气通过反射.吸收.散射把太阳辐射传给地面 D.臭氧层大量吸收紫外线,并把吸收的热量传给地面 图1—4--1 20 3.如果全球气温持续这样的变化趋势,我国将来最有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天山的雪线将下降 B、鄱阳湖水面将上升 C、亚热带与暖温带之间的界线将北移 D、一月0?等温线将南移 在如图1-4-2所示区域内,准备在福建沿海修建从A城到 B城的普通公路,分析回答4—5题。 4、从自然条件和经济便捷的角度考虑,在图示的四条线路 备选中最佳方案是 A(? B(? C(? D(? 图1-4-2 5、在修公路过程中,夏季可能遇到的地质灾害有 A(沙尘暴、台风 B(沙尘暴、滑坡 C(泥石流、山崩 D(暴雨、台风 B组 下图为“中国部分灾害分布图”,读图,回答6—7题。 图1---4----3 注,图例中数字所代表的灾害类型 1—冻融、冰川为主 2—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 3—沙漠化为主 4—黄土湿陷、水土流失为主 5—岩溶、塌陷为主 6(关于图中灾害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灾害1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北北部地区 21 B(灾害2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地区 C(灾害3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 D(灾害4分布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7(关于图中灾害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因素是形成灾害1的主要原因 B(气候因素是形成灾害3的主要自然因素 C(地形崎岖是形成灾害5的主要原因 D(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灾害4加剧的主要原因 8(洪涝灾害频发,除了自然原因外,还与人类活动由关。下列人类活动中,可能会引发或加剧洪涝灾害的是 A(植树造林 B.蓄洪泄洪 C .围湖造田 D.修建水库 9、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用电量剧增,许多地区出现了电力严重不足的被动局面。仅,,,,年,全国就有,,个省(区)先后实行不同程度的限电。与此同时,中西部一些煤炭富集地区,正在进行新一轮的煤炭开发。对于下列开发方式,你觉得哪一种相对合理, A 直接销售煤炭 B 建坑口电站,出售电力 C 发展煤气化、液化工业 D 发展高耗能工业 C组 读我国某地地貌发育示意图,回答10-11题。 图1—4--4 10(在甲地建设铁路面临的主要困难最可能是 A(冻土和冰川 B(地质基础不稳固 C.沼泽、软土 D(流沙和水土流失 11(下列选项中,描述该地区景观的是 A(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B(山在两岸走,人在画中游 C(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2. 涝渍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右图是我国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2 图1—4--5 (1)说明图示涝渍灾害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 (2)如何有效预防涝渍灾害, 地理必修?模块综合训练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第?卷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希腊首都雅典当地时间,东二区,2008年3 月24日11时44分24秒,阳光,太阳炉,点燃 了女祭司手中的火炬。回答1,3题。 1(阳光点燃女祭司手中的火炬时,北京时间为 A(23日5时44分24秒 B(23日17时44分24秒 C(24日5时44分24秒 D(24日17时44分24秒 2(点燃火炬的时间选择在雅典当地时间12点左右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高度角大 B(天气晴朗 C(气温最高 D(风力很小 3.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A.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B.有固体表面 C.有自然卫星 D.有生命物质 23 读某技术员日记片段“今日风止天晴,气温始降,田里塑料大棚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尘土,有的大棚塑料被撕裂,有的大棚被吹塌了。在附近的麦田里,不少农民正在燃放一堆一堆柴草,逍烟遮盖着田野。”据此回答题4—7题, 4(此日记记录的时间和地区可能是 A(春夏季、华北平原 B(夏秋季、长江中、下游平原 C(5—9月份,三江平原 D(12—3月份、华北平原 5(此时期该地盛行 A(东南季风 B(西风 C(西南季风 D(西北季风 6(农民燃放烟雾的目的与利用的原理是 A(降霉、增强太阳辐射 B(杀菌、增强紫外线辐射 C(防御霜冻、增强大气逆辐射 D(促进小麦生长、增加CO含量 27(当地农民利用塑料大棚发展生产是为了 A(提高土地利用率 B(合理而充分地利用农业气候资源 C(增加作物开花的机会 D(防御台风、暴雨、寒潮 8、我国国庆节前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C(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9.大气能对地面产生保温作用,是因为 A.大气能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并把吸收的热量传给地面 B.大气逆辐射能对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起到补偿作用 C.大气通过反射.吸收.散射把太阳辐射传给地面 D.臭氧层大量吸收紫外线,并把吸收的热量传给地面 10(根据下列地理事象的相互关系,下图中?、?、?三个圆依次代表的是 A(太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B(岩石、沉积岩、花岗岩 C(海陆循环 内陆循环 海上循环 D(石油、矿产资源、自然资源 小明同学利用暑假赴日本旅游,并拍摄了一幅富士山风景照,照片上显示出的拍照时间为8时15分,北京时间,。据此完成第11,13题。 24 11(小明拍摄照片时,东京正值 A(上午 B(正午 C(下午 D(晚上 12(富士山顶部的岩石,按成因类型划分应属于 A(喷出岩 B(侵入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 13(此时,控制北太平洋的气压中心是 A(亚洲低压 B(夏威夷高压 C(亚洲高压 D(阿留申低压 14.关于地球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不相同 B.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远日点较快 C.地球公转产生了地方时 D.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15.近现代气候变化引起的后果有 A.喜马拉雅山脉雪线高度下降 B.北温带耕作区向低纬延伸 C.西藏种植青稞的范围向高原上方延伸 D.高纬地区比原来更有利于沼泽形成 16.形成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不可能是 A.典型的大陆气候,降水少 B.远离海洋,到达的海洋水分很少 C.受副高控制,多盛行下沉气流 YX D.受山地阻隔,水气难以深入 读右图,回答 17,19 题。 17、对X 地和Y地都有影响的气压带是: A (赤道低压带 B (副热带低压带 C (副热带高压带 D (极地高压带 18、关于X和Y地的自然带说法正确的是: A (X是荒漠带,Y是常绿阔叶林带 B (两地都是荒漠带 C (X是常绿硬叶林带,Y是常阔叶林带 D (两地都是落叶阔叶林带 19、影响X地和Y地的洋流主要是: A(X沿岸是寒流,Y沿岸是暖流 B(两地沿岸都是寒流 C(X沿岸是暖流,Y沿岸是寒流 D(两地沿岸都是暖流 20、长江应属于右图水循环中的哪个环节: A(? B(? C(? D(? 21(下列各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是 22. 不属于地球外部圈层的是: A. 岩石圈 B. 大气圈 C. 水圈 D. 生物圈 23.下图中,正确表示大洋洋流模式的是 25 A.?? B.?? C. ?? D. ?? 24(图中能正确表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关系的是 25、图瓦卢是仅次于瑙鲁的大洋洲第二小岛国,海拔最高点不超过,米。2003年,图瓦卢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他们对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告失败,将举国移民新西兰。使图瓦卢成为第一个环境难民的主要原因是 A 全球变暖 B 全球各地的降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C 全球平均海平面降低 D 地面下沉 第?卷 二、综合题 26(读甲、乙两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区域差异比较表(10分) (1)完成??两地形区内典型地貌类型的主要形成原因比较表. 26 地形区 典型的地貌类型 形成原因 风积地貌 ? (沙漠、沙丘) 喀斯特地貌 ? (岩溶地貌) (2)完成A、B两条河流主要补给类型及径流量季节变化特点比较表. 河流 主要补给类型 径流量季节变化特点 A河 B河 (3)完成甲、乙两区域农业生产活动比较表。 农业生产活动 区域 气候类型 生产活动方式 耕作 甲 温带大陆性气候 乙 亚热带季风气候 27(下图中ABC为昏线,且与极圈相切,据此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根据甲图提供的信息,在乙图(虚线表示回归线、极圈)适当位置画出太阳 光线、晨昏线,并用斜线表示夜半球。(2分)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此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将向 (北、南)移动;北半球的节气是 ,北京时间为 月 日 时。 (4分) (3)该日,地球公转速度较 (快、慢),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是 ;银川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 的最 (大、小)值。 28(下图是我国局部地区1月地面天气形势图,读图回答问题。(6分) 27 (1)此时,A地受,,,,,,,,气压控制,其天气状况是,,,,,,,,。 (2)近日,,,,,,,,,锋将从B地过境。C地在锋面过境后,气温将会出现的变化是,,,,,,,,。 (3)暖空气在锋面上经常发生大规模的上升运动。此时C、D两地中,,,,,地的暧空气被迫抬升。 (4)此时,新疆地区M处与山东半岛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29.读某地区公路规划图,回答:(10分) (1)该地区计划修建B镇到A镇的公路。?与?两个线路方案中, 较合理。理由是 。 (2)修建B镇到D城市的公路没走直线,而绕道经过C镇的原因是: 。 (3)由于在山区的E地发现煤田,准备在F镇建钢铁厂。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 这需要 条件作保证。 (4)河流I的流向是 ,河流在B段主要受到流水 (外力作用)作用,在D处形成 地貌。 30、右图为某地区构造地貌图,请回答:(14分)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质构造名称是:A ; B ; D . 28 (2)在地貌上A处为山谷,其成因是: ; B处为山岭,其成因是: 。 (3)图中与东非大裂谷地质构造相同的是 (填字母)。 (4)在A、B、C代表的三种地质构造中,从安全性考虑, 最不适合选作水库坝址的是 处, 原因是 。 地理必修?参考答案 第一章梯度练习参考答案 1(A 2.C 3.A 4.A 5.A 6.A 7.C 8.B 9.C 000010((1)正南,16,晨(2)60E,8,90(3)(23.5N,120E)(4)远日点,长 第二章梯度练习参考答案 29 1. C 2. B 3. D 4.(1)岩浆、变质岩、沉积岩、喷出岩、侵入岩。侵入和喷出,重熔再生、地壳上升,外力的侵蚀、搬运和沉积,变质作用。(2)A、B、C、E、F,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放出的热量,主导。(3)D、太阳辐射、重力能,削高填低。 5.B 6.D 7.A 8.D 9.(1)A、水汽蒸发C、水汽输送F、地下径流 (2)蒸发、降水(3)海陆间循环 (4)地表径流 10. C 11. D 12.(1)夜晚 夜晚陆地气温低于海洋,近地面气压高于海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冬季 偏北风(西北风) 13.(1)B,A (2)b ,a (3)B (4)雨过天晴,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第三章梯度练习参考答案 1(B 2.A 3.A 4.A 5.C 6.C 7.B 8.A 9.C 10.(1)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 生物 (2)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各要素在特征上保持协调一致,并与总体特征相统一;另一一方面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为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以至整体环境状态的变化,即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它给人类的启示是:人类在改造某环境要素时,应注意对其他要素以至整个环境所带来的可能影响。) (3)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升高,蒸发增强,使干旱地区更干旱,因此,楼兰的消失、罗布泊完全干涸,与全球气候的变化是有一定的关联。说明自然环境总是在不断变化之中,全球气候变化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起加剧作用。 第四章梯度练习参考答案 1(A 2.B 3.C 4.C 5.C 6.A 7.C 8.C 9.B 10.B 11. B 12.(1)主要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洼,受季风气候影响,暴雨集中;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2)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建立完善的排涝系统。 必修?模块综合检测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A D D D C B D B D A A B D C C C A A B B A D C A 26.(1) 地形区 典型的地貌类型 形成原因 风力沉积作用 ? 30 流水侵(溶)蚀作用 ? (2) 河流 主要补给类型 径流量季节变化特点 山地冰雪融水 大 A河 雨水(大气降水) 小 B河 (3)完成甲、乙两区域农业生产活动比较表。 农业生产活动 区域 气候类型 生产活动方式 耕作制度 甲 农牧业 一年一熟 乙 种植业 一年两熟 27((1)晨昏线及切点正确1分,太阳光线正确1分 0(2)2326N 南 夏至日 6(22( 8(4分) (3)慢 由北回归线向北向南递减 大 (4分) 28((1)高 干冷(晴朗) (2)暖 气温下降 (3)C (4)新疆 地区 M(M处) 29((1) 方案?,线路虽长但沿途地形平坦,不穿过山地,工程量小 (2)有利于C镇经济发展和居民出行需要 (3)铁矿来源 交通运输 (4)先向南后向东 侵蚀作用 三角洲 29((1) 方案?,线路虽长但沿途地形平坦,不穿过山地,工程量小 (2)有利于C镇经济发展和居民出行需要 (3)铁矿来源 交通运输 (4)先向南后向东 侵蚀作用 三角洲 30((1)背斜 向斜 地堑(2)背斜顶部受张裂作用,岩石破碎,侵蚀成谷;向斜内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受侵蚀;(3)D (4) c,断层面附近岩石破碎,易渗漏和地基不稳。 必修?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学习目标】 1(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 能进行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计算,能根据相关人口统计资料说明人口增 长过程及其地区差异。 , 根据图形、及相关资料,能区分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类型及分析其特点。 31 , 能分析各大洲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统计资料,归纳不同的人口发展模式 的地区差异。 2(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 理解环境承载力、人口的合理容量的含义,能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的合理容量概念的 区别。 , 认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支持能力。根据一些统计数据、现象,分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 理容量之间的关系。 3(人口迁移 , 能够说出人口迁移的含义和分类。 , 通过比较国际上二战前后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及比较我国改革开放前后人口迁移的方 式、流向等来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要点解读】 1(重、难点透析 (1) 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重点通过对实例分析学习,学会对世界上不同的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并在比较过程中,获得对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认识,从而理解每种人口增长模式的意义。可以根据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布图,学会阅读和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的分布规律,并结合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区域分布,分析影响人口增长、分布的因素。 (2) 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容量的区别 正确辨别和判断“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能够认识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支持能力有一个限度,人类活动如果超越这一限度,就会造成种种环境问题。 (3)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需要认识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认识区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区域差异,会造成人口在区域间的迁移,学会比较理性地思考和看待人口迁移现象。通过世界及我国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的具体实例,分析归纳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可根据人类不同历史阶段人口迁移的资料,包括迁移的大致人数、迁出迁入的地区分布、这些地区的自然经济文化状况等,讨论各个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易错辨析 (1)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不等于人口合理容量。 ?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是指特定地区的资源与环境,在维持最低生存的情况下,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则是指在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个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二者的区别是:环境承载力是指资源环境能够承载的最大人口数,意即最高人口,是个警戒值。环境承载力的特征表现为时间性、区域性以及与人类社会经济行为的相关性,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的经济行为的作用力具有不同的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则不是最大或最多人口,而是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有些接近地区最适宜人口的涵义。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承载力。 ?人口容量: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它有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等三个特点,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人口的文化和消费水平。 (2)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人口流动是批人口在短期内离开原居地后又返回的现象,如外出旅游、度假、开会等;人 32 口迁移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永久性”或“长期性”变更定居地。 3(知识整合 : (1)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人口增长模式 “高—高—低”模式 “高—低—高”模式 “低—低—低”模式 (过渡型) (现代型) 原始型人口 传统型人口 增长模式 增长模式 特出生率 高 高 高 低 死亡率 高 高 低 低 点 自然增长率 极低 较低 高 低 人均寿命 短 有所延长 继续延长 进一步延长 人口增长 极为缓慢 快速增长 零增长或负增长 社会发展阶段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封工业化初期,发达国家:18新技术革命时期,目 建社会、资本世纪末19世纪初,19世纪前主要是发达国家 主义社会初末20世纪初;发展中国家: 期 20世纪50年代,现在 原因 原始社会以以手工劳动以近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科学知识的普 采集、狩猎为基础的自工业化生产使生产力水平及和医疗卫生技术 经济为主,然经济 明显提高,医疗卫生事业迅的进步,人类生活水 生产力水平速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平和文化水平的提 极为低下 加 升,人们的生育观念 和生育行为的变化 生产力水平 不断增长,,,,, 分布 热带原始森较落后的发亚、非、拉等洲的发展中国主要分布在发达国 林等地区的展中国家或家或地区(如坦桑尼亚、肯家(如意大利、匈牙 落后民族 地区 尼亚等) 利、瑞典等)和部分 发展中国家(如韩 国、新加坡等) (2)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分类 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点的空间流动行为。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国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国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由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城市化和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因而,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3)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生态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等 ?经济因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发展、城市化、区域开发、大型工程建设等)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一般经济落后地区迁出率高,而发达地区迁入率较高。 ?政治因素:国家政策(如深圳的崛起)、战争(战争难民)等 ?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等。 根本原因:人口的发展常常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处于互不适应的状态,这种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导致了人口的迁移。 (4)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及图示 33 ?世界人口迁移的现状:由发展中国家迁移到发达国家、从贫穷落后国家到富裕国家;从人口稠密国家到人口稀少的国家。 ?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总体表现为从农村到城市和工矿区、从内地到沿海地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主要人口流出省区是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河南、湖北等;主要流入省区是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等。原因:以务工和经商为主,多为自发性迁移。 【学法指导】 1、人口增长模式的学习可以用列表比较分析法,明确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等人口增长模式在基本特点、影响因素、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同。 2、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可以通过读图得出结论,并用示意图法加深记忆。如世界人口迁移现状可用面图示: --------?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经济因素 【梯度练习】 A组 1. 人类历史上第二次生产力大发展后,人口增长的模式是 A(原始模式 B(传统模式 C( “高—低—高”模式 D(“低—低—低”模式 2. 以下各组国家中,人口增长模式不同的是 A(阿曼和孟加拉国 B(巴西和匈牙利 C.澳大利亚和美国 D.韩国和新加坡 3. 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A(消费水平 B(资源 C(科技水平 D(生产能力 4(20世纪末,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分布特点是 A(欧洲人口死亡率较高 B(澳大利亚人口自然增长率稍高,属现代模式 C(发展中国家均属“高—低—高”模式 D(德国、意大利、加拿大等国人口多年呈负增长 5(人口增长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 A(生物学规律 B(上层建筑 C(医疗卫生条件 D(生产力发展水平 B组 右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 读图2-1-1完成6-7题。 6(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的国家是 ,(甲 ,(乙 ,(丙 ,(丁 7(容易出现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是 图2-1-1 ,(甲 ,(乙 ,(丙 ,(丁 8(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导致大量人口迁入,其主要原因是 A.深圳、珠海经济条件的改善 B.深圳、珠海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C.深圳、珠海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D.深圳、珠海自然条件的改变 C组 9.读“人口增长模式随时间变化图”,以及部分国家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表,回 答下列问题。 34 图图22--11--22 图图22--11--22 国家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韩国 1.5 0.6 0.9 尼加拉瓜 3.7 0.6 3.1 中国 1.71 0.66 1.05 (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_ ___,其计算方法是_ _。 (2)A阶段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是_ __,属于_ __人口增长模式。 (3)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处于低增长阶段的是_ __ (填字母)。 (4)对照表中的数据,韩国、尼加拉瓜、中国分别处于图中_ __、___、_ __ (填字母)阶段。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学习目标】 1(城市空间结构 , 运用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对纽约、重庆、武汉等典型城市进行分析, 进而掌握影响这些城市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 学会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进行城市区位选择。 , 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和城市功能分区;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特点。能运用所 学原理在城市的空间结构图中进行功能分区选择。 , 能概括中心地理论中的中心地服务范围的特点及其商品等级和服务等级的关系。 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 能对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及其意义进行解释说明 , 能解释推动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 能区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针对生活中所遇到或听到的城市化主要问题 提出合理化建议。 , 掌握主要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并能找出正确解决某类城市环境问题的措施 【要点解读】 1(重、难点透析 (1) 城市区位分析 城市区位包括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和政治文化地理区位(要把每一项所包含的区位因素整理出来,弄清每一因素对城市产生的影响,并与具体的例子结合起来(如纽约、重庆、武汉等典型城市),这是关键。城市区位分析是从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城市区位的选择则是利用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探讨城市选址的问题,要把城市区位的这两方面加以区分和衔接。无论是判断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还是对城市进行区位选择,都应运用综合 35 分析加主导因素分析的方法,即能多角度分析城市的区位,又能从中找出主导因素。 (2)城市化 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和意义,要综合认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是乡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大量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程。城市化动力机制包括社会经济发展、工业化进展、第三产业发展三个方面。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表现出独有的特点,具有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共同特点,又在积极采取措施避免重蹈其他国家覆辙。城市化特点部分主要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特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比较中,要突出发达国家的“内城衰落”和“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的“虚假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现象。 (3)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的合理发展和分布,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城市化在积极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都会带来某些消极作用。要充分认识城市化对人类生活影响的两面性。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也是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 (4)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一些措施(如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 图2-2-1 2(易错辨析 (1)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功能分区、城市的空间结构几个概念有区别又有联系,可以用下面框图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图2-2-2 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在经济、社会、历史和政策等因素的作用下,城市功能分区在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而城市功能分区是指城市中各种经济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所形成的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等。 (2)中心商务区就是城市中心位置,这样理解是不对的,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的商业核心地区,一般位于交通便捷、人口密集的市中心,但在有些城市例如北京的市中心是行政区,又如多核心模式的城市,其中心商务区就不位于市中心位置。值得注意的是中心商务区是商业核心地区。 (3)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衰败,而是城市化扩展的一种形式,它是建立在城乡差别近于消失,接近形成一体化的基础上的。 36 3(知识整合 (1)城市区位分析与区位选择 ?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的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 自然因素 影响结果 原因 实例 大多数城市分布在平原地区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我国城市大多在第平原 耕、交通、节省建设投资 三级阶梯上 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热带地区低地闷热,高原地区地形 高原 巴西利亚 上 凉爽 城市沿河谷谷底或开阔低地山区 地表相对平坦,水源丰富 汾河、渭河谷地 分布 城市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沿气候 湿润区的城市比例适度的降水、适中的气温 海地区 适宜 高 气候 气候 荒漠区、高寒区、湿热区的我国西北干旱区城降水或气温条件不适宜 恶劣 城市少 市少 城市常沿河分布 城市需大量的生活用水和生供水 长江沿岸城市 产用水 河运起点和终点处易形成城货物在此集聚、转运 赣州 市 干支流汇合处易形成城市 河流 运输 大量人流、物流集聚、中转 宜宾、重庆、武汉 河口处易形成大城市 河运、海运的转换处、人流、上海、广州 物流集散 军事 河流弯曲度较大处、河心岛利用天然河面进行防卫 伯尔尼、巴黎 防卫 处建城 ?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交通运输(如株洲)、矿产资源(大庆)、旅游资源(桂林)、商业贸易等 ?政治文化地理区位:国家政策(深圳)、外交、宗教(拉萨)、军事、科技教育(班加罗尔)等。 (2)城市土地利用 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及城市 的功能分区 图2-2-3 名称 占地比重 区位特点 其他特征 住宅区 是城市用地最广泛出现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距母城较远的交通干线上 的形式 住宅区背向发展的趋势 出现卫星城 商业区 占用城市用地面积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中心商业区特点:经济活 的一小部分 两侧或街角路口处 动最为繁忙,人口数量昼 夜变化大,建筑物高大稠 密,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 37 工业区 占用城市用地的一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每个工业区的占地面积和 部分 于沿交通干线分布。 人数要适当,工业区的数 量要因地制宜 (3)中心地理论: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功能布局的一种城市区位理论。中心地理论提出了关于中心地、服务范围、门槛人口等概念。 中心地等级 服务范围 数量 中心地之间的距离 提供服务职能的高低 高 大 少 远 高级 低 小 多 近 低级 (4)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农业发展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剩余劳动力 城社会经市济发展 工业发展 化 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 服务业发展 城市人口增加 (5)城市化的标志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6)城市化的新特点: 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 城市化特点 原 因 发达 起步早 工业化早 国家 城市化水平高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大量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发展 起步晚,发展快 独立后民族经济发展,人口迅速增长 中国 城市化水平低 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家 城市发展不合理 城市经济崎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大量土地被占用,大致耕地面积减少 (7)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资源短缺,地面下沉、海水入侵、水质恶化 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 【学法指导】 1(城市区位分析及区位选择部分,是为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区划分、城市的服务功能做铺垫的知识,学习中多联系地图、联系实际,学会应用,能够分析不同城市的区位。利用表格比较法记忆各种城市用地及特点。 2(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采用案例分析法,联系长株潭城市群及两型社会建设。理解城市化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感受城市化对生活的影响。 3(城市化动力机制的学习可以采用纲要信息图解法。 38 【梯度练习】 A组 1、我国华中重镇武汉选址的区位类型是 A(水运的起点 B(处于水道天然障碍外,货物集散地 C(河流的汇合点 D(在陆路交通线穿过河流需要造桥或建码头的地点 2、我国南方大城市大都在河流汇合处,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会合处,说明对城市区位影响显著的是 A(水源 B(气候 C(经济 D(交通 3、城市最基本的功能用地是 A(商业区用地 B(工业区用地 C(住宅区用地 D(绿化用地 4、在城市化过程中 A(城市数目减少,规模扩大 B(劳动力由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逐渐转移 C(城市数目增多,规模缩小 D(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5、目前在发达国家的大城市里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 A(市区失业人口增多 B(大城市环境恶化,地价上涨 C(人口增长速度在不断变缓 D(大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变缓 B组 6、下列地区中不适合发展城市的是 A(.河流发源地 B(干支流交汇处 C(河口 D(山前冲积扇 7、关于城市区位与自然地理各因素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上的城市都位于平原地区,且临海优越 B(气候条件恶劣的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和热带雨林地区则无城市分布 C(沿河设城是我国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D(世界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地带 8、目前有些城市对汽车实行分类牌照进入市区,其目的是 A(抑制私人出租车 B(优先发展公交车 C(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 D(减少就业压力 C 组 9、图2-2-4为某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促进该城市规模扩大的主要因素是 图2-2-4 A(地形 B(气候 C(交通 D(市场 10.与图2-2-5中甲、乙,丙、丁四类城市功能区依次对应的是 A、商业用地、工业区、住宅区、绿地 B、商业用地、住宅区、绿地、工业区 C、工业区、商业用地、住宅区、绿地 D、工业区、住宅区、绿地、商业用地 39 图2-2-5 11.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回答: 地租y 水 平 商业 住宅 工业 x A B 与市中心的距离(km) C () 土地利用 图2-2-6 (1)土地租金高低取决的主要因素有: A(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B(土地利用方式 C(交通通达度 D(企业的支付能力, (2)市中心应为图中A、B、C中的 ;这里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应为 区, 此处地租最高的原因是 。 (3)图中B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是 区, 原因是 。 (4)工业区布局在距离市中心较远的城市外缘地带所考虑的因素是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学习目标】 1(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 能用有关区位理论,分析影响某些产业活动的主要区位因素。 , 举例说明生产协作联系的方式。 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 运用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分析影响本地区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合理进行农业区位选 择。 , 能够说出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特点,并能在地图上落实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 3(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 分析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运用工业区位理论进行工业合理布局。 , 理解工业区位选择及工业地域的形成。 , 结合实例分析主要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及发展特点。 , 学会从环境因素考虑工业区位的选择。 4(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理解交通运输是进行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重要条件。 , 能解释说明交通运输与聚落、城镇、商业网点布局之间的内在联系。 40 【要点解读】 1(重、难点透析 (1) 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本内容重点将集中在农业的区位问题上,通过农业区位问题的学习,能正确判断某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例如:江南丘陵的茶树---土壤。农业地域类型是指不同地区利用各自的特有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间进行商品交换,是农业生产社会分工在地域上的体现。要求能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及分布。 (2)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有很多,主要有:原料、动力、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政策等。不同的工业部门所要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不同,学会抓主导因素进行工业区位分析和区位选择,例如:甘蔗制糖厂接近原料产地。 (3) 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能用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从三方面认识:一是农业生产或工业生产对资源、能源的利用产生的需求与有限资源、能源之间的矛盾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二是资源、能源不合理利用方式产生的后果直接破坏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三是农业生产或工业生产活动本身对地理景观的影响。 (4) 生产活动中的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地区的开放性和对外依赖性增强,货物交流或商品交流增加,地域联系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大。除了交通运输外,通讯也包括在地域联系内容中。不论是交通运输还是通讯,它们的地理意义不仅在于地域间的沟通,而且使传统地理空间概念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地域联系的方式和手段不同,使地域之间相对的时间距离比绝对的空间距离更有意义,另一方面,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地域之间的联系正在形成一个超越传统的地理空间信息网络。这部分内容主要是理解地域联系的地理意义。 2(易错辨析 (1) “光照”、“热量”两个农业区位因素易混淆。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光照越多,热量越丰富,热量越丰富,光照不一定多,例如四川盆地热量条件好,但光照不足。二者比较如下: 衡量指标 我国分布规律 对农业的影响 光照 年总太阳辐射 西部丰富东部少;青藏高原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和产 最丰富,四川盆地最少。 量 热量 积温 东部季风区由南向北减少。 影响农作物种类、种植制 度和栽培方法等 (2)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与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有区别的,如影响南疆长绒棉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水源,而非光照条件。南疆光照条件优越,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而气候干旱、水源不足是当地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3)在工业生产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并非固定不变。现代钢铁工业从19世纪起源后,目前其区位选择经历了三个阶段,不同时期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就不同。 主导因素 区位选择 典型例子 早期煤炭炼铁时代 煤炭资源 靠近大煤田 德国的鲁尔区 20世纪初期开始 铁矿资源 靠近大铁矿 武钢、鞍钢 二战后 消费市场 沿海钢铁消费区 上海宝钢 3(知识整合 (1)影响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 41 ?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光照 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热量 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不仅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而且关系到农作物 种类、耕作制度、栽培方法等 土地 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不同位置的土地,有不同的利用价值;土地本身的 肥力不同,其生产力也不同 水分 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没有水就没有农业,水源是干旱、半干旱区发展农业 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地形 影响农业布局,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坡度大于18?的宜发展牧业或林业 ?科学技术因素:包括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耕作制度。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市场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生产规模和类型。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的发展,使市场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大。 国家政策——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2)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 农业地域类型 地域分布 生产特点 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水稻种植业 集中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季风水田农业) 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科技水平低。 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采取的措施(以阿根廷为例):培育大牧场放牧业 南非等地具有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良种牛,加强牛群病害的研究;改善 地广人稀;距海港近的优势 交通运输条件;开辟水源;种植饲料。 商品谷物农业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是商品谷 俄罗斯、乌克兰等地具有优越的自然物农业的基本特征。 条件;便利的交通运输;地广人稀; 高度发达的工业和先进的科技等优 势 混合农业的优点:农场成为一个良性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南非、澳大的生态系统;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混合农业 利亚、新西兰等地,将饲养牲畜和谷安排农业活动;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物生产有机结合起来 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3)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主要的工业布局类型: 工业类型 主导区位因素 工业特点 部门举例 区位选择原则 原料指向原料 原料不便于长距离钢铁厂、甜菜制糖厂、接近原料产地 型工业 运输或原料运输成甘蔗制糖厂、水产品 本较高的工业 加工厂、水果罐头厂 市场指向市场 产品不便于长距离啤酒厂、汽水厂、家接近消费市场 型工业 运输或产品运输成具厂、印刷厂、石油 本较高的工业 加工厂、棉布厂 42 动力指向能源 需要消耗大量能源钢铁、冶金、化学等接近能源供应地型工业 的工业 重工业 (火电厂或水电 厂) 廉价劳动劳动力成本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普通服装、电子装配、接近具有大量廉力指向型力的工业 包带等工业 价劳动力的地方 工业 技术指向知识和技术 技术要求高的工业 集成电路、卫星、飞接近高等教育和型工业 机、精密仪表等 科技发达地区 (4)工业联系和工业区域 ? 生产上的投人一产出联系,例如:棉布厂就是经过多道工序生产出来的,纺纱厂、织布厂、印染厂等各工厂间存在投人一产出联系。?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有些工厂间并没有生产上的联系,却在地理空间上联系在一起,这种工厂之间的联系是多方面的,如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共同利用廉价的劳动力等。?非物质的信息联系,如信息网络联系。 (5)工业与地理环境 考虑工业对环境的影响,部分工业企业微观布局原则: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应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地带,或与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有水体污染的工厂,污水排放口应该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污染越严重,越应远离居民区;居民区和工业区之间最好用绿化带或水面隔离。 (6)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聚落空间形态:北方因地形平坦开阔,聚落布局多呈团块状,形态比较规则,道路呈棋盘式。南方河网密度大,聚落多沿河道、铁路或公路分布,布局形态多呈带状 ?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分布的关系:沿江、沿海以及铁路、公路沿线,水陆交通便利的枢纽地带或地理位置适中的边境线附近地区,既有利于货物集散,也为其他社会活动提供了便利的场所,为商品流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从而发展成为商业中心。例如,我国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区和京广、京沪、陇海等铁路沿线,集中了许多全国性和地区性商业中心城市。 【学法指导】 1.合理选择企业区位的方法,合理的企业区位并不是每个因素都是最好的,而是通过比较选择出一个有明显优势的地方,采用优选法。 2(采用因果联系框图理解产业活动的地域分工、联系、空间集聚、产业地域的形成及注意原则。 3(判断某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要从光、热、水、地形、市场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该地农业生产最突出的优势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因素,然后从中找出主导因素。 4(进行农业区位合理选择的方法:农业生产区位因素很多,在进行区位选择时应抓住主导区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一般来说,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和地形,人文因素中的市场和交通,往往成为农业区位选择中的主导因素。 【梯度练习】 A组 1、从投入—产出的工业联系看,下列工厂中,应靠近钢铁厂的是 A(化纤厂 B(机床厂 C(砖瓦厂 D(食品厂 2、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重要的限制条件是 A(土地资源不足 B(化肥、农药不足 C(劳动力不足 D(水资源不足 3、湖南省发展水稻种植为主的农业,该地区占优势的气候资源是 A(热量、光照条件较好 43 B(热量、水分条件较好 C(光照、水分条件较好 D(土壤、灌溉条件好 4、关于水稻种植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 B(水稻种植业主要以大农场经营为主 C(要使水稻稳产,政府需大力投资水利工程建设 D(水稻种植业属密集农业、自给农业、种植业 5、下列各组食品,其加工厂靠近原料产地的是 A(鲜奶、蔗糖 B(面包、食盐 C(鱼干、饼干 D(豆浆、酱油 B组 6、决定下列地区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华南的双季稻种植 ?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 ?新疆吐哈盆地的瓜果生产 ?上海郊区的乳畜业 A(?热量 ?水源 ?光照 ?市场域 B(?水源 ?地形 ?热量 ?市场 C(?地形 ?国家政策 ?土壤 ?科技 D(?土壤 ?热量 ?地形 ?国家政策 7、某地生产的新品种西瓜,第二年种植面积比第一年扩大1倍,第三年又比上一年扩大50%,主 要原因是 A.当地自然条件适宜种西瓜 B.西瓜产量高,价格便宜 C.西瓜品种好,口味佳 D.西瓜销路好,需求量大 8、“青藏铁路”的建设表明 A.自然条件是影响铁路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B.先进的科学技术能有效地克服交通运输线建设中的自然障碍 C.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首先要考虑填补地区空白 D.社会经济因素对铁路区位选择的影响并不明显 C组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北方城郊建有大面积的温室大棚,冬季市民餐桌上常有西红柿、黄瓜 等夏季蔬菜、水果。据此回答9~10题。 9、用“温室大棚”代替“南菜北运”的主要原因是 A.价格因素 B.交通运输不便 C.消费者习惯变化 D.气候变化 10、“温室大棚”能反季节种菜,引起变化的因素主要是 A.水分 B.土壤 C.热量 D.光照 11、下面四幅城市规划示意图,布局不合理的是 图2-3-1 44 A(?? B(? C(??? D(???? 12、读“城镇农业区位图”,回答下列问题。 请你根据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和 B 平地 水库 社会因素,选择合理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 主要公路 养鱼业 种棉花 城镇 C 种蔬菜 奶牛场 柑橘园 河 流 E 丘陵 D 13、读图,回答我国京津唐工业区的有关问题: 图2-3-2 ? ? ? ? ? 电力 ? 海盐 铁矿开采 石油开采 棉花 煤炭开采 图2-3-3 (1)将钢铁工业、海洋工业、石油工业、纺织工业、机械工业五种工业部门的字与方框内的数码对应: 机械工业: 海洋工业: 纺织工业: 钢铁工业: 石油工业: (2)从图中分析出影响该地区工业发展的原料因素有(至少4种)(4分) 、 、 、 等。 (3)影响该地区工业发展不利的自然区位因素是 -------------------------( ) A.交通运输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4)该地(华北地区)属于的自然带是 带,气候类型是 气候。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的协调发展 【学习目标】 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 能够说出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历史阶段和各阶段主要特点。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 能说出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45 ,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成因分析及寻求解决途径。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 能够解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能区分可持续发展的四个基本观念。 , 能利用图示说明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4(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 理解控制人口规模是世界各国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 , 掌握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 辩证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要点解读】 1(重、难点透析 (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由局部到全球,与此同时,人类为解决各种环境问题的人地关系思想,也在不断进步与深化。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大致可以分成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四个阶段,人地关系的思想由崇拜自然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发展。 (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本内容学习是以正确的地理观念和地理思想形成为主要目的,应认识到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注重对世界主要环境问题的系统归纳,加强对材料分析,并从中归纳出结论。 (3)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可以通过对一些环境问题数据的分析,如环境污染数据、人口数据、粮食状况数据等的分析,训练使用地理数据的技能。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站在协调人地关系的高度系统学习人类应该怎样行动。 2(易错辨析 (1)区分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 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都会造成环境异常和破坏,危害人类的生活和健康,但其成因、强度、结果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表现形式不同,自然灾害主要有天文灾害、气象灾害、水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形成原因不同,自然灾害主要是自然原因引起的,人类活动可能加剧或减轻某些自然灾害程度;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引起的,自然原因也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引起环境问题。?作用强度不同,自然灾害往往具有突发性、强度大;环境问题有的具有突发性,有的则往往持续而缓慢地危害人类健康。 (2)可持续发展就是社会经济发展 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各国都享有发展的权利,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其社会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但可持续发展绝不等同于社会经济发展,其内涵包括了社会、经济、生态的持续发展。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3)对比可持续发展的四个基本观念 观 念 涵 义 原 因 发展的观念 发展包括生态、社会、经济的发展,只有发展,才能为解决贫富悬殊、人口 其中社会发展是第一位的 激增、生态危机等问题提供必要的资金 和技术 公平的观念 包括代际之间的公平和区际之间的地球环境是个整体,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公平 46 环境的观念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彼此联系,互发展社会经济和提高生活质量,需要足 为因果 够的自然资源和良好和生态环境为依托 权利的观念 在与大自然和谐的背景下,全人类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社会公正和人 都享有过健康而富裕的生活的权利 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之上 可持续发展的四个观念各有侧重。发展的观念强调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公平的观念强调人与人的平等权;环境的观念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性;权利的观念强调人们享受的权利,既包括物质享受,又包括环境享受。 3(知识整合 (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地思想 人类文明时期 人地关系特点 后果 发展阶段 环境对人类制约作用较环境问题不严重 崇拜自然 采猎文明 强,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微弱 人类对自然的依赖性减环境趋于恶化 改造自然 农业文明 弱,对抗性增强 人类改造自然能力增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矛盾 征服自然 工业文明 强,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迅速激化 谋求人地协调 后工业化时期 寻求人地协调的道路 环境和发展问题得到普遍关 注 (2) 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环境问题是指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所有问题。 (3)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图表分析可持续发展的复合结构和基本内涵 说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生态、经 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 复合系统。 内 容 地 位 目 标 图2-4-1 生态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 经济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增长数量,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 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 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社会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 相适应 47 (4)人口、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图解 物质需求超资源人控人基数过环境供给人短缺 地制环生庞大 口能力 口协人境态压 增调口问恶环境 力增长率较长 发废物排放超规题 化 污染 大 高 展 出环境自净模 能力 (5) 【学法指导】 1. 纲要信息图记忆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表现。 2. 列表归纳比较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 3. 运用列表对比法记忆可持续发展的四个观念。 4. 结合实例,理解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应用可持续发展观念,能发现、解释或解 决一些社会生活实际问题,如发展“绿色食品”,避免“白色污染”等。 【梯度练习】 A组 1、下列现象不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A.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B.生物物种灭绝 C.土地盐碱化,水源枯竭 D.交通拥挤,社会秩序混乱 2、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是指 A.由各种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环境 B.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创造的人工环境 C.以人类为中心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D.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所组成的生物圈 3、人地关系呈现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的阶段是 A.崇拜自然 B.改造自然 C.征服自然 D.谋求人地协调 4、实现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最关键的措施是 A.控制人口数量 B.提高劳动者素质 C.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D.加大自然资源开发力度 5、下列生产活动中,人类与环境对立的是 A.江南丘陵开辟茶园 B.呼伦贝尔草原适度放牧 C. 洞庭湖周围围湖造田 D.将黄淮海平原的盐碱滩改造成良田 6、倡导“免赠纸制贺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48 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减少固体垃圾 C.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D.移风易俗 7、“竭泽而渔,虽得鱼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这句话启示我们 A.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 B.要保护生态平衡 C.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D.要考虑区域差异 B组 读城市固体废弃物分类收集图,图9,,回答8—10题。 8、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危害是 A(妨碍人们的出行和工作 B(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 C(导致交通阻塞和能源浪费 D(限制城市规模和阻碍城市发展 图2-4-2 9、对城市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的意义有 ?改善城市环境 ?抑制臭氧消耗 ?节约自然资源 ?增加耕地面积 A(?? B(?? C(?? D(?? 10、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A(美国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 B(大力开垦沼泽,努力增产粮食 C(在我国南方农村推广使用沼气 D(商店出售商品时每件商品均单独包装 C组 11、读“人类与环境相互关系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外圆A代表________,内圆B代表________。 (2)图中箭头?表示人类通过________从环境中输入________,箭 头?表示人类通过________活动向环境中输出________,箭头? 表示人类的________,箭头?表示________。 (3)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可用图中箭头________表示;任意排放有 害物质可用箭头________表示;酸雨可用图中箭头________表示; 植树种草可用图中箭头________表示。 图2-4-3 12.读“吉林省西部改造沙漠荒地的„林—草—田?复合生态系统景观图”和“简化的系统框图”。该系统的目的是取得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效益的统一。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图的空白框内。使系统成立(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A.增加粮食产量 B.喂养牛羊C.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腐殖质 D.提高经济效益E.粪肥 (2)该系统的建立,减轻了当地受________天气系统控制时的________等灾害。 (3)以该系统的农业产品为原料,可以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加工业。 49 再投资 林 —— 木材提草高沙 提高耕地数人荒田量和质量民地复生合活 生水图2-4-4 图2-4-5 产青草 平系 统 地理必修?模块综合训练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第?卷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50 答案 出生率% 图1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读图完成1-3题 出生率% 死亡率% 1、?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 死亡4.0 4.0 A.1, B.1.5, C.4, D.3, 率% 3.0 3.0 2、?国目前人口增长属于下列哪一阶段 2.0 2.0 A(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B(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1.0 1.0 C(过渡人口增长模式 D(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3、缓解?国人口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 ? ? ? A.开发劳务市场 B.实行计划生育 图1 C.鼓励生育和适当移民 D.加大教育投入 4、右表中反映人口合理容量的数据是 A(25万 B.30万 C.35万 D.45万 5(下列叙述,符合中心地理论的是 A(一个地区城镇规模的大小与数量成正比 B(城镇等级越高,数量越少 C(在理想平原上,中心地的服务范围表现为正方形 D(相邻高级中心地之间相距较近,相邻低级中心地之间相距较远 读图2日本主要城市分布示意图,完成6~7题。 6(日本城市主要分布在 A(太平洋沿岸 B(日本海沿岸 C(内陆地区 D(东北沿海地区 7(影响日本城市这样集中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 B(河流 C(气候和地形 D(自然资源 图2 下表是我国四个地区建厂的区位优势比较,符号?越多,优势越明显,。据此回答8~10题。 优势比较 地点 原料 市场 工资 甲 ???? ? ???? 乙 ? ???? ? 丙 ?? ??? ?? 丁 ??? ?? ??? 8(最适宜发展原料指向型工业的地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 9(影响甲地工业布局最不利的因素可能是 A(生产成本高 B(原材料缺乏 C(市场需求不足 D(劳动力缺乏 10(某高科技跨国公司若要建立自己的子公司最有可能在 A(甲 B(乙 C(丙 D(丁 51 读伦敦城市地域发展示意图,图3,和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图4,,回答11~13题。 11(据图3图4中信息可知,伦敦及附近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标志是 图3 图4 ?城市占地面积扩大;?城市人口增长;?城市绿地增加;?城市功能区增多 A(?? B(?? C(?? D(?? 12(伦敦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时期是 A(18世纪 B(19世纪 C(20世纪中前期 D(20世纪后期 13(20世纪中后期城市人口减少较多,主要原因是 A(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增长 B(战争的影响 C(城市过度扩张,中心区居住环境恶化,城市居民向外迁移 D(经济危机导致了城市经济的衰退 国家级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湖南省会长沙市东郊星沙镇,创建于1992年8月,规划控制面积38,6平方公里。引进企业99家,其中三资企业41家,内资企业58家。根据资料,回答14~15题。 14(对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内企业都是因工业投入,产出上的联系而集聚在一起的 B(该区属于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C(该区属于劳动力密集的专业化工业集聚区 D(区内企业为了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而集聚 15(很多跨国公司选择在长沙投资建厂,最终目的是 A(充分利用各地资源 B(使产品快速进入市场 C(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D(实现经营的全球化 读北美,美国和加拿大,小麦和玉米主要产区分布示意图, 回答16~18题。 16(北美小麦和玉米集中产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地中海式农业 B(商品化(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 D(热带种植园农业 17(该农业地域类型具有的特点是 ?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很高;?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集中在大城市周围;?耗费图5 52 能源多 A(??? B(??? C(??? D(??? 图6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的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甲、 乙、丙、丁是四种不同的功能区,若该城市是在合理规划的基础 上形成的。读图回答18-19题。 18(图中表示居住区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9(图中丙功能区分布在河流下游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素 C(社会因素 D(环境因素 图6 读下面两段材料,回答20~22题。 材料一,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月,,日,北京以“热烈”的艳阳、一级的空气质量“送别”了第,,届夏季奥运会,兑现了“绿色奥运”的承诺. 材料二,湖南长株潭“两型社会”(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改革实验区建设吸引世界目光。美国盖尔国际集团董事会主席斯坦.盖尔1月6日在此间表示,该集团欲在长沙大河西先导区投资建设一个国际生态创新城。 20(“环境友好型城市”中的“环境友好”重在强调 A(人类与环境的对立 B(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C(环境的客观属性 D(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21(下列叙述中,与“绿色奥运”理念相符的是 A(在硬件建设方面,要把保护古都风貌,突出北京特色放在重要地位 B(到2008年奥运会时,每平方千米都有天气预报 C(在市民中提倡主人翁意识、学习意识、参与意识、自律意识 D(奥运期间,北京市大多数公交车、出租车、环卫车、邮政车使用清洁燃料 22(下列事项不符合长株潭“两型社会”发展方向的是 A(成为多中心网络化的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城市群 B(打造成为全国区域科学发展典范 C(城市的夜晚照明部分由太阳能路灯取代 D(湘潭钢铁厂扩大冶炼钢铁的生产规模 食品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必备条件和健康的基本保证。近期全国各地屡有食源性疾病的报道,如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给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发展绿色食品,避免“白色污染”,增强环境意识,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据此回答23~25 53 题。 23(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使用低毒农药防治病虫害 ? 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 ? 在面粉等食品中添加增白防腐剂 ? 利用作物病虫的天敌防治病虫害 A(?? B(?? C(?? D(?? 24.我们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是( ) A.冶炼厂所排放出的白色烟雾 B.石灰窑的白色粉尘 C.聚乙烯等白色塑料垃圾 D.白色建筑废料 25.由于养殖污染、化肥农药污染,使长三角水体中氮、磷过剩、蔬菜农药残留物超标,按清洁生产评估 ( ) A(原料的开采过程是不安全的 B(食物的加工过程是不安全的 C(食物的消费过程是不安全的 D(废弃物的处理过程是不安全的 第?卷 二、综合题(5道小题,共50分) 26(下图分别表示A、B两个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据图回答问题。(12分) (1)图中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 A国:,,,,,,,,,,,,,,; B国:,,,,,,,,,,,,,,。 (2)分析两国人口年龄构成对社会产生的不良影响: A国:,,,,,,,,,,,,,,; B国:,,,,,,,,,,,,,,。 (3)为解决上述问题,两国应采取的相应对策是: A国:,,,,,,,,,,,,,,; B国:,,,,,,,,,,,,,,。 27(读下图,回答问题。(10分) (1)T为某城市郊区农业布局图,计划布局以下农业专业区:粮食、蔬菜、水果、乳肉。1 其中A区布局,,,,,,,,最合理,D区布局,,,,,,,,最合理。(2分) (2)简述A、D两个农业专业区布局的理由:(4分) A,,,,,,,,,,,,,,,,,,,,,,,,,,,,,,,,,,,,,。 D,,,,,,,,,,,,,,,,,,,,,,,,,,,,,,,,,,,,。 (3)若干年后T所示城市发展到T所示规模,它反映了城市化过程中,,,,,,,,,12 ,,,,,,,、,,,,,,,,,,,,,,,,两个基本特征。(4分) 28.读“某城市规划图”,该市常年主导风向 54 为西南风,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图9 (1)填表比较规划中工厂的布局是否合理。 地点 布置工厂 是否合理 判断理由 ? 化工厂 ? 食品厂 ? 自来水厂 ? 钢铁厂 (2)为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更好,若从A处修建铁路到B处,选A—C—B线,还是选A—D—B 线,为什么, 29.下图 为“世界主要工、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写出农业区中数字代表的世界农业地域类型: ?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分) (2)?地区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密集型农业(1分),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 ____ (任写3点得3分)。 (3)写出工业区中字母C所代表的世界重要工业地域的名称:______________,此类工业多为_______指向型。(2分) 30((8分)读“黄土高原生态恶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55 (1)据图归纳,造成黄土高原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什么,(6分) (2)为了协调人地关系,控制黄土高原的生态恶化,我们必须走_________________发展之路。(2分) 地理必修?参考答案 第一章梯度练习答案 1( C 2. B 3. A 4. A 5. D 6. D 7. D 8.A 9((1)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 (2)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很低 高-高-低 (3)AE (4)ECD 第二章梯度练习答案 1(C 2. D 3. C 4.D 5. B 6. A 7. D 8.C 9.C 10.C 11.(1)AC (2)A 商业 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 (3)住宅 既方便上下班,又利于购 物 (4)地价便宜,对市中心环境影响少(或降低地价,保护环境) 第三章梯度练习答案 1(B 2.D 3.B 4.B 5.A 6.A 7. D 8.B 9.A 10.C 11.B 12(养鱼业 A 种棉花 B 种蔬菜 C 奶牛场 D 柑橘园 E 13((1) 机械工业: ? 海洋工业: ? 纺织工业: ? 钢铁工业: ? 石油工业: ? (2) 海盐、铁矿、煤炭、石油、棉花(任答4点得分) (3) B (4)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季风气候 第四章梯度练习答案 1(D 2. C 3. C 4.A 5. C 6.C 7.C 8.B 9.B 10.C 11((1)环境 人类社会(2)生产 物质和能量 消费 废弃物 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环境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反作用(或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 (3)? ? ? ? 12((1)从上到下,从左到右:C A D B E(2)冷锋 风沙、暴风雪(3)木材加工 造纸 畜产品加工 食品 加工 56 必修?综合检测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选项 B A C A A A B A C C A C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项 D C B D B D B D D B C D 二、综合题(5道题,共50分) 26((1)A国: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缓慢,甚至会出现负增长(2分) B国:少年儿童人口比例较高,人口增长过快(2分) (2)A国:劳动力不足,老龄人口对社会形成过重负担,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等(2分) B 国:生活水平较低,教育投入加大,就业困难,资源、环境压力过大,社会负担过重,影响 社会、经济发展等(2分) (3)A国:鼓励生育,制定相应人口迁移政策,完善老年人保障体系等(2分) B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增加教育投入和就业机会等(2分) 27(答案:( 1)蔬菜(1分) 粮食(1分)(2)A:接近消费市场,就近销售,能承受较高的地价(1分) B:离市区较远,地价较低,有大面积平地便于耕作(4分) (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或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1分) 城市人口增加(4分) 28((10分)(1)否 上游,污染水 是 市中心,接受消费市场 否 下游 水不干净 是 接近能源产地,交通方便,且位于城区外的下风向 (2)A-D-B 施工方便,不打隧道,减少工程量。 绕过市区,减少大气污染和噪音污染 29((1)混合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 大牧场放牧业 季风水田农业 (2)劳动 小农经营 ,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 (3)硅谷 技术(10分) 30((1)过度开垦草场;过度放牧;毁林开荒、破坏植被(每点2分,共6分,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可持续(2分) 57 必修?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学习目标】 1(区域的基本含义 , 对区域具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够描述区域的基本特征。 , 说明和解释区域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并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像等进行表述。 , 对区域发展阶段的特点、成因、分布和发展变化规律等有理性认识,通过比较揭示区域 发展演变过程。 2(区域发展差异 , 应用已经知道和理解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等,说明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及 发展差异,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 说明或解释南方与北方的差异,并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像等进行简单表述。 , 能够说明和阐述西部大开发范围及意义。 3(区域经济联系 , 以我国的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为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线路、意 义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 应用产业转移的基本原理及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会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 题。 【要点解读】 1(重、难点透析 (1)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在地理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但是,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并非要求死记硬背“区域”的定义,而是要理解: ?除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如国家、行政区)外,其他区域的划分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区域内部具有某些方面共性或结构的一致性。例如:按自然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的一致性而划分的自然区域:高原区、植被区等;按人文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的一致性而划分的人文区域:人口密度区、旱作农业区等。第二、区域内部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的联系,亦即具有一定吸引或辐射范围的区域。例如:经济区、贸易区等。第三、区域内部 58 共同职能的功能区。如城市中的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从地域范围(空间尺度)来说,有大有小。大尺度的,可包括许多国家,如东亚、西欧等。在我国,大尺度的,可包括几个甚至十几个省区,如长江沿岸经济带、东部沿海经济带等;中等尺度的,可包括一、两个省区及相邻省区的部分地区,如京津唐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也可是一个省内的部分地区,如辽中南工业区;更小尺度的,可是一个城市内部的一个区域,如上海的浦东开发区等。 ?区域一般具有如下的特性:一是整体性。区域是各地理要素互相作用、互相影响而构成的一个整体。二是差异性。任何一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性。三是开放性。任何一个区域都不是、也不可能是独立的存在的,都必须与其他区域发生各种联系。 (2)区域发展阶段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是不同的 。通过实例的分析认识,区域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一般说来,区域的发展要受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地理要素的影响。区域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消耗物质、能量、信息,并且再以新的形式释放出来,从而实现它的生存与发展。区域发展阶段,一般包括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这样三个阶段。 首先是初期阶段,是指区域早期发育阶段。此时,区域内的因子数较少,空间结构关系简单,资源对生产来说是充足的,而环境短期内也不会受到明显破坏。因此,区域内部的人地关系基本上是协调的。 其次是成长阶段,是指区域的中期发展和成熟阶段。在区域的中期发展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物质、能量的输入、输出大幅度地增加,人地关系随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区内资源逐渐出现短缺现象,环境也受到了明显的破坏。因此,人地关系已逐渐地不协调了。 最后是衰落阶段,是指区域发展演变的后期阶段。随着本地区资源的枯竭,同时,由于技术、产业结构等与区域外整个市场发展的不和谐,增长速度衰退,效益减低,本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因素的集聚能力减弱,导致整体区域呈现萎缩状态。这个时期,区域经济及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引进新的技术,改革区域的经济结构,区域才能产生新的增长活力。 (3)区域发展差异 一般说来,影响区域发展的因素主要是地理位置、资源环境和技术力量、产业结构等。在分析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很大影响时,重点是资源与环境,它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区域环境对区域的发展具有制约作用。一个区域如果环境条件较差,即使拥有丰富的资源,那么,区域的良性发展就可能较难实现。我国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相差甚远,这与西部环境较差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专家们对加快西部发展所提出的建议中,都很重视西部的环境建设。重点分析我国东、中、西差异以及南方和北方的差异 (4)区域经济联系 在学习产业转移或资源跨区域调配时必然涉及产业是如何转移或为什么要转移以及资源是如何跨区域调配或为什么要这样调配等问题,但我们必须抓住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个核心问题。其影响包括好的和不良的两方面,必须用“一分为二”观点看问题。对资源“调出区”(或产业“迁出去”)与“调入区”(或产业“迁入区”),既要考虑对环境有利影响的一面,也要考虑到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一面;并简要的分析产生有利或不利影响的原因,还要探讨对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应采取的怎样对策。 2(易错辨析 (1)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不等于说没有界线 因为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因此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只是有的界线明确(如国界),有的界线模糊(如气候区)。 (2)第一产业比重小,不能说明农业不发达 59 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并不完全反映各产业的发展水平。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比重较小,但农业发达。 (3)高收入的地区与发达地区 发达地区的收入较高,但高收入的地区不一定是发达地区,如一些以出口石油为主要收入的国家,经济基础薄弱,工业技术水平低,不能视为经济发达地区。 (4)东部经济地带与东部季风区 东部经济地带与东部季风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东部经济地带的主要划分依据是经济因素,它包括京、津、辽等12个省级行政区;而东部季风区的主要划分依据是自然因素,大致为大兴安岭—阴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的地区,它的范围比东部经济地带要大。 (5)西部经济地带与西部大开发 西部经济地带包括新、青、甘、陕、宁、川、渝、贵、云、藏等10个省级行政区。西部大开发的范围:10+2+3(西部经济地带10个省区、中部经济地带的内蒙古、广西两个自治区,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和吉林延边3个自治州也比照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实施开发开放)。 3(知识整合 (1)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 区域发展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阶段 工业化阶段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阶段 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均国内生产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高,人均国内生水平 总值少 加速推进 产总值高 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产业结构 重,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第二产业,以资金密集型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集型工业为主 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 对外开放低,对外贸易规模小,对外开放程度逐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程度 表现出自给自足特征 步提高 系大幅度增强 现代化交通线路少而交通运输建设显现代化交通、信息网交通运输 稀疏 著加快 络逐步完善 中心城市发展速城市化 水平低,缺乏大型中心城市 水平高,区域内部差异小 度高于区域平均 发展状态 低水平的均衡状态 不平衡增长 高水平的均衡状态 (2)我国的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北 方 南 方 区域特征 跨越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平原多山地丘陵,热量丰富,水分充足,有 高原为主;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资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等相当丰 源丰富 富 限制因素 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旱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 发展方向 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产业升级,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治理污染 环境 (3)南水北调:规划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连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形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东 线 中 线 西 线 60 调水源地 长江下游扬州附近 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 长江上游通天河、雅砻江和 大渡河 调水线路 沿京杭大运河提水北开挖渠道,引水自流到开凿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 上到山东半岛和天津 北京、天津 黄河上游 调水量 较 大 较 小 大 水 质 差 较 好 最 好 【学法指导】 1. 学会用表格、数据等去分析、比较,从而掌握不同区域的差异。如区域内的同和区域外的异;各个发展阶段的差异;我国东、中、西的差异;南方与北方的差异等。 2. 在识记地理知识时,一要理解,二要抓要点。如区域的主要特征可归纳为:“界线、异同、特色、联系” 3. 学会运用图表,说明区域的产业结构并进一步分析其特征和成因。 4. 要用综合、辩证观点的去分析问题。如理解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等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要全面的分析资源“调出区”(或产业“迁出去”)与“调入区”(或产业“迁入区”)的利弊。 【梯度练习】 A组 1(关于区域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 B(区域都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C(区域的内部特征完全一致 D(区域之间的没有相互联系 2(西部大开发首先要 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 B(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 C(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D(大力发展旅游业,增加人均收入 3( 关于我国南方和北方地理环境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南方无干旱地区,北方无湿润地区 B (南方地区农作物的生长期长于北方 C(南方冬季多雨,北方夏季多雨 D( 南方以粮食作物为主,北方以经济作物为主 4( “西电东送”主要是开发下列哪些资源 ?石油 ?天然气 ?煤炭 ?水能资源 A(?? B(?? C(?? D(?? 5(下列关于区域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均国民收入指标可全面度量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B(在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C(在工业化阶段,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均衡增长态势 D(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B组 6(2008年爆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这件事说明了区 域的发展明显受 A(区域竞争的影响 B(区域外部环境的影响 C(区域空间特征的影响 D(区域结构的影响 61 读图3—1—1《中、韩、日三国近年来产业结构》,回答7—8题。 7(关于第一产业,不正确的叙述是 A(我国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远远高于其 产值比重,说明我国第一产业劳动生产 率较低 B(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会导致第一产 业劳动力剩余 C(日、韩两国的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比我 国的低很多 D(日、韩两国第一产业在产值和就业 结构中比重都低,说明其第一产业发展落后 8(关于第二产业,不正确的叙述是 图3—1—1 A(我国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明显高于第一、三产业 B(我国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韩国和日本 C(我国第二产业有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D(我国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低于韩国和日本 C组 9(读下面材料及图3—1—2珠 江三角洲产业结构演变图,回 答有关问题。 20世纪80年代,香港 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合 作中逐步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加工贸易模式。90年代中后期,这种分布格局逐渐改变。 如今经济发展比较缓 慢的粤北山区及粤东、粤西 等地,正与珠江三角洲地区 图3—1—2 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 设立产业转移园区。 62 (1)20世纪80年代,香港大量_____ ____型产业逐渐北移,珠江三角洲成为香港产品的____ ___基地,香港利用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等优势担当研究开发中心和_________中心的角色,形成了“ ”的加工贸易模式。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图示地区产业发展与转移的趋势 。 (3)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汽车产业生产布局的特点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学习目标】 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 对荒漠化具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够描述荒漠化的基本特征,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说明荒漠化形成的原因。 ,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应用荒漠化的形成原理和荒漠化的危害,提出防治的措施,学会 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对湿地的概念及其空间分布状况,具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并够描述湿地作用。 , 举例说明湿地资源问题,并通过其成因、发展变化规律,提出保护措施。 3(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 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识记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 及综合治理的对策。 , 运用有关方法获取地理信息,联系所学地理知识,学会解释、分析解决具体地理问题。 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以美国为例,学会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 , 通过分析、比较,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像等对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形成与分 布进行表述。 , 针对美国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学习分析和解决一些有关农业发 展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5(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 应用区域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说明和分析传统工业区(如鲁 尔区)的繁荣与衰落的原因。 , 学会从文字和地理图表中提取相关地理信息,根据区域发展中存在的状况提出解决问题 63 的措施;联系所学地理基本原理,用于分析、解决其他区域的同类问题。 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 对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和范围具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并落实在地图和地理图表上。 , 理性认识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和发展变化。 , 把握事物的内在逻辑联系,并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像等对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 化的推动作用进行表述。 , 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识记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要点解读】 1(重、难点透析 (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以西北地区为例,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 环境的治理,是对区域内所存在的环境问题,或因目前某些人类活动不当而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而言的。导致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主要的人为原因都是破坏地表植被,其治理的主要措施则应设法恢复地表植被,如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一个区域所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常与森林、草场、水资源等的开发利用中所存在的问题是密切相关的。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的形成与发展就与不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草场等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因此,不要把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等问题一个个孤立地看待,应通过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和资源利用中不合理的问题,把造成环境问题的各方面的因素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发现产生环境和发展问题的症结,从而找到环境综合治理的有效对策。 (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发展方面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保护措施。 而所谓发展方面的问题,也是由环境造成的阻碍区域发展方面的问题;而不是讨论该区域所处地理位置等对发展的影响。资源开发利用所存在的问题,也由各区域资源分布而决定的。除森林、湿地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外,还有水资源、草地资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等。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十分重要,我国在1992年就加入了国际公约组织,建立了许多包括湿地在内的自然保护区和专门的湿地保护区,并依法加强对湿地资源的管理,严禁盲目围垦。我们利用网络和地理信息技术了解我国森林资源、草场资源、湿地资源等的分布,并对在开发利用和保护这些资源的情况进行评价探究。 (3)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研究或规划流域的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是:首先,要分析该流域发展的地理条件,包括流域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自然条件,人口、经济发展基础等人文条件;然后,进一步分析该流域各地理环境要素中,对发展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并根据其发展的有利因素探寻该流域发展的方向和主要内容,同时根据其制约因素探寻其综合治理的对策。我们可借鉴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整治的经验,去认识研究和规划如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等开发整治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一般说来,河流的开发、整治主要是围绕水利建设而展开的。只是由于各河流流域的地理条件和河流的水文特征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在水利建设上各有侧重。即使同一条河流,上、中、下游的地理环境和水文特征也各不相同,各河段的水利建设也有很大差异。所以,在以某河流为例说明流域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时,适当了解其他河流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的情况,以作比较,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关于流域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的问题,并确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观念。 (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个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与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如土地资源、气候、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交通运输、政策与法规、科技等社会条件密切相关。因此,我们要以美国为例,在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的基础上,再去了解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条件,这里所说的农业,是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牧业、渔业、林业等;所以,这里所指的土地资源包括耕地、草场、水面、林地等。不同的农业部门需要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如耕地的肥沃、贫瘠,坡度的大小),对农业生产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气候也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就种植业 64 来说,温度则决定作物种类的分布、复种指数和产量的高低,而降水量小于250mm的地区,除有灌溉水源以外,一般就很难发展种植业。不同区域的农业布局各不相同,农业布局是否合理,对农业发展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5)(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不同区域的能源资源或矿产资源的构成各不相同,因此在分析时,首先应分析该区域的能源资源或矿产资源结构,对于可更新和不可更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措施也是各不相同的。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工期场,兴建水库要淹没大量土地,要移民;建成后,运转成本低,输送比较方便,同时,兴建的水库还具有防洪、灌溉、水产养殖、航运、旅游等综合效益等;而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除了可作为能源外,还可作为化工原料,因此,煤、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更应注意提高利用效益。 其次分析该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通过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以说明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以及区域可持续的有利因素和制约条件。 综上所述,在教学时应抓住以下几个要点:第一、该区域的背景条件如地理区位、能源或矿产资源的结构、地理环境状况;第二、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第三、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在落实 “考标”时,不能就事论事地只讲某一区域能源或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而应渗透分析、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是与该区域特定的地理区位、一定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相联系,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及地域分布,除了受社会经济制度的决定性作用之外,还受到自然环境(特别是自然资源)、技术发展、社会经济以及政治文化等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研究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对区域的自然、社会背景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再探寻该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并据此选择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最优战略,确定相应的发展策略。 (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以珠三角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所谓“城市化”,简单说来也就是乡村变为城市的一种复杂的过程。城市化最显著的特点是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城市数量的增加;而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则主要是由于为了满足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并向非农业活动转型。城市化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比重下降,非农业生产的比重逐步上升,伴随着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动,农业人口比重逐渐降低,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居民的生活方式逐步向城市性状转化的过程。 城市化过程中也会产生某些问题,如环境问题、水资源供给问题、就业问题、交通问题等。关于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应采取边发展、边治理的办法。其中包括按照环境保护的要求,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并把绿化等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制定有关的政策法规,控制污染的排放等。关于水资源的供给问题,可优先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低耗水的经济部门,以减少对水资源需求的压力;制定有关的政策法规,加强对用水的管理等。关于就业问题,要把握好城市化发展的度,尽可能地做到城市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以保证充分就业。 2(易错辨析 (1)荒漠化与沙漠化 这要求理清荒漠化的概念及其成因和类型。荒漠化包括风蚀、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也涉及人类乱砍滥伐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其中风力长期侵蚀作用形成沙漠化,流水长期侵蚀作用形成石漠化。这说明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一部分。 (2)防治荒漠化的关键 荒漠化的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轻预防、重治理的观点是不对的。因为预防相对投资少,见效快;而一旦形成荒漠化,再去治理就投资大,见效慢,效果差,因此应以预防为主。 (3)湿地与荒地。 65 不能误认为湿地不能产出农副产品,是废弃的荒地。其实湿地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它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不仅能产出粮食(如稻米),还能产出药材、鱼虾、莲藕等,是名副其实的“资源宝库”。 3(知识整合 (1)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植被稀疏,风蚀作用强烈。 ?人为原因:人口增长过快,环境生态压力过大;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滥垦滥伐、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等,加剧了荒漠化趋势。 (2)湿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突 出 问 题 治 理 措 施 由于过度围垦、泥沙淤积导致湿地减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恢复和重建湿地;植 树造林,保持水土 少,功能退化 水质污染问题突出 防治水污染 滥捕滥猎、过度开发利用导致湿地生物 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湿地自然多样性锐减 保护区。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 (3)美国主要农业带 农业带 分 布 区 位 因 素 乳畜带 东北部及五大湖沿岸 气候冷湿,适于牧草生长;市场巨大(人口众多、 城市密集) 玉米带 中 部 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年降水量多、热量充足 小麦带 中部(冬小麦) 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壤肥沃、地势低平 北部(春小麦) 棉花带 南 部 土壤肥沃,光热充足 (4)鲁尔区兴起与衰落 兴起的区位条件 衰落的原因 振兴的措施 ?煤炭资源丰富 ?煤炭能源地位的下降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水陆交通便利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对原有企业进行集中化改造 ?水源充足 ?环境污染严重 ?治理环境污染 ?市场广阔 ?工业结构单一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科技和高等教育 (5)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阶 段 城市化进程形成原因 城市化进程特点 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工业企业发展迅 城乡融合,农业与非农产业相混改革开放初期 速,分布具有广泛性,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导 杂的城乡一体化 20世纪90年 区域中心城市(广州、深圳)的辐射带动 以核心城市(广州)为中心的城代中期以后 作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市群体系 66 【学法指导】 1. 在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湿地资源的开发等,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我们更重视人为原因。不同的区域原因不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也因地而异。 2. 加强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能通过美国中部平原、德国鲁尔区等分析开发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综合治理措施,学会迁移到其它地区的开发及评价。 3. 通过教材典型案例中所揭示的一般地理原理,学会知识迁移,还可以通过对比法(如三江平原湿地与洞庭湖湿地、美国中部平原与我国松嫩平原、鲁尔区与辽中南工业基地等),学会案例分析。 【梯度练习】 A组 湿地、森林、海洋被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回答1—2题。 1(下列地理事物中都属于湿地的是 ?纳木错 ?滩涂 ?黄河 ?台湾海峡 ?水稻田 A(???? B(???? C(???? D(???? 2(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A(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贫瘠 B(开发的成本太高 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D(为了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3(下列说法中,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是 A、环境污染严重 B、产业结构层次偏低 C、外贸额占全国比重逐年上升 D、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4(珠江三角洲利用其紧邻港澳的位置,国家特殊的政策,成为我国最早发展何种经济的地区之一, A、外向型 B、内销型 C、辅助型 D、内向型 读世界某一地区图,图3—2—1,,据此回答5—6题。 5(关于该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是第一次技术革命中出现的工业区 B(丰富的煤炭资源是其发展的基础 C(属于分散型工业化的地区 D(新建或迁入的企业,以资金雄厚、技术精良的 大中型企业为主 图3—2—1 6(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工业区一度衰落,其内部原因是 A(生产结构单一 B(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C(世界性钢铁过剩 D(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67 B组 2读我国新疆,土地面积166.48万KM,荒漠化情况统计数据表,回答7—8题。 2表一:新疆的荒漠化土地类型(万Km) 荒漠化土地总量 耕地 林地 草地 未利用土地 111.32 2.35 4.31 50.54 54.12 2表二:新疆荒漠化土地形成因素(万Km) 水蚀 风蚀 冻融 盐碱化 12.53 83.93 5.24 9.398 7(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荒漠化土地面积小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 B(荒漠化主要是滥伐林木造成的 C(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任务 D(荒漠化主要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 8(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控制人类活动的规模和强度对防御荒漠化效果不明显 B(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农田灌溉不合理 C(只要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形成荒漠化 D(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动力是近地面水平气流和地表径流 阅读图3—2—2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回答9—10题。 图3—2—2 9(该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是 A(发电 B(防洪 C(养殖 D(梯级开发 10(下列关于田纳西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发源于落基山脉东坡 ?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西坡 ?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支流 ?是美国水利资源最丰富的河流 A(?? B(?? C(?? D(?? C组 1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3—2—3左侧为德国著名工业区,右侧为辽中南工业基地 68 材料二,材料一中,左图所示工业区以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为主的重工业基地,但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工业基地经济开始衰落,其中以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的衰落最为明显。为改造和振兴该工业区,该国从60年代开始对其进行综合整治,采取了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 业,调整工业布局,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等措施,经过多年的努力,该工业区目前已从“煤钢中图3—2—3 心”逐步变成一个煤钢产业与信息、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相结合,多种行业协调发展,环境优美的新经济区。 (1)根据材料一所提供的信息,运用地理知识分析两地工业发展的共同条件。 (2)鞍山钢铁企业拥有职工50万人,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等兴建的 宝山钢铁企业,规模与鞍山钢铁企业差不多,但职工不足2万人。这反映了工业区位因素出现了什么变化, (3)请借鉴德国传统工业区的整治措施,说说你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区的改革建议:(至少说出三条建议)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学习目标】 1(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 对遥感(RS)具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结合实例,说明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 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2(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 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运用有关资料,说明和解释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建设 69 和管理中的应用应用。 3(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 理解全球定位系统的形成原理,举例说明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要点解读】 1(重、难点透析 (1)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对于遥感工作原理不要求涉及“专业机理”,定位到“工作过程”程度即可, 遥感的应用是重点目标之一。通过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检测中的具体应用与功能,进一步认识遥感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遥感对传统测量、测绘技术,环境普查手段、灾害评估等革命性的推动作用。并要能够结合遥感的具体应用,说明遥感的功能和意义。不要求进行遥感图象判读,但可适当了解遥感图像的分类知识 。 (2)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当今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和地理科学研究的技术方法。GIS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在土地资源管理、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灾害预测、投资评价、城市规划建设、政府管理等众多领域。需要用典型案例、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案例进行GIS学习。对GIS的操作技能不作要求,但需要对GIS基本概念、发展与基本原理有简单的认识。 (3)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工作机制很复杂,不要求对其做深入研究,关于GPS的基本知识,能了解其基本概念和基本工作过程即可。GPS卫星接收机种类很多,常用的GPS接收器根据型号分为测地型、全站型、定时型、手持型、集成型;根据用途分为车载式、船载式、机载式、星载式、弹载式。关于GPS的应用,要求能结合具体实例,介绍那些与我们生活实际相近的应用领域(如交通、农业、公安、气象、地矿等)。 2(易错辨析 (1)地理信息系统不是全能的。 地理信息系统并不是全能的,它只能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所采集的信息是按地理空间分布特征来反映地理实体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它只能分析具有“地理空间分布特征”的信息或地理问题。 (2)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并不意味着卫星定位必须使用4颗以上的卫星。 根据3颗卫星提供的材料,运用数学原理就可以计算出地面静止物体的位置。有4 颗卫星提供材料,除可进一步提高定位的精确度外,还可以迅速计算出运动物体的空间位置。因此,使用3颗卫星就可以粗略定位了。 3(知识整合 (1)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管理的典型应用 应用一:城市规划和管理 应用三:生态环境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与 城市管理的典型应用 应用二:土地利用与管理 应用四:基础设施管理 (2)遥感的分类 分类标准 类 型 平台的高度 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 传感器是否主动发射电磁波 主动式遥感、被动式遥感 电磁波的波谱范围 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 多谱段遥感等 应用领域或专题 环境遥感、大气遥感、资源遥感、海洋遥感、 地质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等 70 【学法指导】 1. 对RS、GPS、GIS基本概念、发展与基本原理以及基本工作过程要有一个简单的认识,以便对它们有更好的理解 2. 运用有关资料,结合实例,了解RS、GPS、GI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城市管理、定位导航等中的应用。 3.加强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要能通过图形来分析、解决有关RS、GPS、GIS的应用问题 【梯度练习】 A组 1(下列不属于遥感技术系统组成部分的是 A(目标物 B(传感器 C(信息传输接收装置 D(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 2(地理信息系统的简称是 A.GPS B. RS C. GIS D. GBS 3(若想随时知道自己所处的地理坐标,你需要拥有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技术 D( GPS信号接收机 4(全球定位系统的空间部分由分布在距离地面20200千米的6个轨道面上的多少颗卫星组成 A(3颗 B(4颗 C(21颗 D(24颗 B组 5(若把长沙市2000年与2008年的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6(与传统的手工测量手段相比,GPS技术具有的特点是 A(中间处理环节较多且复杂 B(全天候操作,信息自动接收、存储 C( 测量精度高,操作复杂 D(仪器体积大,不便于携带 7(航天遥感与航空遥感相比较 A(航天遥感覆盖的范围比航空遥感小 B(航天遥感对地物的分辨率与航空遥感几乎一样 C(航天遥感对地物的分辨率比航空遥感低 D(航天遥感比航空遥感的机动性强 C组 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读图3—3—1回答第8—9题。 8(图中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 的波段有 A(红外线和可见光 B(X光和紫外线 C(可见光和X光 D(紫外线和可见光 9(根据图中的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 71 A(划分植物类型 B(判读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 C(监测树木的生长状况 D(估计工业的产量 地理必修?模块综合训练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第?卷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1、关于一个区域及其主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地区就是一个区域,各区域间没有明显的差异 B(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是一个区域,认识了这里的人们,就知道了该区域的特点 C(区域内部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很难形成区域特点 D(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来划分的,各区域都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区域的特征有 ?整体性 ?差异性 ?独立性 ?开放性 A(?? B(?? C(?? D(??? 3、下列关于区域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均国民收入指标可全面度量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B(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72 C(在工业化阶段,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均衡增长态势 D(在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右图表示某区域四个不同时期三次产业的就业 构成情况。读图回答4—5题 4、图示工业化程度最低的阶段是 A(? B(? C(? D(? 5、图示四个阶段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 B(? C(? D(? 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亚太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读图回答6—7题 6、分析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I阶段 II阶段 III阶段 韩国、香港、美国 日本 中国 中国台湾等 A(玩具制造 B(汽车工业 C(石化工业 D(钢铁工业 7、产品生产环节中,附加值最低的环节是 A(加工阶段 B(设计阶段 C(营销阶段 D(以上都不是 8、我国政府推动西部地区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的投资 ?保护西部的工业 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竞争 ?发挥地区资源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 B(?? C(?? D(?? 右图为我国经济格局模式图,读图回答9,11题。 9、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 M城市代表上海 ? d包括京广、 兰新等铁路 ? N城市代表武汉 ? c可 能是长江,也可能是黄河 A(?? B(?? C(?? D(?? 10、关于我国经济格局模式的正确叙述是 ? b经济带的发展是因为劳动力资源丰富 ? 经济最发达的是b经济带 ?d经济带矿产资源、能源丰富 ? a经济带技术指向型工业发达 A(?? B(?? C(?? D(?? 11、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为产业转移。我国台湾电子企 业生产工厂大量西移至广东等地,其考虑的因素是 ? 劳动成本 ? 土地成本 ? 科技成本 ? 原料成本 73 A(?? B(?? C(?? D(??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回答12—13题。 12、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 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D(人口增长过快 13、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是: A.风沙危害严重 B.水土流失加剧 C.大陆性气候减弱 D.光照条件变差 14、洞庭湖区在过去一段时期内面积不断缩小,特别是20世纪六十年代后缩小的速度加快。引起该湖区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泥沙淤积 ?气候变暖 ?南水北调 ?围湖造田 A(?? B(?? C(?? D(?? 15、田纳西河流域形成了以高耗能工业为骨干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主要条件是 A(矿产资源丰富 B(石油资源丰富 C(科技发达 D(水电、火电、核电丰富 16、田纳西河流域的农业发展注重了 A(以畜牧业为主 B(以种植业为主 C(农、林、牧、渔综合发展 D(美化环境,发展旅游业 17、田纳西河的水系,水文特征是 ?水系发达,支流众多 ?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水量丰富,流量不稳定 ?矿产资源丰富 A(??? B(??? C(??? D(??? 读下面两幅图,回答18题。 18、右图是某种农业活动形式的示意图。该种农业活动最可能出现在左图中的哪一个农业带 A(B处 B(C处 C(E处 D(F处 读图,并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9-20题. 74 19、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该区的煤炭工业趋于衰落,其主要原因是 A(德国煤炭资源已经枯竭 B(石油取代煤炭成为世界能消费构成中的主要能源 C(工业生产中单位产值的耗能量上升,成本价格高 D(世界性煤炭过剩 20、目前,在以下四种货物中,经F河运入该区且运量最大的是 A(煤炭 B(铁矿石 C(钢材 D(机械 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通过大量引进外资、外企,从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发展成为以工业为主导的地区。20世纪90年代,珠三角又一次抓住了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的机遇,及时调整了产业结构和工业部门结构,成为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和外贸出口基地。据此回答21,22题。 21、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三角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当地雄厚的工业基础 ?丰富的矿产资源 ?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 ?外来资金、设备与技术 A(?? B(?? C( ?? D(?? 22、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地形的阻隔 B(水源不足 C(夏季气温高温多雨 D(河流航运里程较短 23、通常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应该具备的三个数据是 A(经度、距离、海拔 B(经度、纬度、海拔 C(纬度、相对高度、距离 D(到两极、赤道的距离和等高线 24、投资商在某城市内进行大型购物中心区位选择时,可利用该城市的GIS系统作综合分析,调取的主要参考图层是 A(地形图层和供应商分布图层 B(交通图层和人口图层 C(工业区图层和居住区图层 D(服务企业图层和通讯图层 25、GPS技术对交通的重要作用有 A(增加能源消费 B(降低行车速度 C(导航 D(加快行车速度 第?卷 二、综合题(5道小题,共50分) 26、(10分)读下面材料,结合右图和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对接日韩产业转移,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呼 之欲出从中国地图上看,山东与日本一衣带水, 中 和韩国隔海相望,是中国距这两个国家最近的省 日本 份,具有经贸往来的地缘优势。在中国加入WTO、 韩国 制造业全球基地初露端倪的大背景下,作为国内 山东省 75 国 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山东半岛制造业 基地建设及其与日韩产业转移的对接,就成为更 加迫切的现实。正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的山东, 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在产业发展水平和 产业结构上存在着一定的“梯度错位”空间,发展国际合作和承接产业转移具有很强互补性,势必为山东与日韩等国扩大合作提供了难得机遇。而现实情况表明,这种发展潜力正愈益凸现。资料显示,仅2002年头3个月,山东与日韩贸易总额就分别增长了12%和34%。 (1)日韩产业转移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4分) (2)山东成为日韩产业转移基地优势在哪里, (4分) (5)从工业地域分布来看,日韩产业向山东转移的工业类型主要有哪些,(2分) 27、(9分)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 ;人为原因是 。(2分) (2)图中?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 ;人为原因是 (2分) (3)请简述防治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具体措施(5分) 28、(8分)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完成有关问题。 1972年以来,黄河下游频繁地出现断流,且日趋严重。1998年国家授权黄河水利委员会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管理。自1998年国家授权黄河水利委员会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管理以来,通过水库的合理调度运用、加强黄河水资源的有效管理等措施,有效地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断流危机,已实现了黄河连续7年不断流。 (1)试分析黄河下游易断流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目前黄河已连续多年不断流,它给我们什么启示, 76 29、(12分)2007年l月9日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没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业效益和竟争力。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和美国玉米带分布地区图 (1)说明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4分) (2)影响中美两国玉米带形成和发展的共同社会经济因素有 。(2分) ?劳动力 ?机械化程度 ?市场 ?农业生物技术 ?交通运输 A. ??? B. ??? C. ??? D. ??? (3)图中沼泽地有何重要作用,简述保护该沼泽地的主要措施。(6分) 30、(11分)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区正以 、 、 为核心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2)分析图示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3)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率先 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原因何在, (4)在上图所示区域中,香港以自由贸易(转口 贸易)和金融服务而成为举世闻名的“自由港”; 广州和珠海等地则以制造加工业而闻名。分析该 地区的产业分布对本地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地理必修?参考答案 第一章梯度练习参考答案 1(B 2(C 3(B 4(C 5(D 6(B 7(D 8(B 9((1)劳动密集 加工 销售 前店后厂 (2)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逐步向优势明显的周边地区转移,珠江三角洲地区着重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生态工业(和现代服务业) (3)布局特点:汽车整车厂及其零部件厂在地理上集聚(以集群方式布局) 77 形成原因:及时交货、减少运费;便于交流协作与技术创新 第二章梯度练习参考答案 1(D 2(D 3(C 4(A 5(B 6(A 7(C 8(D 9(D 10(B 11((1)煤炭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2)科技发展,使工业生产对劳动力数量、体力的需求越来越少 (3)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新兴工业以技术精良的中小型企业为主),改造老工业 (包括技术、设备改造,减少厂矿企业数量等),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调整工业布局; 完善交通网;发展科技;消除污染,美化环境。(说得有道理酌情给分)图二地区应 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 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三章梯度练习参考答案 1(A 2(C 3(D 4(D 5(C 6(B 7(C 8(A 9(C 模块检测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选项 D D B C A A A B C B B B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项 D D C A B B B D A B B C 二、综合题(5道题,共50分) 26、(共10分) (1)两国人多地少,劳动力成本高,土地资金高,资源能源短缺。(4分) (2)山东省与日韩距离近,经济在全国相对比较发达,市场广阔,交通运输发达(发达的公路运输及便利的海洋运输),劳动力资源丰富,煤铁石油资源丰富。(4分) (3)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和污染严重的工业 (2分) 27、(共9分) (1)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1分)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1分) 。 (2)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烈(1分);乱砍滥伐,过度开垦(1分); (3)?合理利用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台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5分) 28、(共8分) (1)自然原因:黄河流域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冬春季节降水少,入河水量少;黄河下游是地上河,没有支流汇入,也几乎没有地下水补充;北方干燥风大,蒸发量大。(每答1点1分,满分2分) 人为原因:上、中游沿岸城乡取水多,致使流入下游水量极少直至无;上、中游流域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降低,旱季时汇入河流的地下水减少。(每答1点1分,满分2分) (2)河流资源开发与利用,应该全流域一盘棋,统一管理与调配,统筹兼顾各方(区域)利益;要通过立法或有关条例规范流域内资源利用方式;可以通过一定工程措施和管理方式来进行水资源的合理调配。(答出1点2分,满分4分) 78 29、(共12分) (1)夏季高温多雨;灌溉水源较丰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4分) (2) C (2分) (3) 沼泽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蓄水池,也是水源地;它对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都有重要作用;东北地区沼泽地也是我国珍稀动物的栖息地。(4分) 不再开垦荒地,有计划地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2分) 30、(共11分) (1)香港、广州、深圳(3分) (2)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2分) (3)地理上毗邻港澳,具有对外交往的传统。(2分) (4)香港以第三产业闻名,广州、珠海等以第二产业闻名。这两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香港拥有充足的资本和完善的市场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珠江三角洲具有良好的发展条件和空间,如人力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等。(4分) 79 80
/
本文档为【宇宙中的地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