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双极型晶体管

2017-09-27 5页 doc 17KB 13阅读

用户头像

is_531654

暂无简介

举报
双极型晶体管双极型晶体管 简单的办法就是判断他们的电位变化的情况。以下以NPN硅管为例,PNP管正好相反。 (1)截止,Ube0.7V,Uce>Ube,Ubc0.7V,Uce“死区”电压时, Ib才随Ube的增加而明显增大。硅管:死区电压为0.5V,发射结导通电压降为0.6-0.7V;锗管:死区电压为0.2V,发射结导通电压降为0.2-0.3V。 晶体管的发射结处于反向偏置,集电结也处于反向偏置。此时,三极电压的关系是Vc>Ve>Vb,基极电流Ib=0,晶体管无放大作用,集电极电流仅为反向电流,Ic=Iceo,近似为零,犹如一个断开...
双极型晶体管
双极型晶体管 简单的办法就是判断他们的电位变化的情况。以下以NPN硅管为例,PNP管正好相反。 (1)截止,Ube<0.7V,也就是发射结反偏,Ube<0的时候是可靠截止。 (2)放大,Ube>0.7V,Uce>Ube,Ubc<0,也就是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3)饱和,Ube>0.7V,Uce“死区”电压时, Ib才随Ube的增加而明显增大。硅管:死区电压为0.5V,发射结导通电压降为0.6-0.7V;锗管:死区电压为0.2V,发射结导通电压降为0.2-0.3V。 晶体管的发射结处于反向偏置,集电结也处于反向偏置。此时,三极电压的关系是Vc>Ve>Vb,基极电流Ib=0,晶体管无放大作用,集电极电流仅为反向电流,Ic=Iceo,近似为零,犹如一个断开的开关。Iceo是晶体管的一个重要参数,称为穿透电流。 随着Ube的增加,管子由截止进入放大区,只有工作在这个区域的晶体管才具有电流放大作用。此时,晶体管的发射结处于正向偏置,而集电结处于反向偏置,三极电压Vc>Vb>Ve。 在此区域内,?Ic=β?Ib,Ic只受Ib控制 当Ube趋向0.7V时,晶体管的发射结和集电结都处于正向偏置。此时,三极电压的关系是Vb>Vc>Ve,晶体管进入饱和状态而无放大作用,即基极电流Ib再增大,Ic也不再增大了。 在此区域内,规定:Uce=Ube时的状态,称为临界饱和状态。 当Uce
上有不同的描述。我对此问题的理解是:当晶体管处于放大状态时,基极得到从外电源注入的电子流,部分会与基区中的空穴复合,此时产生的复合电流,构成了基极电流的主体。由于此时晶体管是处于放大状态,故集电结处于反偏。又因集电结的反偏,就在此PN结的内部,就形成了一个强电场,电场的方向由集电极指向基极,即集电极为正,基极为负。也就是说,在此PN结(集电结)联接集电极的一端,集中了大量带正电的空穴。当从基极注入的电子流进入基区后,一部分与基区内部的空穴进行了复合,而大部分电子则在强电场的作用下,被“拉”到了集电极,这种被电场“拉”到集电极的电子流,构成了集电极电流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从基极注入的电子流,只有很少一部分在基区被复合,大部分电子是在集电结的强电场的作用下,集中到了集电极,构成了集电极电流的主体,所以,此时的集电极电流要远大于从基极注入的电流,这就是晶体管放大功能的物理模型。此时,是以NPN型晶体管进行举例。如果是PNP型晶体管,则只要把晶体管的极性由正换成负就行。 如果要从基极电流、集电极电流、发射极电流的组成、流动,PN结的能级等等方面来讲清晶体管的放大机理,就更复杂了。这在许多专业的教课书都有解释。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增大晶体管基极的电流注入,晶体管还能工作在放大区吗,如果不能,则晶体管会从放大状态,向什么状态过渡,另外,基极电流的注入,能不能无限增加,也就是说,晶体管对基极电流有限制吗,限制的条件是什么,这就要从晶体管的放大状态,进入另一个状态的——饱和状态的讨论。在下面的讨论中,以共发射极电路进行。其它形式的放大电路,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 众所周知,从晶体管的发射极、基极和集电极电位的关系中,可以非常方便地对晶体管的工作状态作出判断。对处于共发射极放大的NPN型晶体管而言,集电极电位>基极电位>发射极电位时,晶体管工作于放大状态。随着基极注入电流的增大,流出该管的集电极电流也就增大。此时流过负载电阻Rc的电流同时增加。此时,因晶体管工作于放大状态,故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可用由下式示: Ic=Iceo+β*ib 当忽略晶体管的反向漏电流Iceo时, Ic?β*ib 可见,随着基极电流的增加,集电极电流以基极电流的β倍同步增加。此时,串于集电极回路的电阻Rc上的压降,也就随着Ic增大而增大。因晶体管的集电极电位Vce=电源电压减去集电极Rc上的压降,即 Vce=Vc—Ic*Rc; 对于硅材料组成的双极型晶体管来讲,PN结的正向导通电压为0.7V,因此一般在工程中认为:当基极注入的电流,让晶体管的Ic与Rc的积满足下列公式时 (Vce-Ic*Rc)-Vb?0V(注意:此时集电结近似零偏压,已不是原来的反偏状态了) 式中:Vce为晶体管集电极——发射极间的电压, Vb为晶体管基极的电压。 就认为此晶体管已开始进入饱和状态。但因这时晶体管的Ic仍能随着Ib的增大而增大,只是已不符合Ic=Iceo+β*ib而已。这就是在工程中常说的“晶体管处于临界饱和状态”,又称“临界工作状态”。 此时如果继续加大基极的注入电流,晶体管的集电极电位将进一步降低,当出现晶体管的基极注入已不能使晶体管的Ic随之增大时(即(Vce-Ic*Rc)-Vb=常数时),我们就称此晶体管“进入深饱和状态”。此时,晶体管的基极电位为最高(此现象,对N-P-N晶体管而言。如果是P-N-P型晶体管,则只要在所有电源前加一负号即可得出相同的结论),即晶体管的两个PN结均处于正偏状态。 由此可以得出晶体管饱和的定义:当晶体管的两个PN结均处于正偏时,此晶体管就处于饱和状态。 在实际的放大应用中,如果放大电路是用于小信号放大,只要晶体管的静态工作点设置正确,晶体管一般不会进入饱和区。但如果晶体管放大电路处理的是信号幅值较大的信号,例音频功放的输出级,则晶体管极有可能进入饱和区。此时,就会在输出波形上出现“削顶”现象。这就是因输入信号的幅值太高,晶体管进入饱和区后,对信号失去放大作用,同时对信号产生限幅作用后的结果。 由此可得出第一个问题的答案:随着基极电流的增加,晶体管的工作状态将由放大区向饱和区过渡,当基极注入的电流达到一定程度时,晶体管的饱和程度将加深。最后出现无论基极电流怎么增加,集电极电流将维持不变,此时,晶体管进入深饱和状态。 在以上叙述中,没有提到电流的量纲问题。也就是说,晶体管在小电流工作时,同样会出现饱和状态。实际上,晶体管的静态工作点设置偏左上方时,也就是当电路的Vc较低、Rc较大时,晶体管就较容易进入饱和状态。也就是说,晶体管工作时的动态范围与所设置的晶体管工作点密切相关,而与晶体管的能流过多大的电流无关。
/
本文档为【双极型晶体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