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处人之道

处人之道

2017-10-23 23页 doc 45KB 68阅读

用户头像

is_083599

暂无简介

举报
处人之道处人之道 在人生路途的迈进当中,如果我们愿意而且有能力做到两点:放眼前途,容忍异己,我们会发现受益良多。前者让我们不受损失和伤害,后者可以使我们免于争论和口角。 以人为鉴 人负荷着自己的体重,完全没有感觉,如果要移动其他的物体,他立刻就感觉到它的重量了。同样地,人能够看到他人的缺点和恶习,但无视于自己的短处。上天的这种安排有一个好处:它利用别人来做镜子,我们就能从中看出自己天性之中的恶劣、错失、缺乏教养和可厌的种种脾性。只不过,通常都是狗向自己影子狂吠的老故事,他看见的是自己,不是他想像的看见另一只狗。 他人对我们的看...
处人之道
处人之道 在人生路途的迈进当中,如果我们愿意而且有能力做到两点:放眼前途,容忍异己,我们会发现受益良多。前者让我们不受损失和伤害,后者可以使我们免于争论和口角。 以人为鉴 人负荷着自己的体重,完全没有感觉,如果要移动其他的物体,他立刻就感觉到它的重量了。同样地,人能够看到他人的缺点和恶习,但无视于自己的短处。上天的这种安排有一个好处:它利用别人来做镜子,我们就能从中看出自己天性之中的恶劣、错失、缺乏教养和可厌的种种脾性。只不过,通常都是狗向自己影子狂吠的老故事,他看见的是自己,不是他想像的看见另一只狗。 他人对我们的看法如果对我们会发生影响,只存在于他们对待我们的态度上,而且只限于我们是跟他们生活在一起,或是我们一定得跟他们打交道。但是,我们的人身和财物之所以在文明的状态中享有安全,应该完全归功于社会。不管做什么,我们需要他人的帮助,而他人之所以愿意跟我们交往,一定要靠他们对我们有信心。这样说来,他人对我们的看法,间接上对我们关系重大,尽管我看不出它对我们具有直接或立即的作用。 敬重老人 我们之所以对老人敬重,是因为老人在他们一生之中,已经明明白白地显示出他是否具有荣誉;年轻人则尚未经过这一考验,他只是被假定具有荣誉。活得久(有些低等动物一样活得久,有的活得更久)和经验多(只是对这世界更熟悉),都不足以说明为什么年轻人应该敬重老人。如果只是活得长久,也不过是因为老年人衰弱而需要对他们体谅,并不需要敬重。很明显,皓皓白发总会使人发生敬意——一种真正内在的和本能的敬意。皱纹是年老的更可靠的象,却不能激发敬意:我们从未听到人家说“皱纹可敬”,但“白发可敬”是常用的。 荣誉与侮辱 “遭人侮辱是耻辱,侮辱他人是光荣。”且让我举一个例子。我的对手在他的一方是说实话,是对的、有理的。这不妨事。我侮辱他,这样,公正和荣誉就一时间离开他,转到我这里来,他只能靠粗暴对付我而夺回公正和荣誉。在他夺回公正和荣誉之前,他是失去公正和荣誉的,而且所用的手段不公正或不合道理。这么看待荣誉,粗鲁这一性质就能替代一切,而且比其他的一切都重要。最粗鲁的总是对的。我们还能有其他要求吗,不管某人是如何愚蠢、下流或卑劣,只要他粗鲁行事,一切错误都可原谅和合法化。 如果是害怕不良的后果,或是无法确定挑衅人是否尊奉武士的办法,那就是“胜人一筹”。其实际做法是,人家粗鲁你更粗鲁;如果侮辱没有用,你可以动手,使我们在挽救荣誉中激起高潮。例如,人家打你一耳光,你可以用棍子还手;对方用棍子,你用马鞭还击;最高明的一招是有些人建议的:向对方吐口水。要是这些都不管用,你就一定要让对方流血。 在任何讨论或谈话中,另一人比我们表现出更有知识、更热爱真理、更具健全的判断力、对事物更有了解,或是他整体上所展示出的理智气质,使得我们黯然失色。我们只要污辱他或攻击他,立刻可以把对方的优越和自己的浅薄一笔勾销,并且反而比他优越。因为粗鲁胜过任何辩论,它把理智的光芒全部遮盖。如果对方不喜欢我们的攻击模式,不予更加粗鲁的还 手,我们便能保持“胜人一筹”,仍然是胜利者。荣誉在我们这一方,真理、知识、理解、才智、机灵都得退避三舍,让全能的傲慢大显威风。 苏格拉底和克莱特斯 苏格拉底在讨论会之后,时常被人动粗,他总是淡然忍受。例如有一次,有一个人踢他一脚,他承受侮辱的忍耐程度,让他的一个朋友大吃一惊。苏格拉底说:“一头驴子踢我,难道你认为我应该憎恨它吗,”在另一次,有人问他:“那家伙不是在骂你、侮辱你吗,”他回答说:“非也,他的话不是针对我说的。” 著名的哲学家克莱特斯(Crates),有一次被音乐家尼可德罗姆斯打了一记耳光,脸上肿胀,又黑又紫,他就在额头贴上标记:“尼可德罗姆斯打伤的”,使这位笛手大失面子,因为他竟敢对雅典家喻户晓的哲学大师动粗。在写给美莱西普斯(Melesippus)的一封信中,戴奥基尼斯(Diogenes)告诉我们,他被雅典一位醉酒的年轻人殴打了,但是他补充说是小事。塞尼加说:“聪明人挨打该怎么办,有人打卡托(Dato)的嘴巴,他不生气,也不想报复侮辱,甚至不想还手,只是简简单单地不予理他。” 每个人的位置 若不能远离人群,我们便不应该断然地弃绝任何人,因为每一个人在大千世界中都有他应有的地位,不管他是如何邪恶、可鄙或可笑。我们必须把他当作不可改变的事实加以接受——事实不会改变,因为那是一条永恒的基本原则的必然结果。情况恶劣时,我们应该记住恶魔梅费斯托斐兹的话:世界上总有愚人和恶徒(见歌德著《浮士德》卷1)。如果我们不这么做,我们就违反了公正,不啻跟我们弃绝之人做一番生死决斗。 没有人能改变他自己的独特个性、道义性格、智慧能力,以及自己的脾气或体形。如果我们处处吹毛求疵,别人都会万无一失,被迫跟我们成为死对头,因为我们实际上是开出条件——别人若要生存就得换成另外一个人。这个条件是根本做不到的——他的性格不容许。 容忍异己 如果我们要跟人们一起生活,我们必须允许每个人都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性格生存,不管他的性格如何。我们应该努力从事的,是在他的本性所许可的方式中善用他的性格,而不是希望他的个性有所改变,或是直截了当地指责人家性格的不是。这就是格言“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真实意义。可是这话虽然含有至理,要做到却很困难。一个人如果能够永远避免跟若干人打交道,那么他是非常幸福快乐的。 在人生路途的进程中,如果我们愿意而且有能力做到两点:放眼前途,容忍异己,我们会受益良多。前者让我们不受损失和伤害,后者可以使我们免于争论和口角。 容忍他人的艺术,可以用无生命的物体来练习我们的忍耐力而有所得。无生命的物体,由于其某种机械的或一般物理上的必然性,对于我们的肆意行动,会做出坚决的对抗——我们每天都需要具有这种形式的忍耐力。我们这样获得的容忍力,在我们跟人们交往的时候经常能够应用。我们会从此习惯于他人的反对,不管我们是在哪里遇到,我们都会认为这是出于别 人性格的必然结果。他们的性格蓄意要反对我们,是由于丝毫不变的必然律,跟无生命物体对我们做出抵抗的情况一模一样。对别人的行为感到气愤,就如同对着滚到我们面前的石头气愤一样愚蠢。对于许多人,我们所能提供的最明智的想法就是:“我不要改变他们,我要善用他们。” 排斥与共鸣 两个人一开始交谈,对于彼此在思想和性情上的相同或相异,一下子就能感觉出来,每一个细节都显露真相,其容易程度和快速往往使人们惊讶不已。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人一起谈话,尽管话无关紧要,或是跟双方都没有真正的利害关系,一方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或多或少地会让对方不快,在很多情形下,简直导致极度厌恶;另一方面,性格相似的人立刻就会有一种共鸣的感觉。如果他们很像是一个模子铸造出来的,经过来往后可望意见完全和谐或一致。 两个坏蛋或两个傻瓜 一大群人为了实现某一实际目标而组成一个团体。如果其中有两个坏蛋,这两个人就好像身上戴着相同的徽章,一下子就认出对方,而且会立刻密谋诡计。同样地,请你试想有那么一大群非常明智聪慧的人(根本是不可能的),其中只有两个傻瓜。这两个人一定会被同情心所驱使而聚集在一起,而且暗地里很高兴,各自认为在一大群人之中,至少发现一个聪明人。 观察这两个人,尤其是如果他们在操守和智慧上都低人一等,他们如何初次见面就认出对方,他们是如何热切想结为朋友,他们是如何亲热和高兴地跑去跟对方打招呼,就好像他们是老朋友一样。这些情景真的是值得一看的——这种动人的程度,甚至可能诱导我们接受佛教轮回的说法,假定他们在前生是认得的。 一致的心情 我们很难看到两个人的心境是完全一样的。我们心境的变化,跟我们的生活状况、职业、环境、健康、个人一时的思绪等等,都有关系。这些不同会让两个性情最为投合的人,产生不和。要能够随时做出必须的校正,除去这种扰乱力,并且引入一致温度那样的要素,将是一项涉及高度教养的成就。 一致心情对导致亲密友谊的相关程度,可以从一致心情对一大群人的影响上,很容易地测定出来。例如,当许许多多人群集在一起,如果有某一客体性的有关事物,不管是什么,譬如共同的危险或希望、某个好消息、某种奇观、一出戏曲、一首音乐或任何类似的东西,那些能够以相似的方式对他们有所影响的事物,你就会看到他们都会倾心于某一想法的相互表达、某种由衷地关心的流露。他们之间有一种共有的愉快感受。那些吸引他们注意力的有关事物,经由克服所有私自的和个人的兴趣,产生心情上的一致。 由于有关人士一时的心情不同所引起的不和睦,在各个社会都可见到,这类不和睦还能部分地解释,为什么对于过去各阶段我们所持有的态度、我们的记忆都加以理想化,有时几乎是让它完全改观——这种改变是因为我们无法记得在过去每时每刻都扰乱我们心情的所有的一时的影响力。就这一点来说,记忆力好像照相机的透镜,把它视域内的所有东西都缩小,因 而创制出比原来景色更为精致的图像。 对于一般人来说,不能相聚总是能获得几分这些好处,虽然记忆的理想化趋势需要时间去完成,可是这一理想化的趋势是立刻开始进行的。一定要隔一些时间才去探望新朋旧友,这是很明智的。再见到他们,你会发觉记忆已经开始理想化了。 没有人能看到自己的高度之上 “没有人能看到自己的高度之上。” 让我来解释这句话吧: 你在他人之中能看见的,局限于你自己所拥有的。你的智慧的高下,严格地决定了你对别人了解的程度。如果我们的智慧很低,他人的智慧即使是最高超的那一类,对我们也不会产生丝毫影响。除了他个性之中最卑劣的一面——换言之,除了只是他的人格和个性中存有缺点的那些部分,我们在他的身上看不到其他的什么。我们对他的整个评估只限于他的缺点,他的比较高超的才智对我们是不存在的,正如色彩跟盲人的关系一样。 委屈自己 与人交往就牵涉到把自己“拉低”的过程。仅是一个人具有另一人缺乏的品质,在他们相见时是不会发生作用的。其中一人必然遭受的损失,另一人是不会发觉的。考虑到大多数人都那么世俗、低劣和平庸,我们就要暂时变得平庸,否则无法跟他们交谈。 你会充分欣赏下面这句话的真实和妥当性:做人需要委屈自己,有些人跟你交往的惟一接触点,就是你性格中自己最不喜欢的那一部分。避免跟他们交往是能让自己高兴的。对付愚人的办法,惟一能显露你的智力的办法,就是不跟他们来往,这一点你很快就会明白。这就是说,我们与人交往,不时会感到自己很像一个善于跳舞的人应邀参加舞会,到达之时,发现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是跛子,我们究竟跟谁跳舞呢, 爱与敬意 拉劳士福古说过一句令人深思的话:对于同一个人,我们很难同时又崇敬他又热爱他。如果这话可信,我们对于世人所可能要求的,就只能在敬和爱之间加以选择。 人们是不轻易敬重他人的,也因为这一原因,敬意大多数是隐藏着的。因此,与“爱”相比,“敬”更能给予人真正的满足,因为“敬”跟个人的价值有关。“爱”就不能直接地这么说,它的性质是主观的,“敬”却是客观的。说实话,被爱比受到敬重更为实惠。 虽然方式不同,人们的爱总是自私的。他们用来获得爱的手段,并不总让我们觉得自豪。我们获得他人的爱意,是我们不对他人的智力和善意,做出过分的要求。但与人交往时一定要真心诚意的,没有丝毫伪装——不可仅仅出乎容忍,容忍说到底只是一种轻视。这让我们想起艾尔维修的一句观察入微的话:我们所拥有的才智,其分量通常可从能够令我们欣喜的那些才智中,很准确地估计出来。用这句话为前提,是容易做出结论的。 英译者注:艾尔维修(1715,1771)是叔本华敬重的一位法国哲学家,他的主要著作《论机智》,因为明确地推崇唯物观点,在出版的当时曾引起热烈的兴趣和反对。 正确的见解 不管是在公众场合、或在社团、或在书中发表过什么不当的意见,并且获得接受——无论如何,没有受到驳斥,我们没有理由失望,或是觉得事情就此终了。为了求得心安,我们应该这么想:有关问题当在以后逐渐受到注意;新的看法会加上去;该问题会得以劝考、深思、讨论,通常到最后将导致正确的见解。在一个时期之后(时间的长短似乎要看困难的程度),明白人早就看出的,大家都会了解的。 适当的藐视 人们就像孩子一样,你要是宠爱他们,他们就会顽皮。因此,我们不可对每个人都纵容,或是宽宏大量。一般来说,不借钱给某人不会丧失一个朋友,借钱给他倒有可能失去这个朋友。同样地,我们会因为举止有些高傲和粗心,一下子就把朋友疏远;但如果我们对人非常和蔼而殷勤,对方就常常变得傲慢,让人无法忍受,终致分手。 事实上,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在对待他们时偶然掺杂一些藐视的态度,并不碍事,那将会使他们更为珍惜你的友情。意大利有一句奥妙的谚语:“藐视就能获得重视。”如果我们真正地非常敬重某人,我们千万不能让他知道。这么做不能令我们满意,但是应该这么做。说真的,家犬尚且容忍不了我们过分的溺爱,何况是人~ 不同的人 最令人无法招架的事情是,人们觉得你要依赖他们。一有这种想法,人们就对你态度无理而专横。有些人,只要你跟他们进入任何关系,就变得不文明。例如,如果你在有些场合跟他们谈到秘密的事,他们立刻异想天开地觉得可以对你乱来,而试图逾越礼貌的原则。这可以解释,你为什么愿意只结交很少的人,为什么不能跟粗俗的人太亲近。有人一旦认为我依赖于他超过他依赖于我,他立刻会觉得我偷过他什么东西。他会设法报复,取回一些什么。跟人相处想要取得优势,惟一的方法是让对方看到,我们不依赖他。 性格高贵、心智宏伟的人,往往显出罕有的缺乏世故,对人们缺乏了解,他们年轻时更是如此。其结果是,要欺骗或是误导他们很是容易;在另一方面,性格普通的人更能适应世界,获得成功。 大多数人都彻头彻尾地主观,除了他们自己之外,什么也引不起他们的兴趣。不管说什么话,他们总想到自己的情况,只要偶然有机会提到牵涉他们个人的任何事,不管其关系是多么疏远,他们的注意力就全部集中,全神贯注。其结果就是,一旦话题转移,他们就没有能耐对事物做出客观的评价,对于有损他们利益或虚荣的话,他们也无从承认它的有效性。因此,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他们动辄生气,觉得受到污辱或被冒犯,故而跟他们讨论任何一般性的事,我们都必须极度小心,避免让我们的话,跟我们面前之人的价值观和敏感想法,具有一丝一毫的可能关系,因为我们可能说的任何东西都或许会伤害他的情绪。 如果不会影响到自身,人们大多数什么都不在乎。他们与真实动人的观感,或是精致、微妙和机智的谈话,完全无缘:他们不懂,或没有感受。但是,最为间接、可能性极少的、那些会扰乱到他们无聊的虚荣的事物,或是会不利地反映出他们极为珍贵的自身的任何东西——对于那些,他们就最为细心敏感了。这一方面,他们就像你可能不经意踩着它脚趾的小狗——从它大吠尖叫你就知道;或者,他们像全身长满溃疡和脓疮的病人,对待他们可要小心,必须避免无谓的照料。在有些人之中,这种情绪已经到达隘路,如果他们跟人谈话,对方表现出、或者未能全部掩饰自己的才智,他们就会认为是不折不扣的侮辱。纵然他们当时隐藏恶意,这位无心的冒犯者事后想不出他们为何做出如此行为,绞尽脑汁,希望发现自己究竟做过什么事,惹起人家的毒意和仇恨。 批评他人的人,就是在进行自我改造。习惯于暗中审视他人的一般行为,对别人所做或未做的事给予严厉批评的人们,能够改进自己,让自己尽可能完善,因为他们有足够的正义感,或是毕竟有足够的骄傲和虚荣,避免自己做出在他处增加严厉责备的行为。宽容的人正好相反,他们会宽容他人,也宽容自己。 臆测 当我们经验很少或是没有经验的时候,我们必定要依靠臆测的概念加以判断。对事物必须做出判断时,臆测的概念总是不能跟经验相提并论。对于一般人而言,臆测的概念就是出自他们私心的看法。那些在心性上比一般大众高超的人士,就不是这样——在“不自私”这一点上,他们跟其他的人不一样。他们根据自己的高标准去判断其他人的思想和行为,其结果就总是跟他们的盘算不相符合。 远离卑劣的人 一个性格高尚的人,由于自己经验的影响,或是学习他人的教训,最终还是会看出,大众之中有六分之五的人都在道德上和智力上发生问题,你对一般人所能期望的就是这样。因此,只要环境不把你跟那些人安排有亲谊关系,最好还是躲开他们,尽量远离他们,不跟他们发生关系——纵然这样,你仍未能达到适当地了解他们卑劣的程度:他一向所持对于人性卑劣的估评,需要不断地把它的范围扩大和加深。在此同时,他将会犯重大错误而有损自己。 上天的才能 上天并不像拙劣的诗人,后者把傻子或坏人介绍给我们时,做法笨拙,设想肤浅,让我们几乎可说看到诗人就站在他所写的每一人物的背后,一直在剥夺每一人物的七情六欲,告诉你的话都是警告性的:这人是坏蛋,那一个是傻子。不必听他说的话。 上天的才能像莎士比亚和歌德,这些大文豪所写的每一个人物(包括魔鬼本人),都有他或她的多面的性格,他们以不同的角色出场都恰如其分。各个人物都是那么客观地加以描写,我们的兴趣为之激起,我们无法不同情他们的观点。像真实的人一样,大文豪所创造的人物,都受到某一明显定律的作用而演化,使他们所说所做合乎自然,因而也就必然要那样发展。如果我们期望所见到的魔鬼都生有尖角,傻子一行动就发出铃铛声,我们将一辈子都成为魔鬼和傻子的受害人。 摇尾巴的狗可能是最凶狠的 人们跟其他人交往的时候,就像月亮或是驼子一样,只让你看到他们的一面。每一个人都有伪装的天分——利用自己的容貌制造一副面具,所以他看起来总是像他想要假装的模样。因为他总是在他个性的范围内谋划,他装扮的外表非常适合他,其效果特别会令人受骗。每当他的目标是要讨好某人,企图赢得某人好感的时候,他就戴上面具。我们对这种面具须加留意,要把它当作是蜡制的,或是硬纸片做成的。千万别忘记意大利的一句绝妙的谚语:摇尾巴的狗可能是最凶狠的。 日常小事 从一个人处理小事的方式,可以看出他的性格——因为那时候他不会特加留心,对他人完全缺乏顾虑。这时常会提供好机会,借以观察一个人性格上的极端自私。如果这些缺点在小事上显露,或在他的一般行为中可以看出,我们就会发现他在处理大事上,也同样潜伏着,尽管他可能已把事实有所掩饰。这种机会不宜错失。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在那些“法律不会追究琐事”的事件中,如果某人不顾公众利益而中饱私囊,我们敢说他心中没有正义,要是没有法纪和强制力束缚他的手,他必然是一个大恶徒。不可信任他,不要让他进入门内。在私人圈子内不怕破坏法律的人,一旦觉得可以触犯国家大法而逃过制裁,会不惜以身试法的。 知人断事 跟我们有关系或是我们必须跟他打交道的人,如果显露出令人不快的习性,我们就必须问自己:这个人是否价值那么大,我们竟要忍受他那接二连三、变本加厉地展现的坏习性,如果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可说的话不多,因为空谈无益,我们惟有让事件继续下去,不管我们是否表达过不满。但是我们应该记住,我们这么做就是让自己暴露于再度被冒犯;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就需要立刻跟这位尊贵的朋友断绝往来,不再恢复关系。 如果对方是佣人,把他辞掉,因为情况一旦重现,他不可避免地会重犯同样的或类似的过失,尽管在当时他衷心诚挚地保证不再那么做。人们对任何事,绝无例外地,都能忘记,可是不会忘记自己,以及自己的性格。性格是无从改变的。人们所有的行为都源于内心的原则,因而情景相同时总是会做同样的事,不会有所改变。 要是一个普通人的善性超过他的恶性,我们在与他交往时,尽可依赖他的正义感、公正心、感恩、忠贞、爱和同情,不必激起他对我们有所顾忌。但情况相反的是,一般人都是恶性超过善性,相反的措施是较为谨慎精明的。“宽恕不计较”的意思就是,把高价买来的经验扔掉。 环境变更后的期望 人们的兴趣一有变动,他们的行为和情绪就随之变动。在这一方面,他们的图谋是近视眼开出的票据,而接受票据的人,没有异议,一定是更为近视的。因此,假如你想要知道你打算安置在一个机构的某人的行为如何,你不能把期望建立在他的应允和保证之上。因为,即使我们接受他是诚心诚意的,他对所谈论的问题并不明白。要估计他的行为如何,惟一的办法是,考虑他将被安置的环境会怎样,以及可能跟他的性格发生冲突的程度,才会有些端倪。 真实素质 构成大多数人的性格的真实素质是令人沮丧的,如果我们想要对这些素质具有清楚而深刻的了解(这了解有其需要),我们不妨把各个人物在文学作品中的行为,作为一篇对于他们在实际生活中作为的评论,相信获得的教益会不少。 从相反的方式来看人们的性格也是一样。这样得来的经验,用来避免对自己或是对他人抱持错误的看法,都会是很有用的。但如果在真实的人生或作品中,你遇见任何特别卑鄙或愚蠢的脾性,你一定要小心不让这情况使你烦恼或难过,只把它看作增加你的见闻的一项材料,只是研究人性时可考虑的一桩新事实。我们对待这些卑鄙和愚蠢的态度,应该和矿物学家偶然发现非常特别的矿物标本没有什么不同。 行为规则 了解一条与人相处的行为规则,甚至是发现这条规则,并且精确地把它写出来,都很容易;可是,不久之后发现,这条规则在实行时需要观念和箴规去制约,还不如自己要怎么活就怎么活。在这里,像一切想获致实际效果的论说一样,首先是了解规则,其次是学习如何付诸实践。致力推理可能马上就懂得理论,然而要做到就需要一段时间。 没有人具有充分的条件能够独自发展,完全按自己的方式行事。每个人都需要获得预先设想好的所做出的指引,依循一般性的若干规则。但是,如果有人过分循规蹈矩,努力培养一个跟自己天性不合的性格,这种性格只是由人为的功夫而取得,并完全靠推理的过程才有所进展,他不久就会发现,贺拉斯的话可以确认: 用棍叉赶走自然,她仍然会回来。(《书函集》卷1) 自律与强制 让初学者看乐器的各种谱子,或是击剑的不同姿势,不管他怎么努力学习,一定会犯错。每当他犯错,他准会想,要依照眼睛看乐谱的速度,或是在剧烈的决斗之中去遵守那些规则,是完全不可能的。尽管如此,经过一连串的过失、错误和重新努力,逐步的练习使他变得完美。 在学习写和说拉丁文时,我们会忘记文法规则。必须经过长时期的练习,傻子才会成为侍臣,冲动的人变得精明而世故,直言的人变得含蓄,高贵的人变得玩世不恭。虽然这类自律是长时期习惯的结果,它总是要有外界的强制才能做到,可是本性一直都在抗拒,有时竟然出乎意料地冲破一切。按照抽象的原则所做出的行为,跟出于天性所做出的行为,其间的差别犹如巧夺天工的人造品和一个有生命的有机组织之间的差别,后者的形式和物质是一体的,彼此无法分开。 不自然的事物不是完美的 拿破仑皇帝说过:“不自然的事物不是完美的。”这句话表达一个人的习惯性格和内在本性之 间的关系,同时也确认我所说的话。这句话可以应用到各方面,不管是在物理或伦理方面。我所想到的惟一例外是金石英,这是矿物专家知道的一种物质,它的天然状态不如人造品。 动物的简单举止 有人觉得交谈的对方在智力上远远超过自己,他就会暗中漫不经心地做出结论:交谈的对方对自己的能力做了相当的低估。就是这种推理法——一种省略推理法——激起了他怨恨交加的痛苦之情。葛拉西安说得好:要想受人欢迎,我们必得表现出最像动物的简单举止。 表现与隐藏 一个人把才智和精明表现出来,就能够使自己在社会中受人欢迎——要是这么想,你一定还涉世未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别人具有这些优点,只会引起憎恨和愤慨,又因为需要隐瞒生怒的真正缘由(甚至对自己),这就让人更难忍受。 人要是真正具有才智,不会想到需要大肆显露自己具有它:他知道自己厚实的底蕴,很是满足。西班牙的一句谚语正好用在这里:喀啦作响的铁蹄少一颗钉子。当然,我在开始说过,没有人应该让缰绳完全放松,把自己的真面目显露出来。因为我们的天性之中,有很多邪恶凶暴的一面需要隐藏起来。这就是说,消极的掩饰是可以接受的,但不能假装具有本来没有的品格。还需要记住的是,矫饰伪装一下子就会被别人发觉,甚至在他们还未明了所伪装的是什么之前。最后,伪装做作不可能持久,有一天面具终会掉下来。塞尼加说:“无人能够长时期伪装不存在的性格,因为天性不久就会依然故我。”(塞尼加《宽厚》) 赞扬自己 尽管有时你有理由赞扬自己,千万别受诱惑这么做。“虚荣”很普遍,“优质”却不多见。要是有人赞扬自己,虽然相当含蓄,人们会以一对一百打赌,认定那人是出于虚荣那么讲话,他糊涂,看不出自己是在献丑。尽管如此,培根的这句话不无道理:扔出去的泥巴够多了,总有一些会沾上去,这在诬蔑他人和赞扬自己都一样。他的结论是,恰当地赞扬自己是值得做的。 理想与现实 性格高贵的人,在年轻时会这么想:人类之间盛行的关系,还有这些关系所导向的结盟,毕竟在性质上是“理想的”。这就是说,它们是基于相似的情操、气质、智慧力等等。但是到后来,他发现那些结盟是建立于“实际的”基础上的。它们着眼于某种“实质的”利益,这几乎是所有结盟的真实基础。说真的,许多人对于任何其他基础的结盟,根本一无所知。 惯例 我们发现一个人所获得的评估总是由他的职位、职业、国籍或家庭关系来决定的——总之,他所得到的对待,是来自人生中按照惯常措施所指派的地位和角色,就像是一件工厂货品加贴上标签那么被处理掉。按照一个人的特性,谈论他具有什么内在品质,除非只要有人一旦发现它不相宜,便会弃置一旁而不顾。这种情况是时常发生的。一个人的内在价值越多,他从这些惯常的措施中所得到的乐趣就越少,他也就会从所得乐趣不多的地方退出。这些措施 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中,苦难和贫困是主要特色,因此,各处生活中最首要的任务是想尽办法疏解民困。 真正的友谊 正如这个世界流通的不是真的银币,而是纸币,在人生的真实尊敬和真正友谊之中,我们所见到的只是那些外表——一些按照原物尽力仿制的赝品。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质问,到底有谁值得获得真的银币,至于我自己,一只忠实的狗摇尾巴,比之他们表示关怀的一百种姿态,更能引起我的注意。 真纯的友谊必须基本上对于另一人的祸福具有强烈的同情心,其同情的性质是完全超然的,没有利害冲突。这就意味着自我跟友谊对象的绝对认同。人性的自我本位对于这样的同情,是强烈地敌对的。所谓真正的友谊,是属于海蟒之类的东西,无人知道它是否荒诞无稽,还是真正在哪里存在过。 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毕竟还存在有一丝丝真正友谊的许多例子,虽然一般来说,某种私下的个人利益,那种出于“自私”构成的诸多方式,到底是它的基础。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这一点真情具有非常高尚的影响,让我们有理由称之为友谊。它高高地耸立直到听到好友在背后怎样谈到你——你不会再跟他说一句话了。 检测友情 在需要朋友做出相当牺牲来支持你,而对你真正有所助益的某些情况之外,最好的测试友情是否忠诚的方法,是看他接到你刚发生不幸消息时所显现的模样。在那时,他的面部表情或是一心想到对你的真实而诚挚的同情,或是面容完全平静,或是出现并非同情的蛛丝马迹,相信可以证实拉劳士福古一句有名的话:就算最好的朋友发生不幸,我们总会找到让我们高兴的什么东西。的确,在那时刻,一般所谓的朋友会发现,要压抑脸上一丝欢喜的笑容,不是那么容易。要让人们心情愉快,最好的办法是告诉他们你最近有麻烦事情缠身,或是不保留地道出你的个人弱点。这多么能说明人性啊~ 交友的忠告 海天相隔,长时间不见面,总是对友谊不利的,不管我们是多么不愿意承认。我们对于不见面的朋友的关切——尽管是最亲近的朋友——不过几年就慢慢地会干枯,变为抽象的观念,终致我们对那些朋友的兴趣只是理念上的——的确,这样的友谊只不过是陈陈相因罢了。我们对于眼前经常所见到的,即使不过是可爱的小动物,我们会维持活生生而深刻的兴趣。这说明人们的感觉有其限度。 跟断绝关系的朋友恢复往来,是人的一项弱点。对方一有机会,将对你做同一件事,我们到那时就会受到处罚,这是当初要跟他断绝往来的原因。的确,他会变本加厉,因为他私下知道你一定要依赖他。我们把佣人辞退以后再雇用,也会发生这种情况。 你的朋友会说自己是诚恳的,但你的敌人才是真的诚恳。把你的敌人的谴责当作一贴苦药, 用来认识自己。俗话说,患难朋友很少。这话不对。你一旦交上一个朋友,他就说他有难,向你借钱。 才智的遭遇 显露你的才识,不啻是间接谴责他人迟钝无能。此外,庸俗的人一看到任何跟自己相反的品质,会自然地产生剧烈的激动。在这种情形下,忌妒就成为他跟人敌对的私下理由。因为我们每天所见到的是,人们以满足虚荣作为最大的快乐;不跟他人相比,虚荣是无法得到满足的。聪明才智使得人们在动物界中取得优势,我们最感到骄傲的就是有才能。让对方知道你一定比他强,而且让其他人也看到这一点,是非常莽撞的。因为他会渴望报复,一般来说是找机会用侮辱方式,因为问题已由理智范围转到“意志”范围,到了这一地步,怀有“敌意”就让人站在同等的地位。 地位和财富总可望得到敬重的对待,才智就决不可这么期望。才智被忽视倒是别人最大的好意。人们要是注意到某人的才智,则是把它看成一种傲慢,或是认为这人有才智是委实不配,而竟然敢引以为傲。为了报复,人们背地里找其他方式侮辱他。他们不急着进行,在寻找适当的机会。这人尽管谦虚有加,但要别人忽视他因聪明过人所招来的罪过,是很少见到的。萨迪在他所著的《玫瑰园》说:智者不愿意与愚人为伍,愚人更是一百倍的不喜欢跟智者见面。 弱智者与丑婆 温暖对身体是舒适的,人们感到优越对心理也是相宜的。我们想找友伴就是他有可能给予我们这种感觉,就像要取暖时我们先直觉会朝向火炉或是走进阳光中。这也就是说,有人会由于气质优越而为人厌恶。如果我们要讨人喜欢,就需要智力低下。女子在美貌上也是一样。在我们所遇见的一些人当中,要显露自己真正无假的智力低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对于男子来说,身体上的优越并不觉得那么重要,但是我敢说你喜欢矮小的人坐在身旁,不愿意坐在身旁的人比你英俊魁梧。这就是为什么男人之中的愚昧无知者和女人之中的丑婆,总是受人青睐,广受欢迎。我们可能会说,这些人性情非常温良,因为大家都要找借口照顾他们——这种借口会让自己和别人瞎眼,看不出为什么喜欢他们的理由。这也是为什么心理上的优越,不管是什么种类,总会使得感到优越的人孤立:人们纯粹出于憎恨而离开他,以各种方式来说他的坏话,证明自己的行为合理。 才能与姿色 如果你想在这个世界能出人头地,朋友和志同道合之士是通往幸运的最好护照。拥有才能使人骄傲,这往往会冒犯缺乏才能的人,因此跟那些人来往,具有大才大能就需要仔细隐藏起来。相反,知道自己智力欠缺,一方面要在性格上合乎谦虚、平易,别人愿意相交,另一方面又能尊重卑鄙可耻之辈。 绝色女子没有女性知己,即使要找另一女子做伴都有困难。有姿色的女子要避免申请做陪伴的职务,因为她一进入约见的房间,那盼望雇人的女主人就会因为她的美而不悦,觉得她是蠢物,为了自己和女儿,把她打发掉。但是,如果有地位的女子就不同了,因为个人的气质 完全由“相比”而得出,而地位是由“反映”的过程产生的,很像人的某种脸色,是靠他周围的主要色调而定。 信任与怀疑 我们信任别人,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我们本身的纯然懒惰和虚荣心。我说懒惰,因为我们不去打听原委,不积极谨慎行事,而宁愿信任他人;自私,因为受到事情的压力,我们就找人倾谈心中块垒;还有虚荣心,因为要求他人保密,正是自己感到骄傲的事。尽管如此,我们期望别人忠实于我们所加诸他们的信赖。如果别人不信赖我们,我们不应该发怒,因为那就是说,他们诚心地赞美“忠实”,认为它少之又少——其稀少会让我们怀疑“忠实”的存在只是虚幻的。 我们有时这么想,人们完全无法相信有关我们私人的话,可他们从未想到要怀疑这些话的真实性,但如果给了他们一丝丝怀疑的机会,他们就会发现绝对不可能再相信它了。我们时常透露什么事,暴露自己,只是因为我们猜想别人一定注意到了——正如同人会从高空跳下,因为他慌张,换句话说,因为他觉得他已经再也站不稳当,他所处的位置给他的痛苦很大,他认为不如立刻把生命了结。这种不正常被称为恐高症。 礼貌和尊敬 “礼貌”——华人认为是一种基本美德,是大家私下都认同的。人们不管是道德上或是智力上的不幸缺陷,都需要彼此容忍,不应作为谴责的题目。这些缺陷由于“礼貌”而变的不那么明显,其结果对双方都有利。 有礼貌是明智的,粗鲁是愚笨的。用不必要的、任性的、不文明的行为制造敌人,其疯狂的做法,就像在自己家中放一把大火。礼貌只是筹码——大家公认的假钱,吝于支出是蠢笨的——名达的人大把大把地使用。西方每个国家在信函的结尾用这样的词不达意的句子:你的最听话的仆人。但是,讲礼貌到了损害自己利益的程度,倒好像在可以使用代币的地方,你给的是真钱。 在自然状态中,蜡是一种是紧硬而易脆的物质,稍微加热,蜡就会变软,可以塑成你喜爱的样子。同样地,你只要亲切有礼,就能使得人们随和讲理,虽然他们一般都是执拗凶暴的。这么说,礼貌之于人,就像热度跟蜡的关系一样。 讲礼貌不是容易的事,因为礼貌要表示我们对每个人都尊敬,而大多数人根本不值得尊敬。礼貌讲究对人要亲切关心,而心中却很希望不跟他们再有往来。把自尊跟礼貌相结合,是智慧的杰作。 在一方面,如果我们对自己的价值和尊敬,没有做出过分的估计,也就是说,我们对自己不是过于自豪,在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对于每个人在心中对他人所持的看法,有任何了解,我们对于侮辱——狭义地说,就是我们未获得尊敬的对待,就不至于动辄生气。要是大部分人厌恶任何涉及谴责自己的轻微暗示,那么你可以想像的出,万一他们无意中听到相识者数说他们的话,他们的情绪将会怎样。你该明白,一般的礼貌只是一副带笑的面具,如果面具移动了一些位置,或是短暂间给除了下来,你大声叫喊是没有用的。人在粗鲁之时,好像是他 脱去所有的衣服,赤裸裸地站在你的面前。在这种情况下,像大多数人一样,他不会怎么好看的。 该做的和不该做的 对于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们不能够拿任何人为榜样,因为没有两个实例的处境和情况是一样的,个性的不同也让我们的所作所为,带有特殊和个别的意味。因此,两个人做同一件事,其结果是不同的。人一旦仔细考虑过要做什么,他就该按照他的个性去做。 这样做事的结果就是,“独创”在实际的事件中是无法免除的,否则,我们的所作所为,不符合我们的本性。 不可辩驳他人的见解 决不可辩驳任何人的见解,因为他相信的所有荒唐事物,你就是高寿如彭祖,也不可能一件件纠正他。人们言谈中有错误,也须避免改正,不管你的动机如何纯正。因为这很容易得罪人,而改变他人,纵然有其可能,也是极为困难的。 如果你无意中听到他人的荒谬言谈而感到恼怒,你应该想像自己听到喜剧中的两个小丑对话。这个方法屡试不爽。 人来到这个世界,如果认定在最为重要的事理方面可以教导这个世界,他要是能保住老命,就该感谢幸运之星了。 心意 如果想要你的看法被人接受,用冷静不带感情的口吻说出来,一切激情都根源于我们的“心意”。因此,如果你的看法是用激烈情绪说出来,人们会认为是出于“心意”的努力,不是“知”的产物,“知”在性质上是冷峻无情的。由于心意是人性的首要的和根本的成分,“知”只是附带发生的其次之物。人们多半会认为,你那么激烈地表达意见,源于你的心意被激动,而不去思考,心意之所以激动,只是出于你的意见的强烈性质。 要是有理由怀疑某人在说谎,你得看起来像相信他说的每一个字。这会鼓励他继续说下去,他的说辞会变得更为激烈,到最后自露马脚。 你若是看出某人企图隐瞒你什么,但并不太成功,要装作你不信他。你的这种反对态度,会刺激他透露真情,把实话说出,以对付你的怀疑。 守口如瓶 我们应该把一切私事当作秘密,在这些事情上,尽管你跟你的相识者意气相投。你要把他们当作完全陌生的人,除了他们自己能看出的事情之外,什么都不要告诉他们。因为在一段日子之后,情况有所改变,你可能会发现,即使是他们所知道最无关紧要的事情,对你也是不利的。 在处世智慧上公开发表意见的人,都特别敦请人们慎言,并条陈诸多必须奉行的理由,所以无须我再加任何补充。但是,我或许可以添一两句鲜为人知、我觉得特为合适的阿拉伯谚语: 不能告诉敌人的任何话,也不能告诉你的朋友。 如果我守住“秘密”,这秘密就在我的看管之中; 要是它不胫而走,我倒被判监了。 沉默之树结出和平的果实。 一般来说,与说话相比,以沉默显出你的智慧,是更为可取的。因为不说话是谨慎,说话总带一些虚荣的意味。表现这两种品质的机会差不多是一样的,但是,说话所给予的短暂的快感,常常受到欢迎,而舍弃用沉默可获取的长远的好处。 叙述时的谨慎 我们不该忘记,人们对于无关自己的事非常聪明,虽然他们在其他事情上显得并不怎么灵敏。人们善于做这类的代数:给他们一个已知数做根据,他们能解答最复杂的问题。因此,如果你想诉说很久以前发生的一件事,没有提及任何人的名字,或是指出你谈到的人是谁,你必须非常小心,任何可能指向实情的东西,无论是多么间接,包括某一地点、日期或是只是稍有牵连的某人的名字或是甚至跟事件关系遥远的某些情况,一定不要在叙述中引入。因为那么做立刻给人们一些肯定之物作为起点,加上他们得到对这类代数的天分的帮助,便能发现其余的一切。 他们在这些事上的好奇心,变为一种狂热:他们的心意激励智力,驱使它往前,达到最难找到的结果。尽管人们对于一般及永恒真理毫无兴趣,就这事莫名其妙的细节来说,他们可热情洋溢了。 生气蓬勃的人,在无人聆听之时高声说话,感到颇能发泄胸臆。最好不要这么做,以免养成习惯。因为在这种方式中,思想慢慢会跟说话打成一片,说话可能成为自言自语的一种过程。谨慎要求我们,在所想和所言之间,划出一道鸿沟。 “钱财被骗,得益良多”,花钱买教训,我们一下子就买到“谨慎”。 处世智慧 可能的话,不要对任何人怀有恶意,但须仔细观察和记住他人的行为举止,这样才能够估计他的价值(至少对你自己而言),从而做出对他的态度。千万别忽视:人的性格是不能改变的,忘记别人的坏德性,好像是扔掉辛苦赚来的钱。做到这些,你能保护自己,幸免于不智的亲密以及乱交朋友的恶果。 “不轻易爱人,也不轻易恨人”是处世智慧的一半,“不轻易说话,也不轻易听信别人的话”,是另一半。说真的,这个世界要我们遵守上述的一些条规,我们大可以以背相向。 对人生气地说话,从你的言行显出憎恨,是不必要的行为——非常危险、愚蠢、可笑、凡俗。除了在所作所为之中,不要显出愤怒或憎恨。强烈的情绪在行为中最能有效地表达,只要你能避免用其他方式显露。只有冷血动物的咬噬是有毒的。 “说话无须强调”,是明于处世之道者的老条文。这就是说,应该让其他人发现你说过什么话,要是他们迟钝,你还来得及逃避;另一方面,“说话加强要点”是想激起对方的情感,其结果总与所期望的相反。如果你的样子有礼貌,口气彬彬有礼,你就是不折不扣地污蔑许多人,也不致马上得罪他们。
/
本文档为【处人之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