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17-09-21 15页 doc 450KB 98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7436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研究 班级:金融八班 姓名:张艳淑 学号:201119181404 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摘要:本文中的收集数据参考了中国统计年鉴,使用了eviews5软件进行计算统计整理,对我国1993年到2012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检验,最终的出相关结论。 关键字,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总收入,t检验,F检验,,多重共线性 一, 经济理论论述和研究目的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值。个人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
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研究 班级:金融八班 姓名:张艳淑 学号:201119181404 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摘要:本文中的收集数据参考了中国统计年鉴,使用了eviews5软件进行计算统计整理,对我国1993年到2012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检验,最终的出相关结论。 关键字,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总收入,t检验,F检验,,多重共线性 一, 经济理论论述和研究目的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值。个人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随着市场经济的稳定繁荣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人均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其主要表现在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尤其是城镇居民变化最速。并预测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情况, 人均可支配收入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在这里只讨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情况。 二, 数据定义 国民总收入X1, 国内生产总值X2, 城镇年末总人口X3, 城镇居民总收入X4。 本文选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3年到2012年作为被解释变量Y。 数据如下 年份 Y X1 X2 X3 X4 1993 2577.4 35260.0 35333.9 33173 2583.2 1994 3496.2 48108.5 48197.9 34169 3502.3 1995 4283.0 59810.5 60793.7 35174 4288.1 1996 4838.9 70142.5 71176.6 37304 4844.8 1997 5160.3 78060.9 78973.0 39449 5188.5 1998 5425.1 83024.3 84402.3 41608 5458.3 1999 5854.0 88479.2 89677.1 43748 5888.8 2000 6280.0 98000.5 99214.6 45906 6295.9 2001 6859.6 108068.2 109655.2 48064 6907.1 2002 7702.8 119095.7 120332.7 50212 8177.4 2003 8472.2 134977.0 135822.8 52376 9061.2 2004 9421.6 159453.6 159878.3 54283 10128.5 2005 10493.0 183617.4 184937.4 56212 11320.8 2006 11759.5 215904.4 216314.4 58288 12719.2 2007 13785.8 266422.0 265810.3 60633 14908.6 2008 15780.8 316030.3 314045.4 62403 17067.8 2009 17174.7 340320.0 340902.8 64512 18858.1 2010 19109.4 399759.5 401512.8 66978 21033.4 2011 21809.8 468562.4 473104.0 69079 23979.2 2012 24564.7 516282.1 518942.1 71182 26959.0 (一),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散点图 由图可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解释变量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年末总人口,城镇居民总收入呈线性关系,可以建立简单的线性回归方程 ˆˆˆˆˆˆ= Y,,,,,,,,,,,XXXXt011223344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 三, 普通最小二乘估计 由图可知四个解释变量的估计值分别是—0.005377,0.011676,0.017362,0.733667,X2,X3,X4的估计值都处于0到1之间,数项的估计值也为正数,所以除去X1外其余估计值的经济含义是合理的,随机误差项的方差估计值为 213119.12 ˆ,,196786.8/(20,5), 简单方程的回归结果 Y=107.894-0.005377+0.011676+0.017362+0.733667 XXXX3124(0.3573) (-0.2271) (0.5092) (1.4811) (6.9020) 22=0.99975 =0.999683 F=14972.03 D.W.=0.924702 RR 21,模型的经济意义,从回归估计的结果看,模型拟合较好。可决系数=0.99975,R表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的99.975%可有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年末总人口,城镇居民总收入的变化来解释,从斜率项的t检验值看,给定95%的置信区间自由度为n-4的临界值=2.131,且斜率满足在0到1之t(15)0.025 间符合经济理论中的边际收入倾向,表明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一元,城镇年末总人口每增加一人,城镇居民总收入每增加一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就会增加0.99975元。 (二),统计检验 1,拟合优度检验 22由表中数据可知=0.99975 =0.999683,这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很好,RR 表明在1993年到2012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其他四个变量解释。 2,模型的显著性检验 (1)F检验, 对于给定的置信区间95%,在F分布表中查K=4,N-K-1=15的临界值为3.06,有表中可知F=14972.03可知模型的线性关系显著成立,说明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年末总人口,城镇居民总收入的联合作用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有显著影响。 (2)t检验,给定置信区间95%,查t分布表自由度n-k-1=15的临界值为2.131,有表中数据可知X1,X2,X3,X4的t值分别是(0.3573) (-0.2271) (0.5092) (1.4811) (6.9020) 只有X4的t值大于t临界值,X1,X2,X3都小于t临界值,说明当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X4对Y的影响显著,而X1,X2,X3效果不明显。 (三),计量经济学检验 1,多重共线性检验 (1),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 Y=107.894-0.005377+0.011676+0.017362+0.733667 XXXX3124(0.3573) (-0.2271) (0.5092) (1.4811) (6.9020) 22=0.99975 =0.999683 F=14972.03 D.W.=0.924702 RR 由于R^2较大且接近于1,而且F=14972.03远远大于置信区间95%,在F分布表中查K=4,N-K-1=15的临界值为3.06,故认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上述解释变量总体线性关系显著。但由于其中下,X1,X2,X3的参数估计值都没有通过t检验,X1的参数估计值的符号为负,经济意义也不合理,故认为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 (2)检验简单相关系数 上图是EVIEWS 输出所有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可发现Y与所有解释变量都是正相关的关系,所以进一步确定了上面的回归存在共线性问题。另外,我们发现X1和X2相关系数很高,两变量很可能存在共线性。 (3)找出最简单的回归形式 分别作出Y与X1,X2,X3,X4间的回归 如图所示 =1933.678+0.043853 YX11 (12.07968) (64.9654) R^2=0.995754 D.W.=0.4821154 Y=1917.972+0.043709X 22 (11.59341) (62.93748) R^2=0.995476 D.W.=0.495170 =-16136.02+0.513177 YX33 (-7.546607) (12.82355) R^2=0.906307 D.W.=0.161346 Y=527.9934+0.887586X 44 (11.70384) (262.7181) R^2=0.999754 D.W.=0.970057 有比较可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受城镇居民总收入的影响最大,与经验相符合, 所以选Y4为初始的回归模型。 (4)逐步回归 将X1,X2,X3分别导入初始回归模型 导入X1 C X4 X1 X2 X3 D.W. Y=f(x4) 527.9934 0.887586 0.999739 0.970057 t 11.70384 262.7181 Y=f(x4,x1) 669.9881 0.803515 0.04132 0.999762 0.888946 t 6.835926 15.39033 1.613355 Y=(x4,x1,x2) 676.1156 0.800838 0.007617 -0,003344 0.999746 0.863215 t 6.266755 14.21965 0.353694 -0.163072 Y=(x4,x1,x3) 272.3091 0.674148 0.009205 0.016671 0.999790 1.184243 t 1.130716 7.712234 2.475003 1.786533 第一步,在初始模型中,引入X1,模型拟合度提高,参数估计值符合。 第二步,引入X2,拟合优度下降,且参数估计不能通过t检验,舍去X2 第三步,去掉X2引入X3,,拟合优度虽然提高,但是未能通过t检验,故舍去。 拟合结果如下 Y=272.3091+0.009205错误~未找到引用源。+0.674148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异方差检验 (1)怀特检验 由图可知n错误~未找到引用源。=6.460892,给定95%的置信区间自由度为2 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5.99,所以模型存在异方差, (2)异方差的修正,加权 模型修正之后得到 Y=599.9115+0.003074错误~未找到引用源。+0.826174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1.73510) (2.320986) (30.50554)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0.999952, F=118040.9 D.W.=1.041689 可知该模型拟合程度良好。T值显著,F值也显著。 3,序列相关性检验 (1)残差趋势图和散点图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W.=0.924702,处于0与1.2之间,所以,该模型存 在正自相关。 (2)对正自序列相关进行修正 可知,该模型仍是正自序列相关。 (3)拉格朗日乘数(LM)检验 n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521688,给定95%的置信区间自由度为2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5.99,所以接受原假设,该模型不存在一阶序列相关。 在EVIEWS 软件下,2阶广义差分的结果是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0.002928错误~未找到引用源。+0.556414AR(-1) (0.544691) (-0.145286) (0.243546) (-0.543819) (1.847395) =0.267075 D.W.=1.273284 四、模型的应用和建议 (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调查户的记账补贴后的收入。 预计2013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可能会放慢 连续几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是非常快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最近几年增长是比较快的,去年稍微低了一点,但是总体来看近几年增长是比较快的,收入大幅度的增加。 从这些年平均来看收入还是在稳定增长的,国家也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政府采取了大量的措施,比如振兴我国工业的十项产业振兴及另外还有一些民生工程,还有保险、医疗等等,采取了很多的措施。 我的感觉收入还会增加,虽然速度可能会有所降低,六、居民可支配收入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 人均可支配收入这项指标非常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标志着这个居民即期的消费能力,他的收入提高了还是降低了,有多大的消费能力,看一个居民、一个家庭有多大的消费能力就要看这个指标,因为它是可支配的,他可以用于消费、投资,购买股票、基金,用于存款,这个指标增长得越快,就反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越快,反映他的消费能力就越强,这是很重要的指标,它是国家决策很重要的依据。我看收入的高和低主要看这个指标,如果这个指标要比其他指标,比如和物价相比,如果这个指标高于物价的上扬,那么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是在提高的,如果低于物价的上涨,物价指数比他还要高那么也就是说人民的生活水平实际是在下降的。 (二),建议 1,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强综合经济实力,经济是一切活动的基础。 2,加大职工增资力度,提高职工工资收入, 3,扩大就业,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4,加快收入分配,完善收入。 5,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努力提高低收入者水平。 6.积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逐步增强社会和谐基础。 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一项全社会的工作,必须在组织上为人民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提供保障,落实措施,提高宏观,不断加大各地区,各单位,的经济考核力度。努力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本文档为【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