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尿有形成分检查

2017-10-21 6页 doc 19KB 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624976

暂无简介

举报
尿有形成分检查尿有形成分检查 尿有形成分检查 尿白细胞检查主要用于泌尿系统及邻近组织器官感染或炎症疾病诊断。 1肾盂肾炎由细菌感染所致尿细菌培养为阳性。有些肾盂肾炎首发症状为血尿或镜下血尿在急性期尿白细胞明显增多还可见小圆上皮细胞、闪光细胞等多数有白细胞管形。 2膀胱炎尿白细胞增多常伴有脓尿可见小圆上皮细胞、大圆上皮细胞、闪光细胞等但无管形。急性期可有明显的肉眼脓尿。用尿三杯试验可区分脓尿部位如脓尿出现于第三杯提示为膀胱颈炎、膀胱三角区炎症如三杯均为脓尿全程脓尿提示病变位于膀胱颈以上的尿路见于膀胱炎、输尿管炎、肾盂肾炎、肾脓肿、肾积脓等。...
尿有形成分检查
尿有形成分检查 尿有形成分检查 尿白细胞检查主要用于泌尿系统及邻近组织器官感染或炎症疾病诊断。 1肾盂肾炎由细菌感染所致尿细菌培养为阳性。有些肾盂肾炎首发症状为血尿或镜下血尿在急性期尿白细胞明显增多还可见小圆上皮细胞、闪光细胞等多数有白细胞管形。 2膀胱炎尿白细胞增多常伴有脓尿可见小圆上皮细胞、大圆上皮细胞、闪光细胞等但无管形。急性期可有明显的肉眼脓尿。用尿三杯试验可区分脓尿部位如脓尿出现于第三杯提示为膀胱颈炎、膀胱三角区炎症如三杯均为脓尿全程脓尿提示病变位于膀胱颈以上的尿路见于膀胱炎、输尿管炎、肾盂肾炎、肾脓肿、肾积脓等。 3女性阴道炎、宫颈炎和附件炎尿白细胞增多常伴大量鳞状上皮细胞。在血尿中如红细胞与白细胞比例为5001应考虑出血如比例为2001应考虑为炎症。 4肾移植后排异反应尿中可出现大量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 5其他药物性急性间质性肾炎尿单核细胞增多而急性肾小管坏死时单核细胞减少或消失。嗜酸性粒细胞尿见于某些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药物所致变态反应等。 三上皮细胞 尿上皮细胞来源主要来自肾小管、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 1.上皮细胞形态 1肾小管上皮细胞来自肾小管立方上皮。肾小管上皮细胞形态不一多为圆形或多边形又称多边细胞略大于中性粒细胞约为1.5倍一般不超过15μm胞核圆形核膜厚核突出易见胞质中可有小空泡、分布不规则、有时见出现数量不等的含铁血黄素颗粒或脂肪小滴此时又称复粒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形态与移行上皮细胞底层的小圆上皮细胞相似须注意鉴别。 图5 肾小管上皮细胞 2移行上皮细胞由肾盂、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近膀胱段等处的移行上皮组织脱落而来。 1大圆上皮细胞为表层移行上皮细胞胞体较大如果在器官充盈时脱落则胞体较大约为白细胞的45倍多呈不规则圆形核较小常居中如在器官收缩时脱落则胞体较小约为白细胞的23倍形态较圆。 图6 表层移行上皮细胞大圆上皮细胞 2尾形上皮细胞多来自于肾盂为中层移行上皮细胞体积大小不一常呈梨形、纺锤形或带尾形核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 图7 中层移行上皮细胞尾形上皮细胞 3小圆上皮细胞为底层移行上皮细胞形态较圆较肾小管上皮细胞略大但胞核较小。 图8 深层移行上皮细胞小圆上皮细胞 3鳞状上皮细胞形体扁平而薄又称复层扁平上皮细胞来自于输尿管下部、膀胱、尿道和阴道的表层。胞体为尿上皮细胞中最大形状不规则多边多角边缘常卷折胞核很小呈圆形或卵圆形有时可有两个以上小核全角化者核更小或无核为上皮细胞中胞核最小者胞质丰富。 图9 鳞状上皮细胞 2.参考值 ?肾小管上皮细胞无。?移形上皮细胞无或偶见。?鳞状上皮细胞少见。 3.临床意义 1肾小管上皮细胞尿中一旦增多即提示肾小管病变。见于急性肾小管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小管间质性炎症如肾小管上皮细胞成堆出现提示肾小管有坏死性病变慢性肾小球肾炎可见复粒细胞肾移植术后1周尿内可出现较多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随后逐渐减少至恢复正常但如发生排斥反应则尿中可再度大量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及管形如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见含铁血黄素则提示有慢性心力衰竭、肾梗死、血管内溶血等。 2移形上皮细胞增多尿中出现大量移行上皮细胞时提示有相应部位的炎症或坏死性病变。膀胱炎时可大量大圆上皮细胞或成片脱落肾盂肾炎时常见尾形上皮细胞增多。 3鳞状上皮细胞增多尿中大量出现或片状脱落或伴白细胞、脓细胞多见于尿道炎女性患者应排除阴道分泌物的污染。 四吞噬细胞 1.种类有2种小吞噬细胞来自中性粒细胞大吞噬细胞后者来自组织细胞体积约为白细胞的23倍。 2.参考值无 3.临床意义尿中出现吞噬细胞提示泌尿道急性炎症。可见于急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常伴白细胞、脓细胞增多和伴细菌。 五其他细胞 1.柱状上皮细胞正常尿 中一般无柱状上皮细胞。如出现较多提示慢性尿道炎、慢性腺性膀胱炎的可能。 2.多核巨细胞一般认为来源于尿道移行上皮细胞。正常尿中无此细胞多见于麻疹、水痘、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等病毒感染。 3.病毒感染细胞及其包涵体细胞内包涵体可作为病毒感染的诊断依据。通常用瑞-姬染色显微镜检查可获得一定的阳性率。常见细胞病毒包涵体有人巨细胞病毒包涵体CMV、人乳头瘤病毒HPV包涵体、人多瘤病毒包涵体、单纯性疱疹病毒HSP等。 第三节 尿管形检查 本节考点 1管型形成机制和条件 2管型种类、形态和临床意义 一管形形成机制和条件 1.尿管形定义 是一些有机物或无机物如蛋白、细胞或结晶等成分在肾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内凝固聚合而形成的圆柱状结构物。 2.管形形成机制和条件 1尿蛋白质和T-H蛋白浓度增高尿蛋白质和T-H蛋白是形成管形的基础物质。病理情况下由于肾小球基底膜的通透性增高大量蛋白质由肾小球进入肾小管肾小管的重吸功能减低过多的蛋白质在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内积聚。 2尿浓缩和肾小管内环境酸化尿浓缩可提高尿蛋白的含量盐类增多而尿酸化后又促进蛋白凝固、沉淀由溶胶变为凝胶并进一步固化致使尿流速减慢促使肾小管远端形成管形。 3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病理情况下也需要有交替使用的肾单位使尿在肾单位的下部有足够停留时间蛋白等物质才能浓缩、沉淀形成管形。 二管形种类、形态和临床意义 管形只在肾小管或集合管内形成其外形长短、粗细基本可反映肾小管和集合管内腔的形状。 1.透明管形 1形态透明管形一般呈规则圆柱体状但大小、长短很不一致通常两边平行两端钝圆但有时一端可稍尖细平直或略弯曲甚至扭曲质地菲薄但也有少许颗粒或少量细胞粘附在管形外或包含于其中通常较窄而短也有形态较大者折光性较差镜下观察时应将显微镜视野调暗否则易漏检。 图10、11 透明管型 2临床意义透明管形参考值为01LPF。透明管形偶尔可见于成人浓缩尿、激烈运动后等。病理情况透明管形可见于发热、麻醉、心力衰竭、肾受刺激后如大量持续出现透明管形同时可见异常粗大的透明管形和红细胞表示肾小管上皮细胞有剥落现象肾脏病变严重可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进行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盂肾炎、肾瘀血、恶性高血压、肾动脉硬化、肾病综合征等。 2.细胞管形 细胞管形指含有脱落细胞、粘附于凝结的蛋白质之中而形成的管形。 1红细胞管形 1形态管形中的红细胞常互相粘连而无明显的细胞界限有的甚至残缺不全。有时红细胞形态完整、清晰接近正常易于识别有时因溶血仅见红细胞残影。 图12 红细胞管型 2临床意义正常尿中无红细胞管形。病理情况见到红细胞管形提示肾小球疾病和肾单位内有出血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肾出血、肾充血、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移植排斥反应、肾梗死、肾静脉血栓形成、恶性高血压等亦可见于狼疮性肾炎、亚急性心内膜炎、IgA肾病等。 2白细胞管形 1形态管形中含由退化变性坏死的白细胞或脓细胞一般为中性粒细胞细胞呈球形有时呈团性重合因白细胞粘附性强常可呈块状也可单独存在或与上皮细胞管形、红细胞管形并存。 图13 白细胞管型 2临床意义正常尿中无白细胞管形。出现白细胞管形提示肾实质有细菌感染性病变见于急性肾盂肾炎、肾脓肿、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非感染性炎症的肾病综合征、红斑狼疮肾炎肾移植排斥反应可见淋巴细胞管形。 3肾上皮细胞管形 1形态管形内含肾小管上皮细胞。可分为两大类一类管形是由脱落肾小管上皮细胞与T-H糖蛋白组成成片上皮细胞与基底膜分离脱落细胞粘在一起另一类管形为急性肾小管坏死时胞体较大形态多变典型的上皮细胞呈瓦片状排列可充满管形细胞大小不等核形模糊有时有浅黄色此管形依其核形常难与白细胞管 形区别但管形内细胞比白细胞大其大小和形态变化比白细胞复杂用可加酸法呈现细胞核酯酶染色呈阳性过氧化物酶染色呈阴性借此可与白细胞管形鉴别。 图14 上皮细胞管型 2临床意义正常尿中无肾上皮细胞管形。肾上皮细胞管形增多常见于肾小管病变如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子痫、肾淀粉样变性、慢性肾炎晚期、重金属如镉、汞、铋等及其他化学物质、药物中毒。肾移植患者在移植术3天内尿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形为排异反应的可靠指标之一。 3.颗粒管形 1形态颗粒管形内含大小不等的颗粒物含量超过13管形面积以上时称为颗粒管形。颗粒来自崩解变性的细胞残渣、血浆蛋白及其他物质这些物质直接聚集于T-H糖蛋白基质。颗粒管形常较透明管形短而宽大呈淡黄褐色或棕黑色。按颗粒的粗细又分为粗颗粒管形和细颗粒管形两种前者充满粗大颗粒常呈暗褐色后者含许多微细颗粒不透明呈灰色或微黄色。 图15 颗粒管型 图16、17 粗颗粒管型 细颗粒管型 2临床意义正常人尿中无粗颗粒管形。颗粒管形的出现和增多提示肾脏有实质性病变。可见于脱水、发热尤其多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肾小管硬化症、肾盂肾炎、病毒性疾病、慢性铅中毒、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药物中毒等。在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早期可大量出现宽幅的颗粒管形如出现于慢性肾炎晚期提示预后不良。 4.蜡样管形 1形态蜡样管形由细颗粒管形或细胞管形进一步衍化而来也有认为来自淀粉样变性的上皮细胞溶解后逐渐形成的管形或者是透明管形在肾小管内停留时间较长演变而成。其外形似透明管形为蜡烛样浅灰色或淡黄色折光性强、质地厚、易折断、有切迹或泡沫状较短而粗一般略有弯曲两端常不整齐。 图18 蜡样管型 2临床意义正常尿中无蜡样管形。出现蜡样管形提示肾小管有严重病变预后差。可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长期无尿和少尿、尿毒症、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肾淀粉样变性亦可见于肾小管炎症和变性、肾移植慢性排异反应、重症肝病等。 5.脂肪管形 1形态脂肪管形由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性、崩解大量的脂肪滴进入管形内而形成。管形内可见大小不等的折光很强的脂肪滴当脂肪滴较大时用偏振荧光显微镜检查可见马耳他“十”字脂肪滴较小时则互相重叠用苏丹?染色染成橙红色或红色。 2临床意义正常尿中无脂肪管形。出现脂肪管形提示肾小管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性。可见于亚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毒性肾病等尤多见于肾病综合征。 图19 脂肪管型 6.宽大管形 1形态宽大管形是来自于破损扩张的肾小管、集合管或乳头管多数宽大管形由颗粒管形和蜡样管形演变而来但也可由其他管形演变而成。其宽可达50μm以上是一般管形的26倍既宽又长可横跨整个视野不规则易折断有时呈扭曲形。 2临床意义正常尿无宽大管形。出现宽大管形见于重症肾病、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多尿早期、慢性肾炎晚期尿毒症表示预后不良故又称“肾衰管形”。 7.细菌管形和真菌管形 正常尿无细菌或真菌管形。出现细菌管形表明肾脏有病原体感染常见于肾脓毒性疾病出现真菌管形提示真菌感染。 图20 尿液中菌丝与胞子 8.结晶管形 正常尿无结晶管形。出现结晶管形的临床意义类似相应的结晶尿多见于代谢性疾病、中毒或药物所致的肾小管内结晶沉积伴急性肾衰、隐匿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 9.混合管形 混合管形指管形内同时含有不同细胞及其他有形成分。正常尿中无混合管形。混合管形见于肾小球肾炎反复发作、出血和血管坏死、肾梗死、肾移植后急性排异反应等。 10.其他管形和类管形相似物 1其他管形 1血液管形指血液进入肾小管后红细胞崩解破坏其各种成分所形成的管形称血液管形。其临床意义同红细胞管形。 2血红蛋白管形管形内充满血红蛋白。可 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肾出血、肾充血、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移植排斥反应、肾梗塞、肾静脉血栓形成、血管内溶血、恶性高血压、狼疮性肾炎、亚急性心内膜炎、IgA肾病、肾单位发生梗死等。 图21 血红蛋白管型 3血小板管形主要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4肌红蛋白管形见于急性肌肉损伤引起的肌红蛋白尿症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5胆红素管形见于严重阻塞性黄疸患者尿胆红素试验常强阳性可伴亮氨酸和酪氨酸结晶。 2类管形相似物 1粘液丝为长线条形边缘不清末端尖细卷曲大小不等常见暗淡纹。可见于正常尿中尤其妇女尿中较多如大量存在常表示尿道受刺激或有炎症反应。 2假管形为非晶形尿酸盐、磷酸盐等形成的圆柱体其外型与管形相似但无管形的基质边缘不整齐、两端破碎、其颗粒粗细不均、色泽发暗加温或加酸后即消失而真管形不变。 3圆柱体又称类管形其形态与透明管形相似但一端尖细有时有扭曲或弯曲如螺旋状常伴透明管形同时出现。见于急性肾炎、肾血循环障碍或肾受刺激的患者。 图22 易被误认为管型的物体 类圆柱体 假管型 细胞团 黏液丝
/
本文档为【尿有形成分检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