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白蜡虫啮小蜂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种群控制作用的研究

2017-11-29 17页 doc 90KB 27阅读

用户头像

is_353097

暂无简介

举报
白蜡虫啮小蜂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种群控制作用的研究白蜡虫啮小蜂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种群控制作用的研究 C N 53 - 1040/ Q ISS N 0254 - 5853 动 物 学 研 究 2000 , Aug . 21 ( 4) : 291, 296 Zoological Researc h Ξ 白蜡虫啮小蜂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种群控制作用的研究 焦懿赵苹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昆明 650216) 摘要 : 研究了白蜡虫啮小蜂 Tetrastichus kodaikanalensis Saraswat 的室内饲养条件及其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 Mi...
白蜡虫啮小蜂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种群控制作用的研究
白蜡虫啮小蜂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种群控制作用的研究 C N 53 - 1040/ Q ISS N 0254 - 5853 动 物 学 研 究 2000 , Aug . 21 ( 4) : 291, 296 Zoological Researc h Ξ 白蜡虫啮小蜂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种群控制作用的研究 焦懿赵苹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昆明 650216) 摘要 : 研究了白蜡虫啮小蜂 Tetrastichus kodaikanalensis Saraswat 的室内饲养条件及其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 Microterys ericeri Ishii 的控制作用 。研究结果明 , 温度对白蜡虫啮小蜂存活率和产卵量有显著影响 。18 、21 、 24 、27 、30 和 33 ? 6 个温度处理下 , 白蜡虫啮小蜂的世代存活率分别为 1184 % 、31183 % 、80139 % 、72175 % 、 48108 %和 22181 % 。30 ?时每雌产卵量和产卵百分率最高 , 分别为 13121 粒和 84184 % 。雄蜡虫体内的白蜡虫 啮小蜂有 3 个羽化高峰期 , 分别为 6 月下旬 、8 月上,中旬和 9 月中,下旬 ; 雌蜡虫体内白蜡虫啮小蜂的 3 个 羽化高峰期为 8 月上,中旬 、9 月中,下旬和 10 月下旬,11 月上旬 。白蜡虫啮小蜂的第 3 个高峰种群数量最 大 , 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的重寄生率最高 。第 3 、4 代啮小蜂对寄生于雌雄蜡虫体内的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的重 寄生率 分 别 为 雌 蜡 虫 体 内 : 48178 % 和 54166 % , 雄 蜡 虫 体 内 : 56166 % 和 64171 % ; 第 5 代 的 重 寄 生 率 达 76100 % ; 各代的重寄生率均为 4 龄幼虫 > 5 龄幼虫 > 蛹 。人工释放啮小蜂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种群数量有显著 的控制作用 。每株女贞树放 30 头白蜡虫啮小蜂蛹 1 次或 2 次 , 白蜡产量分别为 11113 g 和 13716 g , 为对照的 3106 倍和 3178 倍 。种虫产量分别为 14918 g 和 21917 g , 为对照的 1182 倍和 2168 倍 。 关键词 : 白蜡虫啮小蜂 ; 白蜡虫花翅跳小蜂 ; 种群动态 ; 控制作用 ; 白蜡产量 + () 中图分类号 : Q969154 51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254 - 5853 200004 - 0291 - 06 整理如下 。白蜡虫 Ericerus pel a Chavannes 是重要 的 林 业 资源昆虫 ,其雄幼虫分泌的蜡花制成的白蜡 ,广泛用 1 材料和方法 ( 于医 药 、冶 金 、化 工 、机 械 制 造 等 行 业 张 长 海 等 , ) 1995。我国放养白蜡虫已有千余年历史 ,种虫和蜡 111 试验材料 ( ) 花产量均占世界第 1 位 吴次彬 ,1989。在白蜡和 田间采集白蜡虫花翅跳小蜂 4 、5 龄幼虫和蛹 , 种虫生产过程中 ,受到各种天敌的危害 ,造成白蜡和 带 回室内 ,饲养于养虫笼中 。养虫笼体积为40cm × ( ) 种虫严重减产 焦懿等 ,1999。白蜡虫花翅跳小蜂 40 cm ×60 cm 。将田间采集的接近羽化的白蜡虫啮 小蜂接入养虫笼中 , 笼中放有 20 %蜜糖液作补充 Microterys ericeri Ishii 是 白 蜡 虫 最 重 要 的 寄 生 性 天 敌 ,常年造成白蜡损失30 %,40 % ,种虫损失20 %, 营养 , 让其自然产卵寄生 。待白蜡虫啮小蜂接近羽 化时 , 将蛹收集起来 , 暂存于 6 ?冰箱中供试 。 30 % ,严重时虫蜡无收 , 对白蜡生产构成极大威胁 () 姜 德 全 等 , 1984 ; 万 益 锋 等 , 1995 ; 朱 玮 等 , 1995。 112 试验方法 白蜡 虫 啮 小 蜂 Tetrastichus kodaik analensis Saraswat 11211 温度对白蜡虫啮小蜂存活的影响 在人工 气 ( ) 在我国白蜡产区广泛分布 ,是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的 候箱 ?015 ?中进行 。设 18 , 33 ?6 个温度 处重要重寄生蜂 ,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的重寄生率可 理 , 每处理 10 个重复 , 每一重复内放臵 50 头有 白 ( ) 达 90 %以上 姜德全 ,1982 ; 姜德全等 ,1986。姜德 蜡虫花翅跳小蜂 4 龄幼虫寄生的白蜡虫 2 龄雄幼 () 全 1982曾对该蜂进行过初步研究 。作者进一步研 虫 , 并接入 5 头产卵期白蜡虫啮小蜂雌虫 , 24 h 后 究了该蜂田间种群动态及其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的 将雌虫移走 , 在解剖镜下解剖 50 头供试蜡虫 , 观 察其体内白蜡虫花翅跳小蜂被寄生情况 。之后每日 自然控制作用 ,并通过人工放蜂 ,研究了白蜡虫啮小 蜂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的防治效果 ,现将研究结果 1 次 , 定时检查白蜡虫啮小蜂的存活情况 。 Ξ 收稿日期 : 1999 - 10 - 27 ; 修改稿收到日期 : 2000 - 04 - 17 () 基金项目 : 云南省应用基础基金资助项目 95C110Q 11212 温度对白蜡虫啮小蜂产卵量影响 温度处 , 分别 测 定 其 对 蜡 花 和 种 虫 的 增 产 效种虫采收后 理同 11211 。每个处理观察 约 30 头 啮 小 蜂 。将 已 果 。 交配但未产过卵的啮小蜂单头饲养于预先放有 10 113 数据处理 头供试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的培养皿内 , 皿内放臵一 所有数据用 DPS 软件进行处 理 , 处 理 方 法 参 () 唐启义等 1997。 小块蘸有 20 %蜜糖液的棉球 , 24 h 后将寄生蜂移 入另一个相同处理的培养皿中 , 继续让其产卵 , 并 2 结果与 检查前一个培养 皿 中 寄 生 蜂 的 产 卵 情 况 , 依 次 类 推 , 产卵结束后在解剖镜下解剖雌虫 , 观察卵巢管 211 温度和补充营养对白蜡虫啮小蜂存活率 、成 虫寿命和产卵量的影响中的剩余卵量 。 21111 温度对白蜡虫啮小蜂存活率和怀卵量的影 11213 白蜡虫啮小蜂种群动态 自白蜡虫定杆开 ( 始 , 每 5 天 1 次 , 田间采集一定量的雌雄蜡虫 每 响 温度对白蜡虫啮小蜂存活率的影响因发育期不 同 ) 次采集 ?200 头, 带回室内饲养 , 收集并统计其 而异 。27 ?时卵的孵化率最高 ,为 98167 % ; 18 ? 时体内羽化出来的白蜡虫啮小蜂数 最低 , 并计算出白蜡虫 ,为 21135 % 。各龄幼虫 、蛹和世代存活率均 以 24 ?时为最高 。18 、21 、24 、27 、30 和 33 ? 6 个温 啮小蜂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的重寄生率 。 11214 白蜡虫啮小蜂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寄生情 度 处 理 下 , 白 蜡 虫 啮 小 蜂 的 世 代 存 活 率 分 别 为 况 每世代高峰期在试验地内随机取样 , 带回室内 1184 % 、31183 % 、80139 % 、72175 % 、48108 % 和在解剖镜下解剖观察 、统计而得 。越冬代和第 1 代 22181 % 。白蜡虫啮小蜂每个卵巢由 3 条粗短的小 取 50 粒虫囊 ; 第 2 代取 50 点 2 龄雄蜡虫 ; 第 3 、4 管组成 ,每个小管中成熟卵最多为 4 粒 。每头雌蜂 代雌雄蜡虫各取 50 点 ; 第 5 代取 50 点雌蜡虫 。每 卵巢的最大含卵量为 20 粒 ,每侧卵巢各 10 粒 。100 点蜡虫数 ?50 头 。 头田间采集的雌蜂卵巢解剖结果表明 ,雌蜂的平均 () 11215 人工散放白蜡虫啮小蜂对白蜡虫花翅跳小 怀卵量为 15127 粒 最少 7 粒 ,最多 20 粒。不同温 蜂的控制作用及其对白蜡和种虫的增产作用 白蜡 度下饲养出来的 啮 小 蜂 , 雌 蜂 怀 卵 量 有 显 著 差 异 , ( ) 虫花翅跳小蜂第 3 代和第 4 代 3 龄幼虫高峰期分别 24 ?时 雌 蜂 怀 卵 量 最 高 17132 粒 , 其 次 为 27 ? () ( 散放待测密度的白蜡虫啮小蜂 , 与对照比较测定其 13119 粒, 33 ?和 18 ?雌 蜂 怀 卵 量 很 低 5197 粒 ) () 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种群数量的控制作用 ; 蜡花和 和 4175 粒表 1。 表 1 白蜡虫啮小蜂在不同温度下的存活率和怀卵量 Ta ble 1 The survival ra te an d ovum n umber of T1 kodai ka n ale nsis a t diff erent te mpera ture ( )存活率/ % survival rate 温度/ ? 怀卵量/ 粒 ,2 龄幼虫 ,4 龄幼虫 龄幼虫 135 卵 蛹 全代 ()()temp 1 ovum No1 st nd rd th th ()()()ova (((p upae one generation )))1 - 2instar larvae 3- 4instar larvae 5instar larvae 21135 181 157 165 117 184 175 18 4362437214 76147 82117 73151 81167 84138 31183 12172 21 92144 93135 95157 97148 100100 80139 17132 24 98167 89143 91166 95131 94137 72175 13119 27 30 86145 83129 88144 83151 91178 48108 11138 33 80131 75149 73125 61148 83155 22181 5197 21 ?处理的产卵天数较长 ,24 、27 、30 和 33 ?时产卵21112 温度对白蜡虫啮小蜂产卵量的影响 雌蜂 () 的产卵量 、产卵百分率及产卵天数与温度密切相关 。 天数短于 18 和 21 ?表 2。 在恒温条件下 ,以 30 ?产卵量和产卵百分率最高 ,分 21113 补充营养对白蜡虫啮小蜂成虫寿命和产卵 ( ) 量的影响 补充营养能显著延长白蜡虫啮小蜂成虫 别为 13121 ?0193粒和 84184 % ; 24 、27 和 33 ?的 产卵量与 30 ?差异不显著 ;18 和 21 ?产卵量和产卵 寿命 。不喂食 、喂清水和喂 20 %蜜糖液处理 ,白蜡虫 ( ) 百分率 显 著 低 于 其 余 4 个 温 度 处 理 。剩 余 卵 量 以 啮小蜂成虫的平均寿命分别为雌虫 : 3141 ?0135 ( ( ) ) 天 、6129 ?0148 天 和 18137 ?1145 天 ; 雄 虫 : 18 ?最 多 ; 21 和 24 ?处 理 的 剩 余 卵 量 显 著 低 于 ( ( ( ) ) )18 ?;27 、30 和 33 ?又 显 著 低 于 21 和 24 ?。18 和 3117 ?0128天 、5148 ?0137天和 9125 ?0188 表 2 不同温度下白蜡虫啮小蜂的产卵情况 Ta ble 2 Oviposition of T1 kodai ka n ale nsis a t diff erent te mpera ture 温度/ ? 观察虫数/ 头 产卵量/ 粒 剩余卵量/ 粒 平均产卵百分率/ % 产卵天数/ d () ( ) () ( ) () () temperat ure number oviposition number surpl us numberaverage percentage oviposition day 18 32 3147 ?0121cB 11183 ?1115aA 22168 ?3117cC 10129 ?0172aA 21 29 7139 ?0135bAB 7166 ?0152bAB 49110 ?2145bcB 9136 ?0186aA 24 32 10178 ?0182abA 4136 ?0125bcB 71170 ?7183abA 7197 ?0165bAB 27 30 12175 ?1117aA 2148 ?0124cB 83172 ?9123aA 6154 ?0147bAB 30 27 13121 ?0193aA 2136 ?0119cB 84184 ?9195aA 5131 ?0133bB 33 32 12167 ?0174aA 2184 ?0131cB 81169 ?8179aA 5143 ?0141bB ( ) 表中 同 列 小 写 字 母 相 同 者 方 差 分 析 DMRT法 在 0 1 0 5 水 平 上 差 异 不 显 著 , 大 写 字 母 相 同 者 在 0 1 0 1 水 平 上 差 异 不 显 著 () The same lowercases demonstrat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the level 0 105 in variance analysis DMRT,while capital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the level 0 . 01 。 ,卵巢中的卵尚未天 。白蜡虫啮小蜂成虫刚羽化时 蜂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的重寄生率分别为 36168 % 、 发育 成 熟 , 需 取 食 白 蜡 虫 分 泌 的 蜜 露 作 补 充 营 养 。 24179 %和 34148 % 。第 3 、4 代白蜡虫啮小蜂对寄 生于雌蜡虫体内的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的重寄生率分 供给蜜糖液时间长短对白蜡虫啮小蜂产卵量有显著 别为 47178 %和 54166 % , 寄 生 于 雄 蜡 虫 体 内 的 白 影响 。自白蜡虫啮小蜂羽化当天开始 ,供给蜜糖液 ( ) 蜡 虫 花 翅 跳 小 蜂 的 重 寄 生 率 分 别 为 56166 % 和 1 、2 、3 、4 、5 天 , 平 均 每 雌 产 卵 量 分 别 为 115 ?013 64171 % 。第 5 代 白 蜡 虫 啮 小 蜂 的 重 寄 生 率 高 达(( ( ) ) ) 粒 、417 ?114粒 、613 ?217粒 、819 ?312粒和 76100 % 。白蜡虫啮小蜂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 4 、5 () 1316 ?414粒 。 龄幼虫和蛹的重寄生率不同 , 各代重寄生率均为 4 212 白蜡虫啮小蜂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自然种群 () 龄幼虫 > 5 龄幼虫 > 蛹 表 3。 的控制作用 213 白蜡虫啮小蜂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的防治效果21211 白蜡虫啮小蜂田间种群动态 6 月 1 日,12 21311 白蜡虫啮小蜂的田间扩散距离 在中心点 放月 1 日取样调查结果表明 , 雌雄蜡虫体内白蜡虫啮 臵 500 头白蜡虫啮小蜂蛹 ,10 天后检查东西南北 小蜂成虫均有 3 个羽化高峰 。雄蜡虫体内白蜡虫啮 4 个方位不同距离白蜡虫花翅 跳 小 蜂 被 寄 生 情 况 。 小蜂的 3 个羽化高峰分别为 6 月下旬 、8 月上,中 结果表明 ,距中心点距离越近 ,白蜡虫啮小蜂重寄生 旬和 9 月中,下旬 , 分别对应于田间发生世代的第 率越高 。白蜡虫啮小蜂的活动半径为 < 20 m 。20 m2 、3 和 4 代 。雌 蜡 虫 体 内 的 3 个 羽 化 高 峰 为 8 月 上 , 以 上的距离内未发现有白蜡虫花翅跳小蜂 被 寄 生中旬 、9 月中, 下旬和 10 月下旬 , 11 月上旬 , 分 别对应于田间发生世代的第 3 、4 和 5 代 。种群数 () 量随世代增长 图 1A。第 2 代白蜡虫花翅跳小蜂 不寄生雌蜡虫 , 因此 , 雌蜡虫体内无第 2 代白蜡虫 啮小蜂 。第 3 代白蜡虫啮小蜂于 7 月上旬逐步从雌 蜡虫体内羽化出来 , 其第 1 、2 个高峰期与雄蜡虫 体内白蜡虫啮小蜂的第 2 、3 个高峰期时间完全吻 合 , 但数 量 比 雄 蜡 虫 体 内 羽 化 出 来 的 啮 小 蜂 少 得 多 。白蜡虫雄虫羽化后 , 第 4 代白蜡虫花翅跳小蜂 成虫大量转移到雌蜡虫体内危害 , 白蜡虫啮小蜂也 跟随转移到雌蜡虫体内 , 雌蜡虫体内的白蜡虫啮小 蜂种群数量迅速增长 。此后 , 白蜡虫啮小蜂继续产 图 1 白蜡虫啮小蜂成虫的田间种群动态 卵寄生于雌蜡虫体内的白蜡虫花翅跳小蜂 , 成虫数 Fig11 The pop ulation dynamic of T1 kodaikanalensis 量则逐步下降 , 11 月下旬田间采集的白蜡虫雌虫体 in the field A 、B 分别表示白蜡虫雄虫 、雌虫体内的白蜡虫啮小蜂种群 内虽有 白 蜡 虫 啮 小 蜂 寄 生 , 但 它 们 已 进 入 越 冬 状 ( 动态 A ,B is the pop ulation dynamic of T1 kodaikanalensis in () 态 , 不再羽化出来 图 1B。 ) male or female white wax insect respectively。 21212 白蜡虫啮小蜂各世代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 的寄生情况 越冬代 、第 1 代和第 2 代白蜡虫啮小 表 3 白蜡虫啮小蜂各世代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的寄生情况 Ta ble 3 The diff erent genera tion hyper para sitiza tion of T1 kodai ka n ale nsis on M 1 e rice ri 第 1 代 第 2 代 第 3 代 第 4 代 第 5 代 越冬代 st nd rd th th 虫态 () ()()()()()over1gen1 1gen1 2gen1 3gen1 4gen1 5gen1 ( )stage F F M F M F M F th (137 121 173 174 131 188 123 128 )41313865527367894 龄幼虫 4instar larvae th ()37143 24172 35142 54185 47135 62157 52191 73125 5 龄幼虫 5instar larvae ()31125 18143 29131 49138 43129 57169 43185 65147 蛹 p upae ()36168 24179 34148 56166 47178 64171 54166 76100 平均值 average ( ) 表中数据为重寄生率 %“; F 、M”分别为白蜡虫啮小蜂对雌 、雄蜡虫体内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的重寄生率The data in the table are hyper 2 ( ) parasitization %.“F ,M”is the hyperparasitization of T1 kodaikanalensis on M 1 ericeri in female or male white wax insect respectively . ; over . = overwintering ;gen . = generation 。 () 4 、5 龄幼虫高峰期 。第 3 代白蜡虫蜡虫花翅跳小蜂 图 2。 21312 白蜡虫啮小蜂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的防治 花翅跳小蜂发生高峰期放 1 次啮小蜂 ,对白蜡虫花 效果 根据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田间种群动态调查 , 翅跳小蜂有显著控制作用 ,第 3 、4 代各放 1 次蜂则 在第 3 、4 代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田间 3 龄幼虫发生高 效果更好 。每 100 头白蜡虫雄虫中 , 第 4 代白蜡虫 ( ) ( 峰期 ,田间每小区 50 株寄主树斑块状放臵白蜡虫 花翅跳小蜂发生高峰的种群数量分别为对照 8617 ) () ( ) 头、放蜂 1 次 3116 头、放蜂 2 次 311 头。100 头 啮 小蜂蛹1 500头 ,白蜡虫啮小蜂羽化时 ,正好是白 雌蜡虫中 ,第 4 、5 代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的种群数量 () ( ) 分别为第 4 代对照 4116 头、放蜂 1 次 719 头、放 ( ) ( ) 蜂 2 次 615 头, 第 5 代 对 照 8114 头 、放 蜂 1 次 () () () 4517 头、放蜂 2 次 1317 头图 3。 21313 人工释放白蜡虫啮小蜂对白蜡和种虫的增 产效果 通过人工释放白蜡虫啮小蜂 ,可以显著提 高白蜡和种虫的产量 。当放蜂量为 30 头/ 株时 , 放 蜂 1 次和 2 次白蜡产量分别为 11113 g 和 13716 g ,为 对照的 3106 倍和 3178 倍 。种虫产量分别为 14918 g 和 21917 g ,为对照的 1182 倍和 2168 倍 。放蜂量为 图 2 距中心点不同距离白蜡虫啮小蜂对白蜡虫花翅跳 40 头/ 株和 50 头/ 株时 ,白蜡和种虫产量虽较 30 头/ 小蜂的寄生情况 株为高 ,但高出的幅度并不大 。从经济角度考虑 ,以 Fig12 The hyperparasitization of T1 kodaikanalensis on () 每株寄主树放 30 头啮小蜂为宜 表 4。 M 1 ericeri at different di stance 图 3 处理区和对照区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种群动态 Fig13 The pop ulation dynamic of M 1 ericeri in the field of control and treatment () () () ()A 、B :白蜡虫雄虫 A、雌虫 B体内的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种群动态 the pop ulation dynamic of M 1 ericeri in male Aand female B () () () white wax insect respectively ;Ck : 对照 control ; Tr1 :放蜂 1 次 treatment once; Tr2 :放蜂 2 次 treatment twice。 表 4 人工散放白蜡虫啮小蜂对白蜡和种虫的增产效果 Ta ble 4 The eff ectiveness on increa sing output of white wa x an d ovisac by putting pupae of T1 kodai ka n ale nsis - 1 () () 白蜡产量 production of white wax/ g 种虫产量 production of ovisac/ g 放蜂量/ 头〃株 ( )number ()()()()放蜂 1 次 once 放蜂 2 次 twice 放蜂 1 次 once 放蜂 2 次 twice 0 3614 14 11 11 368282 10 5211 6114 11617 13619 20 7317 10018 12319 15218 30 11113 13716 14918 21917 40 12012 14117 15019 22717 50 12718 15219 15818 23319 蜡虫花翅跳小蜂种群数量有显著控制作用 。在白蜡 3 讨论 虫花翅跳小蜂第 3 、4 代 3 龄幼虫发生高峰期散放 2 次啮小蜂 ,田间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种群数量降得很 白蜡虫花翅跳小蜂是白蜡虫最重要的寄生性天 敌 ,对白蜡虫雌雄虫均造成严重危害 。白蜡虫花翅 低 ,可显著提高白蜡和种虫的产量 。白蜡虫啮小蜂 跳小蜂的化学防治不仅效果差 ,还常对白蜡虫造成 是白蜡虫花翅跳小蜂防治的一种很有前途的重寄生 () 严重药害 。姜德全 1982曾观察了白蜡虫啮小蜂的 蜂 。 一些生物学习性 ,并就利用白蜡虫啮小蜂防治白蜡 利用白蜡虫啮小蜂防治白蜡虫花翅跳小蜂 , 困虫花翅跳小蜂进行了初步试验 。作者的研究结果表 难在于白蜡虫啮小蜂的饲养 。许多绿化树种 、园艺 明 ,在 24 , 30 ?温度范围内 , 白蜡虫啮小蜂 的 怀 卵 植物 、中药材是白蜡虫的寄主树 ,这些树上的白蜡虫 量 、产卵量以及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的寄生率都是 实际上是害虫 。通过在这类寄主树上散放白蜡虫花 相当高的 。在夏季白蜡虫花翅跳小蜂发生高峰期 , ,防治白蜡虫 ,当白蜡虫花翅跳小蜂进入 4 、翅跳小蜂 我国白蜡产区的温度正好在这一温度范围内 ,因此 , 5 龄后 ,再释放白蜡虫啮小蜂 ,这样既可以防治白蜡 白蜡虫啮小蜂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通过白蜡虫啮 虫 ,又饲养出白蜡虫啮小蜂 ,供白蜡园防治之用 。这 小蜂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自然种群控制作用和人工 或许是饲养白蜡虫啮小蜂的一个较好方法 。 散放白蜡虫啮小蜂的研究 ,证明白蜡虫啮小蜂对白 参 考文 献 () Ericerus pel a in Sichuan . Sichuan A nimal ,5 3:14 - 19 . on 万益锋 ,谭成机 ,万木春 ,1995 . 白蜡虫寄生蜂的种类及其防治 J . 林 姜德全 ,夏木俊 ,李文荣 ,1984 . 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的研究 J . 昆虫学 ) ( 业科学研究 ,8 资源昆虫专刊:56,59 . Wan Y F ,Tan C J ,Wan () 报 ,27 1:48,55 . J iang D Q , Xia M J ,Li W R ,1984 . Studies on M C , 1995 . Parasitic wasp s and their control of white wax insects . ( ) Microterys ericeri Ishii Hymenoptera : Encyrtidae. Act a Entomologi2 ( ) Forest Research ,8 Col . :56 - 59 . 朱 玮 ,吴次彬 ,1995 . 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空间分布型及种群动态的 () ca Si nica ,27 1:48 - 55 . ( ) ( ) 研究J . 四川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32 2 : 200 ,206 . Zhu ( ) 姜德全 ,1982 . 白蜡虫啮小蜂的研究及利用 J . 四川动物 , 1 3 : 1 , W ,Wu C B ,1995 . A study on spec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pop u2 6 . J iang D Q , 1982 . Research and utilization on Tetrastichus ko2 () lation dynamics of Microterys ericeri Ishii . J . Sichuan Univ . ,32 2: ( ) daikanalensis Saraswat Hymenoptera : Eulop hidae . Sichuan A ni2 200 - 206 . () mal ,1 3:1 - 6 . 吴次彬 ,1989 . 白蜡虫及白蜡生产 M . 北京 : 中国林业出版社. 61 , 唐启义 ,冯明光 ,1997 . 实用统计分析及其计算机处理平台 M . 中国 ( 69 . Wu C B , 1989 . White wax insect and white wax production . ( 农业 出 版 社. 146 , 164 . Tang Q Y , Feng M G , 1997 . Practical )Beijing :Chinese Forest Publishing House . 61 - 69 . statistic analysis and data processing system. Chinese Agricultural 张长海 ,刘化琴 ,蔡 静等 ,1995 . 白蜡生产研究与进展J . 林业科学 )Publishing House . 146 - 164 . ) ( 研究 ,8 资源昆虫专刊: 7 ,12 . Zhang C H ,Liu H Q , Cai J et 焦 懿 ,赵 苹 ,1999 . 白蜡虫泌蜡期天敌群落的研究J . 生态学报 , al ,1995 . Advance in research of white wax production . Forest Re2 () 19 5:732,736 . J iao Y ,Zhao P ,1999 . Studies on the natural ene 2 ( ) search ,8 Col . :7 - 12 . my community of white wax insect in secreting white wax period . Ac2 姜德全 ,夏木俊 ,王雪林 ,1986 . 四川白蜡虫的寄生蜂J . 四川动物 ,5 () t a Ecologica Si nica ,19 5:732 - 736 . () 3:14,19 . J iang D Q ,Xia M J ,Wang X L ,1986 . Parasitic wasp s T HE EFFEC TIVENESS O F Tet r astic h us kodai ka n ale nsis SA RASWA T O N PO P UL ATIO N O F Mic r ote rys e rice ri IS HII J IAO Yi ZHAO Pin g ( )The Research Instit ute of Economic Insects , Chi 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 Kunmi ng 650216 , Chi na number and the highest hyperparasitization on M 1 erice2 Abstract :The survival rate and oviposition number of Tetrastichus kodaik analensis Saraswat are influenced by ri at the third peak . It is 47178 % and 54166 % respec2 tively to the third and fourth generation hyperparasiti2 temperature noticeably . The generation survival rate is 1184 % , 31183 % , 80139 % , 72175 % , 48108 % zation of T1 kodaik analensis on M 1 ericeri which is par2 and asitized in female white wax insect , and 56166 % and 22181 % at 18 , 21 , 24 , 27 , 30 and 33 ? respectively . They have the most oviposition number with the highest 64171 % respectively in male white wax insect . It is ( 100 % to the hyperparasitization of the fifth genera2 76oviposition percentage at 30 ? mean 13121 ova with ) tion. The hyperparasitization of T1 kodaik analensis on 84184 %, and the shortest oviposition days at 33 ? () mean 5143 days. There are three peaks for the adults M 1 ericeri is the fourth instar larvae > the fifth instar larvae > p upae . By p utting p upae in the field , of T1 kodaik analensis in male white wax insect :the last T1 kodaik analensis can control the pop ulation density of ten days of J une ,the first - second ten days of August , M 1 ericeri and increase the p roduction of white wax and and the second - last ten days of September . There are ovisac remarkably . Putting 30 p upae per host tree , the also three peaks in female white wax insect :the first - ( ) p roduction of white wax is the control 3614 g ,once second ten days of August ,the second - last ten days of () () 11113 g,twice 13716 g;the p roduction of ovisac is September , and the last ten days of October - the first () () () the control 8211 g,once 14918 g,twice 21917 g. ten days of November . They have the most pop ulation Key words : Tetrastichus kodaik analensis ; Microterys ericeri ; Pop ulation dynamic ; Control ; Production of white wax “第四届亚洲两栖爬行动物学会议”在成都举行 ) “第四届亚洲两栖爬行动物学会议”于 2000 - 07 - 16force、细胞和分 子 生 物 学 、生 态 学 和 保 护 生 物 学 、龟 鳖 ,20 在成都望江宾馆举行 。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成都生 学 、形态学和多样性等学科分组进行了交流 。 本次大会是物研究所承办 , 美国科学院院士 David B1Wake 、日本著名 对亚洲甚至世界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水平 两栖爬行动物学家松井正文等 17 个国家的近 50 名代表和及最新进展的一次很好的检阅 , 开阔了我国学者的视野 ,我国大陆 、台湾及香港地区的近 80 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 为我们提 供 了 一 个 与 国 外 同 行 交 流 的 机 会 。从 中 可 以 看 议 。本次大会的主席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宜瑜院士因事 出 , 在研究思路 、方法 、手段甚至理论探索上 , 我国学者 并不落后 未能出席大会 , 他发来贺电并表示了歉意 ; 中国科学院生, 唯研究范围受经费限制而多局限于我国本土 , 物局康乐副局长到会致贺 。因而成就不及美 、日等发达国家 。在本次会议上 , 许多国 外高水平专家被我国丰富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所吸引 , 有 大会收到论文摘要近 150 篇 , 基本涵盖了两栖爬行动 物学研究的各个分支学科 。大会用语为英语 , 极少数英语 意与我国同行进行合作研究 , 这将是促进我国两栖爬行动 物学研究更上一层楼的有利机遇 。 有困难者用汉语作了 , 其中大会报告 9 项 , 其余近 80 ( 项按 系 统 学 、DAPTF declining amp hibian pop ulations task 吕顺清 ( )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昆明 650223
/
本文档为【白蜡虫啮小蜂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种群控制作用的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