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精品院内感染也称医院感染

2017-12-09 13页 doc 59KB 19阅读

用户头像

is_447713

暂无简介

举报
精品院内感染也称医院感染精品院内感染也称医院感染 院内感染 百科名片 院内感染也称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院内感染也称医院感染。医院是病人密集的场所,医院环境最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 从而为疾病的传播提供外部 医院容易发生 条件,促进医院感染的发生。医院感染无论对社会及个人均带来严重危害。大量资料证明,只要护理管理严格、预防措施落实,医院感染发生就少。为此,我...
精品院内感染也称医院感染
精品院内感染也称医院感染 院内感染 百科名片 院内感染也称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院内感染也称医院感染。医院是病人密集的场所,医院环境最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 从而为疾病的传播提供外部 医院容易发生 条件,促进医院感染的发生。医院感染无论对社会及个人均带来严重危害。大量资料证明,只要护理管理严格、预防措施落实,医院感染发生就少。为此,我们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确保每次消毒、灭菌、隔离达到预定的 要求,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此同时,有责任向社会进行人人讲究卫生、时间保护环境的宣传。 编辑本段分类 感染部位 全身各个器官、各个部位都可能发生院内感染。 病原体来源 可将院内感染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感染。 1、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内遭受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院内感染。病原体通常为寄居在患者体内的正常菌群,通常是不致病的,但当个体的免疫功能受损、健康状况 院内感染有不同的分类 不佳或抵抗力下降时则会成为条件致病菌发生感染。 2、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内遭受非自身固有的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病原体来自患者身体以外的个体、环境等。包括从个体到个体的直接传播和通过物品、环境而引起的间接感染。 病原体种类 可将院内感染分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及原虫感染等,其中细菌感染最常见。每一类感染有可根据病原体的具体名称分类,如柯萨奇病毒感染、爱柯病毒感染、铜绿假单孢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 编辑本段特殊表现 1、由于医院是各种疾病集中的场所,因此其病原体自种类比较繁多,且来源也比较广泛; 2、医院中流行的菌株大多为耐药性菌株,甚至为多重耐药菌株,感染后可给临床治疗带来相当的困难; 3、污染环节较多,控制难度大; 4、易感人群集中,抗病能力差,感染后病死率较高。 编辑本段原因 交叉感染 1.病人入院时正处于某种传染病的潜伏期,入院后发病,此时病人就是该病的传染来源。与其同室居住的 医院是关键 病人,就有被传染发病的可能,尤以呼吸道传染病为甚。如胃溃疡病人入院时正处于流行性感冒的潜伏期,入院后发病,则同室病人即可感染流感。 2.不同传染病,收容在同一病区,如果消毒、隔离不严,则易发生交叉感染。 3.虽然一病室收容同一种传染病病人,但如果感染的病原体型别不同,也会发生交叉感染,如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等。 4.入院时诊断错误,如把一种传染病误诊为另一种传染病,也会发生交叉感染。如把猩红热病人误诊为麻疹,而入麻疹病房;把传染病误诊为非传染病,均可造成院内感染。 5.住院病人或医院工作人员是病原携带者,患某种疾病的人,同时又是另一种疾病的病原携带者,如癌症病人携带肺炎克雷伯杆菌,可引起肿瘤病房内肺炎爆发。此类感染难以查明,因为很少对住院人做系统的带菌检查。医院工作人员若为结核、痢疾的病原体携带者,可引起住院病人感染、甚而爆发。 病菌感染 许多条件致病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由于病人抵抗力降低,而造成自身感染。 化学药物 近年来国内外医院应用抗生素品种繁多,数量大,导致抗药菌株增加,使用不合理的现象屡见不鲜,而造 认真检查 成院内感染。 1.无明显指征用药 病人患一般伤风感冒,却使用抗生素治疗。外科病房不经任何化验证明,常使用抗生素预防。 2.广谱抗生素局部应用,容易产生抗药菌株。 3.用药配伍不当 如对病人使用抑菌剂红霉素或氯霉素的同时又使青霉素治疗。红霉素及氯霉素的抗菌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青霉素为杀菌药物,其杀菌机制是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胞破裂而死亡,故对繁殖旺盛期的细菌作用强,对静止期细菌作用弱。被红霉素或氯霉素抑制而处于静止期的细菌,对青霉素将产生耐药性。 4.利用抗生素进行“心理”治疗或作试验诊断性应用。 抗生素的使用与耐药性细菌的产生有明显的平行关系。应用某种抗生素的地方,就会出现对同样抗生素有耐药性的细菌。 抗生素对机体影响也很明显。有些直接伤害防御机制,最显著的是粒细胞减少及骨髓再生障碍,其次抑制抗体产生和淋巴细胞转化等。有些间接导致代谢及免疫状态变化,如肝、肾、肠等器官机能障碍。有的影响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从而降低机体抵抗力。 总之,由于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而导致病人抵抗力降低,抗药菌株增加,从而使医院感染增多。 管理不当 1.探视不严 对探视者不加管理,随意出入病房,可由探视者带入污染食物、物品等而引起医院感染。 2.医院内隔离、消毒制度执行不严格 如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医护人员接触污染物后不洗手消毒而又去处理其他病人;食品、食具被污染未处理等都容易发生医院感染。 编辑本段促发因素 主观因素 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及其危害性认识不足;不能严格地执行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医院规章制度不 检查 全,无健全的门急诊预检、分诊制度,住院部没有入院卫生处置制度,致使感染源传播。此外,缺乏对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不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客观因素 侵入性诊治手段增多据统计,美国每年因使用医疗器械而发生感染者占医院感染的45,。如内窥镜、泌尿系导管、动静脉导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吸入装置、脏器移植、牙钻、采血针、吸血管、监控仪器探头等侵入性诊治手段,不仅可把外界的微生物导入体内,而且损伤了机体的防御屏障,使病原体容易侵入机体。使用可抑制免疫的治疗方法因为治疗需要,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接受化疗、放疗后,致使病人自身免疫机能下降而成为易感者。大量抗生素的开发和普及治疗过程中应用多种抗生素或集中使用大量抗生素,使病人体内正常菌群失调,耐药菌株增加,致使病程延长,感染机会增多。易感病人增加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过去某些不治之症可治愈或延长生存时间,故住院病人中慢性疾病、恶性疾病、老年病人所占比例增加,而这些病人对感染的抵抗力是相当低的。环境污染严重医院中由于传染源多,所以环境的污染也严重。其中,污染最严重的是感染患者的病房,厕所的污染也很严重,抽水马桶每抽一次水都可能激 起大量微生物气溶胶。病区中的公共用品,如水池、浴盆、便器、手推车、拖布、抹布等,也常有污染。对探视者未进行必要的限制对探视者放松合理和必要的限制时,以致由探视者或陪住人员把病原菌带入医院的可能性增加。 编辑本段流行过程 医源性传播 1、经医疗器械和设备传播:医疗器械消毒不严格,在使用过程中被污染都可以造成医源性传播。 2、经血液及血制品传播:可经此传播的疾病主要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其中乙型肝炎和艾滋病是防治重点。 3、经药品及药液传播:各种输液制品在生产过程或使用过程中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污染,多数微生物能在溶液中生长,从而造成医源性传播。 主要因素 1、领导对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重要性缺乏足够重视; 2、医院内交叉感染; 3、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抗菌制剂; 4、医院消毒隔离和灭菌操作不严格; 5、临床治疗方式的改变。 编辑本段常见感染 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常发生在一些慢性严重影响病人防御机制的疾病,如癌、白血病、慢性阻塞性肺炎,或行气管切开术、安置气管导管等病人中。判断肺部感染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X线透视或照片,其发生率在医院感染中约占23.3%,42%。肺部感染对危重病人、免疫抑制状态病人及免疫力衰弱等病人的威胁性大,病死率可达30,,50,。 尿路感染 病人在入院时没有尿路感染的症状,而在其住院期间24小时后出现症状(发热、排尿困难等),尿培养有细菌生长,或虽无症状,但尿标本中 的白细胞在10个,ml以上,细菌多于105,ml,都可判为尿路感染。我国统计,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在医院感染中约占20.8%,31.7%,66%,86%尿路感染的发生与导尿管的使用有关。 伤口感染 伤口感染包括外科手术及外伤性事件中的伤口感染,判断伤口感染主要看伤口及附近组织有无炎性反应或出现脓液,更确切是细菌培养。据统计伤口感染发生率在医院感染中约占25,。 孩子谨防感冒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不仅在健康人中可以传染,在病人中更易传染。病毒性肝炎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种。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的传染源是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经消化道传染。病人排出带有病毒的粪便,未经消毒处理,污染了水源或食物,人们误食了未煮沸的水或未煮熟的食物而被传染,即粪,口传染。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的传染源是病人和病毒携带者,病毒存在于血液及各种体液中,传染性血液可透过皮肤、粘膜的微小损害而感染,还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或通过输注血液制品,密切性接触而传染。 皮肤感染 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皮肤或皮下组织化脓、各种皮炎、褥疮感染、菌血症、静脉导管及针头穿刺部位感染、子宫内膜感染、腹内感染等。住院病人中凡有气管插管、多次手术或延长手术时间、留置导尿、应用化疗、放疗、免疫抑制剂者,以及老年病人,均应视为预防医院感染的重点对象。 编辑本段预防与控制 常用指标 医院感染的监测指系统地连续观察在医院的人群中医院感染发生的频率和分布以及影响感染的有关因素。其目的是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消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根据监测过程中发现的问提出相应的具体措施,以降低或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保护医院环境中特殊人群的健康。 感染监测 1、医院感染发生率:指一定时期内,在所有入院病人中发生医院感染新病例数的频率。 2、医院感染患病率:观察期内医院感染的总病例数占同期住院病人总数的比例。 3、医院感染续发率:是指与指示病例有效接触后经一个最长潜伏期,在接触者中续发病例数与接触者总数的比值。 4、医院感染漏报率:为确保医院感染监测资料的准确性,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漏报率调查。 感染措施 1、隔离患者; 2、检疫; 3、检查病原携带者。 编辑本段影响 1,现代化诊疗技术和侵入性操作:如器官移植、血液透析、导尿和脑室引流等。 2,损伤免疫系统的各种细胞毒药物、免疫抑制剂和放射治疗等。 3,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的原发病:如糖尿病、肝硬化和肿瘤等。 4,引起正常菌群失调的大量抗生素的使用。 第二章 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基础护理技术专业护理学年 05,06第 一学期 课次 6 授课时间 班 级 课 题 第二章 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 染 课 型 理论 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室、投影仪 教学活动 讲授、多媒体 教学目标 1.理解概念:医院感染、消毒、灭菌 2.理解医院内感染的形成及控制措施 重点 概念:医院感染、消毒、灭菌 难点 医院内感染的形成及控制措施 教学过程及内容 组织教学 履行上课仪式,班长报告出勤人数, 1min 复习旧课 铺床的原则, 讲授新课 5min 85 min 第一节 医院内感染 一、医院内感染的概念及分类 (一)概念 医院内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患者、讲授 探视者和医院职工在医院内受到感染并出现症状。 20min (二)医院内感染的分类 幻灯片 1、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外源性感染是指病原体来自于患 者体外,通过直接或间接感染途径,病原体由一个人传播给另 一个人而形成的感染。如患者与患者之间、患者与医院工作人 员之间的直接感染,或通过空气、水、物品的间接感染。 2、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内源性感染是指患者自身携带的 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寄居在人体内的正党菌群或条件致病菌, 通常是不致病的,但当人的免疫功能低下时,或正常菌群发生 移位时就可引起感染,如肝硬化患者易发生原发性腹膜炎。 二、医院内感染的形成 (一)感染连: 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宿主,当三者同时存在并相互联系 就构成感染链,导致感染。 讲授 (二)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 40min 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 放映视频短片 ?医务人员对医院内感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医院内感染不健全; 重点 ?感染链的存在; ?医院布局不妥和隔离措施不健全; ?消毒灭菌不严和无菌技术操作不当 ?其他危险因素的存在,如插入性(侵袭性)操作和抗生素的 广泛应用等。 三、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一)建立三级监控体系 (二)健全各项制度,认真贯彻落实 (三)医院布局设施合理 (四)人员控制 (五)合理使用抗生素 。 (六)加强医院感染学的教育。 第二节 清洁、消毒和灭菌 讲授 一、概念 25min (一)清洁: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 有机物,其目的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但并非杀灭微生物。 (二)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除芽胞以外 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数量减少到无害程度的过程。 (三)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 致病的和非致病的微生物,以及细菌芽胞的过程。 教学小结(7min) 掌握概念:医院 内感染、消毒、灭菌;理解医院内感染的形成及控制措施 布置作业及预习提示(2min) 作业:1、概念:医院 内感染、消毒、灭菌 2、医院内感染的形成 预习:清洁、消毒、灭菌方法 教学后记 本次课要将清漪园内感染的概念及感染链的形成,引起学生对控制医院内感染重要性的重视,调动学好本章的积极性。 中新社北京12月8日电(记者 曾利明)中国内地医院院内感染发生率约为8%,每例院内感染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延长14天,花费增加6542元人民币,全国每年因医院感染造成的直接损失超过150亿元人民币。这是记者今天从此间召开的“MRSA院内感染诊治策略新进展”会议获得的数据。 与会专家透露,目前中国院内感染获得性肺炎患者中有16%是由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造成,且这一比率呈显著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由于现有抗菌药物很少能有效应对此类耐药菌株,因此治疗选择更为有限。 美国专家尼德尔曼教授指出,1961年发现该病菌,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就成为全球发生率最高的医院内感染病原菌,它可在人体皮肤或鼻腔内定植,在患者免疫力低下等特定情况引发机体感染,重症感染则会很快导致病人死亡;由于其毒力较强,不仅感染发病人数多,死亡率也很高,被列为全世界最难解决的感染性疾患之一。因此,快速有效控制感染是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关键,一旦住院病人出现耐药菌株感染症状,必须选择对症药物,尽早开展经验性抗菌治疗。 据知,医院内感染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是指寄居患者体内的正常菌群在免疫功能受损时成为致病病菌;外源性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遭受非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 中国从1986年开始提出院内感染管理并在2003年“非典”事件后得到加强,但由于投入不足,医疗资源紧缺,一些中小医院仍存在院内感染风险隐患 消毒剂名称 消毒效力 杀菌作用原理 使用范围 注意事项 乙醇 alcohol 中效 使菌体蛋白凝固变性,但对肝炎病毒及芽胞无效 ?以70%,75%溶液作为消毒剂,多用于消毒皮肤? 95%溶液可用于燃烧灭菌 ?易挥发需加盖保存并定期调整其浓度 低于70%浓度则消毒作用差 ?有刺激性 不宜用于粘膜及创面的消毒 碘 酊 Tr.lodine 高效 使细菌蛋白氧化 变性,能杀灭大部分细菌 真菌芽胞和原虫 ?2%溶液用于皮肤消毒 擦后待干,再用75%乙醇脱碘?2.5%溶液用于脐带断端的消毒,擦后20s,再用75%乙醇脱碘 ?对皮肤有较强的刺激作用,不能用于粘膜消毒。?皮肤过敏者禁用 ?对金属有腐蚀性,不可用于金属器械的消毒 碘伏 Lodophor 中效 是碘与表面活性剂的不定型结合物,破坏细胞膜的通透性屏障,使蛋白质漏出后与细菌酶蛋白起碘化反应使之失活;能杀灭细菌病毒等 ?0.5%,1%有效碘溶液用于外科手术及注射部位皮肤消毒,涂擦2次 ?0.1%有效碘溶液用于体温计消毒 ?0.05%有效碘溶液用于黏膜、烧伤、创伤涂擦或冲洗 ?碘伏稀释后稳定性差,宜现配现用。?避光密闭保存 ?皮肤消毒后留有色素,可用水洗清 戊二醛 Gluaraldchyde 高效 与菌体蛋白质反应,使之灭活;能杀灭细菌、真菌、病毒和芽胞 2%戊二醛溶液加入0、3%碳酸氢纳,成为2%碱性戊二醛,用于浸泡器械、内窥镜等;消毒需10,30 min,灭菌需7,10h ?浸泡金属类物品时,加入0.5%亚硝酸钠防腐 ?灭菌后的物品,使用前用无菌蒸馏水冲洗 ?内窥镜连续使用需间隔消毒10min, 每天使 用前后各消毒30min,消毒后用冷开水冲洗 ?每周过滤1次,每2,3周更换消毒剂1次 过氧乙酸 Peracetic Acid (P.A.A.) 高效 能产生新生态氧, 将菌体蛋白质氧化,使细菌死亡;能杀灭细菌、真菌 、芽胞、病毒 ?0.2%溶液用于手的消毒浸泡1,2min ?0.2%,0.5%溶液用于物体表面的擦拭或浸泡10min ?0.5%溶液用于餐具消毒、浸泡30,60min ?1%,2%溶液用于室内空气消毒,8ml/m3,加热熏蒸,密闭门窗30-120 min ?浓溶液有刺激性及腐蚀性, 配制时要戴口罩和橡胶手套 ?对金属有腐蚀性 ?存于阴凉避光处,防高温引起爆炸 ?易氧化分解而降低杀菌力故需现配现用 环氧乙烷 Ethylene Oxide 高效 与菌体蛋白结合,使酶代谢受阻而导致死亡;能杀灭细菌、真菌、病毒、立克次体和芽胞 ?精密仪器、化纤、器械的消毒灭菌剂量为800-1200mg,温度为54?2?,相对湿度为60% ?10%,时间为2.5-4h ?少量物品可装入丁基橡胶袋中消毒,大量物品可防入环氧乙烷灭菌柜内,可自动调节温度、相对湿度和投药量进行消毒灭菌。 ?易燃易爆 且有一定毒性 必须熟悉使用方法,严格遵守安全操作程序 ?放置阴凉通风 无火源及电源开关处,严禁放入电冰箱?贮存湿度不可超过40?,以防爆炸?灭菌后的物品 应清除环氧乙烷残留量后方可使用?每次消毒时,应进行效果检测及
/
本文档为【精品院内感染也称医院感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