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_双性同体_研究新视角

2012-06-24 3页 pdf 945KB 25阅读

用户头像

is_045760

暂无简介

举报
_双性同体_研究新视角 �双性同体�研究新视角y 郑 � 敏,李 � 树 (温州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 浙江 温州 � 325035) 摘 � 要: 以往对�双性同体�的争论往往局限于强调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权主义倾向,而忽视了这个 理论的对话性。若以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参照,将� 双性同体�作为一个� 活�的主体, 探索其内部两 性思维以及与其他主体之间的对话,不难发现� 双性同体�体现的是一种交往行为, 并能领悟这一理论的无 穷活力。 关键词: 双性同体;交往行为理论;新视角 中图分类号: I109. 9 � � � 文献标识码: A...
_双性同体_研究新视角
�双性同体�研究新视角y 郑 � 敏,李 � 树 (温州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 浙江 温州 � 325035) 摘 � 要: 以往对�双性同体�的争论往往局限于强调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权主义倾向,而忽视了这个 理论的对话性。若以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参照,将� 双性同体�作为一个� 活�的主体, 探索其内部两 性思维以及与其他主体之间的对话,不难发现� 双性同体�体现的是一种交往行为, 并能领悟这一理论的无 穷活力。 关键词: 双性同体;交往行为理论;新视角 中图分类号: I109. 9 � � � 文献标识码: A � � � 文章编号: 1008- 4681( 2006) 04- 0067- 03 � � 柏拉图有一个著名的假说: 男人和女人曾为一体, 后来 被宙斯分成两半,因此他们出生后都要寻找另一半来获得完 整。这一假说源自极为深厚的� 双性同体�理论,而最先在文 学理论领域提出�双性同体�这一概念的是弗吉尼亚�伍尔夫 ( 1882- 1941 年)。她从两位一起钻进出租车的青年男女身 上阐发了这一观点,并指出: 卓越的作家应该是两性融合的。 这一观点一经提出就备受争议, 各种不同的阐释使得� 双性 同体�成为一个既有争议而又颇具影响力的理论观点。然而 如果我们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出发来思考这个观点, 就会发现伍尔夫的创新之处。 � � 一 � �双性同体�理论 作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代人物之一, 弗吉尼亚�伍 尔夫在其文学批评理论专著�一间自己的房间�中运用高度 的幽默和丰富的想象力为女性遭受的不平等待遇鸣不平, 并 且从一对青年男女钻进出租车、共同消失在伦敦繁华的车流 当中阐发了� 双性同体�的观点, 鼓励女性成为独立于男性、 又与男性和谐相处的自我[1]。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 叙述 者写道: �当然, 当我看到这对青年钻进了出租车, 头脑的感 觉就好像在被分离开之后,又在一种自然的融合之中再次聚 在一起。其明显的原因就是两性之间进行合作是自然的事 情。� [ 2] ( P578)在这篇著作中, 弗吉尼亚�伍尔夫指出作家的心 理应该是雌雄同体,即双性同体的, �在头脑中必须有男人和 女人的某种合作,然后创造的艺术才能得以完成� [ 3] (P585)。 � 双性同体� ,在生物学上指的是体型构造和生理特征的 两性混合。在心理学上, � 双性同体�指同一个体既有明显的 男性人格特征,又具有明显的女性人格特征, 即兼有强悍和 温柔、果断与细致等性格[ 4]。当弗吉尼亚�伍尔夫将这一概 念运用到文学理论中时, 并没有明确界定� 双性同体� 的内 涵, 而是写道: � 在我们每个人当中都有两个力量在统辖着,一种是男 性的, 一种是女性的;在男人的头脑里, 男人胜过女人, 在女 人的头脑里女人胜过男人。正常而又舒适的存在状态,就是 这二者共同和谐地生活、从精神上进行合作之时。如果一个 人是男人, 那么头脑中的那个女人的部分也仍然一定具有影 响;而一个女人也一定和她头脑中的男人有着交流��伟大 的脑子是雌雄同体的��只有在这种融合产生之时,头脑才 能变得充分肥沃, 并且使用其所有的功能��雌雄同体的脑 子是能引起共鸣的、可渗透的,它能没有障碍地转达情感, 它 天生是具有创造性的、光辉绚丽的、未被分开的。� [ 5] ( P578- 579) 伍尔夫厌恶当时的男性作家只用� 脑子里男性的那一面 来写作� ,她也不赞同女性像男性那样写作, 受男权思想的控 制,同时也反对女性在纯粹的女性意识的支配下写作, 她认 为女人要� 像一个女人那样写作, 但又是像一个忘记了自己 是女人的女人那样写作� [ 6] ( P574)。在伍尔夫看来, 不管男性 还是女性,都要追求一种超性别的心态与立场, 这就是她所 追求的� 双性同体�。 � � 二 � 交往行为理论和对�双性同体�的再认识 � 双性同体�一经提出就备受争议, 它也是国内外学术界 对伍尔夫女性主义的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 并已取得了一定 的进展, 也得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其中肖瓦尔特( Elaine Showalter)否认� 双性同体�是女性主义概念[ 7]指出, � 双性同 体�希望获得的� 男性自我意识和女性自我消灭的平衡� [ 8]是 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Toril Moi[ 9] 和鲍尔比 ( Rachel Bow-l by) [ 10]从不同角度作出阐释。如果我们从哈贝马斯的交往 行为理论出发, 将� 双性同体�作为一个活的主体,把其中各 种因素看作主体内部和主体间的对话, 那么我们会进一步发 第 20 卷 � 第 4 期 2 0 0 6 年 7 月 � � � � � � � � � � 长 � 沙 � 大 � 学 � 学 � 报 JOURNAL OF CHANGSHA UNIVERSITY � � � � � � � � � � � � Vol. 20� No . 4 Jul. 2 0 0 6 y 收稿日期: 2006- 03- 29 作者简介:郑敏( 1978- ) ,女,浙江温州人,温州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文学、应用语言学和翻译。李树( 1979- ) ,女,重庆 人,温州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语言文学。 现伍尔夫其实是有意识地与后人交往、进行对话,而� 双性同 体�所倡导的也正是一种积极的交往行为[ 11]。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将社会行为分为四种: 目的性 行为、规范调节行为、戏剧式行为和交往行为。其中交往行 为是行动者个人之间以语言为媒介的交互活动。行动者使 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作为理解其相互状态和各自行动计划 的工具,以期在行动上达成一致。交往行为的核心是相互理 解,它所构成的是一种互动关系, 是一种认识过程,以达到某 种共识[ 12]。以交往行为理论为参照系, 我们不仅可以将� 双 性同体�中的男性意识和女性意识理解为在一个人思想当中 不断进行交往对话的两个主体,还可以将� 双性同体�这一概 念作为一个主体,并能发现其与读者以及其他批评思想之间 的交往和互动。 应该说,伍尔夫的交往行为意识完全是一种自觉行为。 正是在交往行为意识的驱动下,她才将人类思维中的男性意 识和女性意识作为� 双性同体�这一概念中内部对话的两个 主体, 他们相互对话, 相互认识, 以及相互理解。在提出� 双 性同体�这一概念时, 伍尔夫首先提出两性意识交往的客观 存在,正如前文提到的, 伍尔夫认为 , � 在我们之中的每个人 都有两个力量支配一切��正常而又舒适的存在状态, 就是 这二者共同和谐地生活、从精神上进行合作之时�。然而在 男权意识的支配下,这种交往受到了阻挠, 男人只用他脑子 中男性的那一面进行写作。伍尔夫接着强调两性意识对话 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男性的头脑必须和女性的头脑进行交 流,因为� 甚至在最简单的谈话中,就会有令他头脑中干枯的 思想又会再次获得肥料的一种自然不同的见解;而且看见她 以一种与他本人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创作,也就会极大地活跃 他的创造力 ,使他贫瘠的头脑再次开始构思。� [ 13] ( P568) � 双性 同体�作为一个有生命力的主体, 其矛盾是内在的,男性思维 与女性思维的交往在每个人的思想中都存在,同时它所体现 的两性思维的对话又是一种� 活�的、不断变化的交往状态。 � 双性同体�并不是要求思维中两性意识各占一定比例的机 械的固定模式,而是体现了两性思维不断斗争、又不断融合 的过程, 在这种互动的交往行为中两种思维进行自我调节、 并逐渐达到一种和谐相处的状态。同时应该指出的是 , � 双 性同体�所追求的这种和谐状态也不是静止的 ,它随着环境、 时代与人的变化,不断地被打破, 又不断地被重建。因此� 双 性同体�所强调的是两性意识的交流、对话与合作。 � 双性同体�不仅有内部两个主体之间的交往活动, 这一 概念本身也是作为一个主体, 与读者进行交往活动。�一间 自己的房间�第一章即提出, 作者应该阐述自己思路形成的 过程,与读者进行对话,使他们形成自己的观点。伍尔夫写 道: � 我打算在你们面前,把导致我产生这个想法的思路尽可 能充分而又自由地展开��须由你们把这些真实找出来, 并 且判定它的任一部分是否有保留价值; 如果没有, 你们当然 就会 把 它 整 个 儿 扔 进 废 纸 篓 里, 并 把 它 完 全 忘 却。� [ 14] ( P488- 489)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伍尔夫把写作看成是一 种交往行为, 有意识地与读者进行对话。在�一间自己的房 间�中,伍尔夫并没有以强势的姿态向读者灌输她的� 双性同 体�这一思想,而是在作品中向读者袒露她的思路发展过程 甚至是矛盾之处。�一间自己的房间�一书高度评价简�奥斯 汀和艾米莉�勃朗特, 称赞她们拥有� 忠正品质� , � 她们像女 人那样、而不是像男人那样写作� , [ 15] ( P556)因为妇女的写作 应该从女性自己的利益角度探索女性的经验, 而在同一本书 中,伍尔夫又提出一个人应该尽量摆脱性别意识的负担。 � 任何一个从事写作的人, 若是想到自己的性别那就是毁灭 性的��人必须是具有女子气的男人或者具有男子气的女 性。� [ 16] ( P584)这些矛盾之处是伍尔夫自身思路的发展过程, 她将这些矛盾之处全部呈现在读者面前而不去进行总结, 因 为她把� 双性同体�这一概念作为与读者交流的主体。这一 思想主体并不刻意掩盖自己思路过程中的矛盾, 而是让其与 读者的思想发生碰撞, 任由这一概念与读者对两性意识的认 识进行对话,读者在与这个主体互相理解的过程中, 得出自 己的结论, 或者认同、或者反对。这正体现了交往的核心思 想。 � 双性同体�不仅是与读者交流的主体, 也是与其他批评 家交流的主体。伍尔夫预见了这一概念必然会受到驳斥与 挑战,而她也欢迎其他批评理论的挑战, 希望与其他思想进 行交流。�一间自己的房间�结尾写道: � 她已经尽力把导致 她这样想的种种想法和印象袒露了出来��因为在这样一 个问 里, 只有 把许 多错 误放 在一 起才 能 得到 真 理。� [ 17] ( P585)伍尔夫强调多种思想的冲击才能碰撞出好的理 论, 因为在一个人声音的背后有着群体的经验。由此, 我们 体会到伍尔夫是将� 双性同体�这一概念作为主体与其他文 学批评理论进行交往互动, 准备迎接其他批评理论的挑战与 质疑。然而正是在与其他批评理论的对话中, 这个概念的内 涵才能得到更好更深的阐释和理解, 而其他批评理论也处于 这种互动的结构之中。 从上文的可以看出, �双性同体�具有矛盾性、不确 定性和对话性, 是一个�活�的主体。�双性同体�不仅蕴涵着 内部矛盾,也实现了外部与读者的交流, 以及与其他批评思 想的对话, 这些都无不符合哈贝马斯所提出的交往行为的要 求。这一概念内部的两性思维不断进行着对话和交流,体现 了一个不断变化的� 活�的关系。可以说, 男性思维与女性思 维既保持差异, 又努力达到和谐相处的状态, 而这种和谐状 态并非是静止的, 这使得�双性同体�成为一个极具活力又不 断发展变化的主体。伍尔夫将� 双性同体�思想作为一个主 体与其他思想进行对话,展现其自身的思路过程,并与读者 和其他批评思想进行交流, 鼓励读者形成自己的观点, 同时 又通过其他批评家对它的阐释和批判, 使其内涵得到更深的 挖掘, 也使人们对它的认识不断发展与衍生。因此, 当我们 从哈贝马斯的交际行动理论来理解� 双性同体�, 就能体会这 一理论内部的两性意识以及这一理论对其他批评思想的宽 容与对话,领悟到它无穷的活力和不断发展的魅力, 自然对 68 长 沙 大 学 学 报 � � � � � � � � � � � � � � � � 2006 年 7月 这一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 双性同体�一直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热点问题, 若以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参照系,对� 双性同体�这一 理论进行再认识,不难发现� 双性同体�实际上是一个充满活 力的� 活�的主体,它不仅有内部的交往对话, 又同外部思想 进行交流。� 双性同体�这样一个不断进行交往的主体, 其意 义就在于它不断地启发人们去思考,不断地与后来人进行互 动,将交往行为继续下去, 也使� 双性同体�本身的内涵得到 衍生和深化。这正是� 双性同体�这一思想的最大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 1] [ 8]周颖华. 拒绝� 天使� � 从伍尔夫女性主义的特征看 她的文学创作[ D] .苏州大学硕士论文, 2004. [ 2] [ 3] [ 6] [ 13] [ 14] [ 15] [ 16] [ 17] 弗吉尼亚�伍尔夫.伍尔夫 随笔全集[ M ] . 王义国译.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 4] 王慧. � 双性同体� 何以可能 � � � 女性批评关键词考略 [ D] .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3. [ 5] Raman Selden, Peter Widdowson, and Peter Brooker. A Read- er� s Guide to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 M] . Beijing: For- 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and Pearson Edu- cation, 2004. [ 7] Elaine Showalter . A Literature of Their Own[ M ] .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and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4. [ 9] Troil Moi. Sexual/ Textual Politics[ A] . 朱刚. 二十世纪西 方文艺批评理论[ C] .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 10] [ 11] 吕洪灵. 双性同体的重新认识: 批评�理论�方法 [ J]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 2003, ( 3) : 122- 127. [ 12] 唐晓群.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J] . 中国社会科学学 院研究生院学报, 1997, ( 6) : 51- 56. (责任编校:简姿亚) A New Approach to Androgyny ZHENGMin, LI Shu ( International Study College,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Zhejiang 325035) Abstract: The current discussion about androgyny is mainly limited to a scientific inductive method.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conception with reference to Habermas�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 Androgyny� is a � living� subject that� s marked by indefiniteness and dis- courses, carrying out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within the conception itself, and developing communicative relations with other subjects within its text. That� s why the conception � androgyny� can be interpreted in var ious ways and this is, in fact, its charm. Key words: Virginia Woolf; androgyny;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s 69总第 72 期 � � � � � � � � � � � � � � � 郑 � 敏,李 � 树 : �双性同体�研究新视角 � � � � � � � � � � � � � � �
/
本文档为【_双性同体_研究新视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