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医妇科问答题

中医妇科问答题

2012-06-22 30页 doc 134KB 325阅读

用户头像

is_656880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医妇科问答题 第十一章 《中医妇科学》 一、中医妇科学问答 1.中医妇科学的特点是什么? (1)理论具有特色:重视肾、肝、脾、天癸、气血、冲任、胞脉、胞络与女子生理、病理的关系,尤其是创立了肾-天癸-冲脉-胞宫生殖轴的自身独特的新理论。 (2)病种妇女特有:经、带、胎、产、杂病。 (3)内治突出“调”字:调补脏腑、调理冲任、调治冲任督带、调带胞宫、调控肾-天癸-冲脉-胞宫生殖轴。 (4)强调节欲以防病。 2.子宫有哪些生理功能?为什么有“奇恒之府”之称? 子宫的生理功能主要是排出月经和孕育、分娩胎儿。因其具有蔵而不泻,泻...
中医妇科问答题
第十一章 《中医妇科学》 一、中医妇科学问答 1.中医妇科学的特点是什么? (1)理论具有特色:重视肾、肝、脾、天癸、气血、冲任、胞脉、胞络与女子生理、病理的关系,尤其是创立了肾-天癸-冲脉-胞宫生殖轴的自身独特的新理论。 (2)病种妇女特有:经、带、胎、产、杂病。 (3)内治突出“调”字:调补脏腑、调理冲任、调治冲任督带、调带胞宫、调控肾-天癸-冲脉-胞宫生殖轴。 (4)强调节欲以防病。 2.子宫有哪些生理功能?为什么有“奇恒之府”之称? 子宫的生理功能主要是排出月经和孕育、分娩胎儿。因其具有蔵而不泻,泻而不蔵的双重功能,所以早在《内经》就把它称为“奇恒之府”。在《类经.蔵象类》中记载:“女子之胞,子宫是也,亦以出纳精气而成胎孕者为奇”。由于其形态中空似腑,功能蔵精似脏,故子宫的特性是非脏非腑,亦腑亦腑,能藏能泻。如在月经期和分娩期则具有腑的功能,泻而不蔵。在经后期和妊娠期则具有脏的功能,藏而不泻。这种有规律的定期藏泻作用又以五脏六腑之精气为基础,其间通过胞脉、胞络及冲任二脉取得联系,而胞宫与其它脏腑并无里相配,故有“奇恒之府” 之称。 3.什么叫月经? 月经是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通常每月来潮一次,经常不变,信而有期,故又称为月讯、月事、月信、月水或经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其血上应太阴,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符,故谓之月信、月水、月经”。 4.月经的生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1)月经初期:妇女第1次来潮,称为初潮。初潮的年龄一般在13~15岁,平均14岁,早至11~12岁,迟至16岁。初潮的迟早与禀赋、气候、营养、环境、体质等因素有关。 (2)月经周期:两次月经第1天的间隔时间称月经周期,通常在28~30天。 (3)经期:即月经持续时间,一般持续3~7天。 (4)月经量、色、质:月经量约50~80ml。经色暗红,经质不稀,不稠,不凝结,无血块,无特殊臭气。 (5)月经期表现:行经前可有轻微小腹胀、腰酸、乳房微胀、易怒等不适,属正常生理现象。一般随着经净后即消失。 (6)绝经:妇女一生中最后1次行经后,停闭1年一以上,称为绝经。一般44~54岁,平均49.5岁。 此外,亦有身体无病而两月一行者,称为“并月”;三月一行的,称为“居经”;一年一至的称为“避年”;终身不行经而能受孕者,称为“暗经”;怀孕初期仍按月行经而无损于胎儿者,称为“激经”,又叫“盛胎”或“垢胎”。这些是月经生理的特殊现象。 5.扼要阐述月经产生的机理。 月经是脏腑、天癸、气血、经络共同协调作用于胞宫。而出现周期性出血的生理现象。在月经产生的机理上,它们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但彼此又相互有着密切的联系。“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二者互相资生,相互为用,是产生月经的物质基础。气血来源于脏腑,脏腑中以肾起主导作用,与肝、脾等关系尤为密切。肾蔵精,精化血,肝主蔵血,肝肾同源,精血为月经生成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运化精微,为生精化血之源。心主血脉,心脾二脏主血、生血,为产生月经的渊源之一。在肾、肝、心、脾相互资生的条件下,则精充血足,汇入血海。在“肾气”、“天癸”、“冲任”和脏腑、气血的协同作用之下,则血海按时满盈,月经正常来潮。 6.试述带下的生理现象、作用及产生机理。 带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带下是泛指妇女经、带、胎、产诸病而言;狭义带下是专指妇女阴中流出一种粘腻液体而言。在狭义带下之中有生理、病理的不同。 (1)带下的生理现象:健康女子,润泽于阴户、阴道内的无色无臭、粘而不稠的液体,称为生理性带下。其量不多,润滑如膏,不致外滲。经间期呈无色透明状,妊娠期带下量可有增多,有的略带白色,质地为粘而不稠,滑润如膏,无异臭气味。 (2)带下的功能:生理性带下是肾精下润之液,具有濡润、补益作用,充养和濡润前阴空窍。 (3)带下的产生机理:肾气旺盛,并化生天癸,脾主运化,行精微,布津液,在天癸作用下,任脉广聚脏腑所化水谷之精津,则任脉所司的阴精、津液旺盛充沛,下注于胞中,流于前阴,生成生理带下,此过程又得到督脉的温化和带脉的约束。 7.受孕的机理是什么? 受孕的机理必须是肾气盛,天癸至,任通冲盛,阴阳相和,方能有子。如《灵枢.决气篇》说:“两神相博,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由此说明,受孕的重要条件是:在女子必须是月事以时下,在男子则必精气溢泻,方能合而成孕,是谓有子之道。此外,还必须掌握受孕时机,择其“氤氲之候,顺而施之”,始能成胎。 8.妊娠期有哪些生理现象? (1)月事停闭:妊娠后阴血下聚胞宫以养胎元,故孕期一般月经不潮。然也有个别妇女妊娠早期仍按月行经者,但量少,称为“激经”。 (2)妊娠脉:妊娠脉象一般滑疾流利,按之应指。《胎产心法》云:“妇人怀孕,其血留气聚,胞宫内实,故尺阴之脉必滑数”。但也有少数羸弱之妇,早孕期滑脉不明显者。 (3)妊娠反应:妊娠早期常可见头晕、厌食、择食、嗜酸、倦怠思睡、晨起口淡欲呕,一般在孕12周后逐渐消失。 (4)子宫增大:早孕40多天可扪及子宫增大变软,宫颈紫蓝色质软。非孕时子宫容量5ml,至妊娠足月约5000ml,增大1000倍。子宫重量,非孕时50g,至足月妊娠约1000g,增大20倍。 (5)乳房特征:妊娠8周乳房明显增大隆起,乳头乳晕着色。孕妇会感觉乳房发胀或刺痛及触痛。至妊娠末期,可挤出少量乳汁。 (6)小腹膨隆:胎居母腹,小腹为胎孕之所居,随着孕月逐渐增长,小腹开始隆起。 (7)胎心、胎动:一般在妊娠20周开始自觉有胎动,妊娠18-20周可用一般听诊器在孕妇腹壁听到胎心。 (8)胎体:妊娠20周后,经腹壁可触到子宫内的胎体,孕24周后可区别胎头、胎臀及胎儿肢体。 9.临产有哪些征象? 孕妇临产前半月或数日前,胎腹必下垂,小便多频数,时见腰腹阵阵胀痛,伴有坠感,牵及肛门坠胀,有便意或“见红”等征象,称为临产。随着胎儿位置下移,阵痛越来越紧,继之浆液、血液流出,此后胎儿、胎衣依次娩出。临产时阴道有大量粘性分泌物流出,脉象亦有变化,脉多浮、滑、数,孕妇双手中指末节两旁跳动,脉流应指,亦属临产之征。 10.什么叫正产?与“试胎”、“弄胎”有何区别? 正产指足月妊娠临产,又称临盆。先出现有规律的阵发性的腹痛或腰痛,而后阵发性加剧,同时胎位下移,或出现“见红”,有“便意感”、“破水”等征象。正如扬子建《十产论》所说:“妇人怀胎十月,阴阳气足,忽腹腔阵阵疼痛,相次胎气顿陷,至于脐腹痛极,乃至腰间重痛,谷道挺进,继之浆破血出,儿遂自生,名曰正产。”临床上注意与“试胎”、“弄胎”相鉴别。试胎是指妊娠八、九个月时,时或腹中痛,痛止仍然如常者;弄胎是指孕月已足,腹痛或作或止,腰不痛者。二者,均非正产之候。 11.试述新产后的生理特点及临床表现。 (1)生理特点:新产后,由于分娩时的产创或出血,损耗阴液,在生理上出现阴血骤虚,阳气易浮的生理状态。 (2)临床表现:①在产后数日内常有轻微的发热、畏寒、自汗、便秘等。②产后3周左右时间内,有恶露从阴道排出,即宫腔内残留的余血浊液,颜色由暗红逐渐转淡,量也渐渐转淡,量也渐渐减少,无臭气。③在子宫缩复的过程中,出现少腹痛,通常称“宫缩痛”。一般在产后第1天宫底平脐,以后每天下降1横指。10~14天可降入盆腔,6周内完全恢复正常大小。产后50天左右,除了有哺乳功能,身体已恢复常态。 12.哺乳期的生理特点是什么? 新产妇一般产后第2天可以挤出初乳,约持续7天逐渐变为成熟乳。分娩后30分钟内可令新生儿吮吸乳头,以刺激乳汁尽早分泌。鼓励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提倡按需哺乳,一般每次哺乳时间10分钟左右,最多不超过15分钟,以免乳头浸软皲裂。哺乳时限,纯母乳喂养4~6个月后,边喂母乳边加辅食。婴儿断乳的适当月龄为8-10个月左右。 13.妇产科疾病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什么? 妇产科疾病的发生与人体的正气和致病的邪气两方面有关。正气是指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包括防御疾病、抵抗病邪的能力;邪气则指足以致病的各种病因,如六淫、七情、饮食、劳逸、房劳、外伤等,并与体质因素有关。在妇产科疾病发生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前者,即人体正气的强弱。因为正气强盛则防御力、抵抗力强,病邪不易浸入或致病,即或浸入也不易深入或迅猛发展,反之则极易发生疾病。如妇女在月经期、产褥期、围绝经期等生理时期,相对而言处于气血损耗或阴阳失调状态,正气减弱,邪气每易乘其一时之虚而入,导致发病。 14.试述妇科疾病的主要病理特点。 妇科病病理特点主要是各种致病因素直接或间接地损伤冲任胞宫,才会发生妇科疾病。所谓直接损伤是指在经期、产褥期忽视卫生或手术创伤,邪毒侵袭胞中,涉及冲任而发病;间接损伤是指在脏腑功能失常、血气不和的条件下影响冲任功能正常发挥。总之,无论直接损伤或间接受损,必须影响到冲任督带,以及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失调,才能引起经、带、胎、产、杂诸疾的发生,这就是妇科病的病机特点。 15.当“肾”功能失常时能导致哪些妇科病证? (1)肾气虚:肾气的盛衰与天癸的“至”与“竭”密切相关。冲任之本在肾,肾气导致冲任不固而发生经、带、胎、产、杂等多种病证。 (2)肾阴虚:肾阴亏损,精血不足以致冲任失养而导致月经后期、量少、闭经、绝经前后诸症、胎萎不长、不孕、阴中干涩等证。如阴虚生内热,虚火妄动,可导致月经先期、崩漏、经行吐衄、经行发热等症。 (3)肾阳虚: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胞宫失于温煦,故可导致宫寒不孕、胎萎不长、堕胎小产、阴部寒冷、性欲减退等症。又阳气衰微,封蔵失职,以致冲任不固,可导致崩漏、带下等病症;命火不足不能温煦脾阳,可导致经行泄泻、经行浮肿、妊娠水肿等病症。 (4)阴阳俱虚:可兼见肾阴虚和肾阳虚的症状,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失调,见闭经等病。 16.当“肝”的功能失常时导致哪些妇科病证? (1)肝气郁结:若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则血为气滞,冲任失畅,血海蓄溢失常,可引起月经先后无定期、经量多少不定;冲任失畅,胞脉阻滞。可引起经行不畅、痛经、闭经等。肝郁化热:若肝郁化热,热伤冲任,迫血妄行,可引起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崩漏等;肝郁化热,经期冲脉气盛,气火循经上犯、损伤阳络,可致经行吐衄。 (2)肝经湿热:若肝郁乘脾,脾失建运,湿从内生,湿郁化热,湿热之邪下注,使任,带失约,可引起带下病、阴痒、阴肿、阴痛。湿热瘀结,瘀阻冲任,发生盆腔炎、癥瘕、不孕等。 (3)肝阴不足:素体肝肾阴虚,,或失血伤阴,或热病伤阴,阴亏血少,可致月经过少、闭经、不孕症等。阴血益虚,生风化燥,发生经行风疹块、妊娠身痒等。 (4)肝阳上亢:若肝血素虚,经前或孕后血聚冲任、胞宫,肝血愈虚,肝阳偏亢,出现经行头痛、经行眩晕、子晕;甚阴虚阳亢,化火动风,发为子痫。 17.脾虚可导致哪些妇产科疾病? (1)脾失健运:素体脾虚,或饮食失宜,或劳倦伤脾,或木郁侮土,脾失健运,生化乏源,脾虚血少,冲任亏虚,血海不按时满盈,可致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等;若脾阳不振,湿浊内停,下注冲任,痰浊阻滞胞脉、胞宫,可致月经后期、闭经、癥瘕、不孕症等;湿浊内停,下注冲任,带脉失约,任脉不固,可致带下病。 (2)脾失统摄:若脾气虚弱,中气不足,统摄无权,可致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崩漏、胎动不安、胎漏、产后恶露不绝、乳汁自出等。 (3)脾虚下陷:脾气虚而下陷,则可见月经过多、崩漏、阴挺。 18.为什么说“气血失调”是妇产科疾病重要机理之一? 此与妇女生理特点有密切关系。女体为阴,以血为本,月经、妊娠、分娩、哺乳都以血为用,而易耗损阴血,故机体相对于血偏不足,气偏有余的状态。《灵枢·五音五味篇》说:“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然血气是相互资生和互相依存的,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血病可以及气,气病可以及血,彼此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所以说血气失调是妇产科基本的重要机理之一。 19.简述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功能失调是妇科疾病发生的主要机理。 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以肾为主导,由天癸调节,通过冲任的通盛、相资,督带的调约,在胞宫的主司下,由子宫表现出经、带、胎、产的生理活动特点。其中任一个环节发生障碍,尤其是“五脏之伤,穷必及肾”时,都会引起生殖轴功能失调,发生崩漏、闭经、或“早发”绝经、流产、不孕症等妇科病。而调经、种子、安胎的关键就是调整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的功能及其相互间的平衡协调。所以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失调是妇科疾病的主要发病机理。 20.试述月经量、色、质的望诊与月经的问诊内容。 经量过多,多属血热或气虚;经量过少,多属血虚、肾虚或寒凝血滞;经量时多时少,多属气郁,肾虚。经色紫红或鲜红,多属血热;经色淡红,多属气虚、血虚;经色紫暗,多属淤滞。经质稀薄,多属虚、寒;挟紫暗血块者,多属血瘀。问月经史包括初潮年龄,末次月经日期,上次月经日期,月经周期,经行天数,经量、经色、经质的变化,经期前后的症状,现在或经断前后的情况。 21.试述带下的问诊与切诊内容。 询问带下的量、色、质、气味等情况,也须结合望诊、闻诊进行辨证。若带下量明显增多,色白清稀,气味腥臭者,多属虚证、寒证;色黄或赤,稠粘臭淫者,多属热证、实证。同时还应注意阴部有关坠、胀、痒、痛等情况。带下量多,脉缓滑者,多属脾虚湿盛;脉沉弱者,多属肾气虚损;脉滑数或弦数者,多见湿热;脉沉紧或濡缓,多见寒湿。 22.试述腹诊的临床意义和应用。 腹诊在妇科临床有其特殊意义,因妇女在解剖上有胞宫,在生理上有经、孕、产、乳等特点。胞宫位于带脉之下,下腹正中,为行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其与冲、任、督、带息息相关。冲任督三脉皆起于胞中,带脉别支络于胞宫,又“冲为血海”,“任主胞胎”,所以腹诊在妇科临床可查知冲任气血的盛衰和经、带、胎、产的生理病理变化。如按之腹软,且喜按、喜温,按之痛甚者,多属虚寒;按之痛甚、拒手者,为气滞血瘀;扪小腹有块,按之坚硬。推之不移,或按之痛甚者,多属血瘀,为癥;按之不坚,推之可移,多属气滞、痰凝,为瘕;腹部扪之不温,甚或冷者,为阳气不足;扪之灼热而痛甚,多为热盛。妊娠以后,扪腹可了解子宫的大小与孕月是否相符,及胎位是否正常,若子宫大小与孕月不相符,且胎心、胎动消失,则胎死腹中无疑。 23.试述补肾法在妇科临床上的具体治法。 (1)补益肾气:适用于肾气亏虚,冲任不调的月经病、不孕症等,治宜补益肾气,选方归肾丸、加减苁蓉菟丝子丸。 (2)温补肾阳:适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阴寒内盛的月经病、妊娠病、不孕症等,治宜温肾暖宫,补益命门之火,方用右归丸、温胞饮。 (3)滋肾益阴:适用于肾阴不足的月经病、妊娠病、产后病、不孕症等,治宜滋肾益阴,选方左归丸、六味地黄丸、补肾地黄丸。 24.试述疏肝养肝法在妇科临床上的具体治法。 (1)疏肝解郁:抑郁或者忧思使肝失调达,可致月经病、乳腺病,治宜疏肝解郁,方用柴胡疏肝散、逍遥散、乌药汤等。 (2)疏肝清热:肝郁化火可致月经病等,治宜疏肝理气,清肝泄热,方用丹栀逍遥散、宣郁通经汤等。 (3)养血柔肝:营阴不足,肝血衰少,可致闭经、不孕等病,治宜养血柔肝,方用一贯煎、杞菊地黄丸等;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者,治宜育音潜阳,方用三甲复脉汤;阳化风动者,急当平肝熄风,方用羚角钩藤汤。 (4)疏肝清热利湿:肝郁乘脾,运化失司,水湿内生,肝热与脾湿相合,或肝经湿热下注,可致经间期出血、带下病等,治宜疏肝清热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清肝止淋汤。 25.试述健脾法在妇科临床上的具体治法。 (1)健脾养血:脾虚运化失司,气血化源不足,可致月经后期、量少等,治宜健脾养血,方用八珍汤、人参养荣丸、圣愈汤。 (2)健脾利湿:脾虚气弱,津微不布,水湿内生,溢于肌肤,或渗渍于胞中,或下注损伤任带,可致经行水肿、子肿、带下病等,治宜健脾益气,利水渗湿,方用白术散、完带汤、参苓白术散等。 (3)补气摄血:适用于脾虚气陷、统摄无权所致的月经过多、崩漏、经期延长、、胎漏、产后恶露不绝等,治宜补气摄血,方用固本止崩汤、安冲汤、举元煎等。 (4)健脾升阳适用于脾虚气弱,气虚下陷的崩漏、阴挺等,治宜健脾益气,升阳举陷,方用补中益气汤、举元煎等。 26. 试述和胃法在妇科临床上的具体治法。 (1)和胃降逆:适用于胃气不和,失于顺降的恶阻等,治宜和胃降逆,因虚而逆,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因热而逆,方用橘皮竹茹汤;肝胃失和者,治宜抑肝和胃,方用苏叶黄连汤。 (2)清胃泄热:适用于胃热炽盛,灼津伤液,血海不盈的闭经等,治宜清胃泄热,养阴润燥,方用瓜石汤;胃热并冲气上逆,火逆血溢,可致经行吐衄,,治宜清热降逆,引血下行,方用清肝引经汤、玉女煎。 27.试述在妇科临床上常用的调血法。 (1)补血养血:适用于血虚冲任不足的经、胎、产等疾病,,治宜养血补血,以四物汤为基础,常与滋阴补精相结合,方用养精种玉汤、归肾丸等。 (2)清热凉血:若阴虚血热的崩漏、胎漏、恶露不绝,治宜养阴清热,方用知柏地黄丸、保阴煎;阳热偏盛的月经先期、量多,治宜清热凉血,方用清经散等;肝郁化热的月经病,治宜清肝凉血,方用丹栀逍遥散等。 (3)清热解毒:湿热蕴郁,日久不愈,可成湿毒,热淫于内,瘀热壅盛,亦可成毒,或直接感受湿毒、热毒、邪毒,导致月经过多、带下病、产后发热、阴疮、盆腔炎等,方用五位消毒饮,银甲丸、银翘红藤解毒汤等。 (4)温经散寒:适用于寒凝血瘀的月经后期、月经量少、闭经、痛经、恶露不下、癥瘕等,治宜温经散寒,方用温经汤、少腹逐瘀汤、艾附暖宫丸等。 (5)活血化瘀:适用于冲任瘀阻、子宫闭阻、胞脉胞络失畅的闭经、痛经、癥瘕等。治宜活血化瘀,方用桃红四物汤,少腹逐瘀汤、生化汤等。 28.什么是月经病?有哪些常见的月经病? 月经病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的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为特征的疾病。常见的月经病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痛经、闭经、经行眩晕、经行泄泻、经行浮肿、经行风疹块、经行乳房胀痛、经行头痛、经行身痛、经行情志异常、经断前后诸证等。 29.简述月经病的病因病机及诊断要点。 (1)病因病机:主要是外感六淫,或内伤七情,或先天肾气不足,多产房劳,劳倦过度,使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间接或直接地损伤冲任督带和胞宫、胞脉、胞络,导致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失调,发为月经病 (2)诊断要点:①月经的期、量、色、质的异常变化,如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经期延长、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等。②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如痛经、经行吐衄、经行发热、经行泄泻、经行情志异常等等。③特别要注意月经后期、闭经等与生理性停经(如妊娠)相鉴别:经期延长、月经过多、崩漏等与胎、产、杂病等下血证相鉴别。 30.简述月经病的辨证要点。 (1)应首辨月经的期、量、色、质。一般而言,月经先期多为血热或气虚;后期多为血虚或血寒;先后无定期多为肝郁;量多常为阳太过,量少属阴不足;血色深红或紫红,质地稠粘多为实热;反之血色淡红,质地清稀常为气血亏虚。 (2)结合与月经同时出现的其它症状(形、色、脉、舌、证等)进行诊别。以先期为例,一般周期提前或兼量多,色淡,质清稀,深疲肢倦,小腹空坠,唇舌淡,脉弱者属气虚;周期提前或兼量多,经色紫红或深红,质稠粘,心胸烦躁,面红口干,舌质红,脉数者为血热。 31.试述月经病的治疗原则。 月经病的治疗原则,应是重在调经以治本。如先因病而后经不调者,应先治病,病去则经自调;若因经不调而后生病者,应先调经,经调则病自除。至于临证常用的治法,又有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之异。调理气血,首辨在气在血。病在气者,应以治气为主,佐以理血;病在血者,则以治血为主,佐以理气。“经气出诸肾”,故调经之本在肾,补肾以填补精血为主,但“滋养更当养火”,故又当稍佐补阳之品,使肾中阴阳平衡,精血俱旺,则经自调。扶脾在于益血之源,以健脾升阳为主,脾气健运,则气血旺盛,经候如常。疏肝意在调其疏泄功能,以条达肝气为主,肝气条达,则经脉流畅,月事按时而下。《景岳全.妇人规》说:“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室。”故上述诸法,又常以补肾扶脾为要。此外,还根据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分清轻、重、缓、急。并结合经前、经期、经后、经间期不同阶段,以及患者年龄、体质等情况,全面考虑,确立法则。 32.什么是月经先期?病因病机是什么? (1)定义: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连续2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期”。亦称“经行先期”、“月经超前”“经早”等。 (2)病因病机,主要是气虚和血热。多由气虚统摄无权,冲任不固,或血热,热扰冲任,血海不宁所致。①气虚:多因饮食失节,或劳倦过度,或思虑过极,损伤脾气,以致脾虚气弱,统摄无权,冲任不固而致经血先期而下。②血热:由于素体阳盛,或过食辛燥助阳之物;或情志抑郁,郁而化火;或久病阴亏,或失血伤阴,水亏火旺,以致热扰冲任,血海不宁,月经提前而至。 33.什么是月经后期?其病因病机是什么? (1)定义: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称“月经后期”。 (2)病因病机:①肾虚者:先天肾气不足,或房劳多产,损伤肾气,肾虚精亏血少,冲任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盈,遂使经期后期而来;②血虚者:久病体虚,营血不足;或产乳过多,或长期慢性失血,数伤于血;或饮食劳倦,思虑伤脾,生化之源不足,致使冲任血虚,经水因而后期。③血寒者:虚寒:素体阳虚,或久病伤阳,阳虚阴盛,脏腑失于温养,影响血的生化运行,使血海不能按时满溢,而致经行后期;实寒:经行产后,外感寒邪或过食寒凉,寒搏于血,血为寒凝,运行涩滞,冲任欠通,血海不能如期满溢,因而经期延后。 34.何谓月经先后无定期?其病因病机是什么? (1)定义:月经周期时或提前时或延后7天以上,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称“月经先后无定期”。 (2)病因病机:①肝郁者:肝蔵血,主疏泄,司血海。肝气条达,疏泄正常,血海按时满溢,则月经周期正常。若情志抑郁,或愤怒伤肝,以致疏泄失司,气血失调,血海蓄溢失常。如疏泄过度,则月经先期而至;疏泄不及,则月经后期而来,遂使月经先后无定期。②肾虚者:素体肾气不足,或年少肾气未充;或因久病失养;或因多产房劳,损伤肾气;或绝经之年肾气渐衰,使肾气不守,闭藏失职,冲任失调,血海蓄溢失常,若应藏不藏则经水先期而至,当泻不泻则月经后期而来,以致月经周期紊乱。 35.何谓月经过多?病因病机如何? (1)定义: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而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者,称为“月经过多”,亦称“经水过多”。 (2)病因病机:①气虚:由于素体虚弱,中气不足,或饮食劳倦,久病伤脾,使脾虚气弱;经行之际,气随血泄,其虚益甚,不能摄血固冲以致月经量多。②血热:多因素体阳盛,或七情过极,五志化火,过食辛辣之品,或外感热邪,热伏冲任,迫血妄行,因而月经过多。③血瘀:因久郁血滞,或经产之后,瘀血停留,积于冲任,瘀血不去,新血不得归经,月经因而量多。 36.何谓月经过少?其病因病机是什么? (1)定义: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或经期缩短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者,称为“月经过少”。 (2)病因病机:①血虚者:素体血虚;或大病久病伤血,营血亏虚;或饮食劳倦,思虑伤脾,脾虚化源不足,均使血海不充而致经量减少。②肾虚者:禀赋素弱,或少年肾气未充,或多产房劳伤肾,以致肾气不足,精血不充,血海不盈,因而经量过少。③血瘀者:感受寒邪,寒客胞宫,血为寒凝;或气滞血瘀,阻滞胞脉,均使血气不畅,故月经量少。④痰湿者:素多痰湿,或脾失健运,湿聚成痰,痰阻冲任,血不畅行,致经量减少。 37.试述月经过少的诊断要点及治则。 (1)诊断要点: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很少,甚或点滴即净。 (2)治则:虚者重在补肾滋肾,濡养精血以调经。实者宜活血通利,佐以温经行气祛痰,虚实错杂者,攻补兼施。 38.试述经期延长的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1)诊断依据: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期超过7天以上或淋漓半月始净。 (2)治疗原则:重在缩短经期,使达正常范围,故以固冲止血调经为大法。阴虚血热,重在养阴清热,安冲宁血;气虚者重在益气摄血;瘀血阻滞,以通为止,重在活血化瘀,不宜概用固涩药。 39.何谓经间期出血?其病因病机如何? (1)定义:凡在两次月经之间,即氤氲之时,出现周期性的、少量的阴道出血,称为“经间期出血”。 (2)病因病机:①肾阴虚:由于禀赋不足,或房劳多产伤肾,肾阴不足,精亏血损,于氤氲之时,阳气内动,阴不制阳,阳搏血海,因而出血。②湿热:情怀抑郁,肝气乘脾,损伤脾气,不能化水谷精微以生精血,反聚而成湿,湿邪下注,蕴而生热,氤氲之时,湿热得阳气以动而扰于血海,故出血。③血瘀:体质不足,复因经产留瘀,瘀阻胞络,氤氲之时,阳气内动,动乎瘀血,损伤胞络,以致出血。 40.何谓崩漏?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崩中或经崩;后者称漏下或经漏。如《诸病源候论》说:“非时而下淋漓不断,谓之漏下”。“忽然暴下,谓之崩中”。崩与漏义虽不同,然“崩为漏之甚,漏为崩之渐”,故概称崩漏。《济生方》曰:“崩漏之病,本乎一证,轻者谓之漏下,甚或谓之崩中。”但崩与漏在疾病演变过程中,常可互为转化,即崩可转漏,漏可成崩。如血崩日久,气血耗竭,可变成漏;久漏不止,病势日进,亦能成崩。 41.血热崩漏的病因病机如何? (1)实热:多因素体阳盛,或素性抑郁,郁久化火,或感受热邪,或过服辛辣助阳之品,热伏冲任,扰动血海,迫经妄行,致成崩漏。 (2)虚热:因素体阴虚,或久病阴虚,或失血伤阴,阴虚水亏,虚火内炽,扰动血海,而致崩漏。 42.肾虚崩漏的病因病机如何? 肾虚崩漏多因先天不足,肾气稚弱,天癸初至,冲任未盛,或因围绝期肾气渐虚,阴阳失于平秘,或因不当之手术,损伤胞宫冲任以致肾虚。肾虚又有肾气虚、肾阴虚、肾阳虚之不同机理。①肾气虚多系封蔵失司,冲任失固,不能约制经血,乃至崩漏。②肾阴虚系虚火妄动,热扰血海,迫经妄行,而致崩漏。③素体阳虚,命门火衰,或久崩久漏,阴损及阳,阳不摄阴,封藏失职,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 43.脾虚崩漏和血瘀崩漏的病因病机如何? (1)脾虚崩漏多由忧思过度,或饮食劳倦,损伤脾气,气虚下陷,统摄无权,冲任不固,不能约制经血,故成崩漏。 (2)血瘀崩漏多因七情所伤,冲任郁滞,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尽,或寒凝,或热灼,或虚滞致瘀,瘀阻冲任,血不归经,发为崩漏。 44.崩漏的诊断要点是什么?应注意和哪些月经病鉴别? (1)诊断依据:月经不按周期而妄行,出血或量多如注:或淋漓不断,甚至屡月未有尽时。崩漏是月经的期、量、持续时间均发生严重的紊乱。 (2)鉴别诊断:①月经先期:周期提前7天,甚至10余日一行,而量、色、质和持续时间一般与正常月经基本相同。②经期延长: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期超过7天以上或淋漓半月始净;③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周期不固定,时或提前时或退后7天以上,但经量不多,经期不长;④月经过多: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增多,但在一定时间内能自然停止。⑤经间期出血:发生在两次月经中间有规律的出血,时间仅2-3天,不超过7天自然停止。 45.何谓治崩三法?试述其临床运用。 三法即塞流、澄源、复旧。①塞流:即是止血。暴崩之际,急当止血防脱,一般用固气摄血法,急煎独参汤以补气固脱。也可用气阴双补法,选用生脉散;若见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证时,可用参附汤加炮姜炭,同时针刺人中、合谷、炙百会。待血势渐缓,则谨守病机,辨证论治。②澄源:既正本清源,亦是求因治本,乃治疗崩漏的重要阶段。一般用止血法后,待血势稍缓便须根据不同证情辨证论治,切忌不问原因,概投寒凉或温补之剂,或专事止涩,致犯虚虚实实之戒。③复旧:即固本善后,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选择不同治法,调整月经周期或促排卵。治法或补肾、或调肝、或扶脾。三脏同调,各有侧重,目的是使身体恢复正常,本固血充则经水自调。总之,三法为治崩大法,临床中不可截然分开,塞流需澄源,澄源当固本,必须灵活掌握。 46.什么是闭经? 女子年逾16周岁尚未行经,或月经周期已建立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者,或根据自身周期计算,停经3个周期以上者,称为闭经。前者称原发性闭经,后者称继发性闭经。若因先天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或后天器质性损伤而无月经者,非药物治疗所能奏效,不属本病讨论范围。青春期前、妊娠期、哺乳期、绝经前后的月经停闭不行,或月经初潮后1年月经不行,又无其他不适者,不作闭经论。 47.肾气亏损闭经和气血虚弱闭经的证治有何不同? (1)肾气亏损闭经:症见年逾16周岁尚未行经,或月经初潮偏迟,时有月经停闭,或月经周期建立后,由月经周期延后、经量减少渐至月经停闭;或体质虚弱,全身发育欠佳,第二性发育不良,或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倦怠乏力,夜尿频多;舌淡暗,苔薄白,脉沉细。治宜补益肾气,调理冲任。方用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味。 (2)气血虚弱闭经:症见月经周期延迟、量少、色淡暗、质薄,渐至停闭不行;深疲肢倦,头晕眼花,心悸气短,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沉缓或细弱,治宜补气养血调经。方用人参养荣汤。 48.何谓痛经?该病为什么随月经周期而发作? 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者,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本病证所以随月经周期而发作,是与经期冲任气血变化有关。非行经期间,冲任气血平和,致病因素尚不足以引起冲任、胞宫气血淤滞或不足,故不发生疼痛。经期或经期前后由于血海由满盈而泻溢至暂虚,气血变化较平时急骤,此时致病因素乘时而发,以致冲任、胞宫淤滞或失养,便可发生痛经。经净后冲任气血渐复,故疼痛可自行消失。 49.痛经发生的主要机理及治疗原则是什么? (1)发病机理主要是经期或经期前后受到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冲任瘀阻或寒凝经脉,使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碍,不通则痛;或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而痛。 (2)治疗原则:以调理子宫冲任气血为主。又须根据不同证候,或行气,或活血,或散寒,或清热,或补虚,或泻实。 (3)治法:经期调血止痛以治标,平时辨证求因而治本,根据标本缓急,主次有序的分阶段调治。又宜结合素体情况,或调肝、或益肾、或扶脾,使之气顺血和,冲任流通,经血畅行,其痛可愈。 50.痛经的病因病机有哪些? (1)气滞血瘀:多由情志不舒,肝郁气滞,气机不利,不能运血畅行,血行受阻,经血滞与胞中而作痛。 (2)寒凝血瘀:多因经期冒雨涉水,或久居湿地,寒湿客于冲任、胞中,经血为寒湿所凝,运行不畅,或素体阳虚,阴寒内盛,冲任虚寒,致使经血运行迟滞,均可使血滞不行而痛。 (3)湿热瘀阻:因素有湿热内蕴,或经期、产后湿热之邪乘虚内侵,稽留冲任蕴结于胞中,湿热与经血相搏结,故而作痛。 (4)气血虚弱多因脾胃素弱,化源不足,或大病久病,气血俱虚,行经之后,血海空虚,冲任、胞宫失于濡养,或体弱气虚,运血无力,滞而作痛。 (5)肾气亏损:多由禀赋素弱,肝肾本虚,或多产房劳,损及肝肾,致精亏血少,冲任不足,经行之后,精血更虚,冲任、胞宫失养,以致作痛。 51.试述经行泄泻之病因病机。 本病发生主要责于脾肾二脏,因脾虚失运,或肾阳不足,行经之时脾肾更虚,遂致泄泻。其病机为:①脾虚者:系素体脾虚,经行时气血下注血海,脾气益虚,运化失职,湿渗肠间而为泄泻。②肾虚者:因平素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经行时水下泄,肾气益感不足,不能上温脾土而致泄泻。 52.何谓绝经前后诸证? 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如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面浮肢肿,皮肤蚁行样感,情志不宁等症状,称为绝经前后诸证,亦称“经断前后诸证”。这些证候往往三三两两,轻重不一,参差出现,持续时间或长或短,短者仅数月,长者迁延数年。甚至可影响生活和工作,降低生活质量,危害妇女身心健康。 53.绝经前后诸证的病因病机及治则是什么? (1)病因病机:妇女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冲任亏虚,天癸将竭,精血不足,肾的阴阳易于失调,进而导致脏腑功能失常,故出现一系列证候。本病以肾虚为主,临床上又有肾阴虚、肾阳虚或肾中阴阳俱虚之不同表现,并可累及心、肝、脾。①肾阴虚者:多因素体阴虚,或产房劳,数脱于血,绝经前后则易出现肾阴亏虚,阳失潜蔵之证。若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可致心肾不交;又肾阴不足以涵养肝木,可致肝肾阴虚,肝阳上亢。②肾阳虚者:系素体阳虚,或过用寒凉及过度贪凉取冷,绝经前后则易出现肾阳虚惫,命门火衰之证。若火衰而不能温煦脾阳,可出现脾肾阳虚之候。③肾阴阳俱虚:肾藏元阴而寓元阳,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真阴真阳不足,不能濡养温煦脏腑,而诸症丛生。 (2)治则:宗“虚则补之”原则,以补肾为主,滋肾益阴,佐以扶阳,平调肾中阴阳。 54.什么是带下病?它与正常带下有何区别? 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正常带下乃为肾气充盛,脾气健运,由任、带所约束而润泽于阴户的一种无色、质粘、无臭的阴腋,其量不多。正如古人所云:“带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至于经间期、经前期以及妊娠期带下稍有增多者,均属正常规象,不作疾病论。 55.带下过多的主要发病机理是什么? 带下病主要的发病机理是由于湿邪为病,与脾肾肝三脏有关,由脾虚失运,肾虚失固,肝郁侮脾,肝火挟脾湿下注,影响任、带二脉,以致带脉失约,任脉失司所形成。①脾虚:是由于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思虑过多,情怀抑郁,肝气乘脾,损伤脾气,运化失常,水谷之精气不能上输以化血,反聚而成湿,流注下焦,伤及任带而为带下。②肾阳虚:是由于肾气不足,下元亏损,或多产房劳,伤及肾气,封藏失职,阴液滑脱而下。③阴虚夹湿:素体阴虚,或老年真阴渐亏,或久病失养,暗耗阴津,相火不洁,湿热内犯;或淋雨失守,复感湿邪,伤及任带而致带下过多。④湿热下注:是由于经行产后,胞脉空虚,摄生不洁,湿热内犯;或淋雨涉水,或久居湿地,感受湿邪,蕴而化热,伤及任带而致。或脾虚生湿,湿蕴化热酿成。或肝郁化热,肝气乘脾,脾虚失运,肝火挟脾湿流注下焦,损伤任带二脉而致带下。⑤热毒蕴结:是由于摄生不慎,或阴部手术消毒不严,或经期、产后胞脉空虚,忽视卫生,热毒乘虚直犯阴器、子宫。或因热甚化火成毒,或湿热蕴久成毒,热毒损伤任带二脉而为带下过多。 56.妊娠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妊娠病的治疗原则,以胎元的正常与否为前提,胎元正常者,宜治病与安胎并举。如因母病而胎不安者,重在治病,病去则胎自安;若因胎不安而致母病者,重在安胎,胎安则病自愈。安胎之法,以补肾健脾,调理气血为主。如《经效产宝》说:“因母病以动胎,但疗母疾,其胎自安;又缘胎有不坚,故致胎动以病母,但疗胎则母瘥,其理甚明,不可违也。”若胎元已殒,胎堕难留者,则安之无益,宜从速下胎以保母体的健康。 57.何谓恶阻?其发生的主要机理如何? (1)定义: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甚至食入即吐者,称为“恶阻”。也称“子病”、“阻病”。 (2)病因病机:主要机理是冲脉之气上逆,胃失和降所致。因孕后胎元初凝,经血不泻,胞宫内实,冲脉气血旺盛,因血聚养胎,故冲脉之血相对不足,冲气偏盛,又冲脉隶于阴明,与之会于气冲,冲气上逆循经犯胃,胃失和降,遂发恶阻。 58.何谓妊娠腹痛? 妊娠期因胞脉阻滞或失养,发生小腹疼痛者,称为“妊娠腹痛”,亦称“胞阻”。 59.何谓异位妊娠? 凡孕卵在子宫体腔以外部位着床发育的称为异位妊娠。按发病部位不同有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阔韧带妊娠、宫颈妊娠及子宫残角妊娠等,其中以输卵管妊娠最为常见,约占95%,是妇科常见急腹症之一。 60.试述胎漏、胎动不安的原因。 本病有母体和胎元两方面原因,但终须导致冲任损伤,胎元不固,方能发病。胎元方面多因夫妇之精气不足,两精虽能结合,但胎元不固,以致发生胎漏、胎动不安。若因胎元不实而易殒堕。母体方面因素体虚弱,肾气不足,或因房事不节,耗损肾精,或由气血虚弱,或因阴虚内热,或因邪热动胎,或受孕之后兼患其他疾病,干扰胎气,以致胎动不安。此外,跌仆闪挫、手术和药物的影响亦可引起胎漏、胎动不安。 61.试述胎漏、胎动不安的病因病机。 (1)肾虚:禀赋素弱,先天不足,肾气虚弱;或孕后不慎房事,损伤肾气,肾虚冲任不固,胎失所系,以致胎元不固,而成胎漏、胎动不安。 (2)血热:素体阳盛,或七情郁结化热,或外感邪热,或阴虚生热,热扰冲任,损伤胎气,以致胎漏、胎动不安。 (3)气血虚弱:平素体弱血虚,或脾胃受损,化源不足。或因故损伤气血,气虚不摄,血虚失养,胎气不固,以致胎漏、胎动不安。 (4)血瘀:宿有癥瘕瘀血占踞子宫,或孕后不慎跌仆闪挫,或孕期手术创伤,均可致气血不和,瘀阻子宫、冲任,使胎元失养而不固,发为胎漏、胎动不安。 62.试述滑胎的定义及病因病机。 (1)定义:堕胎或小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者,称为“滑胎”。亦称“屡孕屡堕”或“数堕胎”,现代医学称“习惯性流产”。 (2)病因病机:本病发生多因母体先天不充,或后天受损,以致女精不健;或父体先、后天原因以致男精不壮;或因男女双方皆不足,或近亲婚配,影响胎元发育,不能成形,或成形易损,屡孕屡堕。①肾虚:父母先天禀赋不足,或孕后房事不节,或大病久病累及于肾,肾气受损,结胎不实,堕胎、小产反复发生。②脾肾泄热:父母素体脾肾虚弱,或屡孕屡堕损伤肾脾,脾肾虚弱,不能养胎,遂致滑胎。③气血俱虚:母体平素脾胃虚弱,或饮食失宜,或孕后忧思过度,脾胃虚弱,生化乏源,冲任不足,以致不能摄养胎元,而发生滑胎。④血热:素体阳胜血热,或孕后感受热邪,或肝郁化火,或阴虚内热,热扰冲任、胞宫,致胎元不固,屡孕屡堕。⑤血瘀:母体胞宫素有癥瘕痼疾,瘀滞于内,损伤冲任,使气血失和,胎元失养而不固,屡孕屡堕。 63.试述胎萎不长的定义及病因病机。 (1)定义:胎萎不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妊娠4、5个月后,孕妇腹形与宫体增大明显小于正常的妊娠月份,胎儿存活而生长迟缓。 (2)病因病机:本病多气血不足,胎失所养。病机常见有①气血虚弱:因孕妇素患宿疾,气血暗损;或因胎漏下血时间较长,血不养胎,以致胎不长养。②脾肾不足:素体脾肾气虚,或因孕后过食寒凉生冷之品,损及阳气,精血化源不足,胞脉失养,遂致胎萎。③血寒宫冷:素体阳气不足,或孕后过食寒凉生冷之品,戕伐阳气,或大病久病,损及肾阳,寒自内生,生化之机被遏,致血寒宫冷,胎失养,遂致胎萎不长。 64.试述子肿的定义及病因病机。 (1)定义:妊娠中晚期,孕妇出现肢体面目肿胀者称子肿,亦称妊娠肿胀。 (2)病因病机:本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是脾肾阳虚所致。由于素体脾肾阳虚,孕后更感不足,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肾阳虚则上不能温煦脾阳,下不能温化膀胱,水道不利,犯溢肌肤,遂致子肿。此外,胎气壅阻,气机滞碍,水湿不化,也成肿胀。 65.何谓子晕?其病因病机怎样? (1)定义:妊娠期出现头目晕眩,状如眩冒者,称为“子晕”,也称“子眩”或“妊娠眩晕”。 (2)病因病机:其发生,主要是阴血不足,肝阳上亢,或痰浊上扰。病机常见有①阴虚肝旺:平素肝肾阴虚,孕后血聚养胎,精血愈亏,肝失滋养,肝阳上亢,遂致眩晕。②脾虚肝旺:脾虚生化乏源,营血不足;运化失司,水湿停聚,精血输送受阻;复因孕后阴血养胎,精血益虚,肝失涵养,遂使肝阳上亢,而发子晕。③气血虚弱:气虚清阳不升,血虚脑失所养,故发眩晕。 66.何谓子痫? 妊娠晚期或临产前或新产后,突然发生眩晕倒仆,昏不知人,双目上视,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全身强直,须臾醒,醒复发,甚或昏迷不醒者,称为“子痫”,亦称“妊娠痫证”、“子冒”。子痫在产前、产时、或产后均可发生。临床以产前子痫常见,其次是产时子痫。往往有轻重程度不同的子晕病史。本病在抽慉发作前常有头痛、眼花、胸闷、目瞀等症,血压显著升高(可达180/100 mmHg),子痫发生时,水肿和蛋白尿进一步加重,小溲短少,甚或尿闭。 67.试述子痫的发病机理。 本病往往由子晕、子肿治不及时发展而来,其病机主要为肝风内动或痰火上扰。①肝风内动:素体阴虚,孕后赖精血以养胎,肾精益亏,肝失所养,心火偏亢,风火相煽,遂发子痫。②痰火上扰:阴虚热盛,灼其津液,炼液成痰;或脾虚湿盛,聚液成痰,痰火交炽,上蒙清窍,发为子痫。 68.何谓子淋? 妊娠期出现的尿频、尿急、淋沥涩痛等症,称为“子淋”,亦称“妊娠小便淋痛”。 69.何谓“产后病”?其发病机理、诊断的特殊要求与治疗原则。 (1)定义:孕妇在新产后及产褥期内发生的与分娩和产褥有关的疾病,称为产后病。 (2)发病机理:由于临产用力,分娩时的产伤和出血,而使产妇阴血不足,元气受损,百脉空虚,这是产后多虚的一面。另外新产后,因胞宫正在恢复过程中,瘀血易滞于胞宫,往往有旧血不去的状态,故产后又有多瘀的一面。根据以上情况,产后病的病机特点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产时冲任受损,出血过多,以致亡血伤津,阴血不足,变生它病。二是元气受损,产程过长,产时用力耗气,或失血过多,气随血耗,而致气血失摄,冲任不固;三是瘀血内阻,产后余血浊液易生瘀滞,或胞衣残留, 或感染邪毒,均可导致瘀血内阻,败血为病。四是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房劳所伤。 (3)诊断:诊断时除应用四诊八纲外,还必须结合三审。即先审小腹痛与不痛,以辨恶露有无停滞;次审大便通与不通,以验津液的盛衰;再审乳汁的行与不行和饮食多少,以察胃气的强弱,同时还应了解妊娠时的情况,临产的经过-分娩方式,出血多少,有无产伤等,必要时结合妇科检查及相应的检查检验,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比较正确的诊断。 (4)治疗:产后亡血伤津,正气受损,,瘀血内阻,具有多虚多瘀的特点,治疗应本着“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的原则,以扶正祛瘀为主。选方用药,必须照顾气血,要注意行气勿过耗散,因易伤元气;热证不要过用寒凉,因能使瘀血停滞;寒证不要过用辛热,因能耗伤津血;不宜过于消导,因能伤胃气,并使乳汁减少。另外当需注意,产后用药三禁:即不可汗、不可峻下、不可利小便。临证时应因人因证,灵活掌握,勿犯虚虚实实之戒。 70.什么是产后发热?如何辨证论治? (1)定义:产褥期内,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或突然高热寒战,并伴有其他症状者,称为“产后发热”:如产后1~2日内,由于阴血骤虚,阳气易浮,常有轻微发热而无其他症状者,属正常生理现象。 (2)辨证论治:①感染邪毒证:症见产后高热寒战,热势不退;小腹疼痛拒按,恶露量多或少,色紫暗如败酱,气臭秽,心烦口渴,尿少色黄,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治宜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方用五味消毒合失效散或解毒活血汤加减。②外感证:风寒证:症见产后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头痛,肢体酸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治宜养血袪风,疏解表邪。方用荆穗四物汤加减。风热证:症见发热较重,恶寒轻微;头痛身痛,咳嗽痰黄,微汗出或无汗;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辛凉解表,疏风清热。方用银翘散加减。暑湿证:症见身热多汗;口渴心烦,体倦心烦,体倦短气;舌红少津,脉虚数,治宜清暑益气,养阴生津。方用清暑益气汤加减。③血虚证:症见产后低热不退;腹痛绵绵,喜按,恶露量或多或少,色淡质稀,自汗,头晕心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数。治宜补血益气,和营退热。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④血瘀证:症见产后寒热时作;恶露不下或下亦甚少,色紫暗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舌紫暗或有瘀点,脉弦涩。治宜活血化瘀,和营退热。方用生化汤加味。 71.什么叫产后腹痛? 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小腹疼痛,称为“产后腹痛”。其中因瘀血引起者又称为“儿枕痛”。 72.何谓产后身痛? 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肢体关节酸楚、疼痛、麻木、重着者,称“产后身痛”。 73.何谓产后恶露不绝? 产后血性恶露 持续10天以上,仍淋沥不断者,称为“恶露不绝”。 74.缺乳如何辨证论治? (1)气血虚弱证:证见产后乳汁少甚或全无,乳汁稀薄,乳房柔软无胀感;面色少华,倦苔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宜补气养血佐以通乳。方用通乳丹。 (2)肝郁气滞证:证见产后乳汁分泌少,甚或全无,乳房胀硬疼痛,乳汁稠;伴胸肋胀满,情志抑郁,饮食不振;舌质正常,苔薄黄,脉弦或脉滑。治宜疏肝解郁,通络下乳。方用下乳涌泉散加减。 (3)痰浊阻滞证:证见乳汁甚少或无乳可下,乳房硕大或下垂不胀满,乳汁不稠;形体肥胖,胸闷痰多,纳少便溏,或食多乳少;舌淡胖,苔腻,脉沉细。治宜健脾化痰通乳。方用苍附导痰丸合漏芦散。 75.何谓产后抑郁? 产妇在分娩后出现情绪低落,精神抑郁为主要症状的病证,称“产后抑郁”。 76.何谓癥瘕? 妇女下腹结块,伴有或胀、或痛、或满,或异常出血者,称为癥瘕。癥者,坚硬不移,痛有定处;瘕者,推之可移,痛无定处。大抵癥属血病,瘕属气病,彼此密切相连,难于分割,故统称癥瘕。 77.什么是不孕症? 凡女子婚后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同居2年而未受孕者;或曾有过妊娠,而后未避孕,又连续2年未再受孕者,称为不孕症,前者为“原发性不孕”,也称“无子”或“全不产”;后者为“继发性不孕”,亦称“断绪”。 78.试述不孕症的病因病机。 (1)肾虚:主要是由于先天肾气不足,阳虚不能温煦子宫,子宫虚冷,以致不能摄精成孕。或精血不足,冲任脉虚,胞脉失养,不能成孕,或阴虚火旺,血海蕴热,亦不能成孕。 (2)肝气郁结: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气血不和,冲任不能相资,以致不孕。 (3)瘀滞胞宫:寒、热、虚、实病变及外伤均可致瘀滞冲任、胞宫、胞脉,或因经期产后余血未净,胞宫、胞脉受阻,瘀积日久成癥,两精不能结合,以致不孕。 (4)痰湿内阻:脾肾阳虚,或劳倦思虑过度,或肝木犯土,脾失健运,或体质肥胖,或恣食膏梁厚味,脾虚不运,痰湿内生,气机不畅,痰瘀互结,胞脉受阻,不能摄精成孕。 79.脏躁与百合病、经行情志异常有何不同? 脏躁为妇女精神抑郁,心中烦乱,无故悲伤欲哭,或哭笑无常,呵欠频作,但无明显的周期性发作。百合病以抑郁少欢,沉默寡言为特征。经行情志异常是伴随月经周期的精神抑郁,烦躁易怒,悲伤欲哭,经后自解,经期复发。 80.试述肝经湿热阴痒的辨证论治 主证:阴部瘙痒难忍,坐卧不安,外阴皮肤粗糙增厚,粘膜充血,带下量多,色黄如脓,或呈泡沫米泔样,或灰白如凝乳,味腥臭。伴心烦易怒,胸胁满痛,口苦口腻,,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治法:清热利湿,杀虫止痒。方选龙胆泻肝汤或萆薢渗湿汤,外用蛇床子散。 二、自测试 【A型题】 1.妇女的主要生理特点是 A.经、带、胎、产 B.经、孕、产、乳 C.冲、任、督、带 D.胞宫、天癸 E.经、孕、杂、产 2.下列何项不是妇女在病理上特有的疾病 A.月经病 B.带下病 C.外感病 D.妊娠病 E.产后病 3.中医妇科学研究的范围,概括起来是 A.妇科病的四诊概要 B.妇科病的治疗大法 C
/
本文档为【中医妇科问答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