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论罗大佑歌曲及其流传中的文化现象

2012-06-17 43页 pdf 2MB 46阅读

用户头像

is_407479

暂无简介

举报
论罗大佑歌曲及其流传中的文化现象 西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论罗大佑歌曲及其流传中的文化现象 姓名:赖春莲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 指导教师:吕进 20090401 两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论罗大佑歌曲及其流传中的文化现象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赖春莲 指导教师 吕进‘教授 摘要 在当代中国流行音乐史上,罗大佑有极高的知名度和盛誉,有“音乐教父一 之称。但目前乐评界对他作品的研究仍有很大的空白。从1976年创作电影歌曲《闪 亮的日子》至今,历经30余载的创作历程,罗大佑逐渐占据了华语流行乐坛不可 企及...
论罗大佑歌曲及其流传中的文化现象
西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论罗大佑歌曲及其流传中的文化现象 姓名:赖春莲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 指导教师:吕进 20090401 两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论罗大佑歌曲及其流传中的文化现象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赖春莲 指导教师 吕进‘教授 摘要 在当代中国流行音乐史上,罗大佑有极高的知名度和盛誉,有“音乐教父一 之称。但目前乐评界对他作品的研究仍有很大的空白。从1976年创作电影歌曲《闪 亮的日子》至今,历经30余载的创作历程,罗大佑逐渐占据了华语流行乐坛不可 企及的位置。无论从歌曲作品的数量和品质,还是从流行音乐的多样性和影响力, 罗大佑在中国当代流行音乐人中都是可圈可点的人物。本文试从探讨罗大佑的歌 曲内容、文本特征及其歌曲流传中的文化现象。这不仅是对罗大佑创作历程的一 次系统性梳理。而且也是从一个相对较新的角度解读罗大佑。 论文的引言部分介绍了罗大佑的研究现状及本文写作的缘由。第一章梳理了 罗大佑的创作历程,用“颜色分类法"将其作品分为四个时期。同时探讨了罗大 佑歌曲的内容广度。包括青春主旋律、个人化叙述的情歌、浪子寻找精神家园、 台湾美丽岛等。第二章以歌曲文本为基础,论述并分析了罗大佑歌曲中的复叠修 辞和色彩词特征。第三章以文化的角度审视罗大佑歌曲。将歌曲纳入“作词、作 曲、演唱、传播、歌众打等复杂因素构成的复合多媒体艺术这个前提,主要探讨 罗大佑作品中的歌不附“体’’、歌曲翻唱、是否迎合大众心理以及音乐商业化等文 化现象。总之,通过微观的文本解读和宏观的文化阐释,试图阐明罗大佑及其歌 曲创作的方方面面,凸显他在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史上的艺术贡献和历史地位。 关键词:罗大佑歌曲歌词文本文化现象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Absaract OnthesongsofluoDaYou’Sandtheirtassingculture phenomenon Major:ModemandcontemporaryChineseliterature Postgraduate:LaiChunLian Supervisor:LvJin Abstract InthehistoryofpopularmusicincontemporaryChina,LuoDaYouhavevery hi曲visibilityandreputation,the¨Godfatherofmusic¨was.However,thecurrent musicindustryforhisresearchworksa∞stillalotofgaps.Creativewritingin1976 fromthefilmsong”Bdghiday”Sofar,morethan30yearsafterthecreationprocess, LuograduallyoccupiedtheChinese-languagepopunattainableposition.Intermsofthe numberofsongsandqualityofwork,orpopmusicfromtheinfluenceofthediversity andLuointheChinesecontemporarypoPmusicpeoplea把remarkablefigures.Tms articletrytOexplorethecontentofLuosongs,textcharacteristicsofthesongsinthe popularculturalphenomenon.TllisiSnotonlyaLuocreationofasystematicgrooming process.Butalso丘DmarelativelynewinterpretationoftheLuo. PaperdescribestheintroductionoftheResearchLuoandthereasonsforwriting thisarticle.CardingthefirstchapterofthecreativeprocessoftheLuo。the¨color classification¨willbedividedintOfourperiodsofhiswork.Luosongsatthesametime ofthebreadthofcontenLIncludingthethemeofyouth,personalnarrativeofthelove songs,thespiritoftherealmofaprodigaltOfindtheirhomes,thebeautifulislandof Taiwanandsoon.ChaptertOthetext-basedsongs,di∞USseSandanalyzesthesongsin Luo-cascaderhetoricandcolorcharacteristicsoftheword.ChapterIIIinorderto examinetheculturalperspectiveLuosongs.Songsintothe¨Authors,composers, concerts.dissemination,publicsong”andotherfl坨’.t01"5thatcompoundthecomplexityof multi-mediaartthispremise.Luoworksfocusedonthesongswithout¨body,¨coVer songs。whetherpsychological,aswellastomeetthepublicmusicbusiness,such鹪a culturalphenomenon.Inshort,theinterpretationofthetextthroughthemicro-and macro-culturalinterpretation,attemptingtoclarifytheLuoandtheirsongsallaspectsof creation,highlightsinhishistoryofthedevelopmentoftheChinesepoPmusicandthe artscontributetothehistoricalstatus. KeyWord:LuoDaYou;Songs;Lyricstext;Culturalphenomenon II 独创性声明 本人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成果,文中已加了 特别标注。对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撰写曾做出贡献的老师、朋友、同仁 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衷心感谢。 学位敝储:鼢虹签字嗍:呵年印川#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院(筹)可以将学位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俭索,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口不保密, 口保密期限至 年 月止)。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伊f年¥月【妇 匕 导师签名: 夕 签字日期纱丐 d7 竹月伽 两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引言 l、关于罗大佑的研究现状: 如果说乐评界对于罗大佑的态度,在80年代基本上还停留在台湾和香港的话, 那么到了90年代,尤其二零零零年罗大佑演唱会在大陆解禁,他的足跻开始踏遍 上海、杭州、昆明、 南昌、北京、深圳、西安和南京等,由此“带来了排山倒 海的报道、评论和网络讨论文章,似乎也为这一代流行音乐的典范作出初步 llJl2。可想而知其被关注的程度是不同寻常的狂热。有乐评人认为“罗大佑的歌在 台湾的土壤中成长,在香港开花,最终在中国大陆结成丰硕的果实。一但大陆一 系列巡回演唱,“近距离的亲密接触让崇拜者们释放了那份过度的狂热。一人们逐 渐回归到理智和平淡的轨道。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我们在荧屏前再度看到罗大佑、李宗盛和周华健等组成的“纵贯线组合一乐队, 他们一如既往地深情演绎经典歌曲。歌声飘过三十年,罗大佑已成了“一种沉淀" 12J。综观罗大佑1976年出道至今人们的评论我们可以归纳为三类: 第一,关于罗大佑的音乐活动的文章,这类文章更多以随笔、采访、报道等 形式出现,它们大多出于乐评人、报社记者或罗大佑歌迷之笔,涉及罗大佑创作 历程、大陆巡回演唱会场景、歌曲的轰动效应、歌迷对罗大佑的崇拜等方方面面。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2001年9月1日深圳商报《罗大佑的色彩人生》、李静《罗 大佑的创造地图》、陈湘阳《共唱罗大佑经典歌曲》、黄淮新{:感觉罗大佑》、 王建《聚焦罗大佑》、刘卓辉《看“超女修,想起罗大佑》等。这些文章,或者 是罗大佑音乐生活的点滴,或者是罗大佑演唱会场景的记载,或者是歌迷对 罗大佑浮光掠影的印象式扫描,这类文章大部分篇幅短小, 随笔性强,但对于了 解罗大佑音乐的创作历程大有裨益。 第二,出自罗大佑的歌迷一“罗迷"或随笔或评论的文章,呈排山倒海之势。 。罗迷一们为罗大佑建立了一个名叫“罗大佑音乐联盟一网站,里面的资料详实, 尤其“面对大佑"和“罗歌乐评"两版块收录了电视杂志等媒体对罗大佑的采访 录,原载于<天下》《海外文摘》《读者》等刊物的文章,如《罗大佑看人生》、《罗 大佑谈音乐》、《罗大佑谈人生》《音乐追梦人一罗大佑》等,侧重阐释了罗大佑的 音乐追求和作品思想。值得一提有两本书。琴卡主编了一本书《闪亮的日子一罗 大佑带给我们的心情故事》,该书文章全部来自一个叫“闪亮的日子纾的个人网 站,以罗大佑及其作品为主题。张立宪主编了‘之乎者也》。该书借罗大佑的歌名 分为四部分:。之部你的样子一、“乎部亚细亚的孤儿一、“者部声音的回响一“也 部恋曲2000一。这两本书有两个共同点:其一都是出自“罗迷力们随笔散文·9其 l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引言 二,内容大致都是讲述罗大佑歌曲伴随自己成长的心情故事,表达对罗大佑的崇 拜和对其作品异乎寻常的偏爱。这些文章比较零散。但对于进一步了解读罗大佑 及其作品精神内核而言,这些资料是很珍贵的。 第三,探讨罗大佑的歌曲内容、艺术特征、文化内涵。转眼三十年过去,“罗 大佑依然屹立不倒,让他不朽的是他的作品。一[31青春主题一是乐评家们挖掘罗大 佑作品内涵时不可或缺的热门话题。2005年‘大学语文》评论罗大佑的价值“在 于他唱出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海峡两岸中国青年面al$社会转型时所特有的迷 惘、困惑、痛苦和思考弦。罗大佑何以能掀动“罗迷一如此的狂热?最经典的解释 是:。因为他的歌和我生命中最美好、最致命的岁月连在一起。"罗大佑的音乐, 已经溶解在听着他歌长大的那一批人的血液中。“在内地,特别在北京,罗大佑 具有文化偶像与青春代言的地位一13】聆比如对2000年罗大佑首场上海演唱会,有 评论者把它的独特性总结为“这是一次成年人关于青春与梦想的集体记忆。一[41 另外,还有针对罗大佑具体某一首或几首歌发表评论的,如《恋曲l98O》、《恋 曲199O》、《恋曲2000),“可以约略明白感情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三支恋曲分 别是他20多岁、30多岁、40多岁时的作品,曲调没变,很上口的小调,词在 变,对爱的理解、体会、心境完全不同了。一[51。除了歌曲富有文学特质外,罗大 佑还是一个优秀的歌曲作家和演唱者。“他的音乐风格多样化,有抒情的,摇滚的, 带爵士味儿的,中国民族性的,还有中西结合的,他都能驾驭得那么好。一[61 尽管乐评界对罗大佑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仔细打量,问题同样存在: 讨论视角单一、探讨范围相对狭窄、得出的结论重复,导致对罗大佑的研究 在整体上很难有较大的突破。比如探讨罗大佑的音乐活动的文章,他们提到更多 的是对罗大佑音乐的整体感觉——怖旧感、沧桑感,对过去青春的无限怀念。文 章大多是随感式,笼统地泛泛而谈。同样的观点论述过多,思路雷同。另外,值 得注意的是,对罗大佑的研究仍未打开“音乐文学一的视角,将其作品纳入“作 词、作曲、演唱、歌众"等复杂因素中讨论。尽管已有论者在尝试解开罗大佑及 罗大佑音乐的成功之谜,探讨罗大佑的音乐商业化道路。还有些有见地的论述, 罗大佑对歌坛后辈的影响及跟其他作词作曲家的横向对比,如陆立娟的‘罗大佑、 黄舒骏歌曲作品浅析》,林峙清的《黄舒骏,罗大佑的接班人》,但毕竟数量不多, 难成气候。罗大佑的研究空白有待我们进一步填补。 2、本文缘起 有人说,歌是语言的花朵,是不可评论的。所以试图为一些歌曲做学术化、 概念化的论述,这似乎等于强行闯入别人私密的记忆,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尤 2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引言 其研究对象是罗大佑这么一个集众多争议于一身的音乐人,论述就更为不易。综 观当代台湾流行音乐史,也许没有任何人像罗大佑那样既容纳很多的敬仰和膜拜, 又承受不少的唾骂和质疑。他在作词、作曲、编配及演唱等总体水平突显卓越, 被两岸三地、海外华人誉为“歌坛教父一。他对当代华语流行音乐及大众文化所作 的贡献,使其在大陆和台湾流行音乐史上,获得一席之地。但是,九十年代后, 罗大佑的作品却一度与“妥协一、“投机一、“商业化一等联系在一起,遭很多歌迷 们的质疑。不少的老歌迷们认为今天参加罗大佑的演唱会、听其歌曲,更多是出 于一种怀旧情结,通过歌声去找回那个时代的集体记忆,去缅怀自己曾经青春的 日子。但乐评家肖扬这样罗大佑“对于上世纪60年代的人来说,他是知音和 朋友;对于上世纪70年代的人来说,他是青春的代言入和心灵偶像;对于上世纪 80年代的人来说,他是文化,不仅是音乐;而对于流行音乐人来说,他是一个标 准、一个尺度、一个极欲追寻超越的典范。一r7】 一时代有一时代的声音。可以说,没有那样激荡的时代,就不会有罗大佑; 没有那样纯粹的乐迷,也不会有罗大佑。“对于成长于六七十年代,现在四五十 岁的一部分人来说,罗大佑已成为他们青葱岁月坚实的组成部分,带着不可磨灭 的美感。他们对他的热爱就像他的歌曲一般,执著而动人。一【2J作为80后幸福的 一辈,我们不能返回罗大佑当初激荡的社会历史语境。幸亏有网络,当它冲击我 们的经济秩序和价值观的时候,也把罗大佑带了回来。一首首MP3,所有的歌 词,一首又一首地下载,渴求下载的不仅是声音,还有当年罗大佑的那份深邃与 激情。有人说“或许我们今天能够以好奇的心态听他的歌,品味他的词,琢磨他 舞台上的深沉,但我相信绝大部分的人不能真正体验到他和他的追随者共同拥有 的情怀。一圆5真的是这样吗?我半信半疑!我愿意逃离这其中“绝大部分的人一, 选择一次冒险之旅——追寻罗大佑音乐的倒影。撰写本文的初衷,就是想超越简 单的怀旧,想追寻罗大佑作品的文化与精神。我们想知道,在2000年以后的今天 重新聆听这些作品,除了怀旧,是否还有更深刻的内涵?罗大佑通过音乐到底做 到了什么?对今天的流行乐坛,他的音乐创作历程给了我们什么启发? 在进入正文之前,本文拟作几点说明: 论文的正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期揭示罗大佑的艺术生涯和音乐创作 历程。第二部分,从文本角度分析罗大佑歌词的特点,分别以色彩词和复叠修辞 的理论切入,显现出其歌词本文的独特。第三部分以文化的角度审视罗大佑歌曲。 将其歌曲纳入“作词、作曲、演唱、传播、歌众"等复杂因素构成的复合多媒体 艺术这个前提,主要探讨罗大佑的歌不附“体一、歌曲翻唱、是否有意迎合大众心 理、音乐商业化等文化现象。 3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引言 2、论文探讨作品的视野将涉及罗大佑或作词的;或作曲的:或作词作曲兼并 的;有些是为自己演唱而写的歌曲;有些是为他人写歌;有些是为电影的配乐。 这是罗大佑多重身份的交叉和重叠,也是歌曲本身是一门多媒体复合艺术的特色 所导致的必然现象,所以,文本分析时侧重于罗大佑作词或词曲兼并;讨论文化 现象则囊括其所有创作。全文论述主于歌词而又不囿于歌词。 3、论文较少涉及罗大佑与其他音乐人在横向及纵向的比较问题。主要立足于 微观的文本解读和宏观的文化阐释,试图阐明罗大佑及其音乐创作的方方面面, 凸显他在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史上的艺术贡献和历史地位。 我们知道,历史上许多艺术作品的最终评价,是在作者死后数十年甚至几百 年后才最终获得确认的。短短30余年就要为罗大佑这个目前仍然在继续创作的音 乐人判定历史地位,也许是失之卤莽了。罗大佑一直都在追寻音乐的倒影,可谓 “音乐追梦人修【8】最后以其《追梦人》的歌词片段,作为绪论的结语: 让青春吹动了你的长发让它牵引你的梦 不知不觉这城市的历史已记取了你的笑容 红红心中蓝蓝的天是个生命的开始 春雨不眠隔夜的你曾空独眠的日子 看一看吧 莫让红颜守空尘 青春无悔不死永远的爱人 4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1章 罗大佑创作概观 第1章罗大佑创作概观 罗大佑于1954年生于台湾。但他的影响早已远远越出台湾,在中国内地、香 港乃至整个华语流行乐坛,都拥有很多的歌众。从1976年创作电影歌曲<闪亮的 日子》至今,历经30余年的创作历程,罗大佑逐渐占据了华语流行乐坛不可企及 的位置。 罗大佑是一个创作型的音乐人,集作词作曲演唱于一身。在当代的流行音乐 活动中,他贡献了一批精妙丰沛的音乐作品。他的作品包容性很广,佳作极多。 从《童年》到《光阴的故事》;从《是否》到《恋曲1990));从《东方之珠》到 《你的样子》;从《滚滚红尘》到《明天会更好》。截至2004年,罗大佑出版个 人专辑共23张,《之乎者也》(1982)《未来的主人翁》(1983)《家》(1984) 《青春舞曲》(1985)《爱人同志》(台湾1988,香港1989)《衣锦还乡》(电 影原声带1989)《闪亮的日子》《告别的年代》(1989)《皇后大道东》《首都》 (粤语,1992)《原乡》(台语1991)《恋曲2000))(1994)‘再会吧,素兰》 (1995)《:罗大佑自选辑》(1995)《美丽岛》(2004)。 罗大佑丰硕的音乐成果使其傲然于华语流行乐坛。其中<之乎者也》、 《未 来的主人翁》、《家》和《爱人同志》甚称其代表作。从<之乎者也》我们感受 到了文化转型期的困惑与断裂,乡土情绪的怀旧与惆怅,逝去光阴里的童真与回 忆,现代爱情里的现实与残酷。《未来的主人翁》罗大佑以一种激进的姿态向现 代文明发出了隐喻的挑战,对城市怪现状的表达强烈的不满。“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没有霓虹灯一更成了整整一代人寻求精神家园的共同声音。《家》表达了 乡土、人文的关注,作品无一不透露出对故土的沉甸甸的留恋。<爱人同志》把 尖锐的抨击变成了沧桑的隐喻,把壮怀激烈的家国之思浓缩成无怨无悔、海枯石 烂的爱情故事。正如有乐评认为“罗大佑的作品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流行歌曲通 俗流畅的概念,涉及面广、表达深刻。最重要的是注入了一种具有永恒意义的精 神。¨11】这里面有对美好童年的回忆《童年》。有对逝去光阴的惋惜<光阴的故 事》,有对人世沧桑的感叹《将进酒》,有对社会不平的嘲讽《现象七十二变》, 有对世俗爱情的赞美<爱的箴言》,“这里不是个人小情调的哼哼,而是整个人 类情感中最弥足珍贵的一部分,从这点来说,罗大佑的作品是跨越了年代和意识 形态的,在时光流转和社会变迁中永不失色。同时,罗大佑是诗人的罗大佑,它 写的歌词大气、精美、雅俗共赏,其中的优秀作品散发出汉语独有的古典美,如 {:滚滚红尘》、 《:风儿你在轻轻地吹》等,即使放在最优秀的新诗里 也毫无逊色。一191 5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l章罗大佑创作概观 总之,无论从歌曲作品的数量和品质,还是从流行音乐的多样性和影响力, 罗大佑在中国流行音乐人中都是可圈可点的人物,实为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史 上无法轻易略过的景观。 1.1罗大佑创作历程的颜色分类法 罗大佑的歌写青春,写恋情,写家园:写台湾,写香港,写大陆:写大家, 也写自己——写全部的生活和所见所感。所以人们往往会对它们作一些分类,梳 理出一定的“脉络一,便于了解或回顾罗大佑的艺术生涯。 评论界一般把罗大佑的音乐创作分为“四个时期修[10l,1974-1979年的“青色 时期一(“浪漫时期一),1980—1984年的“黑色时期",1985-1993年的“黄色时期", 1994年后的“彩色时期"。 1.1.1青色时期 “青色时期"(1974—1979),或称作“浪漫时期一的叫法比较贴切,这时罗大 佑的作品文艺腔较浓厚,呈现青春洋溢。即使描写忧伤,也隐含着年轻的浪漫情 怀。1974年,罗大佑为余光中诗歌《乡愁四韵》谱曲。1976年,通过旧日搞乐 团的朋友王振华的牵线,罗大佑接下刘文正<闪亮的日子》电影主题曲和插曲的 撰写工作,创作了<闪亮的日子》、《神话》和《:歌》三首作品。其中《歌》是在 1974年完成的,只是在旋律创作之后,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歌词,直到偶然拜读了 徐志摩翻译的诗<歌》才把它放进这个旋律。这种“曲比词先走"[11128的方式在 后来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罗大佑,成为其基本的创作模式。而今天我们耳熟能详 的《童年》,也是罗大佑从1976年开始创作,花了近三年才完工的。罗大佑特别 注重歌词和旋律的吻合,自此“词曲咬合一成了他的创作特点之一。1981年,罗 大佑替张艾嘉制作<童年》专辑,不仅奉献了自己作品<童年》,也为后来他的个 人专辑做了更好的铺垫。其实,处于酝酿期的罗大佑影响力还不是很大,“颜色一 时期的分类法的起源应该是“黑色修。 1.1.2黑色时期 “黑色时期一 (1980-1984),一袭黑衣、遮住半个脸的墨镜和一头长长的卷 发是当年罗大佑最鲜明的外在形象。“如果说70年代末的台湾歌坛仍充斥着“民 歌运动一时风花雪月、无病呻吟的声音,那么罗大佑的第一张专辑<之乎者也》 就开始尝试着冒险做与主流市场相差极大的音乐。一【11129专辑的第一首作品《鹿港 小镇》,石破天惊出现电吉他前奏,这是以往台湾流行音乐从未有的创举。它的意 义在于创造了蕴含着饱满能量和炙热情绪的“声音丹,在于利用了地地道道的摇滚 音乐形式表达了歌词中富有“现代感’’的内涵。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它的歌词,大 6 两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1章 罗大佑创作概观 胆地针砭时弊。歌中有小镇青年在大都市求生换来的理想破灭;有对教育、文化 以及流行歌曲本身的讽刺。这段时期罗大佑一共出版了三张个人专辑《之乎者也》、 《未来的主人翁》和<家》。我们今天回头去看这几张专辑掀起的社会效应,“其 规模之大、持续之久,整个台湾流行音乐史上除了罗大佑,恐怕就再也没有第二 人了!一Ittl45另外,除了作品充满压抑、反叛情绪,罗大佑与当时歌曲审查之 间的对抗,对恶质的传播媒体毫不妥协的尖锐态度,以及他特异装扮带来的几分 神秘感,都是相当符合黑色形象的,所以有人称罗大佑的这段历史为“黑色时期"。 与之相对应他在流行乐坛掀起的称为“黑色旋风一[tol3 1.1.3黄色时期 黄色时期(1985-1993),取名主要来源于罗大佑出版了三张分别以台湾、香 港和大陆为内容的唱片《原乡》、《皇后大道东》、{:首都》,体现出罗大佑在这一时 期关注整个黄皮肤的华人世界的宽广视野。《家》专辑出版后,1985年罗大佑选择 “出走一,离开台湾,远赴重洋让一切“归零"。1986年的《海上花》明显表现出 罗大佑向东方曲调的转向。“曲式的转化更新只是罗大佑宏阔意图的先声。所有对 于黄种人宿命情结的精确剖析和对于中国人的深切关怀,都需要一个更深、更广、 更完整的架构去承接。"02]1988年专辑《爱人同志》问世了。罗大佑带着这张全 新的作品回到台湾,再次震撼乐坛,打开了流行音乐的无限可能性。而这一时期 的《:衣锦还乡》电影音乐专辑,使用了大量的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主题也更多 地聚焦于中国移民的“故乡情结",基于罗大佑这段时期作品中传达了对中国入的 浓烈情感,有人就称之为“黄色时期"。 1.1.4彩色时期 彩色时期1995年出版个人专辑<恋曲2000);2004年出版<美丽岛》,这都 是罗大佑攀上巨塔后登高远望的力作。此外,进入九十年代后,罗大佑以更专业 的态度面对自己作为“职业作曲人一的身份,替别人量身定做创作了很多作品。 例如陈淑桦和罗大佑合唱的《滚滚红尘》,风飞飞的<心肝宝贝》,娃娃的<我生》 等。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罗大佑创作已呈现多元化的音乐方向和主题。 上述的四个时期的“颜色分类法一,是以时间为坐标来探讨罗大佑创作历程的。 这种分法有其合理性。因为不可否认罗大佑的创作历程确实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 发生变化,不同时期他的作品会呈现不同的风貌。不过,这种变化很复杂,时间 划分并不是唯一的。例如处于最激进的“黑色时期",罗大佑也写过不少温婉 柔情的作品,如1982年《野百合也有春天》,这首歌不但不“黑力,相反呈现温馨 柔美的颜色。而“黄色时期一基本上是合理的,但也有不少的缺憾。一些经典作 品如<你的样子》<恋曲1990)似乎和“黄色一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囊括其中未免 7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1章罗大佑创作概观 有些牵强附会。综观罗大佑30多年的艺术生涯,如果从其作品内涵归类,是否好 一些?我们或许可以找到罗大佑音乐创作的几个维度,比如青春、寻找精神家园、 一咏三叹唱恋曲、台湾美丽岛等。 1.2 罗大佑作品中的内容广度 提起罗大佑,可能我们首先联想到他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童年》:池塘边的 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还有那蝴蝶停在上面/⋯⋯就这么 好奇/就这么幻想/迷迷糊糊的童年一这首歌把人生美好的童年时期:天真幻想可 爱无邪、迷迷糊糊朦朦胧胧的童年生活,抒发得情真意切。聆听或歌唱它都会让 人情不自禁地追忆起自己的童年往事,可谓是童年生活的绝唱。但这只是罗大佑 作品的冰山一角,他的作品涉及面很广。有对世态炎凉发出感叹的:“眼看着高 楼盖得越来越高/我们的人情味却愈来愈薄/就象彩色的电视变得更加花俏/能辨 别黑白人愈来愈少一(<现象七十二变》);有对歌曲创作发出忧虑的:“风花雪 月之/哗啦啦啦乎/流行歌曲者/莫过如此也一(<之乎者也》):有对民族生死存亡 的强烈关切之情的:《黄色脸孔》、《京城夜》。 1.2.1唱晌青春主旋律一二十世纪罗大佑 讨论罗大佑,青春是一个无法绕开的主题。罗大佑成长于变幻的年代,“不 同文化的撞击、理想与现实的对立、自由和专制的斗争、历史的、社会的、意识 形态的、还有个人情感的东西,都在他的音乐中留下烙印。一[212003年2月1 日,罗大佑在北京首发珍藏版<无法盗版的青春——二十世纪罗大佑》,这可以 说是罗大佑对其青春主旋律作品的一次梳理,一次检阅。200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新出版的《大学语文》收入了罗大佑歌曲<现象七十二变》,置于该书的诗歌篇。 在《导语》中,编者认为:“今天的流行歌曲,或许就是明天的诗。罗大佑歌曲 的价值,在于他唱出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海峡两岸中国青年面临社会转型时 所特有的迷惘、困惑、痛苦和思考一。胁n罗大佑音乐作品里描绘的青春,富于激 烈的感情色彩和浓郁、伤感的情调,正与青年人的激情、幻想、浪漫,骚动不安 的情绪相吻合。 {:鹿港小镇》的呐喊, 《现象七十二变》的反思, 《你的样子》 的哀伤, <是否》的刻骨铭心⋯⋯只有青春的骚动与激情才能与之发生共鸣。我 们注意到,罗大佑和他的乐迷生活于一个思想激荡的时代,而他的作品正扣紧了 时代的脉搏,唱响了青春的主旋律。诸如<之乎者也》、{:亚细亚的孤儿》、《:现象 七十二变》、<未来的主人翁》等一批极具现实意义的作品。 8 两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1章罗大佑创作概观 1.2.2吟游诗人寻找“家一 乐评家范立认为罗大佑是一个“吟游诗人一,“一个从民歌中汲取丰富养分, 温暖地关注现实,执着的追寻理想的吟游诗人。一n31嚣罗大佑似乎总愿意把家乡故 园同自我联系在一起,而把失去故土看成是一种异化和自我的丧失。从《乡愁四 韵》到<鹿港小镇》到‘未来的主人翁》构成了这种表达,如果说<乡愁四韵》 只是一种淡淡的乡愁和思恋,那么‘鹿港小镇》则是一个向现代文明隐喻性的挑 战,其中充满眷恋和愤怒。罗大佑创造出一个个独特的音乐形象:浪子的形象。不 过罗大佑笔下的浪子“不是玩世不恭的,不是嬉皮化的,而是一个田园化的,追 录精神家园的浪子。”n31我们知道,“家一是现代的歌曲中的常见题材,比如台 湾歌手潘美辰作词作曲的‘我想有个家》,浮克作词作曲的《快乐老家》等。而 80年代以来,随着都市化的进程,人们对家的记忆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遥远 的曾经家园;另一种是遥远的精神家园。"㈨粥这两种家园意识不断交叉重叠的。 在罗大佑的作品中,吟游诗人寻找“家"是其关注焦点之一。仅以“家一为歌名 的就有l:家I》和<家II》。 我的家庭我诞生的地方 有我童年时期最美的时光 那是后来我逃出的地方 也是我现在眼泪归去的方向《家I》 “我"当初执意逃出“家",而在社会漂泊转转之后才发现“家"是“我"的 精神支柱,那里有童年最美的时光,有“我一留恋的许多。拥有的时候不知道珍 惜,抛开后才发现它的美丽。这里蕴含着歌者。我"在外面碰壁失落而追寻心里 精神支柱的一个靠家一。这里的“家"既是具体实际的家,也是抽象模糊的精神家 园,更多的是现代人精神家园的象征。比如《家II): 每一次牵你的手总是不敢看你的双眼 转开我晕眩的头是张不能不潇洒的脸 给我个温暖的家庭 让我这出门的背影 给我个燃烧的爱情 有个回到了家的心情 由于外面精彩的世界并不能给予追求者们温馨和宽容,人常说“外面的世界 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一。当人们在外面遭受残酷的打击,发现梦想与现实之 间的巨大差距时,“家一的呼唤也就会随之而生了。如<鹿港小镇》,年轻人来到 繁华的大都市,却发现大都市台北不是。我一梦想中的黄金天堂,梦想遭到破灭。 进而对都市的憎恨转化为对“家一的渴望。这首歌出于罗大佑的第三张专辑,表 9 两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1章罗大佑创作概观 达了歌者那萦绕脑际挥之不去的乡愁感怀,试想当时处在社会转型期的台湾人们 谁没有过这样的一种情感?希望重拾打渔时代的纯朴乡风,可一切都似乎不再复 返,留下的却只有怯惘和自我调解。当年“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没有霓虹灯。一 可谓唱遍了大街小巷,横扫整个时代。罗大佑的“黑色旋风纾也就此开始。 假如你先生回到鹿港小镇 请问你是否告诉我的爹娘 台北不是我想像的黄金天堂 都市里没有当初我的梦想 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 值得一提的是,罗大佑的歌曲中的“家一还别有一番意味。“家一确实容易 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但这并非罗大佑想要表达的单一感受。自第一张唱片《之 乎者也》到“家",歌曲内对社会的控诉与愤怒的本质并没有变,“家一只不过 是换了包装而已。罗大佑说,“‘家’代表了我对家乡的一个梦想,我在那儿努 力了很久,后来发觉整个价值结构早已解体,政治问题太多了,很多事情不是几 个人的力量可以解决的,我失望透了⋯⋯一[141罗大佑眼中的“家刀,远远超出了 狭义的家庭内涵,更多的是指哺育他长大的土地,指生存的社会坏境,也象征理 想的精神家园——岭游诗人寻找的精神家园。 罗大佑着笔写家的作品还有很多,如l:倾城之雨》借孤孤单单的燕子隐喻地 抒发思乡、思家之情。 1.2.3个人化叙述的情歌 “情歌在流行音乐中始终是第一主题一。[151罗大佑创作和演唱的一系列情歌, 缠绵绯侧,情意绵绵,充满了伤感浪漫的情意。在歌曲《痴痴地等》、《爱的箴言》、 <野百合也有春天》、<海上花》等作品里,他把青春的爱的炽热和追寻,爱的失 落与无常,爱的欢乐和创痛的复杂,细微的情感宣泄表达得淋漓尽致,令人柔肠 百转,不啻予使在情爱中失恋的情人于一种精神情感的寄托和抚慰。他的情歌歌 词也相当的优美,“富有韵味,颇似散文化的诗。一呻1 (1)、一咏三叹唱恋曲 歌是感情的艺术。在某种意义上,“歌除了感情什么都不是。一[171罗大佑的情 歌占了其作品的一大部分,其中最著名的是恋曲三部曲:<恋曲1980))《恋曲1990} ‘恋曲2000}。这三支恋曲分别是罗大佑20多岁、30多岁、4O多岁时的作品, 曲调依然是很上口的曲调,但词的基调变了,对爱的理解、感悟也交了。20多 岁时,生活中有太多的未知和不确定性,就有了‘恋曲1980): 10 西南大学硕+学位论文 第1章罗大佑创作概观 你曾经对我说你永远爱着我 爱情这东西我明白 但永远是什么 你不属于我我也不拥有你 姑娘世上没有人有占有的权利 <恋曲1980}完全翻转了传统情歌的写法,看似潇洒,其实几近残酷。这是 一种年轻人貌似洒脱的爱情观:除了爱情,生活还有很多良辰美景。所以“你不 属于我,我也不拥有你一。因为年轻和激情,我们还有很多值得追求的东西。或许 这可以说是推崇爱情的虚无主义。但是,在社会上经过一番闯荡后,漂泊的心终 将疲倦。到30多岁时对爱则发出另一番感怀,表现的是很不一样的心境。如《恋 曲1990}: 或许明日太阳西下倦鸟已归时 你将已经踏上旧时的归途 人生难得再次寻觅相知的伴侣 生命终究难舍蓝蓝的白云天 飘泊得太久,疲惫的心需要温柔的抚慰,狂野的梦也要找个地方歇脚,终于 觉悟“人生难得再次寻觅相知的伴侣,生命终究难舍蓝蓝的白云天一。从反叛到回 归,这已是对爱情的坚持。到了《恋曲2000},这种坚持变得更坚定和从容。 等遍了千年终于见你到达 等到青春终于也见了白发 倘若能摸抚你的双手面颊 此生终也不算虚假 《恋曲2000}表现出对爱情的另一种感悟,显得更成熟与老道。中年人对爱 情的阐释不再有轻狂年少的挥洒,也不再有对旧日的无限惋惜,而成了一种坚定 和责任:“倘若能抚摸你的双手面颊,此生终也不是虚假。一恋曲三部曲,约略可 见出一个罗大佑歌者的心路历程,从对爱的反叛到回归到完全的包容,从潇洒到 平和到坚定,是一份充满生命质感的情感记录。 (2)、情歌——个人化的叙述 罗大佑的情歌不计其数,而且每一首都可圈可点,如《暗恋》《是否》《爱的 箴言》<你的样子》等。在罗大佑的情歌中,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唱出了爱情的丰富 与复杂,将有关爱情各种的微妙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如爱的无私与奉献;执著 追求与无怨无悔;思念;徘徊彷徨;沉重与无奈等。 其一,表达爱情的无私与奉献。首推《爱的箴言》,它唱出了对爱情彻底的付 出,强调了一种无私奉献之爱。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1章罗大佑创作概观 我将真心付给了你 我将青春付给了你 我将生命付给了你 我将春天付给了你 将悲伤留给我自己 将岁月留给我自己 将孤独留给我自己 将冬天留给我自己 其二,强调执著与无怨无悔。如‘爱人同志》。 每一次闭上了眼就想到了你你像一句美丽的口号挥不去 在这批判斗争的世界里 每个人都要学习保护自己 让我相信你的忠贞 爱人同志 怎么都不能明白我不后悔 即使付出我青春的血汗与眼泪 其三,迷茫与困惑。爱像是一个谜,没法让人懂。罗大佑发出感概“爱是没 有人能了解的东西一。人常说“相爱容易相处难"。恋人之间的信任、忠贞等常考 验着爱情的恒久。这种微妙的感受在罗大佑的情歌中表达得还是比较多的。如《是 否》《我所不能了解到事》{:爱的箴言》等。 给我一个不变的爱情不朽的温情 这样的事情到底我想不想丢一个铜板 (《我所不能了解到事》) 轻轻地盖着猜猜她爱我不爱 那是我所不能了解的事 爱是没有人能了解的东西 爱是永恒的旋律 (Ⅸ爱的箴言》) 其四,沉默与无言之歌。有些爱说不出口,有些情说不到位。怕说出来的爱 不够浓,怕说出来的情石沉大海。所以恋人之间有一种情形,只能默默地表达自 己的爱。如暗恋,对心仪对象的爱慕埋藏在心底,但每一个关注的眼神、每一个 会心的微笑都牵绊着对方。 小心的问一声 亲爱的你 请问有没有看到我沉默的脸 背影后的你是这般熟悉 是否是另一个沉默的你; (《暗恋》) 其五,沉重与无奈。经历爱情的风风雨雨后,当年的激情不复存在了,剩下 的是坦然面对现实的无奈。如<就这样吧》: 忘了是如何相依为生如何共度良景美辰 忘了是有多少寒暑更在那年轻时相许以身 嘿就这么样吧嘿就这么样吧 两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1章 罗大佑创作概观 1.2.4台湾美丽岛 罗大佑对自己的故乡台湾有着一份丰富而特殊的感情,创作了不少关于台 湾的作品。仅以“台湾一命名的就有两张专辑<宝岛咸酸甜》和《美丽岛》。代表 作品有《台湾进行时》<宝岛咸酸甜》等。 (1)、献给台湾的历史、现在和未来的巨作:<距细亚的孤儿》、《现象七十二 变》和<未来的主人翁》。 罗大佑坦言这三首作品是专为台湾而作。它们收录在罗大佑的第二张个人专 辑《未来的主人翁》里,出版于1983年。罗大佑作为一个激进的时代愤青,用歌 曲针贬了时代的种种结症,可以说专辑‘未来的主人翁》就是一张几乎不可能被 超越的经典之作,也是台湾三十年来最重要的音乐作品之一。而此三首则影响更 大,它的意义也许已远远超出了流行音乐的范围,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许多人的 思考方式。 《亚细亚的孤儿》: 亚细亚的孤儿在风中哭泣 没有人要和你玩平等的游戏 每个人都想要你心爱的玩具 亲爱的孩子你为何哭泣 这是一首有关台湾遭受屈辱的歌曲。在历史上,台湾先后受葡萄牙、西班牙、 荷兰以及日本的入侵、统治。那惨痛的经历,犹如失去母亲(祖国)的孤儿。歌词 并列三段,此为第二段。在这首歌里,罗大佑将台湾个体的迷惘转化为群体的困 惑与哀愁,提升为民族自强的诉求。从音乐角度看,它动用了儿童合唱团、军用 大小鼓和送葬用的唢呐交替出一种慑人的气势。 《现象七十二变》: 眼看着高楼盖得越来越高我们的人情味却越来越薄 朋友之间越来越有礼貌只因为大家见面越来越少 苹果价钱卖得没以前高或许现在味道变得不好 就像彩色的电视变得更加花俏 能辨别黑白的人愈来愈少 <现象七十二变》被收入了2005高等教育出版的‘大学语文》诗歌篇。它的 歌词篇幅较长,更像一篇长篇叙事诗。它将台湾转型时期的混沌现状刻画得入木 三分,城市化进程加快了,人情却冷淡了;高楼盖得越来越高,人情味越来越薄 了。 13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1章 罗大佑创作概观 ‘未来的主人翁》: 别以为我们的孩子们太小他们什么都不懂 我听到无言的抗议在他们悄悄的睡梦中 我们不要一个被科学游戏污染的天空 我们不要被你们发明变成电脑儿童 ‘未来的主人翁》属于罗大佑最博大的歌曲之一,也是罗大佑最长的歌曲之 一。这首歌由城市的迷茫引发儿时理想的失落感,借景生情联想到下一代。罗大 佑在歌中表现了对现代科技文明的存疑和批判,并代表未来的主人翁对现实进行 抗议,抗议工业污染,呼唤回归自然。正如歌曲的结尾所唱“我们须要阳光青草 泥土开阔的蓝天,我们不要红色的污泥塑成红色的梦魇。一 (2)、批判台独分裂分子。 因大胆地针砭时弊,罗大佑曾一度被称为“愤怒青年一、“抗议歌手一【1硼他常 借助犀利的歌曲揭露社会的丑陋。如《现象七十二变》“有人在大白天里彼此明争 暗斗,有人在黑夜之中枪杀歌手刀。对政治层面的批判,最尖锐的莫过于抨击台独 分裂活动,讥讽台独势力分子。他竭尽讽刺挖苦之能事,公开嘲弄那些台独的头 面人物甚至当政权者,而没有丝毫的隐晦与胆怯。如《南台湾仔共》<绿色恐怖分 子》《阿辉仔饲着一只狗》等。 <阿辉仔饲着一只狗》: 阿辉仔饲着一只狗 阿辉仔饲着一只狗 阿辉仔饲狗会咬人阿辉仔饲人会咬狗 阿辉仔饲狗狗舔阿辉仔 阿辉仔饲一只阿诚仔狗 阿诚仔立志作阿辉仔狗 阿诚仔彼只狗囝会汪汪汪 狗欲吃鱼也要吃虾狗欲吃肉嘛欲吃草 狗做密使兼买军火 阿辉仔饲狗真正老 (3)、书写台湾的美丽与沧桑。 罗大佑对台湾的解读和期待,我们可看专辑《:宝岛咸酸甜》的文案:。不论你 是谁,活在哪里,吃什幺头路。这也是个很过瘾的地方。我们亲眼目睹一场场历 史活生生的在周遭上演,各路英雄随片登台。啊,美丽的宝岛,人间的天堂。咸 咸的热血,酸酸的爱情,甜甜的期待。犹原在你我的歌声中进行着,而抬头,抬 头总有蓝蓝的天一在罗大佑眼中,台湾历经岁月风霜的洗礼,依然是人间的天堂, 沧桑而美丽。 14 两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1章罗大佑创作概观 <美丽岛》: 泪眼美丽岛为君生为尔泣 尘土本无边光阴在倒流起 生死美丽岛最后的压轴戏 罗大佑的创作成果丰硕,除了以上的青春、家园、爱情、台湾等主题外,还 有不少精妙的作品不能囊括其中。如写香港、写下层人物舞女等,其关注的视角 很广。 处于黄色时期的罗大佑,创作了不少思乡恋土的歌曲,在海内外华人圈中产 生很大影响。1997年的央视春节晚会上,那英和刘德华的一曲《东方之珠》,使其 红遍大江南北,家喻户晓、老幼皆知。也许少有人知道,其词曲都出自以“叛逆 形象一出现的罗大佑。那温馨、亲切、优美的《东方之珠》,凸现了作者爱国、爱 乡、爱港的拳拳之心。 旋律优美动人的<追梦人》,为传奇作家三毛而作,塑造了一个为梦想矢志不 渝、死而后已的艺术形象。 关注下层人物舞女卑微而无奈的生活,如《台北红玫瑰》、CI=海之夜》《舞女》 等。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2章 罗大佑的歌词文本特征 第2章罗大佑的歌词文本特征 2.1 复叠修辞 2.1.1复叠修辞概说 何为复叠修辞?王苹先生给它下了这样的定义:“语言单位有三个层面:语形、 语义、语法。复叠式辞格包括语形、语义、语法三个层面上任一元素的复叠。川19J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在语言的运用中,复叠是一种常见而又重要的表现形式, 在我国古典和现当代文学中,许多优秀作品都有复叠修辞的娴熟运用。 从源头来看,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很早就出现了复叠修辞,包括叠字、 叠词、叠句等。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叠字的运用随处可见。如<桃天》 中的“桃之天天、灼灼其华";《诗经·郑风·子衿》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蒹葭》中的“蒹葭苍苍、蒹葭凄凄、蒹葭采采一。它们或状物体形,或拟声表 情,或调整韵律,或表达复杂的心理活动。它是《诗经》语言美的一个不可忽视 的方面,是组成韵律美的重要因素;也是<诗经》创造意象、描绘形象,充分抒 情的重要手段。而《诗经》以后的古诗,复叠形式出现的频率也很高。拿《孔雀 东南飞》一诗来说,叠字一连出现了二十三组。在以后的诗词曲赋及小说里,复 叠更是常见。 从文学体裁来看,复叠作为一种文学艺术的语言表现方式,广泛存在于“诗 词、小说、散文一等各种文学作品中。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如李清照词《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一连用了七个叠字,情景交融,其复 叠修辞的运用可谓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徐志摩<再别康桥》:“轻轻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一叠音词“轻轻’’连用三次, 给人一种飘逸之感,把全诗柔和、优雅的情调在开头就表现得淋漓尽致。散文方 面,如朱自清脍炙人口的名篇《:河塘月色》、<绿》、<春》中均大量使用了叠字叠 词。 复叠的运用之所以一直盛行不衰,说明这类修辞现象确实具有它独特的魅力。 它形式简便而又能有助于我们生动形象地描摹人或物的各种具体情景,帮助我们 准确而生动地传情达意。关于它的修辞效用, 骆小所先生这样概括:“首先,它 可以描摹出自然万物的各种状态,模拟任何一种自然之声,哪怕是极细微的差别 都可以表达出来;当它形容某一事物的特点时,又可以起到一种加强,突出的作 用。其次,某一单言独字一旦被叠用,词义往往被极大地拓宽,往往可变单调为 丰富;变质直为朦胧含蓄,大大地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加强了诗歌的形象性。一例 16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2章 罗大佑的歌词文本特征 由上可知,复叠修辞在文学的天地里不断地开花结果,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 景象。很自然由此引发出一些研究复叠修辞的理论文章。骆小所的<试析叠字及 其修辞功能》,给叠字下了个定义,论析古诗词总结叠字的特点以及其表达效果。 欧阳俊鹏发表了《闻一多新诗叠句论析》,该文运用结构主义诗学方法, 聚焦于 一个典范的新诗文本,以闻一多全部新诗为研究对象, 分类描写了闻一多新诗叠 句:闻一多全部新诗中,有8首诗运用了原形叠句, 有15首诗运用了变式叠 旬。作者依据闻一多使用叠旬的新诗作品,并上溯<诗经》进行纵向比较, 分析 了诗歌叠旬的基本特征和韵律功能。该文论证翔实,是研究复叠修辞方面比较有 分量的成果。盂建安的《论余光中<听听那冷雨>中的复叠修辞文本》,阐释了余光 中散文<听听那冷雨》里丰富多采的复叠修辞文本,并总结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形 式多样化、分布密集化、功能全面化、效果鲜明化。陆志毅《浅析文学作品中的 叠词运用》,分析了诗歌、小说、散文的叠词现象。刘福君《古典诗词叠字的美学 效果》,论述了叠字在古诗词中运用得好,能增情韵、添情景、浓情感等三方面的 修辞效果。这些文章主要针对古诗词、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来论析复叠修辞现 象及其表达效果,目前还未涉及到歌词领域。 2.1.2罗大佑歌词中的复叠修辞现象 作为特殊的文体——歌词,关于其独特性,正如吕进先生所说“歌词不大属 于文学,又不能不属于文学。一嗍 我们知道,从诗歌发展的历史看,很长一段时间内,诗就是歌,歌就是诗。 中国早期的’诗三百’都是有曲调、可以吟唱的。魏晋之前,几乎所有的诗都是为 了唱,至少是遵循唱的模式而创作的,即都是歌词。“诗不能吟唱,是最近一百年 的事。从这个角度看,现代的流行歌曲,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乐府诗。川舡3因此,我 们看来,一首好歌词应该是谱曲能唱,离曲能赏的。 有学者曾把罗大佑的歌曲定位为“文人歌一圈,认为罗大佑是用歌来表达生命 体验的极少数极少数文人之一。因为他歌词中的文学味、艺术腔较浓厚。我们知 道,罗大佑最早是以民歌起家的,早期为一些古典诗歌谱曲。如台湾诗人郑愁予 的《错误》,余光中的<乡愁四韵》和徐志摩翻译的<歌》。在词的创作上,罗大 佑“毫无疑问受到了台湾乡土派诗人杨牧、郑愁予及新古典主义诗人余光中等人 诗风的影响。一【13】他的歌词,大多句式整齐,反复、排比手法运用广泛。还擅长 应用双声、叠韵的词,“营造既古典又现代的意象,带给人一种空灵美丽,既熟悉 又陌生的审美快感。一f13】在此我们讨论其歌词中的复叠修辞现象。 综观罗大佑作词作曲的“歌词一文本,适当运用复叠修辞是其特征之一。以 17 两南大学硕+学位论文 第2章 罗大佑的歌词文本特征 往已经有学者把复叠形式分为“从复叠式、AABB复叠式、ABB复叠式、ABABAB复 叠式、AABB/h^复叠式、AfiBBABB复叠式打瞄l等若干类。本文把罗大佑歌词分为语 形层面的叠词、语法层面的叠句和语义层面的叠义,只是在行文时,同时贯穿AB分 类的方式便于解读。 叠字 “叠字一,又称“叠音"、搿重言一、“复字一、,它为了语言艺术表达的需 要,将音、形、义完全相同的两个字紧密连接在一起的修辞方式。叠字的特点是 “不避重复,反而利用重复,造成
/
本文档为【论罗大佑歌曲及其流传中的文化现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