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个体差异下的错误记忆研究综述

2012-06-16 6页 pdf 391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717586

暂无简介

举报
个体差异下的错误记忆研究综述 · 理 论 研 究 · 社会心理科学 第23卷 总第97—98期 2008年第3-4期 总第248页 个体差异下的错误记忆研究综述 张金慧 刘 鸣 摘 要:文章着重从单词和事件两方面对错误记忆的个体差异的研究进行了论述。个体差异如认知方 式、人格特征、临床以及暗示、催眠、想像等是诱发错误记忆的重要因素。文章对此进行了 比较,认为两种不同的错误记忆可能具有不同的认知加工机制,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拇示了 错误记忆的本质和特征,并为人们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个体差异 单词 事件 错误记忆 1.引言...
个体差异下的错误记忆研究综述
· 理 论 研 究 · 社会心理科学 第23卷 总第97—98期 2008年第3-4期 总第248页 个体差异下的错误记忆研究综述 张金慧 刘 鸣 摘 要:文章着重从单词和事件两方面对错误记忆的个体差异的研究进行了论述。个体差异如认知方 式、人格特征、临床以及暗示、催眠、想像等是诱发错误记忆的重要因素。文章对此进行了 比较,认为两种不同的错误记忆可能具有不同的认知加工机制,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拇示了 错误记忆的本质和特征,并为人们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个体差异 单词 事件 错误记忆 1.引言 错误记忆 (false memory)是当前记忆研究领 域中的一个新动向,但却是人类的记忆中存在着 的较为普遍的扭曲现象。当人们有时回忆出从未 发生过的事件,或者他们所回忆出的事件与真实 情况完全不同时,错误记忆现象就发生了。 目前为止,对错误记忆的研究大多是沿着两 个方向展开的。一是以事件为对象,采取误导信 息干扰范式 (misinformation effect paradigm,1974)、 KK研究范式 (Kassin和 Kiechel,1998),这种范式 认为当被试的再认或回忆的内容事实上并不是被 呈现时,错误记忆就产生了。这种范式具有较高 的生态效度,为众多的应用领域提供了可靠的实 证依据,如心理咨询与治疗、司法、传媒广告和 消费等领域。二是以单词为对象,组成语义相关 的词表,采用典型的DRM研究范式 (Roediger和 McDermott,1995)对错误记忆进行的研究 ,该范 式认为当被试将诱词 (学习阶段未呈现的、与学 习项目高关联的词)再认或回忆为一“旧”的比率 相对于学过项目无显著差异时,错误记忆就发生 了,即关联性错误记忆。先前的研究者对错误记 忆的机制和理论进行了多维度多层次的探究,从 个体差异的角度来研究错误记忆也逐渐成为一个 新的领域。本文拟从基于单词的错误记忆和基于 事件的错误记忆两个研究方向为出发点, 对错误 记忆易感性的个体差异的研究加以综述,并对此 做出思考和展望。 2.基于单词的错误记忆范式下的易感 性个体研究 2.1认知方式 ‘ 认知方式是个体在加工信息时所表现出来的 个性化和一贯的方式,是个体差异的表现之 。 关于认知方式的划分有不同的取向,但对错误记 忆的研究,多采用以认知为中心的研究取向。 Witkin等人(1981)指出认知方式体现一个人的心理 分化水平,场依存型心理分化水平低,而场独立 型心理分化水平高。心理分化水平直接影响认知 重组技能、注意监控技能、信息的组织和提取能 力。场独立型相对于场依存型来说,具有更好的 认知重组和心理分化能力,能够更准确地判断信 息是否来源于外界(确实发生的事)还是产生于内 部(推断的或想象的事),从而表现出较好的再认 成绩。国内的解丽丽【l】采用DRM范式,探讨了场 依存型和场独立型个体的错误记忆 结果发现不 同认知方式个体对高关联诱词的错误再认存在显 著差异,场独立性个体的错误再认率明显低于场 依存性个体。Davis等人(I979)rz~tlZ发现, 当学习材 作者简介:张金慧,女,汉族,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刘 鸣,男,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2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3卷 总第 97"98期 2008年第3-4期 总第249页 ·理 论 研 究 · 料较简单时,不同认知方式被试之间的差异不明 显。 个体的认知方式有多种,例如沉思型一冲动 型、言语型—表象型、一整体型—分析型等对错误 记忆的易感性如何呢?需要进一步考察。 2.2人格特质 一 关于人格和记忆的研究,历来都集中在两个 方面,一是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如认知资源有限 和认知加工偏向;二是心理健康与治疗方面的个 体差异的研究 ,如人格的认知理论、艾森克人格 一 唤醒理论等四。至于人格特质的个体差异与错误 记忆的研究发现,人格和记忆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2.2.1情绪 许多研究发现,积极情绪促进认知活动,消 极情绪破坏、瓦解、阻断认知活动。Isen和 Labroo(2004)t4J指出,在积极情绪状态下,人们倾 向于整合决策,较少材料无关属性的迷惑, 并将注意焦点关注于其他更为重要的任务,所以 决策成绩较好。但是错误记忆在情绪状态下会怎 样变化呢? Stobreck和 Clore(2005)t~考察了积极 、消极情 绪与错误记忆的关系。研究发现消极情绪组的错 误记忆明显低于积极情绪组和自然情绪组,这说 明情绪是错误记忆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 情绪状态下,被试可能进行不同的加工。另外国 内陈红 (2006)的研究却发现情绪对错误记忆不 存在影响,而诱词词性对错误记忆有影响,在自 然情绪状态下和诱发情绪状态下,中性诱词的错 误再认率高于情绪诱词的错误再认率。这与st breck等人的研究结论相反,说明情绪对错误记忆 的影响是变化的,究竟会怎样变化需要多角度深 入验证。 2.2.2神经质和内外倾 艾森克认为,从信息编码、贮存直到提取, 唤醒水平、动机强弱、内外倾及神经质(或情绪稳 定性)等人格因素对于记忆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 用。舒瓦茨的唤醒一通达假设也指出,唤醒强化 了对材料物理属性的记忆, 同时阻碍对语义属性 的记忆。陈红 (2006)以艾森克的三维人格理论 为出发点 ,以舒瓦茨的唤醒水平为中介 ,采用 DRM范式,考察人格特质的高低唤醒水平对关联 性错误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错误记忆受到神经 质的影响,但不受内外倾人格特质的影响。但是 为什么同以唤醒水平为中介,错误再认的个体差 异在内外倾纬度上没有表现出来呢?其原因何在, 尚需进一步探讨研究。 2.2.3意象鲜明性 Eugene,Jebbffer和 Todd’(1998 1嗣运用 10个 有关认知和人格方面的测验,试图探明这 10种不 同认知和人格上的个体对错误记忆的易感性。结 果发现,那些使用了分离性~ (Dissociative experiences)和鲜明表象(vivid imagination)的个体更 容易错误再认出诱词。Wilkinson和Hyman(1 998) 用 , 对诱词的错误再认与意象测量(imagery mea— sures)有关,那些报告使用了较多意象的被试更容 易错误再认出诱词,而且,意象越鲜明的个体越 有可能对诱词做出记得判断。这些研究均表明个 体对DRM范式中错误记忆的易感性上存在差异, 一 些个体更容易产生错误记忆。 2.2.4焦虑和恐惧特质 Wenzel等人 (2004)考察了具有焦虑和恐惧特 质的个体是否会表现出对威胁性诱词更高的错误 回忆和错误再认。在研究一中,要求恐惧蜘蛛、 恐惧血液和无任何恐惧的三组被试对与 “蜘蛛”、 “血液”、 “河流”和 “音乐”四个诱词存在语义 关联的词表进行学习。结果发现,不管采用再认 测验还是先回忆后再认测验,各组被试的错误再 认和回忆不存在差异。在研究二中,比较了有无 社交焦虑个体对与该特质有关和无关的诱词的错 误记忆,结果也没有发现存在任何差异。由此可 见。对威胁的记忆偏向并不是焦虑和恐惧特质个 体所具有的特征,即在错误记忆上并不存在特质 一 致性效应。 2.2.5压力 Payne及其同事网,压力可能会增加 DRM范 式引发的错误再认率。他们让被试在社会压力群 体下或填充任务下,听20张DRM词表。听完每 张词表后,紧接着再认测验。结果发现相对于控 制组,实验组表现出对诱词的错误再认水平提升 了。这表明压力情境下的个体容易产生记忆的歪 曲现象。 2.2.6高低认知需求 编码阶段的加工是 DRM任务下错误记忆产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理 论 研 究 · 社会心理科学 第23卷 总第97—98期 2008年第3-4期 总第250页 生的一个重要机制 ,很多研究都表明学习期间的 编码条件会影响错误记忆的水平,但很少有研究 去探索加工水平的个体差异是怎样影响DRM下 的错误记忆水平的0 Loranel(2007) 探讨了 DRM范式下的错误再认与认知需求 (Need for cognition:NFC)的个体差异。实验表明高 NFC 个体错误再认诱词的比率要高于低NFC个体。由 此Loranel认为,NFC能够调节DRM下的错误再 2.2.7高低虚假观念 Moritz等人 (2004)t 的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 患者的错误再认是逐渐增加的,这种错误再认可 能是一种虚假观念。但这种结果是否也适应于正 常群体呢?因为正常人更易于产生虚假观念或进 行虚假思考。于是 Keith和 Reena(2005) ”对正 常人的错误记忆作了研究。他们采用虚假问卷 PDI(Pters et a1.Delusional Inventory:PDI,1999),根 据得分把被试分为高、低虚假观念组。结果发现 高虚假观念个体对诱词的错误记忆要高于低虚假 观念个体,并且表现出更高程度的自信。 2.3专家一新手 以前研究表明,在复杂的智力活动中,某一 领域内的专家作业成绩要好于新手。丹麦心理学 家和象棋大师 De Groot(1965)在实验中发现,给象 棋大师和新手看一个真实的棋局或非真实的棋局 (任意放置的一些棋子)5s,然后将棋子移开,要 求他们复盘。结果发现象棋大师在真实棋局的复 盘成绩要显著好于新手,但对于非真实的棋局, 二者能正确复位的棋子数 目都很少 ,没什么区别 。 那么对于错误记忆,专家和新手会有怎样的 差别呢?Raymond(2003)1;3 的研究发现,专业领域 内,专家错误回忆出来的诱词显著高于新手,非 相关领域内,二者差异不显著。这表明专业化不 仅会增加正确记忆,而且也会提高错误记忆的水 平。这种现象类似Schwartz和Reisberg(1991)提出 的 “知 道 太 多 的代 价 (a cost to knowing too much)”,即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 “知道得多” 反而会提高错误记忆的可能性。 2.4工作记忆容量 Watson等人 (2005)it 4I考察了工作记忆的容量 26 (Working Memory Capacity:WMC)的个体差异与错 误记忆的关系。研究发现当向被试提供预警时 , 高WMC的个体对诱词的错误回忆较少,低 WMC 的个体则无法通过预警提示来降低错误回忆, 相 反,高WMC和低WMC的个体都能通过重复学习 一 测验有效降低对诱词的错误回忆。这表明工作 记忆的容量上的个体差异会影响认知控制及面临 干扰信息时能积极保持任务目标(即能够识别但是 并未回忆出诱词)的能力,致使错误记忆产生个体 差异。 r , 。 2.5年龄 关于年龄对错误记忆的易感性研究·直以来 得到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尤其是成人和老年人 的研究比较成熟,但至今还没有定论 Norman和 Schacter(1997)旧研究发现,与年轻人相比, 、老年 人更容易出现错误再认。 Schacter等(1999)认为这 是因为老年人更容易对导致错误再认的语义相似 性信息进行编码和提取,而很少编码或提取那些 导致正确再认的项目的细节性信息。Ayanna,等人 (2005) 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他们的研究发现 老年人偏注重于项目之间的关系信息(relational in— formation1,而年轻人更加注重于项目特异性信息 (item—specific information),仅在关系信息或语义 信息缺乏时老年人才使用项目特异性信息来减少 错误记忆的发生。这些研究充分证明了老年人和 年轻人存在加工偏向的。但是,关于年龄因素的 影响,有些研究结果是不同的,例如国内张力 、 朱滢等(1998)[ 7】的研究结果则显示老年人并未表现 出高的错误回忆率。 Brainerd.Reyna和 Forrest f 2002) 8]对幼儿、6 年级学生和大学生的错误记忆发展特点进行了比 较,结果发现,幼儿的错误记忆接近地板水平, 青春前期 (6年级)的错误记忆水平也很低0与之 相反,成人却表现出了较高的错误记忆。此外从 5岁到 7岁,儿童的错误回忆并没有表现出显著 的增长,但到了青春前期则呈现出增长的趋势。 这说明随着儿童的成长,知识的增加,语义加工 能力增强了,导致错误记忆也上升了。 ’ 2.6性别 关于性别因素对于关联性错误记忆的影响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社会心理科学 第23卷 总第 97—98期 2008年第 3-_4期 总第25 1 页 ·理 论 研 究 · 这方面的研究很少 Smeets等人(2006)在一项有 关压力、性别差异的研究中,发现性别差异对于 错误记忆影响不显著,并不像人们常常认为的那 样女.眭的错误记忆高于男性fl9】。 一 2.7临床患者 2.7.1阅读障碍 语义启动的研究表明 ,困难的学生 语义加工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损害,这种损 害反映了阅读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很难形成词汇间 的语义联想。Brendan等人 (2007) 研究了9到 ll岁阅读理解困难学生的错误记忆。结果发现阅 读理解困难学生在语义关联词表下, 对诱词的错 误回忆和再认下降了,但对于语音关联词表,对 诱词的错误回忆和再认并没有变化。 2.7.2神经症患者 。, 至于健忘症患者,Schacter f1998)等人研究发 现,健忘症患者对于关联性错误记忆较常人表现 出较高的 “免疫力”,其正确记忆和错误记忆率都 比正常人低。Roediger认为也许真实记忆和错误 记忆在一定的心理机制上是共通的。Steffen(2004) 将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也做了对比,结果并 未出现高的错误再认,但却伴随着高的自信。对 于孤独症患者的错误记忆研究表明,较正常人不 易出现错误记忆 ,研究者认为正是因为这样 ,孤 独症患者在 日常生活中会对本应该产生联想的事 件产生障碍。对于进食障碍的研究也表明, 进食 障碍者相对正常人来说反而对有关食物的诱词并 未产生偏向【l91。 : 一 3.基于事件的错误记忆范式下的易感 性个体研究 目前,对于事件引发的错误记忆的个体差异 的研究比较多,大多集中于易受暗示性、催眠等 因素与错误记忆的关系。因为这些条件下的错误 记忆研究对现实生活中儿童的受暗示性、目击证 人证词的准确性以及心理治疗中记忆恢复的准确 性等颇受争议性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并 且对它的研究比以往对单词的错误记忆研究更接 近生活,具有较高的生态效度,因而引发了许多 研究者的兴趣 】。 3.1暗示 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研究表明,学前儿童比 学龄儿童及成人更容易受事后误导信息的影响而 :对错误记忆更敏感。Bruck等(1995) 对 5岁儿 童进行预防接种事件进行了研究,_年后,对他 们进行四次会谈并重复对一些主要细节进行错误 的暗示(如是一个女研究助理而不是男医生给他们 往射),结果这些儿童不仅接受了暗示,还错误报 告了_些没有暗示过的事件 (如这个女助理检查 了他们的耳朵和鼻子)。此外,Schooler(1993)对 十四种不同的人格和认知测量与事后误导信息的 再认准确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那些在 视觉表象生动性量表上得分高的更容易受误导信 息的暗示,产生错误记忆 3.2催眠 很早时候心理分析师就借助催眠来帮助提取 记忆。但很多研究表明,催眠不仅不能提高记忆 的准确性 反而会产生错误的记忆。Dywan和 Bowers(1983)发现,催眠状态下的被试与控制组相 比,·般不会回忆出更多的真实内容,即使在一 些情景下,被催眠的被试回忆的内容越多,其中 的错误也随之增多。在催眠被试恢复正常清醒状 态后,要求他们对确实发生的和催眠状态下回忆 的事情进行区分时,他们却很难辨别。Lynn 和 Nash(1994)研究也表明,催眠感受性量表得分 高的被试,通常会混淆催眠状态下回忆出的事情 和实际发生的事情 甚至不能区分这次催眠回忆 的事情和上次催眠回忆的事情。 3.3想象 ‘ 想象不仅仅促进记忆,有时也会阻碍记忆O Garry等人 (1 996)∞研究发现想象能够影响人们 的童年记忆和近期记忆。他们通过实验模拟了日 常生活情境,让被试想象经历某件未发生过的事 情,结果发现想象提高了他们相信这些事件确实 发生过的程度,Garry等把把这种现象称作想象膨 胀,这种想象膨胀实际上是一种信心膨胀,即由 想象引发的信心膨胀。Horeslenber等(2000)的研 究也发现想象力较强的人在想象事件后,比想象 力弱的人更易在记忆检测中出现混淆。 2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理 论 研 究 · 社会心理科学 第23卷 总第97—98期 2008年第3一 期 总第252页 4.思考与展望 本文从事件和单词两个方面对错误记忆的易 感性个体差异的研究作了初步的总结,以期为后 来的研究者提供相关的参考,以扩充和丰富错误 记忆的研究及其理论的完善。并且综上所述的这 些研究也充分证明了在错误记忆上确实存在着不 同程度的个体差异。这有助于我们认识具有何种 人格特征的个体,或何种情绪状态下,又或何种 认知方式的等等个体对错误记忆表现更敏感,从 而使我们在现实生活学习中利用人格、情绪和认 知方式等和错误记忆的这种关系,来降低和避免 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错误记忆。例如,目击者的证 词、心理治疗下记忆的恢复等现象,其中都包含 了情绪色彩,并且也无法脱离人格特征和认知方 式等个体差异对它的影响。个体差异对错误记忆 影响作用的研究虽然尚处于一个起步阶段,但是 却有着不可忽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最后需要提及的是,针对基于事件和基于单 词的错误记忆的个体差异的研究表现出了不同的 影响因素,前者更多地受到个体诸如易受暗示性、 催眠、社会依从等因素的影响,而后者的研究却 很少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作用,大多集中于考 察不同类型的个体的错误记忆。这些研究表明不 同的因素对这两种条件下的错误记忆的影响存在 着差异,以致于很多研究者认为基于单词和基于 事件的错误记忆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认知加工机制, 但迄今为止关于这两方面之间的比较性研究还很 少,并且现有的研究和技术还不能揭示这两 种条件下的错误记忆是否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以 及是由何种机制导致的,这些仅仅处于一种假设 阶段,尚需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解丽丽.认知方式和学习程度对关联性错误 记忆的影响.硕士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06:35. 【2]Davis J K,Frank B M.Learning and memoH offield independent and dependent individuals.Jour— nal ofResearch in Personality,1 979,13:469—479. 28 【3】陈红.人格特质和情绪状态对关联性错误 记忆产生差异影响的研究.硕士论文.陕西师范大 学,2006:78. 、 【4】Isen A M,Labroo A A,Durlaeh P.An inffu- ence of Product and Brand Name on Positive Afiect: Implicit and Explicit Measures.M otivation an d Emo— tion,2004,28:44-63. 【5】Stobreck J,Clore G L.With Sadness comes Accuracy,W ith happiness,False Memory:Mooit and the False Memo~ Effect.Psychological Science。娜 : 785-790. 【6】Eugene W,Jebbifer P Peluso.,Todd A lover.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usceptibility M emory l1lu— sions. Applied Cognition Psychology, 1998.12: $5-$27. 【7】Wilkinson C,Hyman I E.Individual difier— ences related tO tWO types of memow errors:W ord fists may not generalize tO autobiographical memo~. 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1998,12:29—46. 【8】Payne J D,Nadel L,Allen J B,Jacobs W J. The effeCtS of experimentally induCed stress on false recognition.Memo~,t998,10:1-6.. . [9】Loranel M Graham.Need for cognition and false memo~ in the Deese—Roediger—M cDermott paradigm.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O07,2:409-41 8. 一 【1 0】Moritz S,Woodward T S,Cutder C, Whitman J C。Watson J M.False memo ri’es访 schizophrenia. Neuropsychology, 2004, 1 8 (2): 276-283. [1 1】Keith R Laws,Reena Bhatx.False memories and delusional ideation in normal health subject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5, 39: 775.781. 【12】王避 ,汪安圣.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 社,1992:141. 【1 3】Raymond R Baird.Experts sometimes show more false recall than novices:a cost of knowing tOO much. Learning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3,13: 349-355. 【14】Watson J M,BuntingM F, Poole BJ, (下转第64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理 论 研 究 · 社会心理科学 第23卷 总第97-98期 2008年第3—4期 总第288页 会生活中的心理和行为现象。 参考文献: 【1】张谊浩 心理学对经济学的影响.经济学家, 2004,(1):71—76 【2】周国梅,荆其诚.心理学家Daniel。Kahneman 获 2002年诺 贝尔经济学奖 心理科 学进展 2003,11(1):1—5 【3】约翰·格雷.用心经营婚姻:爱的每 日叮咛. 第 1版 北京:华文出版社,2006 [4】章志光 社会心理学,第 1版 北京:人民 教育出版社,1998 【5】林昆辉 家庭心理学:婚姻与家庭,第 1 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6】嵇建珍 夫妻关系学.第1版.安徽:安徽人 民出版社 .1989 【7】马丁-奥斯本,阿里尔·鲁宾斯坦 博弈论 教程,第1版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8】谢识予 经济博弈论,第二版 上海:复旦 大学出版社,2002 [9]科林·凯莫勒,行为博弈:对策略互动的实 验研究,第 1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OO6 【1 0】顾鉴塘,顾鸣塘.中国历代婚姻与家庭, 增订版■匕京:商务印书馆,199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上接第28页) Conway A R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usceptibility tO false memory in the Deese——Roediger——M cDermott paradigmO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 ing,Memory,and Cognition,2005,31(1):76—85 【1 5】Norman KA,Schacter DL.False recognition in younger and older adults:Exploring the character— istics of illusory memories M emory Cogn ition, 1 997,25:838—848. 【1 6]Ayanna K Thomas,Mitchell S Somrners Attention tO item——specific processing eliminates age effects in false memories journal ofMemory and lan— guage,2005,52:71—86 【17】张力,朱滢.关联强度错误记忆的产生与 保持.心理学报,1998,30:374—379. 【18】Brainerd C J,Reyna V F,Forrest T J.Are young children susceptible tO the false— memory illu— sion Child Development,2002,73(5):1363—1377. 【19】周楚.错误记忆的理论和实验.博士论文. 华东师范大学,2005:94—100. 【20】Brendan S W,Stephen Hamilton,Jane V Oakhill,Robyn E Holliday. False recollection in children with reading comprehension difficulties. Cogn ition,2007:79—83. 【21】王红椿,刘鸣.暗示条件下的错误记忆研究 概述.心理科学,2006,29(4):905-908. . . . . - . . . . [22】Bruck M,Ceci SJ,Francoeur E,Barr RJ “I hardly cried when I got my shot!”: Influencing children’ S reports about a visit tO the pediatrician . Child Development,1995,66:193—08. 【23】Garry M,Manning C G,Loftus E F,Sherman S J.Imagination inflation:Imagining a childhood event inflates confidence that it occurred.Psychonomic Bulletin Review,1996,3:208—214 About the research OU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false memory ’ Zhang Jinhui Abstract: The article focuses on individual differ— ences between words and events in false memory.In— dividual differences,such as cognitive style、 person- ality characteristics l clinical、 Hypnosis l imagine are regarded as important factors of false memory.In addition,the two different types of false memories might have different underlying cognitive mechanisms by comparison, which are all helpful for the re- searchers to access the intrinsic mechanisms of false memory· Key words:individual differences, words,events, falsememory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本文档为【个体差异下的错误记忆研究综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