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浅谈文物收藏

浅谈文物收藏

2012-06-14 3页 doc 33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895721

暂无简介

举报
浅谈文物收藏想说爱你不容易 ——谈中国的文物收藏 中国有句古话“盛世藏古董,乱世买黄金”。自古以来,收藏品就被称为第三类货,而收藏也是唯一一个眼力要高于科学的技术活。随着国内收藏热又一高潮的到来,打眼、捡漏、高仿、看新、荒货、鬼货、虫儿这些原来只为业内人士所熟知的专业用语也渐渐为普通收藏者所熟知。对普通收藏者而言,捡漏实属不易,但打眼确是家常便饭。然而,倘若国家级鉴定大师都集体打眼,那我们将如何看待这一状况呢? 1994年,河南洛阳北邙山上的南石山村的村民高水旺仿制的“北魏陶俑...
浅谈文物收藏
想说爱你不容易 ——谈中国的文物收藏 中国有句古话“盛世藏古董,乱世买黄金”。自古以来,收藏品就被称为第三类货,而收藏也是唯一一个眼力要高于科学的技术活。随着国内收藏热又一高潮的到来,打眼、捡漏、高仿、看新、荒货、鬼货、虫儿这些原来只为业内人士所熟知的专业用语也渐渐为普通收藏者所熟知。对普通收藏者而言,捡漏实属不易,但打眼确是家常便饭。然而,倘若国家级鉴定大师都集体打眼,那我们将如何看待这一状况呢? 1994年,河南洛阳北邙山上的南石山村的村民高水旺仿制的“北魏陶俑”被国家历史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分别斥资80万和10万竞相收购。在对北魏陶俑做集体鉴定时,提出相左意见的认假者主要原因不是针对器物本身的特征提出什么毛病,而是对陶俑的海量出现提出质疑。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位制假者高水旺还是正儿八经的现代陶瓷艺术家,持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民间工艺美术家”荣誉证书。 同样,河南李家村的青铜制品在国内外古玩市场上都占有相当多大的份额,每年的订单在台面上的就有数千单,其中有的高仿品还被成功拍卖,最贵的一只青铜鼎爱海外创下几百万美元的拍卖记录。 在世的中国陶瓷鉴定专家中,公认的资历最高的,故宫博物院耿宝昌老先生,曾在电视采访中坦言,他在参观景德镇一个青花瓷高仿基地时,面对一些明清官窑高仿品,如果不是知道身在何处,他也会误把高仿当真品。像耿老这样的陶瓷界的泰斗都会走眼,那其他的热衷于文物收藏的人将会做何感想呢?这文物市场岂非无底之渊? 专家会走眼不可悲,可悲的是都不承认自己会走眼。 吴树先生认为,中国鉴定界存在着两种通病:一是世界观上的崇洋媚外,按照洋拍卖行的成交价评估文物价值;二是方法论上的形而上学,“只有 × × 件”的理论就是这种逻辑诟病的集中体现。“汝窑瓷器只有78件”、“宋代钧瓷只有200件”、“红山古玉只有200件”、“元青花只有300件”,等等。依据这两条“鉴宝明理”,文物界发生着一件件令人扼腕的事—— 文物泰斗史树青老人的“关门”藏品——越王剑在捐赠国家博物馆时遭遇到了尴尬而不可得,馆方没有给出任何书面鉴定,唯一的说法就是“这东西靠不住”。老人作"越王勾践破吴剑,鸟篆两行字错金。得自冷摊欲献宝,卞和到老是忠心--从大钟寺冷摊以廉价购得越王勾践错金剑,世所罕有,或有人以为是仿品,诗以答之"排解自己的郁闷。而如今这位“鉴定国宝的国宝”已经作古,可他的越王剑依旧是藏在自己家中。 遭遇同一尴尬的是澳籍华人宁志超,遵照母亲生前意愿,将两只青花云龙纹象耳瓶捐赠给故宫博物院,而老太太的生愿都变成了遗愿,这对象耳瓶也依旧未能“进宫”,因为宫里人认为“这两只象耳瓶造型走样,青花成色也不好……”东西好不好不能由一个人说了算是吧,为了完成母亲的意愿,将它们送进宫,宁志超把文物鉴定方面的名家请到家里,让他们进行近距离观察鉴定,并最终得到一份由中国文物考古和文物鉴定方面的50位专家学者联名鉴定书,在签名的专家中,不乏我国文物鉴定方面的泰斗和顶尖级人物,如: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史树青、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著名陶瓷鉴定家李知宴、李辉柄等。不仅在传统的眼学方面,宁先生还在科学鉴定方面寻找依据:他先后到了澳大利亚五龙岗大学地球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上海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李政道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核分析室、同步辐射实验室等单位,配合他们对两只青花象耳瓶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虽然他们都认定为真,但还是挡不住宫里面不收,宫里人认为 "用科技手段来鉴定该元青花瓷瓶毕竟只是一种化验方法,对瓷瓶的化验有化验员的不同,有化验程序的不同,有选取仪器的不同,这就可能导致很多的误差,结果也不能令人信服。"。你说眼学可靠,我请了几十位专家会诊,结果人家几十双眼睛敌不过你一两双眼睛。用科学手段测试,假若没通过,你一定会说要尊重科学,这通过了,你还是不承认。这还有道理可讲吗? 民间这样的例子不乏少数,2005年岁末,首届"中国民间元青花研讨会"在山东青岛举行,出席会议的专家有国家古陶瓷学会副会长、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鉴定委员李知宴、原国家鉴定委员会专家成员孙学海、雷从云、赵青云、马文宽等人。此次会议在发言过程中,一位民间收藏家在谈及专家不承认民间存在元青花时,义愤填膺地将自己收藏的一只元青花大罐砸在水泥地上,说是要砸出瓷片,好让在场专家现场分析胎釉是否符合元代青花瓷的基本特征。据专家现场辨认鉴定,发出“砸掉了几千万呵”的惊呼。 假作真时真亦假,这句红楼戏语不料成为21世纪中国文物现状的写真。 文物鉴定者是黔驴技穷,而制假者确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山更比一山高”。 高端电脑软件 + 精密物理化学仪器 + 无痕迹做旧设备的做假手段,以目前的鉴定手段,专家的"眼学",仪器的科学测试,能够保真或说假吗?这样的话,中外专家、高科技鉴定集体走麦城不是显而易见的吗?! 与此同时,国内的三类文物专家,实战派、学院派、考古派也是吵的不亦乐乎。实战派说:“学院派只会搬书看物,不知道作假的人也是按照书本上写的去仿造!那些考古队的人跟普通民工没什么区别,只会跟在盗墓贼的后面捡破烂,能认得出好东西来?”学院派说:“实战派都是一群没文化的店小二,连三皇五帝夏商周都搞不清楚,还能给人识朝断代?看什么什么真!那些考古队的人则看什么什么假,只会认坑!把他们自己挖掘出来的东西换个地方放,他去看了同样说是假的!”考古派则说:“什么学院派、实战派,都是一帮赝品推销员!靠开鉴定证书骗钱!”他们是把该交代的都交代了吧!这样的话,还看什么鉴定专家的啊,不都没准吗?! 在看了吴树先生的《谁在收藏中国》、《谁在拍卖中国》,以及职场小说《大玩家》后,对本来就知之不多的收藏市场有了些许的了解,而其深不可测,更是感到惊愕不已。造假黑幕、拍卖黑幕、盗墓与走私等等,金钱充斥着古玩市场,市场中已经少了很多对艺术的品玩,对古代艺术的探寻,更多的则是发财的梦。  现如今,国内的收藏热持续高涨,人人都想捡个漏大发一笔横财。各档鉴宝节目也是层出不穷,有点收藏经验的人都上了鉴宝节目当起了鉴宝大师。而各类藏家也是抱着藏品找“伯乐”,反过来进一步推动鉴宝节目收视率的高涨,再吸引更多的收藏者登台鉴宝,如此循环往复,乐此不疲。冷静下来想想,真正的大家会亮相去给你鉴定吗?宫里的人都有打眼的时候,你就敢肯定台上的那些人都是火眼金睛啊?!这可真不好说!再者说了,鉴定者和拍卖行以及其他机构之间的那些猫腻,作为普通藏友又了解多少呢?啥都不知道就趟文物收藏这趟浑水,我只能感叹,这帮人胆儿够肥的。 现如今的文物鉴定面临着“眼学”和“科学”鉴定同时失灵的状况,对此,效雷老师说,有作伪就有辨伪,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话是这样说,但是其有多难,想必我们是知道的,尤其是在某些文物鉴定工作者忘乎自己的职业道德时。与此同时,玩收藏最忌讳的就是心魔,而有几个人能克制住自己的心魔呢?所以,面对当前的文物市场现状,倘若是以投资的角度而搞收藏,没做好心理准备的人最好敬而远之,否则将会“死的很惨的”。
/
本文档为【浅谈文物收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