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国古典悲剧的民族特征

中国古典悲剧的民族特征

2012-05-16 3页 pdf 157KB 26阅读

用户头像

is_506344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古典悲剧的民族特征 第 2 l 0 l眷 00年 第 12 JOURNALOF JIANG 江 SU 苏广 RA 播 D 电 IO T 学 E 学报 LEVISIONUNIVERSITY 年 月 & I Y Vo1.11 NO.4 Dec 2000 中国古典悲剧的民族特征 陈桃源 ,杨 旺生2 (1.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6; 2.南京农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5) 摘 要:世俗化的悲剧题材、悲喜交集的结构、大团圆结尾 ,是 中国古典悲剧的三大民族特征。分 析 了其产生和生存的文化背景,指...
中国古典悲剧的民族特征
第 2 l 0 l眷 00年 第 12 JOURNALOF JIANG 江 SU 苏广 RA 播 D 电 IO T 学 E 学报 LEVISIONUNIVERSITY 年 月 & I Y Vo1.11 NO.4 Dec 2000 中国古典悲剧的民族特征 陈桃源 ,杨 旺生2 (1.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6; 2.南京农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5) 摘 要:世俗化的悲剧题材、悲喜交集的结构、大团圆结尾 ,是 中国古典悲剧的三大民族特征。分 析 了其产生和生存的文化背景,指 出我 国这种较西方悲剧别具特色的民族悲剧品格 ,以其强大的 生命力和社会影响,为人类的悲剧艺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古典悲剧 ;民族特征;题材 ;结构 ;结尾 中图分类号 :I207.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4207(2000)04—0033—03 西方学者 曾不辨 中国悲剧和喜剧 的区别 ,范存 忠 ((赵氏孤儿)杂剧在启蒙时期的英国)or绍,18世纪法国 的杜赫德“在<中国通志>上说,在中国,戏剧跟小说没有 多少区别 。悲剧跟喜剧也没有多少差别”。而有些中国学 者则干脆认为中国无悲剧。蒋观云<中国之演剧界>认 为:“我国之剧界中,其最大缺憾 ,诚如訾者所谓无悲剧。” 朱光潜(悲剧心理学>亦认为:“悲剧这种戏剧形式和这个 术语 ,都起 源于希腊。这种体裁几乎世界各大 民族都没 有,无论中国人、印度人 ,或者希伯来人,都没有产生过一 部严格意义的悲剧。”我国元代五百多部剧作中,“没有一 部可以真正算得悲剧”。 无论是西方学者不辨中国的悲剧和喜剧,还是国 内 学者否认中国有悲剧存在,显然都不符合 我国文学的发 展实际,究其根源,皆因为固守西方 的悲剧理论 ,对中国 古典悲剧的民族特征不能作出正确的体认和评价。 我国的古典悲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极 丰富的作品, 体现出中华民族对悲剧这一艺术样式的独特理解及审美 价值倾向,与西方悲剧相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一 、世俗化的悲剧题材 西方悲剧,无论是“命运悲剧”还是“道德悲剧”,其人 物和事件都要求高贵、崇高,我们从一些西方经典戏剧理 论家的论述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特点:卡斯特尔维屈 罗<亚里斯多德(诗学)疏证>:“悲剧里的人物是地位显 贵、意气风发、心性高傲,勇于追求 自己向往的 目标。”高 乃依<论戏剧功用及其组成部分>:“悲剧的庄严要求表现 出某种巨大的国家利益和某种比爱情更高 尚、更强烈的 情绪,例如争取权力和复仇。”德莱登<悲剧批评基础>: “(悲剧)必须是伟大的行动,包含伟大的人物,以便与喜 剧相区别。”伏尔泰<哲学通信>:“在悲剧里所写的只是巨 大的苦难和由于历史或寓言的陈腐谬见所遗留下来的英 勇的粗暴气概。”中国古典悲剧的题材选择则迥然有别。 我国悲剧形成于社会变乱动荡的南宋末和腐朽黑暗 的元代 ,剧作家是饱尝人世困苦的下层文士,因此,反映 普通大众的现实生活苦难 。就成为悲剧作家的共 同创作 倾向。凡能揭露社会丑恶、表现人生悲苦 的题材都可进 入悲剧作家 的视野之中。因此。中国古典悲剧有着关怀 现实的世俗化特征。首先 。通过细 民小事。揭示广泛而普 遍的悲剧内容。南宋时期的<赵贞女蔡二郎>及元末同一 题材的(琵琶记>,主人公赵五娘是农妇,<王魁负桂英>中 敫桂英是妓女、(窦娥冤>里,窦娥为一弱女子、<娇红记> 里的申纯乃一介书生。通过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人物 的悲惨遭遇反映出社会现实的极端不合理和腐败黑暗, 对小人物 的关注充溢着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其次 。对 有“高贵”身份的悲剧主人公,则有意使他们的情感经历 平民化。(汉宫秋>里的汉元帝、(梧桐雨>里的唐明皇贵 为帝君,但作品关注的并不是他们的帝王身份,而是他们 有着如凡人一般的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及他们 的经历 所透视的外侮内乱的现实 内容。作品所演绎的,是与凡 人无异、一般大众可感同身受的爱情悲剧。第三,对有关 国家前途命运的宏大题材,作者也刻意使之世俗化。如 (赵氏孤JL)、(鸣凤记>、(清忠谱>等写救国除奸,作者并 没有完全从国家 的前途命运着笔去写成政治悲剧,着眼 点仍是人物自身的遭际。<赵氏孤JL)浓墨演示的是搜孤 收稿 日期 :2000—09—30 作者简介:陈桃源(1965一),男,江苏高邮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 ;杨旺生(1962一),男,安徽太湖人,南京农业大学人 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34 -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0年 救孤过程中,程婴、公孙杵臼、韩厥不遗余力的救护,程婴 甚至不惜牺牲亲子的动人情节;<鸣凤记>、<清忠谱>里主 人公的爱国壮举亦寓于遭受邪恶势力迫害、家破人亡的 感人情境中。 悲剧题材的世俗化,使中国古典悲剧与西方悲剧相 比,能反映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在题材上一无拘囿,从 而使作品更贴近现实,发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生悲苦 的作用。同时 ,关切现实的题材,切合大众感情的主题演 绎,更易使观众接近作品,体味作 品的意义。如孔 尚任 <桃花扇小引>所言:“<桃花扇>一剧,皆南朝新事,父老犹 有存者,场上歌舞 ,局外指点,如三百年之基业 ,隳于何 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慨 涕零,亦可惩创人心 ,为末世之一救矣。”中国古典悲剧的 世俗化倾向,不仅无损于其鲜明的悲剧品格,而且体现了 优秀的现实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是我 国悲剧长期深受 大众喜爱 、产生巨大社会影响的重要因素,因此,成为中 国悲剧的富有特色又有恒久生命力的民族特征。 二、悲喜交集的结构 西方悲剧,自古希腊时期,就形成了与喜剧因素相分 离的纯悲风格 ,悲剧中存在喜剧 因素往往得不到社会的 认同。如弗朗西斯科·萨赛<戏剧美学初探>言,西方“拿 滑稽跟悲剧的崇高的恐怖混在一起”的,“也只有<麦克 白>中那场著名的戏”(指守门人的引人发笑的丑角表 演)。但这场悲剧中的喜剧场面“有些人赞赏倍至。然而 在法国演 出时,却把它删 了。——在英国演出时多半也 把它删掉”。而中国古典悲剧,却经常在悲剧故事的展现 中穿插喜剧的成分 ,有着悲喜交集的结构。其情形约有 两类 ,一是运用科诨滑稽,一是悲、喜场面的对 比、映衬。 科诨滑稽是我国喜剧最常用的手法,但悲剧里运用也极 为普遍,如<窦娥冤>这出“感天动地”的大悲剧,加入了赛 卢医、张驴儿、桃杌、张干等人大量的插科打诨,他如<琵 琶记>的蔡婆、<盆儿鬼>的盆罐赵、<荐福碑>的张浩等都 是运用科诨引人发笑的人物。悲喜场面的对 比、映衬是 在悲剧故事中安置喜剧情节或场面,达到以喜衬悲、以喜 写悲的功效。如<琵琶记>把赵五娘在乡下煎熬受苦和蔡 伯喈招入牛府 的富贵生活对照展现,一折写乡村生活的 贫病残酷,一折写相府的安逸欢乐,两相 比照 ,更显五娘 的悲惨异常。<娇红记>十二折,申纯得知王娇约他晚上 私会,欣喜万分 ,只盼太阳早些下山的 自言 自语场面极富 喜剧色彩:“天,我央及你,我与你唱诺,怎生不动?我与 你下跪,又不动。我与你下拜,也不动。呸!泼毛团鳔胶 粘住你哩。红红泼泼更瞳瞳,夕阳西沉早在东 ,甚今朝偏 恋着生根结蒂在 当中?说什么 ‘人有善愿 ,天必从之 ’? 我如今唱诺,你也不动;拜你 ,你也不动,敢待骂哩。”戏剧 性的言行显现 了申纯对王娇的一往深情及对幸福爱情 的 憧憬,而这又使后来两人双双殉情而死的悲剧结局更令 人荡气回肠,感叹唏嘘。 我国悲剧有着悲喜交集的结构,首先源于戏剧传统 的深刻影响。中国戏剧,一源于乐神的巫觋 ,一源于乐人 的俳优 ,在其发展历程中喜剧首先得到发展并成熟。唐 参军戏、宋金杂剧无不以调笑滑稽为特色。在戏剧的喜 剧传统作用下,在悲剧中设置喜剧人物和情节,就成为顺 理成章的事。其次,我国戏剧作家特别注重舞台的实际 演出效果及观众的观赏心理。悲喜交集的结构,有利于 调节戏剧节奏,使气氛不至于沉闷、窒息,因此 ,被作家重 视、使用。王骥德<曲律>即说:“大略曲冷不闹场处,得 净、丑插一科,可博人哄堂,亦是戏剧眼目。”李渔<闲情偶 寄>也说:“插科打诨,填词之末技也。然欲雅俗同欢,智 愚共赏,则当全在此处留神。”另外,悲喜交集可获得独特 的审美效果,悲喜对照、以喜衬悲有利于加强悲剧的感人 力量。如明吕天成在<曲品>中对<娇红记>的结构颇为赞 赏:“串插甚合局段,苦乐相错。”陈洪绶批点(娇红记>也 说此剧与<琵琶记>“悲喜并至”,而“步步取痛,步步着实, 捆掌见血”。 中国古典悲剧的悲喜交集结构中,喜剧性因素的运 用,有着为写悲服务的明确目的,而且其内容的选择与安 排的时机也极为讲究,因此,决不会改变悲 剧的严 肃基 调,或影响观众对作品悲剧意义的接受与理解。同时,这 种结构可通过悲、喜的对比、映衬 ,强化作品的悲剧性效 果,调节舞台演出时的气氛节奏,使观众在有张有弛的心 理状态下始终被剧情所 吸引。所 以,悲喜交集 的结构不 仅是我国悲剧的重要民族特征,也是对悲剧创作方法的 卓有价值的开拓。 三、大团圆结尾 西方悲剧的结尾一般是大苦大悲 的,结尾是悲剧情 节递进层推的最高潮。而中国古典悲剧则往往有着大团 圆的结尾,即李渔所说的“有团圆之趣”。朱光潜<悲剧心 理学>指出:“中国的剧作家总是喜欢善得善报,恶有恶报 的大团圆结尾。”如<窦娥冤>的“伸冤昭雪”、<赵氏孤JL) 有“孤儿报仇”、(汉宫秋)的“团圆梦境”、(琵琶记>的“献 首祭告”、<长生殿>的“蟾宫相见”、<清忠谱>的“锄奸慰 灵”等等。 中国古典悲剧出现大团圆结尾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 背景。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说:“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 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 ,无往而不着此 乐天色彩 ,始于悲者终于欢 ,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 终于亨。”尽管王国维认为这种乐观的结尾缺少他所推崇 的叔本华式的悲剧的“崇高”美学价值 ,但他的观点对认 识我国悲剧的结尾却有深刻的启迪意义。中华民族在改 造自然和社会的漫长岁月里,形成了高度乐观主义的精 神品格 ,始终坚信正义、美善 的力量定将战胜邪恶。自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4期 陈桃源,杨旺生:中国古典悲剧的民族特征 ·35 · <楚辞>、<山海经>而下的大量文学作品对这种乐观主义 作了极形象生动 的诠释。我国悲剧展现代表正义、公理 的悲剧主人公与代表非正义、邪恶力量的冲突,作品一方 面揭示由于特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非正义、邪恶的力量 强大猖狂,使悲剧主人公遭致深重的苦难与不幸,另一方 面,又以大团圆结尾昭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正义、公 理必长存于世间。这种既正视现实苦难 ,又相信光明未 来的悲剧创作模式 ,正体现出强烈的民族乐观主义精神。 大团圆结尾 ,表现 了悲剧作家的价值取 向。中国古 典悲剧,有着明确的惩恶扬善的创作动机,作家是弱者、 受害者的代言人。为传达作家的爱憎取舍,在作品中显 现作恶者的下场、悲剧主人公的理想结局。就是最形象直 观、最明确有效的方式。明李梅实传奇<精忠旗>(经冯梦 龙改订)写抗金英雄岳飞遭秦桧陷害,满 门抄斩的悲剧, 结局是秦桧被打入十八层地狱,岳飞全家昭雪 ,百姓高呼 “好也,好也!”“可喜,可喜。”作家在第一出借副末登场语 说明了其创作的动机 :“毕竟豪呼如海沸 ,舞罢龙泉 ,洒尽 伤心泪。毕竟含冤难尽洗,为他聊出英雄气。千古奇冤 飞遇桧 ,浪演传奇 ,冤更加千倍。不忍精忠冤到底 ,更编 纪实精忠记O”“为他聊出英雄气”,“不忍精忠冤到底”也 就是惩恶扬善,而忠臣沉冤得雪、奸佞死无葬身之所 ,是 这种价值倾 向的最有力的表现。如果作品中,好人一冤 到底 ,坏人始终猖狂,作家的爱憎感情就必然显得曲折、 隐晦,难以作出直接明快的表达。 大团圆结尾适应 了中国观 众的审美 心理 和欣 赏习 惯。我国人民有着特别善良的品质 ,同情弱者、受害者, 痛恨奸邪小人,他们在为主人公的不幸身世遭遇洒下热 泪时,祈望着好人有好报 ,有一个能获得些许心理补偿的 理想结局;在对奸邪的恶行切齿诅咒时,希望看到其恶有 恶报的可耻下场。大 团圆的结尾,不仅使观众感情获得 了慰藉,更切合了他们善良、美好的愿望。 我国古代悲剧的结尾,大体有三种类型。一是理想 象征型,以象征手法表达美好的意愿和理想。如<娇红 记>写申纯和王娇双双殉情,以合冢作结,花草满坟,月照 墓顶棠梨,一对鸳鸯展翅飞向九天;<梁山伯与祝英台>以 化蝶双飞结尾。二是正义复仇型,即血债血还 ,悲剧制造 者受到应有的惩罚。如(赵氏孤JL),程婴抚养用亲子生 命换来的赵氏孤儿长大成人,杀死了祸国殃 民的权奸屠 岸贾,为满门抄斩的赵盾报了血海深仇;<窦娥冤>,窦娥 父在窦娥魂灵指引下,惩治了凶手,替窦娥昭雪 了沉冤。 他如<鸣凤记>、<清忠谱>等。三是道德完善型,即悲剧制 造者经历悲剧事件后有所悔悟,得到较理想的结局。如 <长生殿>,唐明皇、杨贵妃为情误国,酿成生离死别,最后 “仙圆”、“情悔”于月宫。<琵琶记>,牛丞相是造成蔡伯 喈、赵五娘悲剧的重要人物,他认识到 自己的过错后,促 成蔡夫妻团聚,过起一妻一妾的“团圆”生活。 大团圆结尾 ,是在特定民族文化背景下,作家创作主 体和观众接受心理综合作用的必然产物,是中国古典悲 剧的重要 民族特征之一。总体而论 。这种结尾并未改变 悲剧的本质倾向,作品中,首先展示的是主人公的苦难惨 痛 ,基于人死无法复生、巨大 的损失无法挽回的已然事 实 ,及观众 由此事实形成的对正面人物的崇敬、同情 ,对 邪恶势力的厌恶、痛恨,作品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不会因 大团圆而消除。因此,简单地认为所有 的团圆结尾都削 弱了悲剧的效果,甚至一概斥为“瞒和骗”的文学,是不妥 当的,承认 中国有悲剧,就应承认大团圆结尾有其必然 性、合理性。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lassical Tragedy CHEN Tao-yuan .YANG W ang—sheng2 (1.Nanjing I~timte of industrial Technical,Nanjing 210016,Jiangsu,China; 2.College of Humanity and Society,Nanjing Agric~ture University,Nanjing 210095,Jiangsu,China) Al~traet: Chinese classical tragedy has three main characteristics:conventional tragic theme,tragic—comic structure and ch~ 4ul reunion ending.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Chinese classical trag edy and its creation . It also points OUt that Chinese traged y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in contr~t to western ones and it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art of tragedy and thus it deserves cherishing and researching . Key words:classical tragedy;national characteristics;theme;structure;ending (责任编辑 亦 文)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本文档为【中国古典悲剧的民族特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