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2012-05-08 50页 doc 257KB 46阅读

用户头像

is_103869

暂无简介

举报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说中国历史,不能不说唐宋,尽管许多人不明所以。 唐诗宋词,是那个时代,也是全部时代---人类的----精神珍品。 唐宋500年,许多时候,人的精神生活,是人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 有心的话,细读那时的诗词,点点滴滴, 你很容易跨越千年的鸿沟, 与他们合唱。 这不, 正想着如何表达内心的状态, 迎面就过来了李清照的一句。 李清照想念赵明诚, 在万般闲散中, 情无处放。 而我在想念的, 是我们健康的进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纵是最淡的一缕, 说是忧也好,说是虑也罢, 总在身上,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海...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说中国历史,不能不说唐宋,尽管许多人不明所以。 唐诗宋词,是那个时代,也是全部时代---人类的----精神珍品。 唐宋500年,许多时候,人的精神生活,是人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 有心的话,细读那时的诗词,点点滴滴, 你很容易跨越千年的鸿沟, 与他们合唱。 这不, 正想着如何表达内心的状态, 迎面就过来了李清照的一句。 李清照想念赵明诚, 在万般闲散中, 情无处放。 而我在想念的, 是我们健康的进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纵是最淡的一缕, 说是忧也好,说是虑也罢, 总在身上,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海景总是有及时,全面的资讯给我们大家。 中央7台,报道毅行者的,真是太有中国特色了。 我只看到上集的前20多分钟,后面还没有看完。 就已经看过的说,第一,先发言的,是领导。第二,发言的思路:比较。 如果单从这20多分钟看, 1 不能准确的了解毅行者的特殊性。(毅行者原来是驻香港的英国士兵的一条训练路线,其一。 长度100公里,其二。 绝大部分是山路,其三。 路径偏僻难行,其四。 ) 2 不能了解毅行者训练的特殊性。(作为军事频道,我认为应该突出毅行者训练,在探讨科学提高士兵体能方面的意义)。 试举一例,看这样的报道,会如何误导人。 在领导发言中,有这样的话:“普通训练,跑20.30公里。对他们(毅行者训练的士兵),30公里才刚刚开始活动身体。” 在画外音里,有这样的话:“一口气跑30公里,到一口气跑40,50,80,100公里。” 然后,有一个真实的画面,选拔赛,从60多个开始训练中一路淘汰剩下的6个士兵,第一个跑到终点时,我突然听到一个应该是领导的声音:“快扶住他。” 因为是晚上,看不清那位士兵到终点时的状态。 但“快扶住他”,与“一口气跑。。”一个是事实,一个是口气。 士兵付出的努力,就被这样的口气给淡化了。 更重要的是,毅行者的难度,或者说,人的正常体能的范围,就被扭曲了。 就是最训练有素的运动员,一样面对着身体体能的正常极限。比如,在长跑中,20分钟,就是一个体能的坎。多好的运动员,都一样。 训练,不是训练超人,是训练科学的锻炼:对身体有好处,调动身体的协调能力,等等。 经常在各种说大话的环境中,经常在各种“比较”的环境中,人很容易就会“心不在焉”。 锻炼,就会变为运动, 运动,再次变为竞赛, 更严重一点的, 竞赛,最后变为较量。 在这样的环境中,牺牲的是身体的健康,精神的愉悦,心灵的修炼。 那种体能第一,而不是愉悦第一,就像野蛮人吃饭,关键在饱,什么色香味,有什么好讲究的。我们需要的是锻炼。从锻炼中获得的是身心的健康,身心的统一,是一种控制了自己身体的感觉。 最近和一位老板交流。 他说,面对一次发财的机会,需要投资,但投资的话,内心又会牵挂,怎么办? 我说,这要看你的取舍。 取投资的机会,就舍了内心平静。 取了内心的平静,就舍了投资的机会。 这样一看, 那人怎么发展呢? 对了:心在物前。 先锻炼心,再投资。 心里已经对1万不在乎了,就投资1万。 心里越强大,可以做的事就越多。 反过来,物在心前。 先投资,后锻炼心。 一颗被扰乱的心,要平静下来,难度比较大。当然,也不是不行。 但是,心的特点是,它不会因为经历过多少次这样的扰乱,就会自然的强大。 (大家看看赌场上的人,在输赢多少次之后,他的神经系统,还是那样的:要么兴奋,要么沮丧,总之上瘾,但绝不平静)。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先锻炼心,再在心的承受范围内投资,通过这样的投资,再锻炼心,良性循环。 其他事情,概莫能外。 大家早上好。 今天反复的试读,觉得,目应该改一下,把前面的四个字去掉。 只留:却上心头。 还有一件事,青青,对了,北京的青青,已经辞职。 这就意味着,当初她用来帮助我预约朋友的环境已经没有了。 我一直没有注意到这件事情。 (以后还有这样的事情,请大家务必及时提醒,否则,时间越拖,我的失误越大)。 青青是那种工作特别认真的人,如果做,就做得专注。 如此,可以想象,她虽然是辞了工作,但在家里,一样忙。 所以,我想这样,如果青青同意的话, 预约的工作,先交给另外一个人。 另外,成成也一样的,工作了,不在是以前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了。 经过和空有商量,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 1 先交给空有一个月。看看预约的工作,该如何科学的设置。 2 一个月后,交给另外一个人,最好是不容易和我联系上的人,这样可以保证公平。 如果大家有更好的想法,请赐教。 同时,对片叶,青青,成成,你们三位,我表示感谢。(成成目前也在上班了,她这个班,需要经常加班的。而且她还年轻,工作需要全力以赴。) 我表示感谢,就是说,你们永远都可以不需要任何的预约,就可以找我做事。(对成成,我可能还会出于大哥的心态,斗胆的教教。对片叶,青青,你们尽管吩咐就好了。) 最近,有一个事情,可以让大家对西医有一个认识。 就是杰克逊死因的纠纷。 一方说:是口服镇定剂。 一方说:是注射。 两方都是麻醉剂的权威。 难辨是非。 西医的发展,和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样。 西医,不是指内容,是指形式----指用逻辑的,试验的,以数学,生物,临床数据为基础的一种理论推演和临床工作。 在内容上,西医是无所不包的。 我们常常说的:西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是对西医的误解。 西医既可能头痛医头,也可能头痛医脚。 看医生如何看你的头痛。 正因为如此, 西医往往在许多基础的概念上, 都会自相矛盾。 这种自相矛盾,是必须存在的。 两种不同的理论, 各自发展, 最后, 可能都会对病人有益。 比如, 咖啡,曾经被当做神药,医生没有什么办法了,就让病人喝咖啡。 烟,也曾经是一种药。 还有,放血疗法。 就是可口可乐,也短暂的被当做有效的药物。 还有到现在为止都一样的:吗啡,减少病人的痛苦。 现在又准备来:DNA的修复。 所以,大家要知道,西医是一套系统的理论,而不是一种具体的内容。 每一个具体的西医的药,操作,数据,指标,。。。都必须明白背后的理论,-----包括这个理论的合理性,又包括局限性,才能最正确的知道到底自己在接受什么样的治疗。 学习西医,很容易不见森林,只见树木。 运用西医,也很容易盲目信任,或盲目否定。 举个例子。 西医就像典型的西方的产物:汽车。 汽车的好坏,与成千上万的东西有关。 任何一个环节本身,都不能说明问题。 有好的汽车,没有好的路,不行。 好的汽车,好的路,没有好的汽油,不行。 汽车,汽油,路,都好了,没有司机,不行。 汽车,汽油,路,司机,都好了,遇到塞车,你就等着吧。 大家很容易就可以给后面加上更多的条件。 而单单就说汽车本身, 也有成千上万的部件。 每个部件,以及各个部件间的协和, 就够人了解一辈子的了。 等你一辈子学完了, 哈哈, 可能全部的知识---除了四个轮子,一个发动机-----都过时了。 西医就这样。 一个X光片,和机器好坏有关。 机器的好坏,和医院的等级有关。 医院好,机器好,还和照片的医生有关。(它可不像开电灯的开关那样简单)。 医院好,机器好,医生负责,还和让你去照片的决定有关:照哪个部位,用什么来照。 一切都对,还和看片的人有关。 最后,看片的人告诉你:根据这个片子,你没有什么问题。 可你明明不舒服啊? 他双手一摊:爱莫能助。 他能给你的最好的忠告就是:“要不你再做个CT,或者,换一家好一点的医院?不如去市里的那家,我有熟人,。。。” 大家周末好。 上周六会所开了会。 主要是内务。 内务的主要内容,就是如何突出团队。 首先,我们核心的五位成员,作为个人,我们每个人都对自己有严格的进步的要求。 在锻炼方面,知识方面,学识方面,视野方面,见识方面,影响力方面,。。。 我们都需要逐日的增长,强大。 在别人停止学习的年龄, 我们五个人,要坚持学习。 在别人放弃改变的地方, 我们要不断的改进。 在别人自我设限的地方, 我们要主动出击。 在别人注重社会效益的时候, 我们主要注重内心的成长。 以空有为例, 今年她学习,主要是利用开车的时间,听一些入门的英语故事。 今年的收获是:在语音语调上,她已经“耳熟”了。 那明年,我建议她看国外的公开课,平均每天10分钟。 一年下来,她的听力,知识,都会增长。 这样,后年如果增加一些词汇,或背诵一些短文,英语基本就会了。 二牛呢。 他对汽车有兴趣。 我们就建议他在兴趣上再深一步。 汽车里的学问多了。 如果到时候我们买车什么的,他能给出好的建议,就很好了。 而对于40多岁的人,学习新知识,可以让大脑年轻。 海景。 我们的初步的建议,就是她可以熟悉香港。 我们大多数人都不熟悉香港。 它的外,它的内,它的历史,它的精神。 作为世界有名的一个城市, 熟悉它, 就是熟悉了世界的一个方面。 海景是周游过世界的人, 她的同学,同事也遍布全球, 所以,她有特别的优势。 萧然。 没有具体的提到。 但萧然的优势就是年轻。 她现在正在一本一本书的阅读。 这个基础性的工作, 一定要做的。 她最近还神神秘秘的一个人到处逛, 挺好。 关在房门里,能知天下事, 那是传说。 最后是我了。 我由于早年学得太专, 现在扩充, 起步晚, 年龄大, 爱好广泛,不入二牛, 视野广阔,远不及海景, 心胸气度,比不了空有, 镇定聪慧,又不及萧然, 此外, 思维清晰,远逊于静净, 热情投入,更不比灰灰, 认真细致,望不到小小, 大胆灵秀,比不上VICKY, 执着有序,还不及爬鱼, 主见执行,屈位于丫头, 自控自律,认服于子倩, 反省改进,唯清心为师, 想方设法,不能比成成, 直率坦诚,又不如小纪, 忍让谦退,心服于晶晶, 随和亲切,最佩服青藤。 。。。。。。 所知者少,所做者多, 所缺者巨,所惑者深, 所以,我每天晚上, 都会这样反省: 白天我做的, 真的对吗? 如果反过来, 就不对吗? 白天我否定的某个观点, 真的错吗? 。。。。 会所的每一个进步,都是在摸索中。 我们希望自己能理解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能明白我们所做的每一个动作, 而不是照抄照搬。 我们的每一个人, 都能越来越清晰的心领我们自己的文化。 那就是:通过助人来自助。 前几天,我们说了一个“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今天再说几句。 中国功夫,推向世界的,功劳最大,公认是李小龙。 李小龙的成绩已经有目共睹了。 我们今天这里谈的,是他的另一个方面:他的健身观。 我认真的看过他关于健身的各种资料。 觉得,讲得非常有道理。 但是,一直我不明白,他为什么会在39岁的年龄猝死? 后来,我觉得,我找到了一个原因。 李小龙对健身的理解,一是他早年学习咏春时的经历,一是后来到美国时的见闻。 他的“整体”,是把拳术放在了健身这个更大的概念中。 他对中国传统的“练拳”做了如下的改进: 1 增加了西洋拳中脚步移动的技术。 2 增加了西方的体能锻炼的方法。 中国传统的“练拳”,就是:式 + 功 + 实战。  到李小龙,他增加了:式 + 功 和 体能 + 实战。 所以,他的身体,比一般的拳师,的确要好很多。 那为什么他会突然的去世呢? 我认为,他对饮食和睡眠的忽视,导致了他的英年早逝。 在他的全部的对于健身的讲座中,他一个字都没有提到饮食和睡眠。 就是说,他没有把“健身”放在一个更大的“整体”,既“锻炼 + 饮食 + 睡眠” 中来思考和研究。 导致他的健身,失去了真正的基础, 我们看他的身体, 几乎没有脂肪, 而脂肪是人体的营养之一。 再看他的精神, 几乎没有疲倦, 而放松是人体的自我修复的标志之一。 他的那种: 1 没有脂肪的身体 2 不会疲倦的身体 恰恰是一个不健康的身体。 但是,很符合许多人对健康的“审美”。 特别是在讲究竞争的社会中。 所以,当李小龙一过了人类的平均年龄,就顶不住了。 从这个方面说,他的早逝,有很大的必然性。 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局部”放在“整体”中去思考研究。 因为,整体大于局部之和。 要如何健身?要看你有什么样的饮食和睡眠。 其他也一样。 各种要素的合理的结合, 才是科学的,正确的。 国外的很多顶尖运动员,他的后面,是整整一个团队: 营养师,必须的。 按摩师,定期的。 医师, 私人的。 律师, 私人的。 心理医生,定期的。 整个一个团队,系统合作。 一个人,放到了一个团队中, 整体大于局部之和。 比如那个营养师,如果他对其他人说,某某冠军,是他的客户,那他就会有接不完的单。 这个团队里的每一个要素, 都会因为团队的整体的成功, 而获得“溢价”。 最近有一个朋友的朋友,想借3万元。 因为我们对他不熟悉, 熟悉的人又不愿意为他担保, 所以,他的借款, 非常的麻烦。 成本非常的高。 而有的朋友, 借200万,就是一个电话。 在团队的内部,交易成本的极大的降低,是团队成功的重要原因。 如果不是这样,借3万,又是找担保人,又是找抵押物,太麻烦了。如果做成事呢? 所以,会所就是这样的组织:在会所里的人,交易成本,会比社会上的,低许多倍, 由此换来会员的社会竞争力。 我们可以适当的假设: 如果李小龙多活10年, 如果乔布斯多活10年, 世界会怎样? 李小龙健康的成本太大, 乔布斯康复的成本太大, 所以,他们失去的,是最宝贵的:时间。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具体体现在: 1 团队 大于 个人。 2 制度 大于 灵活 3 阴阳 大于 单阴单阳 4 变化 大于 静止 。。。。 突然发现已经1.15了, 睡觉了。拜拜。 大家好。 深圳今天雨不停。 从阳台看下去,公共汽车压在湿漉漉的路上,溅起水花,在清凉的早晨,格外的孤单。 还有那撑着伞,像一朵朵移动的蘑菇,在雨中朝自己的那个梦想前行。 先说个事:癌症了,动不动手术? 需要考虑三件事:1 这种癌症,手术治愈率多大? 2 病人的体质好坏。 3 手术医生的技术。 这三个,第一个 大于 第二个,第二个 大于 第三个。 但是,每一个都非常重要。 在这三个条件中,病人的体质,是我们唯一可以把握的。 但问题是,病人的体质,如何确定呢? 医院在每个手术前,都会让病人做各种检查,目的是确定病人适合不适合手术。 注意了:适合不适合手术。 但在现实操作上,“适合不适合”,会变为,“能不能承受”。 能不能承受,是个最低限度。 适不适合,是个通盘考虑。 能不能承受,是考虑:病人会在手术的时候去世吗?病人会在手术后的10天内去世吗?只要过了10天,更别说过了30天,病人再出问题,医院的责任就小多了。 而只要能承受,动手术,对于医院,是个最好的选择: 医生,多了手术的经验,(但绝不是临床的经验。临床的经验,必须包括从接病人开始全部的事项,而不是中间的一环。) 护士,多了工作量。(没有工作量,就没有占工资大部分的绩效部分。) 医院,多了各方面的收入:病床的使用率(大医院是不担心的,但90%的医院会主要考虑),各种医疗消耗的费用,。。。 就一个“能不能承受”代替“适不适合”, 既毁坏了医院的救死扶伤的思路,又整整毁坏了最少一代医生的技术----他们已经没有那种钻到病人的病史,病程,病因,病症,预后中的经历。 上次看一个报道,是介绍社区医生的工作压力的。 里面有一位大约20多岁的年轻医生说,如果是每天看30.40个病人,那就轻松了。让他觉得累的,是填写各种表格。 每天看30.40个病人,那就轻松了。 那分到每个病人身上的医生的精力,思考,有多少? 一天可以,天天如此? 看病是不是只能成为一个机械的反应? 就像我初中的语文老师,要求我们写作文要“开门见山”, 如果第一句话没有扣题,他懒得看你的第二句话就发回来重写。 这样,才能有高效率。 回头说,如果我们有亲人得了癌症, 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要素,但是,如果体质不行,最好就不要手术。 这就是我的建议。 如果一定要手术, 我的第二个建议,在医院住上一个月,哪怕医生说,手术很成功,哪怕病人自己感觉,手术后的几天,的确很好,能吃能睡能喝能拉。 一个月,身体才会反应出手术的适应情况。 记住:身体的反应,不一定是立刻的。大多数情况,都不是立刻的。 比如,肝部手术后,因为肿瘤切除了,肝部的血流顺畅了,开始的7-15天,病人会感觉身体很好。 但是,其他部位的反应,会慢慢的跟着来。首先, 是手术中的失血,会让心脏,血管,以及其他各内脏,在随后的几天里,营养逐渐的缺失。-----所以,手术后,营养补充,很重要。 接着,身体切去一部分,并不像把房间里的某个东西拿走,空就空在那里。身体是个有机体。缺了一部分,哪怕是肿瘤,也面临着全身的重新协调。这时,其他部分的原来的质量就很关键了。 最后,肿瘤恶化的原因,并没用因为手术就消失了,只能说,手术把“结果”给解决了,“原因”还在那。这个“原因”,在手术之后,立刻就开始再次的反扑。一般情况下,它的反扑,会在第3个月开始,形成影响。 手术后的营养,一是靠自己饮食,一是靠输液入静脉。 很明显,如果是靠自己饮食,一定要有好的消化系统。 如果是靠输液,一定要有好的心血管系统。 目前关于病人的饮食,有两套系统:一套是建立在现代营养学上的病人营养系统,一套是中国几千年来流传和丰富的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营养系统。 输液,也有两种思路:一是以“治”为思路,防止细菌病毒感染,消炎杀菌。一是以“养”为思路,打营养针。 到底是以饮食为主,还是以输液为主,需要具体的看,不能一概而论。 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在手术之后的一个月,最少一个月,不要轻举妄动。维持基本的身体的新陈代谢就可以了。给身体足够的时间,接受手术这个事实,并且,让身体各个部分,开始协调。 第一是需要保证营养。 第二呢?情绪稳定。 前面有朋友说,自己的父亲,性格开朗,豁达大度。我想提醒的是: (即使是一般的朋友,听听也有借鉴作用) 我们要把男人的“修养”和“性情”区别开。 特别是成熟的男人。 修养,往往是一个人对“外”的表现。 性情,才是一个人“情绪”的源头。 很多中国的男人,已经养成了“克制”“压抑”“调节”的习惯。对于社会,并没用从内心里接受,而是在理智上认同。 于是,他笑,是因为该笑了,而不是想笑了。 他说,是因为该说了,而不是想说了。 他表态,是因为他知道,态度是别人认识你的重要方面,但内心如何,就不能说出来。 久而久之,“修养”代替了“性情”。 术后,养身体,一定不能急。 营养跟上了,情绪稳定了,再配合时间。 1 第一个月,是观察期。 2 第三个月,是关键期。 3 第六个月,是考验期。 4 第一年,是过渡期。 头一年,天天都很重要。 第一年过,可以开始有意识的锻炼身体了。 如果父母还健在,恭喜你。 为了防止万一, 请让父母做这两件事: 1 下蹲。可以有效的提高我们的心血管功能。以后输液,会有一个好的管道。 2 揉腹。可以有效的提高我们消化能力。以后饮食,会有一个基础。 但是,最重要的,是不要得癌症。 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努力: 1 以自己为榜样,锻炼身体。你的身体,越来越好,就是最好的说服力。 2 锻炼我们的观察力,分析力,沟通力。了解亲人的真实的身体情况,真实的内心情况,并且,顺应他们的情况,给出建议。 3 学会快乐的生活。把你的欢乐,注入亲人的每一天。给他们,也给自己,一个幸福的一生。 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又有足够的心情,你还可以为父母做以下事情: 1 和父母交谈。和母亲交谈,不要反驳,就听着。适当的时候,应一声。和父亲交谈,在发表自己的看法,但一定是那种随时可以改变的看法。 2 给父母按摩。 a 如果你是女儿。 让父母躺下,在她的脚后方,用手压前脚掌,各10次。 轻锤脚心,各50次。 帮助她曲腿,拉直,各5-10次。 拉她双手,摇圈,甩动,各10-20次。 趴着。 腿后曲,10-20次。 按摩腰,10-20次。 B ,如果你是儿子。 如果你是儿子,很简单: 让父母正躺,趴着躺。 分别握住手腕,脚踝,由小到大,顺时逆时,甩圈。 大家好。 气温到20度以下了。----你懂的。 上周日,会所开了会。 下面是一个邮箱,供大家提意见用:healthyclub136@163.com 会所的核心成员,在会所的不同事情上,事情的不同方面,都有其作用。 我的作用,最重要的是两个: 1 发挥大家的优势。 这一条最重要,如果不能发挥大家的优势,我就失败了。 2 帮助大家形成健康的观念,培养出健康的生活内容。 这一条也重要,希望大家给主意。 前面说到“修养”与“性情”。 正好手边有一个例子。 北京大学一位教授,在自己的微博上,说,某个媒体“骚扰”他,要采访他,他回敬了三句骂人的话。 (大家百度:北京大学教授骂人) 这当然引起社会的不满。 于是他的好朋友出来说,他在日常生活中,是和蔼的。 这个例子,正好说明,很多人,平时已经“修养”到家了,但“性情”并没用改。 修养本身就是一种功夫。 但绝大多数人,修养只是给自己的性情作了一个包装, 严格说,并不是“修”,也不是“养”,只是“饰”。 而且,这种“饰”,还更多的是被动的“饰”,因为要生存,而不是主动的“饰”。 电影里,练习了几年武功的人,到少林寺挑战,方丈总是说:“老衲已经很久不曾习武了,施主还是请回吧。” 这句台词,本是站在中国的立场上,显示方丈的“修养”的。 以前我是看不懂,现在知道了: 1 如果方丈真的已经对动手动脚没用兴趣了,的确“不曾习武很久了”,那就是“修养”到家了。 2 如果方丈只是觉得,说这句话,是必须的,但心里其实痒痒的,已经决定要给这个不知高低的人一个好看,那就是“修养”没用到家,是一种礼貌:先礼后兵。 3 如果方丈这句话,本身已经是一次“攻击”,为后来打败对手时,更加彻底----给台阶不下,那就连“修养”都不是了,就是一种“内家拳”。 很多人的“修养”,不“修”不“养”,只把“压”“克制”“礼让”当作“处世之道”。 外表看,和蔼,亲切,随和,大方,微笑,含蓄。 内心里:孤独,自闭,偏激,任性,多疑,傲慢。 这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社会的复杂,超过了他的理解度:他还不理解社会,就要走上社会了。 社会是不允许你这么直白表露内心的,比如,北京大学教授骂人,社会就不管你什么原因了,骂就不对。 于是,绝大多数的人,就习惯了双重人格, 而且,也习惯了用双重人格去推测一切人。 我们的亲人,很可能就会有这样的习惯。 我们不要被他们的“笑”给遮蔽了, 要深入到他的内心: 他是由衷的笑, 还是习惯性的笑? 有一句话说得好:要和一个男人相处,了解他,要和一个女人相处,爱她。 对我们的父亲,女儿总习惯的“爱”父亲,而不是了解父亲。 爱给男人温暖, 但了解,才让男人觉得活着有价值。 为什么是这样, 天知道。 但就是这样。 所以,作为女儿,不要仅仅的爱父亲,而要去了解父亲。 下面是步骤: 1 听父亲说那“过去的事”。 2 找点时间,把那“过去的事”整理出来,打成文字稿。 3 和父亲讨论他那些“过去的事”。 就像一个记者去采访。 这样,就完成了第一步:了解他。 仅仅是了解,已经让父亲有种很好的感觉:胜过任何金钱。 明天再说。 大家早上好。 今天是光棍节。 是个小众的节日。 我认识的一位处级的干部,每周在家里只待4个小时。他的家,只是地板的花费,已经好几万。单身 接着上面的。 这位处级的朋友,自认为是非常明白事理的人。的确,他在工作上的智慧,让人佩服。但在生活上的愚钝,又让人惋惜。 他很有代表性。 代表那种:在某方面特别的出色,在另一方面却完全没有感觉的类型。如果这“另一方面”无关痛痒,无关大局,就无所谓。 如果“另一方面”很重要,这样的人生就很成问题了。 在我们没有什么钱的时候,我们也要全面的发展自己,而不能等到有了足够的钱才考虑其他,那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事实上,全面的发展自己(这个“全面”,并不是指全知全能,是指生活的大的纲要),会让我们的生活更有质量。 以上面那个处级朋友为例。他后来离婚了。留给了她妻子知道的全部财产。这段婚姻,给他一个争争吵吵的16年,还有“事业上也耽误了”,还有财产的重新分配。 赚钱的时候,费尽了心力。 最后,空欢喜一场。 如果说他的例子过于极端,那么就是普通人,也可以通过一种全面的发展,来获得单纯靠金钱很难获得的生活质量。 我心里一直有个:好的生活方式 相当于 收入增加了6倍。 而坏的生活方式 相当于 收入降低了6倍。 以抽烟为例,如果一个人养成了抽烟的习惯,每月用于抽烟的费用,一般会占到收入的1/10. 此外,因为抽烟而带来的身体的影响,在日后,还需要最少几万元来修补。 而目前,在深圳,抽烟,已经有点过街老鼠的味道。成了“人民公敌”。对个人形象的影响,越来越大。 也许就因为一支烟,把许多不愿和抽烟的人交往的人,拒绝在社交圈外了。 当然,抽烟让人精神放松,这是好处。 如果我们能在健康的生活方式中找到同样让精神放松的方法代替抽烟,就可以了。 当然,不抽烟,就这一点,作用不明显。特别是近期的作用。 那我们还可以再加一点啊。比如:听,然后想,然后说。 有的人习惯了: 说,再说,最后还是说。 缺乏基本的沟通的习惯。 沟通交流,需要我们既会说,更会听。 说不好,关系很大, 不会听,关系更大。 怎么样才是会听呢? 第一种:听不懂。 以前我有一个女同事,上班,喜欢突然的大喊一声。打断别人思考的思路,有次还让另外一个护士把盘子掉了,更有病人抱怨不喜欢她。有同事说她:“你真年轻。”她还很得意。 第二种:听不明。 有的人喜欢背后说人,目的不在与探讨事情,而在于中伤他人。这种“说”,高明的,可能会让你觉得他就是在告诉你事实,可是当你去探究事实的时候,他又告诉你:“千万不要和其他人说”。许多人,甚至是许多成熟的人,都会听不明这种人的话。 第三种:听不清。 我们每个人说话,圈子,在相对固定后,我们的耳朵,会习惯了听某些句式,某些逻辑,某些语气。一遇到不熟悉的,往往会以我们熟悉的习惯的方式去听。这样,就会误解。 如果我们养成:听,然后想,然后说,这个习惯。 就会比那个说说说的人,要更有成绩。 这个习惯,一个月就明显的改变人。 试一试? 再来一个:早晨多吃,中午补充,晚上少吃。 这个习惯,比:早晨不吃,中午随便吃,晚上大吃。 前者,比,后者,相当于,每月多挣1万元。这是最低的估价了。 那些晚上大吃的人,10-15年后,就开始面对: 1 胃部的疾病。每月花费100-300元。外加每天痛1小时。 2 肠部的疾病。每月花费不定。 3 睡眠质量的下降。 4 白天的昏昏沉沉。 够了吗? 不够。 再来一个。 把自己走麦城的经历,在脑子里,反复的思考:我到底错在哪里? 记住了,不是:我错在哪里? 我错在哪里,很容易找出来的。当时就会找出来。 但是,我到底错在哪里,就很难找出来。 我们的习惯,就是:别人错在哪里。 改过来:我到底错在哪里? 和我特别熟悉的朋友,会听到我反反复复说自己过去的错误。 有时,朋友都听烦了。 其实,我每次说,就是我对那个错误,又有了新的看法。 做这件事,需要两个方面: 1 原谅自己。不要因为错了,总是责怪自己。责怪自己一次,两次,就够了。 2 不放过自己。一定要有个水落石出的态度:我的错误,到底是什么原因? 如果我们能够养成足够多的好的习惯,我们的人生就会有足够的改变。 我很欣赏红尘的一句话: “成败在我,得失问心”。 大家好。 会所上周六开了会。 有以下决议公告: 1 明年,会员人数不限制,会费不限制。 2 明年12个月,会所准备组织10次活动。每次活动,包括真相的一次健康讲座,二牛的一次商业讲座,海景,空有,萧然的“铁面无私”的给各位的点评。 3 在20多岁的青年中,如果有人希望在某个专业上渴望发展的,像子倩一样,我们会给予建议和指导。 以上三个决议,如果大家有什么意见,可以通过邮箱告之。 上周会议,还讨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小孩的教育。 二牛的看法:给小孩更多的民主,给小孩更多的时间。 海景的看法:一代人与一代人很不同,我们需要加强理解。 我的看法:小孩的教育,归根结底,要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而学校的教育,关键是小孩要相信他所学的内容。 我想把我个人的观点说详细一点: 根据我的观察,大多数人在学校学习的时候,是为了一个分数而学习,不是为了增加自己的知识,训练自己的思维,了解世界的真相而学习。于是,虽然经过多年的教育,却没有建立起应有的基于扎实的理论基础的价值观,不相信自己所学的内容,张口就是谎言,只要考高分就可以。 这样,他可以学很深的内容,但个人的内心,却肤浅幼稚得可笑。一到社会上遇到问题,往往就成了动物。 内心从来没有被“文明”过。 这样,教育就成了“摆设”。我们表面上被教育了,实际上,我们的内心却是野蛮的。教育的好处没有被我们真正的得到。 在路上见到10000元钱,怎么办? 如果是试卷,个个都答:交还失主。 如果是真实,答案就会很不一样。 我们不会按实际我们的决定来答题。 于是,我们就不会“被”教育。 教育就成了最大的谎言。 很多人是走到社会上,才重新开始接受教育的。 明年的10次活动,我会有10次健康讲座,但讲什么内容呢? 希望大家能点题。我懂的就讲,不懂的,就没有办法了。 二牛在发言中,说出了我认为特别宝贵的一个商业总结:(还是等二牛亲自说吧)。 海景每周从香港赶过来开会,平时,和20多岁的年轻人聊的时候,常常一聊就几个小时,她这份善心,真有菩萨的心肠。 她让我想起台湾证严法师的话:学佛不要求佛。 佛就在我们的周围。 空有的优点,是执行力特别的强,感受力特别的敏锐。大家和她接触,最好是赢得她的信任,这样,她会把她的看法,没有任何强制色彩的告诉你。我常常受益。你也不会白听的。 萧然是我们五人中的最年轻的一位。 我个人对她的要求是:3年以后能够独当一面。 这三年,我希望她能真正的读书,读进去,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在空旷的内心里,有文明的框架。 就是说,摆脱那种虽然大学毕业,但内心只是野草,虽然读书十年,但行事却很野蛮,虽然谈吐尚可,但头脑却一团浆糊的状态。 萧然需要克服的是:如果真正的入门。 正如学佛的人,可以天天念经,却一声真经也没有听进去一样, 读书要读进去,需要努力,更需要“以身相许”,将心比心的,以己度人的,举一反三的,去读。 香港的毅行者,定在过年前10天左右。 各位锻炼得怎么样了? 明天我说说锻炼毅行者的事。 大家早上好。 今天说说毅行者。 关于毅行者,首先我们要知道关于毅行者的一些误解。(这里的毅行者,特指香港的毅行者)。 1 走完毅行者,一定特别的辛苦。 2 毅行者,是一项极度需要毅力的活动。 因为这两个误解,导致下面两种情况: 1 很多人不敢走毅行者。 2 走毅行者的人,进行了过度的训练。 说说什么是“过度”。 时间上的过度,体力上的过度。 毅行者的100公里,对任何人,都是一种“特殊情况”,不需要通过训练,让自己适应它,而是需要让自己完成它即可。这就需要我们平时训练的时候,能够:四两拨千斤。 用平常的训练,达到走完毅行者的目的。 那种“过度”的训练,除非是特别喜欢极限运动,或者特别在乎名次的,否则,就弊大于利。 比如,我听说,有女性,为参加毅行者,绕深圳的笔架山(也可能是莲花山),跑15圈,然后再登山。 且不说这两座山都有汽车,如果是莲花山,四周就是大公路,跑上15圈,对肺有多大危害,就说跑15圈这个事实,如果是定期的跑,比如:每周一次,也过量了。 我们在运动的时候,为了缓解身体的疼痛,我们的身体,会自己分泌“吗啡”,让我们产生快感。 这种快感如果是运动后产生的,那是对的。 这种快感如果是运动中产生的,那不一定是好的。弊端之一,就是,它会让我们过量运动。 如何在正常的训练中,达到完成毅行者的效果呢? 如何四两拨千斤呢? 举一个例子: 如果你步行上班,需要走20分钟,大约2公里。 一去一回,你每天就要走40分钟,4公里。 这个量,甚至算不上是运动。很多人都会这么走。 现在你把它设计为锻炼: 鼻吸口呼,每吸每呼,走两步。 每步,比自然的步距,多10厘米。 这样,一个月后,你已经能轻松完成。 这时候的你,如果需要,你完全可以走上两个小时,走完12-14公里。你的体能已经可以完成这个量了。 在腿上绑沙袋。 从500克开始。 每月增加。 到每个脚都绑5斤。 如果这时候,还能在25分钟内,走完2公里。 那么解除沙袋,你完全可以走3-4小时,走完20公里了。 如果你开始背个袋子。 负重走路。 每天负重,从2000克开始增加,到最后10千克。 如果你还能在25分钟,脚绑沙袋,负重,走2公里,每天一个来回,那么,你一天之内走完50公里,完全没有问题。 能平路走完50公里,和“两天走完香港的毅行者”,还不是一回事。 但是,我们上面举的这个例子,这个人,只不过是正常的上下班而已。严格说,他都没有训练。 但就是这样,他也完全已经有了过人的体力。 我们进一步的设计。 如果他开始为毅行者训练了,他需要做什么呢? 他只需要做两件事: 1 每天下班,脚绑沙袋,背20斤重的包,回家的时候,多走20分钟,就是:走40分钟。 2 周末,去登山。每次,断断续续,累计登6000-8000个台阶。(大约需要6小时)。 一年,他就能完成毅行者。 我们换一个设计。 拿深圳的梧桐山来说事。 一个真实的例子: 走凌云道。 凌云道全长2公里多,拔高600米,2300多级台阶,其中,2351-2956(共605级)特别陡峭。 1 训练在40分钟内走到2956级。 2 等习惯了,训练:走到2956,加:605.(特指陡峭的那一段)。 3 等又能接受了,训练:走到3100,加:2351--3100(749级,含605那一段。) 4 又习惯了。训练:走到3100,加749级,再加:一段大约70多级的台阶,一步两级,走三次。 5 又习惯了,再加:陡峭的那段,再走个70级。 6 又习惯了,再加:上坡的公路,跑100-150米。 目前到这一步。整个完成,在两小时内。 3100 级+ 749级 + 210级 + 70级 + 150米缓坡跑。 这个设计中,就是利用了凌云道最陡峭的那605级台阶训练体能。 这605级台阶,如果能一口气,在7分钟到顶,体能上,可以完成其他路段3000级的量。 如果是走两遍,那这个体能,就可以在两个小时,走6000级普通的台阶,还绰绰有余。 利用特别困难的路段,来训练体能,也是一个四两拨千斤的方法。 上面这个例子中的人,就是空有。 在正常的2个小时锻炼结束后(我上面例举的,是上的台阶数,乘以2 ,就是两小时全部的量),她还会忙其他事情。 比如,到605,要再走100个台阶。 我举的两个例子: 一个上班的例子,走路。 一个不上班的例子,登山。 共同点都是:不伤身体,不耗时间,还有助于身体。 走20分钟的人,脚绑10斤沙袋走20分钟的人,等到了办公室,连续坐上3-4小时,正好作为早晨走路的休息。太好了。 登山的2个小时,正好呼吸高处的新鲜空气。现在城市的空气,太可怕了。 我今天想说的,就是: 通过不正常的训练,达到走完毅行者的目的,不值得。 通过不脱离实际生活的,有益于身体的训练,完全能达到完成毅行者的目的 走路一定要配合呼吸。 运动,锻炼的呼吸,一般情况下,都是鼻吸口呼。 呼吸跟不上,就走慢一点。 如果大家有空,可以看看磨坊上面的一些训练的文章。 里面鱼龙混杂,但是,共同的一个特点: 以专业运动员的训练设计,来设计普通人的锻炼。 这样就会有下面的错误: 1 运动的设计,不等于,锻炼的设计。 2 竞技的设计,不等于,参与的设计。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很多论述极限运动的文章,总是强调:毅力,毅力,毅力。 还有很多培养毅力的方法。 这让一大部分人望而却步,又让另一部分人失去了科学的锻炼,追求“超人一等”的心理。 前年我看电视,是一个到达珠峰大本营的人,对着镜头,气喘吁吁(他们是开三菱吉普上去的)的说:你们看我说话不连贯,因为在这个地方,普通的走路,相当于在平地100米的赛跑。 这种发言,通过电视,让多少人,对珠峰大本营有了完全错误的理解呢? 每年的“行走纳木错”的活动,三天,走20多公里,最长的一天,走8公里,被渲染得吓人。而我们曾经在比它再高将近800米的地方,负重,就走了最少8公里(4公里去,4公里回,在珠峰大本营,还登高,走来走去。 经过科学的训练,我们完全能够享受到“极限运动”,不用付出身体的代价,还能完全专业运动员才能完成的项目。 锻炼,目的只有两个: 1 为了身体的健康,为了活得舒服。 2 为精神的锻炼提供基础,提供精神锻炼的经验积累。 目前,在生活条件好了以后,在深圳,可以看到,锻炼日益普及。尤其的每个周末,登山的,多少年轻人,骑车的,多是有钱人,郊外度假的,多是更有钱的人。 但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科学的设计。 比如:黑夜探险,在梧桐山迷路。在车流量那么大的公路,进行专业级的骑车训练。 还有,在没有完全明白锻炼训练的原理情况下,盲目的进行高量级的训练。几年之后,伤痕累累。 锻炼好,科学的锻炼更好, 在好的环境里,科学的锻炼,还要更好。 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好的环境里,科学的锻炼,最好。 大家好。 毅行者,我们应该每年都会去,也许不止一次,所以这次没有机会的,完全可以等下次。 毅行者横贯香港,是香港繁荣的另一个注解:繁荣也可以很原始,原始也可以很文明。 去香港,购物,很好。走毅行者,也好。此外,毅行者的难度,正好:既不是随便可以完成,也不是一定要损害身体才能完成。 训练毅行者的有哪些原则呢? 1 要训练登高和远足。毅行者的高度,据说,累计有4200米高。长度大家都知道了,是102公里。 2 要训练间歇性发力。比如:跑500米 + 走500米 + 跑500米 + 走500米。。。。 3 要训练跑的能力。毅行者有许多路段是下坡。而下坡,如果学会了跑,既节省时间,又节省体力。 3 要训练呼吸与动作的协调。呼吸与动作协调,能最大的节省体能。甚至能节省1/3. 这次我们去毅行者,初级目标:走完6段,每天各3段。 中级目标:走完8段。 最高目标:走完8段,还有余力。----可能走剩下的2段,也可能不走了。 最大的要求:身体没有损伤,精神饱满,兴尽而回。 这次走毅行者,要再一次欣赏香港的郊野。 这次走毅行者,要为下一次完完整整的走完再次积累经验:积累游刃有余的走完毅行者的经验。 大家如果是从大约一年前开始锻炼的,要走完毅行者,要游刃有余的走完,特别是40岁以上的朋友,我认为,还需要再锻炼一年。 毕竟,那些严格训练,血气方刚的人,也是疲惫不堪的完成的。 我也还需要通过再次走,去寻找更多的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同时又走完毅行者的经验。 对于我个人,有一个梦想: 让普通人走完毅行者。 让普通人,不损害身体的前提下,走完毅行者。 让普通人中的普通人,不损害身体,不折磨精神,经常性的走完毅行者。 一句话:我想改变人们对走毅行者的看法。 而只要大家都能走完,就像大家都到达了珠峰大本营一样,其他人,就能从内心,驱除对毅行者的恐惧。 以后,毅行者,就变成了乐行者。 而大家在训练走完毅行者的过程中,又还能几乎完整的锻炼到身体的各种要素:体能,体质,体魄。 说得激动一点:让世界不再小看我们的身体。 (昨天看一个节目,一个中国的医生,说在韩国留学时的感受:“韩国人的身体,确实比我们中国人要强壮”。他是由衷而发。) 而毅行者,正是一条国际徒步路线。 我们能不能走完, 能不能游刃有余的走完, 能不能经常性的走完, 将会影响到许许多多的人。 的确是许许多多的人。 因为,到现在为止, 只要一收索“毅行者”, 出现的,就是:难难难。 难道让人阅读那些文字,已经望而生畏了。 而我从那些训练日志中看到的不科学的地方, 和我自己两次走毅行者的感受, 找到了推翻这种感受的可能。 所以,谢谢耶米辛的问题。 我就以空有的毅行者训练为例子,说说在这个训练中,安排了什么内容,供大家参考。 (之所以举这个例子,是因为它真实,而且正在进行时。) 路径:凌云道(前面我的数据有错误,凌云道全长是3200台阶,拔高600米,其中:2351-2954共604级台阶特别的陡峭) 1 1-2350级。用时大约22分钟。休息2分钟。训练练习登山的能力。 2 2351--3100级. 约750级。用时8-9分钟。(特别注意,到2954级那个平台,不能休息,而要继续走)。训练大腿的力量。训练肺活量。 3 下到2350,休息2分钟,再走一次2351-3100,约750级。用时8-9分钟。 训练休息之后,再次发力的能力。 4 下到2350. 然后,在2270左右---2350级,共70多级台阶里,来回三次。要求:一步两级。 训练大腿力量。训练瞬间用力。(她可以用17秒走完)。 5 一步两级,走2351-2450. 大约100级。 训练大腿的能力。 6 从2350往下,跑到1500。用时7分钟。训练跑下坡的能力。 7 在500多级处的公路上,跑上下坡,三次。目前距离:上坡100,下坡100米,共600米。以后会加到几公里。训练上跑下跑的能力。 她这个训练的效果,要到毅行者,她走完以后的反馈,才知道。 所以,她其实成了我们大家的小白鼠。哈哈。 睡觉了。 大家好。 阿莫西林,是处方药,最好是在门诊医师的指导下服用。如果自己服用,不要超过3天。 如果要有效果,是在病情出现的第6-7天开始。 至于小孩喂乳的问题,要喂到多少个月呢? 首先,小孩的问题,我不大懂的。 但乳水,我有些明白。 乳水,是人体的津液的一种。人体的津液,凡是通过血液转化的,都被认为是宝。乳水就被认为是血液转化。 关于乳水和婴儿的关系,有一些比较朴实的想法: 1 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物。 这个想法,应该是一个“相对”的论述。因为,一定要考虑到婴儿的身体情况,时间,和母亲的情况。 举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如果小孩出生的时候,出现了什么问题,需要进行特别的照顾,那还是通过输液,而不是通过喂乳。 准确说,在正常情况下,喂乳是最佳选择。 2 乳水最有营养。 这要看婴儿的吸收情况。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说他喝奶,一直喝到10岁。这就是这种观念的影响。 其实,乳水入胃,再入小肠,和其他食物一样,都要经过层层的过滤和筛选,最后被吸收。 从营养成分说,完全可以通过其他食物替代。 母乳最有价值的,是符合人最初的饮食选择。 但经过半年以上的生长,人的另一个本能,就是学习从其他食物中获得营养。这种本能,也需要开发。 一个健康的身体,不说精神的因素,只谈生理上的情况,需要这几个要素: 好的睡眠 + 合理的饮食 + 科学的锻炼。 我们国民的体质,在这三个方面,总出问题。 在改革开放以前,主要是:吃不饱。 没有足够的营养,什么也谈不上。 这一批人,出身从49年到80年的,饥饿是一个集体记忆。 这一批人,在有足够的吃的时候,会偏向于多吃。 所以,这一批人的身体,先是在发育时,没有足够的营养。又在稳定期,摄入过多的营养。身体最容易出现:胃,肝,肠等内脏的毛病。 80-90年代出生的人,营养已经不缺了。父母会给够吃的。 但是,他们面临激烈的社会竞争,往往是:睡不够,睡不好。 他们工作的时候,正是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时期。 住房改革,医疗改革,国企改革,金融改革,工资改革,整个社会的结构在巨变,他们要学习的内容太多,要适应的情况太多,只能牺牲睡眠。 所以,他们这一批人的健康,主要是体现在:精神科,心理科。以后会过早的疲劳。大约在40岁,就会心理疲劳。 90-01年出生的人,面对的是一个被严重污染的环境。 在长身体的时候,他们呼吸的,吃的,都不是很安全。特别是在黄金的前18年,住在大城市的,中心区的,逃无可逃。 所以,他们以后最常见的病,就是肺病。 污染的空气,把过多的颗粒送入他们的肺。导致他们整个心血管质量不高。而他们又吃得特别多。营养足够。好比,一个城市,什么都好,就是交通系统不好。 他们的锻炼,也没有形成风气。 他们这一批,可能是这么多批次中,身体最差的。 我们国家的有些事情,让人很无奈。 不让加三聚氰胺,就降低牛奶合格的。 公布PM2.5为参照的标准,空气就会有80%的城市不合格,所以就不公布。 说掩耳盗铃不够,应该是草菅人命了。 难道我们没有知道的权力吗? 而我们不知道的,还有多少呢? 以前,强调奋斗,“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上了”,于是,整整几代人,睡不够。 然后,强调“工作不努力,努力找工作”,锻炼也丢了。好吧,吃好点,结果,公然的出现了: 有机食品---作为无污染食品的代名词。食品首先的可以污染的吗?无污染食品是一个特例? 好了,最后,空气也污染。还不告诉你有多严重。就是不告诉你。你能怎么样? 这样的环境,对于30岁以上的人,影响是缓慢的,对于20岁以下的人,影响是深远的。因为他们还不懂,而身体的发育阶段,他们的血气旺盛,也不把污染放在眼里。等10年后,陆陆续续出现怪病了,已经晚了一步。 大家周末好。 按,今天应该是深圳地王登楼梯的日子。但下雨,不知道会不会取消。 知识改变命运?文凭改变命运?名校改变命运?阅读改变命运?。。。。 这一类问题的前提是,生活在一个大部分人的命运都不好的时代,一个人如果不改变命运,而是顺承命运,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出路的了。我就不举例说哪些时代是这样的了。 知识决定命运?文凭决定命运?名校决定命运?阅读决定命运?。。。。。 这种论断的前提是,这是一个相对自由的时代。人们的命运,没有事先注定,而是由人后天的最大最多数量的那种行为决定的。所谓“美国梦”,就是这样的。 如果我们要严格的去区分,我们先要这样做: 我们是在谈论某类人,还是某个人? 从“类”上看,今天的社会,“大学生”(文凭),还是特殊人群。去年,温家宝就说:“今年650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是今年的头等大事。”所以,文凭,是就业的敲门砖。 还是从“类”上看,名校毕业生,也是特殊人群。在走入社会后,以医学为例,我国医疗机构中,全国最好的100所医院,里面的业务骨干,至少60%,来自不超过10所医学院。这种“同学”关系,是天然的“背景”。 但是从“个体”看,就不一定了。 从个体看,首先要看的是,一个人的“幸福”“成功”“顺利”,是由社会主流观决定,还是那个人自己的感受。 《三联周刊》登一篇文章,一个人在湖北的公务员,有22年的工龄,到手的月薪1600元。“当地的房价已经升到了2200元/平米,我一个月的工资还买不起一平米。”我相信深圳的人,就别说香港了,看到这句话,会吃惊的。这都什么时候的事啊?不远。2011.10.24日出版的《三联生活周刊》,第12页。这是哪的房价啊?---湖北嘉鱼。 如果是在这个地方生活,和在深圳生活,同样的幸福感,也会不一样吧。 登楼比赛结束了。 参加的人有:二牛,LANCY,宝宝,方圆,空有,晶晶,采茶,大海,真相。(最后四人是参加团体组) 虽然没有进入前三名,但这次参赛,意义很大。 首先,当然是大海,用了29分钟到顶。团体组我们是第5组,我们后面还有9组。在大海登楼的时候,后面总共有9个人超过了她。每组的间隔时间是30秒。所以,可以这样说,后面慢1分30秒的组,就没有超过大海了。 而且,超过的,都是在前20层超过的。以后再没有超过的了,而且在M3,还有一个人坐着喝水,我们超过了他。 到第40层,我们后来上来了一队。和我们相隔一层楼。但到69层,他们也没有超过我们。 大海登顶的意义,很大。她代表了一种信念:残疾人,能做到什么程度,也许超过我们的想象。 在30楼开始,大海开始找到呼吸的节奏,休息的节奏,就一直保持匀速。如果今天不是69层,而是169层,我估计大海都可以用这个节奏,登顶。正因为她一直保持匀速,后面的人,才没有追上来。 二牛用了22分钟。 我和他说:“你的进步最大。” 二牛登顶后的反应是:“我前面速度慢了。应该早点加速。” 这句话很重要。对于37岁以后的人,匀速代表了身体真正的健康,变速容易损害身体。 二牛开始选择比较慢的速度,是为了保证登顶。而后面速度加快了,是觉得可以用更高的匀速登顶。前面是对登顶的保证,后面是对速度的保证。这个前后顺序非常对。 大家可以看看身边年过40的男人,不要看那些不锻炼的男人,就看锻炼的男人,一般都是:先快后慢。因为他们往往会不自觉的就和年轻人比速度。这就好像年轻人和中年人比生活阅历一样的可笑。 如果二牛明年再参加,我觉得,在18分钟内到达,就可以了。16分钟,对身体不大好。 LANCY用了18分钟。 她的意义,首先是对她自己。对于LANCY,登顶,就是成功。快,慢,除非是特别快,特别慢,没有什么作用。她是用18分钟,还是25分钟,意义一样。 因为她的身体,重要的是坚持锻炼,而不是速度。 当然,这次18分钟,也说明,她的心肺功能,非常的好。 但对她,
/
本文档为【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