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2012-05-07 7页 doc 54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840460

暂无简介

举报
端午的鸭蛋《端午的鸭蛋》教学实录 一、导入 师: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自己特别喜欢的作家,他叫汪曾祺,江苏高邮人,著名小说家,散文家。 师:汪曾祺有一篇散文《多年父子成兄弟》,老师节选了一段,读读这段文字,说说你对汪老的印象。 (屏显:我的孩子有时叫我“爸”,有时叫我“老头子”!连我的孙女也跟着叫。我的亲家母说这孩子“没大没小”。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 生:我觉得汪曾祺是一个开放、不拘小节的人。 师:换用这段文字中的一个词就是“没大没小”,随和亲切。不仅...
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教学实录 一、导入 师: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自己特别喜欢的作家,他叫汪曾祺,江苏高邮人,著名小说家,散文家。 师:汪曾祺有一篇散文《多年父子成兄弟》,老师节选了一段,读读这段文字,说说你对汪老的印象。 (屏显:我的孩子有时叫我“爸”,有时叫我“老头子”!连我的孙女也跟着叫。我的亲家母说这孩子“没大没小”。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 生:我觉得汪曾祺是一个开放、不拘小节的人。 师:换用这段文字中的一个词就是“没大没小”,随和亲切。不仅他人如此亲切自然,富有情趣,汪老的文章也呈现这个特点。有人评价汪曾祺的文章初读似水,再读似酒,看似平淡的语言却极有韵味,极富情致。 (屏显:初读似水,再读似酒。) 师:有人说汪曾祺身兼“二美”:美文家,美食家。以美文之笔法述美食之精华,自然别具一格。汪老说过,吃东西也是文化。关于吃文化他可是大家,如果想要读汪曾祺的作品,必当首推他的美食散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篇经典《端午的鸭蛋》。 (屏显:汪曾祺身兼“二美”:美文家,美食家。以美文之笔法述美食之精华,自然别具一格。) (师板书课题、作者。) 二、端午风俗 师:文章大家已经预习了,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生:一共有七种风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师:看来作者童年生活是很有趣的。这位同学给大家列举了作者家乡端午节的七种风俗,大家同意吗? 生:应该是八种,还有挂“鸭蛋络子”,在文章第四段。 师:这位同学读书读得认真。整体感知文章时,一定要顾及全篇,因为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八种风俗作者着墨最多的是哪种? 生:挂“鸭蛋络子”。 师:对,玩得不亦乐乎。下面我们一起来研读文章的4——6自然段。 三、“品味”鸭蛋 师:给大家五分钟时间,细读文章4——6自然段,把写玩鸭蛋最有趣的相关细节圈画下来,用心品读,谈谈感受。可以把感受写到课本的空白处。 (屏显:1.细读文章4——6自然段,把写玩鸭蛋最有趣的相关细节圈画下来,用心品读,谈谈感受。) (学生自读,圈点勾画。师巡视。) 师:我发现咱班多数同学读书认真,批注充分。也有一部分同学只画不写,是不是觉得阅读有难度?不要紧,阅读想要有收获,可以用两种方式,一是反复品味把玩,尤其是经典作品值得一读再读。二是交流碰撞,通过我们的碰撞,大家对文章的理解认识变得深入丰厚,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下面一起来交流一下。 生1:我觉得最有趣的是第五自然段,“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孩子玩得很尽兴,我能感受到汪曾祺怀念小时候的情感。 师:有没有让你联想起什么? 生2: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和小朋友滚铁环的情景。 生3:我想起了小时候逮蛐蛐的事。到晚上我会把表定到十点钟,那时候蛐蛐最多了。到楼下的草地里逮蛐蛐,我挺怕黑的,但一想到蛐蛐就什么也不怕了。而且,夏天晚上我要听不到蛐蛐的叫声就睡不着觉。(众生笑。) 师:你的童年也有很多趣事啊。这是汪老童年的趣事勾连起来我们的联想。我们还要再沉入到文字中。 生1:我找的是文章第四段,“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从这一段中,我感觉到那里的孩子都对鸭蛋有一种别样的感情,他们把鸭蛋当成儿时的玩伴。描写鸭蛋的样子说有的蠢有的秀气,用生动幽默的文笔写出了孩子的稚嫩可爱。 师:这位同学品读细致。我们英雄所见略同,我也觉得这段文字写得有趣,就摘了下来,并且稍作改动,同学们评一评我改得好不好。 (屏显:原文: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改后:挑鸭蛋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鸭蛋看似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难看,有的漂亮。) (学生思考,同位讨论。) 生2:我觉得读原文好像在和一位有趣的老人谈话。第二段就是很枯燥的文章,没有感情。 师:原文一问一答,像隔壁一位慈祥的长者在摆龙门阵,唠家常。你们同位两个能不能试着读一读?读出这种亲切感。 (两位同学合作朗读,一问一答。) 生3:我继续补充。“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让人感觉不是在写文章,而是在对话。从中透出一位慈祥的老人对自己家乡的自豪骄傲。就好像有人说:“你们家乡鸭蛋有什么可挑的?”老人就自豪地说:“我们有我们有。”流露出的是一种浓浓的乡情。还有下面的“蠢”和“秀气”,可以让我们想到鸭蛋的形状是圆圆的,很可爱,我认为这里的“蠢”是贬词褒用。“秀气”把鸭蛋拟人了,给它们生灵活气,很令人向往。“难看”和“漂亮”太直白了,一点也没有生气。 师:说得太精彩了,满富灵气。“蠢”一词用得生动,该怎样解释? 生(众):笨、傻。 师:智商低啊,难道鸭蛋还有智商高低之分吗? 生4:读完这段文字后,感觉不像是在写鸭蛋,而是在写人,就像一个小伙子在挑媳妇一样,精挑细选,十分的有趣。而且要挑最好的。(众生笑。) 师:那挑漂亮的不行吗?为什么非要挑秀气的? 生4:秀气让人感觉更贤惠美丽,一定要挑这个,别人抢都不行。(众生笑。) 师: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哪是挑鸭蛋啊,原来是挑媳妇啊!(众生笑。) 生5:我还想补充,第一句说“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在“有”字后面用了一个感叹号,说明当时用的语气是非常坚定的,不是把自己当成家乡的骄傲,而是把家乡的某些东西当成自己的骄傲,从这儿可以体会出作者非常热爱思念自己的家乡。下面的“漂亮”“难看”只是在写事物的外形,而“蠢”“秀气”两个词赋予了鸭蛋性格,“蠢”不仅说明脑子笨,有时候还表现一个人老实,也有夸奖的意思,让人感觉更生动。(众生鼓掌。) 师:太棒了。你们的灵气敏锐让人大开眼界。读书就应该做到如此,在“第一印象”基础之上,反复把玩玩味文字,再通过我们的碰撞,使表浅的单薄的认识变得深入丰厚。 师:同学们猜猜,汪老先生写这篇文章时有多大年纪了? 生(众):60多岁。 师:为什么? 生:我知道汪曾祺大器晚成,是个像老顽童一样的人。 师:是啊,这哪是个古稀老人,分明是个孩子嘛!或许,只有对童年依恋,满富童心的人才能写出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纯的感情吧! (师板书:怀想童年。) 师:汪老是散文大家,语言自然、朴实、亲切。但他写作特别讲究用词的准确、独特。他说过,语言的独特不在于用别人不用的词,而在于他能在别人也用的词中赋予别人所想不到的意蕴。一个“蠢”,一个“秀气”,在他的笔下有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师:作者只详写了如何玩鸭蛋吗? 生:不是,作者还详写了高邮鸭蛋。 师:好。下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2——3自然段,再找出写得最有情趣、最有味道的语句,动情地朗读出来。 (屏显:朗读2——3自然段,再找出写得最有情趣、最有味道的语句,动情地朗读出来。) (生放声朗读。) 师: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朗读给大家听。 生1:我想读的是第三自然段的第五行,“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读前面的内容还没感觉鸭蛋好吃,读到这里好像闻到鸭蛋的香味了。 师:“吱”这个字,我查过字典,有两个读音,一念“zī”,一念“zhī”,在这里应该念什么? 生2:读“zī”好,感觉到鸭蛋红油喷出来了。 师:这位同学用了“喷”一词,好不好?原文用了一个“冒”,哪个词更好? 生3:“冒”感觉需要很长时间,而“喷”一下子就结束了。 生4:“喷”让我们只是看到外形,而“冒”还能让我们闻到鸭蛋的香味。 生5:“冒”让人感觉红油全方位地渗出来,与蛋黄融为一体了,十分诱人。而“喷”给人一种油多而腻的感觉。 师:“冒”字更有表现力,更能充分地体现高邮鸭蛋质细而油多的特点。把这种诱人的感觉朗读出来。 (一生朗读,不够味。) 师:原文说“筷子头一扎下去”,“扎”能不能换成“捅”? 生6:不能。“捅”给人感觉力量不足,不出油,而“扎”下去,这么多的红油就冒出来了,含油量是非常高的。 师:那你能不能把这种诱人的感觉朗读出来?可以加上表情、动作。 (生动情朗读。) 师:还是觉得不够味。咱们一起来读,一起咽口唾沫吧,把垂涎欲滴的感觉表现出来。(众生笑。) (全班齐读,够味。) 师:太棒了。生活在高邮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从字里行间中我们能感受到汪老作为高邮人的骄傲自豪。你看,汪老的确是文学大师,能用语言造型,一两个字就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生1:我想读文章第二段一段文字,“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我第一次读到这儿时,“肃然起敬”一词能让我想象到一幅画面:一群人围着汪曾祺,问他籍贯,当得知汪老是高邮人,他们面部表情很夸张,充满佩服,特别向往。一开始我在思考在这里为什么用“肃然起敬”?太夸张了,这个词的本意是十分敬重,让人油然生敬佩之情,这里能让我们感觉作者对家乡的鸭蛋非常骄傲,语言也很幽默。 生2:“肃然起敬”有羡慕之情。 师:你们的感受很敏锐。“肃然起敬”在这里是大词小用,有幽默的效果。应该读出这种感觉。自己试一试。 (学生动情朗读。) 师:“哦” 一词能不能删掉? 生3:不能。应该读得夸张一些,读出惊叹。 师:对。嘴要张大,最好能放进一枚鸭蛋。我们齐读试试。 (全班齐读,够味。) 生4:我想继续补充,这段不仅写出了外面的人对高邮咸鸭蛋的高度评价,而且也写出了我的自豪,我们这里就是有咸鸭蛋! 师:你说这里是外人对高邮咸鸭蛋的高度评价,那有没有自我评价的文字? 生4:有。这句后面说“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特别”是强调,作为高邮人很自豪。要我是外地人,就都买下来。 师:朗读的时候,“高邮咸蛋”四个字可以一字一顿,读出自豪之情。试一试。 (生4朗读,够味。) 生:我喜欢这句话:“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初读感觉作者有些生气,其实是作为高邮人感到骄傲,希望家乡更好。 师:朗读的时候应该读出这种嗔怒而又自豪的感情。我们齐读。 (全班齐读。) 师:从某种程度上说,故乡的美食就是故乡的味道,乡愁是一种味觉上的思念。 (师板书:热爱家乡。) 师:汪曾祺写了许多关于家乡美食的散文,在他的笔下,立春的蒌蒿,清明前的荠菜,端午的鸭蛋,冬至的炒米,秋风院中的宽扁豆,雪天桌上咸菜茨菰汤,以及各家各户自行腌制的“红皮萝卜干”,这些难登大雅之堂的乡间粗陋食物,都被写得有滋有味,流露出的是对故乡高邮浓浓的依恋之情。所以他的写作风格也带有浓郁的家乡乡土气息:自然、家常。 他曾经打过一个比方:写作品也一样,要写得有中国味儿,且是普普通通的家常味,但制作时要很精致讲究,叫人看不出是讲究出来的。这句话怎样理解? 生:看似平淡的语言却越品越有味道。 师:对,平淡而有味。 (师板书:平淡而有味。) 师:给我们写作的启示,好的语言不一定是华丽的辞藻或整齐的句式,看似平淡的语言同样有情致。而且作者把一枚小小的鸭蛋写成了经典,告诉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善于感悟生活,心中有情,平淡的生活也会变得诗意。 四、感悟乡情 师:汪老19岁离家,思乡是他一生难以割舍的情结,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屏显:江苏电视台为爸拍了一部电视片《梦故乡》。我记得那次周末回家,爸急不可待地要放这部片子的录相带给我们看。汪朝笑他:老头儿看过了又要看,几遍才算够?看片子的时候,我们一如既往地插科打诨,说爸“表现不俗,可以评一个最佳男主角”,可是没有像以往一样听到他反抗的声音。我回头看,一下子惊呆了:爸直直地盯着屏幕,眼中汪汪是饱含着泪,瞬间,泪水沿着面颊直淌下来! 爸去世以后,我们兄妹商量,在他的墓碑上写些什么呢?想来想去,决定了,就写:——) 师:在他的墓碑上写些什么呢?大家猜一猜。 生:梦故乡。 师:差不多。只有五个字:高邮汪曾祺。 (屏显:高邮汪曾祺。) 师:让我们再一次朗读文章的第二段,体会汪老那颗率真醇厚的赤子之心。     (全班齐读文章第二段。) 师:如果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对汪曾祺的作品产生一点兴趣,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当我们怀想童年时,疲惫狂躁时,游子思乡时,可以读一读汪曾祺,读那份适意闲雅,感受那经历浮华洗礼之后,嚼得菜根式的返璞。 山东济南十二中 王茜 品读文字的有效性策略 美酒佳茗,“味虽美,不亲尝者不甘也”;同样,“文字之佳胜,正贵读者之自得”。什么是品味?读者自得文字之佳胜,就是品味。阅读教学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潜入文字,诵读涵泳,咀嚼个中滋味,抵达人物内心。 但我们看到,当前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品读文字流于空泛、浅表之现状,或人云亦云,不读文本;或蜻蜓点水,浅读文本;或断章取义,肢解文本;或剑走偏锋,曲解文本;或知难而退,怯读文本。 那么,如何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有效解读文本,潜入文字,获得言语智慧,得到人文精神滋养呢? 一、潜心品读,要“体贴入微” 文学创作贵在“刻画入微”,解读贵在“体贴入微”。文章字字句句背后皆是作者的至情深意,叶圣陶先生指出“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语文课堂的出彩处和能力生长点就在文本“体贴入微”的解读上,就是对一字千金、一词点睛、一句精妙、一段妥帖的知其所以然。如果能通过反复咀嚼文本,巧妙抓住文本中一个或几个足以结构全文或铺展教学主要内容的词或句,在这些地方精心打造,必定使语文课堂精彩纷呈。 汪曾祺的文字“初读似水,再读似酒”,语言富有生气,简洁传神,淡泊致远,语言高度口语化和生活化。在朴素无华的文字背后,隐藏着作家的真诚与良知。如何引领只有十四五岁的初中生深入体会呢?老师要做的就是反复研读文本,寻找作品中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精妙处,把玩推敲,与学生共同潜心品读,体会其意蕴丰厚之处。 “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在汪老的笔下,淡青色的蛋壳居然比白色的蛋壳更有格调,而鸭蛋的形状也有“蠢”“秀气”之分,这哪里是挑鸭蛋呢?简直是在选美!这哪里是古稀老人的文章?分明是个孩子童心的释放!只有热爱生活,满富童心的人才能写出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纯的感情吧!汪老还能用语言造型,有时只用一两个字就能写出事物的特色神韵,“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一个“吱”字把高邮咸蛋质细而油多的特点活灵活现得表现出来,绘声绘色,让人垂涎欲滴,口齿生津。故乡的美食就是故乡的味道,作为高邮人骄傲自豪之感油然而生!两处精彩细节描写,将汪老的率真亲切、质朴醇厚展现得淋漓尽致!老师抓住这两个经典细节,大做文章,引领学生或动情诵读或咀嚼推敲或浮想联翩,调动生活体验,逐步深入作品意境,与作者相知相亲。学生的灵感被激活了,回答异彩纷呈,趣味盎然,整个课堂教学如行云流水酣畅淋漓。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挥洒自如,语文课堂的生机勃勃,都源于老师对教材细节“体贴入微”地潜心品读!我们要尊重学生阅读个性化的见解,让其充分地表达,但不等于无原则地放纵学生,对其要有点拨、纠正、引领、提升,这要充分利用文本聚焦点,也就是老师在反复研读文本时读出的文章精妙处、深厚处、疑难处。老师应该引领学生对其进行细细品读,体会作品的意蕴丰厚之处。久而久之,学生的文字品读鉴赏能力才能真正提高。 二、潜心品读,要顾及全篇 品读文字我们强调“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要沉入文本、逐字逐句解读,但这种解读也并非只重细部而忽略整体。汪曾祺说过:“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好的语言正是如此。语言像树,枝干内部汁液流转,一枝摇,百枝摇。语言像水,是不能切割的。一篇作品的语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字一句总关情,鉴赏文章要顾及全篇。应该重视文本语言和情感思想的关系,应该遵循文章内在的思路与结构解读文章,深入文本。不应该用孤立品读代替对文章的整体感知,例如,品析语言“零敲碎打”,或让学生用填空式、造句式的句子去评析和解读文章,皆是肢解文章,使课堂教学“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三、潜心品读,要拓展“植入” 对于经典文本的解读和教学,要追求“植入”和拓展,阅读同一作者的文学作品或相关信息、背景、其他人的赏析,深入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创作风格,在文本对比延伸中求得文本内涵的丰厚和充盈,拓宽教学的视野,让教学变得大气、雄浑。 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写鸭蛋、叙民俗、谈文化、说生活,信笔写来,从容闲适,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语言平淡而有味。教读此文教学重点应是什么,应该怎样设计教学,需要老师反复、深入、广泛、对比地阅读,把文章读“厚”再读“薄”。通过阅读大量相关资料,我了解到汪老早年离乡,有难以割舍的乡愁情结。他的美食散文专写炒米、焦屑、鸭蛋、茨菰、荠菜、斑鸠等一些不登大雅之堂的乡间普通粗陋吃食,就因这些食物来自家乡,来自体内温存和宽慰的记忆,“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菰汤。我想念家乡的雪”,这是作者无法存放的情感所要试图寻找的寄托和归依。汪老平淡如水的文字在细读和扩读中逐渐散发出浓郁醇厚的酒香。文字立起来,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立水到渠成:体悟乡情;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适当的助读资料的“植入”增加了文本的宽度,教学的深度,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回归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和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乡土情节之下,课堂教学内容浑然一体,让人意犹未尽。 文本的拓展“植入” 离不开语文教师深厚的学养,语文老师不仅要当“教”者,更应做“读”者,让自己变得博大丰厚,用治学严谨、广阔视野去演绎每一节课,才能赋予语文课堂久盛不竭的生命活力。 四、潜心品读,要方法得当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特级教师王崧舟认为“语文味”具体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这告诉我们,引领学生潜入本文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动情诵读、静心默读;可以比较搭桥、品词品句;可以情境创设、想象补白;可以语境体悟,补写仿写……这要依据作品不同风格特点及具体语境采用不同的方式,大到全文的统筹安排,小到精彩细节的咀嚼品味。总之,都要找到适当突破口,采用适当的方式,入得文字,又出得文字,让学生学得主动,收获有效实在。  
/
本文档为【端午的鸭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